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下一句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下一句’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下一句是’初心易得,始终难守。‘
讲述为人处世的优雅。沉淀后,去做一个温暖的人。
人要有自己的喜好,有自己的原则,有自己的信仰,不急功近利,不浮夸轻薄,宠辱不惊,淡定安逸,心静如水。
扩展资料
赏析
真正有气质的人,从不炫耀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不告诉别人自己读过什么书,去过什么地方,有多少件衣裳,买过多少低调华丽的奢饰品,因为TA没有自卑感。
埋没在红尘中的我们,哪怕此刻无法踏上征途,那么至少将我们的初心好好地珍藏在心中,不让它因岁月的冲刷而斑驳失色;静静地等到时机到来的那一刻,用一种温暖睿智的气质,对自己进行一种期望,抚慰自己如野狼一般,在外争抢饭碗,看似坚硬的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玫瑰只为情人开下一句是什么
玫瑰只为情人开下一句是什么邪淫报应惨烈(邪淫主要指一切合法配偶之外的的性行为 )
前阵子遇到一个老板,我们关系很好,我就警告他,最近不要搞小动作。他说:“怎么了?”我说:“婚外恋不敢搞,否则阴阳失去平衡,你现在的钱再多,也传承不到你儿子手里。”
不仅如此,因邪淫受报的恶果有很多。在这里,一一列举出来,希望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
第一,体现在我们身上的是,头发长,肮脏油腻。有的男士,头发一天不洗,油就厚得很。有的还说自己内分泌旺盛,睡个觉整个枕头都是黑的。而且头发黯淡无光泽,头皮发痒,头皮屑增多,且头皮屑块儿大。从头上先发作,继而出现口臭难闻,在人面前形象尽失,得不到朋友相助,令接近的人生出恨心,不愿意跟他交往,并且结仇。
第二,心易烦躁。现在很多人谈恋爱,对方一说分手,就想着把对方杀死,就能感觉到心易烦躁。烦躁不安,没有耐性,常说错话,让人笑话。说话颠三倒四,常因琐碎小事就无端生气。还会导致家庭人员和别人口舌之争,诸事不顺。
第三,求财不得。很多人付出1000%的努力,只得到50%的财富,还存不住,前面进后面就跑。你有万贯财产也留不住,就算居于风水特别好的地方也没用。我就碰到一个朋友,请我去给他看过一个好风水,把他祖先的骨灰葬在那个地方。结果很奇怪,时隔不久,那个地方就人为地开了一条渠,风水就没了。这个求财不得是小事情,还会让你赔老本,钱财丧失得非常快,想存钱根本不可能。你说你没钱还没人相信,钱挣得很多就是没存下钱,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这个命运格局是漏财,是破财,不是招财,不是存财。什么原因导致的呢?百分之七八十都是邪淫导致的。
第四,全身酸痛。全身经常觉得酸痛不适,阳则外泄,阴则内聚,下体常痒难忍,无力行善事。经常想做个善事,却老是做不成,你想救他也救不了。还经常体乏,没有精神,人比较容易不舒心,不能让他人生欢喜之心,众人见之生厌恶之心。很多人见了他以后,不愿意和他来往,不愿意和他做真正的朋友,人脉不旺。身上有臭味,噩运连连,眼睛无神,难以集中精力。我就碰见一个朋友,他就跟我讲,跟客户签的订单到手里都会被别人抢走,做任何事情他都是步步栽跟头,跟不上趟。可是他也并没有认为是自己的行为所致,他还觉得自己有魅力,你看看这么多人喜欢我,他不清楚,自己的行为已经折福很久了。
第五,因邪淫使饿鬼进身,致妻子与自身,受饿鬼缠附,造成家庭悲剧。鬼这个事情咱们就不说了。很多人就问我说,秦老师你见过鬼吗?我说见过。他说,那鬼是什么样?我说,鬼就是你。他说,你怎么说我是鬼?我说,你多久不说人话、不做人事了?你不是鬼,是什么?我们丧尽天良,对不起妻子,对不起父母,对不起孩子,我们想一想,我们不是鬼是什么?
第六,耳朵失聪,常走神。耳朵经常出问题,耳鸣,耳聋,年纪轻轻耳朵听什么都不灵敏,反应慢,还经常会听错。很多人半夜三更老听见有人叫他,实际这是走神所致。再有,不能控制恶习,导致我们的嘴巴会倒垃圾,说是非,挑拨离间,还会说花言巧语。这个很严重,会增加更多的恶因。
第七,人性渐渐丧失,沦为兽性。邪淫思想太严重,会产生什么现象?父亲强奸自己的女儿,兄长强奸自己的妹妹,导致乱伦。
第八,喜欢邪淫的人损伤精力,不务正业,是非颠倒,迷失本性,不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德,更不知道善和德有什么作用,迷失了方向。就像吸毒的人一样,吸完毒,恶得不得了,甚至都要把老婆孩子卖了,或者威胁自己的父母要家产。
第九,嫉妒心加重,心胸不开朗。我经常在讲,一个人福大在于量大,你要量小,则福小。犯邪淫的人,自私自利加重,甚至杀人盗窃等其他过错都会犯,包括强奸。我遇到一对夫妻开黄色录像厅,后来不开了,黄色光盘还在家里放着。家里两个女儿,一个十岁,一个八岁。有一天,夫妻两个人都出去了,让员工在家里帮着看孩子,谁知道员工在家里翻到黄色光盘看后,就把他两个女儿强奸了。
第十,未老先衰。被邪淫纠缠的人都会有这个体悟,到凌晨一点仍然不睡,置亲情、健康、责任于不顾,眼睛熬得通红,拼命在网上搜索下载一些色情文件图片,被这些控制住了。我遇到一个女士,都五十岁了,聊网友,要跟网友跑。我们想想,百分之七八十的少年犯,都是来自于不健全的家庭。我们在这个上面不注意,造下孽,命运会越来越不好。
第十一,容易和别人恼羞成怒。最近我看过一个报道,一个男的找了一个女人,这个女人是抑郁症,还吸毒,最后这个男的知道了,要跟她分手,不愿意跟自己的老婆离婚。这个女的恼羞成怒,就把他的结发妻子给弄死了。甚至有女朋友给男朋友打电话,男朋友因为忙没接,见面都能把男朋友杀死。我们经常说这个人犯桃花,我们要知道,犯桃花分三种,一个是桃花运,一个是桃花杀,一个是桃花劫。桃花运是正常风运,桃花杀、桃花劫一个要命、一个败运。缘是个无形的东西,你行善,缘就把善回赠给你;你作恶,缘就把孽回赠给你。所以,风水学里有个反作用力,就像拍皮球一样,你大力地拍它,它就弹得高;你小力地拍它,它就擦着地;你要不拍它,它就不动了。所以,你犯什么越重,它翻腾越重,严重的家破人亡,子孙多出逆子败子,家庭钱财不能聚集。淫邪和欺诈是一对兄弟,欺诈的人多半邪淫,邪淫的人多半欺诈。人经常说谎是很难聚财的,如果谎话不断,形成习惯,你会心虚不宁,没有安全感,丧失财运和功名。不可告人的亏心事,一句谎话说出来,要拿十句谎话去掩饰。
第十二,经常遇到意外事故。人在家中坐,祸从天外来,甚至去旅游都会把你灭掉。为什么?阴太强,阳太弱;祸多,弊多。
第十三,易感召其他疾病。邪淫的人最容易得性病、肝炎、肾病、艾滋病等,若传播给他人,则罪上加罪,从而招致杀身之祸。真的是这样,可是我们现在不爱惜自己。你看现在二三十岁的人,身体弱得很,气色很不好,精气神不足,你说这个人运气怎么能好?人的运气好与不好,从气上先来。要不有人经常讲,哪个人印堂发黑,气不足,印堂肯定发黑。有的还易患不治之症,死在父母前面,这是亏了大孝。
第十四,记忆力差,转头即忘,在同事朋友面前抬不起头,人脉会丧失。你看现在很多年轻人,邪淫念重了,手淫,犯一些意淫,看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导致年纪轻轻的,记忆力变差,记不住东西,丢三落四,进而导致人际关系非常差。
第十五,事业荒废。做贼心虚,寝食不安,一天到晚恐慌不安,突然变得害羞,怕见生人。在一般的交际场合,很不自在,躲避别人的眼睛,不敢正视,有时候说话结巴,反应迟钝,事后不停地责备自己,甚至想骂自己一顿。这一切不是没有原因。或者有人说,我只是看色情文字或者A片,这和淫念有关系吗?告诉大家,这个世界不是一维的,而是多维的,并不是用眼睛看到的才是存在的。你听风声,你知道有风过,但你看不见风;你闻到花的气息,知道那是花香,但是你看不见花香。你受伤了只能感觉痛,却看不见烦恼整天缠在你周围,谁都看不见,但你能说它不存在吗?
