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客愁新的上一句
日暮客愁新上一句: 移舟泊烟渚
出自唐代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译文
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旁,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了心头。
原野无边无际,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江水清清,明月仿似更与人相亲。
注释
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西部的一段江水。
移舟:划动小船。泊:停船靠岸。
烟渚(zhǔ):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烟:一作“幽”。
渚:水中小块陆地。《尔雅释水》:“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
客:指作者自己。
愁:为思乡而忧思不堪。
野:原野。旷:空阔远大。
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靠近人。
赏析
这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是唐人五绝中的写景名篇。作者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搜趣网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为自己的抒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作者羁旅之思。
首句中“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意。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面是点题,另一面也就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了准备。
“日暮客愁新”,“日暮”显然和上句的“泊”、“烟”有联系,因为日暮,船需要停宿;也因为日落黄昏,江面上才水烟蒙蒙。同时“日暮”又是“客愁新”的原因。“客”是诗人自指。若按旧日作诗的所谓起、承、转、合的格式,这第二句就将承、转两重意思揉合在一句之中了,这也是少见的一格。为什么“日暮”会撩起“客愁新”呢?我们可以读一读《诗经》里的一段:“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王风君子于役》)这里写一位妇女,每当到夕阳西下、鸡进笼舍、牛羊归栏的时刻,她就更加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借此,我们不也正可以理解此时旅人的心情吗?本来行船停下来,应该静静地休息一夜,消除旅途的疲劳,谁知在这众鸟归林、牛羊下山的黄昏时刻,那羁旅之愁又蓦然而生。
接下去诗人以一个对句铺写景物,似乎要将一颗愁心化入那空旷寂寥的天地之中。所以沈德潜说:“下半写景,而客愁自见。”第三句写日暮时刻,苍苍茫茫,旷野无垠,放眼望去,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低”和“旷”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第四句写夜已降临,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么近,“近”和“清”也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种极富特色的景物,只有人在舟中才能领略得到的。诗的第二句就点出“客愁新”,这三四句好似诗人怀着愁心,在这广袤而宁静的宇宙之中,经过一番上下求索,终于发现了还有一轮孤月此刻和他是那么亲近!寂寞的愁心似乎寻得了慰藉,诗也就戛然而止了。
然而,言虽止,意未尽。“皇皇三搜趣网十载,书剑两无成。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自洛之越》)。诗人曾带着多年的准备、多年的希望奔入长安,而今却只能怀着一腔被弃置的忧愤南寻吴越。此刻,他孑然一身,面对着这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的景色,那羁旅的惆怅,故乡的思念,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灭,人生的坎坷……千愁万绪,不禁纷来沓至,涌上心头。“江清月近人”,这画面展示的是清澈平静的江水,以及水中的明月伴着船上的诗人;可那画面背后却是诗人的愁心已经随着江水流入思潮翻腾的海洋。“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孟浩然的这首小诗正是在这种情景相生、思与境谐的“自然流出”之中,显示出一种风韵天成、淡中有味、含而不露的艺术美。
