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小吴曹州县史的下一句是什么?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郑燮清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史,一枝一叶总关情。
些小吾曹州县吏的后一句是什么
是“一枝一叶总关情”。
“些小吾曹州县吏”出自清代诗人郑板桥的《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原文是: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白话译文:在衙门里休息的时候,听见竹叶萧萧作响,仿佛听见了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我们虽然只是州县里的小官吏,但百姓的每一件小事都在牵动着我们的感情。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从写竹入手,托物言志,语多谦逊委婉,表达了对民众的忧虑关切之情,以及自己的责任感与清官心态。
扩展资料: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是清代诗人郑燮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首先描写一夜在县衙中所闻之声,进而联想到百姓的疾苦,最后抒发诗人将民生系己之身的志向。诗中采用托物取喻的手法,流露出诗人对老百姓命运的深切关注之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柬埔寨小吴歌窟是世界奇迹之一吗
柬埔寨吴哥窟--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发表于 2011-08-05 11:10
浏览 984
喜欢 83
分享 28
被列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吴哥窟位于柬埔寨暹粒省的省府--暹粒,金边北方约311公里处,距离泰国边界只有152公里,安静而安全,令世界各地的旅行者对这座不起眼的小城趋之若骛.
吴哥窟是对吴哥古迹群的统称。这是一座由宫殿、寺庙、花园、城堡组成的完整的城市,古高棉王国的首都。公元802年,国王贾亚瓦曼二世统一了高棉王国,在洞里萨湖北岸兴建首都,定名为“吴哥”。历代国王大兴土木,建造宫殿与寺庙,使吴哥逐渐成为整个高棉人的宗教以及精神中心。公元1431年,泰国人入侵高棉,高棉人被迫离开吴哥,在金边建立了新的首都,从此吴哥湮没在丛林之中,被世人遗忘。直到1860年,法国植物学家亨利莫哈特为了收集植物标本来到暹粒,吴哥城才得以重见天日。从那以后,吴哥的修复工作一直在进行,直到现在也没有结束。
去柬埔寨吴哥窟,感受到了那荒凉却又辉煌的美。到处是雄伟庄严的庙宇,到处是精美绝伦的石刻和浮雕,到处是风格奇特的宝塔,还有庞大得惊人的城市排水系统和宽阔笔直的大道。张扬的大树枝杈无限地伸展,长长的枝蔓如同巨掌一般地把廊柱、屋顶包围、撕裂。榕树和木棉霸道的根系把巨大精美的石刻雕像层层缠绕.
吴哥窟的英文是Angkor Wat,依照高棉话来翻译,Angkor是指国家或城市,Wat则是指寺庙。简单的说,吴哥窟就是“王者之庙”。吴哥窟建立于公元9世纪-14世纪,最鼎盛的是12世纪。
大吴哥(Ankor Thom)是真正的吴哥城,占地10平方公里,是高棉帝国最后一座都城,有5个城门。有的宫殿已经坍塌了,但是中心寺庙巴雍寺上的54个佛塔却依然完好,每座塔的四面都雕着巨大的微笑着的脸庞,那是闻名于世的“高棉的微笑”。据说,那个迷人笑脸是神的脸庞,微笑的看着他的臣民。
吴哥窟 (Angkor Wat) 也叫小吴哥,意为“寺之都”,是献给“梵天”的神殿,是世界上最大的寺庙,距大吴哥3公里。它的精神源自于印度神话中的“宇宙”概念。神庙由五座宝塔做主体。其建造者为苏利亚华尔曼二世,他为了供奉自己的守护神、印度教婆罗门教的太阳之王毗湿奴而建造此庙,并将此庙作为自己的墓地。
然而,在公元14世纪,繁荣一时的吴哥王朝却随着泰人的入侵而画上句号。弃城而逃的高棉人奔赴300公里之外的金边建立了新的首都。泰人怀揣着吴哥的奇珍异宝返乡之后,那些俯瞰历史尘烟的神的宫殿、佛的寺庙,便被深深地埋藏在萨湖畔的绿色荒芜里,成为被弃置的过往,被湮没的辉煌,开始了沉默而漫长的守候,守候至今生。
《花样年华》的结尾,梁朝伟把心中的秘密说给吴哥窟旁的树洞,然后以草封掩。据说从此以后,不会有人,包括他自己,能记起那不堪回首的往事……这是吴哥窟留下的一个神秘侧影。正如《东邪西毒》中西毒欧阳锋所说的,有些事情你越想忘记,就会记得越牢。当有些事情你无法得到时,你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要忘记。承载了太多秘密的吴哥窟,即使美丽,即使深爱,也总带着淡淡的哀愁。
如果你忘不掉过去,那就把你内心的秘密,埋葬在吴哥的树洞里。看着巴肯山的夕阳,相信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开始新的生活!
吴哥是一段历史,吴哥是一个朝代,吴哥是一座都城,吴哥是一群建筑,吴哥是一门艺术,吴哥是一方崇拜.
被热带茂密的丛林埋葬了400年的吴哥,只留下了死一般的沉寂,只留下了阿卜沙罗女神那永恒的微笑.
