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雾的诗句
是倒萨撒地方范云 饯谢文学离夜诗
阳台雾初解。梦渚水裁渌。
远山隐且见。平沙断还绪。
分弦饶苦音。别唱多凄曲。
尔拂后车尘。我事东皋粟。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指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终朝吐祥雾,薄晚孕奇烟。
阳台雾初解。梦渚水裁渌。远山隐且见。平沙断还绪。分弦饶苦音。别唱多凄曲。尔拂后车尘。我事东皋粟。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www.souquanme.com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指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大雾垂江赋
大哉长江!西接岷、峨,南控三吴,北带九河。汇百川而入海,历万古以扬波。至若龙伯、海若,江妃、水母,长鲸千丈,天蜈九首,鬼怪异类,咸集而有。盖夫鬼神之所凭依,英雄之所战守也。
时也阴阳既乱,昧爽不分。讶长空之一色,忽大雾之四屯。虽舆薪而莫睹,惟金鼓之可闻。初若溟蒙,才隐南山之豹;渐而充塞,欲迷北海之鲲。然后上接高天,下垂厚地;渺乎苍茫,浩乎无际。鲸鲵出水而腾波,蛟龙潜渊而吐气。
又如梅霖收溽,春阴酿寒;溟溟漠漠,洁浩漫漫。东失柴桑之岸,南无夏口之山。战船千艘,俱沉沦于岩壑;渔舟一叶,惊出没于波澜。
甚则穹吴无光,朝阳失色;返白昼为昏黄,变丹山为水碧。虽大禹之智,不能测其浅深;离娄之明,焉能辨乎咫尺?于是冯夷息浪,屏翳收功;鱼鳖遁迹,鸟兽潜踪。隔断蓬莱之岛,暗围阊阖之宫。恍惚奔腾,如骤雨之将至;纷纭杂沓,若寒云之欲同。
乃能中隐毒蛇,因之而为瘴疠;内藏妖魅,凭之而为祸害。降疾厄于人间,起风尘于塞外。小民遇之夭伤,大人观之感慨。盖将返元气于洪荒,混天地为大块。
《雾》
——唐李峤
曹公迷楚泽,汉帝出平城。
涿鹿妖氛静,丹山霁色明。
类烟飞稍重,方雨散还轻。
倘入非熊兆,宁思玄豹情。
《咏雾》
——唐董思恭
苍山寂已暮,翠观黯将沉。
终南晨豹隐,巫峡夜猿吟。
天寒气不歇,景晦色方深。
待访公超市,将予赴华阴。
《咏雾》
——唐苏味道
氤氲起洞壑,遥裔匝平畴。
乍似含龙剑,还疑映蜃楼。
拂林随雨密,度径带烟浮。
方谢公超步,终从彦辅游。
《远山澄碧雾》
——唐李世民
残云收翠岭,夕雾结长空。
带岫凝全碧,障霞隐半红。
仿佛分初月,飘飖度晓风。
还因三里处,冠盖远相通。
《赋得花庭雾》
——唐李世民
兰气已熏宫,新蕊半妆丛。
色含轻重雾,香引去来风。
拂树浓舒碧,萦花薄蔽红。
还当杂行雨,仿佛隐遥空。
《水亭夜坐赋得晓雾》
——唐李益
月落寒雾起,沈思浩通川。
宿禽啭木散,山泽一苍然。
漠漠沙上路,沄沄洲外田。
犹当依远树,断续欲穷天。
《凌雾行》
——唐韦应物
秋城海雾重,职事凌晨出。
浩浩合元天,溶溶迷朗日。
才看含鬓白,稍视沾衣密。
道骑全不分,郊树都如失。
霏微误嘘吸,肤腠生寒栗。
归当饮一杯,庶用蠲斯疾。
阳台雾初解。梦渚水裁渌。
远山隐且见。平沙断还绪。
分弦饶苦音。别唱多凄曲。
尔拂后车尘。我事东皋粟。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指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终朝吐祥雾,薄晚孕奇烟。
阳台雾初解。梦渚水裁渌。远山隐且见。平沙断还绪。分弦饶苦音。别唱多凄曲。尔拂后车尘。我事东皋粟。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www.souquanme.com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指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大雾垂江赋
大哉长江!西接岷、峨,南控三吴,北带九河。汇百川而入海,历万古以扬波。至若龙伯、海若,江妃、水母,长鲸千丈,天蜈九首,鬼怪异类,咸集而有。盖夫鬼神之所凭依,英雄之所战守也。
