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红树碧高低影的后一句是什么(“树红树碧高低影”的下一句对联是什么)

树红树碧高低影后一句是什么树红树碧高低影,烟淡烟浓远近秋。「题福唐观二首」杜光庭盘空蹑翠到山巅,竹殿云楼势逼天。古洞草深微有路,,旧碑文灭不知年......

树红树碧高低影的后一句是什么(“树红树碧高低影”的下一句对联是什么)

树红树碧高低影后一句是什么

树红树碧高低影,烟淡烟浓远近秋。
「题福唐观二首」杜光庭
盘空蹑翠到山巅,竹殿云楼势逼天。
古洞草深微有路, 旧碑文灭不知年。
八州物象通檐外,万里烟霞在目前。
自是人间轻举地,何须蓬岛访真仙。
曾随云水此山游,行尽层峰更上楼。
九月登临须有意,七年岐路亦堪愁。
树红树碧高低影,烟淡烟浓远近秋。
暂熟炉香不须去,伫陪天仗入神州。
“树红树碧高低影,烟淡烟浓远近秋.”
明写景,写福唐观周围众树与枫树参杂,烟雾缭绕的景象。
暗写人生,写悟性。这种远近高低斑驳陆离的树影和缭绕的烟雾,是秋的迷离,也是作者人生的迷离。“七年岐路亦堪愁”道出其对误入歧途的迷离的人生的感叹。既悟前事皆为“岐路”所以“不须去”,于是便“伫陪天仗入神州”陪佛修化,苦守青灯,归入正途。

树红树碧高低影的下联是什么

树红树碧高低影 烟淡烟浓远近秋
题福唐观二首
作者:杜光庭
盘空蹑翠到山巅,竹殿云楼势逼天。
古洞草深微有路,旧碑文灭不知年。
八州物象通檐外,万里烟霞在目前。
自是人间轻举地,何须蓬岛访真仙。
曾随云水此山游,行尽层峰更上楼。
九月登临须有意,七年岐路亦堪愁。
树红树碧高低影,烟淡烟浓远近秋。
暂熟炉香不须去,伫陪天仗入神州。

树红树碧高低影 的下联是什么

诗句“树红树碧高低影”的下联是“烟淡烟浓远近秋”。其诗句出现在唐代《题福唐观二首》诗中,作者为杜光庭。相关情况介绍如下:

一、全诗

题福唐观二首

【作者】杜光庭 【朝代】唐

盘空蹑翠到山巅,竹殿云楼势逼天。
古洞草深微有路,旧碑文灭不知年。
八州物象通檐外,万里烟霞在目前。
自是人间轻举地,何须蓬岛访真仙。
曾随云水此山游,行尽层峰更上楼。
九月登临须有意,七年岐路亦堪愁。
树红树碧高低影,烟淡烟浓远近秋。
暂熟炉香不须去,伫陪天仗入神州。

二、作者人物信息

杜光庭(850——933),唐末五代道士,道教学者。字圣宾(又作宾圣),号东瀛子。处州缙云(今属浙江)人。儒学,博通经、子。唐咸通(860一874年)年间应九经(儒家的九种经典)试,不中,感慨古今浮沉,于是入天台山学道。唐僖宗闻其名声,召入宫廷,赐以紫袍,充麟德殿文章应制,为内供奉。

三、作者人物概述

中和元年(881年),随僖宗入蜀,见唐祚衰微,便留蜀不返。王建建立前蜀,任为光禄大夫尚书户部侍郎上柱国蔡国公,赐号“广成先生”。王衍继位后,亲在苑中受道箓,以杜光庭为“传真天师”、崇真馆大学士。晚年在青城山白云溪潜心修道,相传85岁时逝世。杜光庭对道教教义、斋醮科范、修道方术等多方面作了研究和整理,对后世道教影响很大。他对《老子道德经》的研究颇有成就,将以前注解诠释《道德经》的六十余家进行比较考察,概括意旨,分为“五道”、“五宗”,对“重玄之道”尤其推重。他调和儒、道二家的思想,认为老子的思想主旨,,“非谓绝仁、义、圣、智,在乎抑浇诈聪明,将使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见素抱朴,泯和于太和,体道复元,自臻于忠孝”,把孔孟之道统一于老君之道。他推崇唐玄宗的《御注道德经》,发挥其玄旨,撰成《道德真经广圣义》五十卷,“内则修身”,“外以理国”,囊括无遗。又主张“仙道非一,不拘一途”,有利于道教的传播和发展。其著作还有《广成集》、《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道门科范大全集》、《墉城集仙录》、《道教灵验记》等二十余种。

