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善事天地知鬼神敬钦上一句(蒿山少林景区第一个白玉牌坊的两幅对联写的是什么)

请教‘积德虽无人见,行善自有天知.’这句话出自哪里“积德虽无人见,行善自有天知”出自于道教经典《太上感应篇》。原文全段如下:积德虽无人见,行善自......

行善事天地知鬼神敬钦上一句(蒿山少林景区第一个白玉牌坊的两幅对联写的是什么)

请教‘积德虽无人见,行善自有天知.’这句话出自哪里

“积德虽无人见,行善自有天知”出自于道教经典《太上感应篇》。

原文全段如下:

积德虽无人见,行善自有天知。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行善之人,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赠。做恶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福祸无门总在心,作恶之可怕,不在被人发现,而在于自己知道;行善之可嘉,不在别人夸赞,而在于自己安详。

译文:

积德行善哪怕没被别人看见,迟早有一天会有福报。人做善事,虽然还没收到福报,但是灾难已经远离了。做善事的人,就像春天新生的小草,虽观察不到它的成长,但是每日都有阳光的润泽。做恶事的人,就像那磨刀的石头,虽观察不到它的磨损,但是每日都有缺少的部分。

扩展资料:

主旨:

《太上感应篇集注》云:“太上者,道门至尊之称也,由此动彼谓之感,由彼答此谓之应,应善恶感动天地,必有报应也。”意即所谓“感应”指善恶报应,由天地神鬼根据世上人们的所作所为给以相应的奖惩。因此,开篇即以十六字“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为纲,宣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观念。

表达观念:

《太上感应篇》认为,“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头上,录人罪恶,夺其纪算”,“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辄上诣天曹,言人罪过”,于是人们的作为通过天地鬼神来裁决。当人非义而动、背理而行时,就会“大则夺纪、小则夺算”,而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最终“算尽则死”,人就离开了人世;如果死有余辜,还将殃及子孙。

修身保生是道教的哲学,现世生命形式的存在是根本,要更加重视现世,更加珍惜现实存在的生命。所以“欲求长生者”,就必须回避大大小小“有数百事”的过错,而与避恶相统一的是趋善,“善”能使人达到更高的人生境界:得道成仙。因此,《感应篇》大谈行善的好处,它在道教宣扬的人生最高境界——得道成仙的理想下,竖起了一架可以登临的梯子,即现实的行善心态与落实。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太上感应篇

善之半满

请问善之半满什么意思?
  为善而心不著于善,则随所成就为满;心著于善,虽终身勤励为半。
  以上
  了凡四训
  当今社会最大隐忧是国民言行的日渐鄙劣、社会风俗的日渐秃丧,追根究低,这实为‘德育’失败所致。然而,上自教育部,下自家长与老师却束手无策!《了凡四训》一书,正是一个躬行有得的善人君子,以优美的文笔,依自己对人生精深的体验、真诚恳切地告戒其子孙的作品。
  立命之学
  ‘求则得之,是求在我者也‘:若不反躬自省,而徒劳向外求,虽求之有道,但所求得的一切只不过是自己命中注定所有的罢了。这样,内外双失是无益的。
  ’夭寿不二‘:但我们没有分别、执著的时候,夭寿自然不是二是一了。明了丰欠不饿人,我们可以立于贫福之命;明了穷通不二可以立于贵贱之命;明了夭寿不二可以立于生死之命。
  改造之法
  ‘羞耻心’:当思古代的圣贤与我们同样的为人身,为什么他们可以为师表以传百世,而我们却为何不能呢?知耻则勇于改过而德业日新;无耻则肆意妄行而人格消失沦为禽兽。
  ‘畏惧心’:举头三尺有神明,当知罪过虽小然终不免天地鬼神知之,重罚则身受百殃之苦害,轻罚则损其福报。
  ‘勇猛心’:小过犹如芒刺在肉,应立刻抉剔;大过犹如毒蛇啮指应立刻斩除不可有丝毫凝滞。
  积善之方
  ‘善之真假’:有益于人是善,有益于己是恶。人之行善利于人者公,公则为真。利己者私,私者假。
  ‘善之端曲’:纯是济世之心为端,苟有一丝毫媚世之心为曲;纯是爱人之心为端,苟有一丝毫愤世之心为曲;纯是敬人之心为端,苟有一丝毫玩世之心为曲。
  ‘善之阴阳’:为善而人知为阳,为善而不为人知为阴。阴德天报之,阳善享世名,亦福也。
  ‘善之是非’:现行善事而其流足以害人,则似善而实非也。现行虽不善而流足以济人,则非善而实也。
  ‘善之偏正’:以善心而行恶事者正中之偏;以恶心而行善事者偏中之正。
  ‘善之半满’:为善而心不著于善,则随所成就为满;心著于善,虽终身勤励为半。
  ‘善之难易’:有财有势者其立德皆易,易而不为是谓自暴。贫贱作福皆难,难而能为斯可贵。
  谦德之效
  ‘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日中为落日之徵,月高为日出之照,此之为天;三千瀑布之状以为浅泽,此之为地;家之兴而为败之因,此之为鬼神;人骄于世而为缧泄。实可谓‘满招损,谦受益’。
  此书名副其实为中国书香门第之传家之宝;天下国家之治国宝典。勤而学之以得增长智慧、改造运命、心平气顺、家庭和睦祥、与人和乐、了悟人生

