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白了少年头 下一句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赏析
岳飞这首《满江红》,是很引人注目的名篇。
为什么这首词第一句就写“怒发冲冠”,表现出如此强烈的愤怒的感情?这并不是偶然的,这是作者的理想与现实发生尖锐激烈的矛盾的结果。因此,必须对这个问题有所了解,才能正确理解这首词的思想内容。岳飞在少年时代,家乡就被金兵占领。他很有民族气节,毅然从军。他指挥的军队,英勇善战,接连获胜,屡立战功。敌人最怕他的军队,称之为“岳爷爷军”,并且传言说:“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飞乘胜追击金兵,直至朱仙镇,距离北宋的京城汴京只有四十五里了。金兵元气大伤,准备逃归,还有不少士卒纷纷来降。岳飞看到这样大好的抗战形势,非常高兴,决心乘胜猛追,收复中原。就在这关键的时刻,当时的宰相秦桧,为了和金人议和,一日连下十二道金字牌,令岳飞班师回朝。岳飞悲愤万分,说www.souquanme.com“十年之力,废于一旦!”秦桧把岳飞看成是他投降阴谋的主要障碍,又捏造说,岳飞受诏逗留,抵制诏令,以“莫须有”(也许有)的罪名,将他害死。岳飞被害时,才三十九岁。了解了这些情况,对这首词中充满的强烈感情,就不难理解了。
上片写作者要为国家建立功业的急切心情。开头这几句写在潇潇的雨声停歇的时候,他倚着高楼上的栏杆,抬头遥望远方,仰天放声长啸,“壮怀激烈”!啸是蹙口发出的叫声。“壮怀”,奋发图强的志向。他面对投降派的不抵抗政策,真是气愤填膺,“怒发冲冠”。“怒发冲冠”是艺术夸张,是说由于异常愤怒,以致头发竖起,把帽子也顶起来了。“三十功名尘与土”,表现作者渴望建立功名、努力抗战的思想。三十岁左右正当壮年,古人认为这时应当有所作为,可是,岳飞悔恨自己功名还与尘土一样,没有什么成就。“八千里路云和月”,是说不分阴晴,转战南北,在为收复中原而战斗。“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意思相同,反映了作者积极进取的精神。这对当时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的斗争,显然起到了鼓舞斗志的作用。与主张议和,www.souquanme.com偏安江南,苟延残喘的投降派,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等闲”,作随便解释。“空悲切”,即白白的痛苦。下片写了三层意思:对金贵族掠夺者的深仇大恨;统一祖国的殷切愿望;忠于朝廷即忠于祖国的赤诚之心。“靖康”是宋钦宗赵桓的年号。“靖康耻”,指宋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京城汴京和中原地区沦陷,徽宗、钦宗两个皇帝被金人俘虏北去的奇耻大辱。“犹未雪”,指还没有报仇雪恨。由于没有雪“靖康”之耻,所以,岳飞发出了心中的恨何时才能消除(“臣子恨,何时灭”)的感慨。这也是他要“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的原因。古代的战车叫“长车”。贺兰山,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西北边。
有一种说法,认为这首词不是岳飞写的,理由之一就是根据上面这句话。因为岳飞讲“直捣黄龙,与诸君痛饮”,即渡过黄河向东北进军,不会向西北进军的。“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不是岳飞的进军路线。因为对这句词的解释牵涉到这首词是不是岳飞写的问题,因而显得更为重要了。原来这是用典。《西清诗话》载姚嗣宗《崆峒山》诗:“踏碎贺兰石,扫清西海尘。”这两句诗是针对西夏讲的,所以用“贺兰石”。姚嗣宗是北宋人,岳飞借用这个典故,借用他要打败西夏的壮志来表达他要打败金兵的豪情,所以这句词没有问题。“山缺”,指山口。“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和报仇雪耻的决心。“壮志”,指年轻时的理想。“胡虏”是古代对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侮辱性的称呼。“虏”,指俘虏。这里所谓的“胡虏”、“匈奴”,皆代指金贵族掠夺者。最后“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两句说,等到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www.souquanme.com时候,就去报捷。“旧山河”,指沦陷区。“阙”,宫殿。”天阙”,指朝廷。我国古代进步的知识分子,往往都把忠于朝廷看作爱国的表现。在封建社会里,尤其在民族矛盾激化,上升为主要矛盾的时期,“忠于朝廷”与爱国常常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因此,岳飞在这首词中所表露的忠于朝廷的思想,是跟渴望杀尽敌人、保卫祖国疆土的壮志,密切结合着的。
“年少不知愁滋味”的下一句是什么…
下一句是:爱上层楼。
出自《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南宋诗人辛弃疾所著。
原文: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语还休。欲语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译文:当人们年轻的时候,他们不知道忧郁的滋味。我喜欢爬得高,远眺。
喜欢登高远望, 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
现在我感到悲哀的悲哀,但我不能说。
如果你想说但不能说,那就说一个凉爽的秋天!