此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诗中虽只有一个愁字,却把诗人内心的忧愁写得淋漓尽致,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
出自唐代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译文
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旁,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了心头。
原野无边无际,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江水清清,明月仿似更与人相亲。
注释
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西部的一段江水。
移舟:划动小船。泊:停船靠岸。
烟渚(zhǔ):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烟:一作“幽”。
渚:水中小块陆地。《尔雅释水》:“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
客:指作者自己。
愁:为思乡而忧思不堪。
野:原野。旷:空阔远大。
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靠近人。
赏析
这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是唐人五绝中的写景名篇。作者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搜趣网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为自己的抒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作者羁旅之思。
首句中“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意。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面是点题,另一面也就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了准备。
“日暮客愁新”,“日暮”显然和上句的“泊”、“烟”有联系,因为日暮,船需要停宿;也因为日落黄昏,江面上才水烟蒙蒙。同时“日暮”又是“客愁新”的原因。“客”是诗人自指。若按旧日作诗的所谓起、承、转、合的格式,这第二句就将承、转两重意思揉合在一句之中了,这也是少见的一格。为什么“日暮”会撩起“客愁新”呢?我们可以读一读《诗经》里的一段:“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王风君子于役》)这里写一位妇女,每当到夕阳西下、鸡进笼舍、牛羊归栏的时刻,她就更加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借此,我们不也正可以理解此时旅人的心情吗?本来行船停下来,应该静静地休息一夜,消除旅途的疲劳,谁知在这众鸟归林、牛羊下山的黄昏时刻,那羁旅之愁又蓦然而生。
接下去诗人以一个对句铺写景物,似乎要将一颗愁心化入那空旷寂寥的天地之中。所以沈德潜说:“下半写景,而客愁自见。”第三句写日暮时刻,苍苍茫茫,旷野无垠,放眼望去,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低”和“旷”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第四句写夜已降临,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么近,“近”和“清”也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种极富特色的景物,只有人在舟中才能领略得到的。诗的第二句就点出“客愁新”,这三四句好似诗人怀着愁心,在这广袤而宁静的宇宙之中,经过一番上下求索,终于发现了还有一轮孤月此刻和他是那么亲近!寂寞的愁心似乎寻得了慰藉,诗也就戛然而止了。