洛阳白马寺门前对联 做好人行善事

少林寺门禅堂对联
做好人身心正魂梦安稳
行善事天地知鬼神钦敬

嵩山少林寺对联

  少林寺对联:
  
  皆以无为法
  当生如是心 河南登封少林寺(面壁石亭)
  
  楼外楼内客中客
  庙东庙西松畔松
  
  面壁十年求道力
  渡江一苇济时心 嵩山:少林寺面壁石亭
  
  山色溪声涵静照
  喜园乐树绕灵台 嵩山:乾隆题少林寺千佛殿
  
  一念真诚通法座
  九天瑞霭护慈航 泉州少林寺,在泉州东湖畔
  
  在西天二十八祖
  过东土初开少林 河南登封少林寺(初祖庵)
  
  少林寺丈二和尚武汉
  玄妙观小三跑堂苏州
  
  少林寺丈二和尚武汉
  老君庵亩半园林仙桃
  
  一苇渡江达源溯六祖
  九年面壁妙理悟三乘 河南少林寺面壁洞
  
  一苇渡江启宗门法渚
  九年面壁传冷坐禅心 嵩山:少林寺
  
  做好人身心正魂梦安稳
  行善事天地知鬼神敬钦 河南登封少林寺(禅堂)
  
  除暴安良救秦王义照千古
  保国卫民平倭寇威振边庭 河南登封少林寺(锤谱堂)
  
  地在天中四海名山为第一
  心传言外十方法教是初元 嵩山:少林寺东石坊
  
  双双玉井碧澄冷浸千秋月
  六六玄峰翠耸光连万壑云 河南少林寺西坊
  
  心传古洞严冬雪拥神光膝
  面接高峰静夜风闻子晋笙 嵩山:少林寺西石坊
  
  净瓶杨柳枝洒点点风调雨顺
  紫竹白鹦哥叫声声国泰民安 (鹦哥?莺哥?)福建泉州少林寺
  
  古迹林立阅尽华夏三千年历史
  名山纵横览遍中州八百里风光 河南登封少林寺(方丈室)
  
  人世间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河南登封少林寺(客堂)——清何元普
  
  悟禅关面壁功深道集九华红雪丽
  成佛祖心台印妙风师百世白衣尊 嵩山:少林寺达摩亭,相传为少林二祖慧可
  
  墨者以慈爱为心世路不平其支流衍为游侠
  佛家发普渡之愿恶魔难伏假柔术济其慈悲 嵩山:少林寺,始建于此魏太和二十年
  
  出世耶抑入世耶能救秦王于未帝之时巨眼识英雄香火绵绵传百代
  经师也亦拳师也岂独少林有神功之妙中华多壮士声威赫赫震遐方
  嵩山:龚依群题少林寺
  
  墨者以慈爱为心世路不平其支流衍为游侠
  佛家发普渡之愿恶魔难伏假柔术济其慈悲

了凡四训原文及翻译是怎样的?

