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人物 代表语句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政治家,军事家 诸葛亮 《诫子书》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三国名人名言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政治家,军事家 诸葛亮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平庸,不免于下流矣。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政治家,军事家 诸葛亮
志当存高远。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政治家,军事家 诸葛亮
燕雀戏藩柴,安识鸿鹄游。三国文学家 曹植
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三国名言语录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政治家,军事家 诸葛亮
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政治家,军事家 诸葛亮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政治家,军事家 诸葛亮 《前出师表》
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三国时期吴国开国皇帝 孙权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三国名人名言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政治家,军事家 诸葛亮
敌欲固守,攻其无备;敌欲兴阵,出其不意。
见三国蜀《诸葛亮集治军》。陈:同“阵”。这两句大意是:敌人要固守阵地,就选择他守备薄弱的地方发起攻击;敌人要兴师出兵,就用出人意料的战术突然袭击他。战争中就是要用“有备”去攻“无备”,以“有意”去胜“不意”,以超乎常规的奇兵奇谋克敌制胜,古今中外许多战例都证明了这一点。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政治家,军事家 诸葛亮 《诸葛亮集治军》
尸位素餐,难以成名。
见三国魏曹植《矫志诗》,尸位:占居职位而不尽责。素餐:白吃饭。成名:取得好名声。这两句大意是:白白地占居职位而不克尽职守的吃闲饭的人,难以取得好名声。不管做什么工作,要想赢得人们的称赞,取得好名声,就要勤奋努力,克己奉公,干出点成绩,作出点贡献。如果总是禄禄无为,尸位素餐,就难免被人们指责、议论。本名句可供劝诫人们奋发有为时引用。
三国文学家 曹植 《矫志诗》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三国诸葛亮《诫子书》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如果不下苦工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如果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政治家,军事家 诸葛亮 《诫子书》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三国名言语录
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轻:轻视。然:如此。这两句大意是:文人相互轻视,自古以来就是如此。知识分子往往互相轻视,或由于自矜自高,或由于忌妒他人,自古以来就有这种陋习。今天,随着社会的进化,文明的发达,大家在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共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大前提下,这种陋习已有所克服,但还不能说已经根除。这两句多用来说明文人相互轻视由来已久,也用来反对文人相互鄙薄。
三国政治家 曹魏开国皇帝 曹丕 《典论论文》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三国魏曹植《君子行》。纳履(1ǚ吕):整理鞋子。整冠:正帽。这两句大意是:在瓜田里不提鞋子,在李树下不整帽子。在瓜田里弯腰提鞋,就会造成偷瓜的嫌疑;在李树下举手正帽,就会造成偷李子的嫌疑。《君子行》云:“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就是以这两句比喻明智的人应防患于未然,避免嫌疑的产生。今有“瓜田李下”、“瓜李之嫌”等成语,则分别指容易涉嫌的场合和容易被误会的嫌疑。如《北史袁聿修传》:“今日仰过,有异常行;瓜田李下,古人所慎。”《三侠五义》第五十二回:“他因家下无人,男女不便,有瓜李之嫌”。这两句多用于告诫人们要避免嫌疑。
三国文学家 曹植 《君子行》
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霞。
三国曹植天地是永恒的,永无终极,人生是极其短暂的,就象朝霞,绚烂夺目一时,转瞬消逝,因此我们要珍惜生命,在短暂的瞬间,尽量活出自己的意义。
三国文学家 曹植
都蔗虽甘,杖之必折;巧言虽美,用之必灭。
三国魏曹植《矫志诗》,都蔗:粗大的甘蔗。这几句大意是:粗大的甘蔗虽然味道甜美,但当作手杖来拄则必定断折,谗佞人的蜜语巧言听起来很舒服,但按照它去办事则必定失败。这几句说明用人行事不能光看外表,而要讲求实用,不然的话,就会受骗上当。这种用比喻补充说明问题的方法也是值得学习的。
三国文学家 曹植 《矫志诗》
得人则安,失人则危。 三国名人名言
三国魏曹丕《秋胡行二首》其。人:贤能的//www.souquanme.com人。这两句大意是:得到贤能的人就安稳,失去贤能的人就危险。这两句可用于说明国家安危重在得人。
三国政治家 曹魏开国皇帝 曹丕 《秋胡行二首》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三国魏曹植《七步诗》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搜趣网留下豆子汁来做成糊状食物。豆茎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你我本来是同条根上生出来的,你又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我呢?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表现了作者对兄弟相逼,骨肉相残不满与厌恶。《七步诗》现代版本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三国文学家 曹植 《七步诗》
文若春华,思若涌泉。
三国魏曹植《王仲宜诔》。华:花。思:文思,灵感。这两句大意是:文章像春天烂漫的花朵,文思如山间奔涌的泉水。这两句以贴切的比喻,称赞“建安七子”之一——王粲(字仲宣)文思敏捷,创作丰富,诗文精美。现在可供引用评价、赞美古今其他有成就的作家、诗人。
三国文学家 曹植 《王仲宜诔》
仁义在身而色不伐,思虞通明而辞不专。
春秋孔子《孔子家语五仪解》一个人若有仁义之心,就不会自我夸耀;考虑问题若能明辨是非,通达事理,说起话来就不会自以为是。
三国魏儒家学者 王肃 《孔子家语五仪解》
曾子曰:“敢问何谓七教?”孔子曰:“上敬老则下益孝,上尊齿则下益悌,上乐施则下益宽,上亲贤则下择友,上好德则下不隐,上恶贪则下耻争,上廉让则下耻节,此之谓七教。七教者,治民之本也。政教定则本正也。凡上者民之表也,表正则何物不正是故人君先立人于己,然后大夫忠而士信,民敦俗璞,男悫而女贞。六者教之致也,布诸天下四方而不窕,纳诸寻常之室而不塞,等之以礼,立之以义,行之以顺,则民之弃恶如汤之灌雪焉。” 三国名言语录
《孔子家语王言》曾参问:“请问什么是‘七教’呢?”孔子说:“上位尊敬老人,下民就更孝敬;上位重次列,下民就更顺长者;上位爱施舍,下民就更宽厚;上位亲近贤者,下民就选择交友;上位德行好,下民就不会隐藏错处;上位不贪利,下民就耻于争斗;上位廉洁谦让,下民就会耻于供上的太少,这就叫七教。这七种教化,是治理百姓的根本,政治教化有这样的基本原则,那么治民的根本就是正确的。凡是身居上位的人,都是百姓的表率,表率正,那么还有什么不正呢?所以,君王首先在自己身上树立仁德,这之后大夫就忠了,士讲诚信,百姓敦厚,风俗纯朴,男人朴实,女人正派,这六点是教化达到的结果,散布到天下四方,不会出现空隙,纳入到不大的屋民不会显得满塞。用礼来划分人的等级尊卑,用道义立身处世,用顺从礼法的原则行事,那么,百姓厌弃坏的,就像热水放入雪一样不相容。”
三国魏儒家学者 王肃 《孔子家语王言》
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此所谓损之又损之道也。
《孔子家语三恕第九》自己聪明智慧,要保持愚笨的样子;功劳覆盖天下,要保持谦让的样子;既勇敢而力气盖世,要保持怯弱的样子;财富拥有全天下,要保持谦逊的样子,这就是所谓谦让了再谦让的办法。
三国魏儒家学者 王肃 《孔子家语三恕第九》
故曰所谓天下之至仁者,能合天下之至亲也;所谓天下之至明者,能举天下之至贤者也。
春秋孔子《孔子家语王言》所以说,天下最仁德的人,能聚合天下最亲的人;天下最圣明的人,能推举天下最有才能的人。
三国魏儒家学者 王肃 《孔子家语王言》
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祸福共之。东汉末年东吴杰出军事家 周瑜
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而改节。 三国名人名言
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在臣》。这两句大意是:君子修养道德,确立操守,不因为困窘而改变其志向节操。汉乐府《猛虎行》有“饥不从猛虎食,暮不从野雀栖”之句,君子修道立德,决不能随波遂流,见风使舵,从而丧失品格,为人所不齿。
三国魏儒家学者 王肃 《孔子家语在臣》
君子交有义,不必常相从。
三国魏郭遐叔《赠嵇康诗二首》其二。义:情义。这两句大意是:君子之交。重在情义.不必经常厮守相随。郭假叔认为君子相交,义最重要。所以他说:“天地有明理.远近无异同。三仁不齐迹,贵在等贤从。”微子、箕子.比干被称为殷朝“三仁”,他们的事迹不同,但重义却是一致的。现在可以给“义”以新解释.表明交友要以理想、原则、志趣为重。
三国魏学者 郭遐叔 《赠嵇康诗二首》
上枉下曲,上乱下逆。
三国魏诸葛亮《便宜十六策?君臣》。枉:弯曲。这两句大意是:上面不正,下面就弯曲;上面混乱,下面就叛逆。~和《意林政论》说的“上行下效”,晋代杨泉《物理论》说的“上不正,下参差”,南朝宋何承天《上邪篇》说的“上邪下难正”,郁冈樵隐《缀自裘铁冠图?夜乐》中说的“上梁不正下粱歪”等等,意思相同,都是说明作君主的人不好,下面做臣子的就台跟着学坏。因此,地位在上的人必须以身作则。这些名言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教育意义,都可引用。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政治家,军事家 诸葛亮 《便宜十六策君臣》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三国魏李康《运命论》。秀:出众,突出。摧:摧残。堆:土堆。湍(tuān):水势急,这里是冲刷的意思。非:非议,诽谤。这几句大意是:嘉木高出于树林,必然首先遭到大风的摧折;土堆突出于堤岸,必然首先遭到急流的冲刷;品行高出于众人,必然受到世俗的诽谤。品行出众的人,容易遭到忌妒,受到攻击诽谤,这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而众人的这种作法又显然是不正确的,作为品行高尚的人,当然应该顶住这股风,坚持自己的作为。在这几句中。作者以“木秀於林”和“堆出于岸”的遭遇,恰如其分地阐明了“行高于人”者的遭遇,这种以物理喻人情的方法很巧妙。今天有俗话如“树大招风”、“雨淋出头椽”、“枪打出头鸟”等,也都有类似的意思。这种写作方法值得学习。
三国时魏国文学家 李康 《运命论》
君子遗人以财,不若善言。 三国名言语录
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六本》。遗(wèi未):赠送。若:如。善言:有益的话。这两句大意是:君子与其赠送人钱财,倒不如给人留下有益的话。儒家古训,重义而轻利。因此,赠人以钱财,远不如赠人以合乎儒家之道的善言贵重。钱财再多是有限的,而善言使人得益则是无穷的,这就是~的原因。这句话今天仍有启迪作:赠送同志、亲朋以金钱,不如给他以忠告,促使他努力奋进为好。
