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将心向明月 ”的 下句是什么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这七言绝句出自《清诗纪事》扫叶录(第21册),第15106页,最后一行。
追溯前缘:
《封神演义》第十九回,“我本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
乃妲己因爱伯邑考,为所拒绝,故发此言。“照”一作“满”。
元.高明《琵琶记》:
第三十一出 几言谏父
我本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
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 》:
卷三十六 东廊僧怠招魔 黑衣盗奸生杀
本待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在中国近代及现代文学著作中被引用的次数太多了,只不过是稍变了几个字,但本意却是相同的。多见于他人评价及追忆李清照、胡适、老舍等著名学者的文章之中,很多知识分子也曾经吟此句以为解嘲。在白话文小说,戏剧,诗歌,对联之中也都有见引用。多了不说,且举两本大家都熟悉的小说。
《轻掬你心》作者席娟,第三章----“呜呀!我欲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还叫我要把地板扫干净,我好歹命哪……”;
《新月格格》作者琼瑶,第13章----骥远在好几张宣纸上,写满了相同的两个句子:“本待将心托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这两本都是大家常说的言情小说,此语在文章中的意义大体相同,此话自古有之,席娟和琼瑶二人皆为引用。哪里有更早的出处呢?我在四本古典小说中找到了出处。
《封神演义》作者陈仲琳,第十九回----且说妲已深恨:“这等匹夫!轻人如此。我本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满沟渠?反被他羞辱一场。管教你粉身碎骨,方消我恨!”
《初刻拍案惊奇》作者凌蒙初,卷三十六----那女子不曾面订得杜郎,只听他一面哄词,也是数该如此,凭他说着就是信以为真,道是从此一定,便可与杜郎相会,遂了向来心愿了。正是:本待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
《国色天香》作者吴敬所,第八卷----贞低首微诵曰:「本待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
《金瓶梅传奇》作者郭戈,第四回----柔玉见世贞语意皆坚,垂泪叹道:“唉!罢了,正是,我本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奴有从兄之意,兄却如此无情;如今在你面前,我丑态尽露,反招君笑,有何脸面为人,留得此画又有何用,罢!不如与画同尽,抹去世上耻笑。”
在网络上还有书籍中,对此语出处,流传较广的说法是:“本待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明凌蒙初拍案惊奇卷卅六〕”。现在看来确实有误,因为《初刻拍案惊奇》成书于明朝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第二年由尚友堂书坊刊行问世。而其它几本明代的小说的成书时间一定是早于《初刻拍案惊奇》的,所以凌蒙初一定是引用别人的。在这几部小说中,成书较早的是《国色天香》,此乃中国古代十大禁书中的一部,于明朝万历年间就已被禁。《金瓶梅传奇》并非是大家所熟知的《金瓶梅》,但是却不无关系。我曾看过名为《血写金瓶梅》的***,就是根据这部古典小说改编而成的。“我本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这个自古广为传颂的名句难道真的原出自古代淫书吗?答案是否定的。
在当代文人学者研究《封神演义》的作者为谁的考证中,有人顺便提出小说的第十九回中引用的这句话是受《宗子相集》(作者宗臣,传世于《四库全书》)的影响,我却不这样认为,因为相比之下与明朝这些著名的古典小说成书年代相近,他们同时都引用了此句,可见此句在当时的文化阶层乃至整个社会已广泛流传。再有可以确定的是,《封神演义》是改编自元朝建安虞氏刊本《武王伐纣平话》,于是我又在元朝的文献中查找到了出处。
《幽闺记》(又名《拜月亭》)作者施惠,第三十七出----(末、丑上)指望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个中一段姻缘事,对面相逢总不知。老爷、老夫人,官媒婆、院子叩头。
《琵琶记》作者高明,第三十一出----(外怒介)这妮子无礼,却将言语来冲撞我。我的言语到不中听啊。孩儿,夫言中听父言违,懊恨孩儿见识迷。我本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
比较《幽闺记》和《琵琶记》的作者年代,不难发现《幽闺记》的创作年代明显早于后者。在元曲中找到此话的出处却也不出人意料,而且还是不止一处,可谓是“天下文章一大抄”。而且创作较晚的《琵琶记》是高明根据早期南戏《赵贞女蔡二郎》(收录于《南词叙录》)改编而成的。陆游《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诗说:“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由此诗可以看出蔡伯喈的故事在南宋已成为民间讲唱文学的流行题材。线索已逐渐清晰,此名句的出处应该早于元朝。
我在唐宋诗词中检索过,其中诗句中含有“明月”字样的诗句不下千万首,而含有“沟渠”字样的仅几十首,“明月”和“沟渠”同在一诗中的检索结果就是零。虽然有些失望,但是却有些收获,在《全唐诗》第20卷找到了这样一首诗:
【相和歌辞.长门怨】 齐浣
茕茕孤思逼,寂寂长门夕。妾妒亦非深,君恩那不惜。
携琴就玉阶,调悲声未谐。将心托明月,流影入君怀。
