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捻断数茎须"的前一句
无吟安一个字!这句出自唐代诗人卢延让的 《苦吟》 全诗如下: 莫话诗中事,诗中难更无。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险觅天应闷,狂搜海亦枯。 不同文赋易,为著者之乎。
吟安一个字!这句出自唐代诗人卢延让的 《苦吟》 全诗如下: 莫话诗中事,诗中难更无。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险觅天应闷,狂搜海亦枯。 不同文赋易,为著者之乎。
吟安一个字!这句出自唐代诗人卢延让的 《苦吟》 全诗如下: 莫话诗中事,诗中难更无。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险觅天应闷,狂搜海亦枯。 不同文赋易,为著者之乎。
鲁迅《故乡》中“断茎”的读音是什么?
鲁迅《故乡》中“断茎”的读音是:[duàn jīng ]
鲁迅《故乡》中“断茎”的意思:草的茎断了的意思。
这是环境描写,用来渲染故乡此时的凄凉。
鲁迅《故乡》断茎读音
鲁迅《故乡》断茎读音 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
我所记得的故乡全不如此。我的故乡好得多了。但要我记起他的美丽,说出他的佳处来,却又没有影像,没有言辞了。仿佛也就如此。于是我自己解释说:故乡 本也如此,——虽然没有进步,也未必有如我所感的悲凉,这只是我自己心情的改变罢了,因为我这次回乡,本没有什么好心绪。
我这次是专为了别他而来的。我们多年聚族而居的老屋,已经公同卖给别姓了,交屋的期限,只在本年,所以必须赶在正月初一以前,永别了熟识的老屋,而且远离了熟识的故乡,搬家到我在谋食的异地去。
第二日清早晨我到了我家的门口了。瓦楞上许多枯草的断茎当风抖着,正在说明这老屋难免易主的原因。几房的本家大约已经搬走了,所以很寂静。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我的母亲很高兴,但也藏着许多凄凉的神情,教我坐下,歇息,喝茶,且不谈搬家的事。宏儿没有见过我,远远的对面站着只是看。
但我们终于谈到搬家的事。我说外间的寓所已经租定了,又买了几件家具,此外须将家里所有的木器卖去,再去增添。母亲也说好,而且行李也略已齐集,木器不便搬运的,也小半卖去了,只是收不起钱来。
“你休息一两天,去拜望亲戚本家一回,我们便可以走了。”母亲说。
“是的。”
“还有闰土,他每到我家来时,总问起你,很想见你一回面。我已经将你到家的大约日期通知他,他也许就要来了。”
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⑵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这少年便是闰土。我认识他时,也不过十多岁,离现在将有三十年了;那时我的父亲还在世,家景也好,我正是一个少爷。那一年,我家是一件大祭祀的值年 ⑶。这祭祀,说是三十多年才能轮到一回,所以很郑重;正月里供祖像,供品很多,祭器很讲究,拜的人也很多,祭器也很要防偷去。我家只有一个忙月(我们这里 给人做工的分三种:整年给一定人家做工搜趣网的叫长工;按日给人做工的叫短工;自己也种地,只在过年过节以及收租时候来给一定人家做工的称忙月),忙不过来,他 便对父亲说,可以叫他的儿子闰土来管祭器的。
我的父亲允许了;我也很高兴,因为我早听到闰土这名字,而且知道他和我仿佛年纪,闰月生的,五行缺土⑷,所以他的父亲叫他闰土。他是能装〔弓京〕捉小鸟雀的。
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的去看。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 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www.souquanme.com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 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我们那时候不知道谈些什么,只记得闰土很高兴,说是上城之后,见了许多没有见过的东西。
第二日,我便要他捕鸟。他说:
“这不能。须大雪下了才好。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
我于是又很盼望下雪。
闰土又对我说:
“现在太冷,你夏天到我们这里来。我们日里到海边捡贝壳去,红的绿的都有,鬼见怕也有,观音手⑸也有。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
“管贼么?”
“不是。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要管的是獾猪,刺猬,猹。月亮底下,你听,啦啦的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
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的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他不咬人么?”
“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他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他在水果电里出卖罢了。
“我们沙地里,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
阿!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须回家里去,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但终于被他父亲带走了。他后来还托他的父亲带给我一包贝壳和几支很好看的鸟毛,我也曾送他一两次东西,但从此没有再见面。
现在我的母亲提起了他,我这儿时的记忆,忽而全都闪电似的苏生过来,似乎看到了我的美丽的故乡了。我应声说:
“这好极!他,——怎样?……”
“他?……他景况也很不如意……”母亲说着,便向房外看,“这些人又来了。说是买木器,顺手也就随便拿走的,我得去看看。”
母亲站起身,出去了。门外有几个女人的声音。我便招宏儿走近面前,和他闲话:问他可会写字,可愿意出门。
“我们坐火车去么?”
“我们坐火车去。”
“船呢?”
“先坐船,……”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
我所记得的故乡全不如此。我的故乡好得多了。但要我记起他的美丽,说出他的佳处来,却又没有影像,没有言辞了。仿佛也就如此。于是我自己解释说:故乡 本也如此,——虽然没有进步,也未必有如我所感的悲凉,这只是我自己心情的改变罢了,因为我这次回乡,本没有什么好心绪。
我这次是专为了别他而来的。我们多年聚族而居的老屋,已经公同卖给别姓了,交屋的期限,只在本年,所以必须赶在正月初一以前,永别了熟识的老屋,而且远离了熟识的故乡,搬家到我在谋食的异地去。
第二日清早晨我到了我家的门口了。瓦楞上许多枯草的断茎当风抖着,正在说明这老屋难免易主的原因。几房的本家大约已经搬走了,所以很寂静。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我的母亲很高兴,但也藏着许多凄凉的神情,教我坐下,歇息,喝茶,且不谈搬家的事。宏儿没有见过我,远远的对面站着只是看。
但我们终于谈到搬家的事。我说外间的寓所已经租定了,又买了几件家具,此外须将家里所有的木器卖去,再去增添。母亲也说好,而且行李也略已齐集,木器不便搬运的,也小半卖去了,只是收不起钱来。
“你休息一两天,去拜望亲戚本家一回,我们便可以走了。”母亲说。
“是的。”
“还有闰土,他每到我家来时,总问起你,很想见你一回面。我已经将你到家的大约日期通知他,他也许就要来了。”
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⑵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这少年便是闰土。我认识他时,也不过十多岁,离现在将有三十年了;那时我的父亲还在世,家景也好,我正是一个少爷。那一年,我家是一件大祭祀的值年 ⑶。这祭祀,说是三十多年才能轮到一回,所以很郑重;正月里供祖像,供品很多,祭器很讲究,拜的人也很多,祭器也很要防偷去。我家只有一个忙月(我们这里 给人做工的分三种:整年给一定人家做工搜趣网的叫长工;按日给人做工的叫短工;自己也种地,只在过年过节以及收租时候来给一定人家做工的称忙月),忙不过来,他 便对父亲说,可以叫他的儿子闰土来管祭器的。
我的父亲允许了;我也很高兴,因为我早听到闰土这名字,而且知道他和我仿佛年纪,闰月生的,五行缺土⑷,所以他的父亲叫他闰土。他是能装〔弓京〕捉小鸟雀的。
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的去看。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 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www.souquanme.com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 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我们那时候不知道谈些什么,只记得闰土很高兴,说是上城之后,见了许多没有见过的东西。
第二日,我便要他捕鸟。他说:
“这不能。须大雪下了才好。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
我于是又很盼望下雪。
闰土又对我说:
“现在太冷,你夏天到我们这里来。我们日里到海边捡贝壳去,红的绿的都有,鬼见怕也有,观音手⑸也有。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
“管贼么?”
