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邑于涿鹿之阿后一句(黄帝和蚩尤的战争原文)

五帝本纪第一译文原文黄帝者,少典之子(1),姓公孙(2),名曰轩辕。生而神灵(3),弱而能言(4),幼而徇齐(5),长而敦敏(6),成而聪明(7......

而邑于涿鹿之阿后一句(黄帝和蚩尤的战争原文)

五帝本纪第一译文

原文
黄帝者,少典之子(1),姓公孙(2),名曰轩辕。生而神灵(3),弱而能言(4),幼而徇齐(5),长而敦敏(6),成而聪明(7)。
【译文】
黄帝,是少典部族的子孙,姓公孙名叫轩辕。他一生下来,就很有灵性,出生不久就会说话,幼年时聪明机敏,长大后诚实勤奋,成年以后见闻广博,对事物看得清楚。
【原文】
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1)。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2),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3),以征不享(4),诸侯咸来宾从(5)。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6),治五气(7),艺五种(8),抚万民,度四方(9),教熊罴貔貅虎⑩,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11)披山通道(12)未尝宁居(13)。
【译文】
轩辕时代,神农氏的后代已经衰败,各诸侯互相攻战,残害百姓,而神农氏没有力量征讨他们。于是轩辕就习兵练武,去征讨那些不来朝贡的诸侯,各诸侯这才都来归从。而蚩尤在各诸侯中最为凶暴,没有人能去征讨他。炎帝想进攻欺压诸侯,诸侯都来归从轩辕。于是轩辕修行德业,整顿军旅,研究四时节气变化,种植五谷,安抚民众,丈量四方的土地,训练熊、罴、貔(pí,皮)、貅(xiū,休)、(chū,初)、虎等猛兽,跟炎帝在阪泉的郊野交战,先后打了几仗,才征服炎帝,如愿得胜。蚩尤发动叛乱,不听从黄帝之命。于是黄帝征调诸侯的军队,在涿鹿郊野与蚩尤作战,终于擒获并杀死了他。这样,诸侯都尊奉轩辕做天子,取代了神农氏,这就是黄帝。天下有不归顺的,黄帝就前去征讨,平定一个地方之后就离去,一路上劈山开道,从来没有在哪儿安宁地居住过。
【原文】
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1)。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2),合符釜山(3),而邑于涿鹿之阿(4)。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官名皆以云命(5),为云师。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万国和,而鬼神山川封禅与为多焉(6)。获宝鼎,迎日推荚(7)。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8)。顺天地之纪(9),幽明之占⑩,死生之说,存亡之难(11)。时播百谷草木(12),淳化鸟兽虫蛾(13),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14),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15)。有土德之瑞(16),故号黄帝。
【译文】
黄帝往东到过东海,登上了丸山和泰山。往西到过空桐,登上了鸡头山。往南到过长江,登上了熊山、湘山。往北驱逐了荤粥(xūn yù,熏玉)部族,来到釜山与诸侯合验了符契,就在逐鹿山的山脚下建起了都邑。黄帝四处迁徙,没有固定的住处,带兵走到哪里,就在哪里设置军营以自卫。黄帝所封官职都用云来命名,军队号称云师。他设置了左右大监,由他们督察各诸侯国。这时,万国安定,因此,自古以来,祭祀鬼神山川的要数黄帝时最多。黄帝获得上天赐给的宝鼎,于是观测太阳的运行,用占卜用的蓍(shī,师)草推算历法,预知节气日辰。他任用风后、力牧、常先、大鸿等治理民众。黄帝顺应天地四时的规律,推测阴阳的变化,讲解生死的道理,论述存与亡的原因,按照季节播种百谷草木,驯养鸟兽蚕虫,测定日月星辰以定历法,收取土石金玉以供民用,身心耳目,饱受辛劳,有节度地使用水、火、木材及各种财物。他做天子有土这种属性的祥瑞征兆,土色黄,所以号称黄帝。
【原文】
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1)。
【译文】
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建立自已姓氏的有十四人。
【原文】
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1):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2)。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高阳有圣德焉。黄帝崩(3),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
【译文】
黄帝居住在轩辕山,娶西陵国的女儿为妻,这就是嫘祖。嫘祖是黄帝的正妃,生有两个儿子,他们的后代都领有天下:一个叫玄嚣,也就是青阳,青阳被封为诸侯,降居在江水;另一个叫昌意,也被封为诸侯,降居在若水。昌意娶了蜀山氏的女儿,名叫昌仆,生下高阳,高阳有圣人的品德。黄帝死后,埋葬在桥山,他的孙子,也就是昌意的儿子高阳即帝位,这就是颛顼帝。
【原文】
帝颛顼高阳者,黄帝子孙而昌意之子也。静渊以有谋(1),疏通而知事(2);养材以任地(3),载时以象天(4),依鬼神以制义,治气以教化(5),絜诚以祭祀(6)。北至于幽陵,南至于交址,西至于流沙,东至于蟠木。动静之物(7),大小之神(8),日月所照,莫不砥属(9)。
帝颛顼生子曰穷蝉。颛顼崩,而玄嚣之孙高辛立,是为帝喾。
【译文】
颛顼帝高阳,是黄帝的孙子,昌意的儿子。他沉静稳练而有机谋,通达而知事理。他养殖各种庄稼牲畜以充分利用地力,推算四时节令以顺应自然,依顺鬼神以制定礼义,理顺四时五行之气以教化万民,洁净身心以祭祀鬼神。他往北到过幽陵,往南到过交址,往西到过流沙,往东到过蟠木。各种动物植物,大神小神,凡是日月照临的地方,全都平定了,没有不归服的。
颛顼帝生的儿子叫穷蝉。颛顼死后,玄嚣的孙子高辛即位,这就是帝喾。
【原文】
帝喾高辛者,黄帝之曾孙也。高辛父曰蟜极,蟜极父曰玄嚣,玄嚣父曰黄帝。自玄嚣与极皆不得在位,至高辛即帝位。高辛于颛顼为族子(1)。
高辛生而神灵,自言其名(2)。普施利物,不于其身。聪以知远,明以察微。顺天之义,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财而节用之,抚教万民而利诲之(3),历日月而迎送之(4),明鬼神而敬事之。其色郁郁(5),其德嶷嶷(6)。其动也时(7),其服也士(8)。帝喾溉执中而遍天下(9),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
帝喾娶陈锋氏女,生放勋。娶訾氏女,生挚。帝喾崩,而挚代立。帝挚立,不善(崩)(10),而弟放勋立,是为帝尧。
【译文】
帝喾高辛,是黄帝的曾孙。高辛的父亲叫蟜极,蟜极的父亲叫玄嚣,玄嚣的父亲就是黄帝。玄嚣和蟜极都没有登上帝位,到高辛时才登上帝位。高辛是颛顼的侄子。
高辛生来就很有灵气,一出生就叫出了自己的名字。他普遍施予恩泽于众人而不及其自身。他耳聪目明,可以了解远处的情况,可以洞察细微的事理。他顺应上天的意旨,了解下民之所急。仁德而且威严,温和而且守信,修养自身,天下归服。他收取土地上的物产,俭节地使用;他抚爱教化万民,把各种有益的事教给他们;他推算日月的运行以定岁时节气,恭敬地迎送日月的出入;他明识鬼神,慎重地加以事奉。他仪表堂堂,道德高尚。他行动合乎时宜,服用如同士人。帝喾治民,像雨水浇灌农田一样不偏不倚搜趣网,遍及天下,凡是日月照耀的地方,风雨所到的地方,没有人不顺从归服。
帝喾娶陈锋氏的女儿,生下放勋。娶訾(jū zī,居资)氏的女儿,生下挚。帝喾死后,挚接替帝位。帝挚登位后,没有干出什么政绩,于是弟弟放勋登位。这就是帝尧。
【原文】
帝尧者,放勋。其仁如天,其知如神(1)。就之如日(2),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3)。黄收纯衣(4),彤车乘白马(5)。能明驯德(6),以亲九族(7)。九族既睦,便章百姓(8)。百姓昭明,合和万国(9)。
乃命羲、和,敬顺昊天⑩,数法日月星(11),敬授民时(12)。分命羲仲,居郁夷,曰旸谷。敬道日出(13),便程东作(14)。日中(15),星鸟(16),以殷中春(17)。其民析(18),鸟兽字微(19)。申命羲叔(20),居南交。便程南为(21),敬致(22)。日永(23),星火(24),以正中夏(25)。其民因(26),鸟兽希革(27)。申命和仲,居西土,曰昧谷。敬道日入(28),便程西成(29)。夜中(30),星虚(31),以正中秋(32)。其民夷易(33),鸟兽毛毨(34)。申命和叔,居北方,曰幽都。便在伏物(35)。日短(36),星昴(37),以正中冬(38)。其民燠(39),鸟兽氄毛(40)。岁三百六十日,以闰月正四时(41)。信饬百官(42),众功皆兴。
【译文】
帝尧,就是放勋。他仁德如天,智慧如神。接近他,就像太阳一样温暖人心;仰望他,就像云彩一般覆润大地。他富有却不骄傲,尊贵却不放纵。他戴的是黄色的帽子,穿的是黑色衣裳,朱红色的车子驾着白马。他能尊敬有善德的人,使同族九代相亲相爱。同族的人既已和睦,又去考察百官。百官政绩昭著,各方诸侯邦国都能和睦相处。
帝尧命令羲氏、和氏,遵循上天的意旨,根据日月的出没、星辰的位次,制定历法,谨慎地教给民众从事生产的节令。另外命令羲仲,住在郁夷,那个地方叫旸(yáng,阳)谷,恭敬地迎接日出,分别步骤安排春季的耕作。春分日,白昼与黑夜一样长,朱雀七宿(xiù,秀)中的星宿初昏时出现在正南方,据此来确定仲春之时。这时候,民众分散劳作,鸟兽生育交尾。又命令羲叔,住在南交,分别步骤安排夏季的农活儿,谨慎地干好。夏至日,白昼最长,苍龙七宿中的心宿(又称大火)初昏时出现在正南方,据此来确定仲夏之时。这时候,民众就居高处,鸟兽毛羽稀疏。又命令和仲,居住在西土,那地方叫做昧谷,恭敬地送太阳落下,有步骤地安排秋天的收获。秋分日,黑夜与白昼一样长,玄武七宿中的虚宿初昏时出现在正南方,据此来确定仲秋之时。这时候,民众移居平地,鸟兽再生新毛。又命令和叔,住在北方,那地方叫做幽都,认真安排好冬季的收藏。冬至日,白昼最短,白虎七宿中的昴(mǎo,卯)宿初昏时出现在正南方,据此来确定仲冬之时。这时候,民众进屋取暖,鸟兽长满细毛。一年有三百六十六天,用置闰月的办法来校正春夏秋冬四季。帝尧真诚地告诫百官各守其职,各种事情都办起来了。
【原文】
尧曰:“谁可顺此事(1)?”放齐曰:“嗣子丹朱开明(2)。”尧曰:“吁(3)!顽凶(4),不用。”尧又曰:“谁可者?”驩兜曰:“共工旁聚布功(5),可用。”尧曰:“共工善言,其用僻(6),似恭漫天(7),不可。”尧又曰:“嗟,四岳(8),汤汤洪水滔天(9),浩浩怀山襄陵⑩,下民其忧,有能使治者?”皆曰鲧可。尧曰:“鲧负命毁族(11),不可。”岳曰:“异哉(12),试不可用而已(13)。”尧于是听岳用鲧。九岁,功用不成(14)。
【译文】
尧说:“谁可以继承我的这个事业?”放齐说:“你的儿子丹朱通达事理。”尧说:“哼!丹朱么,他这个人愚顽、凶恶,不能用。”尧又问道:“那么还有谁可以?”驩兜说:“共工广泛地聚集民众,做出了业绩,可以用。”尧说;“共工好讲漂亮话,用心不正,貌似恭敬,欺骗上天,不能用。”尧又问:“唉,四岳啊,如今洪水滔天,浩浩荡荡,包围了高山,漫上了丘陵,民众万分愁苦,谁可以派去治理呢?”大家都说鲧可以。尧说:“鲧违背天命,毁败同族,不能用。”四岳都说:“就任用他吧,试试不行,再把他撤掉。”尧因此听从了四岳的建议,任用了鲧。鲧治水九年,也没有取得成效。
【原文】
尧曰:“嗟!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1),践朕位(2)?”岳应曰:“鄙德忝帝位(3)。”尧曰:“悉举贵戚及疏远隐匿者(4)。”众皆言于尧曰:“有矜在民间(5),曰虞舜。”尧曰:“然,朕闻之。其何如?”岳曰:“盲者子。父顽,母嚚(6),弟傲(7),能和以孝,烝烝治(8),不至奸(9)。”尧曰:“吾其试哉。“于是尧妻之二女⑩,观其德于二女。舜饬下二女于妫汭(11),如妇礼(12)。尧善之,乃使舜慎和五典(13),五典能从。乃遍入百官(14),百官时序(15)。宾于四门(16),四门穆穆(17),诸侯远方宾皆敬。尧使舜入山林川泽,暴风雷雨,舜行不迷。尧以为圣(18),召舜曰:“女谋事至而言可绩(19),三年矣。女登帝位。”舜让于德不怿(20)。正月上日(21),舜受终于文祖(22)。文祖者,尧大祖也(23)。
【译文】