这分明是“我本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上半句的出处。我又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检索查找,但是也未找到类似“明月照沟渠”的诗句。由于本人的相关资料有限,而且检索《四库全书》全部资料尚需时日,所以要得到确切的最早出处还有一定难度。不过还有一条较为可信的线索:在赵景深所著《中国小说从考》中,赵老曾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据戴望舒说,他在宋人的笔记中也见过的。最近我看见元代的《琵琶记》第三十一出《几言谏父》中也有此而语。”赵老认为“我本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这句话只是两句普通的谚语,并非是出自名家名著。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此名句应该至少出于宋朝以前,而创作之人也不曾想到此语会被后世文人无数次地传颂引用,影响远大于绝大多数传世的唐宋诗词。更有可能创作者的名字我们永远也无法考证了,在这一点上我绝无半点失望,在历史长河中,众多的人与事任随“长沟流月去无声”,但是能够流传下来的应属精品之中的精品,更是值得我们学习和了解的。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为何人所作,在此虽不能给朋友一个圆满的答案,但是我能够借此机会回溯历史,看到唐朝诗人“将心托明月”,而后世宋朝之人却让月亮下了沟渠,更是别有一番诗情画意的。
网上文章二:
我本将心向明月 奈何明月照沟渠(出处小议)
这是一句流传很广的诗句,在文学作品中被引用过太多次了,连琼瑶小说中都有。并且已经有很多版本,所以很难考证那个才是原版。
但从能够查到的出处,按出现的时间顺序,应该是元代高明所著的《琵琶记》最早。网上有帖子说最早的出处是《封神演义》,但《封神演义》为明代天启年间所作,而《琵琶记》却是在元末,所以《琵琶记》最早,除非找到比《琵琶记》更早的。但是更早的至今只能找到半句,在唐代齐澣的诗中有“将心托明月,流影入君怀”的说法,这不能算。
以下为引语:
元高明《琵琶记》第三十一出 几言谏父——“这妮子无礼,却将言语来冲撞我。我的言语到不中呵,孩儿,夫言中听父言违,懊恨孩儿见识迷。我本将心托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封神演义》第十九回——且说妲已深恨:“这等匹夫!轻人如此。我本将心托明月,奈何明月满沟渠?反被他羞辱一场。管教你粉身碎骨,方消我恨!”
《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六——“那女子不曾面订得杜郎,只听他一面哄词,也是数该如此,凭他说着就是信以为真,道是从此一定,便可与杜郎相会,遂了向来心愿了。正是:本待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
《金瓶梅》第四回——柔玉见世贞语意皆坚,垂泪叹道:“唉!罢了,正是,我本将心托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奴有从兄之意,兄却如此无情;如今在你面前,我丑态尽露,反招君笑,有何脸面为人,留得此画又有何用,罢!不如与画同尽,抹去世上耻笑。”
关于带有“明月”二字的古诗词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东坡《水调歌头》)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苏昧道《正月十五夜》)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无名氏《孟冬寒气至》)
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李白《忆东山二首》)
明月却多情,随人处处行(张先《菩萨蛮》)
明月净松林,千峰同一色(欧阳修《自菩提步月归广化寺》)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出天山,茫茫人海间(李白《关山月》)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曹植《怨歌行》)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陈子昂《春夜别友人》)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燕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姜夔《扬州慢》)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江城子》)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州》)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李白《军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今夜(fu这个字没有,鹿加耳朵旁)州月,闺中只独看(杜甫《月夜》)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李白《清平调词(其一)》)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晓随残月行,夕与新月宿(白居易《客中月》)
画图省时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杜甫《咏怀古迹》)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后赤壁赋》)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枫桥夜泊》张继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锦瑟》李商隐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后赤壁赋》苏轼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无名氏《孟冬寒气至》)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晓随残月行,夕与新月宿(白居易《客中月》)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李煜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暮江吟》白居易
同来望搜趣网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江楼有感》赵嘏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出塞二首》王昌龄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无名氏《孟冬寒气至》)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商山早行》温庭筠
