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浪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的全诗是? 急等回答!
《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作者:沈全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浪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注解】: 1、卢家句:梁武帝萧衍《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此句 用其意。郁金:郁金香,可浸酒涂壁,百合科,旧谓出大秦国,即今小亚细亚。 2、辽阳:指今辽宁辽阳市附近地区,为东北边防要地。3、白狼河:白狼水,即今辽宁境内的大凌河。两《唐书》《奚传》说奚国国境南接 白狼河,即此。4、丹凤城:一说因秦穆公女吹箫,凤降其城,故名,后便为京城之别称。按:恐即凤阙之意。汉建章宫有凤阙,后世也借指帝城,唐代民居多在城南。
【韵译】: 卢家少妇,深居郁金香涂抹的闺房;一对海燕,双栖在玳瑁装饰的屋梁。 深秋九月的捣衣声,催落树上枯叶; 丈夫守边十年,她日夜怀想着辽阳。 他去白浪河北,而今音讯全部隔断; 她在京师城南思虑,更觉秋夜漫长。有谁能了解她,独自怀思不得相见; 偏偏明月透过纱窗,照着黄色帷帐!
【评析】: 这首诗是用乐府题目来写思妇愁怨的七律诗,故蘅塘退士把它编入卷六七言律诗,而不编入卷四七言乐府。诗先写夫妇双栖于京都,犹如海燕双栖玳瑁之梁。然后 写到阔别十载,少妇思夫之苦。一扬一抑,其意自现。在手法上诗人借镌刻环境,渲 染气氛,以烘托人物心情,达到了增强抒情色彩的效果。如以“海燕双栖”,烘托少妇独处;以寒砧木叶、城南秋夜,烘托“十年远戍”、“音书断”之思愁;以“月照 流黄”烘托“含愁独不见”的愁绪。语言构思新巧,读来清新无限。
作者:沈全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浪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注解】: 1、卢家句:梁武帝萧衍《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此句 用其意。郁金:郁金香,可浸酒涂壁,百合科,旧谓出大秦国,即今小亚细亚。 2、辽阳:指今辽宁辽阳市附近地区,为东北边防要地。3、白狼河:白狼水,即今辽宁境内的大凌河。两《唐书》《奚传》说奚国国境南接 白狼河,即此。4、丹凤城:一说因秦穆公女吹箫,凤降其城,故名,后便为京城之别称。按:恐即凤阙之意。汉建章宫有凤阙,后世也借指帝城,唐代民居多在城南。
【韵译】: 卢家少妇,深居郁金香涂抹的闺房;一对海燕,双栖在玳瑁装饰的屋梁。 深秋九月的捣衣声,催落树上枯叶; 丈夫守边十年,她日夜怀想着辽阳。 他去白浪河北,而今音讯全部隔断; 她在京师城南思虑,更觉秋夜漫长。有谁能了解她,独自怀思不得相见; 偏偏明月透过纱窗,照着黄色帷帐!
【评析】: 这首诗是用乐府题目来写思妇愁怨的七律诗,故蘅塘退士把它编入卷六七言律诗,而不编入卷四七言乐府。诗先写夫妇双栖于京都,犹如海燕双栖玳瑁之梁。然后 写到阔别十载,少妇思夫之苦。一扬一抑,其意自现。在手法上诗人借镌刻环境,渲 染气氛,以烘托人物心情,达到了增强抒情色彩的效果。如以“海燕双栖”,烘托少妇独处;以寒砧木叶、城南秋夜,烘托“十年远戍”、“音书断”之思愁;以“月照 流黄”烘托“含愁独不见”的愁绪。语言构思新巧,读来清新无限。
白浪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的全诗是? 给您加分哦!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白浪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唐沈全期《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唐沈全期《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白浪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的全诗是? 给分求答案
是沈全期的《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浪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注解】:
1、卢家句:梁武帝萧衍《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十
��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此句
��用其意。郁金:郁金香,可浸酒涂壁,百合科,旧谓出大秦国,即今小亚细亚。
2、辽阳:指今辽宁辽阳市附近地区,为东北边防要地。
3、白狼河:白狼水,即今辽宁境内的大凌河。两《唐书》《奚传》说奚国国境南接
��白狼河,即此。
4、丹凤城:一说因秦穆公女吹箫,凤降其城,故名,后便为京城之别称。按:恐即
��凤阙之意。汉建章宫有凤阙,后世也借指帝城,唐代民居多在城南。
【韵译】:
卢家少妇,深居郁金香涂抹的闺房;
一对海燕,双栖在玳瑁装饰的屋梁。
深秋九月的捣衣声,催落树上枯叶;
丈夫守边十年,她日夜怀想着辽阳。
他去白浪河北,而今音讯全部隔断;
她在京师城南思虑,更觉秋夜漫长。
有谁能了解她,独自怀思不得相见;
偏偏明月透过纱窗,照着黄色帷帐!