三国魏儒家学者 王肃 《孔子家语六本》
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
三国魏曹植《君子行》。未然:还未发生。处:置身于。这两句大意是:高尚的人要预防还未发生的事情,不要置身于犯嫌疑的境地。曹植《君子行》:“~。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意思是高尚的人应洁身自爱,行为要明智,对于可能被误会和怀疑的处境要预先避免,以免受嫌疑不好洗刷。这两句多用于告诫人们要处事谨慎,要避开嫌疑。
三国搜趣网文学家 曹植 《君子行》
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
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颜回》,君子:道德高尚的人,行:行动。小人:道德低下的人。这两句大意是:道德高尚的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说话,道德低下的人只是以自己的舌头说话。君子重行不重言,他并不大肆宣扬,自我炫耀,而是以行为表明自己人品的高尚;小人重言不重行,他说得天花乱坠,以言语惑众正是为了掩盖自身的鄙陋。这两句用于教育人要重在做而不要重在说,也用于说明不可轻信那些说得美妙动听的言论。
三国魏儒家学者 王肃 《孔子家语颜回》
舟非水不行,水入舟则没。
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没:沉没。这两句大意是:船没有水不能行走,而一旦水进入船内,船就会沉没。“舟”与“水”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同时也是互为依附的条件。就“行”来说,是矛盾双方相对稳定的结果。一旦超越“舟浮于水”的条件,矛盾双方向其反向转化,则会产生舟沉于水的结果。可用于说明矛盾转化的哲理,向人们提示处事的方法。
三国魏儒家学者 王肃 《孔子家语》
春生者繁华,秋荣者零悴。 三国名人名言
三国魏应璩《与侍郎曹长思书》。荣:茂盛。零:凋零。悴:憔悴。这两句大意是:春天生长的植物逐渐花繁叶茂,葱茏昌盛;秋天茂盛的植物不久将枝枯叶黄,憔悴凋零。这两句用自然规律说明一种社会事理:生得其时者,会有广阔的发展前途;生不逢时者,即使很有才干,也难于大有作为,从而说明时运、机遇、条件的重要性。
三国时曹魏文学家 应璩 《与侍郎曹长思书》
百足之虫,至死不僵,扶之者众也。
三国魏曹冏《六代论》。百足:虫名,又名马蚿,长寸许,体如圆筒,躯干有二十余个环节,每节生出一对脚,切断后仍可蠕动。这几句大意是:百足虽然死了还能蠕动,这是因为扶持它的脚多的缘故。这几句比喻一个有权势的人,或财力雄厚、势力很大的集团、家族,一旦人死了或集团、家族垮了,其势力影响仍然残存,因为扶持它的力量多,还会保持着虚架子,不至于立刻破产。如《红楼梦》第二回介绍贾府说:“古人有言,‘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今虽说不如先前那样兴盛,较之平常仕宦人家,到底气象不同。”这几句《意林》引《鲁连子》为:“百足之虫,断而不蹶(仆www.souquanme.com倒),持之者众也”。
三国曹魏王公 魏明帝曹睿之子 曹冏 《六代论》
涓涓不壅,终为江河。
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观周》。涓(juān娟)涓:细小的水流。壅(yōng拥):塞止。这两句大意是:不堵塞细小的水流,最终会成为大江大河。溪水虽小,汇而成江河;凡事虽小,积而成大业;注重具体的、平凡的积累,最终必将得到丰硕的收获。同时也说明了哲学上的一个道理:量积累到一定限度,即引起质的变化。
三国魏儒家学者 王肃 《孔子家语观周》
感心动耳,荡气回肠。
三国魏曹丕《大墙上蒿行》。游气回肠:形容音乐十分动人,能使人柔肠回转,气息摇荡。气:指人的精神状态、情感意趣。这两句大意是:歌声感动人的心灵和耳朵,使人柔肠为之转折,感情为之摇荡。这两句极写歌乐之美妙,使人悦耳动心,荡气回肠。可用以盛赞动人的音乐,也可仅用“荡气回肠”或“回肠荡气”来形容文学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三国政治家 曹魏开国皇帝 曹丕 《大墙上蒿行》
善喻者以一言明数事,不善喻者百言不明一意。 三国名言语录
三国魏刘劭《人物志材理》。这两句大意是:善于运用比喻的人,用一句话就能说明几件事;不善于运用比喻的人,用许多话还说不明白一个意思。这两句话告诉我们:好的比喻既要贴切,又要含义深广,否则将会越比越胡涂。可用以说明运用比喻时应妥为选择。
三国时魏国思想家 刘劭 《人物志材理》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盖:句首发语词,无实义。文章:指诗、文创作。经国:治国。经,经营.治理。不朽:指永不消亡.这几句大意是:文学创作是有关治理国家的伟业,是万世永不消亡的大事。曹丕强调了文章的价值,把文学提到与事功并立的地位,肯定文学要为政治服务这一功能,从而突破了两汉以来轻视文学的观点,这对魏晋以后文学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本名句可供论述文学创作的重要意义时引用。
三国政治家 曹魏开国皇帝 曹丕 《典论论文》
思心一至,不闻雷霆。
三国魏刘邵《人物志材理》刘炳注。这两句大意是:人的注意力集中于某事,即使霹雳闪电也会充耳不闻。此条是对“目察秋毫之末,耳不闻雷筵之声”一条的发展,其目的仍然是颂扬专心致志的学习境界,但比前者更简约、更精警、更具有格言特征。因此也更上口,更易于流传。
三国时魏国思想家 刘邵 《人物志材理》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三国蜀诸葛亮《诸葛亮集诫子书》。这两句大意是:不学习,没有方法增长才干;不立志,没有方法成就学业。这是诸葛亮劝诫子女的名言。它讲述了学习与成才的关系,人的主观努力与成就学业的关系等等,从而给人指明了学习的正确途径以及应遵循的治学方法,简约而深蕴哲理,通俗而易于接受。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政治家,军事家 诸葛亮 《诸葛亮集诫子书》
不备不虞,不可以师。 三国名人名言
三国蜀诸葛亮《将苑戒备》。虞:预料。这两句大意是对敌情没有准备,对意外事变没有预见的人,不可“统领三军。常言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作为领兵的将领,更要有未雨绸缪的先见之明,有对敌情的准确预料,否则,敌人突至,将措手不及。此二句以精辟的语言点出:身为将领,必须有勇有谋,有备能虞,否则只能算是匹夫之勇。冯梦龙在《东周列国志》中说“为将者有勇不如有智”,就是这个道理。此二句可作为择将的标准之一,或作为将领应具备的素质。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政治家,军事家 诸葛亮 《将苑戒备》
贵而不骄,胜而不恃,贤而能下,刚而能忍。
三国蜀诸葛亮《将才》。这几句大意是:作为一员将领,应该是富贵却不骄傲,打了胜仗却不自矜,有才能而能礼贤下士,正直刚强又能忍耐。诸葛亮很显然是按照儒家的标准选择将领的,那就是既有儒家的道德修养,又有勇士的才能和气度;既是风度翩翩、知书达礼,又是骁勇善战、足智多谋。应该说,诸葛亮择将的标准对后世很有借鉴意义。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政治家,军事家 诸葛亮 《将才》
古之善将者,养人如养己子,有难,则以身先之,有功,则以身后之,伤者,注而抚之,死者,哀而葬之,饥者,舍食而食之,寒者,解衣而衣之,智者,礼而禄之,勇者,赏而劝之。将能如此,所向必捷矣。
三国蜀诸葛亮《诸葛亮集哀死》。这两句大意是:古时擅长带兵的将领,对待部下如同对待自己的儿子。这是诸葛亮讲为将之道的话。~两句下面的文字是:“有难,则以身先之;有功,则以身后之;伤者,泣而抚之!死者,哀而葬之;饥者,舍食而食之;寒者,解衣而衣之;智者,礼而禄之;勇者,赏而劝之,将能如此,所向必捷矣。”意谓:遇到险难时,他身先士卒;论功行赏时,他退身在后;对伤员病号,含泪抚慰他们;对死难的士兵,悲痛地埋葬他们:对饥饿的士兵,自己让食给他们吃;对受冻的士兵,脱下衣服给他们穿;对有才智的人,以礼相待并重用他们,给以应有的俸禄;对勇敢善战的部下,奖赏鼓励他们。领兵的将领能做到这些,就所向无敌了,诸葛亮讲的这番道理,对于所有领导者应该都有启示作用吧!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政治家,军事家 诸葛亮 《诸葛亮集哀死》
唯劝农业,无夺农时;唯薄赋敛,无尽民财。
三国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治人》。唯:只能。劝:劝勉,鼓励。无:不要。薄:微薄,引申为减轻。这几句大意是:只能鼓励百姓努力从事农业生产,不要耽谋农民耕种收获的时间;只能减轻农业税收,不要使农民财富用尽诸葛亮继承和发扬了我国传统的重农思想,自他登上政治舞台后,就采取一系列措施发展农业生产,使地狭人少生产落后的蜀国,在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上有较快的发展,史称“亮之治蜀,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蓄积饶”。一就是他经济思想的具体体现,直至今天仍不失其借鉴意义。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政治家,军事家 诸葛亮 《便宜十六策治人》
鸱枭鸣衡轭,豺狼当路衢。 三国名言语录
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鸱枭(chīxiāo吃消):一种性情凶狠的小鸟,喻小人。衡轭(饿):衡,车辕前的横木,轭,横木下夹住马颈的曲木。衢(qú柴):道路,这两句大意是:鸱枭在车上叫嚣,豺狼在路上横行。恶鸟在乘舆之旁,喻君侧多恶人;豺狼横行,喻奸邪当道。~两句比喻小人得志,正直的人处境危险。
三国文学家 曹植 《赠白马王彪》
取其所长,弃其所短。
三国魏王肃《礼丛子居卫》.长:长处。短:短处。这两句大意是:选取人的长处,丢弃人的短处。人无全美,善于用人的人,能取人的长处,弃人的短处,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这两句词简义丰,具有格言性,因而百代习传,至今仍活在人们的笔下和口中,引用率颇高。
三国魏儒家学者 王肃 《礼丛子居卫》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指荆备。卑鄙:出身卑贱。猥:表谦意的词。颇:看望。咨:询问。这几句大意是:先帝不嫌弃我出身卑贱,承蒙他委曲自己,屈身往返,三次到茅庐中看望我,向我询问天下大事。传诵人口的成语“三顾茅庐”即出于此。现在呵用来表现尊重人才,诚心诚意地多次邀请有才能的人出来工作。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政治家,军事家 诸葛亮 《出师表》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三国魏曹植《白马篇》。这两句大意是:国难当头,挺身而出,甘洒热血;生死之际,视断头如回家一样坦然。此名句通过质朴的语言,恢宏的气魄直抒胸臆,表现为国捐躯的高尚情操。“捐”、“赴”二字写出国难之时挺身而出的勇敢精神,“视”、“归”一句显出为国而死的骄傲神情,意气雄壮慷慨,昂扬奋发。尤其后句,在承传中演化为“视死如归”的成语.成为表现壮士大义凛然为国捐躯的习惯用语。
三国文学家 曹植 《白马篇》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三国名人名言
三国魏曹植《白马篇》。这两句大意是:将自己的身躯交给锋利的刀刃,性命有什么值得留恋呢?此条极写忠勇的士气。诗句毫不雕琢,把气冲牛斗的战斗热忱用近于口语的文字表现来,更生动、更感人、更富有气势。尤其“弃身锋刃端”一句。忠勇气概似乎从锋刃流泻出来,战场的险恶凝于笔端。统现全句.抒情慷慨昂扬.写志积极奋发.语言铿锵有力,常为今人写作时援引。
三国文学家 曹植 《白马篇》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三国魏曹植《七步诗》。这两句大意是:我们本是同母所生,为何这样绝情地威逼呢?据《世说新语》记载:“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于是曹植应声而对,写下了千古传诵的诗句。它与上文“煮豆持作羮,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一起,用贴切的比喻,一语双关,看似同情“豆”的遭遇,实是抒发自身的悲怨。诗句恨中有怒,怒中带斥,情绪激然。后人常以此比喻骨肉自相残杀。如蒋介石发动“皖南事变”后,周恩来曾发表“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一诗,即化用此典。