尧说:“唉!四岳:我在位已经七十年了,你们谁能顺应天命,接替我的帝位?”四岳回答说;“我们的德行鄙陋得很,不敢玷污帝位。”尧说:“那就从所有同姓异姓远近大臣及隐居者当中推举吧。”大家都对尧说:“有一个单身汉流寓在民间,叫虞舜。”尧说:“对,我听说过,他这个人怎么样?”四岳回答说;“他是个盲人的儿子。他的父亲愚昧,母亲顽固,弟弟傲慢,而舜却能与他们和睦相处,尽孝悌之道,把家治理好,使他们不至于走向邪恶。”尧说:“那我就试试他吧。”于是尧把两个女儿嫁给他,从两个女儿身上观察他的德行。舜让她们降下尊贵之心住到妫(guī,规)河边的家中去,遵守为妇之道。尧认为这样做很好,就让舜试任司徒之职,谨慎地理顺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这五种伦理道德,人民都遵从不违。尧又让他参与百官的事,百官的事因此变得有条不紊。让他在明堂四门接待宾客,四门处处和睦,从远方来的诸侯宾客都恭恭敬敬。尧又派舜进入山野丛林大川草泽,遇上暴风雷雨,舜也没有迷路误事。尧更认为他十分聪明,很有道德,把他叫来说道:“三年来,你做事周密,说了的话就能做到。现在你就登临天子位吧。”舜推让说自己的德行还不够,不愿接受帝位。正月初一,舜在文祖庙接受了尧的禅让。文祖也就是尧的太祖。
【原文】
于是帝尧老(1),命舜摄行天子之政(2),以观天命(3)。舜乃在璇玑玉衡(4),以齐七政(5)。遂类于上帝(6),禋于六宗(7),望于山川(8),辩于群神(9)。揖五瑞⑩,择吉月日,见四岳诸牧(11),班瑞(12)。岁二月,东巡狩(13),至于岱宗,祡(14),望秩于山川(15)。遂见东方君长(16),合时月正日(17),同律度量衡(18),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为挚(19),如五器(20),卒乃复(21)。五月,南巡狩;八月,西巡狩;十一月,北巡狩:皆如初。归,至于祖祢庙(22),用特牛礼(23)。五岁一巡狩,群后四朝(24)。遍告以言(25),明试以功(26),车服以庸(27)。肇十有二州(28),决川(29)。象以典刑(30),流宥五刑(31),鞭作官刑(32),扑作教刑(33),金作赎刑(34)。眚灾过(35),赦;怙终贼(36),刑。钦哉(37),钦哉,惟刑之静哉(38)!
【译文】
这时,尧年事已高,让舜代理天子之政事,借以观察他做天子是否合天意。舜于是通过观测北斗星,来考察日、月及金、木、水、火、土五星的运行是否有异常,接着举行临时仪式祭告上帝,用把祭品放在火上烧的仪式祭祀天地四时,用遥祭的仪式祭祀名山大川,又普遍地祭祀了各路神祗。他收集起公侯伯子男五等侯爵所持桓圭、信圭、躬圭、谷璧、蒲璧五种玉制符信,选择良月吉日,召见四岳和各州州牧,又颁发给他们。二月,舜去东方巡视,到泰山时,用烧柴的仪式祭祀东岳,用遥祭的仪式祭祀各地的名山大川。接着,他就召见东方各诸侯,协调校正四时节气、月之大小、日之甲乙,统一音律和长度、容量、重量的标准,修明吉、凶、宾、军、嘉五种礼仪,规定诸侯用五种圭壁、三种彩缯,卿大夫用羊羔、大雁二种动物,士用死雉作为朝见时的礼物,而五种圭璧,朝见典礼完毕以后仍还给诸侯。五月,到南方巡视;八月,到西方巡视;十一月,到北方巡视:都像起初到东方巡视时一样。回来后,告祭祖庙和父庙,用一头牛作祭品。以后每五年巡视一次,在其间的四年中,各诸侯国君按时来京师朝见。舜向诸侯们普遍地陈述治国之道,根据业绩明白地进行考察,根据功劳赐给车马衣服。舜开始把天下划分为十二个州,疏浚河川。规定根据正常的刑罚来执法,用流放的方法宽减刺字、割鼻、断足、阉割、杀头五种刑罚,官府里治事用鞭子施刑,学府教育用戒尺惩罚,罚以黄金可用作赎罪。因灾害而造成过失的,予以赦免;怙恶不悛、坚持为害的要施以刑罚。谨慎啊,谨慎啊,可要审慎使用刑罚啊!
【原文】
驩兜进言共工(1),尧曰不可而试之工师,共工果淫辟(2)。四岳举鲧治鸿水,尧以为不可,岳强请试之,试之而无功,故百姓不便(3)。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4)。于是舜归而言于帝,请流共工于幽陵,以变北狄(5);放驩兜于崇山,以变南蛮;迁三苗于三危(6),以变西戎;殛鲧于羽山(7),以变东夷:四罪而天下咸服(8)。
【译文】
驩兜曾举荐过共工,尧说“不行”,而驩兜还是试用他做工师,共工果然放纵邪僻。四岳曾推举鲧去治理洪水,尧说“不行”,而四岳硬说要试试看,试的结果是没有成效,所以百官都以为不适宜。三苗在江、淮流域及荆州一带多次作乱。这时舜巡视回来向尧帝报告,请求把共工流放到幽陵,以便改变北狄的风俗;把驩兜流放到崇山,以便改变南蛮的风俗;把三苗迁徙到三危山,以便改变西戎的风俗。把鲧流放到羽山,以便改变东夷的风俗:惩办了这四个罪人,天下人都悦服了。
【原文】
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而老(1),令舜摄行天子之政,荐之于天。尧辟位凡二十八年而崩(2)。百姓悲哀,如丧父母。三年,四方莫举乐,以思尧。尧知子丹朱之不肖(3),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4),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5);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6)”,而卒授舜以天下。尧崩,三年之丧毕,舜让辟丹朱于南河之南。诸侯朝觐者不之丹朱而之舜(7),狱讼者不丹朱而之舜(8),讴歌者不讴歌丹朱而讴歌舜(9)。舜曰“天也”,夫而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10),是为帝舜。
【译文】
尧在位七十年得到舜,又过二十年因年老而告退,让舜代行天子政务,向上天推荐。尧让出帝位二十八年后逝世。百姓悲伤哀痛,如同死了生身父母一般。三年之内,四方各地没有人奏乐,为的是悼念帝尧。尧了解自己的儿子丹朱不贤,不配传给他天下,因此才姑且试着让给舜。让给舜,天下人就都得到利益而只对丹朱一人不利;传给丹朱,天下人就会遭殃而只有丹朱一人得到好处。尧说:“我毕竟不能使天下人受害而只让一人得利”,所以最终还是把天下传给了舜。尧逝世后,三年服丧完毕,舜把帝位让给丹朱,自己躲到了南河的南岸。诸侯前来朝觐的不到丹朱那里去却到舜这里来,打官司的也不去找丹朱却来找舜,歌颂功德的,不去歌颂丹朱却来歌颂舜。舜说“这是天意呀”,然后才到了京都,登上天子之位,这就是舜帝。
【原文】
虞舜者,名曰重华。重华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桥牛,桥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穷蝉,穷蝉父曰帝颛顼,颛顼父曰昌意:以至舜七世矣。自从穷蝉以至帝舜,皆微为庶人(1)。 舜父瞽叟盲,而舜母死,瞽叟更娶妻而生象,象傲。瞽叟爱后妻子,常欲杀舜,舜避逃;及有小过(2),则受罪。顺事父及后母与弟(3),日以笃谨,匪有解(4)。 舜,冀州之人也。舜耕历山,淦雷泽(5),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6),就时于负夏(7)。舜父瞽叟顽,母嚚,弟象傲,皆欲杀舜。舜顺适不失子道,兄弟孝慈(8)。欲杀,不可得;即求,尝在侧(9)。
【译文】
虞舜,名叫重华。重华的父亲叫瞽叟,瞽叟的父亲叫桥牛,桥牛的父亲叫句(gōu,勾)望,句望的父亲叫敬康,敬康的父亲叫穷蝉。穷蝉的父亲是颛顼帝,颛顼的父亲是昌意:从昌意至舜是七代了。自从穷蝉为帝之后一直到舜帝,中间几代地位低微,都是平民。 舜的父亲瞽叟是个瞎子,舜的生母死后,瞽叟又续娶了一个妻子生下了象,象桀骜不驯。瞽叟喜欢后妻的儿子,常常想把舜杀掉,舜都躲过了;赶上有点小错儿,就会遭到重罚。舜很恭顺地侍奉父亲、后母及后母弟,一天比一天地忠诚谨慎,没有一点懈怠。舜,是冀州人。舜在历山耕过田,在雷泽打过鱼,在黄河岸边做过陶器,在寿丘做过各种家用器物,在负夏跑过买卖。舜的父亲瞽叟愚昧,母亲顽固,弟弟象桀骜不驯,他们都想杀掉舜。舜却恭顺地行事,从不违背为子之道,友爱兄弟,孝顺父母。他们想杀掉他的时候,就找不到他;而有事要找他的时候,他又总是在身旁侍候着。
【原文】
舜年二十以孝闻。三十而帝尧问可用者,四岳咸荐虞舜,曰可。于是尧乃以二女妻舜以观其内(1),使九男 与处以观其外(2)。舜居妫汭,内行弥谨。尧二女不敢以贵骄事舜亲戚(3),甚有妇道。尧九男皆益笃。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4);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5);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6)。一年而所居成聚(7),二年成邑(8),三年成都(9)。尧乃赐舜絺衣⑩,与琴,为筑仓廪(11),予牛羊。瞽叟尚欲杀之,使舜上涂廪(12),瞽嫂从下纵火焚廪。舜乃以两笠自扞而下(13),去,得不死。后瞽叟又使舜穿井,舜穿井为匿空旁出(14)。舜既入深,瞽叟与象共下土实井,舜从匿空出,去。瞽叟、象喜,以舜为已死。象曰:“本谋者象。”象与其父母分,于是曰:“舜妻尧二女,与琴,象取之。牛羊仓廪予父母。”象乃止舜宫居(15),鼓其琴。舜往见之。象鄂不怿(16),曰:“我思舜正郁陶(17)!”舜曰:“然,尔其庶矣(18)!”舜复事瞽叟爱弟弥谨。于是尧乃试舜五典百官,皆治。
【译文】
舜二十岁时,就因为孝顺出了名。三十岁时,尧帝问谁可以治理天下,四岳全都推荐虞舜,说这个人可以。于是尧把两个女儿嫁给了舜来观察他在家的德行,让九个儿子和他共处来观察他在外的为人。舜居住在妫水岸边,他在家里做事更加谨慎。尧的两个女儿不敢因为自己出身高贵就傲慢地对待舜的亲属,很讲究为妇之道。尧的九个儿子也更加笃诚忠厚。舜在历山耕作,历山人都能互相推让地界;在雷泽捕鱼,雷泽的人都能推让便于捕鱼的位置;在黄河岸边制做陶器,那里就完全没有次品了。一年的功夫,他住的地方就成为一个村落,二年就成为一个小城镇,三年就变成大都市了。见了这些,尧就赐给舜一套细葛布衣服,给他一张琴,为他建造仓库,还赐给他牛和羊。瞽叟仍然想杀他,让舜登高去用泥土修补谷仓,瞽叟却从下面放火焚烧。舜用两个斗笠保护着自己,像长了翅膀一样跳下来,逃开了,才得以不死。后来瞽叟又让舜挖井,舜挖井的时候,在侧壁凿出一条暗道通向外边。舜挖到深处,瞽叟和象一起往下倒土填埋水井,舜从旁边的暗道出去,又逃开了。瞽叟和象很高兴,以为舜已经死了。象说:“最初出这个主意的是我。”象跟他的父母一起瓜分舜的财产,说:“舜娶过来尧的两个女儿,还有尧赐给他的琴,我都要了。牛羊和谷仓都归父母吧。”象于是住在舜的屋里,弹着舜的琴。舜回来后去看望他。象非常惊愕,继而又摆出闷闷不乐的样子,说:“我正在想念你呢,想得我好心闷啊!”舜说:“是啊,你可真够兄弟呀!”舜还像以前一样待奉父母,友爱兄弟,而且更加恭谨。这样,尧才试用舜去理顺五种伦理道德和参与百官的事,都干得很好。
【原文】
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1),世得其利,谓之“八恺(2)”。高辛氏有才子八人(3),世谓之“八元”(4)。此十六族者(5),世济其美(6),不陨其名(7)。至于尧,尧未能举。舜举作八恺,使主后土(8),以揆百事(9),莫不时序⑩。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11)。
昔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12),好行凶慝(13),天下谓之浑沌(14)。少皞氏有不才子,毁信恶忠,崇饰恶言(15),天下谓之穷奇(16)。颛顼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17),天下谓之梼杌(18)。此三族世忧

史记 五帝本纪第一 和 夏本纪第二 原文

不用翻译,只要原文
你好:
五帝本纪第一
