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的....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下句是什么?
原文: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①。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②:“子非三闾大夫欤③?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④。”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⑤。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其糟而啜其醨⑥?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⑦?”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⑧,受物之汶汶者乎⑨!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晧晧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蠼乎⑩!”乃作《怀沙》之赋。
——搜趣网《史记屈原列传》
①被:通“披”。②渔父:捕鱼者,渔翁。③三闾大夫:职官名,本文中代指屈原,因他曾任此职。④见放:被放逐。⑤凝滞:拘泥。推移:变迁,转易。⑥:吃,食。糟:未清带滓的酒。啜:尝,饮。醨:薄酒。⑦瑜、瑾:都是美玉名。此处以喻高尚的品德。⑧察察:清白,高洁。⑨汶(mén,门)汶:污垢,污辱。⑩晧晧:通“皓皓”,洁白,光明。温蠼:尘滓重积的样子。
翻译:
屈原到了江边,在江边披头散发地边走边吟诵诗歌。他脸色憔悴,身体和面容都十分枯槁。一位渔夫见到他问他道:“你不就是三闾大夫吗?(注:三闾大夫是官名。)因为什么事到这来啦?”屈原说:“整个世界都是浑浊的而惟独我是清白的,众人都是沉醉的而惟独我是清醒的,所以我被放逐了。”渔夫说道:“但凡圣人,都能不被外物所凝滞而且能够随着世道的变化而变化。整个世界都是浑浊的,那你为什么不随波逐流呢?众人都是沉醉的,那你为什么不能(像众人一样)吃酒渣、喝薄酒呢?为什么要胸怀美玉良才而令自己被放逐呢?”屈原道:“我听说,刚刚沐浴过的人一定要用手弹一弹自己的帽子,抖一抖自己的衣裳。人们又有谁能用清白之躯,去接受肮脏的东西呢!(所以我)宁可投入江中被江中的鱼儿吃掉,又怎能使我干净的思想蒙受世间重积的尘滓呢!”于是他作了一篇名叫《怀沙》的赋。(注:赋是一种文学体裁。)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什么意思?
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什么意思
意思是:天下都是浑浊不堪只有我清澈透明,不同流合污,世人都迷醉了唯独我清醒。
“举世皆浊我独清,bgQgIRGm众人皆醉我独醒”出自先秦作家屈原的《渔父》。
原句选段: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www.souquanme.com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译文:
屈原遭到了放逐,在沅江边上游荡。他沿着江边走边唱,面容憔悴,模样枯瘦。渔父见了向他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么,为什么落到这步田地,"屈原说:"天下都是浑浊不堪只有我清澈透明(不同流合污),世人都迷醉了唯独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扩展资料:
《渔父》和前篇《卜居》,王逸《章句》皆以为屈原作,但在《渔父序》的末尾又说:“楚人思念屈原,因叙其辞以相传焉。”则又以为《渔父》为楚人采屈原之轶事而作。至清崔述明确提出《渔父》非屈原所作:“谢惠连之赋雪也,托之相如;
谢庄之赋月也,托之曹植。是知假托成文,乃词人之常事,然则《卜居》《渔父》亦必非屈原所自作。”今世许多学者赞同此说。但bgQgIRGm也有人力主《渔父》《卜居》为屈原之作,如姜亮夫先生在《屈原赋校注》《楚辞今绎讲录》《屈原赋今译》诸书中作了反复的论证。
《渔父》与《卜居》可看做是姊妹篇,《卜居》偏重于对黑暗政治的揭露,《渔父》则主要表明自己的高尚品德。两篇都是以问答的方式表现的。渔父是一位避世隐身、钓鱼江滨的隐士,他劝屈原与世俗同流,不必独醒高举,而诗人则强调“宁赴湘流,葬于江鱼腹中”,也要保持自己清白的节操,这bgQgIRGm种精神与《离骚》中“虽体解吾犹未变”的精神是一致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渔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