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法实相的上一句(大乘因者 诸法实相出自哪部经书)

大乘因者,诸法实相出自哪部经书大乘因者,诸法实相。——,观普贤行法经佛法的第一义谛第一义谛“第一义谛”是指至高无上圆满究竟之真理。那么,什么是第......

诸法实相的上一句(大乘因者 诸法实相出自哪部经书)

大乘因者,诸法实相出自哪部经书

大乘因者,诸法实相。—— 观普贤行法经

佛法的第一义谛

第一义谛
“第一义谛”是指至高无上圆满究竟之真理。那么,什么是第一义谛呢?佛言:“一切诸法皆是虚假,随其灭处,是名为实,是名实相,是名法界,名毕竟智,名第一义谛,名第一义空。”(《大般涅槃经卷第四十》)

世尊在这里明确开示:诸法实相是第一义谛。什么是诸法实相呢?《佛藏经》云:“何等名为诸法实相?所谓诸法毕竟空,无所有。”诸法实相,是佛法的基本原理,也是佛法与外道、魔说的分水岭。

《三藏法数》云:“盖如来所说诸大乘经,皆以实相理印定其说。外道不能杂,天魔不能破。若有实相印,则是佛说;若无实相印,则是魔说。”

智者大师《法华玄义》云:“诸小乘经,若有无常、无我、涅槃三印之印证,即佛说,修之得道;无三法印,即是魔说。大乘经但有一法印,谓诸法实相,名了义经,能得大道;若无实相印,是魔说。”

鸠摩罗什的实相论

佛教术语。一切诸法的真实体相,又名诸法实相。实、谓真实不虚,相谓事物的本性或相状,是佛教所说的绝对真理。佛教认为,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是因缘(条件)组成、变化无常的,都没有永恒的、固定不变的自体,这就是“空”。这种空就是宇宙万有的“真性”,亦即诸法实相。《思益经》卷一称:www.souquanme.com“诸法从缘生,自无有定性,若知此因缘,则达法实性。”《大涅槃经》卷四十:“无相之相,名为实相。”《中论观法品》:“www.souquanme.com诸法毕竟空,不生不灭,名诸法实相。”诸法实相为万有的本性,所以又叫“法性”,此法性真常不变,所以搜趣网又名真如。此外还有真谛、中道、涅槃、实际、实性、法身、法界、佛性、如来藏、般若等种种异名。《肇论宗本义》:“本元、实相、法性、性空、缘会,一义耳。”佛教各派对实相的解释各有不同,三论宗以“无依无得”的空理为诸法实相;天台宗以“一念三千”、“三谛圆融”的性具说为诸法实相;华严宗以随缘之真如为诸法实相;法相宗以“圆成实性”为诸法实相。小乘以“我空”之涅槃为实相;大乘则以“我空”、“法空”之涅槃为实相。

“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什么意思?谢谢。

出自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意思是:凡是相对而有的法,包括是非、顺逆、得失、美丑、憎爱,都是虚无缥缈、虚妄不实的,我们万万不要一味地去追逐、执取,否则只是枉费心机而已。

“诸法”,指世间一切法, 亦指天地间的一切事事物物。 此处指五蕴诸法, 即因五蕴而生的一切相待而有者。 "空相", 指"真空实相"。 人的真心本来是常住不动的, 只因五蕴集聚心中生出私欲遮蔽真性, 才会有种种执著, 才会妄执外境为有, 才会视所见、所闻、所嗅、所触为真, 才会以五蕴为实有。 

"不生不灭", 五蕴真空, 便无法可生, 若法不生, 自无可灭。 一旦明了般若妙法, 无妄想心, 就不会有生有灭, 也就无需求离苦, 搜趣网也就没有度脱苦厄一说了。

"不垢不净", 污垢与清净本来是两相对立而存在的。 凡夫未破烦恼, 未除贪嗔, 生出了我执与法执的偏见, 这就是垢秽; 二乘修习者已断烦恼, 无离贪嗔, 能证人空, 名为清净; 凡夫染于有漏的恶缘, 名为垢; 圣人熏修无漏的善缘, 名为净。 从诸法的本然之相上说, 垢也没有, 净也没有, 这叫"不垢不净"。

"不增不减", 世人的本来心量, 如大海一样宽广博大, 含容万物, 蕴育万机。

扩展资料: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梵文:प्रज्ञापारमिताहृदयसूत्र Prajñāpāramitā Hṛdaya。藏文:བཅོམ་ལྡན་འདས་མ་ཤེས་རབ་ཀྱི་ཕ་རོལ་ཏུ་ཕྱིན་པའི་སྙིང་པོ། 有时也称《般若波罗蜜心经》,为《金刚经》降伏其心篇 简称《心经》。全经只有一卷,260字,属于《大品般若经》中600余卷中的一节。

这部经文宣扬空性和般若,也被认为是大乘佛教第一经典和核心,是世界上最被人广知最流行的佛教经典(美国汉梵佛经译者PINE 2004)。英国佛经译者Edward Conze (2000)认为这篇经书属于般若波罗蜜教派发展四阶段的第三阶段时期搜趣网著作。另一方面,同为该教派精要的短篇《般若波罗蜜心经》与《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对大乘佛教的发展影响深远。同时《心经》与禅宗的经典有异曲同工之处,而《金刚经》则被禅宗奉为至高无上的经典。

《心经》通常被认为是写于西元前1世纪的贵霜帝国境内。Pine (2004 )认为作者是佛教上座部二十部派之一的说一切有部的僧侣,因为《心经》最早被翻译成汉语的记载是在公元200-250年由月氏和尚支谦所译。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摩诃般若波罗蜜心经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