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於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於阪泉之野。三战,然後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徵师诸侯,与蚩尤战於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   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官名皆以云命,为云师。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万国和,而鬼神山川封禅与为多焉。获宝鼎,迎日推筴。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顺天地之纪,幽明之占,死生之说,存亡之难。时播百谷草木,淳化鸟兽虫蛾,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   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   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於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後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高阳有圣德焉。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   帝颛顼高阳者,黄帝之孙而昌意之子也。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治气以教化,絜诚以祭祀。北至于幽陵,南至于交阯,西至于流沙,东至于蟠木。动静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属。   帝颛顼生子曰穷蝉。颛顼崩,而玄嚣之孙高辛立,是为帝喾。   帝喾高辛者,黄帝之曾孙也。高辛父曰蟜极,蟜极父曰玄嚣,玄嚣父曰黄帝。自玄嚣与蟜极皆不得在位,至高辛即帝位。高辛於颛顼为族子。   高辛生而神灵,自言其名。普施利物,不於其身。聪以知远,明以察微。顺天之义,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脩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财而节用之,抚教万民而利诲之,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其色郁郁,其德嶷嶷。其动也时,其服也士。帝喾溉执中而遍天下,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   帝喾娶陈锋氏女,生放勋。娶娵訾氏女,生挚。帝喾崩,而挚代立。帝挚立,不善,而弟放勋立,是为帝尧。   帝尧者,放勋。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黄收纯衣,彤车乘白马。能明驯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万国。   乃命羲、和,敬顺昊天,数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分命羲仲,居郁夷,曰旸谷。敬道日出,便程东作。日中,星鸟,以殷中春。其民析,鸟兽字微。申命羲叔,居南交。便程南为,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中夏。其民因,鸟兽希革。申命和仲,居西土,曰昧谷。敬道日入,便程西成。夜中,星虚,以正中秋。其民夷易,鸟兽毛毨。申命和叔;居北方,曰幽都。便在伏物。日短,星昴,以正中冬。其民燠,鸟兽氄毛。岁三百六十六日,以闰月正四时。信饬百官,众功皆兴。   尧曰:「谁可顺此事?」放齐曰:「嗣子丹朱开明。」尧曰:「吁!顽凶,不用。」尧又曰:「谁可者?」讙兜曰:「共工旁聚布功,可用。」尧曰:「共工善言,其用僻,似恭漫天,不可。」尧又曰:「嗟,四岳,汤汤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有能使治者?」皆曰鲧可。尧曰:「鲧负命毁族,不可。」岳曰:「异哉,试不可用而已。」尧於是听岳用鲧。九岁,功用不成。   尧曰:「嗟!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践朕位?」岳应曰:「鄙德忝帝位。」尧曰:「悉举贵戚及疏远隐匿者。」众皆言於尧曰:「有矜在民间,曰虞舜。」尧曰:「然,朕闻之。其何如?」岳曰:「盲者子。父顽,母嚚,弟傲,能和以孝,烝烝治,不至奸。」尧曰:「吾其试哉。」於是尧妻之二女,观其德於二女。舜饬下二女於妫汭,如妇礼。尧善之,乃使舜慎和五典,五典能从。乃遍入百官,百官时序。宾於四门,四门穆穆,诸侯远方宾客皆敬。尧使舜入山林川泽,暴风雷雨,舜行不迷。尧以为圣,召舜曰:「女谋事至而言可绩,三年矣。女登帝位。」舜让於德不怿。正月上日,舜受终於文祖。文祖者,尧大祖也。   於是帝尧老,命舜摄行天子之政,以观天命。舜乃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遂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辩于群神。揖五瑞,择吉月日,见四岳诸牧,班瑞。岁二月,东巡狩,至於岱宗,祡,望秩於山川。遂见东方君长,合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脩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为挚,如五器,卒乃复。五月,南巡狩;八月,西巡狩;十一月,北巡狩:皆如初。归,至于祖祢庙,用特牛礼。五岁一巡狩,群后四朝。遍告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肇十有二州,决川。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扑作教刑,金作赎刑。眚灾过,赦;怙终贼,刑。钦哉,钦哉,惟刑之静哉!   讙兜进言共工,尧曰不可而试之工师,共工果淫辟。四岳举鲧治鸿水,尧以为不可,岳彊请试之,试之而无功,故百姓不便。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於是舜归而言於帝,请流共工於幽陵,以变北狄;放驩兜於崇山,以变南蛮;迁三苗於三危,以变西戎;殛鲧於羽山,以变东夷:四罪而天下咸服。   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而老,令舜摄行天子之政,荐之於天。尧辟位凡二十八年而崩。百姓悲哀,如丧父母。三年,四方莫举乐,以思尧。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於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尧崩,三年之丧毕,舜让辟丹朱於南河之南。诸侯朝觐者不之丹朱而之舜,狱讼者不之丹朱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丹朱而讴歌舜。舜曰「天也」,夫而後之中国践天子位焉,是为帝舜。   虞舜者,名曰重华。重华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桥牛,桥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穷蝉,穷蝉父曰帝颛顼,颛顼父曰昌意:以至舜七世矣。自从穷蝉以至帝舜,皆微为庶人。   舜父瞽叟盲,而舜母死,瞽叟更娶妻而生象,象傲。瞽叟爱後妻子,常欲杀舜,舜避逃;及有小过,则受罪。顺事父及後母与弟,日以笃谨,匪有解。   舜,冀州之人也。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於寿丘,就时於负夏。舜父瞽叟顽,母嚚,弟象傲,皆欲杀舜。舜顺适不失子道,兄弟孝慈。欲杀,不可得;即求,尝在侧。   舜年二十以孝闻。三十而帝尧问可用者,四岳咸荐虞舜,曰可。於是尧乃以二女妻舜以观其内,使九男与处以观其外。舜居妫汭,内行弥谨。尧二女不敢以贵骄事舜亲戚,甚有妇道。尧九男皆益笃。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尧乃赐舜絺衣,与琴,为筑仓廪,予牛羊。瞽叟尚复欲杀之,使舜上涂廪,瞽叟从下纵火焚廪。舜乃以两笠自扞而下,去,得不死。後瞽叟又使舜穿井,舜穿井为匿空旁出。舜既入深,瞽叟与象共下土实井,舜从匿空出,去。瞽叟、象喜,以舜为已死。象曰「本谋者象。」象与其父母分,於是曰:「舜妻尧二女,与琴,象取之。牛羊仓廪予父母。」象乃止舜宫居,鼓其琴。舜往见之。象鄂不怿,曰:「我思舜正郁陶!」舜曰:「然,尔其庶矣!」舜复事瞽叟爱弟弥谨。於是尧乃试舜五典百官,皆治。   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世得其利,谓之「八恺」。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世谓之「八元」。此十六族者,世济其美,不陨其名。至於尧,尧未能举。舜举八恺,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时序。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   昔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慝,天下谓之浑沌。少昚氏有不才子,毁信恶忠,崇饰恶言,天下谓之穷奇。颛顼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天下谓之檮杌。此三族世忧之。至于尧,尧未能去。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天下谓之饕餮。天下恶之,比之三凶。舜宾於四门,乃流四凶族,迁于四裔,以御螭魅,於是四门辟,言毋凶人也。   舜入于大麓,烈风雷雨不迷,尧乃知舜之足授天下。尧老,使舜摄行天子政,巡狩。舜得举用事二十年,而尧使摄政。摄政八年而尧崩。三年丧毕,让丹朱,天下归舜。而禹、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龙、倕、益、彭祖自尧时而皆举用,未有分职。於是舜乃至於文祖,谋于四岳,辟四门,明通四方耳目,命十二牧论帝德,行厚德,远佞人,则蛮夷率服。舜谓四岳曰:「有能奋庸美尧之事者,使居官相事?」皆曰:「伯禹为司空,可美帝功。」舜曰:「嗟,然!禹,汝平水土,维是勉哉。」禹拜稽首,让於稷、契与皋陶。舜曰:「然,往矣。」舜曰:「弃,黎民始饥,汝后稷播时百谷。」舜曰:「契,百姓不亲,五品不驯,汝为司徒,而敬敷五教,在宽。」舜曰:「皋陶,蛮夷猾夏,寇贼奸轨,汝作士,五刑有服,五服三就;五流有度,五度三居:维明能信。」舜曰:「谁能驯予工?」皆曰垂可。於是以垂为共工。舜曰:「谁能驯予上下草木鸟兽?」皆曰益可。於是以益为朕虞。益拜稽首,让于诸臣朱虎、熊罴。舜曰:「往矣,汝谐。」遂以朱虎、熊罴为佐。舜曰:「嗟!四岳,有能典朕三礼?」皆曰伯夷可。舜曰:「嗟!伯夷,以汝为秩宗,夙夜维敬,直哉维静絜。」伯夷让夔、龙。舜曰:「然。以夔为典乐,教?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毋虐,简而毋傲;诗言意,歌长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能谐,毋相夺伦,神人以和。」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舜曰:「龙,朕畏忌谗说殄伪,震惊朕众,命汝为纳言,夙夜出入朕命,惟信。」舜曰:「嗟!女二十有二人,敬哉,惟时相天事。」三岁一考功,三考绌陟,远近众功咸兴。分北三苗。   此二十二人咸成厥功:皋陶为大理,平,民各伏得其实;伯夷主礼,上下咸让;垂主工师,百工致功;益主虞,山泽辟;弃主稷,百谷时茂;契主司徒,百姓亲和;龙主宾客,远人至;十二牧行而九州莫敢辟违;唯禹之功为大,披九山,通九泽,决九河,定九州,各以其职来贡,不失厥宜。方五千里,至于荒服。南抚交阯、北发,西戎、析枝、渠廋、氐、羌,北山戎、发、息慎,东长、鸟夷,四海之内咸戴帝舜之功。於是禹乃兴九招之乐,致异物,凤皇来翔。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   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五十摄行天子事,年五十八尧崩,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於苍梧之野。葬於江南九疑,是为零陵。舜之践帝位,载天子旗,往朝父瞽叟,夔夔唯谨,如子道。封弟象为诸侯。舜子商均亦不肖,舜乃豫荐禹於天。十七年而崩。三年丧毕,禹亦乃让舜子,如舜让尧子。诸侯归之,然後禹践天子位。尧子丹朱,舜子商均,皆有疆土,以奉先祀。服其服,礼乐如之。以客见天子,天子弗臣,示不敢专也。   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故黄帝为有熊,帝颛顼为高阳,帝喾为高辛,帝尧为陶唐,帝舜为有虞。帝禹为夏后而别氏,姓姒氏。契为商,姓子氏。弃为周,姓姬氏。   太史公曰: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孔子所传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传。余尝西至空桐,北过涿鹿,东渐於海,南浮江淮矣,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总之不离古文者近是。予观春秋、国语,其发明五帝德、帝系姓章矣,顾弟弗深考,其所表见皆不虚。书缺有间矣,其轶乃时时见於他说。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余并论次,择其言尤雅者,故著为本纪书首。   帝出少典,居于轩丘。既代炎历,遂禽蚩尤。高阳嗣位,静深有谋。小大远近,莫不怀柔。爰洎帝喾,列圣同休。帝挚之弟,其号放勋。就之如日,望之如云。郁夷东作,昧谷西曛。明扬仄陋,玄德升闻。能让天下,贤哉二君!