时也阴阳既乱,昧爽不分。讶长空之一色,忽大雾之四屯。虽舆薪而莫睹,惟金鼓之可闻。初若溟蒙,才隐南山之豹;渐而充塞,欲迷北海之鲲。然后上接高天,下垂厚地;渺乎苍茫,浩乎无际。鲸鲵出水而腾波,蛟龙潜渊而吐气。
又如梅霖收溽,春阴酿寒;溟溟漠漠,洁浩漫漫。东失柴桑之岸,南无夏口之山。战船千艘,俱沉沦于岩壑;渔舟一叶,惊出没于波澜。
甚则穹吴无光,朝阳失色;返白昼为昏黄,变丹山为水碧。虽大禹之智,不能测其浅深;离娄之明,焉能辨乎咫尺?于是冯夷息浪,屏翳收功;鱼鳖遁迹,鸟兽潜踪。隔断蓬莱之岛,暗围阊阖之宫。恍惚奔腾,如骤雨之将至;纷纭杂沓,若寒云之欲同。
乃能中隐毒蛇,因之而为瘴疠;内藏妖魅,凭之而为祸害。降疾厄于人间,起风尘于塞外。小民遇之夭伤,大人观之感慨。盖将返元气于洪荒,混天地为大块。
《雾》
——唐李峤
曹公迷楚泽,汉帝出平城。
涿鹿妖氛静,丹山霁色明。
类烟飞稍重,方雨散还轻。
倘入非熊兆,宁思玄豹情。
《咏雾》
——唐董思恭
苍山寂已暮,翠观黯将沉。
终南晨豹隐,巫峡夜猿吟。
天寒气不歇,景晦色方深。
待访公超市,将予赴华阴。
《咏雾》
——唐苏味道
氤氲起洞壑,遥裔匝平畴。
乍似含龙剑,还疑映蜃楼。
拂林随雨密,度径带烟浮。
方谢公超步,终从彦辅游。
《远山澄碧雾》
——唐李世民
残云收翠岭,夕雾结长空。
带岫凝全碧,障霞隐半红。
仿佛分初月,飘飖度晓风。
还因三里处,冠盖远相通。
《赋得花庭雾》
——唐李世民
兰气已熏宫,新蕊半妆丛。
色含轻重雾,香引去来风。
拂树浓舒碧,萦花薄蔽红。
还当杂行雨,仿佛隐遥空。
《水亭夜坐赋得晓雾》
——唐李益
月落寒雾起,沈思浩通川。
宿禽啭木散,山泽一苍然。
漠漠沙上路,沄沄洲外田。
犹当依远树,断续欲穷天。
《凌雾行》
——唐韦应物
秋城海雾重,职事凌晨出。
浩浩合元天,溶溶迷朗日。
才看含鬓白,稍视沾衣密。
道骑全不分,郊树都如失。
霏微误嘘吸,肤腠生寒栗。
归当饮一杯,庶用蠲斯疾。
关于虞美人的古诗
虞美人的所有古诗北京版高一学的请注明高一学的急需!!!!!!!!!!!虞美人 诗人:李煜 朝代:南唐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 诗人:顾夐 朝代:唐
晓莺啼破相思梦,帘卷金泥凤。宿妆犹在酒初醒,
翠翘慵整倚云屏,转娉婷。
香檀细画侵桃脸,罗袂轻轻敛。佳期堪恨再难寻,
绿芜满院柳成阴,负春心。
触帘风送景阳钟,鸳被绣花重。晓帏初卷冷烟浓,
翠匀粉黛好仪容,思娇慵。
起来无语理朝//www.souquanme.com妆,宝匣镜凝光。绿荷相倚满池塘,
露清枕簟藕花香,恨悠扬。
翠屏闲掩垂珠箔,丝雨笼池阁。露粘红藕咽清香,
谢娘娇极不成狂,罢朝妆。
小金鸂鶒沈烟细,腻枕堆云髻。浅眉微敛注檀轻,
旧欢时有梦魂惊,悔多情。
碧梧桐映纱窗晚,花谢莺声懒。小屏屈曲掩青山,
翠帏香粉玉炉寒,两蛾攒。
颠狂年少轻离别,孤负春时节。画罗红袂有啼痕,
魂销无语倚闺门,欲黄昏。
深闺春色劳思想,恨共春芜长。黄鹂娇转泥芳妍,
杏枝如画倚轻烟,锁窗前。
凭阑愁立双蛾细,柳影斜摇砌。玉郎还是不还家,
教人魂梦逐杨花,绕天涯。
少年艳质胜琼英,早晚别三清。莲冠稳篸钿篦横,
飘飘罗袖碧云轻,画难成。
迟迟少转腰身袅,翠靥眉心小。醮坛风急杏枝香,
此时恨不驾鸾皇,访刘郎。
虞美人 诗人:舒亶 朝代:北宋
芙蓉落尽天函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虞美人 作者:蒋捷 朝代:宋末元初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虞美人 作者:周邦彦 朝代:北宋
淡云笼月松溪路。长记分携处。梦魂连夜绕松溪。此夜相逢恰似梦中时。
海山陡觉风光好。莫惜金尊倒。柳花吹雪燕飞忙。生怕扁舟归去断人肠。
虞美人 作者:纳兰性德 朝代:清朝
残灯风灭炉烟冷,相伴唯孤影。判叫狼藉醉清樽,为问世间醒眼是何人。
难逢易散花间酒,饮罢空搔首。闲愁总付醉来眠,只恐醒时依旧到樽前。
虞美人 作者:张孝祥 朝代:南宋
庐敖夫妇骖鸾侣。相敬如宾主。森然兰玉满尊前。举案齐眉乐事看年年。
我家白发双垂雪。已是经年别。今宵归梦楚江滨。也学君家儿子寿吾亲。
雪花一尺江南北。薪尽炊无粟。老仙活国拭刀圭。十万人家生意与春回。
天公一笑酬阴德。赐与长生籍。今朝雪霁寿尊前。看我双亲都是地行仙。
雪消烟涨清江浦。碧草春无数。江南几树夕阳红。点点归帆吹尽晚来风。
楼头自擫昭华管。我已无肠断。断行双雁向人飞。织锦回文空住寄它谁。
虞美人 作者:苏轼 朝代:北宋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尊前醉倒且徘徊。
