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下一句是什么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下一句是“堆出于岸,流必湍之”。
一、释义:
秀:出众,突出;摧:摧残。高出森林的大树总是要被大风先吹倒。比喻才能或品行出众的人,容易受到嫉妒、指责。
二、出处:
出自三国时魏国文学家李康的《运命论》:“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前鉴不远,覆车继轨。”
三、赏析: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这句话原出自三国魏人李康的《运命论》。李康所作的《运命论》旨在探讨国家治乱与士人个人出处之间的关系问题。
他强调“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可是志士仁人“蹈之而弗悔”,目的是为了“遂志而搜趣网成名”。不想这话今天竟成了中国人古来已是嫉妒成性的证据。
拓展资料:
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一种现象,一些人看到自己身边的人在某些方面超过自己,便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难受的感觉,并随之出现一些消极行为。
比如,别人中奖了,买股票速富//www.souquanme.com了,自己没有得到这种“意外之财”,忍不住大发牢骚,甚至对别人肆意造谣、恶意诽谤。这种“见不得别人好”的行为是人类忌妒情感的一种表现,也是一种较普遍的社会现象。
其实还有更深层次的东西,在哲学上表现为新事物的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光明的。同时也说明任何一个优秀的超越一般的行为的都是要经历磨难的,这也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木高于林,风必摧之?
秀木于林,风必摧之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秀木的摧折,是风的无情,也是大地的不挽留,却更是自己的不自量。人也是一样,每个人都是各自社会群体中的一份子,每个人都在追求着自己的个性,要求进步,不断成长。这点上,树与人是相通的,树要木秀于林,人要出人头地。但是,当我们在极力将自己表现出来的时候,是否扪心自问过,我到底有没有足够深厚的基础,让我达到如此的高度?而当我们出人头地、志得意满的时候,又是否留意,自己已经脱离了朝夕相处的朋友,忘记了自己是谁而犯了众怒?而这些,都足以让这棵刚刚脱颖而出的秀木瞬间被风雨无情的摧折,被大地冷漠的抛弃。
笔者非常喜欢“含章”这个词,很多时候把它用作自己的笔名和网名。“含章”出自《易经》,“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抛开易理不讲,单从字面意思来说,“含章”是一种静态的谦逊,它是虚怀若谷,深藏不漏的含蓄与深邃;又是一种动态的进取,它是蓄势待动,厚积薄发的隐忍与睿智。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上一句是什么?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上一句是“是以圣人处穷达如一也。夫忠直之迕于主,独立之负于俗,理势然也”。
这句话出自于三国时期文学家李康创作的文学作品《运命论》。
运命论
《运命论》是三国时期文学家李康创作的文学作品。此文是一篇亦骈亦散的论说文,主要探讨国家治乱与士人出处间的关系。
创作背景
魏晋南北朝是群雄争霸、动乱杀伐最激烈的时期,亦是中国历史上政治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走马灯似的改朝换代,人们的命运如同原野上的秋草,枯荣只在瞬息之间,文人的受害,自然首当其冲。魏晋南北朝时期,探讨命运的文章特别多,成为中国思想史上一个颇为奇特的现象。文人们搜趣网越是对命运感到迷茫、畏惧,便越是要上穷碧落下黄泉地探索命运的奥秘。作者生于魏晋之际,有感于国家兴衰,君臣遇合之无常,把这一切都委之于运命,发为此论。
赏析
文章先用史实论证“治乱,运也;穷达,命也;贵贱,时也”的观点,然后提出“乐天知命”的主张,最后告诫人们应明哲保身。联系魏晋时代的社会环境及作者本人的不佳境遇,这些看似消极的观点实际曲折地表现出作者的人格和骨气。全文清新流畅,言简意明,没有以往骈文奇字怪词的堆砌,而排比格的大量使用,又使文章汪洋恣肆,气势磅礴。文中“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等句,流传至今,足见其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