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杯邀明月的后一句是什么?
《月下独酌》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准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自斟自酌无亲无友,孤独一人。
我举起酒杯邀请媚人的明月,低头窥见身影,共饮已有三人。
月儿,你那里晓得畅饮的乐趣?影儿,你徒然随偎我这个孤身!
暂且伴随玉兔,这无情瘦影吧,我应及时行乐,趁着春宵良辰。
月听我唱歌,在九天徘徊不进,影伴我舞步,在地上蹦跳翻滚。
清醒之时,咱们尽管作乐寻欢,醉了之后,免不了要各自离散。
月呀,愿和您永结为忘情之友,相约在高远的银河岸边,再见
这是一个精心剪裁出来的场面,写来却是那么自然。李白月下独酌,面对明月与影子,似乎在幻觉中形成了三人共饮的画面。在这温暖的春夜,李白边饮边歌舞,月与影也紧随他那感情的起伏而起伏,仿佛也在分享他饮酒的欢乐与忧愁。从逻辑上讲,物与人的内心世界并无多少关//www.souquanme.com系。但从诗意的角度上看,二者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也正是中国诗歌中的“兴”之起源。它从《诗经》开始就一直赋予大自然以拟人的动作、思想与情感,如“月出皎兮,佼人僚兮”,“愁月”“悲风”等等。李白此诗正应了这“兴”之写法,赋明月与影子以情感。正如林语堂所说:“它是一种诗意的与自然合调的信仰,这使生命随着人类情感的波动而波动。”
但在诗之末尾,李白又流露出一种独而不独,不独又独的复杂情思,他知道了月与影本是无情物,只是自己多情而已。面对这个无情物,李白依然要永结无情游,意思是月下独酌时,还是要将这月与影邀来相伴歌舞,哪怕是“相期邈云汉”,也在所不辞。可见太白之孤独之有情已到了何等地步!斯蒂芬欧文曾说:“诗歌是一种工具,诗人通过诗歌而让人了解和叹赏他的独特性。”李白正是有了这首“对影成三人”的《月下独酌》,才让人们了解和叹赏他的独特性的。无论男女老少,任何一个中国人,只要他举杯浅酌,都会吟咏“举杯邀明月,//www.souquanme.com对影成三人”,以表他对所谓风雅与独饮的玩味。而这首诗的独特性,早已化入民族的集体无意识之中了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准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自斟自酌无亲无友,孤独一人。
我举起酒杯邀请媚人的明月,低头窥见身影,共饮已有三人。
月儿,你那里晓得畅饮的乐趣?影儿,你徒然随偎我这个孤身!
暂且伴随玉兔,这无情瘦影吧,我应及时行乐,趁着春宵良辰。
月听我唱歌,在九天徘徊不进,影伴我舞步,在地上蹦跳翻滚。
清醒之时,咱们尽管作乐寻欢,醉了之后,免不了要各自离散。
月呀,愿和您永结为忘情之友,相约在高远的银河岸边,再见
这是一个精心剪裁出来的场面,写来却是那么自然。李白月下独酌,面对明月与影子,似乎在幻觉中形成了三人共饮的画面。在这温暖的春夜,李白边饮边歌舞,月与影也紧随他那感情的起伏而起伏,仿佛也在分享他饮酒的欢乐与忧愁。从逻辑上讲,物与人的内心世界并无多少关//www.souquanme.com系。但从诗意的角度上看,二者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也正是中国诗歌中的“兴”之起源。它从《诗经》开始就一直赋予大自然以拟人的动作、思想与情感,如“月出皎兮,佼人僚兮”,“愁月”“悲风”等等。李白此诗正应了这“兴”之写法,赋明月与影子以情感。正如林语堂所说:“它是一种诗意的与自然合调的信仰,这使生命随着人类情感的波动而波动。”
但在诗之末尾,李白又流露出一种独而不独,不独又独的复杂情思,他知道了月与影本是无情物,只是自己多情而已。面对这个无情物,李白依然要永结无情游,意思是月下独酌时,还是要将这月与影邀来相伴歌舞,哪怕是“相期邈云汉”,也在所不辞。可见太白之孤独之有情已到了何等地步!斯蒂芬欧文曾说:“诗歌是一种工具,诗人通过诗歌而让人了解和叹赏他的独特性。”李白正是有了这首“对影成三人”的《月下独酌》,才让人们了解和叹赏他的独特性的。无论男女老少,任何一个中国人,只要他举杯浅酌,都会吟咏“举杯邀明月,//www.souquanme.com对影成三人”,以表他对所谓风雅与独饮的玩味。而这首诗的独特性,早已化入民族的集体无意识之中了
举杯邀明月的下句是什么
“举杯邀明月”的下一句是“对影成三人”。
原文: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字词注释:
⑴酌:饮酒
独酌:一个人饮酒
⑵间:一作“下”, 一作“前”
⑶无相亲:没有亲近的人。
⑷“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举起酒杯招引明月共饮,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恰合成三人。
《月下独酌》诗配画
一说月下人影、酒中人影和我为三人。