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虞美人 作者:张炎 朝代:南宋
黄金谁解教歌舞。留得当时谱。断情残意落人间。汉上行云迷却旧巫山。
妆楼何处寻樊素。空误周郎顾。一帘秋雨翦灯看。无限羁愁分付玉箫寒。
虞美人 作者:欧阳修 朝代:北宋
炉香昼永龙烟白。风动金鸾额。画屏寒掩小山川。睡容初起枕痕圆。坠花钿。
楼高不及烟霄半。望尽相思眼。艳阳刚爱挫愁人。故生芳草碧连云。怨王孙。
虞美人 作者:黄庭坚的 朝代:北宋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
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平生个里愿怀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 诗人:顾夐 朝代:唐
晓莺啼破相思梦,帘卷金泥凤。宿妆犹在酒初醒,
翠翘慵整倚云屏,转娉婷。
香檀细画侵桃脸,罗袂轻轻敛。佳期堪恨再难寻,
绿芜满院柳成阴,负春心。
触帘风送景阳钟,鸳被绣花重。晓帏初卷冷烟浓,
翠匀粉黛好仪容,思娇慵。
起来无语理朝//www.souquanme.com妆,宝匣镜凝光。绿荷相倚满池塘,
露清枕簟藕花香,恨悠扬。
翠屏闲掩垂珠箔,丝雨笼池阁。露粘红藕咽清香,
谢娘娇极不成狂,罢朝妆。
小金鸂鶒沈烟细,腻枕堆云髻。浅眉微敛注檀轻,
旧欢时有梦魂惊,悔多情。
碧梧桐映纱窗晚,花谢莺声懒。小屏屈曲掩青山,
翠帏香粉玉炉寒,两蛾攒。
颠狂年少轻离别,孤负春时节。画罗红袂有啼痕,
魂销无语倚闺门,欲黄昏。
深闺春色劳思想,恨共春芜长。黄鹂娇转泥芳妍,
杏枝如画倚轻烟,锁窗前。
凭阑愁立双蛾细,柳影斜摇砌。玉郎还是不还家,
教人魂梦逐杨花,绕天涯。
少年艳质胜琼英,早晚别三清。莲冠稳篸钿篦横,
飘飘罗袖碧云轻,画难成。
迟迟少转腰身袅,翠靥眉心小。醮坛风急杏枝香,
此时恨不驾鸾皇,访刘郎。
虞美人 诗人:舒亶 朝代:北宋
芙蓉落尽天函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虞美人 作者:蒋捷 朝代:宋末元初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虞美人 作者:周邦彦 朝代:北宋
淡云笼月松溪路。长记分携处。梦魂连夜绕松溪。此夜相逢恰似梦中时。
海山陡觉风光好。莫惜金尊倒。柳花吹雪燕飞忙。生怕扁舟归去断人肠。
虞美人 作者:纳兰性德 朝代:清朝
残灯风灭炉烟冷,相伴唯孤影。判叫狼藉醉清樽,为问世间醒眼是何人。
难逢易散花间酒,饮罢空搔首。闲愁总付醉来眠,只恐醒时依旧到樽前。
虞美人 作者:张孝祥 朝代:南宋
庐敖夫妇骖鸾侣。相敬如宾主。森然兰玉满尊前。举案齐眉乐事看年年。
我家白发双垂雪。已是经年别。今宵归梦楚江滨。也学君家儿子寿吾亲。
雪花一尺江南北。薪尽炊无粟。老仙活国拭刀圭。十万人家生意与春回。
天公一笑酬阴德。赐与长生籍。今朝雪霁寿尊前。看我双亲都是地行仙。
雪消烟涨清江浦。碧草春无数。江南几树夕阳红。点点归帆吹尽晚来风。
楼头自擫昭华管。我已无肠断。断行双雁向人飞。织锦回文空住寄它谁。
虞美人 作者:苏轼 朝代:北宋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尊前醉倒且徘徊。
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虞美人 作者:张炎 朝代:南宋
黄金谁解教歌舞。留得当时谱。断情残意落人间。汉上行云迷却旧巫山。
妆楼何处寻樊素。空误周郎顾。一帘秋雨翦灯看。无限羁愁分付玉箫寒。
虞美人 作者:欧阳修 朝代:北宋
炉香昼永龙烟白。风动金鸾额。画屏寒掩小山川。睡容初起枕痕圆。坠花钿。
楼高不及烟霄半。望尽相思眼。艳阳刚爱挫愁人。故生芳草碧连云。怨王孙。
虞美人 作者:黄庭坚的 朝代:北宋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
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平生个里愿怀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连续的两句关于云或雾的诗句?