“不是。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要管的是獾猪,刺猬,猹。月亮底下,你听,啦啦的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
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的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他不咬人么?”
“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他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他在水果电里出卖罢了。
“我们沙地里,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
阿!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须回家里去,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但终于被他父亲带走了。他后来还托他的父亲带给我一包贝壳和几支很好看的鸟毛,我也曾送他一两次东西,但从此没有再见面。
现在我的母亲提起了他,我这儿时的记忆,忽而全都闪电似的苏生过来,似乎看到了我的美丽的故乡了。我应声说:
“这好极!他,——怎样?……”
“他?……他景况也很不如意……”母亲说着,便向房外看,“这些人又来了。说是买木器,顺手也就随便拿走的,我得去看看。”
母亲站起身,出去了。门外有几个女人的声音。我便招宏儿走近面前,和他闲话:问他可会写字,可愿意出门。
“我们坐火车去么?”
“我们坐火车去。”
“船呢?”
“先坐船,……”
登岳阳楼中表达范仲淹乐观的句子是什么
答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岳阳楼记
范仲淹(宋)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www.souquanme.com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沈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矣!”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现在苏州吴中区)人,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死后谥“文正”,世称“范文正公”。两岁丧父,和母亲随继父(为小官吏)四处迁徙。26岁登进士第,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庆历元年(1041),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采取屯田固守策略,巩固边防,使西夏不敢进犯,当时边塞流行着“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的话。庆历三年(1043),任参知政事,提出十项政治改革方案,为守旧派所不容,遂外放任州、邓州、杭州、青州等地知州。他以六十四岁的人生,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张,深受当世和后人称道。文章和诗词俱脱俗超凡,是其心志和情感的形象外化。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范仲淹逸事(王耀辉)
范仲淹在进士及第步入仕途之前,其少年时代和青年时代大体是在攻苦食淡的艰难生活中度过的。景德初,仲淹随继父至淄州(今山东淄博),就读于长白山澧泉寺,每日里只以粟米熬粥,待冷凝之后分为四块,早晚各吃两块,至于佐食的菜肴,就更谈不到了,常常只能“断数茎,入少盐以啖之”。二十三岁时得知身世,感泣辞母,只身赴南都应天府(今南京)书院,其后直到进士及第,更是过了五年的“人不能堪”的苦读生活。据仲淹《年谱》,仲淹在应天府书院“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枕,夜或昏怠,以水沃面。往往粥不充,日昃始食”。《宋史》列传第七十三记仲淹这一段时间的生活,与《年谱》所记也大体一致。其实,即使进士及第步入仕途之后,相当一段时间,他的生活状况也并没有太大的改变。晚年在《告子弟书》中仲淹回忆这一时期的生活时就谈道:“吾贫时与汝母养吾亲,汝母躬执,而吾亲甘旨未尝充也。”这应该是确实的。天禧元年徙集庆军节度推官离开广德时,仲淹无一点积蓄,只得卖掉唯一的一匹马以充行资。
参考译文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增它旧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一湖。它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宽广无边;早晴晚阴,气象万千。这是岳阳楼盛大壮观的景象,前人的描述(已经)很详尽了。然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湘,被贬的政客和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不同吧?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阴冷的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辰都隐藏起了光辉,山岳也潜伏起形体;商人旅客不能前行,桅杆倒下,船桨断折;傍晚的天色暗下来了,虎在咆哮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产生被贬离京、怀念家乡、担心诽谤、害怕讥讽的情怀,(会觉得)满眼萧条景象,感慨到极点而悲伤了啊。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万里碧绿;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五彩的鱼儿(在水中)畅游;岸上的芷草和洲上的兰花,茂盛并且青绿。偶尔或许大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照在湖面上闪着金色,月影映入水底,像沉潜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这样的乐趣(真是)无穷无尽!(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爽快,光荣和屈辱都被遗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是喜洋洋的欢乐啊。
唉!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这两种表现的,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为外界环境的好坏或喜或忧,也不因为自己心情的好坏或乐或悲。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在朝),则为平民百姓忧虑;处在荒远的江湖中(在野),则替君主担忧。这样(他们)进朝为官也忧虑,退居江湖为民也忧虑。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一定会说“比天下人忧虑在前,比天下人享乐在后”吧。啊!(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志同道合呢?