⑸既:已经
不解饮:不会喝酒
⑹徒:徒然,白白的
徒:空。
⑺将:和。
⑻及春:趁着春光明媚之时。
⑼月徘徊:明月随我来回移动。
⑽影零乱:因起舞而身影纷乱。
⑾交欢:一起欢乐。
⑿无情游:忘却世情的交游。
翻译:
提一壶美酒摆在花丛间,自斟自酌无友无亲。举杯邀请明月,对着身影成为三人。明月当然不会喝酒,身影也只是随着我身。我只好和他们暂时结成酒伴,要行乐就必须把美好的春光抓紧。我唱歌明月徘徊,我起舞身影零乱。醒时一起欢乐,醉后各自分散。我愿与他们永远结下忘掉伤情的友谊,相约在缥缈的银河边。
原文: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字词注释:
⑴酌:饮酒
独酌:一个人饮酒
⑵间:一作“下”, 一作“前”
⑶无相亲:没有亲近的人。
⑷“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举起酒杯招引明月共饮,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恰合成三人。
《月下独酌》诗配画
一说月下人影、酒中人影和我为三人。
⑸既:已经
不解饮:不会喝酒
⑹徒:徒然,白白的
徒:空。
⑺将:和。
⑻及春:趁着春光明媚之时。
⑼月徘徊:明月随我来回移动。
⑽影零乱:因起舞而身影纷乱。
⑾交欢:一起欢乐。
⑿无情游:忘却世情的交游。
翻译:
提一壶美酒摆在花丛间,自斟自酌无友无亲。举杯邀请明月,对着身影成为三人。明月当然不会喝酒,身影也只是随着我身。我只好和他们暂时结成酒伴,要行乐就必须把美好的春光抓紧。我唱歌明月徘徊,我起舞身影零乱。醒时一起欢乐,醉后各自分散。我愿与他们永远结下忘掉伤情的友谊,相约在缥缈的银河边。
举杯邀明月的下一句是什么?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作者】李白 【朝代】唐
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月www.souquanme.com既不解饮, 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 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 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 相期邈云汉。
注释
(1)独酌:一个人饮酒。酌:饮酒。
(2)间:一作“下”,一作“前”。
(3)无相亲:没有亲近的人。
(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举起酒杯招引明月共饮,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恰合成三人。一说月下人影、酒中人影和我为三人。
(5)月既不解饮:既,已经。不解,不懂,不理解。三国魏嵇康《琴赋》:“推其所由,似元不解音声。”
(6)徒:徒然,白白的。
(7)将:和,共。
(8)及春:趁着美好的春光。
(9)月徘徊:明月随我来回移动。
(10)影零乱:因起舞而身影纷乱。
(11)同交欢:一起欢乐。一作“相交欢”。
(12)无情游:忘情游,拜托世俗、不计得失利害的交往。
(13)相期邈(miǎo)云汉:约定在天上相见。期:约会。邈:遥远。云汉:银河。这里指遥天仙境。“邈云汉”一作“碧岩畔”。
译文
提一壶美酒摆在花丛间,自斟自酌无友无亲。
举杯邀请明月,对着身影成为三人。
明月当然不会喝酒,身影也只是随着我身。
我只好和他们暂时结成酒伴,要行乐就必须把美好的春光抓紧。
我唱歌明月徘徊,我起舞身影零乱。
醒时一起欢乐,醉后各自分散。
我愿与他们永远结下忘掉伤情的友谊,相约在缥缈的银河边。
赏析
佛教中有所谓“立一义”,随即“破一义”,“破”后又“立”,“立”后又“破”,最后得到辨析方法。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先讲一番道理,经驳斥后又建立新的理论,再驳再建,最后得到正确的结论。关于这样的论证,一般总有双方,相互“破”、“立”。可是李白这首诗,就只一个人,以独白的形式,自立自破,自破自立,诗情波澜起伏而又近似于天籁,所以一直为后人传诵。
诗人上场时,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角色只是他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他的影子,拉了过来,连他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就热闹起来了。这是“立”。
可是,尽管诗人那样盛情,“举杯邀明月”,明月毕竟是“不解饮”的。至于那影子,虽RuMBz然像陶潜所说的“与子相遇来,未尝异悲悦,憩荫若暂乖,止日终不别”(《影答形》),但毕竟影子也不会喝酒;诗人姑且暂时将明月和身影作伴,在这春暖花开之时(“春”逆挽上文“花”字),及时行乐。“顾影独尽,忽焉复醉。”(陶潜饮酒诗序)这四句又把月和影之情,说得虚无不可搜趣网测,推翻了前案,这是“破”。
