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忠前一句是什么(居处恭 执事敬 与人忠什么意思)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什么意思意思是:平常在家规规矩矩,办事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出处:春秋时期孔子的《论语·子路》第十九章。本章孔子对“仁”......

与人忠前一句是什么(居处恭 执事敬 与人忠什么意思)

居处恭 执事敬 与人忠什么意思

意思是:平常在家规规矩矩,办事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

出处:春秋时期孔子的《论语子路》第十九章。

本章孔子对“仁”的解释,是以“恭”、“敬”、“忠”三个德目为基本内涵。在家恭敬有礼,就是要符合孝悌的道德要求;办事严肃谨慎,就是要符合“礼”的要求;待人忠厚诚实,显示出仁德的本色。

原文节选: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译文:子贡问道:“怎样才可以叫做士?”孔子说:“自己在做事时有知耻之心,出使外国各方,能够完成君主交付的使命,可以叫做士。”

扩展资料

子路的伉直好勇在师从孔子之前即已形成。《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暇豚”,《集解》说:“冠以雄鸡,佩以暇豚。二物皆勇,子路好勇,故冠之。”

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想象出子路的好勇之态,但“志伉直”一句,又使得子路的好勇与一般的逞勇好斗之徒有所区分,使他的好勇含有了某些伸张正义、为民请命、不欺幼弱的意蕴。子路师从孔子后,尽管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亦“儒服委质”,接受孔子的礼义教化,但山难移、性难改,子路的伉直好勇之气终其一生,未能脱尽,为此,他常遭师之痛责,说他“好勇过我,无所取材”,“不得其死”,等等。

孔于曾评价子路:“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有人以为这是单纯评论子路的学问,但我觉得这一评价包括的涵义更加广泛。它说明子路尽管经过孔门的洗礼,但身上的野气始终未能脱除干净,故孔子说他只是“升堂”,而始终未能“入室”,即子路始终未能成为儒雅君子。但人需要有个性,伉直好勇恰恰是子路人性中最闪光的地方。

子路“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的重友朋、讲义气,以及在卫国动乱中勇于喊出“食其食者不避其难”,从而为主人冒死拼杀殉道尽忠的舍身取义精神,所有这些,皆与其伉直好勇性格息息相通。

孔子的一句名言 急急急

人生态度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放于利而行,多怨。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
(“撰”去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做人格言
不学礼,无以立。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过,则匆惮改。
不迁怒,不二过。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巧言乱德。
巧言令色,鲜矣仁。
刚、毅、木、讷近仁。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听其言而观其行。
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
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礼之用,和为贵。
放于利而行,多怨。
孔子论学习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不学诗,无以言。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搜趣网
有教无类。
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政治格言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君子之行也,度于礼。
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
君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
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
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
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故为政在人。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子路问事君。子日: " 勿欺也,而犯之。”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
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
nMTAgQf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
子曰 :“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 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朱文公朱熹所做《不自弃文》全文是什么?

全文:

不自弃文

夫天下之物,皆物也。而物有一节之可取,且不为世之所弃。可谓人而不如物乎?!

盖顽如石而有攻玉之用,毒如蝮而有和药之需。粪其秽矣,施之发田,则五谷赖之以秀实。灰既冷矣,俾之洗浣,则衣裳赖之以精洁。食龟之肉,甲可遗也,而人用之以占年;食鹅之肉,毛可弃也,峒民缝之以御腊。推而举之,类而推之,则天下无弃物矣。今人而见弃焉,特其自弃尔。

五行以性其性,五事以形其形,五典以教其教,五经以学其学。有格致体物以律其文章,有课式程试以梯其富贵。达则以是道为卿为相,穷则以是道为师为友。

今人见弃而怨天尤人,岂理也哉!故怨天者不勤,尤人者无志。反求诸己而自尤自罪、自怨自悔,卓然立其志,锐然策其功,视天下之物有一节之可取且不为世之所弃,岂以人而不如物乎!

白话译文:

凡天下之物,均有其物性。只要该物有一点可取之处,便不会被世间丢弃。难道堂堂之人反而不如物吗?!比如坚硬的石头而有琢玉的作用,比如剧毒的蝮蛇而为配药所需求。粪物是够污秽的了,用来施肥发酵田土,则五谷作物能依赖它抽穗结粒。

草木灰已是冷寂的残物了,用来洗涤,则衣裳就能靠它得以清净洁明。食用龟的肉,其甲壳可以扔了,而人们能用它来占卜年景。

食用鹅的肉,其毛羽可以扔了,而侗族人把它缝在衣服上用来抵御腊月之寒。推举实例,如此考究下去,则天下没有可弃之物了。而今天人们有被遗弃之感,仅是自己放弃自己而已。

以“五行”之说论定事物相生相克之属性,以“五事”之理关注事//www.souquanme.com物的各种情形,以“五典”之教义来教化需教化之人,以“五经”之典来学习应当掌握的知识。拥有风格气韵及体察、推究事物//www.souquanme.com之理的认识以用于考究文章,懂得考核政绩的法则及相关程序以用于富贵晋级。

人生通达时要以这个道理身居高官显位,穷困时也应以这个道理拜师交友。当今世人因无事可用而怨天尤人,哪有这个道理啊?故而,常埋怨上天的人并不勤快,总怪恨别人的人是没有志气。

应反过来找找本身问题并怪罪自己、怨悔自己;要卓然不群地树立志向,毅然决然地努力用功。看看天下之物,但有一点可用之处就不会被世人丢弃,哪有人而不如物的呢!