三国文学家 曹植 《七步诗》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三国名人名言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政治家,军事家 诸葛亮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平庸,不免于下流矣。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政治家,军事家 诸葛亮
志当存高远。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政治家,军事家 诸葛亮
燕雀戏藩柴,安识鸿鹄游。三国文学家 曹植
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三国名言语录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政治家,军事家 诸葛亮
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政治家,军事家 诸葛亮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政治家,军事家 诸葛亮 《前出师表》
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三国时期吴国开国皇帝 孙权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三国名人名言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政治家,军事家 诸葛亮
敌欲固守,攻其无备;敌欲兴阵,出其不意。
见三国蜀《诸葛亮集治军》。陈:同“阵”。这两句大意是:敌人要固守阵地,就选择他守备薄弱的地方发起攻击;敌人要兴师出兵,就用出人意料的战术突然袭击他。战争中就是要用“有备”去攻“无备”,以“有意”去胜“不意”,以超乎常规的奇兵奇谋克敌制胜,古今中外许多战例都证明了这一点。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政治家,军事家 诸葛亮 《诸葛亮集治军》
尸位素餐,难以成名。
见三国魏曹植《矫志诗》,尸位:占居职位而不尽责。素餐:白吃饭。成名:取得好名声。这两句大意是:白白地占居职位而不克尽职守的吃闲饭的人,难以取得好名声。不管做什么工作,要想赢得人们的称赞,取得好名声,就要勤奋努力,克己奉公,干出点成绩,作出点贡献。如果总是禄禄无为,尸位素餐,就难免被人们指责、议论。本名句可供劝诫人们奋发有为时引用。
三国文学家 曹植 《矫志诗》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三国诸葛亮《诫子书》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如果不下苦工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如果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政治家,军事家 诸葛亮 《诫子书》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三国名言语录
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轻:轻视。然:如此。这两句大意是:文人相互轻视,自古以来就是如此。知识分子往往互相轻视,或由于自矜自高,或由于忌妒他人,自古以来就有这种陋习。今天,随着社会的进化,文明的发达,大家在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共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大前提下,这种陋习已有所克服,但还不能说已经根除。这两句多用来说明文人相互轻视由来已久,也用来反对文人相互鄙薄。
三国政治家 曹魏开国皇帝 曹丕 《典论论文》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三国魏曹植《君子行》。纳履(1ǚ吕):整理鞋子。整冠:正帽。这两句大意是:在瓜田里不提鞋子,在李树下不整帽子。在瓜田里弯腰提鞋,就会造成偷瓜的嫌疑;在李树下举手正帽,就会造成偷李子的嫌疑。《君子行》云:“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就是以这两句比喻明智的人应防患于未然,避免嫌疑的产生。今有“瓜田李下”、“瓜李之嫌”等成语,则分别指容易涉嫌的场合和容易被误会的嫌疑。如《北史袁聿修传》:“今日仰过,有异常行;瓜田李下,古人所慎。”《三侠五义》第五十二回:“他因家下无人,男女不便,有瓜李之嫌”。这两句多用于告诫人们要避免嫌疑。
三国文学家 曹植 《君子行》
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霞。
三国曹植天地是永恒的,永无终极,人生是极其短暂的,就象朝霞,绚烂夺目一时,转瞬消逝,因此我们要珍惜生命,在短暂的瞬间,尽量活出自己的意义。
三国文学家 曹植
都蔗虽甘,杖之必折;巧言虽美,用之必灭。
三国魏曹植《矫志诗》,都蔗:粗大的甘蔗。这几句大意是:粗大的甘蔗虽然味道甜美,但当作手杖来拄则必定断折,谗佞人的蜜语巧言听起来很舒服,但按照它去办事则必定失败。这几句说明用人行事不能光看外表,而要讲求实用,不然的话,就会受骗上当。这种用比喻补充说明问题的方法也是值得学习的。
三国文学家 曹植 《矫志诗》
得人则安,失人则危。 三国名人名言
三国魏曹丕《秋胡行二首》其。人:贤能的//www.souquanme.com人。这两句大意是:得到贤能的人就安稳,失去贤能的人就危险。这两句可用于说明国家安危重在得人。
三国政治家 曹魏开国皇帝 曹丕 《秋胡行二首》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三国魏曹植《七步诗》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搜趣网留下豆子汁来做成糊状食物。豆茎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你我本来是同条根上生出来的,你又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我呢?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表现了作者对兄弟相逼,骨肉相残不满与厌恶。《七步诗》现代版本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三国文学家 曹植 《七步诗》
文若春华,思若涌泉。
三国魏曹植《王仲宜诔》。华:花。思:文思,灵感。这两句大意是:文章像春天烂漫的花朵,文思如山间奔涌的泉水。这两句以贴切的比喻,称赞“建安七子”之一——王粲(字仲宣)文思敏捷,创作丰富,诗文精美。现在可供引用评价、赞美古今其他有成就的作家、诗人。
三国文学家 曹植 《王仲宜诔》
仁义在身而色不伐,思虞通明而辞不专。
春秋孔子《孔子家语五仪解》一个人若有仁义之心,就不会自我夸耀;考虑问题若能明辨是非,通达事理,说起话来就不会自以为是。
三国魏儒家学者 王肃 《孔子家语五仪解》
曾子曰:“敢问何谓七教?”孔子曰:“上敬老则下益孝,上尊齿则下益悌,上乐施则下益宽,上亲贤则下择友,上好德则下不隐,上恶贪则下耻争,上廉让则下耻节,此之谓七教。七教者,治民之本也。政教定则本正也。凡上者民之表也,表正则何物不正是故人君先立人于己,然后大夫忠而士信,民敦俗璞,男悫而女贞。六者教之致也,布诸天下四方而不窕,纳诸寻常之室而不塞,等之以礼,立之以义,行之以顺,则民之弃恶如汤之灌雪焉。” 三国名言语录
《孔子家语王言》曾参问:“请问什么是‘七教’呢?”孔子说:“上位尊敬老人,下民就更孝敬;上位重次列,下民就更顺长者;上位爱施舍,下民就更宽厚;上位亲近贤者,下民就选择交友;上位德行好,下民就不会隐藏错处;上位不贪利,下民就耻于争斗;上位廉洁谦让,下民就会耻于供上的太少,这就叫七教。这七种教化,是治理百姓的根本,政治教化有这样的基本原则,那么治民的根本就是正确的。凡是身居上位的人,都是百姓的表率,表率正,那么还有什么不正呢?所以,君王首先在自己身上树立仁德,这之后大夫就忠了,士讲诚信,百姓敦厚,风俗纯朴,男人朴实,女人正派,这六点是教化达到的结果,散布到天下四方,不会出现空隙,纳入到不大的屋民不会显得满塞。用礼来划分人的等级尊卑,用道义立身处世,用顺从礼法的原则行事,那么,百姓厌弃坏的,就像热水放入雪一样不相容。”
三国魏儒家学者 王肃 《孔子家语王言》
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此所谓损之又损之道也。
《孔子家语三恕第九》自己聪明智慧,要保持愚笨的样子;功劳覆盖天下,要保持谦让的样子;既勇敢而力气盖世,要保持怯弱的样子;财富拥有全天下,要保持谦逊的样子,这就是所谓谦让了再谦让的办法。
三国魏儒家学者 王肃 《孔子家语三恕第九》
故曰所谓天下之至仁者,能合天下之至亲也;所谓天下之至明者,能举天下之至贤者也。
春秋孔子《孔子家语王言》所以说,天下最仁德的人,能聚合天下最亲的人;天下最圣明的人,能推举天下最有才能的人。
三国魏儒家学者 王肃 《孔子家语王言》
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祸福共之。东汉末年东吴杰出军事家 周瑜
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而改节。 三国名人名言
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在臣》。这两句大意是:君子修养道德,确立操守,不因为困窘而改变其志向节操。汉乐府《猛虎行》有“饥不从猛虎食,暮不从野雀栖”之句,君子修道立德,决不能随波遂流,见风使舵,从而丧失品格,为人所不齿。
三国魏儒家学者 王肃 《孔子家语在臣》
君子交有义,不必常相从。
三国魏郭遐叔《赠嵇康诗二首》其二。义:情义。这两句大意是:君子之交。重在情义.不必经常厮守相随。郭假叔认为君子相交,义最重要。所以他说:“天地有明理.远近无异同。三仁不齐迹,贵在等贤从。”微子、箕子.比干被称为殷朝“三仁”,他们的事迹不同,但重义却是一致的。现在可以给“义”以新解释.表明交友要以理想、原则、志趣为重。
三国魏学者 郭遐叔 《赠嵇康诗二首》
上枉下曲,上乱下逆。
三国魏诸葛亮《便宜十六策?君臣》。枉:弯曲。这两句大意是:上面不正,下面就弯曲;上面混乱,下面就叛逆。~和《意林政论》说的“上行下效”,晋代杨泉《物理论》说的“上不正,下参差”,南朝宋何承天《上邪篇》说的“上邪下难正”,郁冈樵隐《缀自裘铁冠图?夜乐》中说的“上梁不正下粱歪”等等,意思相同,都是说明作君主的人不好,下面做臣子的就台跟着学坏。因此,地位在上的人必须以身作则。这些名言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教育意义,都可引用。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政治家,军事家 诸葛亮 《便宜十六策君臣》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三国魏李康《运命论》。秀:出众,突出。摧:摧残。堆:土堆。湍(tuān):水势急,这里是冲刷的意思。非:非议,诽谤。这几句大意是:嘉木高出于树林,必然首先遭到大风的摧折;土堆突出于堤岸,必然首先遭到急流的冲刷;品行高出于众人,必然受到世俗的诽谤。品行出众的人,容易遭到忌妒,受到攻击诽谤,这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而众人的这种作法又显然是不正确的,作为品行高尚的人,当然应该顶住这股风,坚持自己的作为。在这几句中。作者以“木秀於林”和“堆出于岸”的遭遇,恰如其分地阐明了“行高于人”者的遭遇,这种以物理喻人情的方法很巧妙。今天有俗话如“树大招风”、“雨淋出头椽”、“枪打出头鸟”等,也都有类似的意思。这种写作方法值得学习。
三国时魏国文学家 李康 《运命论》
君子遗人以财,不若善言。 三国名言语录
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六本》。遗(wèi未):赠送。若:如。善言:有益的话。这两句大意是:君子与其赠送人钱财,倒不如给人留下有益的话。儒家古训,重义而轻利。因此,赠人以钱财,远不如赠人以合乎儒家之道的善言贵重。钱财再多是有限的,而善言使人得益则是无穷的,这就是~的原因。这句话今天仍有启迪作:赠送同志、亲朋以金钱,不如给他以忠告,促使他努力奋进为好。
三国魏儒家学者 王肃 《孔子家语六本》
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
