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栏望月添闲乐上一句(哪一位诗人凭栏望月 并写下什么不朽的诗作)

哪一位诗人凭栏望月,并写下什么不朽的诗作王建《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题中的“十五夜”,结合......

凭栏望月添闲乐上一句(哪一位诗人凭栏望月 并写下什么不朽的诗作)

哪一位诗人凭栏望月,并写下什么不朽的诗作

王建《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题中的“十五夜”,结合三、四两句来看,应指中秋之夜。诗题,《全唐诗》作《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杜郎中,名不详。在唐代咏中秋的篇什中,这是较为著名的一首。
“中庭地白树栖鸦”。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象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荫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的刺眼惊扰,先后进入了睡乡。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使人不由会联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树栖鸦”,主要应该十五夜望月是听出来的,而不是看到的。因为即使在明月之夜,人们也不大可能看到鸦鹊的栖宿;而鸦鹊在月光树荫中从开始的惊惶喧闹(周邦彦《蝶恋花》词有句“月皎惊乌栖不定”,//www.souquanme.com也就是写这种意境)到最后的安定入睡,却完全可能凭听觉感受出来。“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冷露无声湿桂花”。由于夜深,秋露打湿庭中桂花。如果进一步揣摩,更会联想到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这是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你看他选取“无声”二字,那么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而且岂只是桂花,那树下的白兔呢,那挥斧的吴刚呢,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呢?诗句带给我们的是多么丰富的美的联想。
明月当空,难道只有诗人独自在那里凝神注望吗?普天之下,有谁不在低回赏月,神驰意远呢?于是,水到渠成,吟出了“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第三句才明点望月,而且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但是,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然而,在表现的时候,诗人却并不采用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谁家”,就是“谁”,“家”是语尾助词,无实义)。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似乎秋思唯诗人独有,别人尽管也在望月,却并无秋思可言。这真是无理之极,然而愈显出诗人情痴,手法确实高妙。在炼字上,一个“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全唐诗》录此诗,“落”字作“在”,就显得平淡寡味,相形见绌了。
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八月十五夜月 (唐 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霜月 (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
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
月中霜里斗婵娟。
秋宵月下有怀 (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唐 刘禹锡)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中秋月(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 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 玉蟾清冷桂花孤
中秋月(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中秋待月(陆龟蒙)
转缺霜输上转迟 好风偏似送佳期
帘斜树隔情无限 烛暗香残坐不辞
最爱笙调闻北里 渐看星潆失南箕
何人为校清凉力 欲减初圆及午时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宋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EBOHAa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中秋登楼望月 (宋 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倪庄中秋(元好问)
强饭日逾瘦 狭衣秋已寒
儿童漫相忆 行路岂知难
露气入茅屋 溪声喧石滩
山中夜来月 到晓不曾看
关于月亮的诗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描写“月”的诗句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巴金有哪些诗?

巴金的诗
一、巴金的作品:
《无政府主义与实际问题》(理论,与他人合著),1927,上海民钟社 .
《灭亡》(中篇小说),1929,开明书店 .
《从资本主义到安那其主义》(理论),1930,上海自由书店 .
《死去的太阳》(中篇小说),1931,开明书店 .
《复仇》(短篇小说集),1931,新中国书局 .
《雾》(“爱情三部曲”之一,中篇小说),1931年,新中国书局.
《海的梦》(中篇小说),1932,新中国书局 .
《春天里的秋天》(中篇小说),1932,开明书店 .
《海行》(散文集),又名《海行杂记》,1932,新中国书局 .
《光明》(短篇小说集),1932,新中国书局 .
《雨》(“爱情三部曲”之二,中篇小说),1933, 良友图书公司 .
《砂丁》(中篇小说),1933,开明书局 .
《电椅》(短篇小说集),1933,新中国书局 .
《抹布》(短篇小说集),1933,北平星云堂书店 .
《家》(“激流三部曲”之一,长篇小说),1933,开明书局 .
《萌芽》(中篇小说,又名《雪》),1933,现代 .
《新生》(中篇小说),1933,开明书店 .
《旅途随笔》(散文集),1934,生活书局 .
《将军》(短篇小说集),1934,生活书局 .
《巴金自传》(传记),1934,第一出版社 .
《电》(“爱情三部曲”之三,中篇小说),1935, 良友图书公司 .
《点滴》(散文集),1935,开明书店 .