我们这种邪淫导致我们的风水格局全部转变了。现在很多人物质生活像天堂,心和思想在地狱。为什么这么说?我们的思想、我们的心被我们的身体控制了,为了吃喝嫖赌抽,做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让我们在人生道路上,走了很多弯路。
我们不懂得,眼耳鼻舌身,这是人接触外界的通道。邪淫是恶,哪怕你只是看一看,听一听,想一想,虽然没有去做,但你已经沾染了恶习。所以心存恶,人便是恶,这就是因果。因果就是一种联系和反应,并不神秘。邪淫害己害人,悬崖勒马犹未迟也。
我们用钱能做无量功德,也能造无量的邪淫。关于行为这个风水,老子讲:嘴说善言,嘴吉祥;心存善念,心吉祥;行做善事,身体吉祥,如此三年,祸消福来。你想招祸也容易,嘴说恶言受恶报,心存恶念受恶报,身做恶事受恶报,如此三年,福消祸来。所以,福祸是我们自己掌握的,与神没关系,风水、命运全在自己身上。我们要真正懂得、明白这个道理以后,我们这一生就能过天堂的生活。
第十六,子孙也损福。上梁不正下梁歪,无法为子女做好榜样。当孩子降临世间,父母满心欢喜,亲戚前来祝贺,朋友都来道喜,可是如果孩子将来淫邪奸诈,懒惰凶顽,不孝父母,这喜从何来?没有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有见地,将来能成人,但儿女子孙是自己的一部分,与你父母也有一定关系。自己把善行好,把德修好,子孙一定会好。不用百般呵护,不用苦口婆心,更不用张口管教,自己行孝,儿女自然孝顺;自己行善,儿女自然有功;自己积德,儿女自然有财富。例子太多了,邪淫者自己损福,子孙也必定受损。心有恶念,后患无穷。
第十七,令世间男子、女人堕落,陷他人于不义。殊不知,一切男子是我父兄,一切女子是我母亲姐妹。大千世界,男为阳,女为阴,男女组成夫妻,夫妻组成家庭,家庭组成社会,社会与家庭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就像人由若干个器官组成是一样的。可是,我们现在就忍心玷污它,为这个身体造下无量的罪孽。当心不能做主,你看喝酒的人,控制不住,为了这个嘴巴喝酒,喝了出车祸;上网的人上到死,还说真有意思。身体控制我们的生活,这叫地狱生活,饿鬼生活。
第十八,杀自己的孩子。邪淫经常导致婚外孕并堕胎,造成杀自己孩子的罪孽。佛经常讲,杀胎儿如同杀人。有一次,一个朋友领他一个女员工来了,二十多岁。我见到以后,我就问,你打胎了?这个女孩没说话。我朋友说,秦老师不敢乱说,人家才二十岁,对象都没谈呢,你怎么说人家打胎?我第二句话就说,就是因为你打胎,会给你的父母带来灾难。谁知道她告诉我,她来的原因就是父母中煤气死了。她跟我说,她十几岁的时候,堕过一次胎。我们想想,邪淫真是上殃及父母,下殃及子孙,这个罪孽深重,太可怕了。
第十九,破坏伦常。破坏他人夫妻之伦,致使夫妻反目,情感破裂。我们老家就有五十岁的女士,上网聊个网友,不顾七十多岁父母的反对,抛弃儿女,抛弃丈夫就要跟人家跑。这个邪淫之事,让我们完全违背了做人的伦理道德。不独是乱了别人夫妇之伦,并且也断了他父子之伦和兄弟之伦,五伦之中就废了三伦。伦常于风水很关键,不孝父母,这个风水就不好;夫妻不和睦,命运就不好。要想改变这个风水格局,孝敬父母,夫妻和睦是两大纲领。所以,我们要想风水好,要想改变命运,快抓住这两点,孝敬父母,使夫妻和睦,不搞婚外恋。
第二十,害人害己,损他人的名声,坏自己的门风,害自己的祖先,祖先相传的血脉因有不肖子孙致使福分削弱。我讲一个人命中,如果注定要有一个亿,他嫖一次娼那就折一千万,嫖十次,这一个亿就没了。有些人跟我讲,秦老师,这个人嫖娼,五毒俱全了,为什么还这么有钱?我说,他命中有几个亿,就挣了几百万,你还认为他有钱?那真的是拿金元宝换了个马钱,亏大了。
佛在经上说,要不了孩子的人,大部分都是乱人妻子的。男的胡乱搞对象,对女人不尊敬,玩弄人家,精子成活率就低,终生无子嗣。女的看上男人的钱财,就会输卵管堵塞,包括得不孕不育这种疾病。这是佛在经上讲的。
别人嫖你女儿你难过,你当初嫖别人女儿的时候,别人也会很伤心,这叫因果,丝毫不爽。冥冥之中,上天总是安排了邪淫之徒的妻女去还债,而且又绝其后人。
我曾碰到一个老板非常有钱,他一次嫖娼就是找五六个。大家知道到最后怎么样?一直得不了儿子,好不容易得个儿子,儿子把他妈强奸了。到最后实在没办法了,他们把这个孩子生生给打死了。不光是强奸了他的母亲,把他的姐姐妹妹也强奸了。
邪淫之事,受苦万千,非常可怕。所以,我们要善行,远离不良嗜好,远离吃喝嫖赌抽,才能聚财旺家,修身得寿,才能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才能在人生道路上真正幸福。不然的话,我们所做的恶事,都是现世得现报,或者由子女还债。我真的碰到过这种现象,一个老板搞色情业,养小姐就是几百位,钱没少挣,可是钱没捞着花,为什么?出车祸死了,自己老婆管别人叫老公了,孩子管别人叫爹了,亏大了。
我还碰到一个老板,特别有钱,也是做色情业的,置自己老婆不管,今天找一个,明天找一个,和所有小姐都有关系,五十岁的时候,二十多岁的儿子跳楼自杀。
第二十一,得不了孩子。我在深圳遇到一个老板,很有钱,有私人游艇,很年轻,很能干,但犯邪淫,认为自己很风流。最后娶了老婆,第一个老婆怀孕以后,一检查,肚子里怀的是畸形,打掉。连续怀三四个孩子,都是畸形,打掉。最后没有办法,怎么办?离婚。娶第二个老婆,也是如此,三四个胎儿全部都是畸形。人家一嫁出去,生个孩子就好了。娶了第三个老婆,吓得不敢生了,怎么办?抱人家儿子回来养,养到八个月,得病死了。多好的条件,多好的医疗,八个月也死了。没办法又抱了人家一个女儿,两岁的时候得了小儿麻痹,走路一拐一拐的。我们看一看,抱人家的孩子不是要命,就是让人家得畸形,这就是邪淫的果报。
男人要是犯了邪淫,重则断了人种,对不起你的列祖列宗,对不起祖先,把福报搅了。你犯下这种邪淫,轻则虽有孩子,但是恶习还会传到子孙手里,孩子吃喝嫖赌,样样精通,败家,让你死不瞑目。
第二十二,容易遇车祸。同坐一辆车出车祸,犯邪淫的人能要命,别人甚至都不会受伤。我就碰到这种现象,一个车子出车祸了,里面三个死了,一个没事。一问,那三个要么是离婚了,要么正在准备离婚,外面还养了个情人。只有活着的那个男人,老婆很厉害,管得住他,不敢搞婚外恋,所以他活着呢。所以你看,不犯邪淫的人可保命,大灾难来的时候死不了。
第二十三,常被人怀疑,遭亲友诽谤,广结冤仇。经常被人怀疑,给人帮忙做好事,人家都误认为你有企图。还经常广结冤仇,朋友之间稍微有点儿事情,就会变成敌人,变成仇人。帮人家九次忙,一次忙没帮,人家就把你视成仇人攻击。
第二十四,奸淫别人的妻子,会得断子绝孙报应。我曾受一个朋友邀请,去看他舅舅家的一个祖坟。他的舅舅家当时在当地是大家族,光是太爷爷就有七八个儿子。我当时不知道,但我去了一看,我说这一家绝人了,没人了。他说你太神了,他舅舅没有儿子,抱的儿子,上面六家人已经绝户了,没有人,底下这两家人都是抱的孩子,自己也没有孩子。说过去可是望族,不知道什么原因。
我就告诉他,他们家族有人做妓女生意,一查,果然有人开过青楼,这是祖先做的事情。祖孙偿了三四代,没有还完,到现在为止,孩子还是半身不遂,年纪轻轻的,老的反而伺候儿子,成奴仆了。
我们看一个恶习,影响几百年,这个很可怕。现在人谈恋爱的时候,都是玩玩的心态,不是真想娶人家,那这样会受邪淫的果报。我碰到一个非常有钱的人,他曾经找个女孩子,很年轻,最后把这个女孩子给逼死了。后来他结婚生了一个女孩,特有意思,一年就花一二百万,常换男朋友。他还有个儿子,年龄不大,儿子一天到晚也是天天算计着钱财。
我就跟他讲,我说你做过缺德事。他这才想起来,想起多少年前,这个女的是自杀的,所以现在受这个恶报。我说你女儿干什么?来偿这个债。你嫖人家的时候,她的父母也很伤心难过,甚至孩子都没命了,那别人嫖你女儿的时候,你是什么感受?他才痛哭流涕跟我说:“秦老师,我做错了,用什么方法可以化解?”我跟他讲,要忏悔,发自内心地忏悔。如果你要有信仰,信佛教,那你读佛经去;你要信天主教,那你去祷告。你要不信教,你就掏出良心来,在家里长期地去忏悔,这样才好。
我们当地也有一桩这样的事情,这是我亲身经历的。一个男人跟女的是一个村子,一个在村东,一个在村西,然后两个人就缠到一块儿了,这个男人有老婆。最后因为生气,这女的把他一石头砸死了,砸死以后法医来鉴定,把他和杀猪一样,头发给弄开,头盖给揭开,全身给解剖了。当时我也不知道害怕,站在那里看见的。这几年里,我对他家稍微有点儿了解,他两个儿子,一个儿子比我还大一点儿,天天抢劫,抓进去出来,出来又抓进去。二儿子稍微好点儿,但做什么赔什么,没有办法,入了色情道了。两个儿子没有一个撑起门面,都是给祖先蒙羞。
你看看,一个父亲造的孽,自己送命,还把两个儿子的前途给断送了。我每每想起这个事情,我就在想,人世间没有卖后悔药的地方,要真有卖后悔药的地方,你打死他,他也不会去做。我们为这个身体吃喝嫖赌抽,置亲情于不顾,害了多少人啊!
第二十五,纵欲成患,造成新的生死轮回,也使自己和众生更难解脱,导致更多的灾祸和横祸。人身难得,错过这个机会就太可惜了。我们要是有宗教信仰,我们还在破戒,造成心理压力越来越重,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使我们的思想混乱,这就不好了。
我经常在讲,你想改命运吗?你想让你的风水好吗?你想让家庭幸福吗?你想发财升官吗?告诉你,别犯邪淫了,邪淫为万恶之首,千万不要犯。犯了以后,第一容易遇车祸,遭血光之灾。第二多出败家逆子。败家的孩子吃喝嫖赌,把你挣的财产给挥霍光了。逆子干什么?杀父,甚至强奸自己母亲,强奸自己姐姐,强奸自己妹妹,做出乱伦之事,这都是邪淫果报。
更有的犯下邪淫,祖先蒙羞,坟地出现自然塌陷,甚至遭恶人破坏,甚至平掉。很多朋友想想,你有没有诸事不顺,或者有以上这些现象,那可能就是犯下邪淫之后,前期对你的警告。我为什么这么说呢?历朝帝王嫔妃众多,平均寿命二三十岁,寿命都很短。太极八卦阴阳,阴胜阳衰,就会导致这种恶的现象。
这个代价重到什么程度?重则家族五代不出一个大学生,严重的不出一个有能耐的人,家庭里看着都很聪明,可是都出www.souquanme.com一些败子、逆子,不是违法乱纪就是当汉奸,出卖国家,要不然就会因意外事故英年早逝。现在人不懂得,不明白这个道理。
前阵子遇到一个老板,我们关系很好,我就警告他,最近不要搞小动作。他说:“怎么了?”我说:“婚外恋不敢搞,否则阴阳失去平衡,你现在的钱再多,也传承不到你儿子手里。”
不仅如此,因邪淫受报的恶果有很多。在这里,一一列举出来,希望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
第一,体现在我们身上的是,头发长,肮脏油腻。有的男士,头发一天不洗,油就厚得很。有的还说自己内分泌旺盛,睡个觉整个枕头都是黑的。而且头发黯淡无光泽,头皮发痒,头皮屑增多,且头皮屑块儿大。从头上先发作,继而出现口臭难闻,在人面前形象尽失,得不到朋友相助,令接近的人生出恨心,不愿意跟他交往,并且结仇。
第二,心易烦躁。现在很多人谈恋爱,对方一说分手,就想着把对方杀死,就能感觉到心易烦躁。烦躁不安,没有耐性,常说错话,让人笑话。说话颠三倒四,常因琐碎小事就无端生气。还会导致家庭人员和别人口舌之争,诸事不顺。
第三,求财不得。很多人付出1000%的努力,只得到50%的财富,还存不住,前面进后面就跑。你有万贯财产也留不住,就算居于风水特别好的地方也没用。我就碰到一个朋友,请我去给他看过一个好风水,把他祖先的骨灰葬在那个地方。结果很奇怪,时隔不久,那个地方就人为地开了一条渠,风水就没了。这个求财不得是小事情,还会让你赔老本,钱财丧失得非常快,想存钱根本不可能。你说你没钱还没人相信,钱挣得很多就是没存下钱,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这个命运格局是漏财,是破财,不是招财,不是存财。什么原因导致的呢?百分之七八十都是邪淫导致的。
第四,全身酸痛。全身经常觉得酸痛不适,阳则外泄,阴则内聚,下体常痒难忍,无力行善事。经常想做个善事,却老是做不成,你想救他也救不了。还经常体乏,没有精神,人比较容易不舒心,不能让他人生欢喜之心,众人见之生厌恶之心。很多人见了他以后,不愿意和他来往,不愿意和他做真正的朋友,人脉不旺。身上有臭味,噩运连连,眼睛无神,难以集中精力。我就碰见一个朋友,他就跟我讲,跟客户签的订单到手里都会被别人抢走,做任何事情他都是步步栽跟头,跟不上趟。可是他也并没有认为是自己的行为所致,他还觉得自己有魅力,你看看这么多人喜欢我,他不清楚,自己的行为已经折福很久了。
第五,因邪淫使饿鬼进身,致妻子与自身,受饿鬼缠附,造成家庭悲剧。鬼这个事情咱们就不说了。很多人就问我说,秦老师你见过鬼吗?我说见过。他说,那鬼是什么样?我说,鬼就是你。他说,你怎么说我是鬼?我说,你多久不说人话、不做人事了?你不是鬼,是什么?我们丧尽天良,对不起妻子,对不起父母,对不起孩子,我们想一想,我们不是鬼是什么?