夏本纪第二
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禹之曾大父昌意及父鲧皆不得在帝位,为人臣。   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尧求能治水者,群臣四岳皆曰鲧可。尧曰:“鲧为人负命毁族,不可。”四岳曰:“等之未有贤于鲧者,愿帝试之。”于是尧听四岳,用鲧治水。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于是帝尧乃求人,更得舜。舜登用,摄行天子之政,巡狩。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于是舜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 大禹治水
  尧崩,帝舜问四岳曰:“有能成美尧之事者使居官?”皆曰:“伯禹为司空,可成美尧之功。”舜曰:“嗟,然!”命禹:“女平水土,维是勉之。”禹拜稽首,让于契、后稷、皋陶。舜曰:“女其往视尔事矣。”   禹为人敏给克勤;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身为度,称以出;亹亹穆穆,为纲为纪。   禹乃遂与益、后稷奉帝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卑宫室,致费于沟淢。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檋。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溼。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及山川之便利。   禹行自冀州始。冀州:既载壶口,治梁及岐。既修太原,至于岳阳。覃怀致功,至于衡漳。其土白壤。赋上上错,田中中,常、卫既从,大陆既为。鸟夷皮服。夹右碣石,入于海。   济、河维沇州:九河既道,雷夏既泽,雍、沮会同,桑土既蚕,于是民得下丘居土。其土黑坟,草繇木条。田中下,赋贞,作十有三年乃同。其贡漆丝,其篚织文。浮于济、漯,通于河。   海岱维青州:堣夷既略,潍、淄其道。其土白坟,海滨广潟,厥田斥卤。田上下,赋中上。厥贡盐絺,海物维错,岱畎丝、枲、铅、松、怪石,莱夷为牧,其篚酓丝。浮于汶,通于济。   海岱及淮维徐州:淮、沂其治,蒙、羽其艺。大野既都,东原底平。其土赤埴坟,草木渐包。其田上中,赋中中。贡维土五色,羽畎夏狄,峄阳孤桐,泗滨浮磬,淮夷蠙珠臮鱼,其篚玄纤缟。浮于淮、泗,通于河。   淮海维扬州:彭蠡既都,阳鸟所居。三江既入,震泽致定。竹箭既布。其草惟夭,其木惟乔,其土涂泥。田下下,赋下上上杂。贡金三品,瑶、琨、竹箭,齿、革、羽、旄,岛夷卉服,其篚织贝,其包橘、柚锡贡。均江海,通淮、泗。   荆及衡阳维荆州:江、汉朝宗于海。九江甚中,沱、涔已道,云土、梦为治。其土涂泥。田下中,赋上下。贡羽、旄、齿、革,金三品,杶、榦、栝、柏,砺、砥、砮、丹,维箘簬、楛,三国致贡其名,包匦菁茅,其篚玄纁玑组,九江入赐大龟。浮于江、沱、涔、(于)汉,逾于雒,至于南河。   荆河惟豫州:伊、雒、瀍、涧既入于河,荥播既都,道菏泽,被明都。其土壤,下土坟垆。田中上,赋杂上中。贡漆、丝、絺、纻,其篚纤絮,锡贡磬错。浮于雒,达于河。 大禹九州图
  华阳黑水惟梁州:汶、嶓既艺,沱、涔既道,蔡、蒙旅平,和夷厎绩。其土青骊。田下上,赋下中三错。贡璆、铁、银、镂、砮、磬,熊、罴、狐、貍、织皮。西倾因桓是来,浮于潜,逾于沔,入于渭,乱于河。   黑水西河惟雍州:弱水既西,泾属渭汭。漆、沮既从,沣水所同。荆、岐已旅,终南、敦物至于鸟鼠。原隰厎绩,至于都野。三危既度,三苗大序。其土黄壤。田上上,赋中下。贡璆、琳、琅玕。浮于积石,至于龙门西河,会于渭汭。织皮昆仑、析支、渠搜,西戎即序。   道九山:汧及岐至于荆山,逾于河;壶口、雷首至于太岳;砥柱、析城至于王屋;太行、常山至于碣石,入于海;西倾、朱圉、鸟鼠至于太华;熊耳、外方、桐柏至于负尾;道嶓冢,至于荆山;内方至于大别;汶山之阳至衡山,过九江,至于敷浅原。   道九川:弱水至于合黎,馀波入于流沙。道黑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道河积石,至于龙门,南至华阴,东至砥柱,又东至于盟津,东过雒汭,至于大邳,北过降水,至于大陆,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嶓冢道瀁,东流为汉,又东为苍浪之水,过三澨,入于大别,南入于江,东汇泽为彭蠡,东为北江,入于海。汶山道江,东别为沱,又东至于醴,过九江,至于东陵,东迆北会于汇,东为中江,入于梅。道沇水,东为济,入于河,泆为荥,东出陶丘北,又东至于荷,又东北会于汶,又东北入于海。道淮自桐柏,东会于泗、沂,东入于海。道渭自鸟鼠同穴,东会于沣,又东北至于泾,东过漆、沮,入于河。道雒自熊耳,东北会于涧、瀍,又东会于伊,东北入于河。   于是九州攸同,四奥既居,九山刊旅,九川涤原,九泽既陂,四海会同。六府甚修,众土交正,致慎财赋,咸则三壤成赋。中国赐土姓:“祗台德先,不距朕行。”   令天子之国以外五百里甸服:百里赋纳总,二百里纳緫,三百里纳秸服,四百里粟,五百里米。甸服外五百里侯服:百里采,二百里任国,三百里诸侯。侯服外五百里绥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奋武卫。绥服外五百里要服:三百里夷,二百里蔡。要服外五百里荒服:三百里蛮,二百里流。   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于是帝锡禹玄圭,以告成功于天下。天下于是太平治。 千古禹帝
  皋陶作士以理民。帝舜朝,禹、伯夷、皋陶相与语帝前。皋陶述其谋曰:“信其道德,谋明辅和。”禹曰:“然,如何?”皋陶曰:“于!慎其身修,思长,敦序九族,众明高翼,近可远在已。”禹拜美言,曰:“然。”皋陶曰:“于!在知人,在安民。”禹曰:“吁!皆若是,惟帝其难之。知人则智,能官人;能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能知能惠,何忧乎驩兜,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言善色佞人?”皋陶曰:“然,于!亦行有九德,亦言其有德。”乃言曰:“始事事,宽而栗,柔而立,愿而共,治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实,强而义,章其有常,吉哉。日宣三德,蚤夜翊明有家。日严振敬六德,亮采有国。翕受普施,九德咸事,俊乂在官,百吏肃谨。毋教邪淫奇谋。非其人居其官,是谓乱天事。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吾言厎可行乎?”禹曰:“女言致可绩行。”皋陶曰:“余未有知,思赞道哉。”   帝舜谓禹曰:“女亦昌言。”禹拜曰:“于,予何言!予思日孳孳。”皋陶难禹曰:“何谓孳孳?”禹曰:“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皆服于水。予陆行乘车,水行乘舟,泥行乘橇,山行乘檋,行山刊木。与益予众庶稻鲜食。以决九川致四海,浚畎浍致之川。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食少,调有余补不足,徙居。众民乃定,万国为治。”皋陶曰:“然,此而美也。”   禹曰:“于,帝!慎乃在位,安尔止。辅德,天下大应。清意以昭待上帝命,天其重命用休。”帝曰:“吁,臣哉,臣哉!臣作朕股肱耳目。予欲左右有民,女辅之。余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作文绣服色,女明之。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来始滑,以出入五言,女听。予即辟,女匡拂予。女无面谀。退而谤予。敬四辅臣。诸众谗嬖臣,君德诚施皆清矣。”禹曰:“然。帝即不时,布同善恶则毋功。”   帝曰:“毋若丹朱傲,维慢游是好,毋水行舟,朋淫于家,用绝其世。予不能顺是。”禹曰:“予(辛壬)娶涂山,(辛壬)癸甲,生启予不子,以故能成水土功。辅成五服,至于五千里,州十二师,外薄四海,咸建五长,各道有功。苗顽不即功,帝其念哉。”帝曰:“道吾德,乃女功序之也。” 大禹陵
  皋陶于是敬禹之德,令民皆则禹。不如言,刑从之。舜德大明。   于是夔行乐,祖考至,群后相让,鸟兽翔舞,箫韶九成,凤皇来仪,百兽率舞,百官信谐。帝用此作歌曰:“陟天之命,维时维几。”乃歌曰:“股肱喜哉,元首起哉,百工熙哉!”皋陶拜手稽首扬言曰:“念哉,率为兴事,慎乃宪,敬哉!”乃更为歌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舜)又歌曰:“元首丛脞哉,股肱惰哉,万事堕哉!”帝拜曰:“然,往钦哉!”于是天下皆宗禹之明度数声乐,为山川神主。   帝舜荐禹于天,为嗣。十七年而帝舜崩。三年丧毕,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   帝禹立而举皋陶荐之,且授政焉,而皋陶卒。封皋陶之后于英、六,或在许。而后举益,任之政。   十年,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以天下授益。三年之丧毕,益让帝禹之子启,而辟居箕山之阳。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   夏后帝启,禹之子,其母涂山氏之女也。   有扈氏不服,启伐之,大战于甘。将战,作甘誓,乃召六卿申之。启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女: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勦绝其命。今予维共行天之罚。左不攻于左,右不攻于右,女不共命。御非其马之政,女不共命。用命,赏于祖;不用命,僇于社,予则帑僇女。”遂灭有扈氏。天下咸朝。   夏后帝启崩,子帝太康立。帝太康失国,昆弟五人,须于洛汭,作五子之歌。   太康崩,弟中康立,是为帝中康。帝中康时,羲、和湎淫,废时乱日。胤往征之,作胤征。   中康崩,子帝相立。帝相崩,子帝少康立。帝少康崩,子帝予立。帝予崩,子帝槐立。帝槐崩,子帝芒立。帝芒崩,子帝泄立。帝泄崩,子帝不降立。帝不降崩,弟帝扃立。帝扃崩,子帝廑立。帝廑崩,立帝不降之子孔甲,是为帝孔甲。帝孔甲立,好方鬼神,事淫乱。夏后氏德衰,诸侯畔之。天降龙二,有雌雄,孔甲不能食,未得豢龙氏。陶唐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孔甲赐之姓曰御龙氏,受豕韦之后。龙一雌死,以食夏后。夏后使求,惧而迁去。   孔甲崩,子帝皋立。帝皋崩,子帝发立。帝发崩,子帝履癸立,是为桀。 夏桀
  帝桀之时,自孔甲以来而诸侯多畔夏,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乃召汤而囚之夏台,已而释之。汤修德,诸侯皆归汤,汤遂率兵以伐夏桀。桀走鸣条,遂放而死。桀谓人曰:“吾悔不遂杀汤于夏台,使至此。”汤乃践天子位,代夏朝天下。汤封夏之後后,至周封于杞也。   太史公曰:禹为姒姓,其后分封,用国为姓,故有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寻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氏)戈氏。孔子正夏时,学者多传夏小正云。自虞、夏时,贡赋备矣。或言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会稽者,会计也。

详细介绍一下"釜山合符"?