扩展资料:
作品鉴赏:
此词通过回顾少年时不知愁苦,衬托“而今”深深领略了愁苦的滋味,却又说不出道不出,写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词的上片,作者着重回忆少年时代自己不知愁苦,所以喜欢登上高楼,凭栏远眺。少年时代,风华正茂,涉世不深,乐观自信,对于人们常说的“愁”还缺乏真切的体验。作者连用两个“爱上层楼”,这一叠句的运用,避开了一般的泛泛描述,而是有力地带起了下文。前一个“爱上层楼”,同首句构成因果复句,意谓作者年轻时根本不懂什么是忧愁,所以喜欢登楼赏玩。后一个“爱上层楼”,又同下面“为赋新词强说愁”结成因果关系,即因为爱上高楼而触发诗兴,在当时“不识愁滋味”的情况下,也要勉强说些“愁闷”之类的话。这一叠句的运用,把两个不同的层次联系起来,将上片“不知愁”的这一思想表达得十分完整。
词的下片,表现自己随着年岁的增长,处世阅历渐深,对于这个“愁”字有了真切的体验。作者怀着捐躯报国的志愿投奔南宋,本想与南宋政权同心协力,共建恢复大业。谁知,南宋政权对他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他不仅报国无门,而且还落得被削职闲居的境地,“一腔忠愤,无处发泄”,其心中的愁闷痛楚可以想见。“而今识尽愁滋味”,这里的搜趣网“尽”字,是极有概括力的,它包含着作者许多复杂的感受,从而完成了整篇词作在思想感情上的一大转折。接着,作者又连用两句“欲说还休”,仍然采用叠句形式,在结构用法上也与上片互为呼应“天凉好个秋”。这句结尾表面形似轻脱,实则十分含蓄,充分表达了作者之“愁”的深沉博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曾经的少年已不再年少下一句是什么?
"曾经的少年,已不再年少"出自歌曲《年少的梦想》。该歌曲由退役军人徐健作曲并作曲,徐健和廖粒辰一同为维和战友演唱的一首歌。歌词如下:
当钟声敲响的时刻,已踏上征程的旅途
背上那匆匆的行囊,去寻找心中最初的方向
当午夜来临的时刻,昨天已渐远的时光
停下脚步回望,承载年少梦想
总会点亮心中的力量,穿过黑夜仰望着星光
总能指引我迷途的方向,大海依旧在荡漾
澎湃着心中那份信仰,执着究竟是什么坚强
强忍着泪水疼痛的创伤,奔跑在前方
顽强坚毅的目光,永恒的梦想
每个少年的心中,总有片灿烂的阳光
站在这辽阔的土地上,眺望着神秘未知的远方
风雨征程的路上,心中永不变的理想
黎明后的曙光,前进的大路上
要找回青春逝去的力量,纵然前方铺满荆棘的墙
也不能阻挡我脚步的顽强,坚毅的身躯逆流而上
瓢泼的雨打在胸膛,在寒风凛冽的路上
依旧高歌呼喊着理想,虔诚的希望
漆黑夜空的闪亮,我不需要天使的翅膀
也不能发出耀眼的光芒,我只有将歌声怒放
呐喊着未破灭的梦想,请忘掉所有的悲伤
带着那份执着的信仰,黑白的记忆
那张纯真的脸庞,年少的梦想
让青春年华尽情的绽放,让自由心灵在空中翱翔
化作音符奏响希望,倔强的心爆发力量
请忘掉所有的悲伤,带着那份执着的信仰
黑白的记忆,那张纯真的脸庞
年少//www.souquanme.com的梦想,让青春年华尽情的绽放
让自由心灵在空中翱翔,化作音符奏响希望
倔强的心爆发力量,请忘掉所有的悲伤
带着那份执着的信仰,黑白的记忆
那张纯真的脸庞,年少的梦想
永恒的梦想,坚定的梦想
不变的梦想
《年少的梦想》的创作背景:
当徐健听说张春被入选维和步兵营,即将远赴南苏丹为国出征时,一个强烈的念头出现在脑海:我要为出征的兄弟写一首歌!徐健联系上同样热爱音乐的老乡廖粒辰,两人一拍即合,谱曲、填词、反复修改。
“取名的时候,我的初衷就是不忘初心。”廖粒辰说,“我们想用一个纯粹的心,为一段纯粹的友情,做一件纯粹的事情,所以最后定名为年少的梦想。”
11月23日,当张春出发时,这首历时3个多月,由退役老兵徐健、家乡音乐人廖粒辰倾心原创的《年少的梦想》终于完成,伴随他和战友们迎着战火,踏上征程。
愁愁愁 白了少年头 下一句是什么?
《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
状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你要的那句是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愁愁愁,白了少年头,愁少年年少壮志难酬的下句对联怎么对?
愁愁愁,白了少年头,愁少年年少壮志难酬的下句对联怎么对下联:愁愁愁,白了少年头,愁少年,年少,壮志难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