【评析】:
��这首诗是用乐府题目来写思妇愁怨的七律搜趣网诗,故蘅塘退士把它编入卷六七言律
诗,而不编入卷四七言乐府。诗先写夫妇双栖于京都,犹如海燕双栖玳瑁之梁。然后
写到阔别十载,少妇思夫之苦。一扬一抑,其意自现。在手法上诗人借镌刻环境,渲
染气氛,以烘托人//www.souquanme.com物心情,达到了增强抒情色彩的效果。如以“海燕双栖”,烘托少
妇独处;以寒砧木叶、城南秋夜,烘托“十年远戍”、“音书断”之思愁;以“月照
流黄”烘托“含愁独不见”的愁绪。语言构思新巧,读来清新无限。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浪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注解】:
1、卢家句:梁武帝萧衍《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十
��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此句
��用其意。郁金:郁金香,可浸酒涂壁,百合科,旧谓出大秦国,即今小亚细亚。
2、辽阳:指今辽宁辽阳市附近地区,为东北边防要地。
3、白狼河:白狼水,即今辽宁境内的大凌河。两《唐书》《奚传》说奚国国境南接
��白狼河,即此。
4、丹凤城:一说因秦穆公女吹箫,凤降其城,故名,后便为京城之别称。按:恐即
��凤阙之意。汉建章宫有凤阙,后世也借指帝城,唐代民居多在城南。
【韵译】:
卢家少妇,深居郁金香涂抹的闺房;
一对海燕,双栖在玳瑁装饰的屋梁。
深秋九月的捣衣声,催落树上枯叶;
丈夫守边十年,她日夜怀想着辽阳。
他去白浪河北,而今音讯全部隔断;
她在京师城南思虑,更觉秋夜漫长。
有谁能了解她,独自怀思不得相见;
偏偏明月透过纱窗,照着黄色帷帐!
【评析】:
��这首诗是用乐府题目来写思妇愁怨的七律搜趣网诗,故蘅塘退士把它编入卷六七言律
诗,而不编入卷四七言乐府。诗先写夫妇双栖于京都,犹如海燕双栖玳瑁之梁。然后
写到阔别十载,少妇思夫之苦。一扬一抑,其意自现。在手法上诗人借镌刻环境,渲
染气氛,以烘托人//www.souquanme.com物心情,达到了增强抒情色彩的效果。如以“海燕双栖”,烘托少
妇独处;以寒砧木叶、城南秋夜,烘托“十年远戍”、“音书断”之思愁;以“月照
流黄”烘托“含愁独不见”的愁绪。语言构思新巧,读来清新无限。
丹凤城南秋夜长,春寒赐浴华清池.是什么意思,是谁的诗??