出处:出自宋朝朱熹的《不自弃文》。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朱熹自幼受教于父,聪明过人,想象力强。四岁时,其父朱松指日示曰:“此日也。”朱熹问:“日何所附?”朱松回答说:“附于天?”朱熹又追问道:“天何所附?”一席话问的朱松惊讶不已。

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为了调和朱陆之分歧,由另一位著名学者吕祖谦发起,邀请了朱熹和陆九渊、陆九龄兄弟共四五人在信州鹅湖寺(今江西铅山县境内)集会,讨论的主要问题是“为学之方”。这便是中国学术史上有名的“鹅湖之会”。

鹅湖之会5年过后(1180年),陆九渊来到白鹿洞书院拜访朱熹,请为其兄陆九龄撰写墓志铭,二人一见如故,十分友善,并且表现了互相仰慕之情。

朱熹不仅接受了陆的请求,同时还邀请陆九渊为书院师生讲学,陆也欣然同意,他的题目是讲解《论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章,听者深受感动,给师生们留下了良好印象。这件事说明朱、陆的观点虽有分歧,但他们在学术交往和待人处事的态度上都具有宽豁大度的君子之风。

本文就是“鹅湖之会”后作者有感而发而写下的。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朱熹

这是孔子的哪一句名言?

不学礼,无以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过,则匆惮改。
不迁怒,不二过。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巧言乱德。
巧言令色,鲜矣仁。
刚、毅、木、讷近仁。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听其言而观其行。
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礼之用,和为贵。
放于利而行,多怨。
以上是孔子的名言

君子忠人近己乎,小人欺己,近人乎?什么意思?