涿鹿,地处桑乾河流域的山间断陷盆地,由于独特的地理、气候和物产等条件,历史上就是古人类繁衍生息的重要地域。
司马迁的《史记》开篇《五帝本纪》就写到涿鹿:“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据此,可以说涿鹿是中华民族氏族联盟、民族形成、国家初创的发祥地。
今天,涿鹿境内仍然保存着炎、黄、蚩尤三祖的众多遗址、遗迹、文物和民间传说。比较集中地留在矾山镇一带的黄帝域、黄帝泉、炎帝营、阪泉、蚩尤寨、蚩尤泉等一大批古遗址,其密集度、丰厚度、古朴度,举世罕见。
但是,由于历史久远,史料失传以及其它一些复杂的原因,使曾经发生在涿鹿的这段历史,几乎被人们遗忘,甚至受到种种扭曲。认真研究并正确认识涿鹿从上古到春秋战国这段历史,发掘合符文明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追寻燕赵文化的根脉,弘扬民族的传统文化,就成为我们的一项重要使命。
涿鹿是三祖会聚圣地
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历史极为久远。从涿鹿的邻县阳原县的泥河湾以及整个桑乾河流域的考古发现证明,桑乾河流域是世界上石叶系统细石器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也是至今一百几十万年古人类繁衍生息的重要区域之一。这是中外地质学家、历史学家,古人类学家和考古学家经过几十年发掘研究的结果与共识。而这个区域的中心,就是西起阳原的泥河湾,东至涿鹿一带的古老沃野。
到了黄帝、炎帝、蚩尤所生活的年代,我们的先民经过上千年的探索、总结,已经形成了有组织的群体,这就是由氏族联合而成的部落或部落联盟。而在五千多年前,黄帝、炎帝、蚩尤就是当时三个最大的部落联盟首领。
我国古代的典籍,从最早能找到的周朝的《逸周书尝麦解》,到春秋战国的《尚书》、《管子》、《战国策》、《国语》、《吕氏春秋》,一直到《史记》等,都概括地记述了黄帝、炎帝、蚩尤在涿鹿进行过中国古代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涿鹿之战”和“阪泉之战”。当时正值中国社会由荒蛮走向文明,部落之间为争夺生存空间经常进行相互掠夺,互相侵伐,在争战中各部落间又相互融合,推动社会发展。黄帝、炎帝两部落,原生活在陕西一带,后循着太行山辗转到黄河中下游,经过“阪泉之战”,炎帝败,两部落相互吸纳、融合、联盟,最后定居在以涿鹿为中心的燕赵地区。这时,又有一个部落联盟九黎部族强盛起来,他的首领叫蚩尤。这个部落先兴起于江浙太湖流域,后因水患北上到黄河中下游一带。为了争夺山东、河北地区,蚩尤在九黎人居住地聚集财物,加紧制造兵器,并实行严格的刑治。继而向炎帝发动攻击,炎帝败北,向黄帝求援。蚩尤尾追炎帝到涿鹿后,一面与炎黄联盟鏖战,一面在灵山河谷西侧的高岗上筑城屯兵。经过数年战争,史称七十二战,最后,蚩尤战败,被杀于涿鹿之野,至今涿鹿就有三个蚩尤冢。
黄炎联盟战胜蚩尤后,黄帝认识到“日中不奈,是谓失时,操刀不割,失利之期。”于是,他改变了拥兵不战之策,派兵遣将对中原大地上存在的部落和部落联盟进行征服。他的势力“东至于海,西至崆峒,南至于江,北逐荤粥(秦汉称匈奴)。使中华大地形成了初步安定统一的局面。对此毛泽东曾予以极高的评价:“懿维我祖,命世之英,涿鹿奋战,区宇以宁”。
以上可见,黄帝、炎帝、蚩尤是那个时代中华民族先民中最著名、最具代表性的三位英杰。他们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融合统一、中国社会文明起源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是我们全民族的共同祖先。而涿鹿则是全国惟一的一处三大始祖会聚并共同开创中华文明史的摇篮,是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可替代的海内外中华儿女寻根问祖的圣地。这一观点,已受到西南自认为是九黎蚩尤后代的八个少数民族的积极拥护,并得到学术界的肯定。
釜山会盟奠定中华一统雏形
黄帝经过阪泉、涿鹿两战皆捷之后,势力大增,声威远播四方。据《史记》记载,黄帝作为盟主,“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整个部落联盟出现了兵祸息、“万国和”的局面。我们认为,“合符釜山”是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因为它建构了中华一统的雏形。
“合符”在我国是一项传之久远的“会盟”信物制度。它一般用竹、木、玉石等制成凭证,上刻文字,以此为结盟的信誓之物。这种形式,也屡见典符的出土实物。这里需要考证的是,合符的“釜山”究竟在哪里?有的同志认为,釜山在今河北怀来县东北。但我根据史书的有关记述和实地考察认为,“釜山”应在今天的涿鹿的窑子头的后山上。查《后魏舆地图风土记》曰:“潘城(故址在今涿鹿县南的保岱)西北三里有历山,形似覆釜,故以名之,其下有舜庙、瞽叟祠存焉”。由此可知,历山即釜山。《魏书》记,“釜山在潘城西北三里”。《唐书》记,“釜山在妫州(原治在怀戎县城,其址在今保岱)城北三里”,二者基本一致。笔者陪同多名资深学者考察了釜山的确切位置,认为距保岱村三里的窑子头村后有一山形似覆釜,(倒扣之锅)此即釜山。山上确如所记有数座殿堂庙宇遗址,从采集和试掘的文物推断当为新石器时代的遗物。由此可见,釜山位于涿鹿应无异议。“合符釜山”后,涿鹿成为其对外开拓、发展的根据地,结束了黄、炎、蚩尤各部落“迁徙往来无常处”的游牧或半游牧的历史,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分工,发展了生产力,加快了历史前进的脚步。
“合符釜山”,不仅是以炎帝与黄帝为首的华夏族的融合,而且以蚩尤为首的九黎部落的先民也融入其中。所以说,“釜山合符”初步奠定了中华大统一的基础。从此以后,这些融为一体的先民们,南下北上,西去东来,又进一步形成更大规模、更大范围的融合。
“合符釜山,实实在在是中华各民族先民的大团结、大统一。它作为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当然值得全民族永久纪念。但是,更值得纪念和传承的是“合符釜山”后形成的蕴含团结、统一、协和等内容的合符文明理念。它标志着一个融合了中华民族远古各部族先民智慧的文化积淀已经形成。所以说,合符文明是中华大一统的开端,是中华大统一的雏形的思想基础,是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
合符文明源远流长
涿鹿这片古老的土地,蕴含和保留着最古老的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合符文明,则可以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源头,当然也是燕赵文化的源头。
合符文明,最鲜明地表现出中国传统的集体主义精神。对祖先的崇拜,对家庭乃至社会的责任感,是中华民族最重的心理特征。西方文化是上帝崇拜,中国文化是祖先崇拜。中国基层社会的家庭、家族、原始宗教活动以及约定俗成的乡规民约,成为维系我们中华民族这个整体的重要纽带。尽管现代社会,中国传统文化与相关的伦理观念受到了很大冲击,但传统的集体主义精神在社会上仍有着广泛的影响,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日益深入,它必将得到进一步的弘扬。
合符文明,孕育了全民族团结一致、奋发图强、勇武任侠的性格。历史上凡是妄图侵我国土,奴役我民族的一切外来势力,不管起始如何气势汹汹,但最后都以失败而告终。而我们为搜趣网了动员全民族保卫国家,抵御外侮,总是举起爱国、尊祖的旗帜,从而极大地增强了民族团结,鼓舞了斗志。很清楚,合符文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对于民族团结和爱国主义的教育作用,不可低估。
今天,我们用多维视野,超越五千年时空,去体验人文三祖所创造的合符文明,其目的是全面深刻认识我们的历史,认识我们中华传统文明的发展轨迹。回眸历史之所以是必要的,因为历史的一头连着传统,一头连着今天。
(本文作者系河北省涿鹿县中华炎、黄、蚩尤三祖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

顺天地之纪,幽明之占,死生之说,存亡之难”怎么解释

  东至于海,登丸山,Ⅰ及岱宗。Ⅱ西至于空桐,Ⅲ登鸡头。Ⅳ南 至于江,登熊、湘。Ⅴ北逐荤粥,Ⅵ合符釜山,Ⅶ而邑于涿鹿之阿。 Ⅷ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詹。Ⅸ官名皆以云命,为云师。Ⅹ置 左右大监,监于万国。Ⅰ万国和,而鬼神山川封禅与为多焉。Ⅱ获宝 鼎,迎日推 。Ⅲ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Ⅳ以治民。顺天地之纪 ,Ⅴ幽明之占,Ⅵ死生之说,Ⅶ存亡之难。Ⅷ时播百谷草木,Ⅸ淳化 鸟兽虫蛾,[二0]旁罗日月星辰水波[二一]土石金玉,[二二]劳勤心 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二三]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二四]
  注Ⅰ集解徐广曰:“丸,一作‘凡’。” 案:地理志曰丸山在 郎邪朱虚县。
  索隐注“丸,一作‘凡’”,凡音扶严反。正义丸音桓。括地志 云:“丸山即丹山,在青州临朐县界朱虚故县西北二十里,丹水出焉 。”丸音纨。守节案:地志唯有凡山,盖凡山丸山是一山耳。诸处字 误,或“丸”或“凡”也。汉书郊祀志云“禅丸山”,颜师古云“在 朱虚”,亦与括地志相合,明丸山是也。
  注Ⅱ正义泰山,东岳也。在兖州博城县西北三十里也。
  注Ⅲ集解应劭曰:“山名。”韦昭曰:“在陇右。”
  注Ⅳ索隐山名也。后汉王孟塞鸡头道,在陇西。一曰崆峒山之别 名。正义括地志云:“空桐山在肃州福禄县东南六十里。抱朴子内篇 云‘黄帝西见中黄子,受九品之方,过空桐,从广成子受自然之经’ ,即此山。”括地志又云:“笄头山一名崆峒山,在原州平高县西百 里,禹贡泾水所出。舆地志云或即鸡头山也。郦元云盖大陇山异名也 。庄子云广成子学道崆峒山,黄帝问道于广成子,盖在此。”案:二 处崆峒皆云黄帝登之,未详孰是。