三国魏曹植《君子行》。未然:还未发生。处:置身于。这两句大意是:高尚的人要预防还未发生的事情,不要置身于犯嫌疑的境地。曹植《君子行》:“~。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意思是高尚的人应洁身自爱,行为要明智,对于可能被误会和怀疑的处境要预先避免,以免受嫌疑不好洗刷。这两句多用于告诫人们要处事谨慎,要避开嫌疑。
三国搜趣网文学家 曹植 《君子行》
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
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颜回》,君子:道德高尚的人,行:行动。小人:道德低下的人。这两句大意是:道德高尚的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说话,道德低下的人只是以自己的舌头说话。君子重行不重言,他并不大肆宣扬,自我炫耀,而是以行为表明自己人品的高尚;小人重言不重行,他说得天花乱坠,以言语惑众正是为了掩盖自身的鄙陋。这两句用于教育人要重在做而不要重在说,也用于说明不可轻信那些说得美妙动听的言论。
三国魏儒家学者 王肃 《孔子家语颜回》
舟非水不行,水入舟则没。
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没:沉没。这两句大意是:船没有水不能行走,而一旦水进入船内,船就会沉没。“舟”与“水”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同时也是互为依附的条件。就“行”来说,是矛盾双方相对稳定的结果。一旦超越“舟浮于水”的条件,矛盾双方向其反向转化,则会产生舟沉于水的结果。可用于说明矛盾转化的哲理,向人们提示处事的方法。
三国魏儒家学者 王肃 《孔子家语》
春生者繁华,秋荣者零悴。 三国名人名言
三国魏应璩《与侍郎曹长思书》。荣:茂盛。零:凋零。悴:憔悴。这两句大意是:春天生长的植物逐渐花繁叶茂,葱茏昌盛;秋天茂盛的植物不久将枝枯叶黄,憔悴凋零。这两句用自然规律说明一种社会事理:生得其时者,会有广阔的发展前途;生不逢时者,即使很有才干,也难于大有作为,从而说明时运、机遇、条件的重要性。
三国时曹魏文学家 应璩 《与侍郎曹长思书》
百足之虫,至死不僵,扶之者众也。
三国魏曹冏《六代论》。百足:虫名,又名马蚿,长寸许,体如圆筒,躯干有二十余个环节,每节生出一对脚,切断后仍可蠕动。这几句大意是:百足虽然死了还能蠕动,这是因为扶持它的脚多的缘故。这几句比喻一个有权势的人,或财力雄厚、势力很大的集团、家族,一旦人死了或集团、家族垮了,其势力影响仍然残存,因为扶持它的力量多,还会保持着虚架子,不至于立刻破产。如《红楼梦》第二回介绍贾府说:“古人有言,‘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今虽说不如先前那样兴盛,较之平常仕宦人家,到底气象不同。”这几句《意林》引《鲁连子》为:“百足之虫,断而不蹶(仆www.souquanme.com倒),持之者众也”。
三国曹魏王公 魏明帝曹睿之子 曹冏 《六代论》
涓涓不壅,终为江河。
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观周》。涓(juān娟)涓:细小的水流。壅(yōng拥):塞止。这两句大意是:不堵塞细小的水流,最终会成为大江大河。溪水虽小,汇而成江河;凡事虽小,积而成大业;注重具体的、平凡的积累,最终必将得到丰硕的收获。同时也说明了哲学上的一个道理:量积累到一定限度,即引起质的变化。
三国魏儒家学者 王肃 《孔子家语观周》
感心动耳,荡气回肠。
三国魏曹丕《大墙上蒿行》。游气回肠:形容音乐十分动人,能使人柔肠回转,气息摇荡。气:指人的精神状态、情感意趣。这两句大意是:歌声感动人的心灵和耳朵,使人柔肠为之转折,感情为之摇荡。这两句极写歌乐之美妙,使人悦耳动心,荡气回肠。可用以盛赞动人的音乐,也可仅用“荡气回肠”或“回肠荡气”来形容文学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三国政治家 曹魏开国皇帝 曹丕 《大墙上蒿行》
善喻者以一言明数事,不善喻者百言不明一意。 三国名言语录
三国魏刘劭《人物志材理》。这两句大意是:善于运用比喻的人,用一句话就能说明几件事;不善于运用比喻的人,用许多话还说不明白一个意思。这两句话告诉我们:好的比喻既要贴切,又要含义深广,否则将会越比越胡涂。可用以说明运用比喻时应妥为选择。
三国时魏国思想家 刘劭 《人物志材理》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盖:句首发语词,无实义。文章:指诗、文创作。经国:治国。经,经营.治理。不朽:指永不消亡.这几句大意是:文学创作是有关治理国家的伟业,是万世永不消亡的大事。曹丕强调了文章的价值,把文学提到与事功并立的地位,肯定文学要为政治服务这一功能,从而突破了两汉以来轻视文学的观点,这对魏晋以后文学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本名句可供论述文学创作的重要意义时引用。
三国政治家 曹魏开国皇帝 曹丕 《典论论文》
思心一至,不闻雷霆。
三国魏刘邵《人物志材理》刘炳注。这两句大意是:人的注意力集中于某事,即使霹雳闪电也会充耳不闻。此条是对“目察秋毫之末,耳不闻雷筵之声”一条的发展,其目的仍然是颂扬专心致志的学习境界,但比前者更简约、更精警、更具有格言特征。因此也更上口,更易于流传。
三国时魏国思想家 刘邵 《人物志材理》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三国蜀诸葛亮《诸葛亮集诫子书》。这两句大意是:不学习,没有方法增长才干;不立志,没有方法成就学业。这是诸葛亮劝诫子女的名言。它讲述了学习与成才的关系,人的主观努力与成就学业的关系等等,从而给人指明了学习的正确途径以及应遵循的治学方法,简约而深蕴哲理,通俗而易于接受。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政治家,军事家 诸葛亮 《诸葛亮集诫子书》
不备不虞,不可以师。 三国名人名言
三国蜀诸葛亮《将苑戒备》。虞:预料。这两句大意是对敌情没有准备,对意外事变没有预见的人,不可“统领三军。常言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作为领兵的将领,更要有未雨绸缪的先见之明,有对敌情的准确预料,否则,敌人突至,将措手不及。此二句以精辟的语言点出:身为将领,必须有勇有谋,有备能虞,否则只能算是匹夫之勇。冯梦龙在《东周列国志》中说“为将者有勇不如有智”,就是这个道理。此二句可作为择将的标准之一,或作为将领应具备的素质。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政治家,军事家 诸葛亮 《将苑戒备》
贵而不骄,胜而不恃,贤而能下,刚而能忍。
三国蜀诸葛亮《将才》。这几句大意是:作为一员将领,应该是富贵却不骄傲,打了胜仗却不自矜,有才能而能礼贤下士,正直刚强又能忍耐。诸葛亮很显然是按照儒家的标准选择将领的,那就是既有儒家的道德修养,又有勇士的才能和气度;既是风度翩翩、知书达礼,又是骁勇善战、足智多谋。应该说,诸葛亮择将的标准对后世很有借鉴意义。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政治家,军事家 诸葛亮 《将才》
古之善将者,养人如养己子,有难,则以身先之,有功,则以身后之,伤者,注而抚之,死者,哀而葬之,饥者,舍食而食之,寒者,解衣而衣之,智者,礼而禄之,勇者,赏而劝之。将能如此,所向必捷矣。
三国蜀诸葛亮《诸葛亮集哀死》。这两句大意是:古时擅长带兵的将领,对待部下如同对待自己的儿子。这是诸葛亮讲为将之道的话。~两句下面的文字是:“有难,则以身先之;有功,则以身后之;伤者,泣而抚之!死者,哀而葬之;饥者,舍食而食之;寒者,解衣而衣之;智者,礼而禄之;勇者,赏而劝之,将能如此,所向必捷矣。”意谓:遇到险难时,他身先士卒;论功行赏时,他退身在后;对伤员病号,含泪抚慰他们;对死难的士兵,悲痛地埋葬他们:对饥饿的士兵,自己让食给他们吃;对受冻的士兵,脱下衣服给他们穿;对有才智的人,以礼相待并重用他们,给以应有的俸禄;对勇敢善战的部下,奖赏鼓励他们。领兵的将领能做到这些,就所向无敌了,诸葛亮讲的这番道理,对于所有领导者应该都有启示作用吧!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政治家,军事家 诸葛亮 《诸葛亮集哀死》
唯劝农业,无夺农时;唯薄赋敛,无尽民财。
三国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治人》。唯:只能。劝:劝勉,鼓励。无:不要。薄:微薄,引申为减轻。这几句大意是:只能鼓励百姓努力从事农业生产,不要耽谋农民耕种收获的时间;只能减轻农业税收,不要使农民财富用尽诸葛亮继承和发扬了我国传统的重农思想,自他登上政治舞台后,就采取一系列措施发展农业生产,使地狭人少生产落后的蜀国,在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上有较快的发展,史称“亮之治蜀,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蓄积饶”。一就是他经济思想的具体体现,直至今天仍不失其借鉴意义。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政治家,军事家 诸葛亮 《便宜十六策治人》
鸱枭鸣衡轭,豺狼当路衢。 三国名言语录
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鸱枭(chīxiāo吃消):一种性情凶狠的小鸟,喻小人。衡轭(饿):衡,车辕前的横木,轭,横木下夹住马颈的曲木。衢(qú柴):道路,这两句大意是:鸱枭在车上叫嚣,豺狼在路上横行。恶鸟在乘舆之旁,喻君侧多恶人;豺狼横行,喻奸邪当道。~两句比喻小人得志,正直的人处境危险。
三国文学家 曹植 《赠白马王彪》
取其所长,弃其所短。
三国魏王肃《礼丛子居卫》.长:长处。短:短处。这两句大意是:选取人的长处,丢弃人的短处。人无全美,善于用人的人,能取人的长处,弃人的短处,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这两句词简义丰,具有格言性,因而百代习传,至今仍活在人们的笔下和口中,引用率颇高。
三国魏儒家学者 王肃 《礼丛子居卫》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指荆备。卑鄙:出身卑贱。猥:表谦意的词。颇:看望。咨:询问。这几句大意是:先帝不嫌弃我出身卑贱,承蒙他委曲自己,屈身往返,三次到茅庐中看望我,向我询问天下大事。传诵人口的成语“三顾茅庐”即出于此。现在呵用来表现尊重人才,诚心诚意地多次邀请有才能的人出来工作。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政治家,军事家 诸葛亮 《出师表》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三国魏曹植《白马篇》。这两句大意是:国难当头,挺身而出,甘洒热血;生死之际,视断头如回家一样坦然。此名句通过质朴的语言,恢宏的气魄直抒胸臆,表现为国捐躯的高尚情操。“捐”、“赴”二字写出国难之时挺身而出的勇敢精神,“视”、“归”一句显出为国而死的骄傲神情,意气雄壮慷慨,昂扬奋发。尤其后句,在承传中演化为“视死如归”的成语.成为表现壮士大义凛然为国捐躯的习惯用语。
三国文学家 曹植 《白马篇》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三国名人名言
三国魏曹植《白马篇》。这两句大意是:将自己的身躯交给锋利的刀刃,性命有什么值得留恋呢?此条极写忠勇的士气。诗句毫不雕琢,把气冲牛斗的战斗热忱用近于口语的文字表现来,更生动、更感人、更富有气势。尤其“弃身锋刃端”一句。忠勇气概似乎从锋刃流泻出来,战场的险恶凝于笔端。统现全句.抒情慷慨昂扬.写志积极奋发.语言铿锵有力,常为今人写作时援引。
三国文学家 曹植 《白马篇》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三国魏曹植《七步诗》。这两句大意是:我们本是同母所生,为何这样绝情地威逼呢?据《世说新语》记载:“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于是曹植应声而对,写下了千古传诵的诗句。它与上文“煮豆持作羮,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一起,用贴切的比喻,一语双关,看似同情“豆”的遭遇,实是抒发自身的悲怨。诗句恨中有怒,怒中带斥,情绪激然。后人常以此比喻骨肉自相残杀。如蒋介石发动“皖南事变”后,周恩来曾发表“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一诗,即化用此典。
三国文学家 曹植 《七步诗》
关于老虎的古诗五言绝句有哪些?