原文:《了凡四训》第04章 谦德之效

易曰:「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是故谦之一卦,六爻皆吉。

书曰:「满招损,谦受益。」予屡同诸公应试,每见寒士将达,必有一段谦光可掬。

辛未(公元1571年)计偕,我嘉善同袍凡十人,惟丁敬宇宾,年最少,极其谦虚。

予告费锦坡曰:「此兄今年必第。」

费曰:「何以见之?」

予曰:「惟谦受福。兄看十人中,有恂恂款款,不敢先人,如敬宇者乎?有恭敬顺承,小心谦畏,如敬宇者乎?有受侮不答,闻谤不辩,如敬宇者乎?人能如此,即天地鬼神,犹将佑之,岂有不发者?」

及开榜,丁果中式。

丁丑(公元1577年)在京,与冯开之同处,见其虚己敛容,大变其幼年之习。李霁岩直谅益友,时面攻其非,但见其平怀顺受,未尝有一言相报。予告之曰:「福有福始,祸有祸先,此心果谦,天必相之,兄今年决第矣。」已而果然。

赵裕峰,光远,山东冠县人,童年举于乡,久不第。其父为嘉善三尹,随之任。慕钱明吾,而执文见之,明吾悉抹其文,赵不惟不怒,且心服而速改焉。明年,遂登第。

壬辰岁(公元1592年),予入觐,晤夏建所,见其人气虚意下,谦光逼人,归而告友人曰:「凡天将发斯人也,未发其福,先发其慧;此慧一发,则浮者自实,肆者自敛;建所温良若此,天启之矣。」及开榜,果中式。

江阴张畏岩,积学工文,有声艺林。甲午(公元1594年),南京乡试,寓一寺中,揭晓无名,大骂试官,以为眯目。时有一道者,在傍微笑,张遽移怒道者。道者曰:「相公文必不佳。」

张怒曰:「汝不见我文,乌知不佳?」

道者曰:「闻作文,贵心气和平,今听公骂詈,不平甚矣,文安得工?」

张不觉屈服,因就而请教焉。

道者曰:「中全要命;命不该中,文虽工,无益也。须自己做个转变。」

张曰:「既是命,如何转变?」

道者曰:「造命者天,立命者我;力行善事,广积阴德,何福不可求哉?」

张曰:「我贫士,何能为?」

道者曰:「善事阴功,皆由心造,常存此心,功德无量,且如谦虚一节,并不费钱,你如何不自反而骂试官乎?」

张由此折节自持,善日加修,德日加厚。丁酉(公元1597年),梦至一高房,得试录一册,中多缺行。问旁人, 曰:「此今科试录。」

问:「何多缺名?」

曰:「科第阴间三年一考较,须积德无咎者,方有名。如前所缺,皆系旧该中式,因新有薄行而去之者也。」

后指一行云:「汝三年来,持身颇慎,或当补此,幸自爱。」是科果中一百五名。

由此观之,举头三尺,决有神明;趋吉避凶,断然由我。须使我存心制行,毫不得罪于天地鬼神,而虚心屈己,使天地鬼神,时时怜我,方有受福之基。彼气盈者,必非远器,纵发亦无受用。稍有识见之士,必不忍自狭其量,而自拒其福也,况谦则受教有地,而取善无穷,尤修业者所必不可少者也。

古语云:「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贵者,必得富贵。」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今之求登科第者,初未尝有真志,不过一时意兴耳;兴到则求,兴阑则止。

孟子曰:「王之好乐甚,齐其庶几乎?」予于科名亦然。

译文:

易经谦卦上说:天的道理,不论什么,凡是骄傲自满的,就要使他亏损,而谦虚的就让他得到益处。地的道理,不论什么,凡是骄傲自满的,也要使他改变,不能让他永远满足;而谦虚的要使他滋润不枯,就像低的地方,流水经过,必定会充满了他的缺陷。鬼神的道理,凡是骄傲自满的,就要使他受害,谦虚的便使他受福。人的道理,都是厌恶骄傲自满的人,而喜欢谦虚的人。

这样看来,天、地、鬼、神、人、都看重谦虚的一边。易经上六十四卦,所讲的都是天地阴阳变化的道理,教人做人的方法。每一卦爻中,ezrbTSkmEY有凶有吉,凶卦是警戒人去恶从善,吉卦是勉励人要日新又新,唯有这个谦卦,每一爻都吉祥。书经上也讲:自满,就会遭到损害,自谦,就会受到益处。

我好几次和许多人去参加考试,每次都看到贫寒的读书人,快要发达考中的时候,脸上一定有一片谦和,而且安详的光采发出来,仿佛可以用手捧住的样子。

辛未年,我到京城去会试,我的同乡嘉善人一起去参加会试的,大约有十个人,只有丁敬宇,这个人最年轻,而且非常谦虚,我告诉同去会试的费锦坡讲:这位搜趣网老兄,今年一定考中。费锦坡问我说:怎样能看出来呢?