第六,耳朵失聪,常走神。耳朵经常出问题,耳鸣,耳聋,年纪轻轻耳朵听什么都不灵敏,反应慢,还经常会听错。很多人半夜三更老听见有人叫他,实际这是走神所致。再有,不能控制恶习,导致我们的嘴巴会倒垃圾,说是非,挑拨离间,还会说花言巧语。这个很严重,会增加更多的恶因。
第七,人性渐渐丧失,沦为兽性。邪淫思想太严重,会产生什么现象?父亲强奸自己的女儿,兄长强奸自己的妹妹,导致乱伦。
第八,喜欢邪淫的人损伤精力,不务正业,是非颠倒,迷失本性,不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德,更不知道善和德有什么作用,迷失了方向。就像吸毒的人一样,吸完毒,恶得不得了,甚至都要把老婆孩子卖了,或者威胁自己的父母要家产。
第九,嫉妒心加重,心胸不开朗。我经常在讲,一个人福大在于量大,你要量小,则福小。犯邪淫的人,自私自利加重,甚至杀人盗窃等其他过错都会犯,包括强奸。我遇到一对夫妻开黄色录像厅,后来不开了,黄色光盘还在家里放着。家里两个女儿,一个十岁,一个八岁。有一天,夫妻两个人都出去了,让员工在家里帮着看孩子,谁知道员工在家里翻到黄色光盘看后,就把他两个女儿强奸了。
第十,未老先衰。被邪淫纠缠的人都会有这个体悟,到凌晨一点仍然不睡,置亲情、健康、责任于不顾,眼睛熬得通红,拼命在网上搜索下载一些色情文件图片,被这些控制住了。我遇到一个女士,都五十岁了,聊网友,要跟网友跑。我们想想,百分之七八十的少年犯,都是来自于不健全的家庭。我们在这个上面不注意,造下孽,命运会越来越不好。
第十一,容易和别人恼羞成怒。最近我看过一个报道,一个男的找了一个女人,这个女人是抑郁症,还吸毒,最后这个男的知道了,要跟她分手,不愿意跟自己的老婆离婚。这个女的恼羞成怒,就把他的结发妻子给弄死了。甚至有女朋友给男朋友打电话,男朋友因为忙没接,见面都能把男朋友杀死。我们经常说这个人犯桃花,我们要知道,犯桃花分三种,一个是桃花运,一个是桃花杀,一个是桃花劫。桃花运是正常风运,桃花杀、桃花劫一个要命、一个败运。缘是个无形的东西,你行善,缘就把善回赠给你;你作恶,缘就把孽回赠给你。所以,风水学里有个反作用力,就像拍皮球一样,你大力地拍它,它就弹得高;你小力地拍它,它就擦着地;你要不拍它,它就不动了。所以,你犯什么越重,它翻腾越重,严重的家破人亡,子孙多出逆子败子,家庭钱财不能聚集。淫邪和欺诈是一对兄弟,欺诈的人多半邪淫,邪淫的人多半欺诈。人经常说谎是很难聚财的,如果谎话不断,形成习惯,你会心虚不宁,没有安全感,丧失财运和功名。不可告人的亏心事,一句谎话说出来,要拿十句谎话去掩饰。
第十二,经常遇到意外事故。人在家中坐,祸从天外来,甚至去旅游都会把你灭掉。为什么?阴太强,阳太弱;祸多,弊多。
第十三,易感召其他疾病。邪淫的人最容易得性病、肝炎、肾病、艾滋病等,若传播给他人,则罪上加罪,从而招致杀身之祸。真的是这样,可是我们现在不爱惜自己。你看现在二三十岁的人,身体弱得很,气色很不好,精气神不足,你说这个人运气怎么能好?人的运气好与不好,从气上先来。要不有人经常讲,哪个人印堂发黑,气不足,印堂肯定发黑。有的还易患不治之症,死在父母前面,这是亏了大孝。
第十四,记忆力差,转头即忘,在同事朋友面前抬不起头,人脉会丧失。你看现在很多年轻人,邪淫念重了,手淫,犯一些意淫,看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导致年纪轻轻的,记忆力变差,记不住东西,丢三落四,进而导致人际关系非常差。
第十五,事业荒废。做贼心虚,寝食不安,一天到晚恐慌不安,突然变得害羞,怕见生人。在一般的交际场合,很不自在,躲避别人的眼睛,不敢正视,有时候说话结巴,反应迟钝,事后不停地责备自己,甚至想骂自己一顿。这一切不是没有原因。或者有人说,我只是看色情文字或者A片,这和淫念有关系吗?告诉大家,这个世界不是一维的,而是多维的,并不是用眼睛看到的才是存在的。你听风声,你知道有风过,但你看不见风;你闻到花的气息,知道那是花香,但是你看不见花香。你受伤了只能感觉痛,却看不见烦恼整天缠在你周围,谁都看不见,但你能说它不存在吗?
我们这种邪淫导致我们的风水格局全部转变了。现在很多人物质生活像天堂,心和思想在地狱。为什么这么说?我们的思想、我们的心被我们的身体控制了,为了吃喝嫖赌抽,做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让我们在人生道路上,走了很多弯路。
我们不懂得,眼耳鼻舌身,这是人接触外界的通道。邪淫是恶,哪怕你只是看一看,听一听,想一想,虽然没有去做,但你已经沾染了恶习。所以心存恶,人便是恶,这就是因果。因果就是一种联系和反应,并不神秘。邪淫害己害人,悬崖勒马犹未迟也。
我们用钱能做无量功德,也能造无量的邪淫。关于行为这个风水,老子讲:嘴说善言,嘴吉祥;心存善念,心吉祥;行做善事,身体吉祥,如此三年,祸消福来。你想招祸也容易,嘴说恶言受恶报,心存恶念受恶报,身做恶事受恶报,如此三年,福消祸来。所以,福祸是我们自己掌握的,与神没关系,风水、命运全在自己身上。我们要真正懂得、明白这个道理以后,我们这一生就能过天堂的生活。
第十六,子孙也损福。上梁不正下梁歪,无法为子女做好榜样。当孩子降临世间,父母满心欢喜,亲戚前来祝贺,朋友都来道喜,可是如果孩子将来淫邪奸诈,懒惰凶顽,不孝父母,这喜从何来?没有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有见地,将来能成人,但儿女子孙是自己的一部分,与你父母也有一定关系。自己把善行好,把德修好,子孙一定会好。不用百般呵护,不用苦口婆心,更不用张口管教,自己行孝,儿女自然孝顺;自己行善,儿女自然有功;自己积德,儿女自然有财富。例子太多了,邪淫者自己损福,子孙也必定受损。心有恶念,后患无穷。
第十七,令世间男子、女人堕落,陷他人于不义。殊不知,一切男子是我父兄,一切女子是我母亲姐妹。大千世界,男为阳,女为阴,男女组成夫妻,夫妻组成家庭,家庭组成社会,社会与家庭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就像人由若干个器官组成是一样的。可是,我们现在就忍心玷污它,为这个身体造下无量的罪孽。当心不能做主,你看喝酒的人,控制不住,为了这个嘴巴喝酒,喝了出车祸;上网的人上到死,还说真有意思。身体控制我们的生活,这叫地狱生活,饿鬼生活。
第十八,杀自己的孩子。邪淫经常导致婚外孕并堕胎,造成杀自己孩子的罪孽。佛经常讲,杀胎儿如同杀人。有一次,一个朋友领他一个女员工来了,二十多岁。我见到以后,我就问,你打胎了?这个女孩没说话。我朋友说,秦老师不敢乱说,人家才二十岁,对象都没谈呢,你怎么说人家打胎?我第二句话就说,就是因为你打胎,会给你的父母带来灾难。谁知道她告诉我,她来的原因就是父母中煤气死了。她跟我说,她十几岁的时候,堕过一次胎。我们想想,邪淫真是上殃及父母,下殃及子孙,这个罪孽深重,太可怕了。
第十九,破坏伦常。破坏他人夫妻之伦,致使夫妻反目,情感破裂。我们老家就有五十岁的女士,上网聊个网友,不顾七十多岁父母的反对,抛弃儿女,抛弃丈夫就要跟人家跑。这个邪淫之事,让我们完全违背了做人的伦理道德。不独是乱了别人夫妇之伦,并且也断了他父子之伦和兄弟之伦,五伦之中就废了三伦。伦常于风水很关键,不孝父母,这个风水就不好;夫妻不和睦,命运就不好。要想改变这个风水格局,孝敬父母,夫妻和睦是两大纲领。所以,我们要想风水好,要想改变命运,快抓住这两点,孝敬父母,使夫妻和睦,不搞婚外恋。
第二十,害人害己,损他人的名声,坏自己的门风,害自己的祖先,祖先相传的血脉因有不肖子孙致使福分削弱。我讲一个人命中,如果注定要有一个亿,他嫖一次娼那就折一千万,嫖十次,这一个亿就没了。有些人跟我讲,秦老师,这个人嫖娼,五毒俱全了,为什么还这么有钱?我说,他命中有几个亿,就挣了几百万,你还认为他有钱?那真的是拿金元宝换了个马钱,亏大了。
佛在经上说,要不了孩子的人,大部分都是乱人妻子的。男的胡乱搞对象,对女人不尊敬,玩弄人家,精子成活率就低,终生无子嗣。女的看上男人的钱财,就会输卵管堵塞,包括得不孕不育这种疾病。这是佛在经上讲的。
别人嫖你女儿你难过,你当初嫖别人女儿的时候,别人也会很伤心,这叫因果,丝毫不爽。冥冥之中,上天总是安排了邪淫之徒的妻女去还债,而且又绝其后人。
我曾碰到一个老板非常有钱,他一次嫖娼就是找五六个。大家知道到最后怎么样?一直得不了儿子,好不容易得个儿子,儿子把他妈强奸了。到最后实在没办法了,他们把这个孩子生生给打死了。不光是强奸了他的母亲,把他的姐姐妹妹也强奸了。
邪淫之事,受苦万千,非常可怕。所以,我们要善行,远离不良嗜好,远离吃喝嫖赌抽,才能聚财旺家,修身得寿,才能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才能在人生道路上真正幸福。不然的话,我们所做的恶事,都是现世得现报,或者由子女还债。我真的碰到过这种现象,一个老板搞色情业,养小姐就是几百位,钱没少挣,可是钱没捞着花,为什么?出车祸死了,自己老婆管别人叫老公了,孩子管别人叫爹了,亏大了。
我还碰到一个老板,特别有钱,也是做色情业的,置自己老婆不管,今天找一个,明天找一个,和所有小姐都有关系,五十岁的时候,二十多岁的儿子跳楼自杀。
第二十一,得不了孩子。我在深圳遇到一个老板,很有钱,有私人游艇,很年轻,很能干,但犯邪淫,认为自己很风流。最后娶了老婆,第一个老婆怀孕以后,一检查,肚子里怀的是畸形,打掉。连续怀三四个孩子,都是畸形,打掉。最后没有办法,怎么办?离婚。娶第二个老婆,也是如此,三四个胎儿全部都是畸形。人家一嫁出去,生个孩子就好了。娶了第三个老婆,吓得不敢生了,怎么办?抱人家儿子回来养,养到八个月,得病死了。多好的条件,多好的医疗,八个月也死了。没办法又抱了人家一个女儿,两岁的时候得了小儿麻痹,走路一拐一拐的。我们看一看,抱人家的孩子不是要命,就是让人家得畸形,这就是邪淫的果报。
男人要是犯了邪淫,重则断了人种,对不起你的列祖列宗,对不起祖先,把福报搅了。你犯下这种邪淫,轻则虽有孩子,但是恶习还会传到子孙手里,孩子吃喝嫖赌,样样精通,败家,让你死不瞑目。
第二十二,容易遇车祸。同坐一辆车出车祸,犯邪淫的人能要命,别人甚至都不会受伤。我就碰到这种现象,一个车子出车祸了,里面三个死了,一个没事。一问,那三个要么是离婚了,要么正在准备离婚,外面还养了个情人。只有活着的那个男人,老婆很厉害,管得住他,不敢搞婚外恋,所以他活着呢。所以你看,不犯邪淫的人可保命,大灾难来的时候死不了。
第二十三,常被人怀疑,遭亲友诽谤,广结冤仇。经常被人怀疑,给人帮忙做好事,人家都误认为你有企图。还经常广结冤仇,朋友之间稍微有点儿事情,就会变成敌人,变成仇人。帮人家九次忙,一次忙没帮,人家就把你视成仇人攻击。
第二十四,奸淫别人的妻子,会得断子绝孙报应。我曾受一个朋友邀请,去看他舅舅家的一个祖坟。他的舅舅家当时在当地是大家族,光是太爷爷就有七八个儿子。我当时不知道,但我去了一看,我说这一家绝人了,没人了。他说你太神了,他舅舅没有儿子,抱的儿子,上面六家人已经绝户了,没有人,底下这两家人都是抱的孩子,自己也没有孩子。说过去可是望族,不知道什么原因。
我就告诉他,他们家族有人做妓女生意,一查,果然有人开过青楼,这是祖先做的事情。祖孙偿了三四代,没有还完,到现在为止,孩子还是半身不遂,年纪轻轻的,老的反而伺候儿子,成奴仆了。
我们看一个恶习,影响几百年,这个很可怕。现在人谈恋爱的时候,都是玩玩的心态,不是真想娶人家,那这样会受邪淫的果报。我碰到一个非常有钱的人,他曾经找个女孩子,很年轻,最后把这个女孩子给逼死了。后来他结婚生了一个女孩,特有意思,一年就花一二百万,常换男朋友。他还有个儿子,年龄不大,儿子一天到晚也是天天算计着钱财。
我就跟他讲,我说你做过缺德事。他这才想起来,想起多少年前,这个女的是自杀的,所以现在受这个恶报。我说你女儿干什么?来偿这个债。你嫖人家的时候,她的父母也很伤心难过,甚至孩子都没命了,那别人嫖你女儿的时候,你是什么感受?他才痛哭流涕跟我说:“秦老师,我做错了,用什么方法可以化解?”我跟他讲,要忏悔,发自内心地忏悔。如果你要有信仰,信佛教,那你读佛经去;你要信天主教,那你去祷告。你要不信教,你就掏出良心来,在家里长期地去忏悔,这样才好。
我们当地也有一桩这样的事情,这是我亲身经历的。一个男人跟女的是一个村子,一个在村东,一个在村西,然后两个人就缠到一块儿了,这个男人有老婆。最后因为生气,这女的把他一石头砸死了,砸死以后法医来鉴定,把他和杀猪一样,头发给弄开,头盖给揭开,全身给解剖了。当时我也不知道害怕,站在那里看见的。这几年里,我对他家稍微有点儿了解,他两个儿子,一个儿子比我还大一点儿,天天抢劫,抓进去出来,出来又抓进去。二儿子稍微好点儿,但做什么赔什么,没有办法,入了色情道了。两个儿子没有一个撑起门面,都是给祖先蒙羞。
你看看,一个父亲造的孽,自己送命,还把两个儿子的前途给断送了。我每每想起这个事情,我就在想,人世间没有卖后悔药的地方,要真有卖后悔药的地方,你打死他,他也不会去做。我们为这个身体吃喝嫖赌抽,置亲情于不顾,害了多少人啊!
