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幻即离上一句("知幻即离 离幻即觉"何解)

‘智者知幻即离,愚者以幻为真。’什么意思此论调不究竟,知幻即离是说真的知道是幻,就等于离了(知道就是那么回事了缘起性空,性空缘起),不用用心远离......

知幻即离上一句("知幻即离 离幻即觉"何解)

‘智者知幻即离,愚者以幻为真。’什么意思

此论调不究竟,知幻即离是说真的知道是幻,就等于离了(知道就是那么回事了<缘起性空,性空缘起>),不用用心远离,此远离之心也是幻,也要远离。

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既觉亦无渐次 什么意思

六尘眼耳鼻舌身意产生的图像声音香味触法都是幻。当光声香味触法、身心感受、妄想念头、无明欲念来了,你清晰地觉知感知到它们,知道这个感觉感受是幻象,保持我知道。不被好的感受诱惑也不抵抗坏的感受,不跟着它走,不取也不舍,六尘产生了什么跟你完全没有关系,断舍离跟它们绝交了。不因喜爱而抓取感受,也不被它们抓住。不因讨厌而抵抗感受。让一切都是自然,不去控制它们,习惯这种自然。无论是疼痛还是快乐,又或者耳鸣在发作,静静地去感知它们,保持心中的我知道,渐渐地一切都模糊不再重要,像催眠,只剩下心中那个我知道。你就会在这流动地电影中离幻入定。平时脚趾给你一个痒麻酸冷的感受时,你习惯马上把全部注意力放到脚趾上去感受,并全身抽搐,这就是以幻为真。现在改了,脚趾给你一个感受时,你把它当幻象,不理踩它,不做任何身心反应,妄想来了,让它自然发生并消失,只是保持对它的感知,保持我知道。脱离对它们的习惯性附身合体。你能觉知到当下身心发生的一切事(无数动作感受思维情绪身心过程),但其中任何一个幻象都不能引诱你激动当真,导致觉知和我知道中断。不要觉得很容易,我们以幻为真的习惯根深蒂固,在你身后摔个杯子,你的心就会马上飞过去和声音合二为一,把声音当成自我,随着声音思维,还能在声音的位置观察到自己的身体,随着声音向周围移动。脑意识警觉到后,心回到大脑思维一下,发现我知道中断了,就跑回到胸中继续觉知。如果有一台机器能向你的神经发送疼痛信号,那么在你身体没有任何损害的情况下,你就会活生生疼死。我们的大脑除了能接收疼痛信号以外,还能屏蔽所有信号。入定就像练习主动式睡眠,离幻就像是练习屏蔽神经信号。想要离幻,就要不断地去提高觉知的深度速度清晰度敏锐度(阿赖耶识),改变无始劫来习惯思维不习惯保持我知道(阿赖耶)的坏毛病,让心的真实一面训练出来,让思维产生的眼耳鼻舌身意纯度变高,不再混杂欲和心动在里面。现代科学发现人类的视觉功能主要是思维过程,少部分才是生理过程。佛也告诉我们,看的发生需要四个思维过程。当你在看事物时,你其实是在不停地思维。你不能关闭听觉神经,www.souquanme.com因为你的心在不断地欲动,细微的心行如流注一般从未停止,只有在深度睡眠时会停一会。当你不断地让心去发挥觉知的功能时,心就没有精力去玩思维了。觉知的专注力达到初禅,你的心就只剩下寻思维,伺思维,喜心行,乐心行。二禅只剩下喜乐心行。三禅只剩下乐心行。四禅时心的杂乱行动停止,流注中断,因此听不到声音了,只剩下心一境性。但只有进入灭尽定,思想和感受才会彻底消失。因此,小乘四念住和大乘《圆觉经》其实都是一码事,只是角度不同,先后不同。小乘讲不取不舍,大乘讲离幻,当成幻觉,你就不取不舍了,像是对经验的深化。很多人读《金刚经》认为保持正念就能降伏其心,这个正念他们不知道,其实指的是四念住,保持对身受心法的觉知。贪嗔痴、烦恼、恐惧等都是心在按一定地轨道运动,建造房子(心所)。保持高度地觉知会提高你的心速,帮你捕捉到心的偷摸行动,它想去创造烦恼恐惧淫怒痴等感受的一瞬间,你就人赃并获了。《心经》在教我们色受想行识是苦无常无我空性,它需要用四念住去修证,而不是单纯背诵。觉知就像锻炼肌肉神经一样,需要长期地培养生长,加强阿赖耶识的能力。而无论在做什RvYFMzufcM么发生了什么都保持我知道就是提高阿赖耶的稳固,让真心做主人,这个习惯改的时候最难受。当你习惯了保持 我知道。你就会记得更多梦,或未做梦。梦中知道自己在做梦,睡觉时知道自己在睡觉,要醒的时候知道身体反应,一种感受从胸中走到大脑,你感到醒的力量。保持我知道容易入定,分离出因感受而疼痛的假我,以及那个我知道在疼痛的我并没有疼。这样你不再认可随感受而疼痛快乐的妄心假我,认定那个永远不会疼,不会累,不会动,本来无一物,永不惹尘埃。从未有欲贪的真我真心-我知道。作为自己的主宰者。觉知感知是主宰者识部分的功能,练习它会让你变得敏锐,证悟感受是苦,无常(无我空性用阿赖耶+阿赖耶识更容易让人理解)。因为你对感受的敏锐,你会发现光与眼接触的瞬间,疼痛苦就产生了。你所认为恒定的疼或乐的感受其实只是一大堆感受的集合,它们完全不可控,刹那间由乐变异为痛,它们以极多极快的速度撞击你的神经,使你误认为它们是恒常不变的,明白了感受是无法控制的,你就不会再迷恋身体感受,转而去寻找真我真常的其它东西。这些对感受能力较弱的一般人而言是不相信的。过去现在未来心不可得,大家都会念,但都做不到。其实我们的大脑念头思维,身心感受,身体都是全自动化智能机械,你不可能掌控它们,而我们都以为能得到能掌控。它们受自然的支配,随顺自然规律和老化。你不想妄想它就胡思乱想,想要快乐它偏给你痛苦,不想老化得病它偏要老化死亡。我们把它们看成是自我的一部分,生起了强烈的我执。其实你只是借用了它们而已,这个世界上唯一完全受控于你的,就只有那个我知道当下正在发生什么的心,以及它能进行感知的心识。心识的训练就是提高它的深度和速度,帮助你以极快的速度切入两个念头之间,从而发现本觉。一切佛法都是为了修成仅有了知,和仅有觉照的境界!其实我不喜欢觉知这个词,它容易被人附加有意识的思维,我发现有一个词很好,它叫探测。