一个女人思念自己的爱人
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帽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沈佺期《古意呈补阙乔知之》赏析
--------------------------------------------------------------------------------
卢家小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搜趣网音书断[1],丹凤城南秋夜长[2]。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3]。
补阙:官名。职司规谏。乔知之同州冯翊人武后时任右补阙。迁左司郎中。题一作《古意》,一作《独不见》,都是乐府旧题。
这是首乐府诗。格式仍属七律.主题是写闺怨,这类题材在唐代诗人笔下屡见不鲜,具有时代特征。这首诗在同类题材中被诗评家誉为“体格丰神,良称独步”(胡应麟《诗薮内编》),是唐代七律的奠基之作。
全诗从多侧面塑造出一位空阁独居的少妇形象。诗一上来就运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写“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以玳瑁装饰的画梁上双栖海燕的亲昵自得来反衬深居郁金堂的那位卢家少妇生活的孤单和内心的寂寞。
中间四句用两两对称形式刻画这对少年夫妇生离死别的哀愁:丈夫远戍辽阳,妻子独居长安。“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农历九月,已是深秋气候,京师长安一带西北风飒飒送寒,萧萧落叶伴随着邻家厨房里隐约传出的阵阵刀砧声而飘零,少妇很自然地想到别家团聚的欢乐,自己独居闺中的凄楚,从而对长期应征戍边的良人的思念感情油然而生,不能自遣。更何况“白狼河北音书断,丹风城南秋夜长”!远征辽阳的丈夫长久没有音讯,存亡未卜,独居长安城南的妻子又遇上深秋的漫漫长夜,无法入睡。这两联前后呼应紧密:“白狼河北音书断”呼应“十年征戍忆辽阳”,“丹凤城南秋夜长”则呼应“九月寒砧催木叶。”两条线索,相互交叉勾联,明写长安的妻子,暗写辽阳的丈夫。地点由长安到辽阳,万里迢迢;时间则分别十年,音书断绝。长安的妻子空闺独守,秋夜忆念良人,这是明写的。而征戍辽阳的丈夫,音汛渺然,是死是活,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可能是“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已成为战争的牺牲品,也可能是“城头铁鼓声犹振, 匣里金刀血未乾”,还在鏖兵苦战中……
最后两句更从正面一点,对表现全诗主题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卢家小妇在深秋月夜,思念久别远戍的丈夫。愁肠百结,情景是够凄惨的了。谁知这时夜空的明月却格外皎洁,将银灰色的月光默默地洒在她的罗衣上,显得格外的柔和、静悄! 多美好的少妇形象!又是多不幸的身世!
全诗通过一个少妇秋夜思念戍边丈夫的生活剪影,向读者展现一幅战争破坏人们和平安宁生活,给一个原本可能是幸福家庭带来毁灭性灾难的形象画面,使读者很自然地对诗中的主人公一明写的卢家少妇和暗写的出征的丈夫的不幸遭遇深表同情。
这首诗表现技巧也很出色,开始运用比兴手法,以玳瑁梁上双栖的海燕反衬这对少年夫妻长年离别的不幸。中间两联对偶工致,不但句对,而且词组也对,“白狼河”与“丹凤城”均为地名,“白”和“丹”均为颜色、“狼”和“凤”均为动物,构成律诗中搜趣网的工对。结束一联运用设问句式,“谁谓”、“更教”,一气贯穿到底,造成含蓄蕴藉、“深文隐蔚,余味曲包”(《文心雕龙隐秀》)的意境,读来情味深长。
春寒赐浴华清池
季寒冷(皇上)赏赐到华清池泡温泉。应该与唐太宗和杨玉环有关吧。华清池在华清宫中,华清宫是唐朝皇家园林。唐玄宗在有杨玉环后冬天都到华清宫避寒。
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帽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沈佺期《古意呈补阙乔知之》赏析
--------------------------------------------------------------------------------
