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无大将后一句是什么(“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下一句是啥)

请问:蜀中无大将,下一句是什么?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多少年来,人们在形容一种情势的无奈时,往往用一句话来概括: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这句话......

蜀中无大将后一句是什么(“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下一句是啥)

请问:蜀中无大将,下一句是什么?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
多少年来,人们在形容一种情势的无奈时,往往用一句话来概括: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 这句话,含义多多,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这句话的语素中,含有强烈的、明确的无奈因素。

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是什么意思?

在三国中露脸延续时间最长的男人是谁?说起这个问题,很多人会猜孔明、孟德或者刘备之类,甚至有人猜赵云。不过,就象娱乐电视节目主持人一样,我要嬉皮笑脸的说:错!
然后神秘西西的给个答案:
廖化,廖元俭。
从第二十七回露脸一直到一一九回死掉,一共九十三回有他的名字。那是大约公元200年到公元263年,一共63年时间。
廖化第一次出场是老罗苦心安排的伏笔。关羽带在桥头很酷的和曹操告别了——人曹操都差点哭了,关羽还一副酷样受不了——一转头,嫂子不见了。这事细想是TMD真有喜剧效果。关羽到处哭着喊着找嫂子,忽然,一彪人马出现,廖化派人来把嫂子送上了。只见:
忽见山头一人,高叫:“关将军且住!”云长举目视之,只见一少年,黄巾锦衣,持枪跨马,马项下悬着首级一颗,引百余步卒,飞奔前来。公问曰:“汝何人也?”少年弃枪下马,拜伏于地。云长恐是诈,勒马持刀问曰:“壮士,愿通姓名。”答曰:“吾本襄阳人,姓廖,名化,字元俭。因世乱流落江湖,聚众五百余人,劫掠为生。恰才同伴杜远下山巡哨,误将两夫人劫掠上山。吾问从者,知是大汉刘皇叔夫人,且闻将军护送在此,吾即欲送
下山来。杜远出言不逊,被某杀之。今献头与将军请罪。”关公曰:“二夫人何在?”化曰:“现在山中。”关公教急取下山。不移时,百余人簇拥车仗前来。关公下马停刀,叉手于车前问候曰:“二嫂受惊否?”二夫人曰:“若非廖将军保全,已被杜远所辱。”关公问左右曰:“廖化怎生救夫人?”左右曰:“杜远劫上山去,就要与廖化各分一人为妻。廖化问起根由,好生拜敬,杜远不从,已被廖化杀了。”
这一段文字首先我们必须怀疑其真实性:这小子是做贼的,武艺也不是十分了得,居然还能盘踞在离许昌三十里地的地方,显得曹操的治安保卫工作搞的很不好嘛——你能想象现在有一伙武装匪徒盘踞在中南海十五公里处吗?——其次,假使是真的,那么我们也可以想象:廖化那年应该是十五六岁——否则他很难在六十二年后还随姜维出征——刘备俩老婆至少三张了,廖化又不是谢停疯,看不上两个老女人是应该的。然后为了揽交情或是为了避免兄弟们看老太婆反胃所以送下山来,顺带还请关羽带他走。不过关羽似乎洞悉了他的阴谋,没收他。廖化的第一次出场至此结束。
然后,一直迂回到了大约四十多回后,也就是在六十回上下,廖化在刘备兴兵入川之际出现了。被安排为副将,助关羽守荆州。
然后,定成都,破汉中,都没他的戏,连关羽这里难得的好戏单刀赴会和水淹七军都没他什么事。一直到关羽走了麦城,廖化单骑出去要救兵被孟达弹掉,廖化“大骂出城,望成都而去”,也挺丑的。
然而,一直到诸葛亮出师北伐,我们看见了廖化的名字:兼管运粮左军领兵使——平北将军、陈仓侯马岱,副将——飞卫将军廖化。
飞卫将军属于杂号将军。
顺便提一下汉将军制。我个人的认识来看:
大将军为最上
其下:车骑,骠骑,卫,三将军并列
再下:前后左右四将军
再下:四征(东南西北)、四平、四镇、四安。
再下是杂号将军:什么定远拉,讨逆拉,什么什么的。
蜀汉:大将军那时是诸葛亮,骠骑马超已死。车骑是刘琰(捎带说一下,车骑夫人与刘阿斗有一腿)。
扯远了。廖化那时是个小将领。算一下他那年已经年过四十了。显然未立过什么大功劳。
六次北伐,廖化的功劳一次次的递增,老将领一次次的死掉,终于在六出祁山时,廖化在木牛流马一战中,追击司马老儿到树林,取的头盔一个。虽然魏延“口出怨言”,廖化还是取得了头功。
我想那夜,廖化一定睡不着。二十多年的从军生涯,他终于得了个头功。大家如果读了二十多年书一共才得了一次全班第一,一定也很兴奋是不是?
然后,星落秋风五丈原,蜀汉龟缩十年后,249年——那年廖化至少过了六十了——他作为蜀汉年轻一代将领——也四十九岁了——姜维出师。他的地位在军中仅次于姜维和夏侯霸。可以想象他当时的感觉。
这也就是所谓:“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
在姜维手下,他未必很得志。姜维为人很好,但是有一点刚愎自用,独断专行。而最大的问题是,他不是孔明。孔明的威信是数十年积累而起,姜维却是凭借自己的自信。
我想,廖化在旁看着姜维发号施令时,会否恍惚想起三十年前的孔明,五十年前的关羽?在传奇的将军身边做过事的人,总会有这样那样的记忆。
然后蜀汉亡了。廖化“忧愤而死。”
结束了。
捎带说一句,他死时已是车骑将军。