《岳阳楼记》赏析(袁行霈)
沿湘江顺流而下,经长沙再向前,一片烟波浩渺的大水映入眼帘,那就是“水天一色,风月无边”的洞庭湖了。唐代诗人孟浩然在一首题为《临洞庭》的诗里写道:“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生动地表现了洞庭湖浩瀚的气势,成为千古绝唱。诗中所说的岳阳,西临洞庭,北扼长江,自古以来就是南北交通的咽喉之地。从洞庭湖上向岳阳远眺,最引人注目的是屹立于湖畔的一座三层的城楼,被蓝天白云衬托得十分壮观。那就是著名的岳阳楼。
岳阳楼的前身,是三国时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中书令张说谪守岳州,在阅兵台旧址建了一座楼阁,取名岳阳楼。李白、杜甫、白居易、张孝祥、陆游等著名诗人都曾在这里留下脍炙人口的诗作。到北宋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谪到岳州巴陵郡做知府,第二年春重修岳阳楼,六月写信给贬官在邓州的好朋友范仲淹,并附有《洞庭晚秋图》一幅,请他写一篇文章记述这件事。到庆历六年九月,范仲淹便写了这篇著名的《岳阳楼记》。《岳阳楼记》全文只有三百六十八字,分五段。
第一段,说明作记的缘由。
这番交代十分必要,因为范仲淹既非岳阳人,又不在岳阳做官,可能根本就没来过岳阳,一个和岳阳没有关系的人忽然为岳阳楼作记,这是必须说明缘由的。作者先提出自己的好朋友滕子京,说他被贬官到岳阳后,经过一年的时间,就做到了“政通人和,百废俱兴”。重修并扩建了岳阳楼,在楼上刻了唐代先贤和今人的诗赋,又嘱托我作一篇文章记述这件事。这段文字简明扼要,把必须交代的背景,在文章开头集中地加以交代,后面就可以驰骋想像自由挥洒笔墨了。
第二段,不对岳阳楼本身作描写,而是由岳阳楼的大观过渡到登楼览物的心情。
这段文字的内容是写景,口气却是议论。一上来就提出自己的看法:巴陵的美景集中在洞庭湖上,它衔远山、吞长江、汹涌着,流动着,无边无际。这几句是从空间上形容湖面的广阔和水势的浩淼。接下来两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则又从不同时间洞庭湖的不同景色,表现它气象万千的变化。早晨阳光灿烂,把洞庭湖照得如同明镜一般,正如唐朝人张碧的诗里所说的“漫漫万搜趣网顷铺琉璃”。晚上云雾低垂,把洞庭湖笼罩在一片昏暗之中,正如宋朝人李祁在一首词里所写的:“雾雨沉云梦,烟波渺洞庭”。以上几句抓住不同时刻洞庭湖的不同景色,把它的万千气象很生动地渲染了出来,然后小结一句说:“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既然前人描述已经完备,而且有诗赋刻在岳阳楼上,范仲淹便不再重复。人详我略,人略我详,转而写登楼览物之情:“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迁客,指降职贬往外地的官吏。屈原曾作《离骚》,所以后世也称诗人为骚人。既然洞庭湖北通巫峡,南极潇湘,湖边的岳阳楼便为迁客、骚人常常会集的地方。当他们登楼观赏洞庭湖的景物时,心情能不有所差异吗?这几句是全文的枢纽,很自然地引出以下两段。上面对洞庭湖的描写是客观的,以下则是设想迁客骚人观洞庭时的主观感受;上面的文字很简约,以下则洋洋洒洒,淋漓尽致。
第三段写览物而悲者。
这一段的大意是说:假若是在阴雨连绵的季节,一连几个月不放晴;天空阴风怒号,湖上浊浪排空;太阳和星星隐藏了它们的光辉,山岳也隐蔽了它们的形体;商旅不敢出行,船只全被损坏;当黄昏时分一切都笼罩在昏暗之中,只有那虎啸猿啼之声不断传入耳来。这时登上岳阳楼,满目萧然,触景伤情,更会感到离开京城的哀伤和怀念家乡的忧愁,并且会忧心忡忡,畏惧小人的毁谤和讥刺,感伤到极点而悲恸不止了。
第四段写览物而喜者。
这一段的大意是说:遇到春天温和的日子,明媚的阳光照射在平静的湖面上,没有一丝儿波澜。天色衬着湖光,湖光映着天色,上下是一片碧绿。天上的沙鸥飞飞停停,水里的鱼儿游来游去。岸边的花草散发出浓郁的芳香,沁人心脾。在夜间还可以看到湖上的烟云一扫而空,皎洁的月光普照千里;月光与水波一起荡漾,闪烁着金光,月亮的倒影沉浸在水底,宛如一块璧玉。渔歌的对唱,洋溢着无边的欢乐。这时候登上岳阳楼,一定会心旷神怡,把一切荣誉和耻辱都忘掉了。举杯畅饮,临风开怀,只会感到无比的欣慰和欢喜。
这两段采取对比的写法。一阴一晴,一悲一喜,两相对照。情随景生,情景交融,有诗一般的意境。由这两段描写,引出最后的第五段,点明了文章的主旨。在这一段里对前两段所写的两种览物之情一概加以否定,表现了一种更高的思想境界。
“嗟夫!”,是感叹词。作者十分感慨地说,我曾经探求过古代那些具有高尚道德的人的心,与上述两种心情有所不同。他们的悲喜不受客观环境和景物的影响,也不因个人得失而变化。当高居庙堂之上做官的时候,就为人民而忧虑,惟恐人民有饥寒;当退居江湖之间远离朝政的时候,就为国君而忧虑,惟恐国君有阙失。这么说来,他们无论进退都在忧虑了,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们必定这样回答:在天下人还没有感到忧虑的时候就忧虑了,在天下人都已快乐之后才快乐呢;作者感慨万千地说:倘若没有这种人,我追随谁去呢!表示了对于这种人的向往与敬慕。文章最后一句“时六年九月十五日”,是交代写作这篇文章的时间。
《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生于公元989年,死于公元1052年。字希文,吴县人,吴县就是今天的苏州。他出身贫苦,两岁时死了父亲。青年时借住在一座寺庙里读书,常常吃不饱饭,仍然坚持昼夜苦读,五年间未曾脱衣睡觉。中进士以后多次向皇帝上书,提出许多革除弊政的建议,遭到保守势力的打击一再贬官。后来负责西北边防,防御西夏入侵很有成绩。一度调回朝廷担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的职务,可是在保守势力的攻击与排挤下,于宋仁宗庆历五年又被迫离开朝廷。写《岳阳楼记》时正在邓州做知州。
《岳阳楼记》的著名,首先是因为它的思想境界崇高。和它同时的另一位著名的文学家欧阳修在为他写的碑文中说,他从小就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可见《岳阳楼记》末尾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一生行为的准则。孟子说:“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已成为封建时代许多士大夫的信条。范仲淹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贬官在外,“处江湖之远”,本来可以采取独善其身的态度,落得清闲快乐。可是他不肯这样,仍然以天下为己任,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话来勉励自己和朋友,这是难能可贵的。
一个人要做到先忧,必须有胆、有识、有志,固然不容易;而一个先忧之士当他建立了功绩之后还能后乐,才更加可贵。这两句话所体现的精神,那种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质,在今天无疑仍有教育意义。
就艺术而论,《岳阳楼记》也是一篇绝妙的文章。下面提出几点来讲一讲:
第一,岳阳楼之大观,前人已经说尽了,再重复那些老话还有什么意思呢?遇到这种情况有两种方法。一个方法是作翻案文章,别人说好,我偏说不好。另一个方法是避熟就生,另辟蹊径,别人说烂了的话我不说,换一个新的角度,找一个新的题目,另说自己的一套。范仲淹就是采取了后一种方法。文章的题目是“岳阳楼记”,却巧妙地避开楼不写,而去写洞庭湖,写登楼的迁客骚人看到洞庭湖的不同景色时产生的不同感情,以衬托最后一段所谓“古仁人之心”。范仲淹的别出心裁,不能不让人佩服。