第二十五,纵欲成患,造成新的生死轮回,也使自己和众生更难解脱,导致更多的灾祸和横祸。人身难得,错过这个机会就太可惜了。我们要是有宗教信仰,我们还在破戒,造成心理压力越来越重,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使我们的思想混乱,这就不好了。
我经常在讲,你想改命运吗?你想让你的风水好吗?你想让家庭幸福吗?你想发财升官吗?告诉你,别犯邪淫了,邪淫为万恶之首,千万不要犯。犯了以后,第一容易遇车祸,遭血光之灾。第二多出败家逆子。败家的孩子吃喝嫖赌,把你挣的财产给挥霍光了。逆子干什么?杀父,甚至强奸自己母亲,强奸自己姐姐,强奸自己妹妹,做出乱伦之事,这都是邪淫果报。
更有的犯下邪淫,祖先蒙羞,坟地出现自然塌陷,甚至遭恶人破坏,甚至平掉。很多朋友想想,你有没有诸事不顺,或者有以上这些现象,那可能就是犯下邪淫之后,前期对你的警告。我为什么这么说呢?历朝帝王嫔妃众多,平均寿命二三十岁,寿命都很短。太极八卦阴阳,阴胜阳衰,就会导致这种恶的现象。
这个代价重到什么程度?重则家族五代不出一个大学生,严重的不出一个有能耐的人,家庭里看着都很聪明,可是都出www.souquanme.com一些败子、逆子,不是违法乱纪就是当汉奸,出卖国家,要不然就会因意外事故英年早逝。现在人不懂得,不明白这个道理。
跪求好心人帮我翻译一下文言文.
《读书须知出入法》 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不能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惟知出知入,得尽读书之法也。训学斋规
《读书》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整齐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子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子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凡书册须要爱护,不可损污,绉折济阳江禄,读书未竟,虽有急速,必待掩束整齐,然后起此,最为可法。
扪虱新话《陈善‧扪虱新话》
《读书须知出入法》
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不能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惟知出知入,得尽读书之法也。
《读书牢记则有进益》
读书惟在牢记,则日见进益,陈晋之一日,只读一百二十字,后遂无书不读,所谓日计不足,岁计有余者。今人谁不读书,日将诵数千言,初若可喜,然旋读旋忘,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虽然,况一日乎。予少时实有贪多之癖,至今每念腹中空虚,方知陈贤良为得法云。
性理大全
《读书法》
程子曰:读书将以穷理,将以致用也。今或滞心于章句之末,则无所用也。此学者之大患。凡观书,不可以相类泥其义不尔,则字字相梗。当观其文势,上下之意如充实之谓美。与诗之美不同。尝觉读书有令人喜时,有令人手舞足蹈时,或问莫是古人之意与先生之意相合,后如此否。曰:是也。论语孟子只剩读着,便是意足学者,须是玩味,若以语言解着,意便不足。问世有以读书为文为艺者,曰:为文谓之艺,犹之可也。读书谓之艺,则求诸书者,浅矣。张子曰:观书必总其言,而求作者之意。读书少则无由考校,得义精盖书以维持,此心一时放下,则一时德性有懈。读书则此心常在,不读书则终看义理不见书,须成诵精思,多在夜中,或静坐得之,不记得思不起,但通贯得大原,后书亦易记,所以观书者释己之疑,明己之未达。每见每加新益则学进矣,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上蔡谢氏曰:学者先学文,鲜有能至道。至如博观泛览,亦自为害。故明道先生教余,尝曰:贤读书慎,不要寻行数墨。
龟山杨氏语,罗仲素曰:某尝有数句教学者,读书之法云,以身体之,以心验之。从容默会于幽闲,静一之中超然,自得于书言,象意之表,此盖某所自为者如此。
和靖尹氏曰:吕献可尝言,读书不须多读,得一字行取一字。伊川亦尝言,读得一尺,不如行得一寸。行得便是会读书,二公之意正同。读书须是看圣人用心处,自家临事一一要使。
延平李氏曰:读书者,知其所言,莫非吾事,而即吾身以求之,则凡圣贤所至,而吾所未至者,皆可勉而进矣。若直以文字求之说,其词义以资诵说,其不为玩物丧志者几希。
东莱吕氏曰:读书有思索,人往往不苟,不曾读书与曾读书识理趣者,观其所为,便可见。凡读书必务 精熟,若或记性迟钝,则多诵数遍,自然精熟,记得坚固。若是遍数不多,只务强记。今日成诵,来日便忘,其与不曾读书,何异。凡为学之道,必先至诚,不诚未有能至焉者也。何以见其诚居处齐,庄志意凝,定不妄言。不苟笑,开卷伏读,必起恭敬如对圣贤,掩卷沈思,必根义理以闲邪。僻行之悠久,习与性成便有圣贤前辈气象。为学之本,莫先于读书,读书之法须令日有课程,句读有未晓大义,有未通不惜与人商确,不惜就人授读。凡人多以此为耻,曾不知不如是,则有终身之耻也。后学读书,未曾识得,目前大略,便要说性命,此极是害事为学,EKyum自有等级。后生学问,聪明强记,不足畏。惟思索寻究者,为可畏耳。
象山陆氏曰:大抵读书训诂,既通之后,但平心读之,不必勉加揣量,则无非浸灌培养,鞭策磨厉之功。或有未通晓处,姑缺之无害,且以其明白昭晰者,日加涵泳则自然日充日明,后日本原深厚,则向来未晓者将亦有涣然冰释者矣。读书作文亦是吾人事,但读书本不为作文,作文其末也。有其本必有其末,未闻有本盛而末不茂者,若本末倒置,则所谓文者亦可知矣。
勉斋黄氏曰:平居当以敬自持,令心虑宁静。至于读书则平心定气,端庄严肃,须以吾心默观圣贤之语,常使圣贤之意自入于吾心,如以镜照物,妍丑自见镜,何心哉。今人所以不善读书,非是圣贤之意难明,乃是吾心纷扰,反以汨乱圣贤之意,读书只是沈静精密则自然见得分明,切不可萌轻易自喜之心,便解得六经通彻,亦何足自喜,亦岂敢轻易才如此。便不足以任重后生,且收敛静退,歉然常若,不足方能有进。观书者,最怕气不平,且如公冶长一章。谢上蔡则谓圣人,择婿惊人如此,杨龟山则谓圣人所以求于人者,薄可免于刑戮,而不累其家,皆可妻也。上蔡气高者也,龟山气弱者也,故所见各别如此,要之当随文平看,方见得圣人之本意,此观书之大法。
北溪陈氏曰:读四书之法,毋过求毋巧凿毋旁搜毋曲引,亦惟平心以玩,其旨归而切己,以察其实用而已尔。果能于是四者,融会贯通而义理昭明,胸襟洒落,则在我有权衡尺度,由是而稽诸经与凡读。天下之书论天下之事,皆莫不冰融冻释,而轻重长短截然一定。自不复有锱铢分寸之或紊矣。
范阳张氏曰:朋友讲习,固天下乐事,不幸独学则当尚友,古人可也。故读论语如对孔门圣贤,读孟子如对孟子,读杜诗苏文则又凝神静虑,如目击二公。如此用心,虽生千载之下,可以见千载人矣。
程子曰:凡看书各有门庭,诗易春秋不可逐句看,尚书论语可以逐句看。六经之言,在涵蓄中默识,心通精义为本。读书者,当观圣人所以作经之意,与圣人所以为圣人。而吾之所以未至者,求圣人之心。而吾之所以未得焉者,昼诵而味之,中夜而思之,平其心易其气阙其疑,其必有见矣。古之学者皆有传授,如圣人作经,本欲明道。今人若不先明义理,不可治经。盖不得传授之意云尔。如系辞本欲明义,若不先求卦义,则看系辞不得。圣人之道,如河图洛书,其始止于画。上便出义,后之人既重卦,又系辞求之未,必得其理,至如春秋,是其所是,非其所非,不过只是当年数人而已。学者不观他书,只观春秋亦可尽道。卦爻始立义既具,即圣人别起义以错综之,如春秋已前,既已立例,到近后来,书得全别一般事,便书得别有意思,若依前例,观之殊失之矣。苏季明常以治经为传道,居业之实居常讲习,只是空言无益,质之两先生。伯淳先生曰:修辞立其诚,不可不子细,理会言能修省。言辞便是要立诚,若只是修饰言辞,为心只是为伪也。若修其言辞,正为立己之诚,意乃是体当自家敬以直内义,以方外之实事道之。浩浩何处下手,惟立诚才有可居之处,有可居之处则可以修业也,终日干干大小之事,却只是忠信所以进德为实。下手处修辞立其诚,为实修业处。
正叔先生曰:治经实学也,譬诸草木区以别矣。道之在经大小远近高下精粗,森列于其中。譬如日月在上,有人不见者,一人指之不如众人指之。自见也如中庸一卷书,自有至理推之。于事如国家有九经及历代圣人之迹,莫非实学也,如登九层之台,自下而上者,为是人患居常讲习空言,无实者盖不自得也。为学治经最好苟不自得,则尽治五经,亦是空也。今有人心得识达,所得多矣。虽亦好读书却患在空虚者,未免此弊。
张子曰:经籍亦须记得,虽有舜禹之智,吟而不言,不如聋盲之指麾。故记得便说得便行得。故始学亦不可无诵数。
龟山杨氏因言,秦汉以下,事曰亦须是一一识别,得过欲识别,得过须用着意六经,六经不可容易看了。今人多言要作事,须看史,史固不可不看,然六经先王经世之迹在焉,是亦足用矣。必待观史未有史书,以前人以何为,据盖孔子不存史而作春秋,春秋所以正史之得失也,今人自是不留意六经,故就史求道理,是以学愈博,而道愈远。若经术明自无工夫及之,使有工夫及之,则取次提起一事,便须断遣处置得行,何患不能识别。
鲁斋许氏曰:讲究经旨,须是且将正本,反复诵读,求圣人立言,指意务于经内,自有所得。若反复读诵,至于二三十遍以至五六十遍,求其意义,不得然后以古注证之。古注训释不明,未可通晓。方考诸家解义择其当者,取一家之说,以为定论。不可泛泛,莫知所适从也。诵经习史,须是专志屏弃外物,非有父母师长之命,不得因他而辍。
程子曰:凡解文字,但易其心自见理,理只是义理,甚分明。如一条平坦底道路。且如随卦言,君子向晦入宴息,解者多作遵养,时晦之晦或问作甚晦字。曰:此只是随时之大者,向晦则宴息也,更别无甚义。或曰:圣人之言,恐不可以浅近。看他曰:圣人之言,自有近处,自有深处,如近处怎生强要,凿教深远得。汉儒之谈经也,以三万余言,明尧典二字。可谓知要乎,惟毛公董相有儒者,气象东京,士人尚名节,加之以明礼义,则皆贤人之德业矣。