《神•鬼•人》(短篇小说集),1935,文化生活出版社 .
《巴金短篇小说集》(1——3卷),1936——1942,开明书店 .
《生之忏悔》(散文集),1936,商务印书馆 .
《沉落》(短篇小说集,又名《沦落》),1936,商务印书馆 .
《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合集)1936, 良友图书公司 .
《忆》(回忆录),1936,文化生活出版社 .
《发的故事》(短篇小说集),1936,文化生活出版社 .
《长生塔》(童话集),1937,文化生活出版社 .
《雷》(短篇小说集),1937,文化生活出版社.
《短简》(散文集),1937, 良友图书公司 .
《控诉》(散文集),1937,重庆烽火社 .
《春》(“激流三部曲”之二,长篇小说),1938,开明书店 .
《梦与醉》(散文集),1938,开明书店 .
《感想》(散文集),1939,重庆烽火社 .
《黑土》(散文集),1939.文化生活出版社 .
《秋》(“激流三部曲”之三,长篇小说),1940,开明书店 .
《利娜》(中篇小说),1940,文化生活出版社 .
《火》(共三部,长篇小说),1940—1945,开明书店.
《星》(英汉对照,中篇小说),1941,香港齿轮编辑社 .
《无题》(散文集),1941,文化生活出版社 .
《龙•虎•狗》(散文集),1941,文化生活出版社 .
《还魂草》(短篇小说集),1942,文化生活出版社 .
《废园外》(散文集),1942,重庆烽火社 .
《小人小事》(短篇小说集),1943,文化生活出版社 .
《憩园》(中篇小说),1944,文化生活出版社.
《第四病室》(中篇小说),1946, 良友图书公司 .
《旅途杂记》(散文集),1946,上海万叶书店 .
《寒夜》(长篇小说),1947,晨光.
《怀念》(散文集),1947,开明书店 .
《静夜的悲剧》(散文集),1948,文化生活出版社 .
《纳粹杀人工厂—奥斯威辛》(散文集),1951,平明出版社.
《华沙城的节日—波兰杂记》(散文集),1951,平明出版社 .
《巴金选集》(短篇小说、散文等合集),1951,开明书店 .
《慰问信及其他》(散文集),1951,平明出版社 .
《生活书局在英雄们中间》(散文通讯合集),1953,人民文学出版社 .
《英雄的故事》(短篇小说、散文合集),1953,平明出版社 .
《保卫和平的人们》(散文、通讯合集),1954,中青 .
《巴金短篇小说选集》1955,人民文学出版社.
《巴金散文集》1955,人民文学出版社 .
《谈契诃夫》(理论),1955,平明出版社 .
《大欢乐的日子》(散文集),1957,作家出版社 .
《坚强的战士》(散文集),1957,少年儿童出版社 .
《明珠和玉姬》(儿童短篇小说集),1957,少年儿童出版社 .
《—场挽救生命的战斗》(报告文学),1958,中国青年出版社 .
《巴金文集》(1—14卷),1958—1962,人民文学出版社 .
《巴金选集》(短篇小说、散文合集),1959,人民文学出版社 .
《新声集》(散文、短篇小说合集),1959,人民文学出版社.
《友谊集》(散文集),1959,作家出版社 .
《猪与鸡》(短篇小说),1959,作家出版社.
《赞歌集》(散文集),1960,上海文艺出版社.
《李大海》(短篇小说集),1961,作家出版社 .
《倾吐不尽的感情》(散文集),1963,百花文艺出版社 .
《贤良桥畔》(散文集),1964,作家出版社 .
《大寨行》(散文),1965,山西人民出版社.
《巴金近作》(第1、2集,散文集),1978—1980,四川人民出版社 .
《海的梦》(中短篇小说合集),1979,人民文学出版社 .
《烟火集》(散文集),1979,人民文学出版社 .
《随想录》(散文集),1979,香港三联书店.
《巴金中短篇小说选》(上下册),1980,四川人民出版社.
《巴金选集》(上下卷),1980,人民文学出版社 .
《探索集》(《随想录》第1集,散文集),1981,香港三联书店 .
《巴金选集》(散文、短篇小说合集),1981.香港昭明出版社.
《创作回忆录》1981,香港三联书店 .
《探索与回忆》(《巴金近作》第3集,散文集),1982,四川人民出版社 .
《巴金选集》(1—10卷,小说、散文等合集),1982,四川人民出版社 .