第二,记事、写景、抒情和议论交融在一篇文章中,记事简明,写景铺张,抒情真切,议论精辟。议论的部分字数不多,但有统帅全文的作用,所以有人说这是一篇独特的议论文。《岳阳楼记》的议论技巧,确实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第三,这篇文章的语言也很有特色。它虽然是一篇散文,却穿插了许多四言的对偶句,如“日星隐曜,山岳潜形。”“沙鸥翔集,锦鳞游泳。”“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静影沉璧。”这些骈句为文章增添了色彩。作者锤炼字句的功夫也很深,如“衔远山,吞长江”这两句的“衔”字、“吞”字,恰切地表现了洞庭湖浩瀚的气势。“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简洁的八个字,像格言那样富有启示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把丰富的意义熔铸到短短的两句话中,字字有千钧之力。
滕子京在请范仲淹写《岳阳楼记》的那封信里说:“山水非有楼观登览者不为显,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确实是这样,岳阳楼已因这篇绝妙的记文,而成为人们向往的一个胜地;《岳阳楼记》也像洞庭的山水那样,永远给人以美好的记忆。
岳阳楼记
范仲淹(宋)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www.souquanme.com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沈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矣!”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现在苏州吴中区)人,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死后谥“文正”,世称“范文正公”。两岁丧父,和母亲随继父(为小官吏)四处迁徙。26岁登进士第,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庆历元年(1041),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采取屯田固守策略,巩固边防,使西夏不敢进犯,当时边塞流行着“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的话。庆历三年(1043),任参知政事,提出十项政治改革方案,为守旧派所不容,遂外放任州、邓州、杭州、青州等地知州。他以六十四岁的人生,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张,深受当世和后人称道。文章和诗词俱脱俗超凡,是其心志和情感的形象外化。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范仲淹逸事(王耀辉)
范仲淹在进士及第步入仕途之前,其少年时代和青年时代大体是在攻苦食淡的艰难生活中度过的。景德初,仲淹随继父至淄州(今山东淄博),就读于长白山澧泉寺,每日里只以粟米熬粥,待冷凝之后分为四块,早晚各吃两块,至于佐食的菜肴,就更谈不到了,常常只能“断数茎,入少盐以啖之”。二十三岁时得知身世,感泣辞母,只身赴南都应天府(今南京)书院,其后直到进士及第,更是过了五年的“人不能堪”的苦读生活。据仲淹《年谱》,仲淹在应天府书院“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枕,夜或昏怠,以水沃面。往往粥不充,日昃始食”。《宋史》列传第七十三记仲淹这一段时间的生活,与《年谱》所记也大体一致。其实,即使进士及第步入仕途之后,相当一段时间,他的生活状况也并没有太大的改变。晚年在《告子弟书》中仲淹回忆这一时期的生活时就谈道:“吾贫时与汝母养吾亲,汝母躬执,而吾亲甘旨未尝充也。”这应该是确实的。天禧元年徙集庆军节度推官离开广德时,仲淹无一点积蓄,只得卖掉唯一的一匹马以充行资。
参考译文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增它旧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一湖。它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宽广无边;早晴晚阴,气象万千。这是岳阳楼盛大壮观的景象,前人的描述(已经)很详尽了。然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湘,被贬的政客和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不同吧?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阴冷的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辰都隐藏起了光辉,山岳也潜伏起形体;商人旅客不能前行,桅杆倒下,船桨断折;傍晚的天色暗下来了,虎在咆哮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产生被贬离京、怀念家乡、担心诽谤、害怕讥讽的情怀,(会觉得)满眼萧条景象,感慨到极点而悲伤了啊。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万里碧绿;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五彩的鱼儿(在水中)畅游;岸上的芷草和洲上的兰花,茂盛并且青绿。偶尔或许大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照在湖面上闪着金色,月影映入水底,像沉潜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这样的乐趣(真是)无穷无尽!(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爽快,光荣和屈辱都被遗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是喜洋洋的欢乐啊。
唉!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这两种表现的,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为外界环境的好坏或喜或忧,也不因为自己心情的好坏或乐或悲。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在朝),则为平民百姓忧虑;处在荒远的江湖中(在野),则替君主担忧。这样(他们)进朝为官也忧虑,退居江湖为民也忧虑。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一定会说“比天下人忧虑在前,比天下人享乐在后”吧。啊!(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志同道合呢?
《岳阳楼记》赏析(袁行霈)
沿湘江顺流而下,经长沙再向前,一片烟波浩渺的大水映入眼帘,那就是“水天一色,风月无边”的洞庭湖了。唐代诗人孟浩然在一首题为《临洞庭》的诗里写道:“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生动地表现了洞庭湖浩瀚的气势,成为千古绝唱。诗中所说的岳阳,西临洞庭,北扼长江,自古以来就是南北交通的咽喉之地。从洞庭湖上向岳阳远眺,最引人注目的是屹立于湖畔的一座三层的城楼,被蓝天白云衬托得十分壮观。那就是著名的岳阳楼。
岳阳楼的前身,是三国时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中书令张说谪守岳州,在阅兵台旧址建了一座楼阁,取名岳阳楼。李白、杜甫、白居易、张孝祥、陆游等著名诗人都曾在这里留下脍炙人口的诗作。到北宋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谪到岳州巴陵郡做知府,第二年春重修岳阳楼,六月写信给贬官在邓州的好朋友范仲淹,并附有《洞庭晚秋图》一幅,请他写一篇文章记述这件事。到庆历六年九月,范仲淹便写了这篇著名的《岳阳楼记》。《岳阳楼记》全文只有三百六十八字,分五段。