《读史》
程子曰:某每读史到一半,便掩卷思量,料其成败。然后却看,有不合处,又更精思,其闲多有幸而成,不幸而败,今日只见成者,便以为是,败者便以为非,不知成者煞有不是,败者煞有是底。读史须见圣贤,所存治乱之几,贤人君子出处进退,便是格物。今人只将他见成底事,便做是便不知煞有误人处。凡读史不徒要记事迹,须要识治乱安危,兴废存亡之理,且如读高帝一纪,便须识得汉家四百年,终始治乱,当如何是亦学也。
南轩张氏曰:观史工夫,要当考其治乱,兴坏之所以然。察其人之是非邪,正至于几,微节目与夫,疑似取舍之闲,尤当三复也。若以博闻见助,文辞抑末矣。于定国为廷尉,天下无冤民,史氏将谁欺,赵盖韩杨之死皆在定国之手,冤莫大焉。大凡看史不可被史官瞒过,张释之为廷尉,有惊乘舆马者,上欲诛之,释之以为当,罚金。且曰:法者天下之公共也,且方其时,上使诛之则已,今已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释之知廷尉为天下之平,而不知人君为天下之平。问读通鉴之法曰:治乱得失源流人才邪,正是非财赋本末用,兵法制嘉言善行,皆当熟究之。
东莱吕氏曰:观史先自书始,然后次及左氏,通鉴欲其体统,源流相承接耳。
范阳张氏曰:如看唐朝事,则若身预其中,人主情性如何,所命相如何,当时在朝士大夫孰为君子,孰为小人,其处事孰为当,孰为否,皆令胸,次晓然可以口讲。而指画则机会圆熟,他日临事必过人矣。凡前古可喜可愕之事,皆当蓄之于心,以此发之,笔下则文章不为空言矣。
鲁斋许氏曰:阅子史必须有所折衷,六经论孟乃子史之折衷也。譬如家法之有律令格式赏功罚罪,合于律令格式者为当,不合于律令格式者为不当。诸子百家之言,合于六经语孟者为是,不合于六经语孟者为非。以此夷考古之人,而去取之鲜有失矣。阅史必且专意于一家,其余悉屏去候阅,一史毕历历默记,然后别取一史而阅之,如此有常。不数年,诸史可以备记苟阅。一史未了,杂以他史,纷然交错,于前则皓首不能通一史矣,惟是读三传当参以史记,读史记当参以前汉文辞繁要,亦各有法,不可不知。
看史记当先看其人之大节,然后看其细行。善则效之,恶则以为戒焉,所以为吾躬行之益,徒记其事而读其书,非所谓学也。
读书录《薛瑄‧读书录》
《论学》
为学第一工夫,立心为本,心存则读书,穷理躬行践履皆自此进。孟子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程子曰: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欲人将已放之心收之。反入身来,自能寻向上去,皆此意也。学道固自圣贤之书,而入苟徒翫心章句之闲,而不求实理之所在,则亦无以有诸己矣。道学以五经四书为本,专用心于史学者,无自而入道。孟子专心致志,四字读书之至要。邵子诗云:不读人闲非圣书。凡不正之书皆不可读。自有文籍以来,汗牛充栋之书,日益多要当择,其是而去其非,可也。郑声乱雅乐,杂书乱圣经。余事量力所及而已,非可必也,惟读书一事,乃吾之本心所得,肆力其闲,而莫余止者也。韩子吾老着读书,余事不挂眼之句,实获我心焉。万金之富,不足以易吾一日读书之乐也。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而不知厌也。读书以防检,此心犹服药以消磨此病,病虽未除,常使药力胜则病自衰,心虽未定,常得书味深,则心自熟,久则衰者,尽而熟者化矣。学有所得,必自读书,入读书千熟万熟,时一言一句之理,自然与心融会为一,斯有所得矣。读前句如无后句,读此书如无他书,心乃有大得。读书所以不见德崇业广者,只是讲说不曾实行,如读学而时习章,便能学而时习否。读其为人也,孝弟章便能孝弟否。读颜渊问仁章,便能非礼勿视听言动否。若不能如此,只是讲说耳。读书贵知要只。颜子四勿心不绝想,口不绝念,守之勿失,循之勿违。岂有差错,泛观天下之书,而不知用力处,虽多亦奚以为。不察理之有无,而泛读一切不经驳杂之书,务以闻见该博,取胜于人。吾知其记愈多,而心愈窒,志愈荒,而识愈昏矣。如此读书,非徒无益,是又适。所以为心术之害也。凡读书须虚心定气,缓声以诵之,则可以密察其意。若心杂气粗,急声以诵,真村学小儿读诵,斗高声又岂能识其旨趣之所在也。读书当出己之口,入己之耳。读书惟宁静宽徐,缜密则心入,其中而可得其妙,若躁扰褊急粗略以求之,所谓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者也焉。足以得其妙乎。口念书而心外驰,难乎有得矣。朱子曰:童遇云读书千遍,其意可见。又曰: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不通,鬼神将通之,非思之力也,精神之极也,非妄语也,此言读书熟思之精,自有通悟时也。读书不寻思,如迅风飞鸟之过,前响绝影灭,亦不知圣贤所言为何事,要作何用。唯精心寻思,体贴向身心事物上来,反复考验其理,则知圣贤之书一字一句,皆有用矣。读书讲明道义,求日用之实理也,若读书而不讲明道义,则溺心于文字之闲,终不能知实理之所在。圣贤之书,神而明之,在乎人,不然书特尘编耳。书能神而明之,则活泼泼地。圣贤之书,所载皆天地古今万事万物之理,能因书以知理,则理有实用,不然书自书理自理何以有实用哉。《程朱传注》少有用心于其闲者。偶持一卷中庸,书因思此书满天下,能因中庸之书,实得中庸之理者,几何人哉。舍小学四书五经,宋诸儒性理之书,不读而先读他书,犹恶泰山而喜丘垤也,藐乎吾见其小矣。程子曰:予所传者,辞也。由辞以得其意,则在人焉。尔读书之法,皆当由辞以得意。徒得其辞而不得其意,章句文字之学也。四书顷刻不可不读。人果能诚心求道,虽五经四书正文中亦自有入处。若无诚心向此,虽经书一章反复以数万言释之,人亦不能有得也。莫不饮食鲜能知味,日用而不知,凡民也。不独凡民为然,恐读书而不明理者亦然。读圣贤之书,句句字字见有的实用处,方为实学。若徒取为口耳文词之资,非实学也。得意忘言,乃知读书不可滞于言辞之闲,当会于言辞之表。读书皆以明本来固有之理,而欲行之无疑耳。圣贤言格物,致知处便,当效其格物致知,言存养省察处便,当效其存养省察,圣贤为教之法,无不效其所为,则读书有切己之益,而不为口耳之陋矣。读书必精专不二,方见义理。有一念之杂即隔一重矣,以鸿鹄之心读书,必不能造乎精微。濂洛关闽之书,一日不可不读,周程张朱之道,一日不可不尊。舍此而他学,则非矣。读圣贤书,于凡切要之言,皆体贴到自己身心上,必欲实得而力践之,乃有益。不然书自书,我自我,虽尽读圣贤书,终无益也。读书不于身心有得,懵然而已。读书只当以正文传注为本,正文传注已通析尚有可疑者,乃可参考语录诸说,窃见传注之外,皆有诸儒小注经文不过数语,而小注乃至数千百言,其实学者不但不能周览并经文,传注亦不能精矣。若有大圣贤作,必重加芟削矣。读书必得其要,天命之性是也。读书固不可不思索,然思索太苦,而无节。则心反为之动。而神气不清,如井泉然,淆之频数则必浊。凡读书思索之久,觉有倦意,当敛襟正坐,澄定此心,少时再从事于思索,则心清而义理自见。
《体认》
读书当着实体,认如读中庸首章天命之谓性,便当求天命之性的在何处,读大学首章明德新民止于至善,便当求三者的为何事如此,则道理跃如皆在,心目之闲,自不为文字言语所缠绕矣。读书之久,见得书上之理与自家身上之理,一一契合,方始有得处。读书体贴到自己身心上,方有味。皆实理也。圣贤岂欺我哉。实理皆在乎万物万事之闲,圣贤之书不过摸写其理耳,读书而不知实理之所在。徒滞于言辞之末,夫何益之有。人读书果能于圣人之言,句句皆体之身心,而力行之,即是颜子亦足以发之意。读书记得一句便寻一句之理,务要见得下落,方有益,先儒谓读书,只怕寻思近,看得寻思二字最好如圣贤,一句言语,便反复寻思,在吾身心上,何者为是,在万物上,何者为是。使圣贤言语,皆有着落,则知一言一语,皆是实理,而非空言矣。
《胡居仁‧居业录》
《丽泽堂学约》
一读书务以小学为先,次四书以及六经,与周程张朱司马邵之书,非理之书,不得妄读。一读书务在循序渐进,一书已熟,方读一书,毋得卤莽躐等,虽多无益。
王守仁语录
《传习录》
一友问读书,不记得如何。先生曰:只要晓得如何,要记得,要晓得,已是落第二义了,只要明得自家本体,若徒要记得,便不晓得。若徒要晓得,便明不得自家的本体。
共发编《曹于汴‧共发编》
《语录》
古人之书,不可不多读,但靠书不得靠读,不得靠古人不得。
荆川稗编
《原学篇》
何为三代之前,学术如彼三代之后,学术如此汉微,有遗风魏晋以降,日以陵夷非后人之用心不及,前人之用心,实后人之学术,不及前人之学术也,后人学术,难及大概有二。一义理之学,二辞章之学。义理之学,尚攻击辞章之学,务雕搜耽义理者,则以辞章之士为不达,渊源玩辞章者,则以义理之士为无文彩要之辞章,虽富如朝霞,晚照徒焜耀人耳目。义理虽深如空谷寻声,靡所底止二者,殊途而同归。是皆从事于语言之末,而非为实学也。所以学术//www.souquanme.com不及,三代又不及汉者,抑有由也。以图谱之学不传,则实学尽化为虚文矣。其闲有屹然,特立风雨不移者,一代得一二人。实一代典章文物法度纪纲之盟主也,然物希则价难平,人希则人罕识世,无图谱人亦不识图谱之学。张华晋人也,汉之宫室千门万户,其应如响,时人服其博物,张华固博物矣。此非博物之效也,见汉宫室图焉,武平一唐人也,问以鲁三桓郑七穆春秋,族系无有遗者,时人服其明春秋,平一固熟于春秋矣,此非明春秋之效也,见春秋世族谱焉,使华不见图,虽读尽汉人之书,亦莫知前代宫室之出处,使平一不见谱,虽诵春秋,如建瓴水,亦莫知古人氏族之始终。当时作者后世史官,皆不知其学之所自况他人乎,臣旧亦不之知,及见杨佺期洛京图,方省张华之由见杜预公子谱,方觉平一之故,由是益知图谱之学,学术之大者,且萧何刀笔吏也,知炎汉一代宪章之所,自歆向大儒也。父子分争于言句之末,以计较毫厘得失,而失其学术之大体,何秦人之典,萧何能收于草昧之,初萧何之典,歆向不能纪于承平之后,是所见有异也。逐鹿之人,意在于鹿,而不知有山求鱼之人,意在于鱼而不知有水。刘氏之学意在章句,故知有书,而不知有图。鸣呼,图谱之学,绝是谁之过与。
《叙学》