《创作回忆录》(散文集),1982,人民文学出版社 .
《序跋集》(散文集),1982,花城出版社.
《巴金散文选》(上下册),1982,浙江人民出版社.
《忆念集》(散文集),1982,宁夏人民出版社.
《真话集》(《随想录》第3集,散文集),1982,香港三联书店 .
《巴金论创作》(理论),1983,上海文艺出版社.
《巴金散文选》1983,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文学回忆录》(与老舍等合著 ) 1983,四川人民出版社 .
《病中集》(《随想录》第4集,散文集),1984,香港三联书店 .
《童年的回忆.(回忆录),1984,四川少儿.
《愿化泥土》(散文集),1984,百花文艺出版社 .
《控诉集》(散文集),1985,海峡文艺出版社.
《心里话》(《巴金近作》第4集,散文集),1986,四川文艺出版社.
《十年一梦》(散文集),1986,人民日报出版社.
《巴金六十年文选》(散文集),1986,上海文艺出版社.
《巴金全集》(1—26卷),1986—1994,人民文学出版社.
《无题集》(《随想录》第5集,散文集),1986,香港三联书店 .
《巴金》(短篇小说、散文合集),1986,香港三联书店 .
《当代杂文选粹•巴金之卷》1986,湖南文艺出版社.
《寻找理想的少年朋友》(书信集),1987,少儿出版社 .
《雪泥集》(书信集),1987,三联书店.
《巴金书简•新编》1987,四川文艺出版社.
《随想录》(散文集), 1987 ,三联书店.
《巴金散文精编》,1991 ,浙江文艺出版社.
《巴金书信集》, 1991 ,人民文学出版社 .
《域外小说》,1992 ,上海文艺出版社.
《忆》(回忆录),1994 ,中国华侨出版社.
《短简》,1994 ,河北教育出版社 .
《再思录》(散文集),1995 ,上海远东出版公司.
《巴金自传》,1995 ,江苏文艺出版社 .
《十年一梦》,1995 ,人民日报出版社 .
《中华散文珍藏本丛书•巴金卷》,2001,人民文学出版社.
《中国国外获奖作家出版社作品集•巴金卷》,2001,云南人民出版社.
【译文集】:
《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阿里斯著,1927,民钟社
《面包略取》(理论),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27,上海自由书店;又名《面包与自由》,1940,平明出版社
《狱中与逃狱》(回忆录),俄国克鲁泡特金著,与李石曾合译,1927,广州革新书局
《薇娜》(短篇小说、剧本合集),波兰廖•抗夫著,与李石曾合译,1928,开明书店
《人生哲学:其起源及其发展》(上下编,理论),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28—1929,上海自由书店
《为了知识与自由的缘故》(短篇小说集),俄国普利洛克等著,1929,新宇宙
《一个卖鱼者的生涯》(传记),意大利凡宰特著,1929,上海自由书店
《蒲鲁东的人生哲学》(理论),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29,上海自由书店
《前夜》(剧本),波兰廖•抗夫著,1930,上海启智书局
《丹东之死》(剧本),苏联A•

写中秋节月亮的段落

段落---段落
一.中秋溯源
“十二度圆皆好看,其中圆极是中秋。”这诗句中说的“中秋”,指的就是妇孺皆知的中秋节。
在我国,一年之中与岁时有关的节日非常多,而中秋节是人们最喜欢的节日之一,也是最富有诗意的节日。中秋节还有八月半、团圆节、月夕待一些别名。因为中秋节在八月十五,正是八月二分之一,俗称“八月半”。因为中秋节人们有邀请亲朋好友夜饮玩月的习俗,又有媳妇归省至此日必还家的俗规,且以圆月为象征,称中秋为团圆节。又因为传说唐明皇在这一天夜游月宫,便称中秋为月夕。至于什么时候才开始有中秋节,文献上找不出答案。古时专门记述岁时节令的专著《荆楚岁时记》中唯独没有关于中秋的记事。就连唐代成书的《初学记》中也不见关于“中秋节”的文字。
关于中秋节的来由,前人大致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中秋与秋社有关。周云锦、何湘妃合撰的《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中说:“或许是因为我国是个农业国家,家事和季节有很大的关系,古人在播种的时候,就祀土地神祈求丰收,而在收成时也祀土地神报告丰收,答谢神祗的护佑。前者叫做'春祈',后者叫做'秋报'。八月十五是稻子成熟的季节,这一天各家拜的也是土地,很可能中秋节,就是'秋报'的遗俗,经过后人踵事增华而渐渐盛大起来。”另一种说法认为中秋与古代的祭月风俗有关。今人徐杰舜、陈顺宣合著的《中国的风俗》一书中说:“中秋节的起源可能与古代对月的原始信仰有联系。我国古代神话中有女娲捧月的故事和嫦娥奔月的故事。《礼记祭法》中就有'夜明,祭月也'的记述。秦汉之前的礼仪中,就已经有秋分之夜,天子到国都西郊月坛祭月的规定,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场所。从唐诗写中秋的诗中,已看到当时已经把嫦娥奔月神话故事与中秋赏月联系在一起了。到宋朝,节日活动已很盛大,南宋时杭州因为中秋赏月,'此夜天街买卖,直到五鼓,玩月游人, 婆娑于市,至晓不绝。'”