然而,言虽止,意未尽。“皇皇三搜趣网十载,书剑两无成。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自洛之越》)。诗人曾带着多年的准备、多年的希望奔入长安,而今却只能怀着一腔被弃置的忧愤南寻吴越。此刻,他孑然一身,面对着这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的景色,那羁旅的惆怅,故乡的思念,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灭,人生的坎坷……千愁万绪,不禁纷来沓至,涌上心头。“江清月近人”,这画面展示的是清澈平静的江水,以及水中的明月伴着船上的诗人;可那画面背后却是诗人的愁心已经随着江水流入思潮翻腾的海洋。“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孟浩然的这首小诗正是在这种情景相生、思与境谐的“自然流出”之中,显示出一种风韵天成、淡中有味、含而不露的艺术美。
此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诗中虽只有一个愁字,却把诗人内心的忧愁写得淋漓尽致,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
谁知道清平乐的诗意???十万火急
年代:宋
作者:李清照
作品:清平乐
内容:
年年雪里,
常插梅花醉,
挪尽梅花无好意,
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
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
故应难看梅花
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
一九三五年十月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清平乐】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
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
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
因风飞过蔷薇。
注释:①问取:问。②因风:趁着风势。
评解:
这首词写的是惜春之情。用笔委婉曲折,层层加深惜春之情。直至最后,仍不一语
道破,结语轻柔,余音袅袅,言虽尽而意未尽。作者以拟人的手法,构思巧妙,设想新
奇,创造出优美的意境。全词俏丽、新警、宛转、含蓄,表现了山谷词的风格。
集评:
薛砺若《宋词通论》:山谷词尤以《清平乐》为最新,通体无一句不俏丽,而结句“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不独妙语如环,而意境尤觉清逸,不着色相。为山谷词中最上上之作,即在两宋一切作家中,亦找不着此等隽美的作品。
虢寿麓《历代名家词百首赏析》:这是首惜春词。耳目所触,莫非初夏景物,而春实已去。飘然一结,淡雅饶味。通首思路回环,笔情跳脱,全以神行出之,有峰回路转之妙。
【赏析】
此作以嗫嚅独语的方式,表达一种惜春恋春//www.souquanme.com的真情挚意。自问自答,一往情深。在问答中,波澜回环地画出春的脚步和形神。上片欲唤春归来同住的奇想,有童稚的天真,唯其“稚”,故艺术地强化了诗意的穿透力。下片写向黄鹂询问,而黄鹂无语,且因风而逝。又一童话的联想,传达出一个永无答案之谜。暗示伤春的永无慰藉,表现出伤春是人类终极烦恼这么一个主题。有情与无情的对立和童趣的想象//www.souquanme.com与联想,是此作美学魅力的源泉;精心地捕捉形象并人情味地加以表现,是此作成功的奥秘。
清平乐
晏几道
留人不住,醉解兰舟去①。棹碧涛春水路,过尽晓莺啼处。
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此后锦书休寄②,画楼云雨无凭③。
注释
注释
〔注释〕
①兰舟:船的美称。
②锦书:苏蕙织回文锦字诗寄与其夫。后称情书为锦书。
③云雨:指男女间的欢娱之情。无凭:没有准信。
赏析
赏析
〔赏析〕
此作写别情离怨。上阕写送者,“留人不住”,已自念怨,“一棹”而“过尽”,离人匆匆,全无留意,可见其人无情。然而送行的女子依然在渡头发呆,杨柳枝枝叶叶,也都含有离情。但很快便似有感悟:今后你也不必寄情书了吧,我所居画楼,云雨变幻而没有定准的。此种结束语,出人意料,表达出主人公独特的个性。这是怨极生恨,恨极自暴自弃。既然你去得绝情,那也别怨我举动“无凭”了。表现一位女性的独立意识。
清平乐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名家点评:
此词写“离恨”,但不是一般的男女间的离愁别恨,而是远离故国之恨。大约是亡国入宋后的第二个春天所作。此词有情有景更有人。我们仿佛看到主人公独立阶前,环顾四周,但见春光过半。夫光流逝,对于敏感多思的词人来说,原本就容易引发伤春惜春的情怀,而遭逢天翻地覆的命运巨变,离别了江南故国,亡国的痛苦贮满心头,所见又皆非江南之景,怎不叫他“触目愁肠断”!“砌下”二句,紧承“春半”“触目”而来,落梅如雪,是“触目”所见,结构缜密。同时将“春半”的季节具体化、形象化,就像电影电视的镜头,用具体的场景来表现季节时令的变化。“梅花如雪乱”,写出落梅之多;而“拂了一身还满”,则进一步表现出梅花调败零落的快速迅猛,有无法遏止之势。联系上一句的“触目愁肠断”,可体会到在词人眼里心中是一片落梅一片愁。落梅挥去又来,愁苦也是愈来愈深重。“如雪乱”的“乱”字,既准确,又含义丰富。表层是形象地写出风吹落梅的迷蒙状态,深层里则是暗喻词人内心的伤痛迷乱,这里既有对人生前途的焦虑,又有对生命将逝的悲伤。下片遥承“别来”,因离别而生相思,因相思而盼来信。春天大雁从南方飞归北方,主人公眼见南方的大雁飞来,心头顿时生出一线希望,幸许大雁会带来故国江南的音信。可等待半天,大雁飞过,音信全无,留下的只是更深的失望,他不禁莫名其妙地埋怨起大雁,传说大雁能传书,却原来也这般不可凭信。“雁来音信无凭”六字,写出了主人公由期盼到失望进而忧怨的心理过程。期待大雁传书既不可能,于是主人公又想在梦中神游故国,一慰相思渴念。可此时连“归梦”都做不成。一连串卑微的希望、期待都彻底幻灭,人生的痛苦一至如斯,怎一个“愁”字说得透彻。李后主词动人的力量,来自于他真切深沉的情意;而其艺术魅力则得力于形象生动的艺术语言和新颖多变的艺术表达方式。
另附:彭澎的点评
读后主词者,无不知其《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也大多读过《浪逃沙帘外雨潺潺》,但不一定读过这首《清平乐》,这首词是作者思念其七弟从善的作品。他的七弟从善朝宋,给宋太祖(赵匡胤)留在汴京时,他上表请求从善回国,宋太祖不许,他很难过,罢掉了四时的宴会,以此来表示他对远方留作人质的手足兄弟的怀念。
后主词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他的语言极为平易,且从不用生僻的典故,让人一读而后即知其意,不用反复思索它究竟是什么意思,我想,这大概就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到的“不隔”之境吧。的确,作词,如果都象稼轩和吴文英那样喜欢“掉书袋”,一个喜用典故,一个喜用生字涩字,对于文学基础并不是很好的读者来说,一篇词读下来,不啻于读一篇深涩的外国短篇,需要不停的查典故和字典。何况,词因境而胜,不是其//www.souquanme.com中的“学问”多少而定高下的,王国维的这个教诲值得我们深思。这篇词中,后主基本上没用到一个典故,文清字顺,语虽浅显而情境却很深挚。先让我们一一分析一下这首词的全文。
“别来春半”,点明这是写离愁,也说明此诗正是“春半”,春天已过了一半了,那刚刚流逝的春景我无法找寻,而我明知你远在他方,我也无法探望,岂不更令人凄凉神伤!“伤春悲秋”是古人诗词中最为常见的题材,本篇亦是以此起兴。“触目柔肠断”五字写出思念之苦,我们应该注意到“断肠”(肠断)这种感受最是在分别或思念故乡,亲人时容易体会到,古诗有“好去莫回头,一看肠一断”来摹写分别时的悲切场景;古时交通音信不发达,分手一次,不知道是否还有机缘再见,故此时正是肠断时。现在作者和自己的同胞兄弟天各一方,无缘相见,岂不是更令人柔肠寸断?这五字毫不掩饰,毫无艰涩之言,却道出了一片深挚的手足之情。“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砌,就是台阶。这两句极力写出撩乱情怀的景物,景物写得越突出,情绪就得以更饱满的体现。台阶下落满点点梅花,零乱似雪,落在人身上,拂去一身又来一身,这岂不是诗人愁苦心情的体现吗?旧愁未去,又添新愁,诗人国际即在沦亡之睫,作为一国之君,又想到兄弟长留异乡,怎不叫人心乱如麻,偏这梅花不解人意,撩拨人的无名愁思,“言愁之欲去仍来,犹雪花又拂又满”,艺术的体现了愁之多之盛;而且当我们仔细的体味这句词的表达时,往往会对这个“还”字赞不绝口,若易之为“尚”、“犹”等字,决没有这个“还”字来得传神,字虽“熟”而不显“俗”,反而更显神韵,这就是所谓“粗服乱头,不掩国色”吧。
下阙“雁来”句是从自己着眼,没有对方的音信,古代有凭雁足传书的故事(《汉书,苏武传》),因之看见雁就联想到音信。雁来了,却没有你的音信,我又怎能放心得下!后面“路遥归梦难成”是从对方的观点着手,从汴京到金陵,路途遥远,你就是从梦中想回来,也恐路远难成归期吧。最令人叹服的是末句“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离很绵绵,邈无尽期,“用随处生长的春草作比离愁别恨,不仅如稼轩的‘旧恨春江流不尽,新恨云山千叠’(《念奴娇》)一样说出了愁恨之盛,同时还兼有欧阳修‘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踏莎行》)一样说出了所以积成很多愁恨的情况;而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春草来比象愁恨,更能说出愁绪的旋生旋灭,排除不尽的意味,更是值得我们仔细体味的。”(詹安泰《李王[王景]李煜词》),这“春风吹又生”的春草,和上面“拂了一身还满”的梅花一样有相通之处,在本质上和愁恨有共同之点,何况“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楚辞淮南小山招隐士》),春草本来就是引动离情的景物。这种精深,又形象的手法的运用,是李煜高度艺术成就的一种表现。
