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为儿孙做牛马下一句是什么(俗语“儿孙自有儿孙福” 后一句是什么)

俗语“儿孙自有儿孙福”,后一句是什么?“儿孙自有儿孙福”的下一句为“莫为儿孙作马牛”或“莫与儿孙作远忧”,都有不要为儿孙太过操劳的意思。“儿孙自......

莫为儿孙做牛马下一句是什么(俗语“儿孙自有儿孙福” 后一句是什么)

俗语“儿孙自有儿孙福”,后一句是什么?

“儿孙自有儿孙福”的下一句为“莫为儿孙作马牛”或“莫与儿孙作远忧”,都有不要为儿孙太过操劳的意思。

“儿孙自有儿孙福”出自宋代诗人晦庵的《满江红胶扰劳生》。

全词为:

胶扰劳生,待足后、何时是足。据见定、随家//www.souquanme.com丰俭,便堪龟缩。得意浓时休进步,须知世事多翻覆。漫教人、白了少年头,徒碌碌。谁不爱,黄金屋。谁不羡,千钟禄。奈五行不是,这般题目。枉费心神空计较,儿孙自有儿孙福。也不须、采药访神仙,惟寡欲。

意思是枉费心思为儿女们筹谋打算,可是儿孙自有儿孙的福气,你有时候做得再多,也是枉然。

到了元代关汉卿的杂剧《包待制三勘蝴蝶梦》中也提到了“儿孙自有儿孙福”。

这出杂剧讲述的是包拯断案的故事。在原文中如下:则被你打杀人也待制龙图!可不道"儿孙自有儿孙福"!难吞吐,没气路,短叹长吁;愁肠似火,雨泪如珠。

在这里,没有下一句。

在明代语启蒙读物《增广贤文》中,有这样的句子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子孙后代自有他们的福分,不要为他们过度操劳,甘当牛马。

到了清代,乾隆年间,学者吕抚写就了《二十四史通俗演义》,在第四回“尧让舜舜让禹总为斯民”中,开篇诗为:

百岁光阴似水流,道高德重把名留。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远忧。


由此可知,“儿孙自有儿孙福”的下一句为:“莫为儿孙作马牛”或“莫与儿孙作远忧”。

这两句都有不要为儿孙太过操劳的意思。

如果为了儿孙而丢掉了自己的生活,属实不是明智之举。


在现代社会,我们更要懂得这个道理。

儿孙自有儿孙福,谁给儿孙做马牛。父母溺爱其子乃是害子,反苦自己。其实没有必要事事都替孩子去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道路,如果一个人的一生没有奋斗,那么,他的一生就不是真正的人生,如果一个人的一生只是坐享其成,那么他的一生就是没有意义的一生。


“儿孙自有儿孙福”的下一句是什么?有何含义?

这句俗语是想要告诉大家,当人老了之后就不要操太多的心了,因为自己的孩子们、孙子们都各有自己的福气。我们过多的操心也是画蛇添足,更不用说鞍前马后地为他们服务了,这样是有悖常理跟伦德的。

这句俗语的搜趣网“创始人”我们都很熟悉,他就是《八仙过海》中的铁拐李。

话说当年,在铁拐李还没有成仙的时候,只是凡间的一个散修,那时候他的本名叫做李玄。虽然在修道成仙这件事情上小有成就,但是却是个家徒四壁的人,家里还有妻子和儿子需要养护。

因为李玄整个人一心都扑在了修道上,所以对家庭的关注较少。家里都快揭不开锅了,各种各样的生活琐事也一直都是妻子在负责,终于在大年三十的晚上,这个家庭的矛盾爆发了。

李玄的妻子看到在过年这样重大的日子里,自己家里的油灯都没有油可以烧了,不禁怒火中烧,冲着李玄就发起火来,但是李玄也没有办法做什么,毕竟他除了修仙之外,也没什么一技之长。

但是他的妻子却说:“你赚不到钱,就不能去邻居家偷点油吗?”李玄看着自己的妻子儿子渴望的眼神,还是出门去了,他看着邻居家的高墙,自己也上不去,于是就运用法术变了一个木头人出来,准备让它去探探路。

没想到当这个木头人进入房间里之后,直接就被主人一刀砍成了两半,李玄心下惊诧,也没脸回家见妻儿,于是直接离家出走了,只留下了他的妻子独自抚养孩子长大,他则四处寻访,最终修道成仙。

在多年之后,李玄已经成了铁拐李,一天,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自己的儿子已经飞黄腾达了,而且正在家里举办庆祝宴会,妻子和儿子都穿着华服,而妻子更是在席间穿梭忙碌,他自感羞愧,于是在墙上留下了这么一首打油诗:

三十晚上偷灯油,

钢刀斩了木人头。

儿孙自有儿孙福,

莫为儿孙做马牛!