我说:只有谦虚的人,可以承受福报。老兄你看我们十人当中,有诚实厚道,一切事情,不敢抢在人前,像敬宇的吗?有恭恭敬敬,一切多肯顺受,小心谦逊,像敬宇的吗?有受人侮辱而不回答,听到人家毁谤他而不去争辩,像敬宇的吗?一个人能够做到这样,就是天地鬼神,也都要保佑他,岂有不发达的道理?等到放榜,丁敬宇果然考中了。

丁丑年在京//www.souquanme.com城里,和冯开之住在一起,看见他总是虚心自谦,面容和顺,一点也不骄傲,大大的改变了他小时候的那种习气。他有一位正直又诚实的朋友季霁岩,时常当面指责他的错处,但却只看到他,平心静气地接受朋友的责备,从来不反驳一句话。

我告诉他说:一个人有福,一定有福的根苗;有祸,也一定有祸的预兆。只要这个心能够谦虚,上天一定会帮助他,你老兄今年必定能够登第了!后来冯开之果然真的考中了。

赵裕峰,名光远,是山东省冠县人;不满二十岁的时候,就中了举人,后来又考会试,却多次不中。他的父亲做嘉善县的主任秘书,裕峰随同他父亲上任。裕峰非常羡慕嘉善县名士钱明吾的学问,就拿自己的文章去见他,那晓得这位钱先生,竟然拿起笔来,把他的文章都涂掉了。

裕峰不但不发火,并且心服口服,赶紧把自己文章的缺失改了。如此虚心用功的年轻人,实在是少有,到了明年,裕峰就考中了。

壬辰年我入京城去觐见皇帝,见到一位叫夏建所的读书人,看到他的气质,虚怀若谷,毫无一点骄傲的神气,而且他那谦虚的光采,就像会逼近人的样子。

我回来告诉朋友说:凡是上天要使这个人发达,在没有发他的福时,一定先发他的智慧,这种智慧一发,那就使浮滑的人自然会变得诚实,放肆的人也就自动收敛了,建所他温和善良到这种地步,是已发了智慧了,上天一定要发他的福了。等到放榜的时候,建所果然考中了。

江阴有一位读书人。名叫张畏岩,他的学问积得很深,文章做得很好,在许多读书人当中,很有名声。甲午年南京乡试,他借住在一处去//www.souquanme.com寺院里,等到放榜,榜上没有他的名字,他不服气,大骂考官,眼睛不清楚,看不出他的文章好。

那时候有一个道士在旁微笑,张畏岩马上就把怒火发在道士的身上。道士说:你的文章一定不好。张畏岩更加的发怒说:你没有看到我的文章,怎么知道我写得不好呢?道士说:我常听人说,做文章最要紧的,是心平气和,现在听到你大骂考官,表示你的心非常不平,气也太暴了,你的文章怎么会好呢?

张畏岩听了道士的话,倒不觉的屈服了,因此,就转过来向道士请教。道士说:要考中功名,全要靠命,命里不该中,文章虽好,也没益处,仍不会考中,一定要你自己改变改变。

张畏岩问道:既然是命,怎样去改变呢?道士说:造命的权,虽然在天,立命的权,还是在我;只要你肯尽力去做善事,多积阴德,什么福不可求得呢?

张畏岩说:我是一个穷读书人,能做什么善事呢?

道士说:行善事,积阴功,都是从这个心做出来的。只要常常存做善事,//www.souquanme.com积阴功的心,功德就无量无边了。就像谦虚这件事,又不要花钱,你为什么不自我反省,自己工夫太浅,不能谦虚,反而骂考官不公平呢?

