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下一句是什么?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下一句是“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全文是: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译文:
泉水干涸后,两条鱼没有及时离开,被困在陆地的小洼里,两条鱼朝夕相处,动弹不得,互相以口沫滋润对方,忍受着对方的呼吸,忍受着一转身便擦到各自身体的痛楚。此时,两条鱼便不禁缅怀昔日在江河湖水里各自独享自由自在快乐的生活。
这话出自《庄子》中的散文《大宗师》。这两句话第一句的意思是,泉水干涸了,鱼儿相依于陆地,靠着对方呼出的气活着,与其这样相濡以沫,不如离开对方,相忘于江湖中,大家都落得个自在。
扩展资料:
赏析
相濡与相忘之辨,更是庄子的一大发明。艰苦环境下的老友,在清明顺利的环境下反而可能少讲点儿友情交情,这并不值得伤感,却应该感到庆幸。庄子太懂得人情世态,他并不拘泥于道德化的幸福观。艰苦、险殆、压迫之下,也许会激活更多的友情义气。
正如家贫出孝子,国乱显忠臣,在敌人的炮火压得我们抬不起头来的时候,反而凸显了战友间的情谊,而幸福与正常生活条件下,也许人们更多的是去注意自己。
庄子这一段的逻辑不仅在于讲顺境与逆境、道德与福祉,他讲的还延伸到了生与死。庄子说,生是局促的,生的可恋与温馨在于相濡以沫,死了就可以相忘于江湖了。当生进入了永恒,作古仙逝之后,也只能两相其忘。
“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什么意思?
出自《庄子内篇大宗师第六》
子贡曰:“然则夫子何方之依?”孔子曰:“丘,天之戮民也。虽然,吾与汝共之。”子贡曰:“敢问其方?”孔子曰:“鱼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相造乎水者,穿池而养给;相造乎道者,无事而生定。故曰:鱼相忘乎//www.souquanme.com江湖,人相忘乎道术。”子贡曰:“敢问畸人?”
鱼,相忘于江湖聚于海,人,相离于尘世记于心。出自哪?什么含义?
很多人都用这句话ebghQBBxi做签名,可知道什么意思吗?现在把江湖是比作社会,相忘于江湖是指忘记江湖的险恶,忘记成人之间的芥蒂。自然之江湖人之江湖。江湖虽然危险江湖却很大,可以遨游,是鱼的幸福。当然就幸于糟糠的举案齐眉和相敬如宾。
鱼相忘于江海,人相忘于道术。什么意思?
子贡曰:“然则夫子何方之依?”孔子曰:“丘,天之戮民也。虽然,吾与汝共之。”子贡搜趣网曰:“敢问其方。”孔子曰:“鱼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相造乎水者,穿池而养给;相造乎道者,无事而生定。故曰,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子贡曰:“敢问人。”曰:“畸人者//www.souquanme.com,畸于人而侔于天。故曰,天之小人,人之君子;人之君子,天之小人也。”
释文:
子贡说:“如此,那么先生将遵循什么准则呢?”孔子说:“我孔丘,乃是苍天所惩罚的罪人。即使这样,我仍将跟你们一道去竭力追求至高无尚的‘道’。子贡问:“请问求‘道’的方法。”孔子回答:“鱼争相投水,人争相求道。争相投水的鱼,掘地成池便给养充裕;争相求道的人,漠然无所作为便心性平适。所以说,鱼相忘于江湖里,人相忘于道术中”。子贡说:“再冒昧地请教‘畸人’的问题”。孔子回答:“所谓‘畸人’,就是不同于世俗而又等同于自然的人。所以说,自然的小人就是人世间的君子;人世间的君子就是自然的小人。”
好,这一段可以看出,是庄子一文中讲孔子曾经对子贡讲过这段话:“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他们这个行为的原因就是鱼争相投水,而人争相求道。在这个前提下,投水的鱼给养充足,相忘于江湖;求道的人,性情平静安适,心性自足。表达的是一种境界。
这里的“道”,是庄子要表达的一个境界,或者对“道”的阐述。内篇第六是大宗师。“宗”指敬仰、尊崇,“大宗师”意思是最值得敬仰、尊崇的老师。谁够得上称作这样的老师呢?那就是“道”。庄子认为自然和人是浑一的,人的生死变化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因而他主张清心寂神,离形去智,忘却生死,顺应自然。这就叫做“道”。
希望能解释的明白,建议去读下《庄子内篇第六》译文也可以。这样会有个整体的概念,顺便说一句“相濡以沫”也是出于此篇。
当然啦,这个是典出与原意,后人读书有了新的阅历和解释也是新的收获。比如 静观风云变 的回答内容我也觉得很好。给他点赞。
“鱼相望于江湖,人相忘于道术”是什么意思?出处是哪里?