虽说这句话是铁拐李的自嘲之语,但是细细品味之下还是非常有道理的,每个人的人生都是自己的,需要自己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去做。如果父母帮助他们做了太多的话,反而是害了他们,那样会让孩子丧失自我成长的能力。

所以我们才说儿孙自有儿孙福,孩子们想要做什么事情是他们的自由,当做父母的尽完了抚养他们长大成人的义务之后,就不要再为他们继续操太多的心了,这时候如果还继续奉献自己的话,反而会限制孩子们的成长,甚至让他们偏离了正常的人生轨道。

故而我们说,这后半句才是精华所在,因为前半句只是在给大家提醒,而搜趣网后半句才是告诉了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

而今,咱们也都步入了晚年,儿女的事情咱们就不要多插手了,儿孙自有儿孙福,大家把自己照顾好,过好自己的夕阳红才是对他们最好的爱护!

俗语“儿孙自有儿孙福”,下一句更金典,是什么呢?

“儿孙自有儿孙福”出自一个典故:

相传明代有个姓罗的秀才,因考场失意不得不远离家人到别地当教书先生。

罗秀才不在家期间,家务活全落在了妻子肩上,但出身大家闺秀的妻子不擅长家务,只得让儿子帮忙一起管理这个家。

几年后,罗秀才回家过年,见儿子已满7岁,打算送他去上学,于是就想考考他对对子。

罗秀才指着天让儿子对,可儿子平日只做家务,不曾接触过对子。其母用手指着地给他暗示,却不小心指向地上的鸡屎。儿子自以为有了答OuRau案,随www.souquanme.com口说出“鸡屎”二字。

罗秀才登时气不打一处来,又问儿子“父亲”对什么。其母指着自己再次暗示儿子。可儿子看到的是奶,遂用“奶”对“父亲”。罗秀才见状,唯有心灰意冷,出家当和尚。

此后,罗秀才的妻子闲暇时悉心教导儿子,又攒钱请来名师。经过一番教育,儿子进步飞快,一举高中状元。

为了感谢母亲,儿子决意为母过寿。罗秀才听闻,急忙回家探访,见到状元儿子,就在墙上写下一首诗:

离别家乡十八秋,千钱斗米我不收。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

儿孙自有儿孙福

儿孙是父母血脉的延续,可怜天下父母心,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后浪超越前浪。也有的父母把自己未完成的目标迁移到孩子身上,想让孩子抵达自己无缘前往的终点。

于是,父母们的要求、约束全都强行塞给孩子,不管孩子的意愿如何,无视孩子的心声。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薛蟠决定和伙计张德辉外出做买卖。薛姨妈听说,虽满心欢喜,但恐他在外生事,因此不让他去。

后来,薛宝钗的一席话既是对薛姨妈的劝解,解了她的心结,也是对天下父母们的忠告。

薛宝钗说,哥哥薛蟠要出去经历,不见得是坏事,到了外头,没了倚仗的人,谁还怕谁,有了的吃,没了的饿着。他若是真改了游手好闲的毛病,是他一生的福;若不改,谁也不能又有别的法子。一半尽人力,一半听天命罢了。

“儿孙自有儿孙福”即在于此。“福”不但指福气、幸运,也指人生际遇。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和人生轨迹。父母之于孩子的强行干预,不啻依样画葫芦,但一模一样的葫芦能有几个?

所以,做父母的不妨学会放开孩子,放手一搏,没准会有意外之喜。

就像那则典故,没有罗秀才的干预和耳提面命,他的儿子依然不负众望,高中新科状元,实现了罗秀才不曾实现的梦想。

这就是儿孙福,该有的幸运一个也不会少。同样,该有的苦头一样也避免不了。

为什么说“儿孙自有儿孙福”的下一句“莫为儿孙作马牛”更经典?

既然“儿孙自有儿孙福”,那么父母最好“莫为儿孙作马牛”,否则不仅是多余之举,也是勉强。

人是独立自由的个体,即使儿孙也不例外。

向往自由是人的天性,拥有自由才能展现真实的自我。而不是自由遭到禁锢后被人为包装的、缺乏自主意识的自我,这样的自我不会感到快乐,因为快乐产生的前提是自我需求得到满足,违背人之本性的自我很难快乐。

父母充当马或牛的角色,扼杀了儿孙的天性,也剥夺了儿孙的自由和快乐。

《满江红胶扰劳生》里有一句“枉费心神空计较,儿孙自有儿孙福”与“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有异曲同工之处:父母为儿孙作马牛,不让儿孙快乐不说,他们自己难免劳心费神,到头来终是“空计较”。

父母甘为儿孙作马牛,不过是对儿孙有所期待。

生活中诸多烦恼,是期待落空造成的。所以当儿孙“不服管教”时,亲子之间不免产生矛盾,亲子关系便剑拔弩张起来。

然而,父母终是父母,儿孙终是儿孙,二者不过相互陪伴着走过一程,在路程的尽头,究竟将分道扬镳。

自己就是自己,谁也成不了别人。

因此,“莫为儿孙作马牛”是想告诉父母们,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儿孙身上,放下改造儿孙的执念,放下“因为我爱你,你就应该怎样”的意识,才是放过儿孙,放过自己,才能把关注的焦点移到自己身上,关注自己的喜怒哀乐。对别人死心,自己才会开心,因为没有了期待落空的不甘、怅惘和遗憾。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