诗人已经渐渐进入醉乡了,酒兴一发,既歌且舞。歌时月色徘徊,依依不去,好像在倾听佳音;舞时诗人的身影,在月光之下,也转动零乱,好像在他共舞。醒时相互欢欣,直到酩酊大醉,躺在床上时,月光与身影,才无可奈何地分别。“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这四句又把月光和身影,写得对诗人一往情深。这又是“立”。
最后二句,诗人真诚地和“月”、“影”相约:“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然而“月”和“影”毕竟还是无情之物,把无情之物,结为交游,主要还是在于诗人自己的有情,“永结无情游”句中的“无情”是破,“永结”和“游”是立,又破又立,构成了最后的结论。
题目是“月下独酌”,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一种由独而不独,由不独而独,再由独而不独的`复杂情感。表面看来,诗人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有无限的凄凉。诗人曾有一首《春日醉起言志》的诗:“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觉来盼庭前,一鸟花间鸣。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感之欲叹息,对酒还自倾。浩歌待明月,曲尽已忘情。”其中“一鸟”、“自倾”、“待明月”等字眼,表现了诗人难以排解的孤独。孤独到了邀月与影那还不算,甚至于以后的岁月,也休想找到共饮之人,所以只能与月光身影永远结游,并且相约在那邈远的上天仙境再见。结尾两句,点尽了诗人孤独、冷清的感受。
【作者】李白 【朝代】唐
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月www.souquanme.com既不解饮, 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 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 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 相期邈云汉。
注释
(1)独酌:一个人饮酒。酌:饮酒。
(2)间:一作“下”,一作“前”。
(3)无相亲:没有亲近的人。
(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举起酒杯招引明月共饮,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恰合成三人。一说月下人影、酒中人影和我为三人。
(5)月既不解饮:既,已经。不解,不懂,不理解。三国魏嵇康《琴赋》:“推其所由,似元不解音声。”
(6)徒:徒然,白白的。
(7)将:和,共。
(8)及春:趁着美好的春光。
(9)月徘徊:明月随我来回移动。
(10)影零乱:因起舞而身影纷乱。
(11)同交欢:一起欢乐。一作“相交欢”。
(12)无情游:忘情游,拜托世俗、不计得失利害的交往。
(13)相期邈(miǎo)云汉:约定在天上相见。期:约会。邈:遥远。云汉:银河。这里指遥天仙境。“邈云汉”一作“碧岩畔”。
译文
提一壶美酒摆在花丛间,自斟自酌无友无亲。
举杯邀请明月,对着身影成为三人。
明月当然不会喝酒,身影也只是随着我身。
我只好和他们暂时结成酒伴,要行乐就必须把美好的春光抓紧。
我唱歌明月徘徊,我起舞身影零乱。
醒时一起欢乐,醉后各自分散。
我愿与他们永远结下忘掉伤情的友谊,相约在缥缈的银河边。
赏析
佛教中有所谓“立一义”,随即“破一义”,“破”后又“立”,“立”后又“破”,最后得到辨析方法。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先讲一番道理,经驳斥后又建立新的理论,再驳再建,最后得到正确的结论。关于这样的论证,一般总有双方,相互“破”、“立”。可是李白这首诗,就只一个人,以独白的形式,自立自破,自破自立,诗情波澜起伏而又近似于天籁,所以一直为后人传诵。
诗人上场时,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角色只是他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他的影子,拉了过来,连他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就热闹起来了。这是“立”。
可是,尽管诗人那样盛情,“举杯邀明月”,明月毕竟是“不解饮”的。至于那影子,虽RuMBz然像陶潜所说的“与子相遇来,未尝异悲悦,憩荫若暂乖,止日终不别”(《影答形》),但毕竟影子也不会喝酒;诗人姑且暂时将明月和身影作伴,在这春暖花开之时(“春”逆挽上文“花”字),及时行乐。“顾影独尽,忽焉复醉。”(陶潜饮酒诗序)这四句又把月和影之情,说得虚无不可搜趣网测,推翻了前案,这是“破”。