猛虎行
作者:汉无名氏 朝代:汉
饥不从猛虎食,暮不从野雀栖。野雀安无巢,游子为谁骄。
猛虎行
作者:陆机 朝代:魏晋
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恶木岂无枝?志士多苦心。整驾肃时命,杖策将远寻。饥食猛虎窟,寒栖野雀林。日归功未建,时往岁载阴。崇云临岸骇,鸣条随风吟。静言幽谷底,长啸高山岑。急弦无懦响,亮节难为音。人生诚未易,曷云开此衿?眷我耿介怀,俯仰愧古今。
猛虎行
作者:李贺 朝代:唐 体裁:乐府
长戈莫舂,长弩莫抨。乳孙哺子,教得生狞。举头为城,掉尾为旌。东海黄公,愁见夜行。道逢驺虞,牛哀不平。何用尺刀?壁上雷鸣。泰山之下,妇人哭声。官家有程,吏不敢听。
白虎行
作者:李贺 朝代:唐 体裁:乐府
火乌日暗崩腾云,秦皇虎视苍生群。烧书灭国无暇日,铸剑佩玦惟将军。玉坛设醮思冲天,一世二世当万年。烧丹未得不死药,拿舟海上寻神仙。鲸鱼张鬣海波沸,耕人半作征人鬼。雄豪猛焰烈烧空,无人为决天河水。谁最苦兮谁最苦?报人义士深相许。渐离击筑荆卿歌,荆卿把酒燕丹语。剑如霜兮胆如铁,出燕城兮望秦月。天授秦封祚未终,衮龙衣点荆卿血。朱旗卓地白虎死,汉皇知是真天子。
猛虎行 ( 此诗萧士□云是伪作 ) 【上彬下
作者:李白 朝代:唐
朝作猛虎行,暮作猛虎吟。肠断非关陇头水,泪下不为雍门琴。旌旗缤纷两河道,战鼓惊山欲颠倒。秦人半作燕地囚,胡马翻衔洛阳草。一输一失关下兵,朝降夕叛幽蓟城。巨鳌未斩海水动,鱼龙奔走安得宁。颇似楚汉时,翻覆无定止,朝过博浪沙,暮入淮阴市。张良未遇韩信贫,刘项存亡在两臣。暂到下邳受兵略,来投漂母作主人。贤哲栖栖古如此,今时亦弃青云士。有策不敢犯龙鳞,窜身南国避胡尘。宝书玉剑挂高阁,金鞍骏马散故人。昨日方为宣城客,掣铃交通二千石。有时六博快壮心,绕床三匝呼一掷。楚人每道张旭奇,心藏风云世莫知。三吴邦伯皆顾盼,四海雄侠两追随。萧曹曾作沛中吏,攀龙附凤当有时。溧阳酒楼三月春,杨花茫茫愁杀人。胡雏绿眼吹玉笛,吴歌白纻飞梁尘。丈夫相见且为乐,槌牛挝鼓会众宾。我从此去钓东海,得鱼笑寄情相亲。
猛虎词
作者:储光羲 朝代:唐 体裁:乐府
寒亦不忧雪,饥亦不食人。人肉岂不甘,所恶伤明神。太室为我宅,孟门为我邻。百兽为我膳,五龙为我宾。蒙马一何威,浮江一以仁。彩章耀朝日,爪牙雄武臣。高云逐气浮,厚地随声震。君能贾馀勇,日夕长相亲。
射虎行
作者:王建 朝代:唐 体裁:乐府
自去射虎得虎归,官差射虎得虎迟。独行以死当虎命,两人因疑终不定。朝朝暮暮空手回,山下绿苗成道径。远立不敢污箭镞,闻死还来分虎肉。惜留猛虎著深山,射杀恐畏终身闲。
作者:汉无名氏 朝代:汉
饥不从猛虎食,暮不从野雀栖。野雀安无巢,游子为谁骄。
猛虎行
作者:陆机 朝代:魏晋
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恶木岂无枝?志士多苦心。整驾肃时命,杖策将远寻。饥食猛虎窟,寒栖野雀林。日归功未建,时往岁载阴。崇云临岸骇,鸣条随风吟。静言幽谷底,长啸高山岑。急弦无懦响,亮节难为音。人生诚未易,曷云开此衿?眷我耿介怀,俯仰愧古今。
猛虎行
作者:李贺 朝代:唐 体裁:乐府
长戈莫舂,长弩莫抨。乳孙哺子,教得生狞。举头为城,掉尾为旌。东海黄公,愁见夜行。道逢驺虞,牛哀不平。何用尺刀?壁上雷鸣。泰山之下,妇人哭声。官家有程,吏不敢听。
白虎行
作者:李贺 朝代:唐 体裁:乐府
火乌日暗崩腾云,秦皇虎视苍生群。烧书灭国无暇日,铸剑佩玦惟将军。玉坛设醮思冲天,一世二世当万年。烧丹未得不死药,拿舟海上寻神仙。鲸鱼张鬣海波沸,耕人半作征人鬼。雄豪猛焰烈烧空,无人为决天河水。谁最苦兮谁最苦?报人义士深相许。渐离击筑荆卿歌,荆卿把酒燕丹语。剑如霜兮胆如铁,出燕城兮望秦月。天授秦封祚未终,衮龙衣点荆卿血。朱旗卓地白虎死,汉皇知是真天子。
猛虎行 ( 此诗萧士□云是伪作 ) 【上彬下
作者:李白 朝代:唐
朝作猛虎行,暮作猛虎吟。肠断非关陇头水,泪下不为雍门琴。旌旗缤纷两河道,战鼓惊山欲颠倒。秦人半作燕地囚,胡马翻衔洛阳草。一输一失关下兵,朝降夕叛幽蓟城。巨鳌未斩海水动,鱼龙奔走安得宁。颇似楚汉时,翻覆无定止,朝过博浪沙,暮入淮阴市。张良未遇韩信贫,刘项存亡在两臣。暂到下邳受兵略,来投漂母作主人。贤哲栖栖古如此,今时亦弃青云士。有策不敢犯龙鳞,窜身南国避胡尘。宝书玉剑挂高阁,金鞍骏马散故人。昨日方为宣城客,掣铃交通二千石。有时六博快壮心,绕床三匝呼一掷。楚人每道张旭奇,心藏风云世莫知。三吴邦伯皆顾盼,四海雄侠两追随。萧曹曾作沛中吏,攀龙附凤当有时。溧阳酒楼三月春,杨花茫茫愁杀人。胡雏绿眼吹玉笛,吴歌白纻飞梁尘。丈夫相见且为乐,槌牛挝鼓会众宾。我从此去钓东海,得鱼笑寄情相亲。
猛虎词
作者:储光羲 朝代:唐 体裁:乐府
寒亦不忧雪,饥亦不食人。人肉岂不甘,所恶伤明神。太室为我宅,孟门为我邻。百兽为我膳,五龙为我宾。蒙马一何威,浮江一以仁。彩章耀朝日,爪牙雄武臣。高云逐气浮,厚地随声震。君能贾馀勇,日夕长相亲。
射虎行
作者:王建 朝代:唐 体裁:乐府
自去射虎得虎归,官差射虎得虎迟。独行以死当虎命,两人因疑终不定。朝朝暮暮空手回,山下绿苗成道径。远立不敢污箭镞,闻死还来分虎肉。惜留猛虎著深山,射杀恐畏终身闲。
12生肖的传说? 诗句
1.
木雕十二生肖
十二生肖的由来流传着一个神话传说:当年轩辕黄帝要选十二动物担任宫廷卫士,猫托老鼠报名,老鼠给忘了,结果猫没有选上,从此与鼠结下冤家。大象也来参赛,被老鼠钻进鼻子,给赶跑了,其余的动物,原本推牛为首,老鼠却窜到牛背上,猪也跟着起哄 ,于是老鼠排第一,猪排最后。虎和龙不服,被封为山中之王和海中之王,排在鼠和牛的后面。兔子又不服,和龙赛跑,结果排在了龙的前面。狗又不平,一气之下咬了兔子,为此被罚在了倒数第二。蛇、马、羊、猴、鸡也经过一番较量,一一排定了位置,最后形成了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的顺序。
2.
关于生肖的故事,是一个十分有趣的话题,这里所说的故事,包括神话传说、典故等。
在十二生肖的排位上,为什么鼠小为大,排在第一位呢?这个问题首先就让人类的先哲和当今的智者百思不得其解:论体形,老鼠小得可怜,让人一把提住能玩开在股掌之间,十二生肖动物中,它是最小的一个。;论蛮力,它与牛的强壮、虎的威猛、龙的神力、马的腾跃,简直不能同日而语;论品质,牛的踏实、兔的善良、马的勤奋、羊的温顺、猪的实在,也都显得比老鼠好上许多倍;再论智慧,猴的灵巧、狗的聪慧,也都在老鼠之上。退一万步说,就算比谁最狠毒,恐怕蛇也该排在鼠的前面。但事实是小小的老鼠是十二生肖的排行老大!
这个问题至今仍是个悬案,有人说,今日说法,大概只有一个解释:分管十二生肖排行的家伙,是个贪赃枉法的贪官污吏,他收了老鼠的巨大好处而做了权钱交易的色当,把第一名的金冕加在了无德无才的小小老鼠头上。这当然只是一个牵强附会的玩笑。但确确实实的是,人类对此始终没有找到令人信服的解释。不过,人类毕竟是动物里最聪明的高级动物,在十二生肖确定了许多年后,人们终于编出了一个或许是自欺欺人自圆其说的民间故事,借以说明为什么老鼠在十二生肖排行第一。这个叫做"老鼠第一大"的故事流传在中原的湘鄂一带:
老鼠和牛马羊等当选十二属相后,老鼠说:"我应该摆在第一位。"牛、马、羊它们不服气,说:"你凭什么排第一位呢?"鼠说:"我大,所以我要排在第一。"牛马等忍俊不禁笑了:"你有我们大吗?"老鼠说:"我们几个争了不算数,还是让人来说吧。"牛马羊等都同意让人来评议。于是它们商量了办法:由牛领头,马、羊、鼠先后一个接一个从大街上走过,看人们怎么评议。
在大街上,牛走过来了,人们说:"这头牛很壮。"马过来了,人们说:"这匹马真高。"羊走过来的时候,人们说:"这只羊很肥。"最后,老鼠大摇大摆地挺着肚子走过来,人们看见大街上突然走出一只大老鼠,都追着它喊:"好大一只老鼠呀,好大的一只老鼠呀!"这样一来,牛马羊也无话可说了,让老鼠排在了第一位。
另外,民间还有类似的十二属相排位的故事。
关于十二生肖是如何排列次序的,说起来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混沌初分,天干地支刚定时,玉皇大帝下令普召天下动物,要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选拔十二个属相。
消息传出后,惊动了花猫和老鼠这两个相好的朋友。花猫对老鼠说:"明日五更去天庭应选,我有个贪睡的毛病,到时你可要喊我一声啊!"老鼠连声道:"好说,好说!"