张畏岩听了道士的话,从此以后就压低一向骄傲的志向,自己很留意把持住自己,勿走错了路,天天加功夫去修善,天天加功夫去积德。到了丁酉年,有一天,他做梦到一处很高的房屋里去,看到一本考试录取的名册,中间有许多的缺行。

他看不懂,就问旁边的人说:这是什么?那个人说:这是今年考试录取的名册。而张畏岩问:为什么名册内有这么多的缺行?那个人又回答说:阴间对那些考试的人,每三年考查一次,一定要积德,没有过失,这册里才会有名字。像名册前面的缺额,都是从前本该考中,但是因为他们最近犯了有罪过的事情,才把名字去掉的。

后来那个人又指了一行说:你三年来,很留心的把持住自己,没犯罪过,或者是应该补上这个空缺了,希望你珍重自爱,勿犯过失!果然张畏岩就在这次的会考,考中了第一百零五名。

【造命的权在天,立命的权在我,只要肯努力,多做善事积阴德呀!积阴德,什么福报求不得呀?求不得?】

从上面所讲的看来,举头三尺高,一定有神明在监察著人的行为。因此,利人,吉祥的事情,都应该赶快的去做;凶险,损人的事,应该避免,不要去做,这是可以由我自己决定的,只要我存好心,约束一切不善的行为,丝毫不得罪天地鬼神,而且还要虚心,自己肯迁就不骄傲,使得天地鬼神,时时哀怜我,才可以有福的根基,那些满怀傲气的人,一定不是远大的器量,就算能发达,也不会长久地享受福报。

稍有见识的人,一定不肯把自己肚量,弄得很狭窄,而自己拒绝可以得到的福,况且谦虚的人,他还有地方可以受到教导,若人不谦虚,谁肯去教他?

并且谦虚的人,肯学别人的好处,别人有善的行动,就去学他,那么得到的善行,就没有穷尽了。尤其是进德修业的人,一定所不可缺少的啊!

【举头三尺高呀!决定有神明,不但要存好心,而且要虚心,不可以做坏事,还要肯迁就,天地鬼神呀,千万莫得罪啊!莫得罪!】

古人有几句老话说:有心要求功名的,一定可以得到功名;有心要求富贵的,一定可以得到富贵。一个人有远大的志向,就像树有根一样;树有根,就会生出丫枝花叶来。

人要立定了这种伟大的志向,必须在每一个念头上,都要谦虚,即使碰到像灰尘一样极小的事情,也要使别人方便,能够做到这样,自然会感动天地了。

而造福全在我自己,自己真心要造,就能够造成。像现在那些求取功名的人,当初那有什么真心,不过是一时的兴致罢了;兴致来了,就去求,兴致退了,就停止,孟子对齐宣王说:大王喜好音乐,若是到了极点,那么齐国的国运大概可以兴旺了。但是大王喜好音乐,只是个人在追求快乐罢了,若是能把个人追求快乐的心,推广到与民同乐,使百姓都快乐,那么齐国还有不兴旺的么?

我看求科名,也是这样,要把求科名的心,落实推广到积德行善上;并且要尽心尽力地去做,那么命运与福报,就都能够由我自己决定了!

各位听众朋友,在听完了《了凡四训有声书》之后,您的内心一定是感触很多,觉得获益匪浅,这的的确确是一部扣人心弦,净化人心的有声书;而了凡四训这本书的原文,文字非常的优美典雅,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并不难了解,但是其中所深藏宇宙人生的道理,却是非常的深奥,必须用心体会,才能有得于心。

所以盼望各位听众朋友,在听过录音带以后,最好能够熟读了凡四训的原文三百遍;必定能够信心益增,效法了凡先生立命精神的决心,会更加的坚定;进而身体力行,断恶修善。于是而个人的学业,事业,家庭均能圆满,成圣成贤,也是指日可待的。

为了利益大众,广为流传,在此我们声明,了凡四训有声书并没有所谓‘智慧财产权’的问题,非常欢迎善心人士大力提倡翻录,提供各级学校教学参考,来协助我们大、中、小学生的心理建设;并且能净化社会人心,提升道德观念;大家都学了凡精神,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行善积德,服务人群,如果说人人能够如此,国家前途一定光明,世界一片祥和。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