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是什么意思?

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的意思是说在姜维北伐时,蜀国的能征善战的大将都已亡故,无人可用,只能让年近八十的廖化做先锋。原义是蜀国连个年轻的将领都没了,廖化那样的老将居然要去做先锋。现多比喻团队里面没有出众的新人,要年老的,有经验的人来担负重任。

廖化曾为前将军关羽帐下主簿,关羽败亡后,他归入孙吴,用诈死之计回归蜀汉,被刘备授为宜都太守。刘备去世后,转拜丞相参军,后为广武都督,迁阴平太守,多次参与蜀汉的北伐。官至右车骑将军,假节,领并州刺史,封中乡侯。蜀汉灭亡后,被迁往洛阳,于中途病逝。

廖化对刘氏蜀汉政权是十分“忠心耿耿”的,也得到了刘备,刘禅及蜀汉集团其他重要人物的器重赏识。“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一语是出自《扫迷帚》第二十四回,并非出自正史记载。

扩展资料:

根据正史记载,如廖化有多次升迁记录,又如刘备与廖化相遇时大悦并且任命廖化为宜都太守,以及最终官位于镇军大将军宗预之上等资料显示廖化得到重用并成为蜀汉后期重要将领。

《扫迷帚》老儒所讲全句说话应该是:“好,好,‘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你这少年,公然充起著述名家来,怪极,怪极。”,虽然说话带有贬意,都只是‘蜀中大将’不在,廖化这少年担任起先锋,指的是廖化年轻,并没有指明廖化能力平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