1、潭暮随龙起,河秋压雁声。——唐李商隐《咏云》
2、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3、好雨不雨风不风,徒倚穹苍作岩险。——唐齐己
4、兴云感阴气,疾足如见机。——唐刘禹锡《观云篇》
5、灵山蓄云彩,纷郁出清晨。——唐陆畅
6、彩云惊岁晚,缭绕孤山头。——散作五般色,凝为一段愁。——唐李邕《咏云》
7、伫立增远意,中峰见孤云。——唐崔何《东峰亭各赋一物得岭上云》
8、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9、大梁白云起,氛氲殊未歇。——唐李峤《云》
10、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杜牧《山行》
11、日际愁阴生,天涯暮云碧。——唐许康佐《日暮碧云合》
12、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13、有形不累物,无迹去随风。——唐皎然《南池杂咏五首溪云》
14、尽日看云首不回,无心都大似无才。——可怜光彩一片玉,万里晴天何处来?——唐杜牧《云》
15、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16、渡江随鸟影,拥树隔猿吟。——莫隐高唐去,枯苗待作霖。——唐杜牧《云》
17、漠漠沈沈向夕晖,苍梧巫峡两相依。——唐徐夤《云》
18、晴晓初春日,高心望素云。——彩光浮玉辇,紫气隐元君。——唐陈师穆《立春日晓望三素云》
19、山静云初吐,霏微触石新。——唐张复
20、日西遥望自归处,尽挂九疑千万峰。——唐吴商浩《湘云》
21、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22、静即等闲藏草木,动时www.souquanme.com顷刻遍乾坤。——唐幸夤逊《云》
23、杳霭祥云起,飘飏翠岭新。——唐李绅《山出云》
24、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25、深处卧来真隐逸,上头行去是神仙。——唐齐己《看云》
26、会作五般色,为祥覆紫宸。——唐李中《云》
27、阴去为膏泽,晴来媚晓空。——唐李中《春云》
28、翠楼含晓雾,莲峰带晚云。——唐李世民《赋得含峰云》
29、瑞云千里映,祥辉四望新。——唐于季子《咏云》
30、缓逐烟波起,如妒柳绵飘。——故临飞阁度,欲入回陂销。——唐李商隐《齐梁晴云》
31、山头触石应常在,天际从龙自不归。——唐韩琮《云》
32、碧落从龙起,青山触石来。——唐李峤《云》
33、白云升远岫,摇曳入晴空。——唐焦郁《白云向空尽》
34、春云春水两溶溶,倚郭楼台晚翠浓。——唐韦庄《春云》
35、薄彩临溪散,轻阴带雨浓。(www.lz13.cn)——唐裴澄《春云》
36、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37、多谢好风吹起后,化为甘雨济田苗。——唐李中《夏云》
38、龙似瞿唐会,江依白帝深。——唐杜甫《云》
39、南北各万里,有云心更闲。——唐于武陵《孤云》
40、虚虚复空空,瞬息天地中。——假合成此像,吾亦非吾躬。——唐陆凭《咏浮云》
41、帝乡白云起,飞盖上天衢。——唐董思恭《咏云》
42、明月出天山,苍BVkMgLzRsD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43、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44、云散天边落照和,关关春树鸟声多。——唐韦庄《云散》
45、聚散虚空去复还,野人闲处倚筇看。——不知身是无根物,蔽月遮星作万端。——唐郭震《云》
46、将比鹭鸶还恐屈,始思残雪不如多。——清风相引去更远,皎洁孤高奈尔何。——唐贯休《孤云》
47、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48、闲云生叶不生根,常被重重蔽石门。——赖有风帘能扫荡,满山晴日照乾坤。——唐施肩吾《讽山云》
49、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唐来鹄《云》
50、水底分明天上云,可怜形影似吾身。——唐齐己《片云》
51、飘零尽日不归去,点破清光万里天。——唐郑准《云》
52、来依银汉一千里,归傍巫山十二峰。——唐姚合《咏云》
53、南北东西似客身,远峰高鸟自为邻。——唐吴融《云》
54、片云朝出岫,孤色迥难亲。——唐沈亚之《山出云》
2、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3、好雨不雨风不风,徒倚穹苍作岩险。——唐齐己
4、兴云感阴气,疾足如见机。——唐刘禹锡《观云篇》
5、灵山蓄云彩,纷郁出清晨。——唐陆畅
6、彩云惊岁晚,缭绕孤山头。——散作五般色,凝为一段愁。——唐李邕《咏云》
7、伫立增远意,中峰见孤云。——唐崔何《东峰亭各赋一物得岭上云》
8、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9、大梁白云起,氛氲殊未歇。——唐李峤《云》
10、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杜牧《山行》
11、日际愁阴生,天涯暮云碧。——唐许康佐《日暮碧云合》
12、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13、有形不累物,无迹去随风。——唐皎然《南池杂咏五首溪云》
14、尽日看云首不回,无心都大似无才。——可怜光彩一片玉,万里晴天何处来?——唐杜牧《云》
15、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16、渡江随鸟影,拥树隔猿吟。——莫隐高唐去,枯苗待作霖。——唐杜牧《云》