姓氏中张的由来
由来: 张姓人口约为7800万,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七点一,是当今中国第三大姓。张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传说。古书上记载黄帝的孙子挥创制出弓箭,这在当时对社会确实有很大贡献,因此被赐姓张。张姓还有一支形成于春秋时期,是以祖辈的名字中的字作为姓的,韩国的开国者解张,字张侯,他的子孙以张为姓,这一支张姓主要在今河南省境内。此外,居住在云南的南蛮酋长于三国时被诸葛亮赐姓张,此后其子孙便以张为姓。据《三国志》记载,张辽原本姓聂,后改为张姓,世代居住在许昌,成为大姓。晋代有中原张姓迁至福建,唐朝年间,张姓人氏又随陈政、王潮等人居入福建,此后河南光州张姓迁往广东,从清初开始,广东、福建的张姓又迁入台湾,从而又有不少人到海外谋生。张姓以北方人居多,主要是汉族。张姓繁衍昌盛,人丁兴旺,支脉众多,在全国许多地方发展成为名门望族。张姓自古为英才辈出的姓氏。如战国时有政治家魏国人张仪;西汉最著名的张姓人物是张良和张骞;东汉也有两个最杰出的张姓人物-科学家、文学家张衡和著名医学家张仲景;东汉时,张道陵在四川创立道派,被称“张天师”,张角、张梁、张宝创立太平道起义,称为“黄巾军”,张修、张鲁创立天师道;三国时大将张飞,张辽;西晋文学家张华;南北朝时期,农民起义领袖张凤,画家张僧繇(you);唐朝张说、张九龄又是宰相,又是文学家,名将张巡,书法家张旭,小说家张读,诗人张若虚、张继、张志和;五代时农民起义首领张遇贤;北宋有农民起义领袖张余、张海;南宋大将张宪、张俊;元代有大将张弘范;明代政治家张居正,画家张路,医学家张景岳,著名道士张三丰,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清代有“天下第一清官”张伯行,捻军首领张宗禹,洋务派首领张之洞,北洋军阀张作霖,张敬尧,张宗昌等。 海外张姓华人杰出代表有林肯大学校长张道行,哈佛大学教授张光直,宇航员张福林,华盛顿世界银行总会计师张展成,遗传生物学家张觉明,著名画家张玉良、张融,航空与太空总署宇宙航空高级总工程师张云樵,香港十大富翁之一张荣发等等。
回答者:michealee3721 - 大魔导师 十二级 10-6 21:31
--------------------------------------------------------------------------------
张姓大致有四个来源。�
一、黄帝赐姓。张姓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姓氏,由中华民族共同祖先,五千多年以前的黄帝直接赐姓。东汉《风俗通》记载:“张、王、李、赵,黄帝赐姓”。张姓的由来,《广韵》上说:“张姓本轩辕第五子挥,始造弦,实张网罗,世掌其职,后因氏焉”。《元和姓纂》上说:“黄帝第五子青阳生挥,为弓正,观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因姓张氏”。可见,张姓的得姓始祖是张挥。但张挥与黄帝的血缘关系有两种说法:一说张挥是黄帝的儿子,另一说则认为张挥是黄帝之子少昊青阳氏的第五个儿子,即为黄帝的孙子。�
令张姓人倍感自豪的是他们不仅是黄帝的直系后裔,而且始祖张挥是弓箭和网罗的发明者。对于靠手持木棒、石块去猎取飞禽走兽的远古先民来说,弓箭和网罗的发明确实是一件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大事,极大地提高了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张挥是对人类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发明家。张姓人在介绍自己姓氏时常说:“我姓张,弓长张。”一句话就将张姓的特点概括得简洁、明了。�
二、出自姬姓。另一支张姓是由姬姓而来亦以黄帝为始祖。根据《通志氏族略以字为氏》记载:春秋时晋国有人名解张,字张侯,世代为晋国卿士,其后裔以字为氏即为张氏。三家分晋以后,其族人仕韩国为公族大夫,渐成望族。�
三、改姓。历史上其他姓氏的人因种种原因改姓张,后裔繁衍成为张姓的一部分。如三国时魏国大将张辽原姓聂,改姓张。又如三国时诸葛亮赐南方人酋长龙�那为张氏。�
四、与道教有关。汉代以后,张姓发展很快,这与当时道教的兴起与流传有关。道教自称源于黄帝,又盛行“黄帝赐姓张氏”之说,因此,道教领袖常用张姓。如张角、张鲁等。�
历史上,张姓出现了很多名门望族。根据《中国姓氏辞典》,张姓的郡望大致有:清河郡、南阳郡、吴郡、安定郡、敦煌郡、武威郡、范阳郡、牛建为郡、沛国郡、梁国郡、中山郡、汲郡、河内郡、高平郡、襄阳郡、洛阳郡、河东郡、始兴郡、冯翊郡、平原郡、河间郡、魏郡、蜀郡共23个郡望。�
清河郡是张氏最早最大的郡望,清河是张姓始祖挥的居住地,本文介绍的鄞江张氏出自清河郡。�
鄞江张氏上祖派衍概况�
自张挥传至58世张仲,字广明,号仲甫,周宣王时卿士,辅佐周宣王。《诗经.小雅.六月》有“侯谁在矣,张仲孝友”一句,赞颂张仲孝顺友爱之美德。北宋年间,张仲被封为“神文圣武孝德忠仁王”,南宋年间加封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帝君”通称“文昌帝君”,建庙崇奉,与关圣帝君同列祀典。70世张侯字仪昭,周考王时为晋国大夫。会诸侯战于鞍,以必死致胜,位列忠贞侯,事见《史记》。80世张良字子房号仁寿,辅佐汉高祖刘邦定天下,封留侯,拜宰相,后人称为帝师,和萧何、韩信同称为辅汉三杰。86世张明,讳嵩,字贵和,号普辉,时值王莽篡汉,世族多遇害,为避仇害,携家族五百余人自徐潜渡扬子江,其中有的易姓罗、许、薛,从此便有四姓不联姻之说,后至衢州鹤林寺经五代复成国族。103世张韪字能万,晋时散骑常侍,随晋元帝南迁,寓居江左。119世张君政字芳清为韶州别驾,便在曲江定居。122世张九龄字子寿,唐开元时贤相,以刚直不阿闻名于世,且文学冠一时。唐玄宗五十寿辰时,大臣皆献宝鉴,唯时任中书令(即宰相)的张九龄以《千秋金鉴录》作礼品上奏,受到玄宗嘉奖。时人称曲江公,卒谥文献,追赠司空。134世张载字穆序,号子厚,宋理学家,迁陕西宝鸡眉县。136世张端字臣楷,诰授宝鸡太守,时值金兵南侵,北宋重和年间(1118—1119)由陕西宝鸡眉县迁至汀州宁化石壁都葛藤凹开基,尊为张氏入闽始祖。139世张扬德,河北太守,生三子,长化龙宋解元,留居宁化;次化孙宋中宪大夫;三化凤宋武举迁福州。�
鄞江始祖张化孙�
张化孙系张挥140世孙,讳衍,字传万,生于南宋淳熙二年(1175)二月二十日子时,薨于咸淳三年(1267)五月二十九日申时,享寿93岁。他自幼勤奋好学,聪明过人,考取进士,诰授中宪大夫,后受朝廷委派“作牧汀州”任汀州知府。宋宁宗嘉泰年间(1204),时逢战乱,他“卜吉移居闽上杭”由宁化石壁迁至上杭北乡深坑尾官店前上吉街开基(今上杭白砂茜洋村)。上杭地处汀江中游“黄金水段”,汀江别称鄞江,张化孙被其千万裔孙尊称为“鄞江始祖”。�
张化孙为官公正廉明,为百姓兴利除弊,关心群众疾苦,政绩卓著,晚年居家,仍乐善好施,修桥筑路,赈济灾民,深受百姓拥戴。他还精通《周易》、《勘舆》,擅长歧黄之术,常为群众免费治病,人称“活菩萨”。民族英雄文天祥与张化孙交往密切,他对张化孙的为官、为人颇为赞赏,还为张化孙题写“像赞”云:〖HTK〗“公之丰采,气宇轩昂;公之品行,正直端庄。诗书博览,忠孝名扬。作牧汀州,合郡群黎沾德泽;开基杭邑,一门父子沐恩光。纂修宗谱,报本不忘。钟灵毓秀,桂馥兰芳;绵绵世泽,长发其祥。”张化孙仙逝后,葬于上杭县白砂镇茜洋村李屋背头大坪岗上,墓地呈“金盘载珠”形。墓联:“派盛清河绵世泽支蕃闽粤振家声”;横披:“克昌厥后”。联文反映了张化孙一脉“中原南迁,鄞江开基”的创业轨迹,体现了张化孙后裔“繁衍生息,不断进取”的开拓精神。墓前竖18根华表,象征18房裔嗣侍立墓前,蔚为壮观,凡到此参观拜谒者,都啧啧称赞:确系风水宝地。�
张化孙十分重视对后代的培养与教育,把对子孙后代的谆谆教诲写成诗训。告诫子孙以上祖为典范,做有用之人,光宗耀祖,留芳百世。张化孙遗诗(遗训)通称外八句,要求子子孙孙不仅熟读熟记,而且要身体力行。外八句如下:�
清河系出源流长,卜吉移居闽上杭。�
百忍家声思祖道,千秋金鉴慕宗祊。�
承先孝友垂今古,裕后诗书继汉唐。�
二九苗裔能禀训,支分富盛姓名香。�[/align
张化孙给后代留下的辈份诗(内八句)如下:�
化云腾上昊,承先绍启宗。�
仲兴山贻远,永廷应万崇。�
日振昌英俊,贤声继祖功。�
文运开世兆,科元定显隆。�
上述内八句和外八句,张化孙后裔均将其当作座右铭,世代相传。成为检验张化孙后裔是正宗的或冒牌的“试金石”。相传张化孙后裔外出,“寻根认同”时,都会互相考问“内八句”和“外八句”,加以检验。回答正确,就“梓叔”相称,热情接待。回答不上,被认为是冒牌货,会被婉转地吃上“闭门羹”。�
张化孙妣陈恭人生于南宋淳熙元年(1174)十二月初一日辰时,卒于景定三年(1271)三月十八日丑时,享寿89岁。妣阙恭人生于南宋淳熙十一年(1184)十一月初十日寅时,卒于咸淳七年(1271)三月十三日午时,享寿88岁。陈、阙两恭人合葬于离张化孙墓地约2华里的官地村水尾神仙坑,墓地呈“飞凤展翅”形。�
张化孙与陈、阙恭人生18子,传108孙。他们继承和发扬客家人敢于冒险、不怕牺牲、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精神,用族规家训规范子孙后代的言行,树立名门望族的良好风范。�
张化孙后裔播迁概况�
张化孙儿子为云字辈,18子从长房到第十八房,将其名字连起来便是一首诗,即18房联诗:�
吉庆祯祥集,从龙福自绵;�
景星卿帝阙,倬彼定名云。�
长房吉云,字瑞世,号一郎,迁田梓头居住,妣王五娘、曾六娘,生六子。嗣孙分迁福建漳州、泉州,广东潮州、嘉应州等地。�
二房庆云,字瑞亮,号二郎,迁泮迳,妣林氏,生七子。嗣孙分迁福建福州,江西等地。
三房祯云,字瑞兴,号三郎,迁进源塘居住,妣凌氏,生九子。嗣孙分迁福建泉州、晋江、德化、福州等地,江西省各地。�
四房祥云,字瑞庭,号四郎又号十六郎,当时未外迁留在上杭,妣蓝四娘、赖五娘,生七子。嗣孙分迁福建上杭、永定、长汀、武//www.souquanme.com平、新罗、连城、漳州等地,广东梅县、大埔、兴宁、五华、饶平、丰顺、潮州、汕尾、汕头、陆丰等地,江西于都、宁都、兴国、赣县、南康、萍乡、吉安、修水、铜鼓、上犹、崇义等地,湖南浏阳等地。�
五房集云,字瑞彩,号五郎,迁樟树潭居住,妣邱七娘,生三子。嗣孙分迁福建南平,江西兴国等地。�
六房从云,字瑞明,号六郎,迁上杭胜运里黄竹头居住,妣杨八娘,生二子。嗣孙分迁广东程乡(今梅县)、兴宁、五华、潮汕等地。�
七房龙云,字瑞华,号七郎,迁上杭胜运里香坑脑,妣胡氏、钟氏,生四子。嗣孙分迁广东嘉应州和潮汕一带。�
八房福云,字瑞霭,号八郎,迁广东嘉应州下市攀桂坊,妣刘六娘,生六子。嗣孙分迁上杭小吴地,广东嘉应州、镇平(今蕉岭)等地。此房裔孙万三后裔迁居台湾屏东,族众旺盛,达三、四万人,建有化孙公祠和万三公祠。�
九房绵云,字瑞文(有谱瑞元),号十郎,迁广东嘉应州松口,妣陈十娘,生四子。嗣孙分迁广东梅县、大埔等地。�
十一房景云,字瑞尧,号十一郎,迁居横山下,妣谢三娘,生五子。嗣孙分迁广东嘉应州、大埔、丰顺、饶平、海丰、陆丰,江西兴国,福建上杭小吴地,连城河源里、张家营等地。�
十二房星云,字瑞霞,号十eumxnUL二郎,迁清流县,妣程六娘,生六子。嗣孙分迁福建清流、永安、沙县等地。�
十三房卿云,字瑞唐,号十三郎,迁福州,妣苏二娘,袁八娘,生十子。嗣孙分迁福建福州、建瓯、泉州、上杭,广东广州,浙江云和等地。�
十四房帝云,字瑞汉,号十四郎,迁潮州,妣易五娘生四子。嗣孙分迁广东潮州、广州等地,福建永定、武平等地。�
十五房阙云,字瑞发,号十郎,迁漳州,妣朱三娘生六子。嗣孙分迁福建漳州,广东潮州等地,江西兴国、于都等地。�
十六房倬云,字瑞凌,号十六郎(又号家承)迁居徽州(有谱载迁汀州水南),妣钱满娘,生五子。嗣孙散居福建、江西上犹等地。�
十七房彼云,字瑞崇,号十七郎(又号家营)妣刘氏,生九子。嗣孙迁居福建漳浦、漳州 ,新罗曹溪、东肖,漳平永福,连城南团水西,武平,永定培丰,上杭小吴地;广东大埔茶阳漳溪西河黄堂村,蕉岭神岗、广福,梅县石扇;江西瑞金等地。�
十八房定云,字瑞东,号十八郎(又号三十郎),妣欧阳氏,生八子,嗣孙散居永定金沙、上杭白砂,广东镇平,江西兴国、于都、会昌、万安、吉安等地。�
以上十八房中,至今还有5房裔孙没有与祖籍地上杭取得联系,分别是:二房庆云裔;六房从云裔;七房龙云裔;十房绵云裔;十二房星云裔。热切期望各地梓叔和知情者告知上杭张化孙研究会。�
经过八百多年的繁衍生息,如今,张化孙裔孙播迁海内外,遍布闽、粤、赣、台、湘、浙、桂、黔、川、皖、鲁、港、澳等省、区,发展到东南亚和世界各国,已达一千多万人,这一奇特现象被客家学研究者称为“张化孙现象”。资料记载:台湾四百万客家人中,张姓人口就有105万,其中百分之九十是张化孙后裔,也就是说,张化孙裔孙在台湾就有90多万人。�
古坊张氏�
上杭的另一脉张氏是中都古坊张氏。因资料所限,简述如下:�
古坊张氏奉张考植为太始祖,张考植居苏州吴县张家巷。考植11世孙考�,又名志,宋进士,任江西宁都县令并在该地定居。考植14世孙三二郎与三八郎从宁都先迁宁化石壁后再迁至上杭。�
古坊张氏奉三八郎之子显卿为一世祖。显卿生二子:长文贵迁漳州,次德生居中都古坊。根据族谱记载,古坊张氏外迁的有:四世继安的二子张都与六子张细迁广东龙川县,三子张厚迁邵武、光泽;5世张镇之子张华移武平小兰,张成之子张良、张銮分别迁武平桃里乡、陂里乡,世昌之子承谟迁武平大兰园;10世守谦、守玉、守勤、守仕迁江西;11世可玉迁江西万载,鹏飞、鹏升、鹏盛迁湖南平江;12世荣也、赋也迁广东潮州,明临携后裔迁江西宁州;13世文选、文远、显贵迁江西新昌,清宸、万选、万达、万进迁福建建宁,明俊携四子迁广东潮州;14世绍云携子福泰迁贵州;15世乔昌、乔盛、宽上携三子迁江西,春泰、赠泰迁广东连山,建昌迁贵州;16世集球携子迁福建建宁,学恕、学龙、学起迁广东潮州;17世敢玉、敬玉、攻玉、致玉、璞玉迁江西临川,顺兰、建兴、长兴、连兴、进才迁广东;18世书明迁湖南。�
堂号楹联家训�
张姓最早的堂号为清河堂,属郡望堂号。此外张姓堂号还有金鉴堂、孝友堂、亲睦堂、冠英堂、燕贻堂、敦睦堂、宗岳堂、敬谊堂、源流堂。张化孙一脉还有敦和堂、德远堂、乡贤堂、世英堂、德馨堂、追远堂、孝友堂等。�
历史上各个朝代张姓人文鼎盛,涌现了许多英雄豪杰、公侯将相、骚人墨客。这从张姓楹联中可以领略出来:�
上杭张化孙祠及张化孙裔孙在各地的分祠中,有一副嵌字长联,把“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亿”等数字,嵌入联内,每个数字都包含了一位张姓历史名人。联文如下:�
赐姓自轩辕,大儒一人(张仲)、铭垂两篇(张载)、辅汉三杰(张良)、功高四相(张说)、将封五虎(张飞)、博物六史(张华)、貂蝉七叶(张安世),悉是清河族派。�
扬名昭世德,位列八仙(张果老)、鼎甲九成(张九成)、平戎十策(张方平)、书忍百字(张公艺)、金鉴千秋(张九龄)、青钱万选(张鷟)、道隆亿尊(张道陵),//www.souquanme.com依然文献宗支。�
此外,张化孙一脉楹联还有:�
汉侯门第,唐相家风。�
鼻祖肇青阳,公侯、将相、神仙,代光国史;�
大宗开白马,孝友、忠贞、道学,世笃家风。�
孝友传家,承百忍之风规,居同九世;�
诗书裕后,诵十章之鉴录,宝重千秋。�
百忍图千秋鉴万选钱家传至宝,�
汉韬略唐忠贞宋道学代出名贤。�
曲江风度家声远,剑阁才名世泽长。�
横渠明礼,南轩好仁,贤哉由士希耳;�
睢阳将才,曲江相业,忠矣移孝作之。
乐天宇的人物经历
毛泽东早在青年时代,就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立志“改造中国与世界”。为了实现自己的伟大抱负,他倡导广交朋友,寻觅知音,风雨同舟,共同奋斗。在毛泽东众多的朋友中,乐天宇就是鲜为人知的一位。
1921年,乐天宇考入北京农业大学,认识了邓中夏等北京共产党组织成员,开始学习马列主义,并与杨开智、蒋文孝成立农大社会主义小组。翌年,农大社会主义青年团支部成立,他任团支部书记,1924年1月,农大团支部全体团员转为共产党员,他任党支部书记。乐天宇是农林战线上著名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在60多年的人生征途上,乐天宇与毛泽东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驱张运动中,他俩是密友;在农民运动中,他俩是战友;在大生产运动中,他俩是挚友;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他俩是诗友。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篡夺政权,中国形成南北对峙局面,湖南就成了南北军阀反复争夺的主要战场。1917年至1918年间,直皖联军同湘桂联军作战,直皖联军获胜后,皖系军阀张敬尧于1918年3月入主湖南,成为督军。他在统治湖南的两年中,完全采取类似帝国主义侵略殖民地的残暴行为,祸害湖南人民。他“纵兵劫抢;滥发纸币;盗押矿产;强种鸦片;摧残教育;暗罪公民;钳制舆论;私加盐税;勒索军饷;伪造选举”。其暴政劣行,激起了湖南人民的公愤和反抗。
1919年9月间,毛泽东便开始了秘密的驱张运动。他以湖南学联为基础,联络教育、新闻各界人士,策商驱张办法。同时派彭璜等人到上海,同全国学联等团体取得联系,寻求支持,开展反张宣传活动。11月间,他又以重新组织湖南学联的方式恢复公开活动。学联发表“再组宣言”,提出湖南人民对于国事应“自主决定”,鼓动湖南人民行动起来,推翻张的反动统治。当时,正在长沙第一中学读书的乐天宇,“经常与毛泽东同到杨昌济老先生处求教”,因此相识相知,结为密友。乐天宇积极响应毛泽东的号召,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驱汤(乡铭)驱张(敬尧)等进步运动。
1919年11月16日福州发生日本暴徒持械殴打学生的“福州惨案”,湖南学联散发传单表示声援,并要求将长沙小吴门火车站查出的日货立即焚毁。12月2日,乐天宇应毛泽东之约,带领长沙第一中学学生,涌进长沙工人、学生、教职员、店员的万人洪流,高举“民众联合”、“打倒强权”、“抵制日货”、“打倒奸商”的旗帜,参加了在长沙教育会坪举行的焚烧日货大会,遭到张敬尧的镇压,数十名学生惨遭殴打而身受重伤,义愤填膺的乐天宇和同学们被强行驱散回校。
乐天宇参加了毛泽东主持的联席会议,研究驱张对策。1919年12月3日,毛泽东同新民学会会员和湖南学联骨干、积极分子在长沙白沙井开会,研究形势,讨论对策。4日,毛泽东在楚怡小学出席长沙各校教职员代表和学生代表联席会议,会议决定开展驱张运动,继续发动全省学校总罢课,游行演说。之后又在楚怡小学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组织驱张代表团分赴北京、天津、上海、汉口、广州和全省各地扩大驱张宣传。乐天宇参加了上述会议,力主联合社会各界,把张敬尧赶出湖南。
1919年12月6日,按照长沙学界联席会议的决定,长沙各校学生实行罢课,乐天宇毅然参加了毛泽东组织的罢课斗争。湖南学联代表长沙一万三千名学生向全国发出“张敬尧一日不去湘,学生一日不回校”的誓言。乐天宇和长沙第一中学学生,不顾张敬尧派来的密探威胁,不怕张手下官员的恫吓,投入了长沙各校联合的大罢课斗争。