什么意思???
多少年来,人们在形容一种情势的无奈时,往往用一句话来概括: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 这句话,含义多多,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这句话的语素中,含有强烈的、明确的无奈因素。说白了,是否可以理解成为:这个蜀国真的找不出人来了吗!怎么连廖化这样的居然也当上先锋官了?! 那么,廖化在三国风云中到底是何等样人?是不是真的如此的不值一提?为弄清这一点,我对比史书和小说,找到了一些资料,对于廖化有了一点新的认识,在此仅对众“三国”迷们发表一点浅见。 在陈寿的《三国志》中,对于廖化记述的很简单,只是寥寥百余字:
廖化,字元俭,本名淳,襄阳人也。为前将军关羽主簿,羽WcRCtRwqR败,属吴。思归先主,乃诈死。时人谓为信然,因携持老母昼夜西行。会先主东征。遇于秭归。先主大悦,以化为宜都太守。先主薨,为丞相参军。后为督广武,稍迁至右车骑将军。假节,领并州刺史,封中乡侯,以果烈称。官位与张冀齐,而在宗预之右。咸熙元年春,化、预俱内徙洛阳道病卒。 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廖化的形象丰满了,多次出现在我们面前:
……且说关公来赶车仗。约行三十里,却只不见。云长心慌,纵马四下寻之。忽见山头一人,高叫:“关将军且住!”云长举目视之,只见一少年,黄巾锦衣,持枪跨马,马项下悬着首级一颗,引百余步卒,飞奔前来。公问曰:“汝何人也?”少年弃枪下马,拜伏于地。云长恐是诈,勒马持刀问曰:“壮士,愿通姓名。”答曰:“吾本襄阳人,姓廖,名化,字元俭。因世乱流落江湖,聚众五百余人,劫掠为生。恰才同伴杜远下山巡哨,误将两夫人劫掠上山。吾问从者,知是大汉刘皇叔夫人,且闻将军护送在此,吾即欲送下山来。杜远出言不逊,被某杀之。今献头与将军请罪……关公听言,乃拜谢廖化。廖化欲以部下人送关公。关公寻思此人终是黄巾余党,未可作伴,乃谢却之。廖化又拜送金帛,关公亦不受。廖化拜别,自引人伴投山谷中去了……(第二十七回) ……玄德曰:“吾与庞士元、黄忠、魏延前往西川;军师可与关云长、张翼德、赵子龙守荆州。”孔明应允。于是孔明总守荆州;关公拒襄阳要路,当青泥隘口;张飞领四郡巡江,赵云屯江陵,镇公安。玄德令黄忠为前部,魏延为后军,玄德自与刘封、关平在中军。庞统为军师,马步兵五万,起程西行。临行时,忽廖WcRCtRwqR化引一军来降,玄德便教廖化辅佐云长以拒曹操……(第六十回) ……云长便令廖化为先锋,关平为副将,自总中军,马良、伊籍为参谋,一同征进……(第七十三回) ……杀至三更,正东上喊声连天,乃是关平、廖化分两路兵杀入重围,救出关公。关平告曰:“军心乱矣,必得城池暂屯,以待援兵。麦城虽小,足可屯扎。”关公从之……公问曰:“谁敢突围而出,往上庸求救?”廖化曰:“某愿往。”……(第七十六回) ……汉中王闻之,大惊,即与文武商议曰:“曹操已死,曹丕继位,威逼天子,更甚于操。东吴孙权,拱手称臣。孤欲先伐东吴,以报云长之仇;次讨中原,以除乱贼。”言未毕,廖化出班,哭拜于地曰:“关公父子遇害,实刘封、孟达之罪。乞诛此二贼。”玄德便欲遣人擒之……(第七十九回) ……却说司马懿被张翼、廖化一阵杀败,匹马单枪,望密林间而走。张翼收住后军,廖化当先追赶。看看赶上,懿着慌,绕树而转。化一刀砍去,正砍在树上;及拔出刀时,懿已走出林外。