17、漠漠沈沈向夕晖,苍梧巫峡两相依。——唐徐夤《云》
18、晴晓初春日,高心望素云。——彩光浮玉辇,紫气隐元君。——唐陈师穆《立春日晓望三素云》
19、山静云初吐,霏微触石新。——唐张复
20、日西遥望自归处,尽挂九疑千万峰。——唐吴商浩《湘云》
21、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22、静即等闲藏草木,动时www.souquanme.com顷刻遍乾坤。——唐幸夤逊《云》
23、杳霭祥云起,飘飏翠岭新。——唐李绅《山出云》
24、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25、深处卧来真隐逸,上头行去是神仙。——唐齐己《看云》
26、会作五般色,为祥覆紫宸。——唐李中《云》
27、阴去为膏泽,晴来媚晓空。——唐李中《春云》
28、翠楼含晓雾,莲峰带晚云。——唐李世民《赋得含峰云》
29、瑞云千里映,祥辉四望新。——唐于季子《咏云》
30、缓逐烟波起,如妒柳绵飘。——故临飞阁度,欲入回陂销。——唐李商隐《齐梁晴云》
31、山头触石应常在,天际从龙自不归。——唐韩琮《云》
32、碧落从龙起,青山触石来。——唐李峤《云》
33、白云升远岫,摇曳入晴空。——唐焦郁《白云向空尽》
34、春云春水两溶溶,倚郭楼台晚翠浓。——唐韦庄《春云》
35、薄彩临溪散,轻阴带雨浓。(www.lz13.cn)——唐裴澄《春云》
36、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37、多谢好风吹起后,化为甘雨济田苗。——唐李中《夏云》
38、龙似瞿唐会,江依白帝深。——唐杜甫《云》
39、南北各万里,有云心更闲。——唐于武陵《孤云》
40、虚虚复空空,瞬息天地中。——假合成此像,吾亦非吾躬。——唐陆凭《咏浮云》
41、帝乡白云起,飞盖上天衢。——唐董思恭《咏云》
42、明月出天山,苍BVkMgLzRsD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43、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44、云散天边落照和,关关春树鸟声多。——唐韦庄《云散》
45、聚散虚空去复还,野人闲处倚筇看。——不知身是无根物,蔽月遮星作万端。——唐郭震《云》
46、将比鹭鸶还恐屈,始思残雪不如多。——清风相引去更远,皎洁孤高奈尔何。——唐贯休《孤云》
47、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48、闲云生叶不生根,常被重重蔽石门。——赖有风帘能扫荡,满山晴日照乾坤。——唐施肩吾《讽山云》
49、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唐来鹄《云》
50、水底分明天上云,可怜形影似吾身。——唐齐己《片云》
51、飘零尽日不归去,点破清光万里天。——唐郑准《云》
52、来依银汉一千里,归傍巫山十二峰。——唐姚合《咏云》
53、南北东西似客身,远峰高鸟自为邻。——唐吴融《云》
54、片云朝出岫,孤色迥难亲。——唐沈亚之《山出云》
苏轼《水调歌头_中秋》诗句全文
水调歌头.中秋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解释:(1)高迈的意气,在“把酒问天”中排空直上。
清满的明月,照耀着醉态朦胧的兀傲词人。月宫本非人间,岂可以“年”月相询?“琼楼”既在仙境,又何有世间之炎凉? 醉中的思致奇怪而又可笑,在起舞弄影飘逸中,未尝不带几分怫郁的清狂。彻夜的无眠毕竟孤清,亲人分隔的恼恨,便只能唯圆月是问。 月儿无恨,又焉知人间之离愁?阴晴圆缺,自是天运之常道。醉中的思绪旷达而无奈,那离合的悲欢,正可借自宽自慰消解。最有韵致的当然还是结拍:深情的祝愿,使人生充满希翼, 明丽的圆月,便不仅照耀了“千里”,
也照亮了这首豪放俊逸的千古绝唱!
(2)上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开头四句接连问月问年,一似屈原《天问》,起得奇逸。唐人称李白为“谪仙”,黄庭坚则称苏轼与李白为“两谪仙”,苏轼自已也设想前生是月中人,因而起“乘风归去”之想。但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和入世,两方面同时吸引着。相比之下,他还是立足现实,热恋人世,觉得有兄弟亲朋的人间生活来得温暖亲切。月下起舞,光影清绝的人生境界胜似月地云阶、广寒清虚的天上宫阙。虽在尘凡而胸次超旷,一片光明。下片怀人。人生并非没有憾事,悲欢离合即为其一。苏轼兄弟情谊甚笃。他与苏辙熙宁四年(1071)颍州分别后已有六年不见了。苏轼原任杭州通判,因苏辙在济南掌书记,特地请求北徙。到了密州还是无缘相会。“咫尺天不相见,实与千里同,人生无离别,谁知恩爱重”(颍州初别子由),但苏轼认为,人有悲欢离合同月有阴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自然常理,须伤感。终于以理遣情,从共同赏月中互致慰籍,离别这个人生憾事就从友爱的感情中得到了补偿。人生不求长聚,两心相照,明月与共,未尝不是一个美好的境界。这首词上片执着人生,下片善处人生,表现了苏轼热爱生活、情怀旷达的一面。词中境界高洁,说理通达,情味深厚,并出以潇洒之笔,一片神行,不假雕www.souquanme.com琢, 卷舒自如,因此九百年来传诵不衰。“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胡仔《苕溪渔隐业话后集》卷三九)。吴潜《霜天晓角》:“且唱东坡《水调》,清露下,满襟雪。”《水浒传》第三十回写八月十五“可唱个中秋对月对景的曲儿”,唱的就是这“一支东坡学士中秋《水调歌》。”可见宋元时传唱之盛。