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登太白峰》李白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
燕字回时,月满西楼。《一剪梅》李清照
几处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剑白云天。《过五原胡儿饮马泉》李益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忆扬州》徐凝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石头城》刘禹锡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清夜录》俞文豹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寄人》张泌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舌弟》杜甫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苏昧道《正月十五夜》)
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李白《忆东山二首》)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lNHRPNS馆》)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归园田居》陶渊明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孟浩然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州》王安石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南园十三首》李贺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忆秦娥》李白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 赤壁怀古》苏轼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扬州慢》姜夔
画图省时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咏怀古迹》杜甫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山园小梅》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雨霖铃》柳永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满江红》岳飞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李白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晴天揽明月。《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万里浮云卷碧山,晴天中道流孤月。《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李白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梦游天姥吟留》 李白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琵琶行》白居易
唐朝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饶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留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 清风蒲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见不相闻 愿逐月华照流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纹
昨夜闲潭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遥情满江树
明月却多情,随人处处行(张先《菩萨蛮》)
明月净松林,千峰同一色(欧阳修《自菩提步月归广化寺》)
禁抄!!!!!!!!!!!
追溯前缘:
《封神演义》第十九回,“我本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
乃妲己因爱伯邑考,为所拒绝,故发此言。“照”一作“满”。
元.高明《琵琶记》:
第三十一出 几言谏父
我本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
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 》:
卷三十六 东廊僧怠招魔 黑衣盗奸生杀
本待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在中国近代及现代文学著作中被引用的次数太多了,只不过是稍变了几个字,但本意却是相同的。多见于他人评价及追忆李清照、胡适、老舍等著名学者的文章之中,很多知识分子也曾经吟此句以为解嘲。在白话文小说,戏剧,诗歌,对联之中也都有见引用。多了不说,且举两本大家都熟悉的小说。
《轻掬你心》作者席娟,第三章----“呜呀!我欲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还叫我要把地板扫干净,我好歹命哪……”;
《新月格格》作者琼瑶,第13章----骥远在好几张宣纸上,写满了相同的两个句子:“本待将心托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这两本都是大家常说的言情小说,此语在文章中的意义大体相同,此话自古有之,席娟和琼瑶二人皆为引用。哪里有更早的出处呢?我在四本古典小说中找到了出处。