四、作者照片

五、诗词鉴赏

此两首诗皆为七言律诗。诗题为题福唐观二首。杜光庭《历代崇道记》:(天宝)十五载(756),帝幸蜀,……又于嵩山置兴唐观,成都置福唐观。福唐观,为李唐王朝祈福之地,和李唐王朝最休戚相关,然而福唐观却不福唐,观犹如此,人何以堪。此两首诗触景伤情,借观兴叹,是唐王朝灭亡的挽歌。
第一首首联意为:由摩空青绿的山路曲折回旋走到山顶,与竹比高的殿、与云相伴的楼高耸接天。同《题本竹观》诗首联相仿,气势雄伟,有皇帝行宫行殿景象。
颔联意为:山洞似乎很古,山草茂盛,小路几乎没有人走了;刻碑已经陈旧,刻文湮灭,年代好象都分不清了。隐喻唐僖宗驾崩之后,李唐王朝渐趋衰败的状况。这前两联与《题本竹观》前两联很相似,是同一表现手法。诗中www.souquanme.com又出现“碑”字,碑谐音悲,心怀悲痛,借物喻意明显。
颈联意为:檐外连通着国内八州的物象,战火纷纷;眼前飘动着远达万里的烟霞,山水淡淡。坦露诗人心怀天下百姓,心忧国计民生的宽阔胸怀。作者不用九州,也不用八方,而选用八州,是认为蜀主王建对唐王朝尚存忠心,因而更关心川蜀以外的大势已去的“八州”状况。
尾联意为:这里当然是人间修道登仙的地方,有什么必要到蓬莱岛去寻访真仙。作者表达了随处学道、立地修仙的坚定信念。
第二首首联意为:从前曾在这山上看云看水去行走,走遍了一个个山头又走上高楼。作者曾在李唐王朝这座高山上行走,也曾登上李唐王朝的高楼。
颔联意为:在阴历九月登上此山此楼是有深意的,在天复七年走到岔路路口是很忧愁的。在此时再到福唐观为的就是怀念李唐王朝,痛惜李唐王朝的路已走到尽头,忧愁以后的路怎么走。正如杜甫所言,万方多难此登临,百感交集。
颈联意为:树叶不论是红是绿是高是低,都显灰黑之影;烟云不论是浓是淡是远是近,都在多事之秋。诗人的心里蒙上了一层阴影,忧愁至极,眼前一片灰影蒙蒙,烟雾茫茫。心情好,黑白变彩色,光辉灿烂,热闹说笑;心情坏,彩色变黑白,阴暗昏黑,孤独伤悲。
尾联意为:暂且继续焚香修道不须离去,等待陪伴天子仪仗进入神州。还是坚定地继续学道修仙,盼望将来有一天再陪伴唐僖宗的灵体进到神仙居住的地方。当然此神州是神仙居所,不是泛指中国的赤县神州,否则,中国处处属于神州,身已在神州,何须再用“入”。
此两首诗当写于天复七年(907即天祐四年、后梁开平元年)九月。这一年天翻地覆,李唐王朝灭亡。四月朱温代唐称帝,建立后梁王朝。九月王建率领官吏百姓痛哭三天,表示对唐王朝的留恋和忠诚,随后在成都称帝,建立前蜀王国。杜光庭原先利用道教为李唐王朝祈福很有信念,相信李唐王朝的圣祖老子(太上老君)总能保佑其后裔长治久安,子孙享国千岁。杜光庭对唐王朝忠心耿耿,《鉴戒录》称他“则王蜀九命不从”,即使在唐王朝灭亡后,仍对唐王朝思念有加,仍沿用唐昭宗天复年号;他对唐王朝的忠心,实际是对道教始祖老子及道教事业的忠心。在唐僖宗李儇逃到成都幸蜀期间,杜光庭为其进行不少祈福消灾的斋醮宗教活动,为其提供不少经国安民大计及修心理身方法。当此之时,李克用、杨复光等率领的官军镇压了黄巢义军,于中和三年(883)四月收tBMvYr复京城长安。次年(搜趣网884)七月黄巢战死。唐僖宗终于得tBMvYr以在中和五年(885)正月起驾离开成都,杜光庭获备后卫,三月大驾还京,回到长安,改元“光启”,风风光光地重新在京城长安君临天下。杜光庭似乎看到李唐王朝有中兴的前景,很有成就感,自感已功成名就,已功全,准备身退,乞游成都,转而实现学道弘道、宣教宣化、搜集整理道教经籍的事业。