事君数后一句("事君数 斯辱矣 事友数 斯远矣 "什么意思)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后面几句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后面几句原句: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意思是:君子怀德,君子所思的是道德,他的......

事君数后一句("事君数 斯辱矣 事友数 斯远矣 "什么意思)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后面几句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后面几句

原句: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意思是:君子怀德,君子所思的是道德,他的居处,必然选择在有仁德之人所居的邻里。小人怀土,土是地利,小人只选择有利可图之地,如升官发财等,以为居处,定居后,则安安而不迁徙。

这句话出自《论语里仁篇》

原文

1、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4、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5、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6、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搜趣网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7、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8、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9、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0、子曰:“君子之于eMtUnb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11、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2、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13、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14、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15、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16、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7、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8、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19、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20、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21、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22、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23、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24、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25、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26、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eMtUnb,斯疏矣。”

译文

1、孔子说:“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

2、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处在贫困中,也不能长久地处在安乐中。仁人是安于仁道的,有智慧的人则是知道仁对自己有利才去行仁的。”

3、孔子说:“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才能爱人和恨人。”

4、孔子说:“如果立志于仁,就不会做坏事了。”

5、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搜趣网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6、孔子说:“我没有见过爱好仁德的人,也没有见过厌恶不仁的人。爱好仁德的人,是不能再好的了;厌恶不仁的人,在实行仁德的时候,不让不仁德的人影响自己。有能一天把自己的力量用在实行仁德上吗?我还没有看见力量不够的。这种人可能还是有的,但我没见过。”

7、孔子说:“人们的错误,总是与他那个集团的人所犯错误性质是一样的。所以,考察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可以知道他没有仁德了。”

8、孔子说:“早晨得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9、孔子说:“士有志于(学习和实行圣人的)道理,但又以自己吃穿得不好为耻辱,对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谈论道的。”

10、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人和事,没有固定的厚薄亲疏,只是按照义去做。”

11、 孔子说:“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的是乡土;君子想的是法制,小人想的是恩惠。”

12、孔子说:“为追求利益而行动,就会招致更多的怨恨。”

13、孔子说:“能够用礼让原则来治理国家,那还有什么困难呢?不能用礼让原则来治理国家,怎么能实行礼呢?”

14、孔子说:“不怕没有官位,就怕自己没有学到赖以站得住脚的东西。不怕没有人知道自己,只求自己成为有真才实学值得为人们知道的人。”

15、孔子说:“参啊,我讲的道是由一个基本的思想贯彻始终的。”曾子说:“是。”孔子出去之后,同学便问曾子:“这是什么意思?”曾子说:“老师的道,就是忠恕罢了。”

16、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17、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

18、孔子说:“事奉父母,(如果父母有不对的地方),要委婉地劝说他们。(自己的意见表达了,)见父母心里不愿听从,还是要对他们恭恭敬敬,并不违抗,替他们操劳而不怨恨。”

19、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不得已要出远门,也必须有一定的地方。”

20、孔子说:“若是一个人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21、孔子说:“父母的生日,不能不知道,一方面该高兴,另一方面该害怕。”

22、孔子说:“古代人不轻易把话说出口,因为他们以自己做不到为可耻啊。”

23、孔子说:“用礼来约束自己,所犯的错误就少了。”

24、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25、孔子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会有思想一致的人与他相处。”

26、子游说:“侍奉君主太过烦琐,就会受到侮辱;对待朋友太烦琐,就会被疏远了。”

扩展资料:

《论语里仁篇》本篇是《论语》的第四篇,这一篇包括了儒家的若干重要范畴、原则和理论,对后世都产生过较大影响,又名《论》。

本篇是《论语》的第四篇,包括26章,这一篇包括了儒家的若干重要范畴、原则和理论,对后世都产生过较大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论语里仁篇》

德不孤必有邻下一句

“德不孤,必有邻”出自《论语里仁》,这句话为完整表述,其在原文中的下一句是: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德不孤,必有邻”的意思是: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同他作伴。
《论语里仁》的介绍
《论语里仁》是《论语》中搜趣网的一章,主要讲仁德的道理。《里仁》这个标题取自该章开篇前两个字。《论语里仁》的开篇是: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这句话的意思是: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
《论语》是孔门弟子集体智慧的结晶。其编纂者主要是仲弓、子游、子夏、子贡,他们忧虑师道失传,首先商量起草以纪念老师。然后和少数留在鲁国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完成。

事君数斯辱矣 朋友数斯疏矣 这句要怎么翻译?

侍奉君主频繁就会招致侮辱,与朋友交往频繁会被疏远。
在《论语颜渊》里有这样一段意味深长的对话。
学生子贡向老师问“友”。孔子回答他说: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孔子的意思是说,如果发现朋友有不是之处,应该对他提出忠告,并且要善于劝导他,这里的“道”是“导”的意思;如果好好劝导他没能达到效果,实在没办法的时候“不可则止”,就不要再勉强,不然就可能要自取其辱了,甚至不仅朋友的交情没有了,还相反倒成了冤家。
中国文化中的友道精神提倡“规过劝善”,这也是我们现代社会交友、待友的重要原则之一。有错误互相纠正,彼此向好的方向勉励,这就是真正的朋友。但“规过劝善”也要有一定的限度。所谓“过犹不及”,许多事情太过往往其效果并非最佳。不注意对方的反应,抓住对方的不是,唠唠叨叨,没完没了,虽然有可能觉得自己出于一番好意,但实际效果很可能是对方早都难以容忍了。
看来《论语》说的“朋友数,斯疏矣”(《论语里仁》),解释为“你有事没事总是跟在朋友旁边,虽然看起来亲密,但离你们俩疏远也就不远了”好像也不大对了。
于丹在解释所引的“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时,还出现了一个非常可笑的错误,就是“事君数”中的“事”字,她解释成“有事没事”,这种解法比有人将古文中的“泣涕”翻译为“眼泪和鼻涕”更为荒唐。
于丹说完《论语》中的那段话后,接着说:
“你会觉得:我的好朋友应当对我好一点,我也会自觉地对他好一点。你会觉得:你们家有什么私事,比如两口子打架了,为什么不告诉我呢?我可以给你们调停啊!”
看完这段,大家也许就明白了她是如何让孔子成为“于丹心得”的代言人了。于丹在向大家抛售所谓“于丹心得”的时候,从《论语》中找来了许多经典话语,经过似是而非的重新雕塑后,以改头换面的新论调出现在“心语”(新语)中。
http://zhidao.baidu.com/link?url=ePvgrp4zEKlpMsFPE1VO_dGKH-5I02ep-X8iH-2U6iDKvOOV2KLxKnr0LLaRch66QE3_X8TuzAxB3FEz3Oqnbq
http://book.sina.com.cn/nzt/history/his/jieduyudan/23.shtml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