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对什么好
青云:高天,也用于说名位高.
<<红楼梦里>>里薛宝钗填柳絮词中的"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的一句意思是就是指凭借外力,使自己青云直上.展露宝钗之雄心壮志其意甚明。然而在其大展“青云”之志的同时,却仍不失其“乱纷纷”、“本无根”的境遇思索与认识。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最早出处?
难道它的最早出处真的是薛宝钗的《临江仙》吗?在宝钗之前的几首《咏絮词》里,流露了太多的颓唐和伤感,因此轮到宝钗时她说:“我想,柳絮原是一件轻薄无根无绊的东西,然依我的主意,偏要把它说好了,才不落套”。于是她写了《临江仙 柳絮》: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
蜂团蝶阵乱纷纷。
几曾随流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
韶华休笑本无 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
这首词的大意是:春风仿佛也能理解柳絮,将它均匀地飘散在白玉堂前。比起狂蜂乱蝶,似乎它显得更美。虽然可能随着流水逝去,或者委弃在尘土之中,但是不管落向哪里,它仍然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别笑它无根无底,也别笑它轻微,兴许它还会被一阵好风送上青云之间呢。
《红楼梦》的诗词都有一定寓托,特别是有关人物的判词、诗词、联句、灯谜、酒令,搜趣网无不跟人物的身份、气质乃至命运相关,这是曹雪芹刻划人物的手段之一。宝钗的这首《咏絮词》同样如此,“白玉堂”不用说就是“白玉为堂金作马”的贾家。“卷得均匀”也就是宝钗在这一特定环境里表现出来的“随分从时”、进退自如。持冷静豁达生活态度的宝钗,对贾府“乱纷纷你方唱罢我登场”的人生百态是了然于心的,也是有自己看法的。虽然她只是一个人微言轻的女孩子,但她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下去。这首词一反前面几首的颓唐丧败,表现了宝钗性格中豁达、乐观的一面,“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可以说就是宝钗对未来命运的祈祷和希翼,是她对未来幸福的向往和憧憬。
许多人总是把这句话视作宝钗一心争当“宝二奶奶”的露骨表现,当成批判她的赖不掉的重要主据。这未免有失公允,未过于穿凿附会,不符合曹雪芹在这一人物形象上的创作意图。
封建时代的女子,没有主宰自己命运的权利,按照“三从四德”标准,她们在家从父,婚后从夫,夫死从子,一辈子的幸福荣辱,全寄托在她们所依附的男人身上。薛宝钗是严格按照这种道德模式打造的淑女,她遵从的必然是这一法则。她没有能力掌握自己的命运,只能“随分从时”,只能把未来寄托在类似运气这样的“好风”之上,寄托在“好风”送上“青云”的美梦之上。
她们的“青云”是什么?说穿了就是想找个好丈夫,想有一个相对美满的婚姻。“夫荣妻贵”是她们理想的天国,是她们幸福的最高境界。照薛宝钗的身份、性格和她所受的教育,她是不可能婚姻自主的,是不可能按照自己的愿望选择丈夫的,因此在咏物的诗词中流露一下愿望,流露一下对未来生活的向往,是很平常的,是自然而然的。
至于贾宝玉,不见得就是薛宝钗心中理想的丈夫。这个“银样蜡枪头”的表弟,无心仕途不求上进,成天就知道在女孩子中间厮混,跟薛宝钗做人的要求、跟她衡量人的标准大相径庭。她和贾宝玉之间,有亲情,也有少男少女间相互的好感,但没有爱,她的心从未被这个男子撞出火花。她那种对身外之事淡然处之的人、把内心世界遮得严严实实的人、随分从时听天由命的人,是不可能去爱谁或选择谁来爱的。要她嫁给贾宝玉,她没有意见,要她嫁给冯紫英或者类似贾宝玉冯紫英这样家庭出身的公子哥儿,她同样不会反对。真是运气不好嫁了一个没出息的男人,声色犬马花天酒地,甚至对她烂用家庭暴力,她还是会默默忍受,按照她做人的原则孝敬公婆、相夫教子,和睦长幼,尽好一个女人应尽的本分。
对薛宝钗来说,别说是攀上“宝二奶奶”宝座,就是奔到迎春那份上又能怎样?贾迎春已是上了“青云”的人,可她既没有给娘家带来保护,也没有能力挽救他们贾氏家族必然衰败的命运。她自己最后的结yQSscYSgD局,跟“随流水”“委芳尘”的柳絮相比又强多少呢?