不料当年十二月,回长安才九个月,唐僖宗再次出逃,还使杜光庭千辛万苦搜集的三千卷新旧经诰“寻亦亡坠”,失去了以前祈福禳灾的效验,这对杜光庭的信念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唐僖宗于光启四年(888)二月不明不白驾崩,失去了一个寄以厚望的皇帝,是又一次沉重的打击。李唐王朝灭亡,失去了一个可以效劳的朝廷,是一次最沉重的打击。尽管杜光庭是满怀对道教的虔诚,满怀对唐王朝的忠心,满怀对黎民百姓的同情,满怀经国安民的壮志雄心,然而,“无可奈何花落去”,事实证明,从根本上来说,道教的斋醮宗教活动不能救国保国救民保民,道教经国安民的教义教理不能救国保国救民保民,不能普遍给广大人民以真切实在的利益。同此,释教的佛事宗教活动及救世教义教理,儒教的祭祀复古活动及治国平天下理论,也不能救国保国救民保民,不能普遍给广大人民以真切实在的利益。这是在封建社会就已证明了的,一试再试都不灵的。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在当今,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能普遍给广大人民以越来越多真切实在的利益,也实现无数先辈梦想达到而未达到的理想,这就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回答。当然,他们爱国爱民忧国忧民的伟大胸怀以及为之求索不已、奋斗不止的顽强意志,道家修心、释家明心、儒家正心,追求高尚道德,提倡克己利人,保护自然环境等优良传统值得尊敬和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择善而从,适应现代。以上几句话是顺便涉及的。
意料之内的打击,受伤害较轻;意料之外的打击,受伤害较重。唐僖宗再次出逃,不明不白死亡,唐王朝灭亡,这三次打击都出于杜光庭意料之外。出于意料的打击,并没有击倒杜光庭。《老子五十四章》说:善建者不拔。善于培建道德的人,别人无法动摇他。杜光庭坚忍不拔,经受住打击,满怀希望,一心一意做自己想做的弘道宣化、扶宗立教的事业。可以说,是扶宗立教的事业支撑着他,因此,一般来说,转移注意力,转移关注目标,投入另一种工作,有新的寄托和希望,是减轻或消解意外打击之伤害的一种较有效的精神疗法或心理疗法。杜光庭调整悲愁心态,较快走出沉重打击的阴影,把对唐王朝的忠心完全转移到对道教事业的忠心。从诗句中可看出作者在安慰和鼓舞自己:“真人丹涧水潺潺”,“自是人间轻举地,何须蓬岛访真仙”“暂熟炉香不须去,伫陪天仗入神州”,看到了作者为坚定自己修道成仙、坚定自己弘道宣教所作的艰苦努力,看到了作者不屈不挠、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此两首诗由诗题起兴,题福唐观表达了诗人对李唐王朝的留恋和思念。第一首首联写殿楼逼天的宏伟气势,颔联写草深文灭的荒凉景象,形成强烈对比,思绪则由赞美马上转为悲叹。颈联将思绪一转,心怀八州,眼眺万里,由近及远,心胸随之开阔。尾联将思绪拉回,心定神闲,随处可学道修仙,能继续学道修仙。思之不尽,念之不绝,又有第二首接着,首联回忆游山上楼,再次引出思念悼念之情绪,以前游山上楼是幸运,是感恩,此次游山上楼是思恋,是悼念。颔联诗人情绪为李唐王朝覆亡而痛惜,而忧愁。颈联诗人情绪为此显得一片渺茫。尾联诗人情绪从茫然中突围,坚持学道修仙,等待着陪伴天仗到神仙居所那一天。此两首诗的中间两联皆对仗工整;第二首颔联九月对七年,序数词对序数词,相当妥贴;颈联“树红树碧高低影,烟淡烟浓远近秋。”特别好,两个树字,两个烟字,相同的事物,不同的形态,一样的事物,多样的形态,特别生动。两诗平仄合律。