我是在蔡东藩先生的《两晋演义》中第一次看到,是东晋元帝的一个心腹在给王敦的信里写的,不知哪位博学之士解答一下,谢谢孔子曰:“鱼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相造乎水者,穿池而养给;相造乎道者,无事而生定。故曰: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子贡曰:“敢问畸人?”曰:“畸人者,畸于人而侔于天。故曰:天之小人,人之君子;人之君子,天之小人也。”
前文中还有这样的句子: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句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解释:
子贡问:“请问追求‘道’的方法。”孔子回答:“鱼争相投水,人争相求道。争相投水的鱼,掘地成池便给养充裕;争相求道的人,漠然无所作为便心性平适。所以说,鱼相忘于江湖里,人相忘于道术中”。子贡说:“再冒昧地请教‘畸人’的问题”。孔子回答:“所谓‘畸人’,就是不同于世俗而又等同于自然的人。所以说,自然的小人就是人世间的君子;人世间的君子就是自然的小人。”
《庄子•天运》:孔子见老聃而语仁义。老聃曰:“夫播糠眯目,则天地四方易位;蚊虻囋肤,则通昔不寐矣!夫仁义囋然,乃愤吾心,乱莫大焉!吾子使天下无失其朴,吾子亦放风而动,总德而立矣!又奚杰杰然,若负建鼓而求亡子邪!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白黑之朴,不足以为辩;名誉之观,不足以为广。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
老子与孔子谈《六经》与“仁义”的问题。老子把仁义比喻作糟糠、蚊虻。教训孔子说:簸糠眯了眼睛,就会迷失方向;蚊虻叮咬,使人整夜睡不好觉;仁义毒害人心,老子对此很愤怒,认为仁义是社会最大祸害!破坏了人们朴实的自然本性。老子规劝孔子从旧道德观中解放出来,回归自由本性。仁义早以被时代所唾弃,不要敲着大鼓为死亡的旧事物招魂!白鹤不用每天洗澡,羽也是洁白的;乌鸦不用每天染黑色,羽毛也是黑色的。“朴”——就是事物的天生本性!事实胜于雄辩!“观”是观台。“名誉”是标榜自己,满足虚荣心,不必扩大炫耀!老子作了一个巧妙的比喻,他说:泉水干枯了,鱼晾在陆地上,可是,它们还忘不掉水,在相互吐气,或口吐白沫,以相互湿润。离开水,与其如此难过,不如忘掉江湖。言外之意,要求孔子抛弃仁义旧观念。
于丹的理解:
“逍遥游”就是“无为”之“游”,不是“无为”地去“游”,而是“无为”了然后能“游”。可见这“逍遥游”三个字原本是落实到“游”字上的。不过,要真正做到“无为”也//www.souquanme.com不容易,用庄子《大宗师》一篇中的话来说,就是“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就是说,鱼依靠江河湖海自得,人则须凭借“道术”才能够“逍遥”“无为”。在《逍遥游》中,庄子并没有详细传授这一高妙的“道术”,只给出了一个高度概括的要领,叫作“至人无己”。“己”是私我,“无己”就是去除私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