能作出这样真挚动人的词句,没有对所思念人的深挚感情,是难以想象的。李煜确实非常想念这位胞弟,他为从善所作的《却登高文》中有这样的句子:“怆家艰之如毁,萦离絮之郁陶。陟彼岗兮企予足,望复关兮睇予目。原有翎兮相从飞,嗟予季兮不来归!空苍苍兮风凄凄,心踯躅兮泪涟洱!无一欢之可乐,有万绪以缠悲。”凄恻酸楚,不忍卒读。这就更不是没有深厚感情的人可以写得出来的了。顺便提到五代,宋时几对“兄弟文人”如李煜兄弟,苏轼兄弟,王安石兄弟等都是感情颇深,彼此相怀而屡见佳作,反观齐梁时萧衍、萧绎、萧纲三位以及三国时曹丕之对于曹植却如此轻轧,手足文人之间感情如此之笃者,五代两宋时期可为楷模。
参考书目:
《李王[王景],李煜词》,詹安泰,人民文学出版社。
《古诗词曲赋观止》,张颢瀚,南京大学出版社。
平乐
王安国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污①,昨夜南园风雨。
小怜初上琵琶②,晓来思绕天涯。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梨花。
注释
注释
〔注释〕
①宫锦:宫中锦绣红地毯,此喻落花。
②小怜:原为北朝冯淑妃之名,此泛指歌女。
赏析
赏析
〔赏析〕
这是一首伤春词。上阕写晚春景致,有声有色。“费尽莺儿语”,写暮春风物,贴切入微。下阕抒发伤春之情。赋予春风以高洁品格,自有妙谛。
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一九五七年一月号。
注释
〔六盘山〕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固原县西南,是六盘山山脉的主峰,险窄的山路要盘旋多重才能到达峰顶。毛泽东在一九三五年九月中旬率领中央红军进入甘肃省南部,十月上旬,突破敌人的封锁线,打垮了敌人的骑兵部队,胜利地越过六盘山。
〔长城〕借指长征的目的地。
〔红旗〕首次发表时原作“旄头”,一九六三年版《毛主席诗词》改为“红旗”。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化用南宋刘克庄《贺新郎》词:“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苍龙,是一种凶神恶煞。《后汉书张纯传》注:“苍龙,太岁也。”古代方士以太岁所在为凶方,因称太岁为凶神恶煞。
作者自注:“苍龙:蒋介石,不是日本人。因为当前全副精神要对付的是蒋不是日。”
作者:李清照
作品:清平乐
内容:
年年雪里,
常插梅花醉,
挪尽梅花无好意,
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
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
故应难看梅花
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
一九三五年十月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清平乐】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
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
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
因风飞过蔷薇。
注释:①问取:问。②因风:趁着风势。
评解:
这首词写的是惜春之情。用笔委婉曲折,层层加深惜春之情。直至最后,仍不一语
道破,结语轻柔,余音袅袅,言虽尽而意未尽。作者以拟人的手法,构思巧妙,设想新
奇,创造出优美的意境。全词俏丽、新警、宛转、含蓄,表现了山谷词的风格。
集评:
薛砺若《宋词通论》:山谷词尤以《清平乐》为最新,通体无一句不俏丽,而结句“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不独妙语如环,而意境尤觉清逸,不着色相。为山谷词中最上上之作,即在两宋一切作家中,亦找不着此等隽美的作品。
虢寿麓《历代名家词百首赏析》:这是首惜春词。耳目所触,莫非初夏景物,而春实已去。飘然一结,淡雅饶味。通首思路回环,笔情跳脱,全以神行出之,有峰回路转之妙。
【赏析】
此作以嗫嚅独语的方式,表达一种惜春恋春//www.souquanme.com的真情挚意。自问自答,一往情深。在问答中,波澜回环地画出春的脚步和形神。上片欲唤春归来同住的奇想,有童稚的天真,唯其“稚”,故艺术地强化了诗意的穿透力。下片写向黄鹂询问,而黄鹂无语,且因风而逝。又一童话的联想,传达出一个永无答案之谜。暗示伤春的永无慰藉,表现出伤春是人类终极烦恼这么一个主题。有情与无情的对立和童趣的想象//www.souquanme.com与联想,是此作美学魅力的源泉;精心地捕捉形象并人情味地加以表现,是此作成功的奥秘。
清平乐
晏几道