性无不统,心无不宰,气无不充,人以是而生,故材无不全矣。其或不全,非材之罪也,学术之差,品节之紊,异端之害,惑之也。今之去古远矣,众人之去圣人也。下矣幸而不亡者,大圣大贤。惠世之书也,学之者,以是性与是,心与是,气即书以求之俾邪,正之术明诚伪之辨,分先后之品,节不差笃行而固守。谓其材之不能全,吾不信也。诸生从余问,学有年矣。而余梗于他故,不能始。卒成夫教育英才之乐,故具为陈读书为学之次序,庶不至于差,且紊而败其全材也。先秦三代之书,六经语孟为大世。变既下,风俗日坏,学者与世俯仰,莫之致力,欲其材之,全得乎。三代之学,大小之次第,先后之品节,虽有余绪竟亦莫知,适从惟当致力,六经语孟耳。世人往往以语孟为问学之始,而不知语孟圣贤之成终者。所谓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者也。圣贤以是为终学者,以是为始未说圣贤之详。遽说圣贤之约,不亦背驰矣乎。所谓颜状未离,于婴孩高谈已,及于性命者也,虽然句读训诂不可不通,惟当熟读不可强解优游。讽诵涵泳,胸中虽不明了,以为先入之主,可也。必欲明之不凿则惑耳,六经既毕,反而求之自得之矣。治六经,必自诗。始古之人十三诵诗,盖吟咏情性,感发志意,中和之音在是焉。人之不明血气蔽之耳,诗能导情性,而开血气使幼而常闻歌诵之声,长而不失刺美之意,虽有血气焉,得而蔽也。诗而后书,书所谓圣人之情,见乎。辞者也,即辞以求情,情可得矣。血气既开,情性既得,大本立矣。本立则可以征。夫用,用莫大于礼,三代之礼,废矣。见于今者,汉儒所集之礼,记周公所著之,周礼也。二书既治,非春秋无以断也,春秋以天道王法,断天下之事业也。春秋既治,则圣人之用见矣,本诸诗以求其情,本诸书以求其辞,本诸礼以求其节,本诸春秋以求其断。然后以诗书礼为学之体,春秋为学之用,体用一贯,本末具举,天下之理,穷理,穷而性尽矣。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而后学夫易,易也者。圣人所以成,终而成始也。学者于是用心焉,是故诗书礼乐不明则不可以学,春秋五经不明则不可以学。易夫不知其粗者,则其精者岂能知也。迩者未尽,则其远者,岂能尽也。学者多好高务远,求名而遗实,逾分而远探,躐等而力穷。故人异学家异传圣人之意,晦而不明也。六经自火于秦传,注于汉疏,释于唐议,论于宋,日起而日变,学者亦当知其先后,不以彼之言而变吾之良知也。近世学者,往往舍传注疏释,便发诸儒之议论,盖不知议论之学,自传注疏释,出特更作正大高明之论尔。传注疏释之于经,十得其六七。宋儒用力之勤,铲伪似真补,其三四而备之也。故必先传注而后疏释,疏释而后议论。始终原委,推索究竟以己意体察为之,权衡折之于天理,人情之至,勿好新奇,勿好僻异,勿好诋讦,勿生穿凿,平吾心易吾气,充周隐微毋使亏欠。若发强弩必当穿彻,而中的。若论罪囚棒,棒见血而,得情毋惨刻毋细碎毋诞妄毋临深。以为高渊实昭,旷开朗恳,恻然后为得也。六经既治,语孟既精,而后学史先立乎,其大者小者弗能夺也。搜趣网胸中有六经语,孟为主,彼废兴之迹,不吾欺也。如持平衡,如悬明镜,轻重寝扬,在吾目中,学史亦有次第,古无经史之分,诗书春秋皆史也,因圣人删定笔削立,大经大典即为经也,史之兴自汉氏始,先秦之书,如左氏传国语世本战国策,皆掇拾记录。无完书,司马迁大集群书为史记。上下数千载,亦云备矣。然而议论或驳而不纯,取其纯而舍其驳,可也。后世史记皆宗迁法,大同而小异,其创法立制纂承六经,取三代之余烬为百世之准绳。若迁者可谓史氏之良者也,班固前汉史,与迁不相上下。其大原则出于迁,而书少加密矣。东汉史成于范晔,其人诡异好奇,故其书似之。然论赞情状,有律亚于迁,固自谓赞,是吾文之奇,作诸序论,往往不减。过秦则比拟,太过三国陈寿所作,任私意而好文,奇功伟迹往往削没,非裴松之小传,一代英伟之士,遂为寿所诬。后世果有作者必当改作,以正寿之罪。奋昭烈之幽光,破曹瞒之鬼贼,千古一快也。晋史成于李唐,房杜诸人,故独归,美太宗耳。繁芜滋蔓诬谈,隐语鄙亵之事,具载之,甚失史体。三国过于略,而晋书过于繁,南北七代各有其书,至唐李延寿总为南北史,遣辞记事,颇为得中。而其事迹污秽,虽欲文之,而莫能文矣。隋史成于唐兴亡之际,徼讦好恶,有浮于言者,唐史二旧书刘煦所作,固未完备,文不称事,而新书成于宋欧。宋诸公虽云完备,而文有作为之意,或过其实而议论纯正,非旧书之比也。然学者当先旧而后新,五代二书皆成于宋旧,则薛居正新,则欧阳子也。新书一出,前史皆废,所谓一洗。凡马空者也,宋金史皆未成金史,只有实录宋事纂录甚多,而东都事略,最为详备。是则前世之史也,学者必读,历代全史考之废兴之由。邪正之迹,国体国势制度文物,坦然明白,时以六经旨要立论,其闲以试己意,然后取温公之通鉴,宋儒之议论。校其长短是非,如是可谓之学史矣。学者往往全史未见,急于要名,欲以为谈说之资,嘴吻之备,至于通鉴亦不全,读抄撮钩节通鉴之大旨,温公之微意随以昧没,其所以成就亦浅浅乎。史既治则读诸子老庄列阴,符四书皆出一律,虽云道家者,流其搜趣网闲有至理,存取其理而不取其寓,可也。素问一书虽云医家者,流三代先秦之要典也,学者亦当致力孙吴姜黄之书,虽云兵家智术战陈之事,亦有名言不可弃也。荀子议论过高好奇,致有性恶之说,然其王霸之辨,仁义之言,不可废也。管子一书,霸者之略,虽非王道亦当读也,扬子云太元法言,发孔孟,遗意后世,或有异论者,以其有性善恶混之说,剧秦美新之论事,莽而篡汉,韩子谓其文颇滞涩,苏子谓以艰险之辞,文肤浅之理,而温公甚推重之。以为在孟荀之上,或抑或扬,莫适所定,虽然取其辞而不取其节,可也。贾谊董仲舒刘向皆有书,惜其犹有战国,纵横之余,习惟董子三策,明白纯正。孟轲之亚,非刘贾所企也。文中子生于南北,偏驳之后,隋政横流之际,而立教河汾作成,将相基唐之治,可谓大儒矣。其书成于门弟子董薛姚窦之流,故比拟时,有太过遣辞发问,甚似论语。而其格言至论,有汉儒所未道者,亦孟轲氏之亚也。韩子之书浑厚典丽,李唐一代之元气也。与汉氏比隆矣,其诋斥佛老扶持,周孔亦孟轲氏之亚也,诸子既治,宋兴以来,诸公之书,周程张之性理,邵康节之象数,欧苏
《读书》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整齐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子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子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凡书册须要爱护,不可损污,绉折济阳江禄,读书未竟,虽有急速,必待掩束整齐,然后起此,最为可法。
扪虱新话《陈善‧扪虱新话》
《读书须知出入法》
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不能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惟知出知入,得尽读书之法也。
《读书牢记则有进益》
读书惟在牢记,则日见进益,陈晋之一日,只读一百二十字,后遂无书不读,所谓日计不足,岁计有余者。今人谁不读书,日将诵数千言,初若可喜,然旋读旋忘,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虽然,况一日乎。予少时实有贪多之癖,至今每念腹中空虚,方知陈贤良为得法云。
性理大全
《读书法》
程子曰:读书将以穷理,将以致用也。今或滞心于章句之末,则无所用也。此学者之大患。凡观书,不可以相类泥其义不尔,则字字相梗。当观其文势,上下之意如充实之谓美。与诗之美不同。尝觉读书有令人喜时,有令人手舞足蹈时,或问莫是古人之意与先生之意相合,后如此否。曰:是也。论语孟子只剩读着,便是意足学者,须是玩味,若以语言解着,意便不足。问世有以读书为文为艺者,曰:为文谓之艺,犹之可也。读书谓之艺,则求诸书者,浅矣。张子曰:观书必总其言,而求作者之意。读书少则无由考校,得义精盖书以维持,此心一时放下,则一时德性有懈。读书则此心常在,不读书则终看义理不见书,须成诵精思,多在夜中,或静坐得之,不记得思不起,但通贯得大原,后书亦易记,所以观书者释己之疑,明己之未达。每见每加新益则学进矣,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上蔡谢氏曰:学者先学文,鲜有能至道。至如博观泛览,亦自为害。故明道先生教余,尝曰:贤读书慎,不要寻行数墨。
龟山杨氏语,罗仲素曰:某尝有数句教学者,读书之法云,以身体之,以心验之。从容默会于幽闲,静一之中超然,自得于书言,象意之表,此盖某所自为者如此。
和靖尹氏曰:吕献可尝言,读书不须多读,得一字行取一字。伊川亦尝言,读得一尺,不如行得一寸。行得便是会读书,二公之意正同。读书须是看圣人用心处,自家临事一一要使。
延平李氏曰:读书者,知其所言,莫非吾事,而即吾身以求之,则凡圣贤所至,而吾所未至者,皆可勉而进矣。若直以文字求之说,其词义以资诵说,其不为玩物丧志者几希。
东莱吕氏曰:读书有思索,人往往不苟,不曾读书与曾读书识理趣者,观其所为,便可见。凡读书必务 精熟,若或记性迟钝,则多诵数遍,自然精熟,记得坚固。若是遍数不多,只务强记。今日成诵,来日便忘,其与不曾读书,何异。凡为学之道,必先至诚,不诚未有能至焉者也。何以见其诚居处齐,庄志意凝,定不妄言。不苟笑,开卷伏读,必起恭敬如对圣贤,掩卷沈思,必根义理以闲邪。僻行之悠久,习与性成便有圣贤前辈气象。为学之本,莫先于读书,读书之法须令日有课程,句读有未晓大义,有未通不惜与人商确,不惜就人授读。凡人多以此为耻,曾不知不如是,则有终身之耻也。后学读书,未曾识得,目前大略,便要说性命,此极是害事为学,EKyum自有等级。后生学问,聪明强记,不足畏。惟思索寻究者,为可畏耳。
象山陆氏曰:大抵读书训诂,既通之后,但平心读之,不必勉加揣量,则无非浸灌培养,鞭策磨厉之功。或有未通晓处,姑缺之无害,且以其明白昭晰者,日加涵泳则自然日充日明,后日本原深厚,则向来未晓者将亦有涣然冰释者矣。读书作文亦是吾人事,但读书本不为作文,作文其末也。有其本必有其末,未闻有本盛而末不茂者,若本末倒置,则所谓文者亦可知矣。