卢家小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搜趣网音书断[1],丹凤城南秋夜长[2]。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3]。
补阙:官名。职司规谏。乔知之同州冯翊人武后时任右补阙。迁左司郎中。题一作《古意》,一作《独不见》,都是乐府旧题。
这是首乐府诗。格式仍属七律.主题是写闺怨,这类题材在唐代诗人笔下屡见不鲜,具有时代特征。这首诗在同类题材中被诗评家誉为“体格丰神,良称独步”(胡应麟《诗薮内编》),是唐代七律的奠基之作。
全诗从多侧面塑造出一位空阁独居的少妇形象。诗一上来就运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写“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以玳瑁装饰的画梁上双栖海燕的亲昵自得来反衬深居郁金堂的那位卢家少妇生活的孤单和内心的寂寞。
中间四句用两两对称形式刻画这对少年夫妇生离死别的哀愁:丈夫远戍辽阳,妻子独居长安。“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农历九月,已是深秋气候,京师长安一带西北风飒飒送寒,萧萧落叶伴随着邻家厨房里隐约传出的阵阵刀砧声而飘零,少妇很自然地想到别家团聚的欢乐,自己独居闺中的凄楚,从而对长期应征戍边的良人的思念感情油然而生,不能自遣。更何况“白狼河北音书断,丹风城南秋夜长”!远征辽阳的丈夫长久没有音讯,存亡未卜,独居长安城南的妻子又遇上深秋的漫漫长夜,无法入睡。这两联前后呼应紧密:“白狼河北音书断”呼应“十年征戍忆辽阳”,“丹凤城南秋夜长”则呼应“九月寒砧催木叶。”两条线索,相互交叉勾联,明写长安的妻子,暗写辽阳的丈夫。地点由长安到辽阳,万里迢迢;时间则分别十年,音书断绝。长安的妻子空闺独守,秋夜忆念良人,这是明写的。而征戍辽阳的丈夫,音汛渺然,是死是活,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可能是“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已成为战争的牺牲品,也可能是“城头铁鼓声犹振, 匣里金刀血未乾”,还在鏖兵苦战中……
最后两句更从正面一点,对表现全诗主题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卢家小妇在深秋月夜,思念久别远戍的丈夫。愁肠百结,情景是够凄惨的了。谁知这时夜空的明月却格外皎洁,将银灰色的月光默默地洒在她的罗衣上,显得格外的柔和、静悄! 多美好的少妇形象!又是多不幸的身世!
全诗通过一个少妇秋夜思念戍边丈夫的生活剪影,向读者展现一幅战争破坏人们和平安宁生活,给一个原本可能是幸福家庭带来毁灭性灾难的形象画面,使读者很自然地对诗中的主人公一明写的卢家少妇和暗写的出征的丈夫的不幸遭遇深表同情。
这首诗表现技巧也很出色,开始运用比兴手法,以玳瑁梁上双栖的海燕反衬这对少年夫妻长年离别的不幸。中间两联对偶工致,不但句对,而且词组也对,“白狼河”与“丹凤城”均为地名,“白”和“丹”均为颜色、“狼”和“凤”均为动物,构成律诗中搜趣网的工对。结束一联运用设问句式,“谁谓”、“更教”,一气贯穿到底,造成含蓄蕴藉、“深文隐蔚,余味曲包”(《文心雕龙隐秀》)的意境,读来情味深长。
春寒赐浴华清池
季寒冷(皇上)赏赐到华清池泡温泉。应该与唐太宗和杨玉环有关吧。华清池在华清宫中,华清宫是唐朝皇家园林。唐玄宗在有杨玉环后冬天都到华清宫避寒。
古诗《独不见》的赏析
古诗《独不见》的赏析独不见
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注释】
独不见:这是一首拟古乐府的七律,取诗中之语为题。诗题一作《古意》或《古意呈乔补阙知之》。
卢家少妇:梁武帝《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东陌头。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诗句即用此歌。
郁金堂:以郁金装饰的厅堂。郁金是一种植物,可作香料,
玳瑁梁:以玳瑁为装饰或绘成玳瑁色的屋梁。玳瑁是一种海龟,其龟甲可制装饰品。
寒砧:砧就是捣衣石,古代女子缝制衣服前,先要将衣料捣过。因天气转凉时,需赶制衣服,妇女们每于秋夜捣衣,故砧常称“寒砧”、“秋砧”。捣制衣服,常常是为了寄给远出离家的人,所以又多与思念亲人之情相联系。