二.中秋风俗
1.吃月饼
闲秦再思《洛中记闻》说,唐僖宗在中秋节日吃月饼,味道极美,他听到新科进士的曲江设开喜宴,便命御厨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们。这是我们能够看到的最早的关于月饼的记载。到了宋代,月饼有"荷叶"、"金花"、"芙蓉"等等雅称,其制作方法更加清致。诗人苏东坡有诗称赞说,"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酥是油酥,饴就是糖,其味道甜脆香美可想而知。宋以后,制作月饼不仅讲究味道,而且在饼面上设计了各种各样与月宫传说有关的图案。饼面上的图案,起初大概是先画在纸上然后粘贴在饼面上,后业干脆用面模压制在月饼之上。满月形的月饼也跟十五的圆月一样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用它赠送亲友。这无疑是汉民族的一种民族心理的反映。传说,元朝初年,元蒙统治者惧怕民众起来反抗,采取每十家派一名兵监视,十家只许用一把菜刀的高压政策,人民忍无可忍,便乘八月十五中秋节互赠月饼之机,在月饼里放一个蜡丸,蜡丸中裹着纸,纸上写着誓言,饼底还贴一张纸做暗示,以此互相号召反蒙复国。浙江温州一带称这种月饼为"三锦",按当地方言的谐音就是"杀紧"。这大概就是今天月饼外常贴上一张纸的由来。
2.观潮
"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这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诗。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以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大赋中就有了相当说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条记载。这两书所记述的观潮盛况,说明在宋代的时候中秋观潮之事达到了空前绝后的巅峰。
3.燃灯
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镜,可谓良辰之美景,然而对此人们并未满足,于是便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在湖广一带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在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在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作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树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竿,灯笼两颗,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4.玩兔儿爷
近人金易、沈义羚所著的《宫女谈往录》中,记述了一位叫荣儿的宫女讲述的故事。当时正是八国联军进北京的那一年,慈禧太后逃出了京都,在逃亡的路上恰逢中秋,这位太后慌乱之中亦未忘旧礼古俗,便在寄寓的忻州贡院中举行了祭月之礼。故事说,"晚饭后按着宫里的习惯,要由皇后去祭祀'太阴君'。这大概是沿着东北的习惯'男不拜兔,女不祭灶'罢,'太阴君'是由每家的主妇来祭的。在庭院的东南角上,摆上供桌,请出神码来(一张纸上印一个大兔子在月宫里捣药),插在香坛里。香坛是一个方斗,晋北的斗不是圆的,是方的。街上有时偶然听到晋北人唱'圆不过月亮方不过斗,甜不过尕妹妹的温柔。'可见,晋北的斗全是方的了。斗里盛满新高粱,斗口糊上黄纸,供桌上四碟水果,四盘月饼,月饼叠起来有半尺高。另外,中间一个大木盘,放着直径有一尺长的圆月饼,这是专给祭兔时做的。还有两枝新毛豆角。四碗清茶,是把茶叶放在碗里用凉水冲一下。就这样,由皇后带着妃子、格格和我们大家行完礼,就算礼成。我们都是逃跑在外的,非常迷信,唯恐有一点礼仪不周,得罪了神鬼,给自己降下灾难。所以一有给神鬼磕头的机会,都是争着参加,没有一个人敢拉后的!我和娟子是替换着来磕的头。"这个故事讲的是清代宫廷中祭拜月兔的规矩,虽说是在逃难之中,香坛只好用晋北的方斗来替代,但从心理角度说,因为在难中,所以对神则更为敬畏而虔诚。从这个故事看,清代宫廷是把月中的玉兔称做太阴君的。然而民间则不同,百姓们称它为玉兔儿爷,这种称呼虽不如称太阴君严肃庄重,但却显得更为亲切。而在北京一带的民俗中,中秋节祭兔儿爷实是庄重不足而游戏有余,尽管略显得对神不大尊敬,但却反映了民间敬神心理的异化。中秋自从由祭月的礼俗转化成民间节日后就淡化了礼俗色彩,而游赏性质越来越突出,玩兔儿爷的风俗,可以说是这一现象的有力佐证。