诗人已经渐渐进入醉乡了,酒兴一发,既歌且舞。歌时月色徘徊,依依不去,好像在倾听佳音;舞时诗人的身影,在月光之下,也转动零乱,好像在他共舞。醒时相互欢欣,直到酩酊大醉,躺在床上时,月光与身影,才无可奈何地分别。“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这四句又把月光和身影,写得对诗人一往情深。这又是“立”。
最后二句,诗人真诚地和“月”、“影”相约:“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然而“月”和“影”毕竟还是无情之物,把无情之物,结为交游,主要还是在于诗人自己的有情,“永结无情游”句中的“无情”是破,“永结”和“游”是立,又破又立,构成了最后的结论。
题目是“月下独酌”,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一种由独而不独,由不独而独,再由独而不独的`复杂情感。表面看来,诗人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有无限的凄凉。诗人曾有一首《春日醉起言志》的诗:“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觉来盼庭前,一鸟花间鸣。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感之欲叹息,对酒还自倾。浩歌待明月,曲尽已忘情。”其中“一鸟”、“自倾”、“待明月”等字眼,表现了诗人难以排解的孤独。孤独到了邀月与影那还不算,甚至于以后的岁月,也休想找到共饮之人,所以只能与月光身影永远结游,并且相约在那邈远的上天仙境再见。结尾两句,点尽了诗人孤独、冷清的感受。
举杯邀明月,下一句是什么?
《月下独酌四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这四首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诗意表明,诗人心中愁闷,遂以月为友,对酒当歌,及时行乐。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一种复杂的情感。表面看来,诗人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有无限的凄凉。全诗笔触细腻,构思奇特,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在失意中不失旷达乐观、借酒浇愁依然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豪放个性。作品名称:《月下独酌四首》作品别名:《月下独酌》创作年代:盛唐作品出处:《全唐诗》文学体裁:五言古诗作者:李白
目录作品原文作品注释创作背景作品鉴赏作者简介
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月下独酌四首⑴ 【其一】 花间一壶酒⑵,独酌无相亲⑶。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⑷。 月既不解饮⑸,影徒随我身⑹。 暂伴月将影⑺,行乐须及春⑻。 我歌月徘徊⑼,我舞影零乱⑽。 醒时同交欢⑾,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⑿,相期邈云汉⒀。 【其二】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⒁。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⒂。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⒃,勿为醒者传。 【其三】 三月咸阳城,千花昼如锦⒄。 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 穷通与修短,造化夙所禀。 一樽齐死生,万事固难审。 醉後失天地,兀然就孤枕。 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 【其四】 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⒅。 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 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开。 辞粟卧首阳⒆,屡空饥颜回。 当代不乐饮,虚名安用哉。 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⒇。 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1]编辑本段作品注释 ⑴酌:饮酒。独酌:一个人饮酒。 ⑵间:一作“下”, 一作“前”。 ⑶无相亲:没有亲近的人。 ⑷“举杯”两句:我举起酒杯招引明月共饮,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恰合成三人。一说月下人影、酒中人影和我为三人。 ⑸既:且。不解饮:不会喝酒。 ⑹徒:徒然,白白的。徒:空。 ⑺将:和 ⑻及春:趁着春光明媚之时。 ⑼月徘徊:明月随我来回移动。 ⑽影零乱:因起舞而身影纷乱。 ⑾交欢:一起欢乐。 ⑿无情游:忘却世情的交游。 ⒀相期:相约会。邈(miǎo)云汉:一作“碧岩畔”。邈:高远。云汉:银河。 ⒁酒星:在星相学上,天上有酒旗星。《晋书天文志》云:“轩辕右角南三星曰酒旗,酒官之旗也,主享宴酒食。” ⒂酒泉:酒泉郡,汉置。传说郡中有泉,其味如酒,故名酒泉。在今甘肃省酒泉县。 ⒃酒中趣:典出《晋书孟嘉传》“公未得得酒中趣耳”。 ⒄“三月”二句:一作“好鸟吟清风,落花散如锦”;一作“园鸟语成歌,庭花笑如锦”。“城”一作“时”。 ⒅千万:一作“有千”。三百:一作“唯数”。 ⒆卧首阳:一作“饿伯夷” ⒇蟹螯,糟丘:都是饮酒的典故。蟹螯,典出《晋书毕卓传》,糟丘,典出《北堂诗钞》。[1-3]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这首诗约作于公元744年(唐玄宗天宝三载),时李白在长安。此诗题下,两宋本、缪本俱注“长安”二字,意谓这四首诗作于长安。当时李白政治理想不能实现,心情是孤寂苦闷的。但他面对黑暗现实,没有沉沦,没有同流合污,而是追求自由,向往光明,因有此作。[3-5]编辑本段作品鉴赏 组诗共四首,以第一首流传最广。第一首诗写的是由政治失意而产生的一种孤寂忧愁的情怀,诗中把寂寞的环境渲染得十分热闹,不仅笔墨传神,更重要的是表达了诗人善自排遣寂寞的旷达不羁的个性和情感。此诗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脚色只是他自己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过来,连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顿觉热闹起来。然而月不解饮,影徒随身,仍归孤独。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从月影上发议论,点出“行乐及春”的题意。最后六句为第三段,写诗人执意与月光和身影永结无情之游,并相约在邈远的天上仙境重见。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一种由独而不独,由不独而独,再由独而不独的复杂情感。 第二首诗通篇议论,堪称是一篇“爱酒辩”。开头从天地“爱酒”说起,进而人中圣贤也爱酒,神仙也爱酒。得出爱酒不但有理,而且有益的结论。此诗通篇说理,其实其宗旨不在明理,而在抒情,即以说理的方式抒情。这不合逻辑的议论,恰恰十分有趣而深刻地抒发了诗人的情怀,诗人的爱酒,只是对政治上失意的自我排遣。他的“酒中趣”,正是这种难以言传的情怀。 第三首诗是写诗人希望从酒中得到宽慰。诗人从人生观的角度加以解释,在精神上寻求慰藉,得出“此乐最为甚”的结论。诗中说的基本是旷达乐观的话,但“谁能春独愁”一语,便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失意悲观情绪。旷达乐观的话,都只是强自宽慰。以旷达写牢骚,以欢乐写愁苦,是此诗艺术表现的主要特色,也是艺术上的成功之处。 第四首诗借用典故来写饮酒的好处。诗中把饮酒行乐说成是人世生活中最为实用最有意思的事情。诗人故意贬抑了伯夷、叔齐和颜回等人,表达虚名不如饮酒的观点。诗人又拿神仙与饮酒相比较,表明饮酒之乐胜于神仙。最后的结论是:“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话虽这样说,但只要细细品味诗意,便可以感觉到,诗人从酒中领略到的不是快乐,而是愁苦。[3-5]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6]
目录作品原文作品注释创作背景作品鉴赏作者简介
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月下独酌四首⑴ 【其一】 花间一壶酒⑵,独酌无相亲⑶。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⑷。 月既不解饮⑸,影徒随我身⑹。 暂伴月将影⑺,行乐须及春⑻。 我歌月徘徊⑼,我舞影零乱⑽。 醒时同交欢⑾,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⑿,相期邈云汉⒀。 【其二】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⒁。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⒂。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⒃,勿为醒者传。 【其三】 三月咸阳城,千花昼如锦⒄。 