第一段,说明作记的缘由。
这番交代十分必要,因为范仲淹既非岳阳人,又不在岳阳做官,可能根本就没来过岳阳,一个和岳阳没有关系的人忽然为岳阳楼作记,这是必须说明缘由的。作者先提出自己的好朋友滕子京,说他被贬官到岳阳后,经过一年的时间,就做到了“政通人和,百废俱兴”。重修并扩建了岳阳楼,在楼上刻了唐代先贤和今人的诗赋,又嘱托我作一篇文章记述这件事。这段文字简明扼要,把必须交代的背景,在文章开头集中地加以交代,后面就可以驰骋想像自由挥洒笔墨了。
第二段,不对岳阳楼本身作描写,而是由岳阳楼的大观过渡到登楼览物的心情。
这段文字的内容是写景,口气却是议论。一上来就提出自己的看法:巴陵的美景集中在洞庭湖上,它衔远山、吞长江、汹涌着,流动着,无边无际。这几句是从空间上形容湖面的广阔和水势的浩淼。接下来两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则又从不同时间洞庭湖的不同景色,表现它气象万千的变化。早晨阳光灿烂,把洞庭湖照得如同明镜一般,正如唐朝人张碧的诗里所说的“漫漫万搜趣网顷铺琉璃”。晚上云雾低垂,把洞庭湖笼罩在一片昏暗之中,正如宋朝人李祁在一首词里所写的:“雾雨沉云梦,烟波渺洞庭”。以上几句抓住不同时刻洞庭湖的不同景色,把它的万千气象很生动地渲染了出来,然后小结一句说:“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既然前人描述已经完备,而且有诗赋刻在岳阳楼上,范仲淹便不再重复。人详我略,人略我详,转而写登楼览物之情:“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迁客,指降职贬往外地的官吏。屈原曾作《离骚》,所以后世也称诗人为骚人。既然洞庭湖北通巫峡,南极潇湘,湖边的岳阳楼便为迁客、骚人常常会集的地方。当他们登楼观赏洞庭湖的景物时,心情能不有所差异吗?这几句是全文的枢纽,很自然地引出以下两段。上面对洞庭湖的描写是客观的,以下则是设想迁客骚人观洞庭时的主观感受;上面的文字很简约,以下则洋洋洒洒,淋漓尽致。
第三段写览物而悲者。
这一段的大意是说:假若是在阴雨连绵的季节,一连几个月不放晴;天空阴风怒号,湖上浊浪排空;太阳和星星隐藏了它们的光辉,山岳也隐蔽了它们的形体;商旅不敢出行,船只全被损坏;当黄昏时分一切都笼罩在昏暗之中,只有那虎啸猿啼之声不断传入耳来。这时登上岳阳楼,满目萧然,触景伤情,更会感到离开京城的哀伤和怀念家乡的忧愁,并且会忧心忡忡,畏惧小人的毁谤和讥刺,感伤到极点而悲恸不止了。
第四段写览物而喜者。
这一段的大意是说:遇到春天温和的日子,明媚的阳光照射在平静的湖面上,没有一丝儿波澜。天色衬着湖光,湖光映着天色,上下是一片碧绿。天上的沙鸥飞飞停停,水里的鱼儿游来游去。岸边的花草散发出浓郁的芳香,沁人心脾。在夜间还可以看到湖上的烟云一扫而空,皎洁的月光普照千里;月光与水波一起荡漾,闪烁着金光,月亮的倒影沉浸在水底,宛如一块璧玉。渔歌的对唱,洋溢着无边的欢乐。这时候登上岳阳楼,一定会心旷神怡,把一切荣誉和耻辱都忘掉了。举杯畅饮,临风开怀,只会感到无比的欣慰和欢喜。
这两段采取对比的写法。一阴一晴,一悲一喜,两相对照。情随景生,情景交融,有诗一般的意境。由这两段描写,引出最后的第五段,点明了文章的主旨。在这一段里对前两段所写的两种览物之情一概加以否定,表现了一种更高的思想境界。
“嗟夫!”,是感叹词。作者十分感慨地说,我曾经探求过古代那些具有高尚道德的人的心,与上述两种心情有所不同。他们的悲喜不受客观环境和景物的影响,也不因个人得失而变化。当高居庙堂之上做官的时候,就为人民而忧虑,惟恐人民有饥寒;当退居江湖之间远离朝政的时候,就为国君而忧虑,惟恐国君有阙失。这么说来,他们无论进退都在忧虑了,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们必定这样回答:在天下人还没有感到忧虑的时候就忧虑了,在天下人都已快乐之后才快乐呢;作者感慨万千地说:倘若没有这种人,我追随谁去呢!表示了对于这种人的向往与敬慕。文章最后一句“时六年九月十五日”,是交代写作这篇文章的时间。
《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生于公元989年,死于公元1052年。字希文,吴县人,吴县就是今天的苏州。他出身贫苦,两岁时死了父亲。青年时借住在一座寺庙里读书,常常吃不饱饭,仍然坚持昼夜苦读,五年间未曾脱衣睡觉。中进士以后多次向皇帝上书,提出许多革除弊政的建议,遭到保守势力的打击一再贬官。后来负责西北边防,防御西夏入侵很有成绩。一度调回朝廷担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的职务,可是在保守势力的攻击与排挤下,于宋仁宗庆历五年又被迫离开朝廷。写《岳阳楼记》时正在邓州做知州。
《岳阳楼记》的著名,首先是因为它的思想境界崇高。和它同时的另一位著名的文学家欧阳修在为他写的碑文中说,他从小就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可见《岳阳楼记》末尾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一生行为的准则。孟子说:“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已成为封建时代许多士大夫的信条。范仲淹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贬官在外,“处江湖之远”,本来可以采取独善其身的态度,落得清闲快乐。可是他不肯这样,仍然以天下为己任,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话来勉励自己和朋友,这是难能可贵的。
一个人要做到先忧,必须有胆、有识、有志,固然不容易;而一个先忧之士当他建立了功绩之后还能后乐,才更加可贵。这两句话所体现的精神,那种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质,在今天无疑仍有教育意义。
就艺术而论,《岳阳楼记》也是一篇绝妙的文章。下面提出几点来讲一讲:
第一,岳阳楼之大观,前人已经说尽了,再重复那些老话还有什么意思呢?遇到这种情况有两种方法。一个方法是作翻案文章,别人说好,我偏说不好。另一个方法是避熟就生,另辟蹊径,别人说烂了的话我不说,换一个新的角度,找一个新的题目,另说自己的一套。范仲淹就是采取了后一种方法。文章的题目是“岳阳楼记”,却巧妙地避开楼不写,而去写洞庭湖,写登楼的迁客骚人看到洞庭湖的不同景色时产生的不同感情,以衬托最后一段所谓“古仁人之心”。范仲淹的别出心裁,不能不让人佩服。
第二,记事、写景、抒情和议论交融在一篇文章中,记事简明,写景铺张,抒情真切,议论精辟。议论的部分字数不多,但有统帅全文的作用,所以有人说这是一篇独特的议论文。《岳阳楼记》的议论技巧,确实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第三,这篇文章的语言也很有特色。它虽然是一篇散文,却穿插了许多四言的对偶句,如“日星隐曜,山岳潜形。”“沙鸥翔集,锦鳞游泳。”“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静影沉璧。”这些骈句为文章增添了色彩。作者锤炼字句的功夫也很深,如“衔远山,吞长江”这两句的“衔”字、“吞”字,恰切地表现了洞庭湖浩瀚的气势。“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简洁的八个字,像格言那样富有启示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把丰富的意义熔铸到短短的两句话中,字字有千钧之力。
滕子京在请范仲淹写《岳阳楼记》的那封信里说:“山水非有楼观登览者不为显,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确实是这样,岳阳楼已因这篇绝妙的记文,而成为人们向往的一个胜地;《岳阳楼记》也像洞庭的山水那样,永远给人以美好的记忆。
一截断茎这个成语有错别字吗?