智者知幻即离,愚者以幻为真出自哪里

这句话是出自哪里呢
此段内容节选自慧律大师编著之《佛心慧语》一书部份

"知幻即离,离幻即觉"何解?

楼主提的这个问题很好!非常深刻!想要修行的人,不能不明白这个问题。何以故?三世诸佛出世,唯以一大事因缘,这个唯一的大事因缘就是为众生开示佛之知见,令众生舍弃众生知见而悟入佛之知见。圆觉经的这段话就是佛陀在为我们开示佛之知见,教导我们怎样悟入佛之知见的。如来就为这一件事情才出现世间,如果某个行者不把这件事弄清楚,那就等于如来没有到过他的世界。换句话说,若不明白这段经文的意思,就没办法以佛之知见来度脱自己的众生知见。不能转变知见,也就根本谈不上修行。即使终日勤苦持戒,也只能是重增迷闷。 要理解这段经文,可分三个步骤来探讨:一、什么叫作幻化虚妄?二、哪些境界属于幻化虚妄?三、如何远离这些幻化虚妄境界? 一、什么叫作幻化虚妄 《楞严经》佛告阿难:“诸有智者,要因譬喻而得开悟”。遇到深刻、难解的问题,用听受方熟悉易解而又与所探讨的问题有共通之处的事情来触类旁通,这就叫譬喻。譬喻,包含两个要素:一是用来打譬喻的事物,二是被譬喻的事物。要让譬喻发挥作用,听受者必须先对用来打譬喻的事物有明明白白的了解,在这个基础上,再对被譬喻的事物进行触类旁通。好比指南针,不仅仅是用来指示正南方方向的;而要凭借指南针来确定其余各个方向,必须先把正南方的方向搞明白了才行。所谓“举一反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幻”,“化”,是用来打譬喻的。用来打譬的事物虽然是比较易于理解的,但决不可以轻率疏忽。否则,易于理解的事物不弄明白,难于理解的事物也就没办法弄明白。所以,我们先得把“幻”、“化”、“虚”、“妄”的意思弄个清楚明白。 所谓“幻”,是指幻术师用幻术所变出来的东西。所谓“化”,是指有神通的人使用神通而变化出来的东西。“幻”出来的东西,和“化”出来的东西,有个共同点,那就是:这些东西看出来煞有介事,很象有那么回事,但用智慧推求,这些东西都不是真实的。因为“幻”“化”有这样的共同点,所以把这两个词放在一起来用,以增强表达效果。 所谓“虚”,是指实实在在没有那些东西(本来无一物),所以叫作“虚”; 所谓“妄”,幻术所变出来的种种东西,本来虚无缥缈,而观众们看得津津有味,并由此生出喜怒哀乐等种种情感;本来没有那些东西,顽固不化地认为有那些东西,将“无”作“有”,从而使自己的心被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所系缚,这便叫作“妄”。 二、哪些境界属于幻化虚妄境界 幻、化的含义弄明白了,再来看看佛陀为我们开示的究竟有哪些东西与幻化的东西是一样的虚妄。 本经云:“普眼汝当知,一切诸众生,身心皆如幻:身相属四大,心性归六尘”。又云:“汝身汝心,皆为幻垢”。又云:“一切众生,于无生中妄见生灭”。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总之,佛陀在所有经典中都向我们开示:世间一切皆如幻化,三界皆是诳法。不论是山河大地,不论是人畜草芥,不论是眼睛和眼睛所看到的,不论是耳朵和耳朵听到的,乃至不论是意识和意识想到的,都是一样地如幻化,是虚妄。 