(3)这首词写于丙辰年,即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的中秋节,这一年也是苏轼出任密州的第三年。词分为上阕和下阕,词中有中秋的圆月,杯中的美酒,更有词人深思,惆怅,困惑,幻想,相思,和最后的通透。苏轼在词的小序写道:“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闭上眼将自己放置在这样的场景里,酒杯中残留的暧昧余香,与流动在血液里的酒精,一起作用,小心而又剧烈地碰触饮酒人此时敏感的神经。没有醉酒的经历,不过见过一些,听过一些,在想,在那瞬间的人,会有什么样的感觉?月下,醉酒的人也许无法辨认,究竟是自己的视线模糊,还是事物的轮廓模糊。而我想,在覆盖的模糊中,一定会有某种存在的确定主宰着人的意志。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时间在不停前移,时代在不断更替,但人寻找自我宣泄的方式似乎并不轻易改变。记得在电视里看到过很多次人醉酒的场景,他们在自己摇晃的视觉空间中暴露着自己发问的欲望,但又似乎并不企图找到任何想要的答案。中秋夜总能带来很浓的相思情绪,尽管自己也曾遭遇那种相思中落寞,但却不能说出这一晚与一年中剩下的364个夜晚有什么区别。也许人们已经习惯地把它当作了一个悄悄承认自己消极一面的借口。苏轼凝望着深蓝天空中的明月,回味着滑过喉间的酒味,设下疑问,让我们看到他心境的困惑与惆怅。这种方式的设问,让我想起李白在《把酒问月》中写道:“青天有月来几时?我欲停杯一问之。”以前觉得天际因为它的广阔无边而宽容得能包容下每一个彷徨的人关于宇宙关于人生的疑问,但发现人们虔诚的等待却被天际的空旷所嘲笑,答案埋得太深,人,依旧空洞而不知所措。但也许,对天设问是古人偏爱的一种形式,亦或是一种固执的表现。“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这一句在回答前面问题的同时又设下了新的疑问,是苏轼更深沉的思索。两句相关联的疑问让诗人丰富幻想的产生展现得自然而符合情理。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一句写到了诗人从现实中引出的幻想。觉得苏轼是一个容易沉醉于自然里的人,如同在他的《前赤壁赋》中一样,诗人在不经意间将自己和周围的事物融在一起。我想这或许是因为苏轼其人具有的浪漫的性格和飘逸的情怀,也或许是因为大自然——这个客观的实体不会给人的思想和精神再带去任何禁锢和压迫,便也或多或少淡化了人们主观情感里的痛苦。当时的苏轼正遭遇着政治上的失意——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调任地方官,前途的渺茫,加上与弟弟子由各分处异地,内心的抑郁如同一种强烈的药剂,使他产生了“乘风归去”的翩然想法。这也恰恰体现了苏轼“出世”的思想。上阕最后一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现实与幻想的摩擦,隐射出苏轼矛盾在“出世”与“入世”间的复杂心态。他再次提出了上天和自己都无法作答的疑问,内心的苍凉无奈与孤独,赤裸在“青天”陪衬的“明月”里,而又被脑海中幻想与真实存在的现实所释放。
我想,当心绪复杂或是混乱时,依赖某一种纯粹的情感或许可以是一种得到救赎的方法。苏轼对弟弟子由的想念不仅是当时特定环境下的产物,更是他寻找自我宽慰的一种途径。在词的下阕,诗人用一种美好的艺术形式,表现了个人情感的自然流露,也让我们看到人生中的怅恨和悲怨被因此转化为了哲学上的旷达。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此时的月亮被赋予了生命的迹象,月光从红色楼阁到雕花门窗的流动,恰好与苏轼波动的思绪所对应。月光最后移落到了长夜无眠的人身上。这样的画面让我想起小时常背诵的李白的《月光》:“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似乎思念的苦总会在月光的映衬下显得越发深切浓烈。“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会因为有了黑夜中月光映照下影子的陪伴,而在不情愿中更清楚的看到孤独的全身。苏轼在相思情最强烈时遭遇到月亮最最完整与明亮的一面,而无声缓缓释放热量的月亮却单纯得一无所知。诗人用反诘的语气发出了对月亮的质问:月亮本来是没有恨事的,为何偏要在人们离别之时显出晶盘的样子,偏要增添人们多少“月圆人未圆”的怅恨。这是蓄谋的嘲弄?还是另类的同情?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既是对上一句的回答,又是诗人对人生的重新思考:自“古”以来,世上便没有十全十美的事——人的一生中有欢乐必有悲苦,有团聚必有离别,就好比月亮也会遇到阴、晴、圆、缺。有人说这是苏轼对人生哲理性的思索,他意识到了事物的残缺性和两面性。苏轼将感情转入理智,化苍凉为明达,在对人生的诠释中找到了自我宽解的路径。不过想问自己:人在想不到其他出路时,是否常去找一些看似与自己“同命相连”的事物来进行类比,以此得到一丝丝的安慰?全篇的最后一句苏轼写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南宋谢庄《月赋》的诗句也写道:“美人迈兮音尘阕,隔千里兮共明月。”既然世上没有完美的事情,那么与亲人的离别也就不用一直悲伤哀怨,只求永远身体健康,能在千里之外共赏明月。不用怀疑,字的表面证实了诗人的洒脱与旷达 ——诗人似乎将自己对人生的思想领悟再一起升华,将之前所有的疑问化作一种美好的祝愿,充满迷茫苦闷怅恨凄切的情绪终究被积极达观的心境所替代。但是想问问当时的苏轼,难道纠缠于内心的的疑虑就真的那么容易消散吗?那“悲观”连带出的一切孤独,迷惘,绝望,无助又有多少价值存在于一个人不可见的内心深渊呢?