之后,毛泽东率驱张代表团赴北京,开展驱张宣传活动,争取全国人民的支持,他的密友乐天宇则留在湖南,继续参加驱张斗争。由于湖南人民坚持斗争和全国各界的大力支持,1920年6月,在直皖战争即将爆发的情势下,张敬尧被迫出走,毛泽东领导湖南人民的驱张运动取得了胜利。 毛泽东在早期革命活动中,就已开始探索如何解决中国的农民问题。在毛泽东的领导下,1923年初,湖南党的地方组织已开始领导农民运动,陆续在各地组织农会,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1926年,毛泽东主持了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亲自主讲《中国农民问题》、《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农村教育》等课程,为北伐战争和中国农民革命运动培养了大批干部。1926年12月1日,湖南全省农民代表大会在长沙举行,计有52个县170名代表出席大会,代表有统计的会员130多万人。12月20日,毛泽东应邀到会发表演讲,主要讲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就是农民问题。12月28日毛泽东再次到会作了革命联合战线问题的演讲。两次演讲均受到与会代表的热烈欢迎。如火如荼的农民运动遭到了地主和国民党右派的恶毒攻击。为了反击对农民运动的诽谤,毛泽东于1927年1月4日至2月5日,深入湖南农村实地考察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五县的农民运动的情况,写出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篇重要文献,充分肯定了农民运动在中国革命中的主力军作用,将湖南农民运动推向组织武装,深入斗争,解决土地问题的新阶段。
正在湖南农民运动蓬勃发展时期,1927年1月,毛泽东的老友乐天宇奉党组织之命回到家乡宁远县特别支部领导农民运动。在他的主持下,宁远县的农民运动搞得轰轰烈烈。在组织上,宁远县农协大力发展区乡农协和农会会员。1927年初,宁远县农会会员不到1万人,乐天宇回乡后,中共宁远特支根据省农民协会要使各县农会迅速组织起来的部署,于1927年4月,召开了全县农民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了宁远县农民协会,乐天宇当选为县农协委员,着手大力发展农会组织,吸收农会会员。截至1927年5月止,全县建立区、乡农民协会100多个,会员近5万人,直接领导的群众近20万人。在政治上,宁远县农协全力打击豪绅地主。为了有效地打击土豪劣绅,宁远县成立了“惩治土豪劣绅特别法庭”,对不法地主、土豪劣绅分别按其不法行为情节轻重加以处置。在经济上,宁远县农协认真清算土豪官僚。1927年4月,宁远县农民协会成立了遗产清理委员会,协助乡(镇)村农会清理各村公款和租利账目及土地房屋。在军事上,宁远县农协着手建立农民 自卫武装。宁远县农协组织农会会员没收或夺取团防局与土豪枪支,成立了农民自卫军,拥有600人,200枝枪,这支农民自卫军,在农民革命中,同反动势力进行了坚决斗争,严惩了土豪劣绅和不法分子,为保卫轰轰烈烈的宁远农村大革命做出了贡献。在思想文化领域,宁远县农协坚决反对封建恶习。宁远县农协在开展反封建斗争的同时,倡导农民移风易俗,培养新的道德风尚。为此,专门成立了整顿社会秩序仲裁部,发布文告,对烟鬼、赌痞、盗贼、流氓等进行严厉制裁,收缴了大量的烟枪、赌具,查封了赌场,抓了一些赌痞、暗娼及盗贼。 全国农民运动和革命斗争的迅猛发展,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恐惧和仇恨,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向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挥起了屠刀。1927年5月1日在中共宁远县支部的领导下,宁远县总工会、县农民协会组织了前所未有的声势浩大的集会。大会发表了五一节纪念宣言。宣言指出:“蒋介石已经变成了帝国主义的新工具和资产阶级代表。宁远县三十万同胞,受各反动派的压迫,已弄得财力俱尽”;宣言号召“受奴役、遭压迫的劳苦大众要翻身求解放,必须团结起来,继承‘五一’精神,齐向反革命进攻,反对蒋介石背叛革命,坚决肃清一切反动分子!”会后全县城乡相继举行了游行示威,反动豪绅地主被吓得惶惶不可终日。