廖化随后赶出,却不知去向……(第一百三回) ……却说姜维传令退兵,廖化曰:“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今虽有诏,未可动也。”张翼曰:“蜀人为大将军连年动兵,皆有怨望;不如乘此得胜之时,收回人马,以安民心,再作良图。”维曰:“善。”遂令各军依法而退。命廖化、张翼断后,以防魏兵追袭……(第一百十四回) ……却说辅国大将军董厥,闻魏兵十余路入境,乃引二万兵守住剑阁;当日望尘头大起,疑是魏兵,急引军把住关口。董厥自临军前视之,乃姜维、廖化、张翼也……(第一百十七回) ……乃迁后主赴洛阳。止有尚书令樊建、侍中张绍、光禄大夫谯周、秘书郎却正等数人跟随。廖化、董厥皆托病不起,后皆忧死……(第一百十九回) 从上面的记叙,我们看到:
廖化的首次出现,是在关羽千里走单骑的时侯。
此时,该是官渡之战前后,那时,廖化还只是个落草为寇的少年将军,算来年纪也就十六、七岁。
廖化归于刘备帐下是在刘备进川的路上,演义对于廖化来归只用了简单数语,而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张国良先生的《三国志评话》则对此做了细致的描写,大意是——
曹操得知刘备进川,派徐晃等将假冒黄巾余党伏兵于宜都道,夜劫汉营,刘备措不及防单骑而走,在腾龙山下遇到五位占山的大王,杀退曹军,这五位在三国中均较为有名,即:廖化、王甫、赵累、丁立、白寿。
廖化、王甫、赵累回荆州成为关羽部下;丁立、白寿随刘备进川,后来,在诸葛亮的《出师表》中专门提到此二人。刘备进川在211年,孔明此时30岁,此时的廖化该是二十七、八岁左右的青年。 在诸葛亮的南征六次北伐中,廖化出场不是很多,我想可能是因为赵云、魏延、张苞、关兴、王平、马岱、吴班等大将尚在的缘故。在“五丈原”诸葛亮去世前的一场大战中,廖化单骑追司马,后者被杀得丢盔弃甲,算算,这时的廖化已经是五十岁的中年人了。 诸葛亮死后,姜维九伐中原,作为诸葛亮的旧将,姜维手下,不过廖化、张翼、张嶷等几人了,廖化做为复兴汉业的中坚力量,奋战在北伐的前线,直到蜀国灭亡。 蜀汉建国共43年,先主二年,后主四十一年,那么,蜀国灭亡时的廖化早已是鬓似雪、眉如霜八十多岁的老将军。 WcRCtRwqR廖化的身份、才能、武艺与刘备手下的许多将领,如关、张、赵、马、黄、魏延、关平等等是无法相比的。他既不是刘备起兵时的老部下,也不是身名显赫的将军;他既没有出众的统兵才能,也没有卓绝的武功业绩。那么,是甚么让普普通通的廖化为蜀汉的事业付出了整个一生?我想,那就是做为一个人最为可贵的品质---始终不渝的忠诚! 做为关羽的先锋官,在北伐的过程中,廖化一马当先、冲锋陷阵;关羽败守麦城,他单骑突阵赴上庸求救,面对刘封、孟达的见死不救,他痛哭失声、叩头出血;刘备伐吴,廖化力陈刘、孟二人的罪恶,指出造成关羽遇害的祸首。 关于荆州丢失后的廖化,《三国志》的记载则是这样的:关羽败亡后,廖化隐姓埋名被迫归属了吴国WcRCtRwqR,日日想着回归先主,于是假称死亡,携奉老母昼夜向西,正好在秭归遇到东征的刘备,重新回到蜀营。从这一点上我们也可看到廖化的品格。 由此,我得出这样的结论:
廖化是三国中经历了魏、蜀、吴整个兴衰过程极少数人中的一个;
他对关羽、对刘备的感情发自内心,情真意切;
他对蜀汉的事业忠心耿耿、始终不渝,奋斗了整整一生。 因此,关于“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
我想,能不能这样理解:它所叹息的绝不是廖化的平庸与无能,而是在叹息----廖化这样的忠臣勇将已经是太少太少了……