可是第二天一早,不讲信义的老鼠却偷偷起床不辞而别了。
这天,灵霄宝殿上禽兽云南集,开始应选,玉帝按天地之别,单挑了龙、虎、牛、马、羊、猴、鸡、狗、猪、兔、蛇、鼠十二种水陆兽类来作十二属相。公鸡当时长着两只美丽的角,也被列入兽类里。
玉帝刚要给它们排一下座次,只见黑狸猪闪了出来,别看它生得笨嘴拙腮,却专爱惹事生非,它奏道:"玉帝既已选好首领,小臣愿替君分忧解愁,当个公正人,为兄弟们依次排位。"玉帝闻言大喜,嘱咐猪要秉公而断,就退朝了。
玉帝一走,十二生肖就闹成了一锅粥。
开头,大家一致推选温和、宽厚的老黄牛居首位,连威武的老虎、苍龙也敬它几分,表示同意。可是,缩在墙角的老鼠却钻了出来,提出抗议。它说:"论大数我大,不信咱们到人间比试比试,听听百姓的评论。"于是,老黄牛和老鼠来到街头闹市。
牛在人群中走过时,人们毫无反应。这时,老鼠"哧溜"一下子爬到牛背上打起立桩来,街上的人们纷纷乱嚷:"好大的老鼠!"等人们拿出棍棒赶来扑打时,老鼠早已跑远了。
老鼠回来大吹大擂,众动物都替黄牛打抱不平,只有黑猪暗自高兴,它觉得只有这样大小不分,好坏难辨,才能鱼目混珠,自己也从中渔利,于是,它大笔一挥先挑了老鼠,后排了老牛。
这可惹恼了在一旁的老虎和苍龙,它俩大声喧叫起来,震得众动物们发抖。众动物忙向龙和虎朝拜,一致推选老虎为山中之王,苍龙为渔中之王,统管天下。猴子为老虎写了"王"字金匾,挂在老虎前额上,公鸡把两只角送给了苍龙。从此,苍龙戴上了桂冠。老虎、苍龙有了人间权势,也就甘居老鼠和老黄牛之后了。这时,又跳出一个多事的野兔,它冷笑一声说:"嘿嘿!论长相我和老鼠差不多,论个子我比老鼠大,我是山王的护卫,应该排在海王前面。"
苍龙一听大怒,说:"你休得胡搅蛮缠,不服气咱就比试比试。"黑猪一听正中下怀,忙说:"一言为定,你们就比比赛跑吧,让猎狗来做你们的裁判员。"
狗和鸡素来不和,它见鸡讨好龙,便想借机捉弄它们一下,它选了条荆棘丛生的跑道,暗地里对兔说:"你的尾巴太长了,会妨碍比赛的,要忍痛割爱。"它给兔子剪断了一大截尾巴,只剩下一点尾巴根。
比赛开始了,苍龙腾云驾雾,片刻间就飞到了前面去了,可是,当跑到灌木丛中时角就被树藤挂住了,怎么也摘不下来。野兔一蹿十八个垅,一口气跑到了终点。
黑猪不顾众动物的反对,把兔子排在了苍龙之前老虎之后。
狗去给野兔贺喜,它向兔卖好说:"要是不选这样的跑道,不帮你割断尾巴,你哪有今天的胜利呀。"野兔正捧着那截粗大的尾巴惋惜,听了狗的话,撇着三瓣嘴说:"哼!我是凭本领取胜的,没有你,我还丢不了这条漂亮的尾巴呢!"狗一听,眼都气红了,它说:"既然你有本领,那咱们也遛一遭!"野兔傲慢地说:"这有什么难,我先跑,你要能追上我,我请你啃骨头。"说着就得意洋洋地跑起来。猎狗磨了磨爪子,箭一样地追了上去。不一会儿,就撵上了野兔,它用嘴咬住野兔的脖子,一边吃一边说:"好了,这下该我啃骨头了。"
为这事,狗也受了处分,被排到最后头。
苍龙比赛失败后,经常背地里抱怨那对鸡角挂累了它,公鸡听到了又后悔又伤心,它来到海边对龙说:"龙哥哥,既然这两只角对你毫无益处,那就请你还给我吧。"龙狡猾地说:"这双角虽然害了我,但能装饰我的仪表,还你不难,要等太阳出西山,月亮下东海。"说完,便一个猛子扎下海底去了。天真的公鸡信以为真,它每天天不亮就起来,盼望太阳从西山出来,还不时伸长脖子,向大海呼叫:"龙哥--哥!角--还--我……"
从此,公鸡失去了两只角,也被排在后头。
只剩下猴、蛇、马、羊、猪的排位没有确定了。猪又别有用心地煽动起来:"猴弟是陆上的杂耍大王,蛇弟是水中的泅渡能手,你们谁先谁后呢?"经过一番议论,它们决定再到人间进行一次民间测验,进行杂技表演。青蛇邀了红马,猴子邀了山羊,让它俩帮助做服装道具。
当时,蛇腹下有十二条腿,行走起来又笨又慢。红马是个助人为乐的实干家,它不声不响地用薄皮给蛇做了一身去筒龙衣,龙衣上面用马鬃编了方格花纹,煞是好看。红马双从腹下刮了一层油脂涂在龙衣上,使龙衣非常滑腻。青蛇穿上龙衣,遮住了笨腿,用滑行代替了步行,既灵敏又美观。
山羊平时就讨厌猴子,嫌它整天蹿上跳下,给它踩坏了青草,所以对猴子的帮助不那么热心,猴子想弥补一下光腚的缺陷,身山羊求援道:"羊大哥,请你剪给我一点绒毛,让我补补后腚吧。"山羊不高兴地说:"天要冷了,你知道我全凭这身宝衣呢!"猴子没办法,只好仍旧光着腚。
比赛那天,青蛇披着龙衣,一会儿在树枝上盘卷如藤,一会儿在水面上滑行如梭。它昂起头颈,只用尾尖着地,表演各种杂技,人们连连喝彩。轮到猴子表演了,只见它攀杠子、荡秋千,也赢来不少喝采,当表演到"倒挂竹帘"时,猴子用尾尖卷在树枝上,头朝下做起各种惊险动作,忽听有人喊:"看啊!猴屁股眼着火了!"人们都大声哄笑起来。猴子向来护短,它脸红心慌,忙用尾巴去遮屁股,只听"扑通"一声,头朝下跌了个满脸花。
就这样,青蛇和红马排在了前头,山羊和猴子排在了后头。
给众动物排完座次,黑猪把自己写在最前头,心里说:"这回可是我升官发财、名利双收的时候了!它来到灵霄殿,见了玉帝。玉帝接过座次表,看了一眼,二话没说,就把前面黑猪的名字勾掉,填在最后头。于是,玉帝让太白金星按地支排写成: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十二生辰表,并降下一道谕旨,令值日功曹到人间发布。
排选已定,玉帝怒气未消,又给黑猪批几句话:
无用蠢才,颠倒黑白。
罚去吃屡,一年一宰。
黑猪被贬,一下子气了个大肚子。它终日躺在茅窝里,再也懒得管闲事了。可是,有时仍然心里发痒,按捺不住,用嘴巴拱这拱那,拨弄是非。
老鼠回到家里,高兴地捋着三根半胡须跳起舞来,把熟睡的花猫惊醒了。花猫问:"还不到时候吗?"老鼠说:"早过了,咱还争了第一呢!"鼠向花猫绘声绘色地吹嘘起自己的乖巧。花猫恼悔地说:"我再三跟你说过,你怎么不叫我一声呢?"老鼠却抢白花猫说:"你自己没长耳朵?我叫你去,你还兴抢了我的位置呢!"猫一听,气得长须倒竖,杏眼圆睁,它张开锋利的爪子,一个箭步扑上去,把老鼠吃掉了。
从此,猫和老鼠就成了世代冤家。
诗句
十二属诗
鼠迹生尘案,牛羊暮下来。
虎啸坐空谷,兔月向窗开。
龙隰远青翠,蛇柳近徘徊。
马兰方远摘,羊负始春裁。
猴栗羞芬果,鸡砧引清杯。
狗其怀物外,猪蠢窅悠哉。
朱熹
昼闻空箪啮饥鼠,晓驾羸牛耕废圃。
时才虎圈听豪夸,旧业兔园嗟莽卤。
君看蛰龙卧三冬,头角不与蛇争雄。
毁车杀马罢驰逐,烹羊酤酒聊从容。
手种猴桃垂架绿,养得鹍鸡鸣角角。
客来犬吠催煮茶,不用东家买猪肉。
又如元刘因的《十二辰诗》:
饥鹰吓鼠惊不起,牛背高眠有如此。
江山虎踞千里来,才辨荆州兔穴尔。
鱼龙入水浩无涯,幻境等是杯中蛇。
马耳秋风去无迹,羊肠蜀道早还家。
何必高门沐猴舞,豚栅鸡栖皆乐土。
柴门狗吠报邻翁,约买神猪谢春雨。
再如明胡俨的《十二辰诗》:
鼷鼠饮河河不干,牛女长年相见难。
赤手南山缚猛虎,月中取兔天漫漫。
骊龙有珠常不睡,画蛇添足适为累。
老马何曾有角生,羝羊触藩徒忿嚏。
莫笑楚人冠沐猴,祝鸡空自老林丘。
舞阳屠狗沛中市,平津牧豕海东头.
长短星歌
正月虎,七泽阴风无避处。
少年射杀白额归,二十一岁赐旗鼓。
二月兔,翰墨功名归四杜。
中山毛遂定从还,十九上客谁复数。
三月龙,定力降来一钵中。
升腾便欲致云雨,十六开士观云风。
四月蛇,九蛇相辅成晋家。
屈原离骚二十五,不及之推死怨嗟。
五月马,十五国风多咏写。
汉将西极天马来,二十五城不当价。
六月羊,十岁小儿牧道傍。
他年叱石金华路,二十年前身姓黄。
七月猴,恒山八命列封侯。
当年传国二十二,想是衣冠骑土牛。
八月鸡,二妙灵台向晓啼。
五更风雨十八九,残月昏昏信可期。
九月狗,三窟深坑四荒走。
暮归得兔十六七,黄卢朱雀皆在后。
十月猪,白头一笑献士夫。
杀身愿为鲁津伯,申封兰王十四都。
十一月鼠,列十二辰配龙虎。
二十二年看仙飞,一朝化作蝙蝠去。
十二月牛,百户椎肥醉九州。
角端围寸二十五,良弓之材牛带牛.