留人不住,醉解兰舟去①。棹碧涛春水路,过尽晓莺啼处。
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此后锦书休寄②,画楼云雨无凭③。
注释
注释
〔注释〕
①兰舟:船的美称。
②锦书:苏蕙织回文锦字诗寄与其夫。后称情书为锦书。
③云雨:指男女间的欢娱之情。无凭:没有准信。
赏析
赏析
〔赏析〕
此作写别情离怨。上阕写送者,“留人不住”,已自念怨,“一棹”而“过尽”,离人匆匆,全无留意,可见其人无情。然而送行的女子依然在渡头发呆,杨柳枝枝叶叶,也都含有离情。但很快便似有感悟:今后你也不必寄情书了吧,我所居画楼,云雨变幻而没有定准的。此种结束语,出人意料,表达出主人公独特的个性。这是怨极生恨,恨极自暴自弃。既然你去得绝情,那也别怨我举动“无凭”了。表现一位女性的独立意识。
清平乐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名家点评:
此词写“离恨”,但不是一般的男女间的离愁别恨,而是远离故国之恨。大约是亡国入宋后的第二个春天所作。此词有情有景更有人。我们仿佛看到主人公独立阶前,环顾四周,但见春光过半。夫光流逝,对于敏感多思的词人来说,原本就容易引发伤春惜春的情怀,而遭逢天翻地覆的命运巨变,离别了江南故国,亡国的痛苦贮满心头,所见又皆非江南之景,怎不叫他“触目愁肠断”!“砌下”二句,紧承“春半”“触目”而来,落梅如雪,是“触目”所见,结构缜密。同时将“春半”的季节具体化、形象化,就像电影电视的镜头,用具体的场景来表现季节时令的变化。“梅花如雪乱”,写出落梅之多;而“拂了一身还满”,则进一步表现出梅花调败零落的快速迅猛,有无法遏止之势。联系上一句的“触目愁肠断”,可体会到在词人眼里心中是一片落梅一片愁。落梅挥去又来,愁苦也是愈来愈深重。“如雪乱”的“乱”字,既准确,又含义丰富。表层是形象地写出风吹落梅的迷蒙状态,深层里则是暗喻词人内心的伤痛迷乱,这里既有对人生前途的焦虑,又有对生命将逝的悲伤。下片遥承“别来”,因离别而生相思,因相思而盼来信。春天大雁从南方飞归北方,主人公眼见南方的大雁飞来,心头顿时生出一线希望,幸许大雁会带来故国江南的音信。可等待半天,大雁飞过,音信全无,留下的只是更深的失望,他不禁莫名其妙地埋怨起大雁,传说大雁能传书,却原来也这般不可凭信。“雁来音信无凭”六字,写出了主人公由期盼到失望进而忧怨的心理过程。期待大雁传书既不可能,于是主人公又想在梦中神游故国,一慰相思渴念。可此时连“归梦”都做不成。一连串卑微的希望、期待都彻底幻灭,人生的痛苦一至如斯,怎一个“愁”字说得透彻。李后主词动人的力量,来自于他真切深沉的情意;而其艺术魅力则得力于形象生动的艺术语言和新颖多变的艺术表达方式。
另附:彭澎的点评
读后主词者,无不知其《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也大多读过《浪逃沙帘外雨潺潺》,但不一定读过这首《清平乐》,这首词是作者思念其七弟从善的作品。他的七弟从善朝宋,给宋太祖(赵匡胤)留在汴京时,他上表请求从善回国,宋太祖不许,他很难过,罢掉了四时的宴会,以此来表示他对远方留作人质的手足兄弟的怀念。
后主词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他的语言极为平易,且从不用生僻的典故,让人一读而后即知其意,不用反复思索它究竟是什么意思,我想,这大概就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到的“不隔”之境吧。的确,作词,如果都象稼轩和吴文英那样喜欢“掉书袋”,一个喜用典故,一个喜用生字涩字,对于文学基础并不是很好的读者来说,一篇词读下来,不啻于读一篇深涩的外国短篇,需要不停的查典故和字典。何况,词因境而胜,不是其//www.souquanme.com中的“学问”多少而定高下的,王国维的这个教诲值得我们深思。这篇词中,后主基本上没用到一个典故,文清字顺,语虽浅显而情境却很深挚。先让我们一一分析一下这首词的全文。
“别来春半”,点明这是写离愁,也说明此诗正是“春半”,春天已过了一半了,那刚刚流逝的春景我无法找寻,而我明知你远在他方,我也无法探望,岂不更令人凄凉神伤!“伤春悲秋”是古人诗词中最为常见的题材,本篇亦是以此起兴。“触目柔肠断”五字写出思念之苦,我们应该注意到“断肠”(肠断)这种感受最是在分别或思念故乡,亲人时容易体会到,古诗有“好去莫回头,一看肠一断”来摹写分别时的悲切场景;古时交通音信不发达,分手一次,不知道是否还有机缘再见,故此时正是肠断时。现在作者和自己的同胞兄弟天各一方,无缘相见,岂不是更令人柔肠寸断?这五字毫不掩饰,毫无艰涩之言,却道出了一片深挚的手足之情。“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砌,就是台阶。这两句极力写出撩乱情怀的景物,景物写得越突出,情绪就得以更饱满的体现。台阶下落满点点梅花,零乱似雪,落在人身上,拂去一身又来一身,这岂不是诗人愁苦心情的体现吗?旧愁未去,又添新愁,诗人国际即在沦亡之睫,作为一国之君,又想到兄弟长留异乡,怎不叫人心乱如麻,偏这梅花不解人意,撩拨人的无名愁思,“言愁之欲去仍来,犹雪花又拂又满”,艺术的体现了愁之多之盛;而且当我们仔细的体味这句词的表达时,往往会对这个“还”字赞不绝口,若易之为“尚”、“犹”等字,决没有这个“还”字来得传神,字虽“熟”而不显“俗”,反而更显神韵,这就是所谓“粗服乱头,不掩国色”吧。
