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报怨”的下一句是什么?
以德报怨:
原句:"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1、注音:yǐ dé bào yuàn
2、释义:指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给他好处。
3、出自 《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最早出现在《老子六十三章》:"大小多少,报怨以德",与儒家观念截然相反。道家注重清净,老子的道德是一个形而上的哲学命题,与当今的道德不完全相同,应辩证分析,不可谬传。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老子》六十三章)
4、与西方文化相比,东方文化一向以谦虚和坚忍著称。关于如何报怨的问题,东西方的答案截然相反。在西方,圣经里就提出:“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观点。而在东方,佛家崇尚“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哲学理念,面对困苦的态度是逆来顺受。根据佛经中的记载,大鹰要吃释迦牟尼的肉,他便从自己身上一刀刀帮大鹰割下肉来,这种坚忍已经超越西方人能够承受的范围。而孔子“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的观点,是以人为本的,更能让人接受。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这句话如何解释?
一家之言,仅供参阅;不悦之处,烦请哂笑而过,莫作纠结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这句话如何解释?
用良心和美德善待对自己恶劣的人,对那些待你好的人们又该用什么回报呢?矫正那些对你恶劣的人的态度,让他们理解自己的错误,让事情回归常理的范围(即可),那对于那些以忠厚待你的人,你自然就可以用你的德行回报他们了。
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宪问》
原文: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oVBCldq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白话译文:
有人说:“用恩德来报答怨恨怎么样?”孔子说:“用什么来报答恩德呢?应该是用正直来报答怨恨,用恩德来报答恩德。”孔子说:“没有人了解我啊!”子贡说:“怎么能说没有人了解您呢?”孔子说:“我不埋怨天,也不www.souquanme.com责备人,下学礼乐而上达天命,了解我的只有天吧!”
公伯寮向季孙告发子路。子服景伯把这件事告诉给孔子,并且说:“季孙氏已经被公伯寮迷惑了,我的力量能够把公伯寮杀了,把他陈尸于市。”孔子说:“道能够得到推行,是天命决定的;道不能得到推行,也是天命决定的。公伯寮能把天命怎么样呢?”
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论语宪问》为古代文学作品。宪问篇出自《论语》,共计44章。主要内容有:作为君子必须具备的某些品德;孔子对当时社会上的各种现象所发表的评论;孔子提出“见利思义”的义利观等。
论语宪问篇共计44章。其中著名文句有:“见危授命,见利思义”;“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君子思不出其位”;“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修己以安百姓”;“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这一篇中所包括的主要内容有:作为君子必须具备的某些品德;孔子对当时社会上的各种现象所发表的评论;孔子提出“见利思义”的义利观等。
作者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的祖上是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的贵族,先祖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周初三监之乱后,为了安抚商朝的贵族及后裔,周公以周成王之命封商纣王之兄微子启于商丘建立宋国,奉殷商祀。
鲁定公六年(公元前504年),季氏家臣阳虎擅权日重。孔子称之为家臣掌政。所以孔子不上任,退隐而修著《诗》《书》《礼》《乐》,众多弟子跟着孔子走遍各国,跟随他学习。阳虎想要见孔子,而孔子却不想见到阳搜趣网虎,后来两人在路上相遇。阳虎劝孔子出仕,孔子没有明确表态,随后孔子被升为小司空。
鲁定公十一年(公元前499年),孔子www.souquanme.com升为鲁国大司寇,摄相事,七日而诛少正卯,曝尸三日,鲁国大治。鲁定公十二年(公元前498年),孔子为削弱三桓(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家世卿,因为是鲁桓公的三个儿子的后代,故称三桓。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他们手中,而三桓的一些家臣又在不同程度上控制着三桓)采取了隳三都的措施,拆毁三桓所建城堡。后来隳三都的行动半途而废,孔子与三桓的矛盾也随之暴露。
鲁定公十三年(公元前497年)春天,孔子55岁。齐国送80名美女到鲁国。季桓子接受了女乐,君臣迷恋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孔子与季氏出现不和。孔子非常失望。不久鲁国举行郊祭,祭祀后按惯例送祭肉给大夫们时并没有送给孔子。这表明季氏不想再任用他了,孔子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离开鲁国,到外国去寻找出路,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