5.玩月
中秋玩月,今人称之为赏月,这是古人雅俗同好的一件快事。究其玩月的形式,富者多自搭彩楼,贪者多寄圩酒楼,好游者则或登于山、或泛于水,而又必备核肴酒浆,文人赋诗,俗士讲古,往往通宵达旦。除了贵族和民间玩月的情况,此外还有赏游型的玩月。唐李涉《中秋夜君山台望月》诗:"大堤花里锦江前,诗酒同游四十年。不米中秋最明夜,洞庭湖上月当天。"这是登山玩月的佐证。明《江南志书》记载:常熟县八月望日"游人操舟集湖桥望月。"这是泛舟玩月的佐证。当然,古人玩月,并不仅仅是只玩赏中天朗月,而往往是把月和大自然中的其他景物连带在一起观赏,比如著名的景观--卢沟晓月、三潭印月等,无疑都是人们中秋玩月的绝好所在。
三.中秋诗
唐杜甫《八月十五夜月》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全唐诗》)
这是诗人避乱蜀中之作。诗前两联睹月兴感,用象征团圆的八月十五的月亮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诗后两联描状中秋夜色,"见羽毛"、"数秋毫"两句下字奇险,立意浪漫,于老杜诗中别是一格。
唐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 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全唐诗》)
刘禹锡(772-842), 唐朝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这首诗共十六句,每四句一韵,每一韵又是一个自然段落。第一段写桃源玩月,有月之景,有玩之情;第二段写八月十五夜色,以月光朗照下的天地山水反衬中秋之月;第三段浪漫畅想,写欲仙之感,由景及情,生发自然;最后一段从畅想中曳回,写日出月落,更就"绝景良时"搜趣网;抒发情感,略出桃源别后,难再重游一意。全诗景物随时而变,情调随景而移,有起伏迭宕之感。
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全唐诗》)
此诗作于远放江州之际,表现了物是人非的情感,于时间的转换中逗出空的转换,又于时空的转换中,透出感情的转换,昔之乐游,今之苦叹,鲜明的比照中,表露了谪居生涯中的愁闷。
唐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全唐诗》)
皮日休(约833--?), 字逸少,襄阳人。诗与陆龟蒙齐名,有《皮子文薮》。这首绝句描状桂花,那珊珊而落的桂花,本洁如玉,映于月光更显晶莹,拾起花犹带露更觉滋润,想来当是嫦娥撒于人间。全诗咏物以虚现实,空灵含蕴,以中秋一事出中秋佳节玩月之全情,有以小见大之妙。
宋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 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 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宋诗钞》)
这首长歌十四联二十八句,可谓中秋诗中的长//www.souquanme.com篇。诗中从月升写到月落,既形象地描绘了中秋之月,又生动地记述了中秋人事。诗中"一杯未尽银阙涌,乱去脱坏如崩涛"气势堪壮,"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想象独特,"千灯夜作鱼龙变","低昂赴节随歌板"说出民风,"归来呼酒更重看","对月题诗有几人"道来己情,全诗景情交错,人我杂出,气格抑扬,诗情顿挫,低回中转酣畅,激越中出衰婉,实为中秋咏月诗中的上乘之作。
宋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宋诗钞》)
米芾(1051--1107),字元璋,襄阳人。官至礼部员外郎。能为诗文,尤长于翰墨,书法为宋代大家。这首诗引用了两个民间传说,一是民间传说珍珠的育成与月的盈亏有关,月圆之时蚌则孕珠;二是民间传说月由七宝合成,人间常有八万二千户给它修治。这样借传说咏月,又为中秋之月增添了神话的色彩,使中秋之月更为迷人。

描写月的古诗及优美散文