都说“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现实生活中,公司派人去出差,或者团队中需要一人去完成某件事时,偶尔能听到人们说“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那么,这话是什么意思呢?

从字面来看,这话意思很直接。

蜀中,就是蜀国,三国时期的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其实,历史上刘备建立的政权,国号依然是汉,毕竟他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打出的旗号就是恢复大汉。只是后代历史学家,为了区别前汉、后汉,所以称刘备建立的汉为蜀汉。到了《三国演义》里,干脆就成了蜀。

廖化是谁呢?历史上,他本是关羽的主簿,后来官至广武都督、阴平太守。蜀汉灭亡后,他病死在去洛阳的路上。当然,这里只说演义。

所以,这句话字面的意思就是:蜀国已经没有大将了,只好由廖化来做先锋官。言外之意,就是廖化本身没有资格做先锋官,只是因为蜀国没有大将了,所以只能让廖化上。引申的意思也就出来了:一个人能力不足,本来不能让他去完成任务,但因为没有更合适人了,不得已只好用他。

到这一步,还有个问题要明白,为什么廖化代表能力不足的人呢,为什么说他不应该做先锋呢?

究其根本,在于两点。

其一,廖化武艺不高。

先锋官,不是谁都能做的。先锋官是指先于主力部队之前的将领,负责带领先头部队,向目标挺进,为主力部队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碰到敌军的先头部队,要负责去斩将擎旗,鼓舞士气。一旦先锋官受挫,直接影响三军士气,甚至战役的胜负。

正因为先锋官作用大,影响深,地位重要,所以主帅选择先锋官时,通常要选择武艺高强的将领。

在蜀国前期,猛将很多,有关羽、张飞、马超、赵云、黄忠、魏延等,到了后期,这些大将基本都死伤殆尽了,只有魏延、姜维还可以。而等到张苞、关平、关兴等猛将死后。蜀国的将领虽然还不少,但他们已经算不上一流猛将了。

比如王平、张嶷、张翼、马忠、马岱虽然也厉害,但远远没有关、张、赵、马、黄等猛将的实力了。当然,廖化武艺也还可以,在这群武将中也算突出,因为他并不比马岱、王平弱。

在《三国演义》中,廖化除了一次诈败外,还有过三次战绩。

第一次,廖化单挑曹真副将秦良,秦良最后被廖化一刀斩于马下。第二次,姜维北伐时,兵出祁山,廖化一刀杀了邓艾的先锋官郑伦。第三次,廖化迎战曹魏猛将徐质,结果拖刀败走。另外,廖化曾在诸葛亮设计下,打败司马懿,缴获司马懿的金盔,还差点活捉司马懿。

另外,廖化从跟着关羽时,就做过先锋官了。而且,诸葛亮和姜维,也都曾让廖化做先锋。

云长便令廖化为先锋,关平为副将,自总中军,马良、伊籍为参谋,一同征进。(第七十三回)

调拨已定,孔明自提大军,令关兴、廖化为先锋,随后进发。(第一百回)

蜀汉延熙十六年秋,将军姜维起兵二十万,令廖化、张翼为左右先锋,夏侯霸为参谋,张嶷为运粮使,大兵出阳平关伐魏。(第一百零九回)

关羽为人傲气,诸葛亮和姜维善用兵,他们都能用廖化为先锋,说明廖化并不是很弱,至少还是有一定本领的。

当然,不管怎么说,廖化武艺并不算一流,只是在后期还可以。也正因为后期蜀汉没有更厉害的猛将,所以诸葛亮、姜维才选廖化做先锋。包括关羽也是,他作为统帅一般不轻易出马,只能让廖化做先锋。

其二,廖化年纪大了。

廖化的年龄,在《三国演义》里是个迷。因为熟读演义就会发现,廖化一开始是黄巾军部将,后来跟了关羽,关羽死后他跟了刘备,刘备死后他跟着诸葛亮,诸葛亮死了他又跟着姜维。等蜀国都灭亡了,廖化还没死呢。

黄巾起义爆发于公元180年,而蜀汉灭亡于公元263年,跨度达到80多年。

从演义来看,廖化在追随关羽的的时候,既然已经做过几年黄巾//www.souquanme.com军将领,说明他那时候至少也得十七八岁。由此可知,廖化18岁跟随关羽,而那一年大约是公元199年,由此可知廖化大约生于公元181年。

关羽发动襄樊战争,时间是公元219年,那一年,廖化已经39岁了,而跟随诸葛亮北伐时,廖化已经50岁左右了,至于跟随姜维北伐,更是超过了52岁。

试想一下,即便今天,男人到了39岁,身体也过了巅峰期,各方面机能也都下降了。到了50多岁还能打动,基本上不可能。我们看动作明星也知道,即便强如成龙、甄子丹、李连杰等人,过了50岁后,明显不如年轻时能打。

武艺并不是一流,年龄也超过50岁,廖化还要做先锋,说明什么?说明蜀国真的没有更合适的大将了,所以只能让廖化做先锋。这是一种无奈之举,也直接反应了蜀国后期缺乏将才的现实情况。

事实上,“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句话,早在清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比如清代中期李修行的《如此京华》中,就说过。

寡妇听了这句话,已乐了,却故意说道:“我不信这话呢。别的地方不要说了,北京是皇帝脚下的地,什么事不强过人,难道青儿就轮得着美人么?”老尼道:“呸,亏你也活了什么大年儿,连句‘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俗语都记不上了。

另外,在《扫迷帚》《十意十年》等清代作品中,也提到过这句话。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