一截断茎这个成语有错别字吗?没有这样的成语的
“一”字开头的成语:(共690则) [y] 一班半点 一斑半点 一笔不苟 一病不起 一波才动万波随 一秉大公 一步登天 一百二十行 一表非凡 一表非俗 一笔勾断 一笔勾消 一笔勾销 一报还一报 一般见识 一斑窥豹 一鼻孔出气 一笔抹摋 一笔抹杀 一笔抹煞 一不扭众 一秉虔诚 一表人才 一表人材 一败如水 一表人物 一把死拿 一板三眼 一波三折 一败涂地 一表堂堂 一波万波 一般无二 一本万利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一碧万顷 一瓣心香 一鞭先著 一班一辈 一步一鬼 一步一个脚印 一班一级 一步一趋 一鞭一条痕 一棒一条痕 一悲一喜 一板一眼 一不压众,百不随一 一不做,二不休 一秉至公 一鼻子灰 一本正经 一臂之力 一成不变 一差半错 一长半短 一尘不到 一倡百和 一唱百和 一尘不染 一成不易 一尘不缁 一场春梦 一寸赤心 一寸丹心 一槌定音 一锤定音 一蹴而成 一差二错 一长二短 一蹴而得 一蹴而就 一差二误 一差二悮 一寸光阴一寸金 一床锦被遮盖 一触即发 一触即溃 一蹴可几 一长两短 一差两讹 一床两好 一串骊珠 一筹莫展 一辞莫赞 一尺水翻腾做百丈波 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 一传十,十传百 一尺水十丈波 一倡三叹 一唱三叹 一辞同轨 一朝天子一朝搜趣网臣 一彻万融 一吹一唱 一长一短 一倡一和 一唱一和 一成一旅 一草一木 一重一掩 一弛一张 一锤子买卖 一点半点 一代不如一代 一动不如一静 一丁不识 一定不移 一定不易 一跌不振 一代鼎臣 一代风流 一代楷模 一刀两段 一刀两断 一点灵犀 一搭两用 一刀切 一雕双兔 一代谈宗 一代文宗 一搭一档 一点一滴 一箪一瓢 一旦一夕 一德一心 一代宗臣 一得之功 一定之规 一得之见 一得之愚 一而二,二而三 一而二,二而一 一而光 一而再,再而三 一吠百声 一风吹 一佛出世 一佛出世,二佛涅盘 一佛出世,二佛涅槃 一佛出世,二佛升天 一佛出世,二佛生天 一反常态 一飞冲天 一夫当关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一帆风顺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一反既往 一发破的 一反其道 一饭千金 一发千钧 一帆顺风 一饭三吐哺 一分为二 一分一毫 一饭之德 一方之任 一傅众咻 一夫之勇 一夫之用 一谷不登 一个半个 一谷不升 一官半职 一个巴掌拍不响 一高二低 一干二净 一概而论 一改故辙 一个萝卜一个坑 一股脑儿 一顾倾城 一顾千金 一干人犯 一国三公 一轨同风 一根一板 一鼓一板 一棍子打死 一鼓作气 一毫不差 一毫不苟 一虎不河 一呼百诺 一毫不染 一呼百应 一麾出守 一花独放 一挥而成 一狠二狠 一呵而就 一挥而就 一褱而论 一哄而起 一哄而散 一哄而上 一挥九制 一画开天 一簧两舌 一壶千金 一毫千里 一寒如此 一还一报 一晦一明 一呼再喏 一狐之掖 一狐之腋 一介不苟 一阶半级 一介不取 一蹶不兴 一脚不移 一蹶不振 一阶半职 一举成名 一决雌雄 一家眷属 一饥两饱 一举两得 一举两全 一见了然 一家老小 一举千里 一见倾心 一见如故 一见如旧 一接如旧 一浆十饼 一箭上垛 一箭双雕 一举三反 一决胜负 一介书生 一举手之劳 一家无二 一举万里 一举一动 一家一火 一家一计 一家之辞 一介之才 一技之长 一箭之地 一家之计 一己之见 一见钟情 一剑之任 一己之私 一介之善 一介之士 一家之学 一家之言 一箭之遥 一家之作 一孔不达 一客不烦二主 一匡九合 一口两匙 一刻千金 一壸千金 一馈十起 一口三舌 一块石头落地 一块石头落了地 一口同声 一匡天下 一口同音 一口吸尽西江水 一空依傍 一口咬定 一夔一契 一口一声 一夔已足 一篑之功 一孔之见 一了百当 一鳞半甲 一了百了 一揽包收 一鳞半爪 一力承当 一来二去 一雷二闪 一路风尘 一路风清 一路福星 一路货色 一劳久逸 一路平安 一鳞片甲 一鳞片爪 一落千丈 一廉如水 一路顺风 一路神祇 一乱涂地 一览无遗 一览无余 一溜烟 一龙一蛇 一来一往 一劳永逸 一龙一猪 一鳞一爪 一毛不拔 一暝不视 一瞑不视 一马当先 一模二样 一命归西 一命归阴 一梦华胥 一鸣惊人 一目了然 一命鸣呼 一木难支 一马平川 一面如旧 一目十行 一目数行 一门同气 一脉同气 一民同俗 一命呜呼 一目五行 一脉相承 一脉相传 一门心思 一脉相通 一脉香烟 一马一鞍 一模一样 一面之词 一面之辞 一面之交 一面之款 一命之荣 一目之士 一面之识 一面之雅 一面之缘 一男半女 一年半载 一牛吼地 一牛九锁 一牛鸣 一牛鸣地 一诺千金 一诺无辞 一年一度 一念之差 一年之计在于春 一念之误 一品白衫 一片冰心 一片丹心 一片宫商 一抔黄土 一拍即合 一片焦土 一贫如洗 一曝十寒 一暴十寒 一片散沙 一盘散沙 一掊土 一片汪洋 一喷一醒 一嚬一笑 一颦一笑 一偏之见 一偏之论 一去不复返 一钱不落虚空地 一钱不名 一窍不通 一钱不值 一清二白 一穷二白 一清二楚 一犬吠形,百犬吠声 一气呵成 一气浑成 一钱如命 一清如水 一谦四益 一切万物 一曲阳关 一琴一鹤 一丘一壑 一齐众楚 一丘之貉 一邱之貉 一切众生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一人传虚,万人传实 一人敌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一仍旧贯 一日九迁 一如既往 一日千里 一日千丈 一日三复 一日三覆 一日三秋 一日三岁 一人善射,百夫决拾 一日三省 一日三月 一日万机 一日万几 一日万里 一人向隅,满坐不乐 一人有庆 一日之长 一人之交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一日之雅 一手包办 一十八般兵器 一十八般武艺 一十八层地狱 一山不藏二虎 一丝不苟 一丝不挂 一树百获 一时半刻 一时半霎 一时半晌 一丝半粟 一丝不紊 一时伯仲 一事不知 一索成男 一索得男 一手独拍,虽疾无声 一身都是胆 一身而二任 一扫而光 一扫而空 一石二鸟 一身二任 一岁九迁 一生九死 一双两好 一世龙门 一丝两气 一身两头 一蛇两头 一身两役 一时千载 一矢双穿 一室生春 一身是胆 一时三刻 一岁三迁 一视同仁 一手托天 一事无成 一身五心 一生一代 一是一,二是二 