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门前炎日里的后一句是什么(僧志南的古诗《绝句》原文)

赤日炎炎似火烧,和吴嘉纪的绝句的主题有什么不同原文:白头灶户低草房,六月煎盐烈火旁。走出门前炎日里,偷闲一刻是乘凉。解析:今属江苏东台县的东淘又......

走出门前炎日里的后一句是什么(僧志南的古诗《绝句》原文)

赤日炎炎似火烧,和吴嘉纪的绝句的主题有什么不同

原文:
白头灶户低草房,六月煎盐烈火旁。
走出门前炎日里,偷闲一刻是乘凉。
解析:
今属江苏东台县的东淘又名安丰场,是一块僻处东海之滨的荒寒之地,除非专题研讨中国盐务史,这块土地被世人遗忘已久。然在明清两代,作为中国沿海最大的盐evTfkL场之一,此处汇集着大批的徽州盐商,治生致富,豪贵甲于王侯,同时也汇聚着更多衣不蔽体、食难果腹的盐民。吴嘉纪长期生活在这群“灶户”中间,对他们的生活状态极其了解,且感同身受,他的诗集中有大量盐民生涯的真实记录,读之令人酸鼻。这篇《绝句》就以它特有的艺术处理手段给读者带来了震心撼魄的冲击力。
起句“白头灶户低草房”直入主题,交代抒情主角与背景。“低草房”是刻写盐民恶劣的劳作环境,不可能有争议。“白头灶户”四字却历来有两种解释。其一认为此“灶户”年事已高,按孟子“班白者不负戴于道路”(《孟子.梁惠王上》)的社会理想,这般年纪的人已不应该再从事煮盐的重体力劳动了,可他www.souquanme.com却还在“低草房”中辛苦劳碌。这是一个怎样的时世不就可以窥见了么?另一种则认为此“灶户”年纪并不大,是日复一日的艰难劳苦使他“蒲柳早衰”、“未老头先白”的。我以为这两解均可通,力度也仿佛。
“低草房”已足令人窒息,然而盐民在此从事的工作却是“六月煎盐烈火旁”!六月炎威已为常人所不可忍,所谓“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的时节是也。“煎盐烈火旁”又该是怎样的一种不堪?于是“白头灶户”终于忍不得这种酷热折磨了,他只好“走出门前炎日里,偷闲一刻是乘凉”。在“炎日”下乘凉,这真是怵目惊心的一笔!似火骄阳在此刻的盐民眼中看来竟清朗无比,甚至还能带来丝丝凉意,“低草房”中的生涯况味也就无须说,实际上也是不忍说的了。还需留意“偷闲一刻”四字:倘或能长久留在骄阳下“享受”这种“清凉”也就罢了,可“煎盐”是自己生命所系,岂可怠忽?只能长叹一声,马上就要回到“烈火旁”去了。“偷闲一刻”,此四字正提醒着读者盐民们“总在忙碌”的苦痛和煎熬。
此诗为人称道的主要是白描手法出神入化的运用,这应从两个层次来理解。首先,这是作者直面人生的“记史”观念的产物。记史,并不限于山崩海裂的剧变之记录,作者以自然纯真的“天籁”(林昌彝《海天琴思录》赞吴嘉纪语)之笔记下的更应该是历史的真相。其次,作者之白描并不等同于直抒胸臆,他的沉郁怨怒之情其实是紧裹在婉曲的艺术处理中的。在三四句的“诗眼”部分,诗人不正面写“汗如雨下”一类“煽情”语,但盐民的异常艰辛自在文字之外,想象之中。方之绘画,这是高妙的“搜趣网留白”手法的运用;方之武学,这又近乎内功中的“绵里藏针”了。
原文:
赤日炎炎似火烧,
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
楼上王孙把扇摇。
解析:
《智取生辰纲》一节中白胜唱了一首山歌:这首歌精辟地概括了北宋末年地主阶级与农民之间深刻对立的状况。陈独秀认为此歌道出了《水浒传》的主旨,看来不无道理。理解了这一点才会从书中“官军捉强盗”的打打杀杀的情节中解脱出来,把眼光投向广阔的社会生活。

水浒传书里的名言 警句 格言10句

古今中外关于珍惜时间的格言
中国部分:
古代:
光景不待人,须叟发成丝。
——李白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庄子)
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 (曾国藩)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文嘉《明日歌》)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文嘉《今日诗》)
圣人不贵尺之壁而重寸之阴。
--《淮南子原道训》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战国楚屈原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唐王勃
惊风飘白日,光景西驰流。
--三国魏曹植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后汉书冯异传》
志士惜www.souquanme.com日短,愁人知夜长。
--晋傅玄
人寿几何?逝如朝霜。时无重至,华不再阳。
--晋陆机
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
--《三国志魏书王肃传》裴松之注引《魏略》
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
--唐孟浩然
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不见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
--唐李峤
时而言,有搜趣网初、中、后之分;日而言,有今、昨、明之称;身而言,有幼、壮、艾之期。
--唐刘禹锡
勿谓寸阴短,既过难再获。勿谓一丝微,既绍难再白。
--清朱经

僧志南的古诗《绝句》原文

白头灶户低草房,六月煎盐烈火旁。

走出门前炎日里,偷闲一刻是乘凉。

白话译文:

头发苍白的灶户在低矮的草房中,酷热的六月站在熊熊烈火旁熬盐。

跑到门前站在烈日下,便是难得的乘凉时刻。

整体赏析

首句“白头灶户低草房”,描写劳苦一生的已经白发苍苍的灶户居室之陋;第二句“六月煎盐烈火旁”,描写夏日煎盐之苦,概括了灶户们的无限辛酸,也包括了诗人的无限辛酸。《如皋县志》对灶民的生活有所记载,可以参看。

他们的居处是“缚草堤坎,数尺容膝,寒风砭骨,烈日铄肤”;他们夏天煎盐的情况是“暑日流金,海水百沸,煎煮烧灼,垢面变形”。这些记载,可为此诗首两句作注。据吴嘉纪诗最早的刻本(康熙初周亮工所刻赖古堂本),白头句作“场东卑狭海氓房,六月煎盐如在汤”,可以参看。白头句造语更为平易朴实,近乎白描,似胜于原来的场东句。以平易之语,写惊心之情,更能表现吴嘉纪诗的特点。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