《封神演义》作者陈仲琳,第十九回----且说妲已深恨:“这等匹夫!轻人如此。我本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满沟渠?反被他羞辱一场。管教你粉身碎骨,方消我恨!”
《初刻拍案惊奇》作者凌蒙初,卷三十六----那女子不曾面订得杜郎,只听他一面哄词,也是数该如此,凭他说着就是信以为真,道是从此一定,便可与杜郎相会,遂了向来心愿了。正是:本待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
《国色天香》作者吴敬所,第八卷----贞低首微诵曰:「本待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
《金瓶梅传奇》作者郭戈,第四回----柔玉见世贞语意皆坚,垂泪叹道:“唉!罢了,正是,我本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奴有从兄之意,兄却如此无情;如今在你面前,我丑态尽露,反招君笑,有何脸面为人,留得此画又有何用,罢!不如与画同尽,抹去世上耻笑。”
在网络上还有书籍中,对此语出处,流传较广的说法是:“本待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明凌蒙初拍案惊奇卷卅六〕”。现在看来确实有误,因为《初刻拍案惊奇》成书于明朝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第二年由尚友堂书坊刊行问世。而其它几本明代的小说的成书时间一定是早于《初刻拍案惊奇》的,所以凌蒙初一定是引用别人的。在这几部小说中,成书较早的是《国色天香》,此乃中国古代十大禁书中的一部,于明朝万历年间就已被禁。《金瓶梅传奇》并非是大家所熟知的《金瓶梅》,但是却不无关系。我曾看过名为《血写金瓶梅》的***,就是根据这部古典小说改编而成的。“我本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这个自古广为传颂的名句难道真的原出自古代淫书吗?答案是否定的。
在当代文人学者研究《封神演义》的作者为谁的考证中,有人顺便提出小说的第十九回中引用的这句话是受《宗子相集》(作者宗臣,传世于《四库全书》)的影响,我却不这样认为,因为相比之下与明朝这些著名的古典小说成书年代相近,他们同时都引用了此句,可见此句在当时的文化阶层乃至整个社会已广泛流传。再有可以确定的是,《封神演义》是改编自元朝建安虞氏刊本《武王伐纣平话》,于是我又在元朝的文献中查找到了出处。
《幽闺记》(又名《拜月亭》)作者施惠,第三十七出----(末、丑上)指望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个中一段姻缘事,对面相逢总不知。老爷、老夫人,官媒婆、院子叩头。
《琵琶记》作者高明,第三十一出----(外怒介)这妮子无礼,却将言语来冲撞我。我的言语到不中听啊。孩儿,夫言中听父言违,懊恨孩儿见识迷。我本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
比较《幽闺记》和《琵琶记》的作者年代,不难发现《幽闺记》的创作年代明显早于后者。在元曲中找到此话的出处却也不出人意料,而且还是不止一处,可谓是“天下文章一大抄”。而且创作较晚的《琵琶记》是高明根据早期南戏《赵贞女蔡二郎》(收录于《南词叙录》)改编而成的。陆游《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诗说:“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由此诗可以看出蔡伯喈的故事在南宋已成为民间讲唱文学的流行题材。线索已逐渐清晰,此名句的出处应该早于元朝。
我在唐宋诗词中检索过,其中诗句中含有“明月”字样的诗句不下千万首,而含有“沟渠”字样的仅几十首,“明月”和“沟渠”同在一诗中的检索结果就是零。虽然有些失望,但是却有些收获,在《全唐诗》第20卷找到了这样一首诗:
【相和歌辞.长门怨】 齐浣
茕茕孤思逼,寂寂长门夕。妾妒亦非深,君恩那不惜。
携琴就玉阶,调悲声未谐。将心托明月,流影入君怀。
这分明是“我本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上半句的出处。我又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检索查找,但是也未找到类似“明月照沟渠”的诗句。由于本人的相关资料有限,而且检索《四库全书》全部资料尚需时日,所以要得到确切的最早出处还有一定难度。不过还有一条较为可信的线索:在赵景深所著《中国小说从考》中,赵老曾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据戴望舒说,他在宋人的笔记中也见过的。最近我看见元代的《琵琶记》第三十一出《几言谏父》中也有此而语。”赵老认为“我本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这句话只是两句普通的谚语,并非是出自名家名著。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此名句应该至少出于宋朝以前,而创作之人也不曾想到此语会被后世文人无数次地传颂引用,影响远大于绝大多数传世的唐宋诗词。更有可能创作者的名字我们永远也无法考证了,在这一点上我绝无半点失望,在历史长河中,众多的人与事任随“长沟流月去无声”,但是能够流传下来的应属精品之中的精品,更是值得我们学习和了解的。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为何人所作,在此虽不能给朋友一个圆满的答案,但是我能够借此机会回溯历史,看到唐朝诗人“将心托明月”,而后世宋朝之人却让月亮下了沟渠,更是别有一番诗情画意的。
网上文章二:
我本将心向明月 奈何明月照沟渠(出处小议)
这是一句流传很广的诗句,在文学作品中被引用过太多次了,连琼瑶小说中都有。并且已经有很多版本,所以很难考证那个才是原版。
但从能够查到的出处,按出现的时间顺序,应该是元代高明所著的《琵琶记》最早。网上有帖子说最早的出处是《封神演义》,但《封神演义》为明代天启年间所作,而《琵琶记》却是在元末,所以《琵琶记》最早,除非找到比《琵琶记》更早的。但是更早的至今只能找到半句,在唐代齐澣的诗中有“将心托明月,流影入君怀”的说法,这不能算。
以下为引语:
元高明《琵琶记》第三十一出 几言谏父——“这妮子无礼,却将言语来冲撞我。我的言语到不中呵,孩儿,夫言中听父言违,懊恨孩儿见识迷。我本将心托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封神演义》第十九回——且说妲已深恨:“这等匹夫!轻人如此。我本将心托明月,奈何明月满沟渠?反被他羞辱一场。管教你粉身碎骨,方消我恨!”