辽阳:今辽宁省一带,唐时为东北边防要地。
白狼河:又名大凌河,在今辽宁省南部,河的北面即辽阳地区。
丹凤城:指京城长安,是卢家少妇居处。
谁为:谁使。
流黄:一种黄紫间色的丝织品,这里指少妇的帷帐或所捣之衣。
【鉴赏】
这首诗描写别离相思,以海燕双栖起兴,从环境气氛的渲染中,表现出思妇孤独的心情。武则天统治时期,七律还不盛行。沈佺期的这一首泛写征夫思妇的愁怨的七律,算是写得比较流畅工稳的。不过,它还是有着早期七律的特征。首先,诗是拟古乐府的,写的也是乐府旧题的老题材,未必是当时现实生活的直接反映。这种拟乐府,在后来的律诗中,是很罕见的。其次,诗的体裁虽为七律,韵味仍不脱古体,在章法上也不讲究什么起承转合,只是径直写去。最后,在遣词造句和对仗运用上,也显得比较拘谨规矩,不象后来盛唐诗人写律诗那样,多喜欢炼字炼句,变格变调,出奇制胜。
【英译】
BEYOND SEEING
A girl of the Lu clan who lives in Golden-Wood Hall,
Where swallows perch in pairs on beams of tortoiseshell,
Hears the washing-mallets' cold beat shake the leaves down.
...The Liaoyang expedition will be gone ten years,
And messages are lost in the White Wolf River.
...Here in the City of the Red Phoenix autumn nights are long,
Where one who is heart-sick to see beyond seeing,
Sees only moonlight on the yellow-silk wave of her loom.
独不见
--------------------------------------------------------------------------------
字号选择 大 中 小 编辑本条目 创建新条目
独不见相关资料: 图片
名称: 独不见
作者: 沈佺期
简介
沈佺期
(656~约714),字云卿,相州内黄(今河南内黄县)人。景龙中入修文馆为学士,与宋之问齐名,世称“沈宋”。他们总结了六朝以来新体诗创作的经验,对律诗的成熟与定型,贡献颇大。
主题
主题词或关键词: 唐诗
栏目关键词: 唐诗三百首
类别: 七言律诗 乐府
体裁: 诗
年代: 初唐 内容介绍
原文
独不见①
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帽梁②。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③。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④。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⑤。
注释
[注释]
①独不见:古乐府旧题,内容多写不相见之苦。
②卢家少妇:代指长安少妇。借梁武帝《河中之水歌》诗意:“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海燕:燕子,多在梁上筑巢。玳瑁:属海龟。龟甲美观可作装饰品。
③砧(zhēn):捣衣石,古代捣衣多在秋晚。催木叶:指砧声至秋而起,树叶也随秋而落。戍:驻守。辽阳:在今辽宁省境内,古时为边防要地。
④白狼河:即今辽宁境内的大凌河。丹凤城:指京城长安。
⑤流黄:杂色丝绢。古乐府《相逢行》:“搜趣网大妇织绮罗,中妇织流黄。”
赏析
[赏析]
这是一首拟古乐府之作。诗的内容主要是思妇对征人的怀念。诗人通过环境描写烘托思妇的哀怨,以双飞双栖的燕子反衬思妇的孤独;以寒砧催落叶、明月照流黄来烘托离愁别恨。情景结合,意境鲜明。此诗对后来唐代律诗,尤其是边塞诗影响很大,历来评价甚高。姚鼐说它“高振唐音,远包古韵,此是神到之作,当取冠一朝矣。”
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注释】
独不见:这是一首拟古乐府的七律,取诗中之语为题。诗题一作《古意》或《古意呈乔补阙知之》。
卢家少妇:梁武帝《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东陌头。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诗句即用此歌。
