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是什么意思?
人都不知道自己孩子的坏,人都不满足自己庄稼的好。
原句: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出处:《大学第九章》作者曾参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翻译:之所以说管理好家庭和家族要先修养自身,是因为人们对于自己亲爱的人会有偏爱;对于自己厌恶的人会有偏恨;对于自己敬畏的人会有偏向;对于自己同情的人会有偏心;对于自己轻视的人会有偏见。
因此,很少有人能喜爱某人又看到那人的缺点,厌恶某人又看到那人的优点。所以有谚LUJdDbER语说:“人都不知道自己孩子的坏,人都不满足自己庄稼的好。”这就是不修养自身就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的道理。
曾参主要思想
曾子著作《大学》,开宗明义提出了三纲(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倡导以“孝恕忠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修齐治平”的政治观,“内省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至今搜趣网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曾子参与编制了《论语》、撰写《大学》、《孝经》、《曾子十篇》等作品。
周考王六年(公元前435年),去世,享年七十一岁。曾子在儒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后世尊为“宗圣”,成为配享孔庙的四配之一,仅次于“复圣LUJdDbER”颜渊。
孟子说“人莫知其子之恶,人莫知其面之硕”是什么意思。
解释:人都不知道自己孩子的坏,人都不满足自己庄稼的好。
原句: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出处:《大学第九章》作者曾参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翻译:之所以说管理好家庭和家族要先修养自身,是因为人们对于自己亲爱的人会有偏爱;对于自己厌恶的人会有偏恨;对于自己敬畏的人会有偏向;对于自己同情的人会有偏心;对于自己轻视的人会有偏见。
因此,很少有人能喜爱某人又看到那人的缺点,厌恶某人又看到那人的优点。所以有谚语说:“人都不知道自己孩子的坏,人都不满足自己庄稼的好。”这就是不修养自身就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的道理。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内容节选:
1、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出自《大学第一章》
解释: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2、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出自《大学第一章》
解释:要想端正LUJdDbER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3、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出自《大学第三章》
解释: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
4、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出自《大学第十章》
解释:品德高尚的,总是自己先做到。然后才要求别人做到;自己先不这样做,然后才要求别人不这样做。
5、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出自《大学第十一章》
解释:说话不讲道理,人家也会用不讲道理的话来回答你;财货来路不明不白,总有一天也会不明不白地失去。
人莫知其子之恶,瀑泉声畔月明中
人莫知其子之恶,瀑泉声畔月明中?
解一下!一般翻译为“一般人因为溺爱不明而不知道自己儿子的缺失,因贫得不满足而不觉得自家禾苗的丰美茂盛.”也就是说“莫知”字在这里译为“不知道”,也有人指出这是错误的.正确的翻译应该为“人未必知道他孩子的不足,也未必知道他的庄稼的好坏.”
“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所以喜爱一个人但又认识到他的缺点,不喜欢一个人但又认识到他优点的人,也少见。
出自春秋末期曾子《大学》,原文节选:
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译文:
所以喜爱一个人但又认识到他的缺点,不喜欢一个人但又认识到他优点的人,也少见。因此有一则谚语说:“人看不到自己孩子的过错,人察觉不到自己的庄稼好。”这就是不修养好品德,就调整不好家族的道理。
扩展资料
作品出处: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思想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类似的概念的出现及精确概念的出现历史并不久远,但思想政治教育却是一个久远的话题。随着阶级统治的出现,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并发展。这种教育的思想在我国古代思想家及其经典著作中凸显出来,《大学》就是一部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著作。
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任务、具体内容、主要措施、主要原则及方法等方面对《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进行简要概述。着重阐述了提高个人修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与治国平天下之间的重要关系。中心思想可以概括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