南北朝时,不仅使用十二生肖纪年,著名文士沈炯还创作了我国第一首有趣的十二生肖诗:
“鼠迹生尘案,牛羊暮下来。虎啸坐空谷,兔月向窗开,龙阴远青翠,蛇柳近徘徊。马兰方远摘,羊负始春栽。猴栗羞芳果,鸡砧引清怀。狗其怀屋外,猪蠡窗悠哉。”这首诗在首字按序 嵌入十二生肖名,且突出了每种动物的生性特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可谓别开生面,文采娱人。
南宋儒学大家朱熹也曾写过一首十二生肖诗。他把十二生肖名,巧妙地散嵌于诗句中。诗云:“昼间空箪啮饥鼠、晓驾赢牛耕废圃。时才虎圈听豪夸,旧业兔国嗟差卤。君看蛰龙卧三冬,头角不与蛇争雄。毁车杀马罢驰逐,烹羊酤酒聊从容。手种猴挑垂架绿,养得昆鸡(昆鸡:古书指像鹤一种鸟)鸣角角。客来犬吠催煮茶,不用东家买猪肉。”
元代文人刘因的咏十二生肖诗颇为有名:“饥鹰吓鼠不起,牛背高眠有如此。江山虎踞千里来,才辨荆州兔穴尔。鱼龙入水浩无涯,幻镜等是杯中蛇。马耳秋风去无迹,羊肠蜀道早还家。何必高门沐猴舞,肠栅鸡栖皆乐土。柴门狗吠报邻翁,约买神猪谢春雨。”诗中嵌入十二属相,且每一句都是一个寓意生辉的故事,别有情趣。
明朝大学者胡俨也写有十二生肖诗,诗云:“鼷鼠饮河河不干,牛女长年相见难。赤手南山缚猛虎,月中取兔天漫漫。骊龙有珠常不睡,画蛇添足适为累。老马何曾有角生,羝羊触藩徒忿 。莫笑楚人冠沐猴,祝鸡空自老林邱。舞阳屠狗沛中市,平津放豕海东头。”首句“鼷鼠”即水鼠;二句的“牛女”即民间牛郎织女的传说:五句的“骊龙”是龙的一个种类,其颏下有宝珠一颗,故谓之骊龙;八句的“羝羊”即公羊,“触藩”指羊角触篱笆;十一句的“舞阳”指汉高祖刘邦封名将樊哙为舞阳侯,他曾在江苏沛县以宰狗为生;最后一句是指汉武帝时的丞相公孙弘,当年曾在东海放过猪。此诗不仅依次嵌入生肖名,而且一名一典,让人在享受情趣之余品味内涵。
民国初年,大画家王梦白曾为门生李漪绘十二生肖图,顷刻而就,当时正逢知名学者黄浚在场,李即以图向黄讨球诗句,黄乃为之作《十二生肖题句》一首:“世情偃鼠已满腹,诗稿牛腰却成束。平生不帝虎狼秦,晚守兔园真碌碌。龙汉心知劫未终,贾生痛哭原蛇足。梨园烟散舞马尽,独剩羊车人似玉。子如猕猴传神通,画课鸡窗伴幽独。板桥狗肉何可羡,当羡东坡花猪肉。”每句都嵌一生肖名,且每句皆有典故,可谓用心良苦,独出机杼,趣味无穷。
南北朝时,不仅使用十二生肖纪年,著名文士沈炯还创作了我国第一首有趣的十二生肖诗:
“鼠迹生尘案,牛羊暮下来。虎啸坐空谷,兔月向窗开,龙阴远青翠,蛇柳近徘徊。马兰方远摘,羊负始春栽。猴栗羞芳果,鸡砧引清怀。狗其怀屋外,猪蠡窗悠哉。”这首诗在首字按序 嵌入十二生肖名,且突出了每种动物的生性特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可谓别开生面,文采娱人。
南宋儒学大家朱熹也曾写过一首十二生肖诗。他把十二生肖名,巧妙地散嵌于诗句中。诗云:“昼间空箪啮饥鼠、晓驾赢牛耕废圃。时才虎圈听豪夸,旧业兔国嗟差卤。君看蛰龙卧三冬,头角不与蛇争雄。毁车杀马罢驰逐,烹羊酤酒聊从容。手种猴挑垂架绿,养得昆鸡(昆鸡:古书指像鹤一种鸟)鸣角角。客来犬吠催煮茶,不用东家买猪肉。”
元代文人刘因的咏十二生肖诗颇为有名:“饥鹰吓鼠不起,牛背高眠有如此。江山虎踞千里来,才辨荆州兔穴尔。鱼龙入水浩无涯,幻镜等是杯中蛇。马耳秋风去无迹,羊肠蜀道早还家。何必高门沐猴舞,肠栅鸡栖皆乐土。柴门狗吠报邻翁,约买神猪谢春雨。”诗中嵌入十二属相,且每一句都是一个寓意生辉的故事,别有情趣。
明朝大学者胡俨也写有十二生肖诗,诗云:“鼷鼠饮河河不干,牛女长年相见难。赤手南山缚猛虎,月中取兔天漫漫。骊龙有珠常不睡,画蛇添足适为累。老马何曾//www.souquanme.com有角生,羝羊触藩徒忿 。莫笑楚人冠沐猴,祝鸡空自老林邱。舞阳屠狗沛中市,平津放豕海东头。”首句“鼷鼠”即水鼠;二句的“牛女”即民间牛郎织女的传说:五句的“骊龙”是龙的一个种类,其颏下有宝珠一颗,故谓之骊龙;八句的“羝羊”即公羊,“触藩”指羊角触篱笆;十一句的“舞阳”指汉高祖刘邦封名将樊哙为舞阳侯,他曾在江苏沛县以宰狗为生;最后一句是指汉武帝时的丞相公孙弘,当年曾在东海放过猪。此诗不仅依次嵌入生肖名,而且一名一典,让人在享受情趣之余品味内涵。
木雕十二生肖
十二生肖的由来流传着一个神话传说:当年轩辕黄帝要选十二动物担任宫廷卫士,猫托老鼠报名,老鼠给忘了,结果猫没有选上,从此与鼠结下冤家。大象也来参赛,被老鼠钻进鼻子,给赶跑了,其余的动物,原本推牛为首,老鼠却窜到牛背上,猪也跟着起哄 ,于是老鼠排第一,猪排最后。虎和龙不服,被封为山中之王和海中之王,排在鼠和牛的后面。兔子又不服,和龙赛跑,结果排在了龙的前面。狗又不平,一气之下咬了兔子,为此被罚在了倒数第二。蛇、马、羊、猴、鸡也经过一番较量,一一排定了位置,最后形成了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的顺序。
2.
关于生肖的故事,是一个十分有趣的话题,这里所说的故事,包括神话传说、典故等。
在十二生肖的排位上,为什么鼠小为大,排在第一位呢?这个问题首先就让人类的先哲和当今的智者百思不得其解:论体形,老鼠小得可怜,让人一把提住能玩开在股掌之间,十二生肖动物中,它是最小的一个。;论蛮力,它与牛的强壮、虎的威猛、龙的神力、马的腾跃,简直不能同日而语;论品质,牛的踏实、兔的善良、马的勤奋、羊的温顺、猪的实在,也都显得比老鼠好上许多倍;再论智慧,猴的灵巧、狗的聪慧,也都在老鼠之上。退一万步说,就算比谁最狠毒,恐怕蛇也该排在鼠的前面。但事实是小小的老鼠是十二生肖的排行老大!
这个问题至今仍是个悬案,有人说,今日说法,大概只有一个解释:分管十二生肖排行的家伙,是个贪赃枉法的贪官污吏,他收了老鼠的巨大好处而做了权钱交易的色当,把第一名的金冕加在了无德无才的小小老鼠头上。这当然只是一个牵强附会的玩笑。但确确实实的是,人类对此始终没有找到令人信服的解释。不过,人类毕竟是动物里最聪明的高级动物,在十二生肖确定了许多年后,人们终于编出了一个或许是自欺欺人自圆其说的民间故事,借以说明为什么老鼠在十二生肖排行第一。这个叫做"老鼠第一大"的故事流传在中原的湘鄂一带:
老鼠和牛马羊等当选十二属相后,老鼠说:"我应该摆在第一位。"牛、马、羊它们不服气,说:"你凭什么排第一位呢?"鼠说:"我大,所以我要排在第一。"牛马等忍俊不禁笑了:"你有我们大吗?"老鼠说:"我们几个争了不算数,还是让人来说吧。"牛马羊等都同意让人来评议。于是它们商量了办法:由牛领头,马、羊、鼠先后一个接一个从大街上走过,看人们怎么评议。
在大街上,牛走过来了,人们说:"这头牛很壮。"马过来了,人们说:"这匹马真高。"羊走过来的时候,人们说:"这只羊很肥。"最后,老鼠大摇大摆地挺着肚子走过来,人们看见大街上突然走出一只大老鼠,都追着它喊:"好大一只老鼠呀,好大的一只老鼠呀!"这样一来,牛马羊也无话可说了,让老鼠排在了第一位。
另外,民间还有类似的十二属相排位的故事。
关于十二生肖是如何排列次序的,说起来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混沌初分,天干地支刚定时,玉皇大帝下令普召天下动物,要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选拔十二个属相。
消息传出后,惊动了花猫和老鼠这两个相好的朋友。花猫对老鼠说:"明日五更去天庭应选,我有个贪睡的毛病,到时你可要喊我一声啊!"老鼠连声道:"好说,好说!"
可是第二天一早,不讲信义的老鼠却偷偷起床不辞而别了。
这天,灵霄宝殿上禽兽云南集,开始应选,玉帝按天地之别,单挑了龙、虎、牛、马、羊、猴、鸡、狗、猪、兔、蛇、鼠十二种水陆兽类来作十二属相。公鸡当时长着两只美丽的角,也被列入兽类里。
玉帝刚要给它们排一下座次,只见黑狸猪闪了出来,别看它生得笨嘴拙腮,却专爱惹事生非,它奏道:"玉帝既已选好首领,小臣愿替君分忧解愁,当个公正人,为兄弟们依次排位。"玉帝闻言大喜,嘱咐猪要秉公而断,就退朝了。
玉帝一走,十二生肖就闹成了一锅粥。
开头,大家一致推选温和、宽厚的老黄牛居首位,连威武的老虎、苍龙也敬它几分,表示同意。可是,缩在墙角的老鼠却钻了出来,提出抗议。它说:"论大数我大,不信咱们到人间比试比试,听听百姓的评论。"于是,老黄牛和老鼠来到街头闹市。
牛在人群中走过时,人们毫无反应。这时,老鼠"哧溜"一下子爬到牛背上打起立桩来,街上的人们纷纷乱嚷:"好大的老鼠!"等人们拿出棍棒赶来扑打时,老鼠早已跑远了。
老鼠回来大吹大擂,众动物都替黄牛打抱不平,只有黑猪暗自高兴,它觉得只有这样大小不分,好坏难辨,才能鱼目混珠,自己也从中渔利,于是,它大笔一挥先挑了老鼠,后排了老牛。
这可惹恼了在一旁的老虎和苍龙,它俩大声喧叫起来,震得众动物们发抖。众动物忙向龙和虎朝拜,一致推选老虎为山中之王,苍龙为渔中之王,统管天下。猴子为老虎写了"王"字金匾,挂在老虎前额上,公鸡把两只角送给了苍龙。从此,苍龙戴上了桂冠。老虎、苍龙有了人间权势,也就甘居老鼠和老黄牛之后了。这时,又跳出一个多事的野兔,它冷笑一声说:"嘿嘿!论长相我和老鼠差不多,论个子我比老鼠大,我是山王的护卫,应该排在海王前面。"
苍龙一听大怒,说:"你休得胡搅蛮缠,不服气咱就比试比试。"黑猪一听正中下怀,忙说:"一言为定,你们就比比赛跑吧,让猎狗来做你们的裁判员。"
狗和鸡素来不和,它见鸡讨好龙,便想借机捉弄它们一下,它选了条荆棘丛生的跑道,暗地里对兔说:"你的尾巴太长了,会妨碍比赛的,要忍痛割爱。"它给兔子剪断了一大截尾巴,只剩下一点尾巴根。
比赛开始了,苍龙腾云驾雾,片刻间就飞到了前面去了,可是,当跑到灌木丛中时角就被树藤挂住了,怎么也摘不下来。野兔一蹿十八个垅,一口气跑到了终点。
黑猪不顾众动物的反对,把兔子排在了苍龙之前老虎之后。