勉斋黄氏曰:平居当以敬自持,令心虑宁静。至于读书则平心定气,端庄严肃,须以吾心默观圣贤之语,常使圣贤之意自入于吾心,如以镜照物,妍丑自见镜,何心哉。今人所以不善读书,非是圣贤之意难明,乃是吾心纷扰,反以汨乱圣贤之意,读书只是沈静精密则自然见得分明,切不可萌轻易自喜之心,便解得六经通彻,亦何足自喜,亦岂敢轻易才如此。便不足以任重后生,且收敛静退,歉然常若,不足方能有进。观书者,最怕气不平,且如公冶长一章。谢上蔡则谓圣人,择婿惊人如此,杨龟山则谓圣人所以求于人者,薄可免于刑戮,而不累其家,皆可妻也。上蔡气高者也,龟山气弱者也,故所见各别如此,要之当随文平看,方见得圣人之本意,此观书之大法。
北溪陈氏曰:读四书之法,毋过求毋巧凿毋旁搜毋曲引,亦惟平心以玩,其旨归而切己,以察其实用而已尔。果能于是四者,融会贯通而义理昭明,胸襟洒落,则在我有权衡尺度,由是而稽诸经与凡读。天下之书论天下之事,皆莫不冰融冻释,而轻重长短截然一定。自不复有锱铢分寸之或紊矣。
范阳张氏曰:朋友讲习,固天下乐事,不幸独学则当尚友,古人可也。故读论语如对孔门圣贤,读孟子如对孟子,读杜诗苏文则又凝神静虑,如目击二公。如此用心,虽生千载之下,可以见千载人矣。
程子曰:凡看书各有门庭,诗易春秋不可逐句看,尚书论语可以逐句看。六经之言,在涵蓄中默识,心通精义为本。读书者,当观圣人所以作经之意,与圣人所以为圣人。而吾之所以未至者,求圣人之心。而吾之所以未得焉者,昼诵而味之,中夜而思之,平其心易其气阙其疑,其必有见矣。古之学者皆有传授,如圣人作经,本欲明道。今人若不先明义理,不可治经。盖不得传授之意云尔。如系辞本欲明义,若不先求卦义,则看系辞不得。圣人之道,如河图洛书,其始止于画。上便出义,后之人既重卦,又系辞求之未,必得其理,至如春秋,是其所是,非其所非,不过只是当年数人而已。学者不观他书,只观春秋亦可尽道。卦爻始立义既具,即圣人别起义以错综之,如春秋已前,既已立例,到近后来,书得全别一般事,便书得别有意思,若依前例,观之殊失之矣。苏季明常以治经为传道,居业之实居常讲习,只是空言无益,质之两先生。伯淳先生曰:修辞立其诚,不可不子细,理会言能修省。言辞便是要立诚,若只是修饰言辞,为心只是为伪也。若修其言辞,正为立己之诚,意乃是体当自家敬以直内义,以方外之实事道之。浩浩何处下手,惟立诚才有可居之处,有可居之处则可以修业也,终日干干大小之事,却只是忠信所以进德为实。下手处修辞立其诚,为实修业处。
正叔先生曰:治经实学也,譬诸草木区以别矣。道之在经大小远近高下精粗,森列于其中。譬如日月在上,有人不见者,一人指之不如众人指之。自见也如中庸一卷书,自有至理推之。于事如国家有九经及历代圣人之迹,莫非实学也,如登九层之台,自下而上者,为是人患居常讲习空言,无实者盖不自得也。为学治经最好苟不自得,则尽治五经,亦是空也。今有人心得识达,所得多矣。虽亦好读书却患在空虚者,未免此弊。
张子曰:经籍亦须记得,虽有舜禹之智,吟而不言,不如聋盲之指麾。故记得便说得便行得。故始学亦不可无诵数。
龟山杨氏因言,秦汉以下,事曰亦须是一一识别,得过欲识别,得过须用着意六经,六经不可容易看了。今人多言要作事,须看史,史固不可不看,然六经先王经世之迹在焉,是亦足用矣。必待观史未有史书,以前人以何为,据盖孔子不存史而作春秋,春秋所以正史之得失也,今人自是不留意六经,故就史求道理,是以学愈博,而道愈远。若经术明自无工夫及之,使有工夫及之,则取次提起一事,便须断遣处置得行,何患不能识别。
鲁斋许氏曰:讲究经旨,须是且将正本,反复诵读,求圣人立言,指意务于经内,自有所得。若反复读诵,至于二三十遍以至五六十遍,求其意义,不得然后以古注证之。古注训释不明,未可通晓。方考诸家解义择其当者,取一家之说,以为定论。不可泛泛,莫知所适从也。诵经习史,须是专志屏弃外物,非有父母师长之命,不得因他而辍。
程子曰:凡解文字,但易其心自见理,理只是义理,甚分明。如一条平坦底道路。且如随卦言,君子向晦入宴息,解者多作遵养,时晦之晦或问作甚晦字。曰:此只是随时之大者,向晦则宴息也,更别无甚义。或曰:圣人之言,恐不可以浅近。看他曰:圣人之言,自有近处,自有深处,如近处怎生强要,凿教深远得。汉儒之谈经也,以三万余言,明尧典二字。可谓知要乎,惟毛公董相有儒者,气象东京,士人尚名节,加之以明礼义,则皆贤人之德业矣。
《读史》
程子曰:某每读史到一半,便掩卷思量,料其成败。然后却看,有不合处,又更精思,其闲多有幸而成,不幸而败,今日只见成者,便以为是,败者便以为非,不知成者煞有不是,败者煞有是底。读史须见圣贤,所存治乱之几,贤人君子出处进退,便是格物。今人只将他见成底事,便做是便不知煞有误人处。凡读史不徒要记事迹,须要识治乱安危,兴废存亡之理,且如读高帝一纪,便须识得汉家四百年,终始治乱,当如何是亦学也。
南轩张氏曰:观史工夫,要当考其治乱,兴坏之所以然。察其人之是非邪,正至于几,微节目与夫,疑似取舍之闲,尤当三复也。若以博闻见助,文辞抑末矣。于定国为廷尉,天下无冤民,史氏将谁欺,赵盖韩杨之死皆在定国之手,冤莫大焉。大凡看史不可被史官瞒过,张释之为廷尉,有惊乘舆马者,上欲诛之,释之以为当,罚金。且曰:法者天下之公共也,且方其时,上使诛之则已,今已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释之知廷尉为天下之平,而不知人君为天下之平。问读通鉴之法曰:治乱得失源流人才邪,正是非财赋本末用,兵法制嘉言善行,皆当熟究之。
东莱吕氏曰:观史先自书始,然后次及左氏,通鉴欲其体统,源流相承接耳。
范阳张氏曰:如看唐朝事,则若身预其中,人主情性如何,所命相如何,当时在朝士大夫孰为君子,孰为小人,其处事孰为当,孰为否,皆令胸,次晓然可以口讲。而指画则机会圆熟,他日临事必过人矣。凡前古可喜可愕之事,皆当蓄之于心,以此发之,笔下则文章不为空言矣。
鲁斋许氏曰:阅子史必须有所折衷,六经论孟乃子史之折衷也。譬如家法之有律令格式赏功罚罪,合于律令格式者为当,不合于律令格式者为不当。诸子百家之言,合于六经语孟者为是,不合于六经语孟者为非。以此夷考古之人,而去取之鲜有失矣。阅史必且专意于一家,其余悉屏去候阅,一史毕历历默记,然后别取一史而阅之,如此有常。不数年,诸史可以备记苟阅。一史未了,杂以他史,纷然交错,于前则皓首不能通一史矣,惟是读三传当参以史记,读史记当参以前汉文辞繁要,亦各有法,不可不知。
看史记当先看其人之大节,然后看其细行。善则效之,恶则以为戒焉,所以为吾躬行之益,徒记其事而读其书,非所谓学也。
读书录《薛瑄‧读书录》
《论学》
为学第一工夫,立心为本,心存则读书,穷理躬行践履皆自此进。孟子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程子曰: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欲人将已放之心收之。反入身来,自能寻向上去,皆此意也。学道固自圣贤之书,而入苟徒翫心章句之闲,而不求实理之所在,则亦无以有诸己矣。道学以五经四书为本,专用心于史学者,无自而入道。孟子专心致志,四字读书之至要。邵子诗云:不读人闲非圣书。凡不正之书皆不可读。自有文籍以来,汗牛充栋之书,日益多要当择,其是而去其非,可也。郑声乱雅乐,杂书乱圣经。余事量力所及而已,非可必也,惟读书一事,乃吾之本心所得,肆力其闲,而莫余止者也。韩子吾老着读书,余事不挂眼之句,实获我心焉。万金之富,不足以易吾一日读书之乐也。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而不知厌也。读书以防检,此心犹服药以消磨此病,病虽未除,常使药力胜则病自衰,心虽未定,常得书味深,则心自熟,久则衰者,尽而熟者化矣。学有所得,必自读书,入读书千熟万熟,时一言一句之理,自然与心融会为一,斯有所得矣。读前句如无后句,读此书如无他书,心乃有大得。读书所以不见德崇业广者,只是讲说不曾实行,如读学而时习章,便能学而时习否。读其为人也,孝弟章便能孝弟否。读颜渊问仁章,便能非礼勿视听言动否。若不能如此,只是讲说耳。读书贵知要只。颜子四勿心不绝想,口不绝念,守之勿失,循之勿违。岂有差错,泛观天下之书,而不知用力处,虽多亦奚以为。不察理之有无,而泛读一切不经驳杂之书,务以闻见该博,取胜于人。吾知其记愈多,而心愈窒,志愈荒,而识愈昏矣。如此读书,非徒无益,是又适。所以为心术之害也。凡读书须虚心定气,缓声以诵之,则可以密察其意。若心杂气粗,急声以诵,真村学小儿读诵,斗高声又岂能识其旨趣之所在也。读书当出己之口,入己之耳。读书惟宁静宽徐,缜密则心入,其中而可得其妙,若躁扰褊急粗略以求之,所谓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者也焉。足以得其妙乎。口念书而心外驰,难乎有得矣。朱子曰:童遇云读书千遍,其意可见。又曰: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不通,鬼神将通之,非思之力也,精神之极也,非妄语也,此言读书熟思之精,自有通悟时也。读书不寻思,如迅风飞鸟之过,前响绝影灭,亦不知圣贤所言为何事,要作何用。唯精心寻思,体贴向身心事物上来,反复考验其理,则知圣贤之书一字一句,皆有用矣。读书讲明道义,求日用之实理也,若读书而不讲明道义,则溺心于文字之闲,终不能知实理之所在。圣贤之书,神而明之,在乎人,不然书特尘编耳。书能神而明之,则活泼泼地。圣贤之书,所载皆天地古今万事万物之理,能因书以知理,则理有实用,不然书自书理自理何以有实用哉。《程朱传注》少有用心于其闲者。偶持一卷中庸,书因思此书满天下,能因中庸之书,实得中庸之理者,几何人哉。舍小学四书五经,宋诸儒性理之书,不读而先读他书,犹恶泰山而喜丘垤也,藐乎吾见其小矣。程子曰:予所传者,辞也。由辞以得其意,则在人焉。尔读书之法,皆当由辞以得意。徒得其辞而不得其意,章句文字之学也。四书顷刻不可不读。人果能诚心求道,虽五经四书正文中亦自有入处。若无诚心向此,虽经书一章反复以数万言释之,人亦不能有得也。莫不饮食鲜能知味,日用而不知,凡民也。不独凡民为然,恐读书而不明理者亦然。读圣贤之书,句句字字见有的实用处,方为实学。若徒取为口耳文词之资,非实学也。得意忘言,乃知读书不可滞于言辞之闲,当会于言辞之表。读书皆以明本来固有之理,而欲行之无疑耳。圣贤言格物,致知处便,当效其格物致知,言存养省察处便,当效其存养省察,圣贤为教之法,无不效其所为,则读书有切己之益,而不为口耳之陋矣。读书必精专不二,方见义理。有一念之杂即隔一重矣,以鸿鹄之心读书,必不能造乎精微。濂洛关闽之书,一日不可不读,周程张朱之道,一日不可不尊。舍此而他学,则非矣。读圣贤书,于凡切要之言,皆体贴到自己身心上,必欲实得而力践之,乃有益。不然书自书,我自我,虽尽读圣贤书,终无益也。读书不于身心有得,懵然而已。读书只当以正文传注为本,正文传注已通析尚有可疑者,乃可参考语录诸说,窃见传注之外,皆有诸儒小注经文不过数语,而小注乃至数千百言,其实学者不但不能周览并经文,传注亦不能精矣。若有大圣贤作,必重加芟削矣。读书必得其要,天命之性是也。读书固不可不思索,然思索太苦,而无节。则心反为之动。而神气不清,如井泉然,淆之频数则必浊。凡读书思索之久,觉有倦意,当敛襟正坐,澄定此心,少时再从事于思索,则心清而义理自见。