1927年5月26日,零陵的反动派发动了“宥日事变”,残酷镇压零陵各地的农民运动。乐天宇外出避难时被国民党逮捕,押解到长沙陆军监狱。敌人以各种酷刑逼供,他始终守口如瓶,严守党的秘密,被判处死刑,经多方营救,改判10年徒刑。1930年7月,红军攻打长沙,乐天宇与难友趁机冲出监狱。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帝国主义把主要精力放在敌后战场,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进攻,并实行经济封锁,加上国民党顽固派积极反共,使抗日根据地处于十分困难的境地。为战胜困难,毛泽东发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他自己身体力行,亲自参加大生产运动,在杨家岭窑洞对面的山沟里,开垦了一块长方形的地,种上蔬菜,一有空就去浇水、拔草,不准卫士们代劳,他种的白菜、辣椒、豆角、西红柿等喜获丰收。
1939年7月“七七事变”,日本侵略军占领了我半壁河山,国共两党重新合作,全国人民奋起投入抗日救国战争。乐天宇决心离开较为优裕的生活和妻子儿女,于1939年冬只身奔赴延安,重新回到党的怀抱,参加抗日救国斗争。乐天宇到达延安后,组织上安排他在陕甘宁边区政府建设厅工作。他一面在陕甘宁边区农业学校兼课,一面组织酝酿农校教师和学员,对边区林业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当时,陕甘宁边区在国民党和日本侵略军双重封锁和包围下,经济十分艰难。中共中央号召边区人民开展大生产运动,坚持持久抗战。1941年春,乐天宇任延安自然科学院生物系主任兼陕甘宁边区林务局局长。
乐天宇就职边区建设厅后,一面调查研究,熟悉情况;一面在边区农校任教。他向中央财政经济部长李富春提出建议,组织科技人员对边区进行一次考察。这个建议得到批准后,他很快拟定了《陕甘宁边区森林考察团工作纲要》,做好了各项准备工作,于1940年6月14日率边区考察团从延安出发,顺桥山山脉和横山山脉前进,途经甘泉、志丹等15县,于7月30日返回延安。通过47天的考察,共搜集重要标本2000余件,了解了南泥湾、槐树庄、金盆湾一带的植物资源和自然条件,根据考察资料撰写了《陕甘宁边区www.souquanme.com森林考察报告》,详细介绍了陕甘宁边区森林资源情况,提议建设边区,开发南泥湾。他分别向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当面汇报,提出开垦南泥湾的建议,得到了首肯。长沙一别就是20年了,两位老友相谈甚欢。交谈中说到了乐天宇家乡的九嶷山,毛泽东还没去过,十分神往,这为建国后两人成为诗友做了铺垫。但此次谈话,使他俩在延安的大生产运动中成了挚友,毛泽东再见到乐天宇,总是称他为“九嶷山人”。于是,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响应毛泽东“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战胜经济困难的号召,执行“屯垦”政策,于1941年3月,由王震旅长率领,开进了南泥湾,开展了大生产运动。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将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打破了国民党顽固派的经济封锁,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经过三五九旅指战员的艰苦奋战和辛勤劳动,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毛泽东、朱德等中央领导同志都先后视察了南泥湾,并盛赞南泥湾的艰苦奋斗精神。
在抗日战争处于艰难时期,乐天宇主动献计献策,响应毛泽东开展生产运动的号召,为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了他与毛泽东之间的挚友情谊。 1947年3月,胡宗南进攻陕甘宁边区,中共中央撤离延安,乐天宇转移到晋冀鲁豫边区首府长治,在那里负责筹建北方大学农学院并任院长。1948年夏,晋冀鲁豫和晋察冀两个解放区合并,成立华北人民政府,北方大学与华北联合大学合并为华北大学,由吴玉章任校长,范文澜、成仿吾任副校长,乐天宇任农学院院长。
解放战争期间,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生活异常艰苦。乐天宇带领全院师生发扬南泥湾精神,边学习边劳动,开荒种地,养猪种菜。为了发展生产,保障供给,他根据延安引种甜菜熬糖的成功经验,创办糖业专科班,培养人才,并建立了22个糖业工作站。当年熬制了红糖数万斤,解决了解放区长期缺糖吃的困难。他还聘请民间有经验的中兽医为导师,创办兽医专修科,招收学生,边学边干,由师生自己动手上山采集和制作中草药,学习推广针灸等民间传统技术,办起了兽医院,不到两年时间,兽医院发展到34所。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农学院的教育事业,也从长治、太行山扩大到邯郸、石家庄、保定一直到刚解放的北平,都建立了华大农学院高级兽医教育工作站,实行教育、生产、研究三结合的体制,在民间中兽医传统技术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兽医科学技术,对猪瘟、牛瘟、炭疽病等流行疫病的防治,取得了明显效果。