树红树碧高低影下一句对联是什么

树红树碧高低影下一句是:烟淡烟浓远近秋。
此句出自《题福唐观二首》。
原文:
题福唐观二首
作者:杜光庭
第一首
盘空蹑翠到山巅,竹殿云楼势逼天。
古洞草深微有路,旧碑文灭不知年。
八州物象通檐外,万里烟霞在目前。
自是人间轻举地,何须蓬岛访真仙。
第二首
曾随云水此山游,行尽层峰更上楼。
九月登临须有意,七年岐路亦堪愁。
树红树碧高低影,烟淡烟浓远近秋。
译文:
第一首
由摩空青绿的山路曲折回旋走到山顶,与竹比高的殿、与云相伴的楼高耸接天。
山洞似乎很古,山草茂盛,小路几乎没有人走了;刻碑已经陈旧,刻文湮灭,年代好象都分不清了。
檐外连通着国内八州的物象,战火纷纷;眼前飘动着远达万里的烟霞,山水淡淡。
这里当然是人间修道登仙的地方,有什么必要到蓬莱岛去寻访真仙。
第二首
从前曾在这山上看云看水去行走,走遍了一个个山头又走上高楼。
在阴历九月登上此山此楼是有深意的,在天复七年走到岔路路口是很忧愁的。
树叶不论是红是绿是高是低,都显灰黑之影;烟云不论是浓是淡是远是近,都在多事之秋。
还是坚定地继续学道修仙,盼望将来有一天再陪伴唐僖宗的灵体进到神仙居住的地方。
作品简介:
此两首诗皆为七言律诗。诗题为题福唐观二首。杜光庭《历代崇道记》:(天宝)十五载(756),帝幸蜀,……又于嵩山置兴唐观,成都置福唐观。福唐观,为李唐王朝祈福之地,和李唐王朝最休戚相关,然而福唐观却不福唐,观犹如此,人何以堪。此两首诗触景伤情,借观兴叹,是唐王朝灭亡的挽歌。
作者简介:
杜光庭(850—933),字圣宾,号东瀛子,缙云人。唐懿宗时,考进士未中,后到天台山入道。僖宗时,如为供奉麟德殿文章应制。随僖宗入蜀,后来追随前蜀王建,官至户部侍郎。赐号传真天师。晚年辞官隐居四川青城山。一生著作颇多,有《道德真经广圣义》、《道门科范大全集》、《广成集》、《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青城山记》、《武夷山记》、《西湖古迹事实》等。古代著名传奇小说《虬髯客传》相传系他所作。

数红树碧树红树碧高低影的下一句是什么

树红树碧高低影,烟淡烟浓远近秋。
原文:
题福唐观二首
作者:杜光庭
盘空蹑翠到山巅,竹殿云楼势逼天。
古洞草深微有路,旧碑文灭不知年。
八州物象通檐外,万里烟霞在目前。
自是人间轻举地,何须蓬岛访真仙。
曾随云水此山游,行尽层峰更上楼。
九月登临须有意,七年岐路亦堪愁。
树红树碧高低影,烟淡烟浓远近秋tBMvYr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