《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六——“那女子不曾面订得杜郎,只听他一面哄词,也是数该如此,凭他说着就是信以为真,道是从此一定,便可与杜郎相会,遂了向来心愿了。正是:本待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
《金瓶梅》第四回——柔玉见世贞语意皆坚,垂泪叹道:“唉!罢了,正是,我本将心托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奴有从兄之意,兄却如此无情;如今在你面前,我丑态尽露,反招君笑,有何脸面为人,留得此画又有何用,罢!不如与画同尽,抹去世上耻笑。”
关于带有“明月”二字的古诗词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东坡《水调歌头》)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苏昧道《正月十五夜》)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无名氏《孟冬寒气至》)
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李白《忆东山二首》)
明月却多情,随人处处行(张先《菩萨蛮》)
明月净松林,千峰同一色(欧阳修《自菩提步月归广化寺》)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出天山,茫茫人海间(李白《关山月》)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曹植《怨歌行》)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陈子昂《春夜别友人》)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燕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姜夔《扬州慢》)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江城子》)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州》)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李白《军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今夜(fu这个字没有,鹿加耳朵旁)州月,闺中只独看(杜甫《月夜》)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李白《清平调词(其一)》)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晓随残月行,夕与新月宿(白居易《客中月》)
画图省时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杜甫《咏怀古迹》)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后赤壁赋》)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枫桥夜泊》张继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锦瑟》李商隐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后赤壁赋》苏轼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无名氏《孟冬寒气至》)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晓随残月行,夕与新月宿(白居易《客中月》)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李煜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暮江吟》白居易
同来望搜趣网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江楼有感》赵嘏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出塞二首》王昌龄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无名氏《孟冬寒气至》)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商山早行》温庭筠
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登太白峰》李白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
燕字回时,月满西楼。《一剪梅》李清照
几处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剑白云天。《过五原胡儿饮马泉》李益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忆扬州》徐凝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石头城》刘禹锡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清夜录》俞文豹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寄人》张泌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舌弟》杜甫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苏昧道《正月十五夜》)
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李白《忆东山二首》)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lNHRPNS馆》)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归园田居》陶渊明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孟浩然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州》王安石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南园十三首》李贺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忆秦娥》李白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 赤壁怀古》苏轼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扬州慢》姜夔
画图省时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咏怀古迹》杜甫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山园小梅》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雨霖铃》柳永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满江红》岳飞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李白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晴天揽明月。《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万里浮云卷碧山,晴天中道流孤月。《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李白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梦游天姥吟留》 李白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琵琶行》白居易
唐朝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饶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留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 清风蒲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见不相闻 愿逐月华照流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纹
昨夜闲潭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遥情满江树
明月却多情,随人处处行(张先《菩萨蛮》)
明月净松林,千峰同一色(欧阳修《自菩提步月归广化寺》)
禁抄!!!!!!!!!!!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是谁写的,诗的名字是什么,全诗 无名氏 <孟冬寒气至>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
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
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
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
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
【赏析】:这是妻子思念丈夫的诗。丈夫久别,凄然独处,对于季节的迁移和气候的变化异常敏感;因而先从季节、气候写起。
孟冬,旧历冬季的第一月,即十月。就一年说,主人公已在思念丈夫的愁苦中熬过了春、夏、秋三季。冬天一来,她首先感到的是“寒”。“孟冬寒//www.souquanme.com气至”,一个“至”字,把“寒气”拟人化,它在不受欢迎的情况下来“至”主人公的院中、屋里、乃至内心深处。主人公日思夜盼的是丈夫“至”、不是“寒气至”。“寒气”又“至”而无犹不“至”,怎能不加倍地感到“寒”!第二句以“北风”补充“寒气”;“何惨栗”三字,如闻主人公寒彻心髓的惊叹之声。
时入孟冬,主人公与“寒气”同时感到的是“夜长”。对于无忧无虑的人来说,一觉睡到大天亮,根本不会觉察到夜已变长。“愁多知夜长”一句、看似平淡,实非身试者说不出;最先说出,便觉新警。主人公经年累月思念丈夫,夜不成寐;一到冬季,“寒”与“愁”并,更感到长夜难明。
从“愁多知夜长”跳到“仰观众星列”,中间略去不少东西。“仰观”可见“众星”,暗示主人公由辗转反侧而揽衣起床,此时已徘徊室外。一个“列”字,押韵工稳,含意丰富。主人公大概先看牵牛星和织女星怎样排“列”,然后才扩大范围,直至天边,反复观看其他星星怎样排列。其观星之久,已见言外。读诗至此,必须联系前两句。主人公出户看星,直至深夜,对“寒气”之“至”自然感受更深,能不发也“北风何惨栗”的惊叹!但她仍然不肯回屋而“仰观众星列”,是否在看哪些星是成双成对的,哪些星是分散的、孤零零的?是否在想她的丈夫如今究竟在哪颗星下?
