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的意思是什么?
《尚书兑命》里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出自:西汉戴圣(相传)《虽有嘉肴》。
原文节选: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译文:
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理解不了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尚书兑命》里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虽有嘉肴》的鉴赏:
本文多使用对举句,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作比,继而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思路清晰,文势流畅,层层递进,文气贯通,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古代设学施教,每二十五家的“闾”设有学校叫“塾”,每一“党”有自己的学校叫“庠”,每一“术”有自己的学校叫“序”,在天子或诸侯的国都设立有大学。学校里每年招收学生入学,每隔一年对学生考查一次。
第一年考查学生断句分章等基本阅读能力的情况,第三年考查学生是否专心学习和亲近同学,第五年考查学生是否在广博的学习和亲近老师,第七年考查学生讨论学业是非和识别朋友的能力,这一阶段学习合格叫“小成”。
第九年学生能举一反三,推论事理,并有坚强的信念,不违背老师的教诲,达到这一阶段的学习标准www.souquanme.com叫“大成”。
念终始典于学的意思,“其此之谓乎”什么意思
这意思就是,“念终始”就是自始至终,常常念着教学,这个“典”就是常常不忘,持续的重视教学。因为明白教学的重要,他了解到学习要趁早,从胎教就要开始了。假如一个人懂得从胎教就要教育了,那他“念终始”,从胎里就开始教了,教到什么时候?俗话又讲,搜趣网“活到老,学到老”。搜趣网
而且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能说我今天学习,明天放我一天假,好不好?学习不能放假的,三日不读书,面目都可憎。这一句话是宋朝讲的。我们要有科学精神,实事求是一下,请问现在撑得了三天吗?现在多久不读书就面目可憎?所以更要了解“念终始典于学”,不可以懈怠。求学就像钻木取火,哪有说钻三分钟,休息一分钟,“手好酸,待会再来”,那钻到哪一年才钻得出火,钻得出智慧来呢?
还有一点,学习为什么不能间断?因为学好,终年不足;学坏,一天就够了。人要学好,要好几年,慢慢慢慢改变气质。学坏呢?今天带他去“斗闹场”,明天就面目全非了。所以“斗闹场,绝勿近”,绝对不能近,用“绝”、用“勿”,是不可以犯的,一犯就兵败如山倒。
从学的角度,不能懈怠;从教的角度,也不能停下来。教学者要不断提升才有智慧利益学生。教学者一懈怠,一言一行马上给孩子带坏了。所以什么时候是教育、是教学?Anytime,anywhere,是吧?“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对教学有更深的体会,就能了解到“兑命”这一句话的深意了。
很多人就讲了:那学习不是很累吗?请问大家,你要累一阵子,还是要累一辈子?要累一阵子,咬紧牙关,三年就把德行成就,你就累一阵子而已。可是假如不肯真正用功,那累一辈子,身心都变成欲望、习气的奴隶,累一辈子。能吃苦,吃一阵子苦;不能吃苦,吃一辈子苦。不只自己没得利益,后代也学不到真实学问。
【其此之谓乎。】直译就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的上一句是什么
《礼记学记》原文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www.souquanme.com:“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记曰:“蛾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
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入学鼓箧,孙其业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此七者,教之大伦也。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谓乎!
大学之教也,时,教//www.souquanme.com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兑命》曰:“敬孙务时敏,厥修乃来”,其此之谓乎!
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凌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发然后禁,则扦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
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记曰:“三王四代唯其师”,其此之谓乎!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以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君子察于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学矣。
古之学者,比物丑类。鼓无当于五声,五声弗得不和;水无当于五色,五色弗得不章;学无当于五官,五官弗得不治;师无当于五服,五服弗得不亲。
君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察于此四者,可以有志于本矣。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