一丝一毫 一手一脚 一死一生 一生一世 一觞一咏 一式一样 一手一足 一失足成千古恨 一射之地 一时之权 一岁载赦 一岁再赦 一手遮天 一时之秀 一时之选 一世之雄 一通百通 一塌刮子 一榻横陈 一团和气 一榻胡涂 一塌胡涂 一塌糊涂 一退六二五 一推两搡 一团漆黑 一潭死水 一体同心 一统天下 一吐为快 一天星斗 一天一地 一弹指顷 一文不名 一卧不起 一物不知 一文不值 一无长物 一网打尽 一往而深 一望而知 一窝蜂 一网尽扫 一苇可航 一无可取 一文钱难倒英雄汉 一往情深 一闻千悟 一文如命 一问三不知 一无是处 一无所长 一无所成 一无所得 一碗水端平 一无所获 一无所能 一无所求 一无所取 一无所闻 一无所有 一无所知 一望无边 一望无际 一往无前 一望无垠 一物降一物 一五一十 一往直前 一误再误 一星半点 一泻百里 一笑百媚 一蟹不如一蟹 一些半些 一笑了事 一笑了之 一笑倾城 一笑千金 一泻千里 一相情原 一相情愿 一厢情原 一厢情愿 一献三酬 一息尚存 一线生机 一献三售 一心同功 一心同归 一现昙华 一心同体 一心无二 一泻万里 一心一德 一心一腹 一心一计 一心一力 一心一路 一笑一颦 一心一意 一熏一莸 一薰一莸 一息奄奄 一夕一朝 一席之地 一行作吏 一线之路 一笑置之 一言半辞 一言不发 一言半句 一渊不两蛟 一叶报秋 一言半语 一以当百 一语道破 一以当十 一衣带水 一元大武 一拥而入 一拥而上 一元复始 一意孤行 一以贯之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一言九鼎 一应俱全 一言两语 一叶落知天下秋 一叶迷山 一言难尽 一语破的 一言千金 一言丧邦 一隅三反 一语双关 一言堂 一言为定 一言兴邦 一言以蔽之 一缘一会 一迎一和 一言一行 一吟一咏 一饮一啄 一噎止餐 一言中的 一隅之地 一语中的 一隅之见 一叶障目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一叶知秋 一语中人 一隅之说 一字褒贬 一字不苟 一知半见 一知半解 一支半节 一肢半节 一资半级 一致百虑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一着被蛇咬,三年怕井绳 一掷百万 一眨巴眼 一字不易 一字长城 一子出家,九祖升天 一子出家,七祖昻天 一子出家,七祖升天 一字长蛇阵 一柱承天 一枕槐安 一枕邯郸 一枕黄梁 一枕黄粱 一字兼金 一座皆惊 一坐皆惊 一坐尽惊 一坐尽倾 一针见血 一纸空文 一字连城 一走了之 一枕南柯 一知片解 一纸千金 一掷千金 一字千金 一字千钧 一掷乾坤 一朝千里 一字千秋 一柱擎天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 一字师 一子悟道,九族生天 一之为甚 一之谓甚 一字一板 一张一弛 一至于此 一则一,二则二 一肢一节 一枝一节 一字一句 一字一泪 一坐一起 一枝一栖 一之已甚 一至于斯 一针一线 一朝一夕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一针一缐 一字一珠 一朝之忿 一朝之患 一枝之栖 一字之师
“一”字开头的成语:(共690则) [y] 一班半点 一斑半点 一笔不苟 一病不起 一波才动万波随 一秉大公 一步登天 一百二十行 一表非凡 一表非俗 一笔勾断 一笔勾消 一笔勾销 一报还一报 一般见识 一斑窥豹 一鼻孔出气 一笔抹摋 一笔抹杀 一笔抹煞 一不扭众 一秉虔诚 一表人才 一表人材 一败如水 一表人物 一把死拿 一板三眼 一波三折 一败涂地 一表堂堂 一波万波 一般无二 一本万利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一碧万顷 一瓣心香 一鞭先著 一班一辈 一步一鬼 一步一个脚印 一班一级 一步一趋 一鞭一条痕 一棒一条痕 一悲一喜 一板一眼 一不压众,百不随一 一不做,二不休 一秉至公 一鼻子灰 一本正经 一臂之力 一成不变 一差半错 一长半短 一尘不到 一倡百和 一唱百和 一尘不染 一成不易 一尘不缁 一场春梦 一寸赤心 一寸丹心 一槌定音 一锤定音 一蹴而成 一差二错 一长二短 一蹴而得 一蹴而就 一差二误 一差二悮 一寸光阴一寸金 一床锦被遮盖 一触即发 一触即溃 一蹴可几 一长两短 一差两讹 一床两好 一串骊珠 一筹莫展 一辞莫赞 一尺水翻腾做百丈波 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 一传十,十传百 一尺水十丈波 一倡三叹 一唱三叹 一辞同轨 一朝天子一朝搜趣网臣 一彻万融 一吹一唱 一长一短 一倡一和 一唱一和 一成一旅 一草一木 一重一掩 一弛一张 一锤子买卖 一点半点 一代不如一代 一动不如一静 一丁不识 一定不移 一定不易 一跌不振 一代鼎臣 一代风流 一代楷模 一刀两段 一刀两断 一点灵犀 一搭两用 一刀切 一雕双兔 一代谈宗 一代文宗 一搭一档 一点一滴 一箪一瓢 一旦一夕 一德一心 一代宗臣 一得之功 一定之规 一得之见 一得之愚 一而二,二而三 一而二,二而一 一而光 一而再,再而三 一吠百声 一风吹 一佛出世 一佛出世,二佛涅盘 一佛出世,二佛涅槃 一佛出世,二佛升天 一佛出世,二佛生天 一反常态 一飞冲天 一夫当关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一帆风顺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一反既往 一发破的 一反其道 一饭千金 一发千钧 一帆顺风 一饭三吐哺 一分为二 一分一毫 一饭之德 一方之任 一傅众咻 一夫之勇 一夫之用 一谷不登 一个半个 一谷不升 一官半职 一个巴掌拍不响 一高二低 一干二净 一概而论 一改故辙 一个萝卜一个坑 一股脑儿 一顾倾城 一顾千金 一干人犯 一国三公 一轨同风 一根一板 一鼓一板 一棍子打死 一鼓作气 一毫不差 一毫不苟 一虎不河 一呼百诺 一毫不染 一呼百应 一麾出守 一花独放 一挥而成 一狠二狠 一呵而就 一挥而就 一褱而论 一哄而起 一哄而散 一哄而上 一挥九制 一画开天 一簧两舌 一壶千金 一毫千里 一寒如此 一还一报 一晦一明 一呼再喏 一狐之掖 一狐之腋 一介不苟 一阶半级 一介不取 一蹶不兴 一脚不移 一蹶不振 一阶半职 一举成名 一决雌雄 一家眷属 一饥两饱 一举两得 一举两全 一见了然 一家老小 一举千里 一见倾心 一见如故 一见如旧 