《体认》
读书当着实体,认如读中庸首章天命之谓性,便当求天命之性的在何处,读大学首章明德新民止于至善,便当求三者的为何事如此,则道理跃如皆在,心目之闲,自不为文字言语所缠绕矣。读书之久,见得书上之理与自家身上之理,一一契合,方始有得处。读书体贴到自己身心上,方有味。皆实理也。圣贤岂欺我哉。实理皆在乎万物万事之闲,圣贤之书不过摸写其理耳,读书而不知实理之所在。徒滞于言辞之末,夫何益之有。人读书果能于圣人之言,句句皆体之身心,而力行之,即是颜子亦足以发之意。读书记得一句便寻一句之理,务要见得下落,方有益,先儒谓读书,只怕寻思近,看得寻思二字最好如圣贤,一句言语,便反复寻思,在吾身心上,何者为是,在万物上,何者为是。使圣贤言语,皆有着落,则知一言一语,皆是实理,而非空言矣。
《胡居仁‧居业录》
《丽泽堂学约》
一读书务以小学为先,次四书以及六经,与周程张朱司马邵之书,非理之书,不得妄读。一读书务在循序渐进,一书已熟,方读一书,毋得卤莽躐等,虽多无益。
王守仁语录
《传习录》
一友问读书,不记得如何。先生曰:只要晓得如何,要记得,要晓得,已是落第二义了,只要明得自家本体,若徒要记得,便不晓得。若徒要晓得,便明不得自家的本体。
共发编《曹于汴‧共发编》
《语录》
古人之书,不可不多读,但靠书不得靠读,不得靠古人不得。
荆川稗编
《原学篇》
何为三代之前,学术如彼三代之后,学术如此汉微,有遗风魏晋以降,日以陵夷非后人之用心不及,前人之用心,实后人之学术,不及前人之学术也,后人学术,难及大概有二。一义理之学,二辞章之学。义理之学,尚攻击辞章之学,务雕搜耽义理者,则以辞章之士为不达,渊源玩辞章者,则以义理之士为无文彩要之辞章,虽富如朝霞,晚照徒焜耀人耳目。义理虽深如空谷寻声,靡所底止二者,殊途而同归。是皆从事于语言之末,而非为实学也。所以学术//www.souquanme.com不及,三代又不及汉者,抑有由也。以图谱之学不传,则实学尽化为虚文矣。其闲有屹然,特立风雨不移者,一代得一二人。实一代典章文物法度纪纲之盟主也,然物希则价难平,人希则人罕识世,无图谱人亦不识图谱之学。张华晋人也,汉之宫室千门万户,其应如响,时人服其博物,张华固博物矣。此非博物之效也,见汉宫室图焉,武平一唐人也,问以鲁三桓郑七穆春秋,族系无有遗者,时人服其明春秋,平一固熟于春秋矣,此非明春秋之效也,见春秋世族谱焉,使华不见图,虽读尽汉人之书,亦莫知前代宫室之出处,使平一不见谱,虽诵春秋,如建瓴水,亦莫知古人氏族之始终。当时作者后世史官,皆不知其学之所自况他人乎,臣旧亦不之知,及见杨佺期洛京图,方省张华之由见杜预公子谱,方觉平一之故,由是益知图谱之学,学术之大者,且萧何刀笔吏也,知炎汉一代宪章之所,自歆向大儒也。父子分争于言句之末,以计较毫厘得失,而失其学术之大体,何秦人之典,萧何能收于草昧之,初萧何之典,歆向不能纪于承平之后,是所见有异也。逐鹿之人,意在于鹿,而不知有山求鱼之人,意在于鱼而不知有水。刘氏之学意在章句,故知有书,而不知有图。鸣呼,图谱之学,绝是谁之过与。
《叙学》
性无不统,心无不宰,气无不充,人以是而生,故材无不全矣。其或不全,非材之罪也,学术之差,品节之紊,异端之害,惑之也。今之去古远矣,众人之去圣人也。下矣幸而不亡者,大圣大贤。惠世之书也,学之者,以是性与是,心与是,气即书以求之俾邪,正之术明诚伪之辨,分先后之品,节不差笃行而固守。谓其材之不能全,吾不信也。诸生从余问,学有年矣。而余梗于他故,不能始。卒成夫教育英才之乐,故具为陈读书为学之次序,庶不至于差,且紊而败其全材也。先秦三代之书,六经语孟为大世。变既下,风俗日坏,学者与世俯仰,莫之致力,欲其材之,全得乎。三代之学,大小之次第,先后之品节,虽有余绪竟亦莫知,适从惟当致力,六经语孟耳。世人往往以语孟为问学之始,而不知语孟圣贤之成终者。所谓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者也。圣贤以是为终学者,以是为始未说圣贤之详。遽说圣贤之约,不亦背驰矣乎。所谓颜状未离,于婴孩高谈已,及于性命者也,虽然句读训诂不可不通,惟当熟读不可强解优游。讽诵涵泳,胸中虽不明了,以为先入之主,可也。必欲明之不凿则惑耳,六经既毕,反而求之自得之矣。治六经,必自诗。始古之人十三诵诗,盖吟咏情性,感发志意,中和之音在是焉。人之不明血气蔽之耳,诗能导情性,而开血气使幼而常闻歌诵之声,长而不失刺美之意,虽有血气焉,得而蔽也。诗而后书,书所谓圣人之情,见乎。辞者也,即辞以求情,情可得矣。血气既开,情性既得,大本立矣。本立则可以征。夫用,用莫大于礼,三代之礼,废矣。见于今者,汉儒所集之礼,记周公所著之,周礼也。二书既治,非春秋无以断也,春秋以天道王法,断天下之事业也。春秋既治,则圣人之用见矣,本诸诗以求其情,本诸书以求其辞,本诸礼以求其节,本诸春秋以求其断。然后以诗书礼为学之体,春秋为学之用,体用一贯,本末具举,天下之理,穷理,穷而性尽矣。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而后学夫易,易也者。圣人所以成,终而成始也。学者于是用心焉,是故诗书礼乐不明则不可以学,春秋五经不明则不可以学。易夫不知其粗者,则其精者岂能知也。迩者未尽,则其远者,岂能尽也。学者多好高务远,求名而遗实,逾分而远探,躐等而力穷。故人异学家异传圣人之意,晦而不明也。六经自火于秦传,注于汉疏,释于唐议,论于宋,日起而日变,学者亦当知其先后,不以彼之言而变吾之良知也。近世学者,往往舍传注疏释,便发诸儒之议论,盖不知议论之学,自传注疏释,出特更作正大高明之论尔。传注疏释之于经,十得其六七。宋儒用力之勤,铲伪似真补,其三四而备之也。故必先传注而后疏释,疏释而后议论。始终原委,推索究竟以己意体察为之,权衡折之于天理,人情之至,勿好新奇,勿好僻异,勿好诋讦,勿生穿凿,平吾心易吾气,充周隐微毋使亏欠。若发强弩必当穿彻,而中的。若论罪囚棒,棒见血而,得情毋惨刻毋细碎毋诞妄毋临深。以为高渊实昭,旷开朗恳,恻然后为得也。六经既治,语孟既精,而后学史先立乎,其大者小者弗能夺也。搜趣网胸中有六经语,孟为主,彼废兴之迹,不吾欺也。如持平衡,如悬明镜,轻重寝扬,在吾目中,学史亦有次第,古无经史之分,诗书春秋皆史也,因圣人删定笔削立,大经大典即为经也,史之兴自汉氏始,先秦之书,如左氏传国语世本战国策,皆掇拾记录。无完书,司马迁大集群书为史记。上下数千载,亦云备矣。然而议论或驳而不纯,取其纯而舍其驳,可也。后世史记皆宗迁法,大同而小异,其创法立制纂承六经,取三代之余烬为百世之准绳。若迁者可谓史氏之良者也,班固前汉史,与迁不相上下。其大原则出于迁,而书少加密矣。东汉史成于范晔,其人诡异好奇,故其书似之。然论赞情状,有律亚于迁,固自谓赞,是吾文之奇,作诸序论,往往不减。过秦则比拟,太过三国陈寿所作,任私意而好文,奇功伟迹往往削没,非裴松之小传,一代英伟之士,遂为寿所诬。后世果有作者必当改作,以正寿之罪。奋昭烈之幽光,破曹瞒之鬼贼,千古一快也。晋史成于李唐,房杜诸人,故独归,美太宗耳。繁芜滋蔓诬谈,隐语鄙亵之事,具载之,甚失史体。三国过于略,而晋书过于繁,南北七代各有其书,至唐李延寿总为南北史,遣辞记事,颇为得中。而其事迹污秽,虽欲文之,而莫能文矣。隋史成于唐兴亡之际,徼讦好恶,有浮于言者,唐史二旧书刘煦所作,固未完备,文不称事,而新书成于宋欧。宋诸公虽云完备,而文有作为之意,或过其实而议论纯正,非旧书之比也。然学者当先旧而后新,五代二书皆成于宋旧,则薛居正新,则欧阳子也。新书一出,前史皆废,所谓一洗。凡马空者也,宋金史皆未成金史,只有实录宋事纂录甚多,而东都事略,最为详备。是则前世之史也,学者必读,历代全史考之废兴之由。邪正之迹,国体国势制度文物,坦然明白,时以六经旨要立论,其闲以试己意,然后取温公之通鉴,宋儒之议论。校其长短是非,如是可谓之学史矣。学者往往全史未见,急于要名,欲以为谈说之资,嘴吻之备,至于通鉴亦不全,读抄撮钩节通鉴之大旨,温公之微意随以昧没,其所以成就亦浅浅乎。史既治则读诸子老庄列阴,符四书皆出一律,虽云道家者,流其搜趣网闲有至理,存取其理而不取其寓,可也。素问一书虽云医家者,流三代先秦之要典也,学者亦当致力孙吴姜黄之书,虽云兵家智术战陈之事,亦有名言不可弃也。荀子议论过高好奇,致有性恶之说,然其王霸之辨,仁义之言,不可废也。管子一书,霸者之略,虽非王道亦当读也,扬子云太元法言,发孔孟,遗意后世,或有异论者,以其有性善恶混之说,剧秦美新之论事,莽而篡汉,韩子谓其文颇滞涩,苏子谓以艰险之辞,文肤浅之理,而温公甚推重之。以为在孟荀之上,或抑或扬,莫适所定,虽然取其辞而不取其节,可也。贾谊董仲舒刘向皆有书,惜其犹有战国,纵横之余,习惟董子三策,明白纯正。孟轲之亚,非刘贾所企也。文中子生于南北,偏驳之后,隋政横流之际,而立教河汾作成,将相基唐之治,可谓大儒矣。其书成于门弟子董薛姚窦之流,故比拟时,有太过遣辞发问,甚似论语。而其格言至论,有汉儒所未道者,亦孟轲氏之亚也。韩子之书浑厚典丽,李唐一代之元气也。与汉氏比隆矣,其诋斥佛老扶持,周孔亦孟轲氏之亚也,诸子既治,宋兴以来,诸公之书,周程张之性理,邵康节之象数,欧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