狗去给野兔贺喜,它向兔卖好说:"要是不选这样的跑道,不帮你割断尾巴,你哪有今天的胜利呀。"野兔正捧着那截粗大的尾巴惋惜,听了狗的话,撇着三瓣嘴说:"哼!我是凭本领取胜的,没有你,我还丢不了这条漂亮的尾巴呢!"狗一听,眼都气红了,它说:"既然你有本领,那咱们也遛一遭!"野兔傲慢地说:"这有什么难,我先跑,你要能追上我,我请你啃骨头。"说着就得意洋洋地跑起来。猎狗磨了磨爪子,箭一样地追了上去。不一会儿,就撵上了野兔,它用嘴咬住野兔的脖子,一边吃一边说:"好了,这下该我啃骨头了。"
为这事,狗也受了处分,被排到最后头。
苍龙比赛失败后,经常背地里抱怨那对鸡角挂累了它,公鸡听到了又后悔又伤心,它来到海边对龙说:"龙哥哥,既然这两只角对你毫无益处,那就请你还给我吧。"龙狡猾地说:"这双角虽然害了我,但能装饰我的仪表,还你不难,要等太阳出西山,月亮下东海。"说完,便一个猛子扎下海底去了。天真的公鸡信以为真,它每天天不亮就起来,盼望太阳从西山出来,还不时伸长脖子,向大海呼叫:"龙哥--哥!角--还--我……"
从此,公鸡失去了两只角,也被排在后头。
只剩下猴、蛇、马、羊、猪的排位没有确定了。猪又别有用心地煽动起来:"猴弟是陆上的杂耍大王,蛇弟是水中的泅渡能手,你们谁先谁后呢?"经过一番议论,它们决定再到人间进行一次民间测验,进行杂技表演。青蛇邀了红马,猴子邀了山羊,让它俩帮助做服装道具。
当时,蛇腹下有十二条腿,行走起来又笨又慢。红马是个助人为乐的实干家,它不声不响地用薄皮给蛇做了一身去筒龙衣,龙衣上面用马鬃编了方格花纹,煞是好看。红马双从腹下刮了一层油脂涂在龙衣上,使龙衣非常滑腻。青蛇穿上龙衣,遮住了笨腿,用滑行代替了步行,既灵敏又美观。
山羊平时就讨厌猴子,嫌它整天蹿上跳下,给它踩坏了青草,所以对猴子的帮助不那么热心,猴子想弥补一下光腚的缺陷,身山羊求援道:"羊大哥,请你剪给我一点绒毛,让我补补后腚吧。"山羊不高兴地说:"天要冷了,你知道我全凭这身宝衣呢!"猴子没办法,只好仍旧光着腚。
比赛那天,青蛇披着龙衣,一会儿在树枝上盘卷如藤,一会儿在水面上滑行如梭。它昂起头颈,只用尾尖着地,表演各种杂技,人们连连喝彩。轮到猴子表演了,只见它攀杠子、荡秋千,也赢来不少喝采,当表演到"倒挂竹帘"时,猴子用尾尖卷在树枝上,头朝下做起各种惊险动作,忽听有人喊:"看啊!猴屁股眼着火了!"人们都大声哄笑起来。猴子向来护短,它脸红心慌,忙用尾巴去遮屁股,只听"扑通"一声,头朝下跌了个满脸花。
就这样,青蛇和红马排在了前头,山羊和猴子排在了后头。
给众动物排完座次,黑猪把自己写在最前头,心里说:"这回可是我升官发财、名利双收的时候了!它来到灵霄殿,见了玉帝。玉帝接过座次表,看了一眼,二话没说,就把前面黑猪的名字勾掉,填在最后头。于是,玉帝让太白金星按地支排写成: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十二生辰表,并降下一道谕旨,令值日功曹到人间发布。
排选已定,玉帝怒气未消,又给黑猪批几句话:
无用蠢才,颠倒黑白。
罚去吃屡,一年一宰。
黑猪被贬,一下子气了个大肚子。它终日躺在茅窝里,再也懒得管闲事了。可是,有时仍然心里发痒,按捺不住,用嘴巴拱这拱那,拨弄是非。
老鼠回到家里,高兴地捋着三根半胡须跳起舞来,把熟睡的花猫惊醒了。花猫问:"还不到时候吗?"老鼠说:"早过了,咱还争了第一呢!"鼠向花猫绘声绘色地吹嘘起自己的乖巧。花猫恼悔地说:"我再三跟你说过,你怎么不叫我一声呢?"老鼠却抢白花猫说:"你自己没长耳朵?我叫你去,你还兴抢了我的位置呢!"猫一听,气得长须倒竖,杏眼圆睁,它张开锋利的爪子,一个箭步扑上去,把老鼠吃掉了。
从此,猫和老鼠就成了世代冤家。
诗句
十二属诗
鼠迹生尘案,牛羊暮下来。
虎啸坐空谷,兔月向窗开。
龙隰远青翠,蛇柳近徘徊。
马兰方远摘,羊负始春裁。
猴栗羞芬果,鸡砧引清杯。
狗其怀物外,猪蠢窅悠哉。
朱熹
昼闻空箪啮饥鼠,晓驾羸牛耕废圃。
时才虎圈听豪夸,旧业兔园嗟莽卤。
君看蛰龙卧三冬,头角不与蛇争雄。
毁车杀马罢驰逐,烹羊酤酒聊从容。
手种猴桃垂架绿,养得鹍鸡鸣角角。
客来犬吠催煮茶,不用东家买猪肉。
又如元刘因的《十二辰诗》:
饥鹰吓鼠惊不起,牛背高眠有如此。
江山虎踞千里来,才辨荆州兔穴尔。
鱼龙入水浩无涯,幻境等是杯中蛇。
马耳秋风去无迹,羊肠蜀道早还家。
何必高门沐猴舞,豚栅鸡栖皆乐土。
柴门狗吠报邻翁,约买神猪谢春雨。
再如明胡俨的《十二辰诗》:
鼷鼠饮河河不干,牛女长年相见难。
赤手南山缚猛虎,月中取兔天漫漫。
骊龙有珠常不睡,画蛇添足适为累。
老马何曾有角生,羝羊触藩徒忿嚏。
莫笑楚人冠沐猴,祝鸡空自老林丘。
舞阳屠狗沛中市,平津牧豕海东头.
长短星歌
正月虎,七泽阴风无避处。
少年射杀白额归,二十一岁赐旗鼓。
二月兔,翰墨功名归四杜。
中山毛遂定从还,十九上客谁复数。
三月龙,定力降来一钵中。
升腾便欲致云雨,十六开士观云风。
四月蛇,九蛇相辅成晋家。
屈原离骚二十五,不及之推死怨嗟。
五月马,十五国风多咏写。
汉将西极天马来,二十五城不当价。
六月羊,十岁小儿牧道傍。
他年叱石金华路,二十年前身姓黄。
七月猴,恒山八命列封侯。
当年传国二十二,想是衣冠骑土牛。
八月鸡,二妙灵台向晓啼。
五更风雨十八九,残月昏昏信可期。
九月狗,三窟深坑四荒走。
暮归得兔十六七,黄卢朱雀皆在后。
十月猪,白头一笑献士夫。
杀身愿为鲁津伯,申封兰王十四都。
十一月鼠,列十二辰配龙虎。
二十二年看仙飞,一朝化作蝙蝠去。
十二月牛,百户椎肥醉九州。
角端围寸二十五,良弓之材牛带牛.
南北朝时,不仅使用十二生肖纪年,著名文士沈炯还创作了我国第一首有趣的十二生肖诗:
“鼠迹生尘案,牛羊暮下来。虎啸坐空谷,兔月向窗开,龙阴远青翠,蛇柳近徘徊。马兰方远摘,羊负始春栽。猴栗羞芳果,鸡砧引清怀。狗其怀屋外,猪蠡窗悠哉。”这首诗在首字按序 嵌入十二生肖名,且突出了每种动物的生性特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可谓别开生面,文采娱人。
南宋儒学大家朱熹也曾写过一首十二生肖诗。他把十二生肖名,巧妙地散嵌于诗句中。诗云:“昼间空箪啮饥鼠、晓驾赢牛耕废圃。时才虎圈听豪夸,旧业兔国嗟差卤。君看蛰龙卧三冬,头角不与蛇争雄。毁车杀马罢驰逐,烹羊酤酒聊从容。手种猴挑垂架绿,养得昆鸡(昆鸡:古书指像鹤一种鸟)鸣角角。客来犬吠催煮茶,不用东家买猪肉。”
元代文人刘因的咏十二生肖诗颇为有名:“饥鹰吓鼠不起,牛背高眠有如此。江山虎踞千里来,才辨荆州兔穴尔。鱼龙入水浩无涯,幻镜等是杯中蛇。马耳秋风去无迹,羊肠蜀道早还家。何必高门沐猴舞,肠栅鸡栖皆乐土。柴门狗吠报邻翁,约买神猪谢春雨。”诗中嵌入十二属相,且每一句都是一个寓意生辉的故事,别有情趣。
明朝大学者胡俨也写有十二生肖诗,诗云:“鼷鼠饮河河不干,牛女长年相见难。赤手南山缚猛虎,月中取兔天漫漫。骊龙有珠常不睡,画蛇添足适为累。老马何曾有角生,羝羊触藩徒忿 。莫笑楚人冠沐猴,祝鸡空自老林邱。舞阳屠狗沛中市,平津放豕海东头。”首句“鼷鼠”即水鼠;二句的“牛女”即民间牛郎织女的传说:五句的“骊龙”是龙的一个种类,其颏下有宝珠一颗,故谓之骊龙;八句的“羝羊”即公羊,“触藩”指羊角触篱笆;十一句的“舞阳”指汉高祖刘邦封名将樊哙为舞阳侯,他曾在江苏沛县以宰狗为生;最后一句是指汉武帝时的丞相公孙弘,当年曾在东海放过猪。此诗不仅依次嵌入生肖名,而且一名一典,让人在享受情趣之余品味内涵。
民国初年,大画家王梦白曾为门生李漪绘十二生肖图,顷刻而就,当时正逢知名学者黄浚在场,李即以图向黄讨球诗句,黄乃为之作《十二生肖题句》一首:“世情偃鼠已满腹,诗稿牛腰却成束。平生不帝虎狼秦,晚守兔园真碌碌。龙汉心知劫未终,贾生痛哭原蛇足。梨园烟散舞马尽,独剩羊车人似玉。子如猕猴传神通,画课鸡窗伴幽独。板桥狗肉何可羡,当羡东坡花猪肉。”每句都嵌一生肖名,且每句皆有典故,可谓用心良苦,独出机杼,趣味无穷。
南北朝时,不仅使用十二生肖纪年,著名文士沈炯还创作了我国第一首有趣的十二生肖诗:
“鼠迹生尘案,牛羊暮下来。虎啸坐空谷,兔月向窗开,龙阴远青翠,蛇柳近徘徊。马兰方远摘,羊负始春栽。猴栗羞芳果,鸡砧引清怀。狗其怀屋外,猪蠡窗悠哉。”这首诗在首字按序 嵌入十二生肖名,且突出了每种动物的生性特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可谓别开生面,文采娱人。
南宋儒学大家朱熹也曾写过一首十二生肖诗。他把十二生肖名,巧妙地散嵌于诗句中。诗云:“昼间空箪啮饥鼠、晓驾赢牛耕废圃。时才虎圈听豪夸,旧业兔国嗟差卤。君看蛰龙卧三冬,头角不与蛇争雄。毁车杀马罢驰逐,烹羊酤酒聊从容。手种猴挑垂架绿,养得昆鸡(昆鸡:古书指像鹤一种鸟)鸣角角。客来犬吠催煮茶,不用东家买猪肉。”
元代文人刘因的咏十二生肖诗颇为有名:“饥鹰吓鼠不起,牛背高眠有如此。江山虎踞千里来,才辨荆州兔穴尔。鱼龙入水浩无涯,幻镜等是杯中蛇。马耳秋风去无迹,羊肠蜀道早还家。何必高门沐猴舞,肠栅鸡栖皆乐土。柴门狗吠报邻翁,约买神猪谢春雨。”诗中嵌入十二属相,且每一句都是一个寓意生辉的故事,别有情趣。
明朝大学者胡俨也写有十二生肖诗,诗云:“鼷鼠饮河河不干,牛女长年相见难。赤手南山缚猛虎,月中取兔天漫漫。骊龙有珠常不睡,画蛇添足适为累。老马何曾//www.souquanme.com有角生,羝羊触藩徒忿 。莫笑楚人冠沐猴,祝鸡空自老林邱。舞阳屠狗沛中市,平津放豕海东头。”首句“鼷鼠”即水鼠;二句的“牛女”即民间牛郎织女的传说:五句的“骊龙”是龙的一个种类,其颏下有宝珠一颗,故谓之骊龙;八句的“羝羊”即公羊,“触藩”指羊角触篱笆;十一句的“舞阳”指汉高祖刘邦封名将樊哙为舞阳侯,他曾在江苏沛县以宰狗为生;最后一句是指汉武帝时的丞相公孙弘,当年曾在东海放过猪。此诗不仅依次嵌入生肖名,而且一名一典,让人在享受情趣之余品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