一接如旧 一浆十饼 一箭上垛 一箭双雕 一举三反 一决胜负 一介书生 一举手之劳 一家无二 一举万里 一举一动 一家一火 一家一计 一家之辞 一介之才 一技之长 一箭之地 一家之计 一己之见 一见钟情 一剑之任 一己之私 一介之善 一介之士 一家之学 一家之言 一箭之遥 一家之作 一孔不达 一客不烦二主 一匡九合 一口两匙 一刻千金 一壸千金 一馈十起 一口三舌 一块石头落地 一块石头落了地 一口同声 一匡天下 一口同音 一口吸尽西江水 一空依傍 一口咬定 一夔一契 一口一声 一夔已足 一篑之功 一孔之见 一了百当 一鳞半甲 一了百了 一揽包收 一鳞半爪 一力承当 一来二去 一雷二闪 一路风尘 一路风清 一路福星 一路货色 一劳久逸 一路平安 一鳞片甲 一鳞片爪 一落千丈 一廉如水 一路顺风 一路神祇 一乱涂地 一览无遗 一览无余 一溜烟 一龙一蛇 一来一往 一劳永逸 一龙一猪 一鳞一爪 一毛不拔 一暝不视 一瞑不视 一马当先 一模二样 一命归西 一命归阴 一梦华胥 一鸣惊人 一目了然 一命鸣呼 一木难支 一马平川 一面如旧 一目十行 一目数行 一门同气 一脉同气 一民同俗 一命呜呼 一目五行 一脉相承 一脉相传 一门心思 一脉相通 一脉香烟 一马一鞍 一模一样 一面之词 一面之辞 一面之交 一面之款 一命之荣 一目之士 一面之识 一面之雅 一面之缘 一男半女 一年半载 一牛吼地 一牛九锁 一牛鸣 一牛鸣地 一诺千金 一诺无辞 一年一度 一念之差 一年之计在于春 一念之误 一品白衫 一片冰心 一片丹心 一片宫商 一抔黄土 一拍即合 一片焦土 一贫如洗 一曝十寒 一暴十寒 一片散沙 一盘散沙 一掊土 一片汪洋 一喷一醒 一嚬一笑 一颦一笑 一偏之见 一偏之论 一去不复返 一钱不落虚空地 一钱不名 一窍不通 一钱不值 一清二白 一穷二白 一清二楚 一犬吠形,百犬吠声 一气呵成 一气浑成 一钱如命 一清如水 一谦四益 一切万物 一曲阳关 一琴一鹤 一丘一壑 一齐众楚 一丘之貉 一邱之貉 一切众生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一人传虚,万人传实 一人敌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一仍旧贯 一日九迁 一如既往 一日千里 一日千丈 一日三复 一日三覆 一日三秋 一日三岁 一人善射,百夫决拾 一日三省 一日三月 一日万机 一日万几 一日万里 一人向隅,满坐不乐 一人有庆 一日之长 一人之交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一日之雅 一手包办 一十八般兵器 一十八般武艺 一十八层地狱 一山不藏二虎 一丝不苟 一丝不挂 一树百获 一时半刻 一时半霎 一时半晌 一丝半粟 一丝不紊 一时伯仲 一事不知 一索成男 一索得男 一手独拍,虽疾无声 一身都是胆 一身而二任 一扫而光 一扫而空 一石二鸟 一身二任 一岁九迁 一生九死 一双两好 一世龙门 一丝两气 一身两头 一蛇两头 一身两役 一时千载 一矢双穿 一室生春 一身是胆 一时三刻 一岁三迁 一视同仁 一手托天 一事无成 一身五心 一生一代 一是一,二是二 一丝一毫 一手一脚 一死一生 一生一世 一觞一咏 一式一样 一手一足 一失足成千古恨 一射之地 一时之权 一岁载赦 一岁再赦 一手遮天 一时之秀 一时之选 一世之雄 一通百通 一塌刮子 一榻横陈 一团和气 一榻胡涂 一塌胡涂 一塌糊涂 一退六二五 一推两搡 一团漆黑 一潭死水 一体同心 一统天下 一吐为快 一天星斗 一天一地 一弹指顷 一文不名 一卧不起 一物不知 一文不值 一无长物 一网打尽 一往而深 一望而知 一窝蜂 一网尽扫 一苇可航 一无可取 一文钱难倒英雄汉 一往情深 一闻千悟 一文如命 一问三不知 一无是处 一无所长 一无所成 一无所得 一碗水端平 一无所获 一无所能 一无所求 一无所取 一无所闻 一无所有 一无所知 一望无边 一望无际 一往无前 一望无垠 一物降一物 一五一十 一往直前 一误再误 一星半点 一泻百里 一笑百媚 一蟹不如一蟹 一些半些 一笑了事 一笑了之 一笑倾城 一笑千金 一泻千里 一相情原 一相情愿 一厢情原 一厢情愿 一献三酬 一息尚存 一线生机 一献三售 一心同功 一心同归 一现昙华 一心同体 一心无二 一泻万里 一心一德 一心一腹 一心一计 一心一力 一心一路 一笑一颦 一心一意 一熏一莸 一薰一莸 一息奄奄 一夕一朝 一席之地 一行作吏 一线之路 一笑置之 一言半辞 一言不发 一言半句 一渊不两蛟 一叶报秋 一言半语 一以当百 一语道破 一以当十 一衣带水 一元大武 一拥而入 一拥而上 一元复始 一意孤行 一以贯之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一言九鼎 一应俱全 一言两语 一叶落知天下秋 一叶迷山 一言难尽 一语破的 一言千金 一言丧邦 一隅三反 一语双关 一言堂 一言为定 一言兴邦 一言以蔽之 一缘一会 一迎一和 一言一行 一吟一咏 一饮一啄 一噎止餐 一言中的 一隅之地 一语中的 一隅之见 一叶障目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一叶知秋 一语中人 一隅之说 一字褒贬 一字不苟 一知半见 一知半解 一支半节 一肢半节 一资半级 一致百虑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一着被蛇咬,三年怕井绳 一掷百万 一眨巴眼 一字不易 一字长城 一子出家,九祖升天 一子出家,七祖昻天 一子出家,七祖升天 一字长蛇阵 一柱承天 一枕槐安 一枕邯郸 一枕黄梁 一枕黄粱 一字兼金 一座皆惊 一坐皆惊 一坐尽惊 一坐尽倾 一针见血 一纸空文 一字连城 一走了之 一枕南柯 一知片解 一纸千金 一掷千金 一字千金 一字千钧 一掷乾坤 一朝千里 一字千秋 一柱擎天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 一字师 一子悟道,九族生天 一之为甚 一之谓甚 一字一板 一张一弛 一至于此 一则一,二则二 一肢一节 一枝一节 一字一句 一字一泪 一坐一起 一枝一栖 一之已甚 一至于斯 一针一线 一朝一夕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一针一缐 一字一珠 一朝之忿 一朝之患 一枝之栖 一字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