北方大学农学院和华北大学农学院,还根据解放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开展了评选和推广小麦、玉米等作物良种,总结群众经验,普及种麻、沤麻、种烟、烤烟、种蓝打靛等先进技术,对解放区农牧业生产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1949年5月,华北大学农学院院部,由石家庄迁到北京。同年9月,乐天宇作为自然科学工作者的代表,参加了首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不久,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将华北大学农学院、北京大学农学院、清华大学农学院以及辅仁大学农学系合并,成立北京农业大学,由乐天宇任校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兼党总支书记。
在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努力探索理论结合实践的改革之路。他提出学生参加农耕实习和组织教师参加生产实践。以便农大学生掌握从播种到收获的农事活动的全过程,提高学生实际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联系群众的作风;为农大教师提供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多专业配合、推动生产发展的条件,提高了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1950年4月至5月,乐天宇组织农大农学、土壤、森林、畜牧、兽医、园艺、农业经济等7个系的教授、讲师参加的“东北工作团”前往哈尔滨、佳木斯、密山等垦区进行实地考察,协助当地驻军安排春耕,推广生产技术,制定长远发展规划,合理进行森林采伐、封山育林、荒山造林、建设草原和农田防护林带、兴建排灌系统以及发展畜牧业等。随后又组织“西北工作团”,对大西北进行搜趣网了考察,提出了适合当地发展农林牧业的意见。这两次考察,不仅对教师是一次实际锻炼,而且也为今后培养新型农业人才创造了条件。
乐天宇早年在革命根据地工作,就重视调查研究总结实践经验。在延安时期,跑遍了边区的山山水水,了解实际情况,采集标本,掌握第一手资料,运用科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为党和人民培养了大批“能文能武”的建设人才。并与徐纬英合作完成《陕甘宁盆地植物志》一书,比较全面地记载了边区自然状况、植物资源、森林资源,阐述了西北地区森林演变过程。书中主要内容曾在当时《解放日报》上陆续发表,对根据地干部和群众,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增强科学观念,发挥有益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林业出版社于1957年6月将它正式出版。
1948年秋,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正以排山倒海之势,转入全面反攻,胜利在望。迎接新中国建设的任务,摆在解放区人民和共产党人的面前。正在这个时候,取得反法西斯战争全面胜利的苏联,在斯大林鼓励下,大张旗鼓地宣扬李森科的关于《生物科学现状》的报告,颂扬米丘林学说在遗传学上的胜利。乐天宇在它的影响与鼓舞下,在石家庄发起成立米丘林学会,提倡学习和研究米丘林学说,并在他主持的华北大学农学院,大力推行米丘林遗传学。在这个时期他陆续撰写了《米丘林生物科学的哲学基础》、《新遗传学讲义》、《新遗传学讲话》、《自然规律的遗传法则》等论著,系统介绍了米丘林学术观点、内容、研究方法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帝国主义实行封锁包围,外交上不予承认,向苏联“一边倒”的形势,对学术界也产生很大影响。特别是遗传学上发生米丘林与摩尔根两种不同学派的学术争论。乐天宇在主持北京农业大学工作期间,强调米丘林学派,排斥摩尔根学派,伤害了一些科学家,年轻的归国遗传学家李景均被迫出走。领导上发觉后,把他调离北京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