郁金堂:以郁金装饰的厅堂。郁金是一种植物,可作香料,
玳瑁梁:以玳瑁为装饰或绘成玳瑁色的屋梁。玳瑁是一种海龟,其龟甲可制装饰品。
寒砧:砧就是捣衣石,古代女子缝制衣服前,先要将衣料捣过。因天气转凉时,需赶制衣服,妇女们每于秋夜捣衣,故砧常称“寒砧”、“秋砧”。捣制衣服,常常是为了寄给远出离家的人,所以又多与思念亲人之情相联系。
辽阳:今辽宁省一带,唐时为东北边防要地。
白狼河:又名大凌河,在今辽宁省南部,河的北面即辽阳地区。
丹凤城:指京城长安,是卢家少妇居处。
谁为:谁使。
流黄:一种黄紫间色的丝织品,这里指少妇的帷帐或所捣之衣。
【鉴赏】
这首诗描写别离相思,以海燕双栖起兴,从环境气氛的渲染中,表现出思妇孤独的心情。武则天统治时期,七律还不盛行。沈佺期的这一首泛写征夫思妇的愁怨的七律,算是写得比较流畅工稳的。不过,它还是有着早期七律的特征。首先,诗是拟古乐府的,写的也是乐府旧题的老题材,未必是当时现实生活的直接反映。这种拟乐府,在后来的律诗中,是很罕见的。其次,诗的体裁虽为七律,韵味仍不脱古体,在章法上也不讲究什么起承转合,只是径直写去。最后,在遣词造句和对仗运用上,也显得比较拘谨规矩,不象后来盛唐诗人写律诗那样,多喜欢炼字炼句,变格变调,出奇制胜。
【英译】
BEYOND SEEING
A girl of the Lu clan who lives in Golden-Wood Hall,
Where swallows perch in pairs on beams of tortoiseshell,
Hears the washing-mallets' cold beat shake the leaves down.
...The Liaoyang expedition will be gone ten years,
And messages are lost in the White Wolf River.
...Here in the City of the Red Phoenix autumn nights are long,
Where one who is heart-sick to see beyond seeing,
Sees only moonlight on the yellow-silk wave of her loom.
独不见
--------------------------------------------------------------------------------
字号选择 大 中 小 编辑本条目 创建新条目
独不见相关资料: 图片
名称: 独不见
作者: 沈佺期
简介
沈佺期
(656~约714),字云卿,相州内黄(今河南内黄县)人。景龙中入修文馆为学士,与宋之问齐名,世称“沈宋”。他们总结了六朝以来新体诗创作的经验,对律诗的成熟与定型,贡献颇大。
主题
主题词或关键词: 唐诗
栏目关键词: 唐诗三百首
类别: 七言律诗 乐府
体裁: 诗
年代: 初唐 内容介绍
原文
独不见①
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帽梁②。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③。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④。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⑤。
注释
[注释]
①独不见:古乐府旧题,内容多写不相见之苦。
②卢家少妇:代指长安少妇。借梁武帝《河中之水歌》诗意:“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海燕:燕子,多在梁上筑巢。玳瑁:属海龟。龟甲美观可作装饰品。
③砧(zhēn):捣衣石,古代捣衣多在秋晚。催木叶:指砧声至秋而起,树叶也随秋而落。戍:驻守。辽阳:在今辽宁省境内,古时为边防要地。
④白狼河:即今辽宁境内的大凌河。丹凤城:指京城长安。
⑤流黄:杂色丝绢。古乐府《相逢行》:“搜趣网大妇织绮罗,中妇织流黄。”
赏析
[赏析]
这是一首拟古乐府之作。诗的内容主要是思妇对征人的怀念。诗人通过环境描写烘托思妇的哀怨,以双飞双栖的燕子反衬思妇的孤独;以寒砧催落叶、明月照流黄来烘托离愁别恨。情景结合,意境鲜明。此诗对后来唐代律诗,尤其是边塞诗影响很大,历来评价甚高。姚鼐说它“高振唐音,远包古韵,此是神到之作,当取冠一朝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