  注Ⅴ集解封禅书曰:“南伐至于召陵,登熊山。”地理志曰湘山 在长沙益阳县。
  正义括地志云:“熊耳山在商州上洛县西十里,齐桓公登之以望 江汉也。湘山一名 山,在岳州巴陵南十八里也。”
  注Ⅵ集解匈奴传曰:“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 。”索隐匈奴别名也。唐虞已上曰山戎,亦曰熏粥,夏曰淳维,殷曰 鬼方,周曰 狁,汉曰匈奴。正义荤音熏。粥音育。
  注Ⅶ索隐合诸侯符契圭瑞,而朝之于釜山,犹禹会诸侯于涂山然 也。又案:
  郭子横洞冥记称东方朔云“东海大明之墟有釜山,山出瑞云,应 王者之符命”,如尧时有赤云之祥之类。盖黄帝黄云之瑞,故曰“合 符应于釜山”也。正义括地志云:“釜山在妫州怀戎县北三里,山上 有舜庙。”
  注Ⅷ正义广平曰阿。涿鹿,山名,已见上。涿鹿故城在山下,即 黄帝所都之邑于山下平地。
  注Ⅸ正义环绕军兵为营以自卫,若辕门即其遗象。
  注Ⅹ集解应劭曰:“黄帝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也。春官为 青云,夏官为缙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黑云,中官为黄云。”张晏 曰:“黄帝有景云之应,因以名师与官。”
  注Ⅰ正义监,上监去声,下监平声。若周邵分陕也。
  注Ⅱ集解徐广曰:“多,一作‘朋’。”索隐与音羊汝反。与犹 许也。言万国和同,而鬼神山川封禅祭祀之事,自古以来帝皇之中, 推许黄帝以为多。多犹大也。
  注Ⅲ集解晋灼曰:“策,数也,迎数之也。”瓒曰:“日月朔望 未来而推之,故曰迎日。”索隐封禅书曰“黄帝得宝鼎神策”,下云 “于是推策迎日”,则神策者,神蓍也。黄帝得蓍以推 历数,于是 逆知节气日辰之将来,故曰推策迎日也。正义 音策。迎,逆也。黄 帝受神 ,命大挠造甲子,容成造历是也。
  注Ⅳ集解郑玄曰:“风后,黄帝三公也。”班固曰:“力牧,黄 帝相也。”
  大鸿,见封禅书。正义举,任用。四人皆帝臣也。帝王世纪云: “黄帝梦大风吹天下之尘垢皆去,又梦人执千钧之弩,驱羊万 。帝 寤而叹曰:‘风为号令,执政者也。垢去土,后在也。天下岂有姓风 名后者哉?夫千钧之弩,异力者也。
  驱羊数万 ,能牧民为善者也,天下岂有姓力名牧者哉?’于是 依二占而求之,得风后于海隅,登以为相。得力牧于大泽,进以为将 。黄帝因著占梦经十一卷。”
  艺文志云:“风后兵法十三篇,图二卷,孤虚二十卷,力牧兵法 十五篇。”郑玄云:“风后,黄帝之三公也。”案:黄帝仰天地置列 侯□官,以风后配上台,天老配中台,五圣配下台,谓之三公也。封 禅书云“鬼臾区号大鸿,黄帝大臣也。
  死葬雍,故鸿□是”。艺文志云“鬼容区兵法三篇”也。
  注Ⅴ正义言黄帝顺天地阴阳四时之纪也。
  注Ⅵ正义幽,阴;明,阳也。占,数也。言阴阳五行,黄帝占数 而知之。
  此文见大戴礼。
  注Ⅶ集解徐广曰:“一云‘幽明之数,合死生之说’。”正义说 谓丁制也。
  民之生死。此谓作丁制礼则之说。
  注Ⅷ索隐存亡犹安危也。易曰“危者安其位,亡者保其存”是也 。难犹说也。凡事是非未尽,假以往来之词,则曰难。又上文有“死 生之说”,故此云“存亡之难”,所以韩非著书有说林、说难也。正 义难音乃惮反。存亡犹生死也。黄帝之前,未有衣裳屋宇。及黄帝造 屋宇,制衣服,营殡葬,万民故免存亡之难。
  注Ⅸ集解王肃曰:“时,是也。”索隐为一句。正义言顺四时之 所宜而布种百谷草木也。
  注[二0]索隐为一句。蛾音牛绮反。一作“豸”。*(豸)*言淳化 广被及之。正义蛾音鱼起反。又音豸,豸音直氏反。蚁,蚍蜉也。尔 雅曰:“有足曰虫,无足曰豸。”
  注[二一]集解徐广曰:“一作‘沃’。”
  注[二二]索隐旁,非一方。罗,广布也。今案:大戴礼作“历离 ”。离即罗也。
  言帝德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及至土石金玉。谓日月扬光,海水不 波,山不藏珍,皆是帝德广被也。正义旁罗犹遍布也。日月,阴阳时 节也。星,二十八宿也。
  辰,日月所会也。水波,澜漪也。言天不异灾,土无别害,水少 波浪,山出珍宝。
  注[二三]正义节,时节也。水,陂 决泄也。火,山野禁放也。 材,木也。物,事也。言黄帝教民,江湖陂泽山林原隰皆收采禁捕以 时,用之有节,令得其利也。大戴礼云“宰我问于孔子曰:‘予闻荣 伊曰黄帝三百年。请问黄帝者人耶?
  何以至三百年?。’”孔子曰:‘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 ,生而民得其利百年,死而民畏其神百年,亡而民用其教百年,故曰 三百年也。’”注[二四]索隐炎帝火,黄帝土代之,即“黄龙地 见 ”是也。 ,土精,大五六围,长十余丈。 音引。正义 音以刃反 。
  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Ⅰ
  注Ⅰ索隐旧解破四为三,言得姓十三人耳。今案:国语胥臣云“ 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 滕、 、任、荀、僖、 、儇、衣是也。唯青阳与夷鼓同己姓”。又 云“青阳与苍林为姬姓”。是则十四人为十二姓,其文甚明。唯姬姓 再称青阳与苍林,盖国语文误,所以致令前儒共疑。其姬姓青阳当为 玄嚣,是帝喾祖本与黄帝同姬姓。其国语上文青阳,即是少昊金天氏 为己姓者耳。既理在不疑,无烦破四为三。
  黄帝居轩辕之丘,Ⅰ而娶于西陵之女,Ⅱ是为嫘祖。Ⅲ嫘祖为黄 帝正妃,Ⅳ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Ⅴ青阳 降居江水;Ⅵ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Ⅶ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 生高阳,高阳有圣笋焉。Ⅷ黄帝崩,Ⅸ葬桥山。Ⅹ其孙昌意之子高阳 立,是为帝颛顼也。
  注Ⅰ集解皇甫谧曰:“受国于有熊,居轩辕之丘,故因以为名, 又以为号。山海经曰‘在穷山之际,西射之南’。”张晏曰:“作轩 冕之服,故谓之轩辕。”
  注Ⅱ正义西陵,国名也。
  注Ⅲ集解徐广曰:“祖,一作‘俎’。嫘,力追反。”索隐一曰 雷祖,音力堆反。正义一作“善”。
  注Ⅳ索隐案:黄帝立四妃,象后妃四星。皇甫谧云:“元妃西陵 氏女,曰累祖,生昌意。次妃方雷氏女,曰女节,生青阳。次妃彤鱼 氏女,生夷鼓,一名苍林。
  次妃嫫母,班在三人之下。”案:国语夷鼓、苍林是二人。又案 :汉书古今人表彤鱼氏生夷鼓,嫫母生苍林,不得如谧所说。太史公 乃据大戴礼,以累祖生昌意及玄嚣,玄嚣即青阳也。皇甫谧以青阳为 少昊,乃方雷氏所生,是其所见异也。
  注Ⅴ索隐玄嚣,帝喾之祖。案:皇甫谧及宋衷皆云玄嚣青阳即少 昊也。今此纪下云“玄嚣不得在帝位”,则太史公意青阳非少昊明矣 。而此又云“玄嚣是为青阳”,当是误也。谓二人皆黄帝子,并列其 名,所以前史因误以玄嚣青阳为一人耳。宋衷又云:“玄嚣青阳是为 少昊,继黄帝立者,而史不□,盖少昊金德王,非五运之次,故□五 帝不数之也。”
  注Ⅵ正义括地志云:“安阳故城在豫州新息县西南八十里。应劭 云古江国也。
  地理志亦云安阳古江国也。”
  注Ⅶ索隐降,下也。言帝子为诸侯,降居江水、*[若水]*。江水 、若水皆在蜀,即所封国也。水经曰“水出旄牛徼外,东南至故关为 若水,南过邛都,又东北至朱提县为卢江水”,是蜀有此二水也。
  注Ⅷ正义华阳国志及十三州志云:“蜀之先肇于人皇之际。黄帝 为子昌意娶蜀山氏,后子孙因封焉。帝颛顼高阳氏,黄帝之孙,昌意 之子,母曰昌仆,亦谓之女枢。”河图云:“瑶光如 贯月,正白, 感女枢于幽房之宫,生颛顼,首戴干戈,有德文也。”
  注Ⅸ集解皇甫谧曰:“在位百年而崩,年百一十一岁。”索隐案 :大戴礼“宰我问孔子曰:‘荣伊言黄帝三百年,请问黄帝何人也? 抑非人也?何以至三百年乎?’对曰:‘生而人得其利百年,死而人 畏其神百年,亡而人用其教百年。’”则士安之说略可凭矣。正义列 仙传云:“轩辕自择亡日与 臣辞。还葬桥山,山崩,棺空,唯有剑 舄在棺焉。”
  注Ⅹ集解皇览曰:“黄帝□在上郡桥山。”索隐地理志桥山在上 郡阳周县,山有黄帝□也。正义括地志云:“黄帝陵在宁州罗川县东 八十里子午山。地理志云上郡阳周县桥山南有黄帝□。”案:阳周, 隋改为罗川。尔雅云山锐而高曰桥也。”
  帝颛顼高阳者,Ⅰ黄帝之孙而昌意之子也。静渊以有谋,疏通而 知事;养材以任地,Ⅱ载时Ⅲ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Ⅳ治气Ⅴ以教 化, 诚以祭祀。北至于幽陵,Ⅵ南至于交址,Ⅶ西至于流沙,Ⅷ东 至于蟠木。Ⅸ动静之物,Ⅹ大小之神,Ⅰ日月所照,莫不砥属。Ⅱ
  注Ⅰ集解皇甫谧曰:“都帝丘,今东郡濮阳是也。”索隐宋衷云 :“颛顼,名;
  高阳,有天下号也。”张晏云:“高阳者,所兴地名也。”
  注Ⅱ索隐言能养材物以任地。大戴礼作“养财”。
  注Ⅲ索隐载,行也。言行四时以象天。大戴礼作“履时以象天” 。履亦践而行也。
  注Ⅳ索隐鬼神聪明正直,当尽心敬事,因制尊卑之义,故礼曰“ 降于祖庙之谓仁义”是也。正义鬼之灵者曰神也。鬼神谓山川之神也 。能兴云致雨,润养万物也,故己依冯之 义也。 ,古制字。
  注Ⅴ索隐谓理四时五行之气以教化万人也。
  注Ⅵ正义幽州也。
  注Ⅶ正义址音止,交州也。
  注Ⅷ集解地理志曰流沙在张掖居延县。正义济,渡也。括地志云 :“居延海南,甘州张掖县东北千六十四里是。”
  注Ⅸ集解海外经曰:“东海中有山焉,名曰度索。上有大桃树, 屈蟠三千里。
  东北有门,名曰鬼门,万鬼所聚也。天帝使神人守之,一名神荼 ,一名郁垒,主阅领万鬼。若害人之鬼,以苇索缚之,射以桃弧,投 虎食也。”
  注Ⅹ正义动物谓鸟兽之类,静物谓草木之类。
  注Ⅰ正义大谓五岳 四渎,小谓丘陵坟衍。
  注Ⅱ集解王肃曰:“砥,平也。四远皆平而来服属。”索隐依王 肃音止蜀,据大戴礼作“砥砺”也。
  帝颛顼生子曰穷蝉。Ⅰ颛顼崩,Ⅱ而玄嚣之孙高辛立,是为帝喾 。
  注Ⅰ索隐系本作“穷系”。宋衷云:“一云穷系,谥也。”正义 帝舜之高祖也。