三、如何远离这些幻化虚妄境界 佛陀教导我们:“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www.souquanme.com界!”我们已经知道了一切境界都是幻化虚妄的,怎么才能远离这些幻化虚妄境界呢?佛陀又教导我们:“知幻即离,不作方便”。意思是说:知道这些是幻,这就是离;而不应当在知道这些是幻化虚妄的以后再来采取种种方法来远离它。 善于比较,才能善于鉴别。为了明了“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的意思,我们不妨用毛泽东先生说过的一句话及与这句话相关的行为来作个比较。毛泽东说:“美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在说这句话的同时,他又派兵到朝鲜去打美帝国主义。纸扎的老虎,是不用打的。派兵拿着枹炮去打,就一定不会是纸扎的老虎。 英雄所见“略同”,圣人所见“全同”。英雄的见解,与事实有些相似,所以谓之“略同”。圣人的见解,与事实完全吻合www.souquanme.com,所以谓之“全同”。毛泽东是英雄,他的见解只与事实略同,所以他在一边认定对象是纸老虎的同时,一边又派兵去打。佛陀是诸圣之王,佛陀的见解,与事实完全一致。佛陀说一切烦恼都是纸老虎,那就根本不用拿着枪炮去打。假如拿着枪炮去打,那就已经不认定它是纸老虎了。 扫帚不到,灰尘不会自己跑掉;烦恼不除,它又怎么能自己消呢?这个着实疑煞人!连神秀上座都说要“时时勤拂拭”。 不过,我们都知道,需要用扫帚拂拭的地方,一定是有灰尘的地方。有灰尘,才需用扫帚。 然而,然而,记住,记住,千万不要忘记,佛陀千叮咛万嘱咐地告诉我们:世界没有灰尘!世界非世界!世界如幻化!你如果能知道世界没有灰尘,你还紧握着扫帚干什么? “离幻即觉,亦无渐次”,身、心、内、外,一切所有幻法,一旦被我们识破,就再也没有什么东西能来“惹”我了,正所谓“知是空华,即无轮转”。智慧之日既照,众罪霜露自消。搜趣网诸障消灭,真性(也叫作“觉”)自然显现。用“知幻”的方法来修行,是最直截了当,不需经过种种阶级渐次的。“十方薄伽梵,一路涅磐门”。“知幻”,是三世十方诸佛到达涅磐城唯一的通道。其余种种方便法门,都是为了知晓这个法门而权开的方便,最终都要归到这个法门。 或者有人问:知幻即离,离幻即觉,假如你说的这些道理我都信了,都理解了,那么,我已经知道一切都是幻了,知道这些都是幻也就离幻了,离了这些幻也就成正觉了。修行就这么容易?成正觉就这么快吗?答曰:非矣!修行甚非易事,须用大精进乃能成办!“知幻即离”,确实没错,然而,一念“知幻”,一念“即离”,一念“即觉”(所谓一念清净一念佛);念念“知幻”,念念“即离”,念念“即觉”(所谓念念清净念念佛);若仅仅是一念知幻,是远远不够的!从一念知幻,到念念知幻,需要有深入持久的修炼。所以慧能祖师教导说:“前念清净,咐嘱后念;后念清净,无有间断”。做到无有间断,才是圆成正觉。好比人学射箭,需要经过久久的练习,才能达到箭发皆中的水平。 最后,抄一首守培法师讲圆觉经后向众人的开示偈,与君共勉: 常把我人观作幻,终朝如是即修行。 认境为真成苦海,觉身是幻出愁城。 六尘了却凡根断,万有空时佛种生。 观到眼前无一物,本来觉性自圆成。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