月圆时看,月残时看,良人几时回!
“三五”两句并非写月,而是展现主人公的内心活动。观星之时自然会看见月,因而又激起愁思:夜夜看星星、看月亮,盼到“三五”(十五)月圆,丈夫没有回来;又挨到“四五”(二十)月缺,丈夫还是没有回来!如此循环往复,月复一月,年复一年,丈夫始终没有回来啊!
“客从”四句,不是叙述眼前发生的喜事,而是主人公在追想遥远的往事。读后面的“三岁”句,便知她在三年前曾收到丈夫托人从远方捎来的一封信,此后再无消息。而那封信的内容,也不过是“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不难设想:主人公在丈夫远别多年之后才接到他的信,急于人信中知道的,当然是他现在可处、情况如何、何时回家。然而这一切,信中都没有说。就是这么一封简之至的信,她却珍而重之。“置书怀袖中”,一是让它紧贴身心,二是便于随时取出观看。“三岁字不灭”,是说她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它。这一切,都表明了她是多么的温柔敦厚!
结尾两句,明白地说出她的心事:我“一心抱区区(衷爱)”,全心全意地忠于你、爱着你;所担心的是,我们已经分别了这么久,你是否还知道我一如既往地忠于你、爱着你呢?有此一结,前面所写的一切都得到解释,从而升华到新的境界;又馀音袅袅,馀意无穷。
“遗我一书札”的“我”,乃诗中主人公自称,全诗都是以“我”自诉衷曲的形式写出的。诗中处处有“我”,“我”之所在,即情之所在、景之所在、事之所在。景与事,皆化入“我”的心态,融入“我”的情绪。前六句,“我”感到“寒气lNHRPNS”已“至”、“北风惨栗”;“我”因“愁搜趣网多”而“知夜长”;“我”徘徊室外,“仰观众星”之罗列,感叹从“月满”变月缺。而“我”是谁?“愁”什么?观星仰月,用意何在?读者都还不明底蕴,唯觉诗中有人,深宵独立,寒气彻骨,寒星伤目,愁思满怀,无可告语。及至读完全篇,随着“我”的心灵世界的逐渐坦露,才对前六句所写的一切恍然大悟,才越来越理解她的可悲遭遇和美好情操,对她产生无限同情。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
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
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
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
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
【赏析】:这是妻子思念丈夫的诗。丈夫久别,凄然独处,对于季节的迁移和气候的变化异常敏感;因而先从季节、气候写起。
孟冬,旧历冬季的第一月,即十月。就一年说,主人公已在思念丈夫的愁苦中熬过了春、夏、秋三季。冬天一来,她首先感到的是“寒”。“孟冬寒//www.souquanme.com气至”,一个“至”字,把“寒气”拟人化,它在不受欢迎的情况下来“至”主人公的院中、屋里、乃至内心深处。主人公日思夜盼的是丈夫“至”、不是“寒气至”。“寒气”又“至”而无犹不“至”,怎能不加倍地感到“寒”!第二句以“北风”补充“寒气”;“何惨栗”三字,如闻主人公寒彻心髓的惊叹之声。
时入孟冬,主人公与“寒气”同时感到的是“夜长”。对于无忧无虑的人来说,一觉睡到大天亮,根本不会觉察到夜已变长。“愁多知夜长”一句、看似平淡,实非身试者说不出;最先说出,便觉新警。主人公经年累月思念丈夫,夜不成寐;一到冬季,“寒”与“愁”并,更感到长夜难明。
从“愁多知夜长”跳到“仰观众星列”,中间略去不少东西。“仰观”可见“众星”,暗示主人公由辗转反侧而揽衣起床,此时已徘徊室外。一个“列”字,押韵工稳,含意丰富。主人公大概先看牵牛星和织女星怎样排“列”,然后才扩大范围,直至天边,反复观看其他星星怎样排列。其观星之久,已见言外。读诗至此,必须联系前两句。主人公出户看星,直至深夜,对“寒气”之“至”自然感受更深,能不发也“北风何惨栗”的惊叹!但她仍然不肯回屋而“仰观众星列”,是否在看哪些星是成双成对的,哪些星是分散的、孤零零的?是否在想她的丈夫如今究竟在哪颗星下?