记得南宋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曾说到:“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我想,人们喜欢事物激进发展的趋势,我觉得这是苏轼在写作这首词时所选用的一种模式。词充满了丰富的想象,丰富的描绘,丰富的情感,丰富的思想转折——让人豁然开朗的变化。只可惜,觉得词中显露的这些跳跃出现得太突然,到来的太快,似乎超越了时间可以测量的范围。所以有些相信词中隐藏着欺骗,痛心于诗人对自己伤痛的极力遮盖与掩饰。不过,也有些嘲笑自己的这种想法,也许乐与悲的转换可以是一瞬间的事,也许乐与悲之间根本就没有明显的划分。苏轼也只是努力在表现自己内心思想与情感的过渡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解释:(1)高迈的意气,在“把酒问天”中排空直上。
清满的明月,照耀着醉态朦胧的兀傲词人。月宫本非人间,岂可以“年”月相询?“琼楼”既在仙境,又何有世间之炎凉? 醉中的思致奇怪而又可笑,在起舞弄影飘逸中,未尝不带几分怫郁的清狂。彻夜的无眠毕竟孤清,亲人分隔的恼恨,便只能唯圆月是问。 月儿无恨,又焉知人间之离愁?阴晴圆缺,自是天运之常道。醉中的思绪旷达而无奈,那离合的悲欢,正可借自宽自慰消解。最有韵致的当然还是结拍:深情的祝愿,使人生充满希翼, 明丽的圆月,便不仅照耀了“千里”,
也照亮了这首豪放俊逸的千古绝唱!
(2)上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开头四句接连问月问年,一似屈原《天问》,起得奇逸。唐人称李白为“谪仙”,黄庭坚则称苏轼与李白为“两谪仙”,苏轼自已也设想前生是月中人,因而起“乘风归去”之想。但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和入世,两方面同时吸引着。相比之下,他还是立足现实,热恋人世,觉得有兄弟亲朋的人间生活来得温暖亲切。月下起舞,光影清绝的人生境界胜似月地云阶、广寒清虚的天上宫阙。虽在尘凡而胸次超旷,一片光明。下片怀人。人生并非没有憾事,悲欢离合即为其一。苏轼兄弟情谊甚笃。他与苏辙熙宁四年(1071)颍州分别后已有六年不见了。苏轼原任杭州通判,因苏辙在济南掌书记,特地请求北徙。到了密州还是无缘相会。“咫尺天不相见,实与千里同,人生无离别,谁知恩爱重”(颍州初别子由),但苏轼认为,人有悲欢离合同月有阴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自然常理,须伤感。终于以理遣情,从共同赏月中互致慰籍,离别这个人生憾事就从友爱的感情中得到了补偿。人生不求长聚,两心相照,明月与共,未尝不是一个美好的境界。这首词上片执着人生,下片善处人生,表现了苏轼热爱生活、情怀旷达的一面。词中境界高洁,说理通达,情味深厚,并出以潇洒之笔,一片神行,不假雕www.souquanme.com琢, 卷舒自如,因此九百年来传诵不衰。“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胡仔《苕溪渔隐业话后集》卷三九)。吴潜《霜天晓角》:“且唱东坡《水调》,清露下,满襟雪。”《水浒传》第三十回写八月十五“可唱个中秋对月对景的曲儿”,唱的就是这“一支东坡学士中秋《水调歌》。”可见宋元时传唱之盛。
(3)这首词写于丙辰年,即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的中秋节,这一年也是苏轼出任密州的第三年。词分为上阕和下阕,词中有中秋的圆月,杯中的美酒,更有词人深思,惆怅,困惑,幻想,相思,和最后的通透。苏轼在词的小序写道:“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闭上眼将自己放置在这样的场景里,酒杯中残留的暧昧余香,与流动在血液里的酒精,一起作用,小心而又剧烈地碰触饮酒人此时敏感的神经。没有醉酒的经历,不过见过一些,听过一些,在想,在那瞬间的人,会有什么样的感觉?月下,醉酒的人也许无法辨认,究竟是自己的视线模糊,还是事物的轮廓模糊。而我想,在覆盖的模糊中,一定会有某种存在的确定主宰着人的意志。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时间在不停前移,时代在不断更替,但人寻找自我宣泄的方式似乎并不轻易改变。记得在电视里看到过很多次人醉酒的场景,他们在自己摇晃的视觉空间中暴露着自己发问的欲望,但又似乎并不企图找到任何想要的答案。中秋夜总能带来很浓的相思情绪,尽管自己也曾遭遇那种相思中落寞,但却不能说出这一晚与一年中剩下的364个夜晚有什么区别。也许人们已经习惯地把它当作了一个悄悄承认自己消极一面的借口。苏轼凝望着深蓝天空中的明月,回味着滑过喉间的酒味,设下疑问,让我们看到他心境的困惑与惆怅。这种方式的设问,让我想起李白在《把酒问月》中写道:“青天有月来几时?我欲停杯一问之。”以前觉得天际因为它的广阔无边而宽容得能包容下每一个彷徨的人关于宇宙关于人生的疑问,但发现人们虔诚的等待却被天际的空旷所嘲笑,答案埋得太深,人,依旧空洞而不知所措。