我们要制作诗文集. 我选择了关于月的. 哪位好心人有这方面的资料?!急需吖~~~~~~~!!!!!!!!!!!要求 :1. 围绕 月 这个主题选择优美的诗歌 (可以是古诗或现代诗歌) 或散文(散文既可以是全篇也可以是某些段落). 2. 至少要围绕主题选择10首诗 ,3篇散文。(希望大家不要给我选择太长的散文哈!!~~~不过一定要优美) 3. 可以的话顺便帮我斟酌一下这个主题的好听的,有意义的名字最符合要求者的回答,一定重重奖赏!!说不定会追加悬赏的哦
十五夜望月 (王 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入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八月十五夜月 (唐 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霜月 (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
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
月中霜里斗婵娟。
秋宵月下有怀 (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唐 刘禹锡)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中秋月(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 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 玉蟾清冷桂花孤
中秋月(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八月十五搜趣网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中秋待月(陆龟蒙)
转缺霜输上转迟 好风偏似送佳期
帘斜树隔情无限 烛暗香残坐不辞
最爱笙调闻北里 渐看星潆失南箕
何人为校清凉力 欲减初圆及午时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1.“人是故乡的亲,月是故乡的圆。”家乡的月亮是游子思念故土的依恋,是难舍亲情的泪丝,是日思夜想的情愫……
我爱家乡的月亮,爱那如水如纱如曲、令人如梦如醉的诗情画意。在远方游子的心底,你永远是那样的温馨,那样的甜蜜。浩瀚的宇宙有着你那隔不断的柔光,永远,永远……
我爱家乡的月亮,爱那荡漾飘逸扣人心弦的永恒。每当小城灯火通明之时,在我的心底深处便有一种激动涌上心头。这是一种思绪的升华,也是一种灼热的心动,更是一种诉不完的真爱。
我爱家乡的月亮,爱那剪不断的亲情,爱那永不完结、娓娓动听的篇章。静静的夜,我在遥远的异乡为你送出深深的祝福,轻轻的吟唱,让歌声飘向那梦境中的故乡。9年前的初冬,我随着长长的汽笛声踏上了离家的征程,带着亲人的嘱咐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融入了这绿色之中。绿色的军营,绿色的梦,我用绿色的思绪编织绿色的人生。从此便与钢枪为伍,与皓月为伴。
淡淡的月光,照耀着我日夜思念的家乡,照耀着我那魂牵梦绕、生我养我的村庄。有人说:“思念是个圆,一半带走,一半留下。”也有人说:“思念是段路程,只有眺望的视线,才会感到空间的距离。”
然而,纵有千万道霞光也无法比拟家乡的月亮对我心坎的照耀。远方的人儿在为你祝福,虽然夜夜盼圆,但又夜夜怕圆。纵使心中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情怀,也抹不去我对乡月的依恋。
2.每当我仰望长空的一轮皓月时,我会想:此时此刻,有多少人也在凭栏望月?
月儿款款地,悄无声息地登上了天空,慢慢地揭开朦胧的面纱,散发出缕缕银光,有如一颗明珠,被人随手搁在了天上;有如一面明镜,映着深蓝的夜空,你我的影子一定也在里面吧!又有如一根纽带,把我的绵绵情思,寄给远方的亲人……
寒夜对镜,只觉得冷光扑面,不知不觉中,一丝惆怅爬上心头……
望着那时隐时现的明月,那流逝的时光和那没有留下痕迹的一串一串的脉音,一起涌到眼前耳畔,不知广寒宫中的嫦娥,度过了多少个这样的寂寞孤独的夜晚……
明月越升越高,柔和的月光透着淡淡的凄凉,我回头看了她一眼,回房睡觉去了。
梦中,月儿身着银白的长袍,如一位洁白的仙女,将银辉洒向床前,你是想诉说什么,还是在向我微笑?
我爱月儿!
3.月亮没有太阳那般灿烂辉煌。太阳就如同统领世界的君王,高高在上,使人景慕,不敢仰视。与之比,月亮便是一位柔美矜持的姑娘,使人不自觉的想多望几眼。月亮的美是温柔的美,也许是她给了文人更多灵感的缘故吧,文人也多对她有所偏爱。这点是太阳所不能及的地方。古人以日出、日落为美。而我,每次仰望都会有一种错觉:拂晓和黄昏,那太阳便像是十五的月亮。 广袤夜空,悬明月,月亮下的树木、建筑物,如同黑影剪贴在天幕上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