月圆时看,月残时看,良人几时回!
“三五”两句并非写月,而是展现主人公的内心活动。观星之时自然会看见月,因而又激起愁思:夜夜看星星、看月亮,盼到“三五”(十五)月圆,丈夫没有回来;又挨到“四五”(二十)月缺,丈夫还是没有回来!如此循环往复,月复一月,年复一年,丈夫始终没有回来啊!
“客从”四句,不是叙述眼前发生的喜事,而是主人公在追想遥远的往事。读后面的“三岁”句,便知她在三年前曾收到丈夫托人从远方捎来的一封信,此后再无消息。而那封信的内容,也不过是“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不难设想:主人公在丈夫远别多年之后才接到他的信,急于人信中知道的,当然是他现在可处、情况如何、何时回家。然而这一切,信中都没有说。就是这么一封简之至的信,她却珍而重之。“置书怀袖中”,一是让它紧贴身心,二是便于随时取出观看。“三岁字不灭”,是说她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它。这一切,都表明了她是多么的温柔敦厚!
结尾两句,明白地说出她的心事:我“一心抱区区(衷爱)”,全心全意地忠于你、爱着你;所担心的是,我们已经分别了这么久,你是否还知道我一如既往地忠于你、爱着你呢?有此一结,前面所写的一切都得到解释,从而升华到新的境界;又馀音袅袅,馀意无穷。
“遗我一书札”的“我”,乃诗中主人公自称,全诗都是以“我”自诉衷曲的形式写出的。诗中处处有“我”,“我”之所在,即情之所在、景之所在、事之所在。景与事,皆化入“我”的心态,融入“我”的情绪。前六句,“我”感到“寒气lNHRPNS”已“至”、“北风惨栗”;“我”因“愁搜趣网多”而“知夜长”;“我”徘徊室外,“仰观众星”之罗列,感叹从“月满”变月缺。而“我”是谁?“愁”什么?观星仰月,用意何在?读者都还不明底蕴,唯觉诗中有人,深宵独立,寒气彻骨,寒星伤目,愁思满怀,无可告语。及至读完全篇,随着“我”的心灵世界的逐渐坦露,才对前六句所写的一切恍然大悟,才越来越理解她的可悲遭遇和美好情操,对她产生无限同情。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客从运方来,遗我一书札。指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客从运方来,遗我一书札。出自两汉时的《孟冬寒气至》: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
“三五”两句并非写月,而是展现主人公的内心活动。观星之时自然会看见月,因而又激起愁思:夜夜看星星、看月亮,盼到“三五”(十五)月圆,丈夫没有回来;又挨到“四五”(二十)月缺,丈夫还是没有回来!如此循环往复。月复一月,年复一年,丈夫始终没有回来啊!
“客从”两句,是诗人在追想遥远的往事。她曾收到丈夫托人从远方捎来的一封信,此后再无消息。而那封信的内容,也不过是“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不难设想:诗人在丈夫远别多年之后才接到他的信,急于人信中知道的,当然是他现在可处、情况如何、何时回家。然而这一切,信中都没有说。就是这么一封简之至的信,她却珍而重之。“置书怀袖中”,一是让它紧贴身心,二是便于随时取出观看。“三岁字不灭”,是说她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它。这一切,都表明了她是多么的温柔敦厚!
“三五”两句并非写月,而是展现主人公的内心活动。观星之时自然会看见月,因而又激起愁思:夜夜看星星、看月亮,盼到“三五”(十五)月圆,丈夫没有回来;又挨到“四五”(二十)月缺,丈夫还是没有回来!如此循环往复。月复一月,年复一年,丈夫始终没有回来啊!
“客从”两句,是诗人在追想遥远的往事。她曾收到丈夫托人从远方捎来的一封信,此后再无消息。而那封信的内容,也不过是“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不难设想:诗人在丈夫远别多年之后才接到他的信,急于人信中知道的,当然是他现在可处、情况如何、何时回家。然而这一切,信中都没有说。就是这么一封简之至的信,她却珍而重之。“置书怀袖中”,一是让它紧贴身心,二是便于随时取出观看。“三岁字不灭”,是说她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它。这一切,都表明了她是多么的温柔敦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