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 穷通与修短,造化夙所禀。 一樽齐死生,万事固难审。 醉後失天地,兀然就孤枕。 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 【其四】 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⒅。 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 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开。 辞粟卧首阳⒆,屡空饥颜回。 当代不乐饮,虚名安用哉。 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⒇。 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1]编辑本段作品注释 ⑴酌:饮酒。独酌:一个人饮酒。 ⑵间:一作“下”, 一作“前”。 ⑶无相亲:没有亲近的人。 ⑷“举杯”两句:我举起酒杯招引明月共饮,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恰合成三人。一说月下人影、酒中人影和我为三人。 ⑸既:且。不解饮:不会喝酒。 ⑹徒:徒然,白白的。徒:空。 ⑺将:和 ⑻及春:趁着春光明媚之时。 ⑼月徘徊:明月随我来回移动。 ⑽影零乱:因起舞而身影纷乱。 ⑾交欢:一起欢乐。 ⑿无情游:忘却世情的交游。 ⒀相期:相约会。邈(miǎo)云汉:一作“碧岩畔”。邈:高远。云汉:银河。 ⒁酒星:在星相学上,天上有酒旗星。《晋书天文志》云:“轩辕右角南三星曰酒旗,酒官之旗也,主享宴酒食。” ⒂酒泉:酒泉郡,汉置。传说郡中有泉,其味如酒,故名酒泉。在今甘肃省酒泉县。 ⒃酒中趣:典出《晋书孟嘉传》“公未得得酒中趣耳”。 ⒄“三月”二句:一作“好鸟吟清风,落花散如锦”;一作“园鸟语成歌,庭花笑如锦”。“城”一作“时”。 ⒅千万:一作“有千”。三百:一作“唯数”。 ⒆卧首阳:一作“饿伯夷” ⒇蟹螯,糟丘:都是饮酒的典故。蟹螯,典出《晋书毕卓传》,糟丘,典出《北堂诗钞》。[1-3]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这首诗约作于公元744年(唐玄宗天宝三载),时李白在长安。此诗题下,两宋本、缪本俱注“长安”二字,意谓这四首诗作于长安。当时李白政治理想不能实现,心情是孤寂苦闷的。但他面对黑暗现实,没有沉沦,没有同流合污,而是追求自由,向往光明,因有此作。[3-5]编辑本段作品鉴赏 组诗共四首,以第一首流传最广。第一首诗写的是由政治失意而产生的一种孤寂忧愁的情怀,诗中把寂寞的环境渲染得十分热闹,不仅笔墨传神,更重要的是表达了诗人善自排遣寂寞的旷达不羁的个性和情感。此诗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脚色只是他自己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过来,连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顿觉热闹起来。然而月不解饮,影徒随身,仍归孤独。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从月影上发议论,点出“行乐及春”的题意。最后六句为第三段,写诗人执意与月光和身影永结无情之游,并相约在邈远的天上仙境重见。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一种由独而不独,由不独而独,再由独而不独的复杂情感。 第二首诗通篇议论,堪称是一篇“爱酒辩”。开头从天地“爱酒”说起,进而人中圣贤也爱酒,神仙也爱酒。得出爱酒不但有理,而且有益的结论。此诗通篇说理,其实其宗旨不在明理,而在抒情,即以说理的方式抒情。这不合逻辑的议论,恰恰十分有趣而深刻地抒发了诗人的情怀,诗人的爱酒,只是对政治上失意的自我排遣。他的“酒中趣”,正是这种难以言传的情怀。 第三首诗是写诗人希望从酒中得到宽慰。诗人从人生观的角度加以解释,在精神上寻求慰藉,得出“此乐最为甚”的结论。诗中说的基本是旷达乐观的话,但“谁能春独愁”一语,便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失意悲观情绪。旷达乐观的话,都只是强自宽慰。以旷达写牢骚,以欢乐写愁苦,是此诗艺术表现的主要特色,也是艺术上的成功之处。 第四首诗借用典故来写饮酒的好处。诗中把饮酒行乐说成是人世生活中最为实用最有意思的事情。诗人故意贬抑了伯夷、叔齐和颜回等人,表达虚名不如饮酒的观点。诗人又拿神仙与饮酒相比较,表明饮酒之乐胜于神仙。最后的结论是:“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话虽这样说,但只要细细品味诗意,便可以感觉到,诗人从酒中领略到的不是快乐,而是愁苦。[3-5]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