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之死地而后生-这一句的上半句是什么?
“置于死地而后生”是根据“陷之死地然后生”演化出来的,即前一句是“投之亡地然后存”。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意思:到了灭亡的地方,然后能够得到生存,陷入必死的境地,然后能够得到生路。
出处:春秋末年孙武《孙子九地》。
原文节选: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
故为兵之事,在顺详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是谓巧能成事。
译文:
向部下布置作战任务,但不说明其中意图。只告知利益而不指出危害。将士卒置于危地,才能转危为安;使士卒陷于死地,才能起死回生。
军队深陷绝境,然后才能赢得胜利。所以,指导战争的关键,在于谨慎地观察敌人的战略意图,集中兵力攻击敌人一部,千里奔袭,斩杀敌将,这就是所谓巧妙用兵,实现克敌制胜的目的。
扩展资料:
“置之死地而后生”典故:
韩信作为汉代第一功臣,为大汉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汉赵之战”是韩信作为主帅取得的一场以弱胜强的经典战役,这一仗打得是非常之精彩。打完仗以后,所有的部下都到韩信的军帐中来,对韩信表示祝贺,兵法上是这么教我们的,“右倍(背)山陵,左前水泽”,什么意//www.souquanme.com思呢?
就是安营扎寨、行军布阵,我们的后面应该是山,这样我们就没有后顾之忧了,毕竟敌人要从后面的山上翻过来偷袭我们是很困难的,阵前应该是水,毕竟敌人要过水来打我们也是很困难的,一般像这样安排的营寨才是安全的。可是元帅您恰恰完全相反,哎呀,我等左思右想还是不得其解。
韩信听了这些疑问,就笑着说,其实这个道理兵书上也说了,可惜各位平时没有留意。兵书上怎么说的呢?“置于死地而后生,置于亡地而后存”,像我们这种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斗,一定要把我方置于死地才有战斗力。
人死留名下一句是什么?
下一句是:豹死留皮。
意为:豹子死后留下珍贵的毛皮,人死后留下美名于后世。 就是指能留下的会被人记住的东西。
出处:《新五代史王彦章传》:“彦章武人,不知书,常为俚语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译文:彦章这个人,经常用俚语对别人说:“豹子死后留下珍贵的毛皮,人死后留下美名于后世。”
语法:复句式;作分句;常与“豹死留皮”连用。
扩展资料:
关于“人死留名,豹死留皮”还有一个历史典故:
五代时期有一个著名的著名武将叫王彦章,他年轻时跟随梁太祖朱温转战各地;朱温死后,他又为即位皇帝朱友贞立下了汗马功劳。
当时与后梁对敌的后唐,更是猛士如云。李克用,李存孝,李存勖,李嗣源,李存审,周德威,都是勇冠三军的一时名将。而王彦章就敢看不起他们,号称“善骑射,胆勇过人”的后唐庄宗李存勖,在王彦章眼中,不过是“何足惧”的“斗鸡小儿”。
当时,晋、唐两国都是梁的劲敌,战事频仍。一次,晋军攻破道州,俘虏了王彦章的妻子和儿女,把他们搜趣网带到太原。为了诱降王彦章,晋军没有杀害他的亲人,还专门给他们建了个宅院,饮食行居,待遇都很优厚。然后,晋国派出使者秘密和王彦章接触,进行劝降。
王彦章拒不投降,毅然杀掉了晋国使者。帝朱友贞昏庸无能,朝政大事把持在一伙好臣手里。这些人嫉贤妒能,使王彦章的军事才华不得施展,致使梁国连连失地。后来,当王彦章攻打后唐连续两次失败后,向来对他有反感的人趁机向末帝说王彦章的坏话,最后王彦章被罢免了兵权。
不到半年,后梁江山不保,只好再度请出王彦章。一次,王彦章被唐兵活捉了,后唐庄宗很赏识他,想让他做将领,王彦章说:“哪有当将领的人,早上替这个国家效力,晚上又为另一个国家做事的?所以请大王给我一刀,我没有怨www.souquanme.com言,只会感到很荣幸。”
最后虽然他还是死了,但是却留下了很好的名声。之前王彦章常常挂在嘴巴的一句话是-豹死留皮、人死留名而他也确实地实践到、做到。“人死留名”因而成为一句成语,用来说明一个人不管遭遇任何的困难和危险,也要意志坚定地保护节操,至死都要保有原来的美名。
死而后已的前面一句是什么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作者:诸葛亮
出自三国诗人诸葛亮的《后出师表》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mNOFtZ顾王业不可得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
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mNOFtZ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
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
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
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
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以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