意思是: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智者利仁。」
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可以长久处於贫困,也不可以长久处於安逸。有仁德的人安於仁道不论环境好坏都能行仁,有智慧的人,知道行仁有利也能够实行仁道。」
子曰:「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孔子说:「只有仁人,才能够公证地喜爱应当喜爱的人,才能够公证地厌恶应当厌恶的人」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闲违仁,造次必於是,颠沛必於是。」
孔子说:「富有显贵,这是人人都想得到的。如果不能用正确的方法获得它,君子是不会接受。贫穷卑贱,是人人都厌恶的。如果不能从正确途径摆脱它,君子是不会逃避的。君子离开了仁道,又怎称得上是君子?君子即使在极短的时间之间也不会违背仁道,匆忙的时侯都是一样,困顿的时侯都是一样紧守仁道。」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孔子说:「有知慧的人不会困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有勇气的人不会畏惧。」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问怎样才能做到仁,孔子说:「对自己有节制言行合乎礼法便是仁了。一旦能克制私欲合乎礼法,天下人都会赞扬你是君子仁人了。达成仁德是全靠自己的,又怎能靠别人呢!」
颜渊曰:「请问其目。」
颜渊问:「请问实行仁德的细目是怎样的。」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孔子说:「不合礼法的不看,不合礼法的不听,不合礼法的不说,不合礼法的不做。」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明,但一定遵照这番话实行的!」
樊迟问仁。
樊达问怎样才算是仁。
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孔子说:「起居生活恭谨庄重,做事认真,与人交往忠心真诚,即使去到文化落后的地方,这些原则都不可离弃。」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孔子说:「有大志的人和有仁德的人,不会因为保存性命而损害仁道,只会牺牲性命来成就仁道。」
论君子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孔子说:「君子的态度不庄重就没有威仪,所学便不会稳固;做人处事以忠信为本,不会和那些不讲究忠信的人做朋友;自己有了过错一定会勇於改过。」
子贡问君子。
子贡问怎样才算是君子。
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孔子说:「先把自己想说的实行了,然后才说出来。」
子曰:「君子喻於义,小人喻於利。」
孔子说:「君子只知道道义,小人心中只知道利益。」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说:「君子心境坦白舒泰光明磊落,小人则经常忧虑不安。」
司马牛问君子。
司马牛问怎样才算是君子。
子曰:「君子不忧不惧。」
孔子说:「不忧虑不害怕便是君子。」
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
司马牛说:「不忧虑不害怕,便是君子了吗?」
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孔子说:「自我反省,无愧於心,又有甚麼值得担忧惧怕呢!」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成全别人的坏事;小人则相反。」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孔子说:「君子会为自己所说的超过自己所能做的而感到羞愧。」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以。君子哉!」
孔子说:「君子把道义作为行事的跟本原则,按照礼法去实行,用谦逊的言语来表现,用诚信的态度去完成事情。这是真正君子了。」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孔子说:「君子只担心自己没有能力,不会担心别人不赏识自己。」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孔子说:「君子甚麼事都依靠自己,小人甚麼事都责求别人。」
【注 释】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不仁的人,不可以长久处身於贫困的境地,否则就会为非作歹,也不可以长久处身於安乐的境地,否则就会骄奢淫逸。约,贫。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有仁德的人安於仁道,不论环境好坏,都能行仁。有知慧的人知道仁的好处,也能行仁。知,通智。
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只有仁者,才能够公正地喜爱应当喜爱的人,才能够公正地厌恶应当厌恶的人。好,喜爱。音耗。恶,厌恶。音「乌去声」。
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不用正当的方法而获得富贵,君子是不会接受的。之,它,指富贵。处,接受。这句说君子不会苟得富贵而害仁。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不能从正当的途径擉脱贫贱,君子也不会逃避的。之,指贫贱。去,逃避。音许。这句说君子能安於贫贱,不会勉强去擉脱贫贱而害仁。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离开了仁道,又怎麼称得上是君子呢?恶乎,怎麼。
无终食之闲违仁——连一顿饭这麼短暂的时间,也不违背仁道。终食,一顿饭。闲,与「间」同。
造次必於是——匆忙急促的时侯,一定紧守仁道。造次,匆忙,急促。必於是,必存心於此,即一定紧守仁道的意思。
颠沛——本义是跌倒。引申为潦倒,困顿。
知者不感——有知慧的人,对事物理解透彻,不会困惑迷乱。
仁者不忧——有仁德的人,能克制私欲,乐天知命,没有忧愁苦恼。
勇者不惧——有勇气的人,果断勇敢,不会惊惶恐惧。
颜渊——(前五二一——前四九0),名回,字子渊,春秋时鲁国人。孔子弟子,被后世尊为「复圣」。
克己复礼——克制自己的私欲,使一切言行都合乎礼法。复礼,返於礼,即合於礼。
一日——一旦,有朝一日。
天下归仁——天下的人都赞扬你能够合於仁德。归仁,称仁,称扬合於仁德。
目——条目,细目。
不敏——迟钝,不聪明。这是自谦的说法。
事斯语——依照这话去实践。事,奉行。斯,此,指上文提到的「非礼勿视」等项。
樊迟——(前五五一——前?),名须,字子迟,春秋时鲁国人。是孔子学生。
居处恭——生活恭谨庄重。居处,持身之道,指生活上起居动静等的表现。
执事敬——做事严肃认真。
与人忠——和人交往忠诚。
之夷狄——到文化落后的夷狄地方。之,到,作动词用。夷狄,原称未开化的民族,这里指文化落后的夷狄之邦。
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不会为保全性命而损害仁道,只会牺牲性命来成就仁道。
不重则不威——不庄重就没有威仪。
主忠信——(做人处事)以尽忠和守信为主。忠,是竭诚尽心。信,是言行一致。
无友不如己者——不结交不像自己一般(讲究忠信)的人为朋友。无,通毋,禁止之词。友,作动词用,结交朋友。
过则勿惮改——有了过错,就不要害怕去改正。惮,害怕。音但。
子贡——(前五二0——前?),姓端木,名赐,字子贡,春秋时卫(今河南省淇县)人。孔子的学生,以口才佳而出名。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先把自己想说的实行了,然后才说出来。从,跟从,接著说出的意思。之,指实行了的事。
君子喻於义,小人喻於利——君子心中只知道道义,小人心中只知道利益。喻,知道。
坦荡荡——形容心境宽广舒泰。坦,平。荡荡,宽广的样子。君子依理行事,故心境宽广舒泰。
长戚戚——经常忧虑不安。搜趣网小人被名利所困,患得患失,自然忧虑多多。
司马牛——名耕,字子牛,春秋时宋人。是孔子学生。
内省不疚——自我反省,无愧於心。疚,愧。
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成全别人的好事,不成全别人的坏事。
反是——与这些相反。是,此,这些。意思是小人不成人之美,成人之恶。
耻其言而过其行——所说的话超过自己所能做的,便觉耻辱。,耻作动词用,怠到羞愧的意思。而,无义,作用在舒缓语气。过,超过。
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把道义作为行事的根本,按照礼法去实行,用谦逊的言语来表现,用诚信的态度去完成。孙,同逊,谦逊的意思。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君子只担心自己没有本领,不担心别人不赏识自己。病,忧虑,担心。不己知,不知道自己。病,忧虑,担心。不己知,不知道自己,不赏识自己。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甚麼事都责求自己,小人甚麼事都责求别人。,求责,求责备追究。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