下阙“雁来”句是从自己着眼,没有对方的音信,古代有凭雁足传书的故事(《汉书,苏武传》),因之看见雁就联想到音信。雁来了,却没有你的音信,我又怎能放心得下!后面“路遥归梦难成”是从对方的观点着手,从汴京到金陵,路途遥远,你就是从梦中想回来,也恐路远难成归期吧。最令人叹服的是末句“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离很绵绵,邈无尽期,“用随处生长的春草作比离愁别恨,不仅如稼轩的‘旧恨春江流不尽,新恨云山千叠’(《念奴娇》)一样说出了愁恨之盛,同时还兼有欧阳修‘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踏莎行》)一样说出了所以积成很多愁恨的情况;而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春草来比象愁恨,更能说出愁绪的旋生旋灭,排除不尽的意味,更是值得我们仔细体味的。”(詹安泰《李王[王景]李煜词》),这“春风吹又生”的春草,和上面“拂了一身还满”的梅花一样有相通之处,在本质上和愁恨有共同之点,何况“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楚辞淮南小山招隐士》),春草本来就是引动离情的景物。这种精深,又形象的手法的运用,是李煜高度艺术成就的一种表现。
能作出这样真挚动人的词句,没有对所思念人的深挚感情,是难以想象的。李煜确实非常想念这位胞弟,他为从善所作的《却登高文》中有这样的句子:“怆家艰之如毁,萦离絮之郁陶。陟彼岗兮企予足,望复关兮睇予目。原有翎兮相从飞,嗟予季兮不来归!空苍苍兮风凄凄,心踯躅兮泪涟洱!无一欢之可乐,有万绪以缠悲。”凄恻酸楚,不忍卒读。这就更不是没有深厚感情的人可以写得出来的了。顺便提到五代,宋时几对“兄弟文人”如李煜兄弟,苏轼兄弟,王安石兄弟等都是感情颇深,彼此相怀而屡见佳作,反观齐梁时萧衍、萧绎、萧纲三位以及三国时曹丕之对于曹植却如此轻轧,手足文人之间感情如此之笃者,五代两宋时期可为楷模。
参考书目:
《李王[王景],李煜词》,詹安泰,人民文学出版社。
《古诗词曲赋观止》,张颢瀚,南京大学出版社。
平乐
王安国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污①,昨夜南园风雨。
小怜初上琵琶②,晓来思绕天涯。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梨花。
注释
注释
〔注释〕
①宫锦:宫中锦绣红地毯,此喻落花。
②小怜:原为北朝冯淑妃之名,此泛指歌女。
赏析
赏析
〔赏析〕
这是一首伤春词。上阕写晚春景致,有声有色。“费尽莺儿语”,写暮春风物,贴切入微。下阕抒发伤春之情。赋予春风以高洁品格,自有妙谛。
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一九五七年一月号。
注释
〔六盘山〕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固原县西南,是六盘山山脉的主峰,险窄的山路要盘旋多重才能到达峰顶。毛泽东在一九三五年九月中旬率领中央红军进入甘肃省南部,十月上旬,突破敌人的封锁线,打垮了敌人的骑兵部队,胜利地越过六盘山。
〔长城〕借指长征的目的地。
〔红旗〕首次发表时原作“旄头”,一九六三年版《毛主席诗词》改为“红旗”。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化用南宋刘克庄《贺新郎》词:“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苍龙,是一种凶神恶煞。《后汉书张纯传》注:“苍龙,太岁也。”古代方士以太岁所在为凶方,因称太岁为凶神恶煞。
作者自注:“苍龙:蒋介石,不是日本人。因为当前全副精神要对付的是蒋不是日。”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凤凰台上忆吹箫
李清照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
,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
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李清照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
,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
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