  注Ⅱ集解皇甫谧曰:“在位七十八年,年九十八。”皇览曰:“ 颛顼□在东郡濮阳顿丘城门外广阳里中。顿丘者城门,名顿丘道。” 索隐皇甫谧云:“据左氏,岁在鹑火而崩,葬东郡。”又山海经曰: “颛顼葬鲋鱼山之阳,九嫔葬其阴。”
  帝喾高辛者,Ⅰ黄帝之曾孙也。高辛父曰 极,Ⅱ 极父曰玄嚣 ,玄嚣父曰黄帝。自玄嚣与 极皆不得在位,至高辛即帝位。Ⅲ高辛 于颛顼为族子。
  注Ⅰ集解张晏曰:“少昊以前,天下之号象其德。颛顼以来,天 下之号因其名。
  高阳 高辛皆所兴之地名;颛顼与喾皆以字为号:上古质故也。 ”索隐宋衷曰:
  “高辛地名,因以为号。喾,名也。”皇甫谧云:“帝喾名□也 。”正义帝王纪云:“盈母无闻焉。”
  注Ⅱ正义 音居兆反。本作“桥”,音同。又巨遥反。帝尧之祖 也。
  注Ⅲ集解皇甫谧曰:“都亳,今河南偃师是。”
  高辛生而神灵,自言其名。Ⅰ普施利物,不于其身。聪以知远, 明以察微。
  顺天之义,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取地之 财而节用之,抚教万民而利诲之,历日月而迎送之,Ⅱ明鬼神而敬事 之。Ⅲ其色郁郁,其德嶷嶷。Ⅳ其动也时,其服也士。Ⅴ帝喾溉执中 而楣天下,Ⅵ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Ⅶ
  注Ⅰ正义帝王纪云:“帝盈高辛,姬姓也。其母生见其神异,自 言其名曰岌。
  龆龀有圣德,年十五而佐颛顼,三十登位,都亳,以人事纪官也 。”
  注Ⅱ正义言作历弦 望 晦 朔,日月未至而迎之,过而送之, 上“迎日推策”是也。
  注Ⅲ正义天神曰神,人神曰鬼。又云圣人之精气谓之神,贤人之 精气谓之鬼。
  言明识鬼而敬事也。
  注Ⅳ索隐郁郁犹穆穆也。嶷嶷,德高也。今案:大戴礼“郁”作 “神”,“嶷”作“俟”。
  注Ⅴ索隐举动应天时,衣服服士服,言其公且廉也。
  注Ⅵ集解徐广曰:“古‘既’字作水旁。‘楣’字一作‘尹’。 ”索隐即尚书“允执厥中”是也。正义溉音既。言帝盈治民,若水之 溉灌,平等而执中正,楣于天下也。
  注Ⅶ正义以上大戴文也。
  帝喾娶陈锋氏女,Ⅰ生放勋。Ⅱ娶 訾氏女,生挚。Ⅲ帝喾崩, Ⅳ而挚代立。帝挚立,不善*(崩)*,Ⅴ而弟放勋立,是为帝尧。
  注Ⅰ索隐锋音患。案:系本作“陈酆氏”。皇甫谧云“陈锋氏女 曰庆都”。庆都,名也。正义锋音患。又作“丰”。帝王纪云“帝盈 有四妃,卜其子皆有天下。
  元妃有邰氏女,曰姜 ,生后稷。次妃有 氏女,曰简狄,生□ ,次妃陈丰氏女,曰庆都,生放勋。次妃 訾氏女,曰常丁,生帝挚 ”也。
  注Ⅱ正义放音方往反。勋亦作“勋”,音许云反。言尧能放上代 之功,故曰放勋。谥尧。姓伊祁氏。帝王纪云:
  “帝尧陶唐氏,祁姓也。母庆都,十四月生尧。”
  注Ⅲ索隐案:皇甫谧云“女名常宜”也。正义 ,足须反。訾, 紫移反。
  注Ⅳ集解皇甫谧曰:“在位七十年,年百五岁。”皇览曰:“帝 喾□在东郡濮阳顿丘城南台阴野中。”
  注Ⅴ索隐古本作“不著”,音张虑反。俗本作“不善”。不善谓 微弱,不著犹不著明。卫宏云:“挚立九年而唐侯德盛,因禅位焉。 ”正义帝王纪云:“帝挚之母于四人中班最在下,而挚于兄弟最长, 得登帝位。封异母弟放勋为唐侯。
  挚在位九年,政微弱,而唐侯德盛,诸侯归之,挚服其义,乃率 臣造唐而致禅。唐侯自知有天命,乃受帝禅,乃封挚于高辛。”今 定州唐县也。
  帝尧者,Ⅰ放勋。Ⅱ其仁如天,Ⅲ其知如神。Ⅳ就之如日,Ⅴ望 之如云。Ⅵ富而不骄,贵而不舒。Ⅶ黄收纯衣,Ⅷ彤车乘白马。能明 驯德,Ⅸ以亲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Ⅹ百姓昭明,合和万国。
  注Ⅰ集解谥法曰:“翼善传圣曰尧。”索隐尧,谥也。放勋,名 。帝喾之子,姓伊祁氏。案:皇甫谧云“尧初生时,其母在三阿之南 ,寄于伊长孺之家,故从母所居为姓也”。正义徐广云:“号陶唐。 ”帝王纪云:“尧都平阳,于诗为唐国。”徐才宗国都城记云:“唐 国,帝尧之裔子所封。其北,帝夏禹都,汉曰太原郡,在古冀州太行 恒山之西。其南有晋水。”括地志云:“今晋州所理平阳故城是也。 平阳河水一名晋水也。”
  注Ⅱ集解徐广曰:“号陶唐。”皇甫谧曰:“尧以甲申岁生,甲 辰即帝位,甲午征舜,甲寅舜代行天子事,辛巳崩,年百一十八,在 位九十八年。”
  注Ⅲ索隐如天之函养也。
  注Ⅳ索隐如神之微妙也。
  注Ⅴ索隐如日之照临,人咸依就之,若葵藿倾心以向日也。
  注Ⅵ索隐如云之覆渥,言德化广大而浸润生人,人咸仰望之,故 曰如百谷之仰膏雨也。
  注Ⅶ索隐舒犹慢也。大戴礼作“不豫”。
  注Ⅷ集解徐广曰:“纯,一作‘□’。” 案:太古冠冕图云“ 夏名冕曰收”。
  礼记曰“野夫黄冠”。郑玄曰“纯衣,士之祭服”。索隐收,冕 名。其色黄,故曰黄收,象古质素也。纯,读曰缁。
  注Ⅸ集解徐广曰:“驯,古训字。”索隐史记“驯”字徐广皆读 曰训。训,顺也。言圣德能顺人也。案:尚书作“俊德”,孔安国云 “能明用俊德之士”,与此文意别也。
  注Ⅹ集解徐广曰:“下云‘便程东作’,然则训平为便也。” 案:尚书并作“平”字。孔安国曰“百姓,百官”。郑玄曰“百姓, 臣之父子兄弟”。索隐古文尚书作“平”,此文盖读“平”为浦耕 反。平既训便,因作“便章”。其今文作“辩章”。古“平”字亦作 “便”,音婢缘反。便则训辩,遂为辩章。邹诞生本亦同也。
  乃命羲 和,Ⅰ敬顺昊天,Ⅱ数法Ⅲ日月星辰,Ⅳ敬授民时。Ⅴ 分命羲仲,居郁夷,曰 谷。Ⅵ敬道日出,便程东作。Ⅶ日中,星鸟 ,以殷中春。Ⅷ其民析,鸟兽字微。Ⅸ申命羲叔,居南交。Ⅹ便程南 为,敬致。Ⅰ日永,星火,以正中夏。Ⅱ其民因,鸟兽希革。Ⅲ申命 和仲,Ⅳ居西土,Ⅴ曰昧谷。Ⅵ敬道日入,便程西成。Ⅶ夜中,星虚 ,Ⅷ以正中秋。Ⅸ其民夷易,鸟兽毛 。[二0]申命和叔;居北方, 曰幽都。[二一]便在伏物。[二二]日短,星昴,以正中冬。[二三]其 民燠,鸟兽 毛。[二四]岁三百六十六日,以闰月正四时。[二五]信 饬[二六]百官,□功皆兴。
  注Ⅰ集解孔安国曰:“重黎之后,羲氏 和氏世掌天地之官。” 正义吕刑传云:
  “重即羲,黎即和,虽别为氏族,而出自重黎也。”案:圣人不 独治,必须贤辅,乃命相天地之官,若周礼天官卿 地官卿也。
  注Ⅱ正义敬犹恭勤也。元气昊然广大,故云昊天。释天云:“春 为苍天,夏为昊天,秋为 天,冬为上天。”而独言昊天者,以尧能 敬天,大,故以昊大言之。
  注Ⅲ索隐尚书作“历象日月”,则此言“数法”,是训“历象” 二字,谓命羲和以历数之法观察日月星辰之早晚,以敬授人时也。
  注Ⅳ正义历数之法,日之甲乙,月之大小,昏明递中之星,日月 所会之辰,定其天数,以为一岁之历。
  注Ⅴ正义尚书考灵耀云:“主春者,张昏中,可以种稷。主夏者 ,火昏中,可以种黍菽。主秋者,虚昏中,可以种麦。主冬者,昴昏 中,可以收敛也。”天子视四星之中,知民缓急,故云敬授民时也。

黄帝和蚩尤的战争原文

就是山海经的黄帝战蚩尤 用文言文来写.快一点.急求
仔细看啊,古文在后面
一、蚩尤与黄帝
蚩尤与黄帝的“涿鹿大战”是中国远古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正是由于这次大战中,黄帝战胜了蚩尤,才奠定了华夏国家的根基,使他成为五帝之首。在有关的文献记载中,蚩尤的形象是暴君和乱贼,是相当丑恶的。《广雅释诂》:“蚩,乱也。”《方言》:“蚩,悖也”(卷十二)一说尤,同由尤,腹中之虫,很不雅观。《尚书吕刑》的记载更加详细,可为此类观点的代表:刵
蚩尤惟始作乱,延及于平民,罔不寇贼,鸱义奸宄,夺攘矫虔。苗民弗用灵(令)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杀戳无辜,爰始淫为劓刵椓黥。越兹丽刑并制,罔差有辞。[1]
这是周穆王叙述刑法的源流时首先提到的“古训”,说蚩尤作乱,以酷刑、杀戳统治苗民。把蚩尤、苗民都说得很坏。蚩尤原为“九黎这君”是九黎部落联盟的首领,他与轩辕黄帝发生了矛盾,被史家看成是“作乱”。司马迁《史记2五帝本纪》:
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微师诸候,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候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炎帝)是为黄帝。[2]
这些都是正统史书中的记载,已经把神话人物历史化了,并且还以正统观点使蚩尤成了暴虐无道的乱贼。事实上,蚩尤不仅是一个古史传说中的历史人物,同时也是一个有怪异神力的神话形象,据《龙鱼河图》记载:
黄帝摄政前,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造立兵杖马戟大弩,威振天下。诛杀无道,不仁不慈。万民欲令黄帝行天子事。黄帝仁义,不能禁止蚩尤,遂不敌,乃仰天而叹。天谴玄女授黄帝兵信神符,制服蚩尤,以制四方……[3]
《汉学堂丛书》中的《龙鱼河图》略有不同,说:“黄帝之初,有蚩尤兄弟七十二人,铜头铁额,食沙石,制五兵之器,变化云雾。”虽“搜趣网七十二人”与“八十一人”有异,但皆为“多”之约数,九的位数,其内含是一致的,说明蚩尤是一个相当大的集体的代表,是一个具有很大神性的怪异人物。古书上这类记载很多,如:
《归藏》:
“蚩尤出自羊水,八肱八趾疏首。”(启筮)
《述异记》:
“有蚩尤神,俗云:人自牛蹄,四目六手。今冀州人提掘地得髑髅如铜铁者,即蚩尤之骨也。今有蚩尤齿,长二寸,坚不可碎。秦汉间说蚩尤氏耳鬓如剑戟,头有角,与轩辕斗,以角抵人,人不能向……”[4]
显然,这种“铜头铁额”、“八肱八趾”、“人身牛蹄,四目六手”、“食沙石子”等形象是非常怪异的,而《龙鱼河图》又说蚩尤“制五兵之器,变化云雾”则又非常厉害,以致黄帝也打不过他,只好去祈求上天神灵的帮助。《山海经大荒北经》:
蚩尤作兵伐黄帝,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日魃,雨止,遂杀蚩尤。[5]
《龙鱼河图》还说在此大战中因黄帝仁义,“遂不敌”蚩尤,“乃仰天而叹,天遣玄女下授黄帝兵信神符”,这才制服蚩尤。又《黄帝玄女战法》云:
黄帝与蚩尤九战九不胜。黄帝归于太山,三日三夜,雾冥。有一妇人,人首鸟形,黄帝稽首再拜伏不敢起,妇人曰:‘吾玄女也,子欲何问?’黄帝曰:‘小子欲万战胜’遂得战法焉。[6]