古代也好,现代也好,哪个女人在少女时代没有美好憧憬?哪一个女人没有生出过“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甜蜜梦想?今天凭一阵“好风”进入政界的、进入商界的,进入演艺圈进入文化界的女人比比皆是,对这些上了“青云”的女人,难道我们有资格对她们曾经的美梦和理想横加指责、无情批判吗?
《咏絮词》在《红楼梦》诗词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正确理解薛宝钗的《咏絮词》,会有助于我们对她的理解,一定会把我们从对宝钗的固有看法中转变过来。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全诗是什么?
临江仙柳絮
【作者】曹雪芹 【朝代】清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白话译文
白玉华堂前面,春风轻拂,漫天飞絮,翩翩起舞。舞姿轻盈优美,节奏均匀适度。一群群蜂儿蝶儿,团团翻飞,连同柳花,一同画进群芳谱。何曾随水逝去?怎会堕入尘土?
千丝万缕,任凭它时聚时散,时散时聚,始终未改,彼此相扶佐。莫讥笑,春絮儿无根无柢无依附;不断借助好风力。送我直上青云去!
扩展资料:
《临江仙柳絮》是清代曹雪芹所作的一首词,是《红楼梦》第七十回薛宝钗所作。这首词上片状物,着力描写风飏柳絮、悠然起舞的情状。
下片言志,抒写了柳絮的情志:有离即有合,有散必有聚。这首词表面上写的是柳絮的姿容和心理,实际上巧妙地借柳絮之口委婉地道出薛宝钗青云平步的志向。全词句句咏物,处处有“我”,物性我情,水乳交融。
作品鉴赏
这是薛宝钗所作的一首柳絮词,该词被众人推选为独占鳌头的作品。薛宝钗在叙述其创作意图时说过:“柳絮原是一件轻薄无根无绊的东西,然依我的主意,偏要把他说好了,才不落套”。由此可见,该词之所以能做到“不落俗套”,匠心独运,其根本原因,正在于道出了“人人笔下所无”的东西。
诚然,前面的几首咏柳絮词,多是以抒写柳絮随风飘泊的幽恨,来寄寓词人对社会、人生的万般感慨的。这首词虽然也描写春光里柳絮飘飞的景象,却一反前面词作中那种缠绵悱侧的情调,一变而为开朗搜趣网乐观,积极向上的强音。词的开头就已非同凡响:“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
柳絮飘飞的地点,已不是黛玉笔下那触目愁肠的“百花洲”和“燕子楼”,而是换成了充满着富贵气象的“白玉堂前”——封建贵族家庭的住宅里;柳絮飘飞的姿态,虽然也仍是“一团团逐对成毯”,却已没有黛玉词中那种“空缱倦,说风流”的幽恨,一变而为欢快轻盈、均匀优美的舞姿,流露出一种欢愉融洽的欣喜之情。
词的第三句,接以“蜂团蝶阵乱纷纷”的描写,来进一步烘染这春意喧闹的大好时光,从而唱出了词人对春光的一曲赞歌。如若拿宝玉《南柯子》词中之“莺愁蝶倦”、湘云《如梦令》 词中之“鹃啼燕妒” 这些意象与之相较,则可见在所表达的感情基调上,与宝钗这首搜趣网词是迥然不同的。
词的四、五句表面上借用了宋人苏轼咏杨花词中“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这一句意,却又在活用的基础上翻出一层,另辟新意,用一“何曾”、一“岂必”的反问句式,便顿使苏词中所表达的情感作一逆转,化消极的情调为积极的精神。同时,就词的结构而论,则此处写柳絮的不愿意随波逐流、飘坠尘埃,正好为词的下片抒写柳絮直上青云的心愿,巧妙地埋下了伏线。
这样,过渡到词的下片,词人更侧重于抒写柳絮的情志:“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非常细腻地体现了柳絮尽管四处飘飞,也仍不改初衷,无牵无系,随缘自适的旷达襟怀。由于有了这层情志的铺垫,因而在词的最后三句,词人便直接地抒写了柳絮凭借东风扶摇直上的远大志向,这样便使整首词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完成了对柳絮感慨整个心理流程的揭示。
显而易见,这首词表面上写的是柳絮的姿容和心理,实际上则是薛宝钗这位“人情练达世事明”的封建“淑女”自我个性的写照。她那种“罕言寡语,人谓装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的处世态度,体现在柳絮“随聚随分”的形象描述中。
她那种一心希望博取主子欢心,争取登上“宝二奶奶”的宝座,挤进封建统治阶层行列的人生追求,通过对柳絮直上青云的吟咏,毫不隐瞒地表现出来。因而,这首词实际上就是对薛宝//www.souquanme.com钗整个人生观的最深刻的揭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临江仙柳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