但也许,对天设问是古人偏爱的一种形式,亦或是一种固执的表现。“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这一句在回答前面问题的同时又设下了新的疑问,是苏轼更深沉的思索。两句相关联的疑问让诗人丰富幻想的产生展现得自然而符合情理。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一句写到了诗人从现实中引出的幻想。觉得苏轼是一个容易沉醉于自然里的人,如同在他的《前赤壁赋》中一样,诗人在不经意间将自己和周围的事物融在一起。我想这或许是因为苏轼其人具有的浪漫的性格和飘逸的情怀,也或许是因为大自然——这个客观的实体不会给人的思想和精神再带去任何禁锢和压迫,便也或多或少淡化了人们主观情感里的痛苦。当时的苏轼正遭遇着政治上的失意——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调任地方官,前途的渺茫,加上与弟弟子由各分处异地,内心的抑郁如同一种强烈的药剂,使他产生了“乘风归去”的翩然想法。这也恰恰体现了苏轼“出世”的思想。上阕最后一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现实与幻想的摩擦,隐射出苏轼矛盾在“出世”与“入世”间的复杂心态。他再次提出了上天和自己都无法作答的疑问,内心的苍凉无奈与孤独,赤裸在“青天”陪衬的“明月”里,而又被脑海中幻想与真实存在的现实所释放。
我想,当心绪复杂或是混乱时,依赖某一种纯粹的情感或许可以是一种得到救赎的方法。苏轼对弟弟子由的想念不仅是当时特定环境下的产物,更是他寻找自我宽慰的一种途径。在词的下阕,诗人用一种美好的艺术形式,表现了个人情感的自然流露,也让我们看到人生中的怅恨和悲怨被因此转化为了哲学上的旷达。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此时的月亮被赋予了生命的迹象,月光从红色楼阁到雕花门窗的流动,恰好与苏轼波动的思绪所对应。月光最后移落到了长夜无眠的人身上。这样的画面让我想起小时常背诵的李白的《月光》:“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似乎思念的苦总会在月光的映衬下显得越发深切浓烈。“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会因为有了黑夜中月光映照下影子的陪伴,而在不情愿中更清楚的看到孤独的全身。苏轼在相思情最强烈时遭遇到月亮最最完整与明亮的一面,而无声缓缓释放热量的月亮却单纯得一无所知。诗人用反诘的语气发出了对月亮的质问:月亮本来是没有恨事的,为何偏要在人们离别之时显出晶盘的样子,偏要增添人们多少“月圆人未圆”的怅恨。这是蓄谋的嘲弄?还是另类的同情?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既是对上一句的回答,又是诗人对人生的重新思考:自“古”以来,世上便没有十全十美的事——人的一生中有欢乐必有悲苦,有团聚必有离别,就好比月亮也会遇到阴、晴、圆、缺。有人说这是苏轼对人生哲理性的思索,他意识到了事物的残缺性和两面性。苏轼将感情转入理智,化苍凉为明达,在对人生的诠释中找到了自我宽解的路径。不过想问自己:人在想不到其他出路时,是否常去找一些看似与自己“同命相连”的事物来进行类比,以此得到一丝丝的安慰?全篇的最后一句苏轼写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南宋谢庄《月赋》的诗句也写道:“美人迈兮音尘阕,隔千里兮共明月。”既然世上没有完美的事情,那么与亲人的离别也就不用一直悲伤哀怨,只求永远身体健康,能在千里之外共赏明月。不用怀疑,字的表面证实了诗人的洒脱与旷达 ——诗人似乎将自己对人生的思想领悟再一起升华,将之前所有的疑问化作一种美好的祝愿,充满迷茫苦闷怅恨凄切的情绪终究被积极达观的心境所替代。但是想问问当时的苏轼,难道纠缠于内心的的疑虑就真的那么容易消散吗?那“悲观”连带出的一切孤独,迷惘,绝望,无助又有多少价值存在于一个人不可见的内心深渊呢?
记得南宋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曾说到:“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我想,人们喜欢事物激进发展的趋势,我觉得这是苏轼在写作这首词时所选用的一种模式。词充满了丰富的想象,丰富的描绘,丰富的情感,丰富的思想转折——让人豁然开朗的变化。只可惜,觉得词中显露的这些跳跃出现得太突然,到来的太快,似乎超越了时间可以测量的范围。所以有些相信词中隐藏着欺骗,痛心于诗人对自己伤痛的极力遮盖与掩饰。不过,也有些嘲笑自己的这种想法,也许乐与悲的转换可以是一瞬间的事,也许乐与悲之间根本就没有明显的划分。苏轼也只是努力在表现自己内心思想与情感的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