又《玄女兵法》亦云:“黄帝攻蚩尤,三年城不下……”[7]“九战九不胜”、“三年城不下”,可见蚩尤是很强大的对手,其力量与黄帝不相上下,黄帝只有求女神帮助才得到了胜利。从此次战争的记载可以看到蚩尤的神话形象,他不仅“兽身人语,铜头铁额”、“人身牛蹄,四目六手”,而且可以“靖风伯雨师大风雨”,还可以“作大雾,弥三日”,使黄帝令风后作指南车才战胜了他。不仅蚩尤有神性,黄帝也有神力,可给风后等神下命令。
由此可见,蚩尤不仅是古史传说中的历史人物,而且也是一个神话人物。“蚩尤神”不仅在后世一直受人供奉,而且就在当时,也是被看成“不死”之神,威镇天下的。上引《龙鱼河图》记载黄帝得玄女兵信神符而擒杀蚩尤之后:
(蚩尤没后),天下复扰乱不宁,黄帝遂画蚩尤形象,以威天下,天下威谓蚩尤不死,八方万邦,皆为珍服。[8]
于此可见“蚩尤神”威力之大,不只在九黎部落之内,而且“天下”“八方万邦”,都对他非常崇敬,使黄帝要画出他的神象来,才能服天下。后来蚩尤神更可管下雨、农耕与疾病了。《春秋繁露求雨》:“夏求雨……其神蚩尤。”
黄帝打败炎帝之后,许多诸侯都想拥戴他当天子。可是炎帝的子孙不甘心向黄帝臣服,几次三番挑起战争,尤以蚩尤为甚。
蚩尤是炎帝的孙子。据说,蚩尤生性残暴好战,他有八十一个兄弟,都是能说人话的野兽,一个个铜头铁额,用石头铁块当饭吃。蚩尤原来臣属于黄帝,可是炎帝战败后,蚩尤在庐山脚下发现了铜矿,他们把这些铜制成了剑、矛、戟、盾等兵器,军威大振,便起野心要为炎帝报仇了。蚩尤联合了风伯、雨师和夸父部族的人,气势汹汹地来向黄帝挑战。
黄帝生性爱民,不想战伐,一直想劝蚩尤休战。可是蚩尤不听劝告,屡犯边界。黄帝不得已,叹息道:“我若失去了天下,蚩尤掌管了天下,我的臣民就要受苦了。我若姑息蚩尤,那就是养虎为患了。现在他不行仁义,一味侵犯,我只有惩罚不义!”于是黄帝亲自带兵出征,与蚩尤对阵。
黄帝先派大将应龙出战。应龙能飞,能从口中喷水,它一上阵,就飞上天空,居高临下地向蚩尤阵中喷水。刹那间,大水汹涌,波涛直向蚩尤冲去。蚩尤忙命风伯雨师上阵。风伯和雨师,一个刮起满天狂风,一个把应龙喷的水收集起来,反过来两人又施出神威,刮风下雨,把狂风暴雨向黄帝阵中打去。应龙只会喷水,不会收水,结果,黄帝大败而归。
不久,黄帝重整军队,重振军威,再次与蚩尤对阵。黄帝一马当先,领兵冲入蚩尤阵中。蚩尤这次施展法术,喷烟吐雾,把黄帝和他的军队团团罩住。黄帝的军队辨不清方向,看不清敌人,被围困在烟雾中,杀不出重围。就在这危急关头,黄帝灵机一动,猛然抬头看到了天上的北斗星,斗柄转动而斗头始终不动,他便根据这个原理发明了指南车,认定了一个方向,黄帝这才带领军队冲出了重围。
这样,黄帝和蚩尤一来二去打了七十一仗,结果是黄帝胜少败多,黄帝心中非常焦虑不安。这一天,黄帝苦苦思索打败蚩尤的方法,不知不觉昏然睡去,梦见九天玄女交给他一部兵书,说:“带回去把兵符熟记在心,战必克敌!”,说罢,飘然而去。黄帝醒后,发现手中果真有一本《阳符经》。打开一看,只见上面画着几个象形文字“天一在前,太乙在后。”黄帝顿然悟解,于是按照玄女兵法设九阵,置八门,阵内布置三奇搜趣网六仪,制阴阳二遁,演习变化,成为一千八百阵,名叫“天一遁甲”阵。黄帝演练熟悉,重新率兵与蚩尤决战。
为了振奋军威,黄帝决定用军鼓来鼓舞士气。他打听到东海中有一座流波山,山上住着一头慢兽,叫“夔”,它吼叫的声音就像打雷一样。黄帝派人把夔捉来,把它的皮剥下来做鼓面,声音震天响。黄帝又派人将雷泽中的雷兽捉来,从它身上抽出一根最大的骨头当鼓槌。传说这夔牛鼓一敲,能震响五百里,连敲几下,能连震三千八百里。黄帝又用牛皮做了八十面鼓,使得军威大振。
为了彻底打败蚩尤,黄帝特意召来女儿女魃助战。女魃是个旱神,专会收云息雨。平时住在遥远的昆仑山上。
黄帝布好阵容,再次跟蚩尤决战。两军对阵,黄帝下令擂起战鼓,那八十面牛皮鼓和夔牛皮鼓一响,声音震天动地。黄帝的兵听到鼓声勇气倍增;蚩尤的兵听见鼓声丧魂失魄。蚩尤看见自己要败,便和他的八十一个兄弟施起神威,凶悍勇猛地杀上前来。两军杀在一起,直杀得山摇地动,日抖星坠,难解难分。
黄帝见蚩尤确实不好对付,就令应龙喷水。应龙张开巨口,江河般的水流从上至下喷射而出,蚩尤没有防备,被冲了个人仰马翻。他也急令风伯雨师掀起狂风暴雨向黄帝阵中打去,只见地面上洪水暴涨,波浪滔天,情况很紧急。这时,女魃上阵了,她施起神施,刹那间从她身上放射出滚滚的热浪,她走到哪里,哪里就风停雨消,烈日当头。风伯和雨师无计可施,慌忙败走了。黄帝率军追上前去,大杀一阵,蚩尤大败而逃。
蚩尤的头跟铜铸的一样硬,以铁石为饭,还能在空中飞行,在悬崖峭壁上如走平地,黄帝怎么也捉不住他。追到冀州中部时,黄帝灵感突现,命人把夔牛皮鼓使劲连擂九下,这一下,蚩尤顿时魂丧魄散,不能行走,被黄帝捉住了。黄帝命人给蚩尤戴上枷栲,把他杀了。害怕他死后还作怪,便把他的身和首埋在了两个地方。蚩尤死之后,他身上的枷栲才被取下来抛掷在荒山上,变成了一片枫树林,那每一片枫叶,都是蚩尤枷栲上的斑斑血迹。
黄帝打败蚩尤后,诸侯都尊奉他为天子,这就是轩辕(黄帝的名字)黄帝。轩辕黄帝带领百姓,开垦农田,定居中原,奠定了华夏民族的根基。
今年64岁的何光岳研究员是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长期担任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炎黄研究所所长。他通过40年来对大量典籍史料的系统研究考证认为,炎帝、黄帝在中国历史上确有其人,渭水中游是中华炎黄文化的发祥地。
何光岳说,炎帝、黄帝均为太昊伏羲氏的后代。太昊伏羲氏在距今约6000年前生于渭水中游的天水(今甘肃省东部)境内,其部落后东徙定居并建立政权于古陈仓(今陕西省宝鸡市)。炎帝、黄帝均为部落首领。历史上以炎帝神农氏和黄帝轩辕氏称谓载入典籍的各有8代,而最早的炎帝神农氏和黄帝轩辕氏为亲兄弟,均生于今宝鸡境内。其中炎帝生于今宝鸡市南郊的姜水,黄帝生于今宝鸡市境内岐山县一带的姬水(又称岐水),这在海内外学术界看法基本上是一致的。
何光岳称,据他对炎黄后裔众多姓氏族谱的排列上溯推算,第一代的炎帝神农氏和黄帝轩辕氏,均生于距今约五千五六百年前后。中国许多姓氏族谱都将其祖先追溯到炎帝、黄帝。他们的世系都可连接到一百六七十代以上。如孔子、孟子、曾子族谱都追溯到黄帝;姜、方、谢等姓氏族谱都追溯到炎帝。
据何光岳考证,炎帝神农氏部落的第一、二代均在渭水中游的宝鸡境内,称帝从第二代始,其后裔后来迁徙四方,炎帝神农氏八代共相传约520年。湖北随州为炎帝神农氏第三代的弟弟(名柱,也称炎帝烈山氏、连山氏)部落的迁徙地;湖南酃县古有炎帝陵,当为第八代炎帝神农氏榆罔的陵墓,湖南省政府搜趣网根据何光岳先生的建议,报经国务院批准,1994年4月将酃县正式更名为炎陵县。
对于轩辕黄帝部落的发展迁徙,何光岳认为今陕北黄陵县境内的桥山上,是第二代轩辕黄帝的陵墓;河南新郑是第八代轩辕黄帝生长、建都,统一万国的地方;河北涿鹿则是黄帝、炎帝共同打败蚩尤的地方。
由于上述原因,炎帝、黄帝在全国许多地方留下了遗迹,同时华夏大地众多民族都尊崇炎黄为祖先,建庙立祠,世代祭祀,这是顺理成章的。目前海外有7000多万华侨、华人、华裔,他们寻根问祖,也都以自己是炎黄子孙为荣。
梁代任昉《述异记》列记录了南北朝时代华北汉族人民祭“蚩尤神”的情况:
今冀州有乐名“蚩尤戏”,其民两两三三,头戴牛角而相抵。汉造角抵,盖其遗制也。太原村落间,祭蚩尤神,不用牛头。今冀州有蚩尤川,即涿鹿之野。汉武时,太原有蚩尤神昼见,黾足蛇首;主疫,其俗遂立为祠。[9]
此书还说“涿鹿今在冀州,有蚩尤神,俗云人身牛蹄,四目六手。”更说明在大战的涿鹿,冀州人长久地祭祀蚩尤神,其他地方如太原、朝鲜也祭蚩尤神,[10]其为神话人物当无疑问。轩辕的形象亦复如此,不只是历史人物,而且也是古史神话形象也。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於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於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
蚩尤作乱,不用帝命。於是黄帝乃徵师诸侯,与蚩尤战於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官名皆以云命,为云师。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万国和,而鬼神山川封禅与为多焉。获宝鼎,迎日推策。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顺天地之纪,幽明之占,死生之说,存亡之难。时播百谷草木,淳化鸟兽虫蛾,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
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
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於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
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高阳有圣德焉。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
....
太史公曰: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孔子所传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传。余尝西至空桐,北过涿鹿,东渐於海,南浮江淮矣,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总之不离古文者近是。予观春秋、国语,其发明五帝德、帝系姓章矣,顾弟弗深考,其所表见皆不虚。书缺有间矣,其轶乃时时见於他说。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余并论次,择其言尤雅者,故著为本纪书首。
《山海经-大荒北经》: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蓄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
这应该是最早的原型 推荐看看《淮南子》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