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公门好修行?什么意思
意思是说官员手中掌握着权力,他们做善事要比在其他的岗位更加便利,也能使更多的人得到实惠,所以在公门中的行善,远比在寺庙中的修行要容易。
公门:旧时的衙门。修行:本指学佛学道的修炼,此处指行善事。指在衙门里供职,固然做伤天害理的歹事容易,但要为百姓做好事也很方便。
南怀瑾先生说,即使就是一个窗口的普通职员,如果在工作中对来此办事的人需要提交的材料,能够一次都讲清楚,避免人家来回跑冤枉路,也是一种善举。
扩展资料
“身在公门好修行”相关典故:
元岳伯川《铁拐李》二折:“人道公门不可入,我道公门好修行。若将曲直无颠倒,脚底莲花步步生。”意思是说人们都说官场不能进,我却说朝廷里容易行善修德。如果让是非曲直没有颠倒,那么每走一步脚底都会有代表修行有成的莲花相伴。
明代叶宪祖 《金锁记探狱》:“禁长哥呀,自古道公门里面好修行。”意思是说:不要哭,从古至今都是说朝廷里容易行善修德。
《野叟曝言》第八四回:“狱官见文素臣查出隋氏被女禁虐待,跪地求告道:公门中好修行,望老爷高抬贵手,小官情愿写立印信甘结,包管这隋氏没事。
什么叫“公门之中好修行”?
好官不到头(又作"好人不长寿,好官不到头")
"到头"指官员满任。真正的好官都是老百姓认可的,但这种官往往要得罪上司和地方豪绅,甚至触怒皇帝,所以这种官大都没有好结果,往往官还没做满任,就被人参奏罢了官。《歧路灯》曾写到此谚(有地方色彩):老民道:"俺们这郑州,有句俗话:'郑州城,圆周周,自来好官不到头。'"
无事见官,脱落四两肉
反映了官吏的凶恶和老百姓对官府的恐惧心理。小民本没办错事,并无挨打受罚的缘由,但让官老爷碰上了,就可能挨打受罚,被扒掉一层皮。总之让官找去肯定没好事。
官员生活
逍遥自在的"长假"
从封印到开印,为期一个月,这是清代衙门中最逍遥自在的日子。一封印,就表示一年的公事完毕了,有事也要等明年开印后再办。
谚云:"官凭印信,私凭文约。"用印,是官府办公的重要标志之一。清代官署有封印、开印制度。封印,就是把印信、关防加封条锁起来,停止办公;开印,就是启开封条,恢复办公。封印的日期选在每年十二月十九、二十、二十一日三天中的一天,开印的日期选在第二年正月十九、二十、二十一日三天中的一天,究竟在哪天,由钦天监选出吉日,奏明皇上后颁示各官署遵行。封印和开印时要举行典礼,届时衙署中要张灯结彩,官员要穿上朝服,望阙行礼。李星沅在日记中记其于道光二十年腊月十九日参加封印典礼云:"辰起。至院贺封印。午初至署,更朝服升座,钤(qián)封印三颗,望阙行九拜礼。"孙宝在日记中记光绪二十年正月十九日工部开印典礼云:"是日午正开印,内外皆张幕结彩,朱绿辉映,焕然改观。"封印、开印除举行典礼外,还要吃喝庆贺一番。同光间上海知县叶廷眷于每年封印开印日,都要大办鱼翅席,并燃放大量鞭炮。京师衙门于开印后常举行团拜演戏活动。
从封印到开印,为期一个月,这是清代衙门中最逍遥自在的日子。一封印,就表示一年的公事完毕了,有事也要等明年开印后再办。正像北京俗曲《十二景》唱的:"腊月里,整一年;封印后,官事完。"清蓝鼎元《鹿州公案》写到有个案件需开棺验尸,但时已腊月十八日,只好等来年开印后再验。封印后的一个月中,官吏们可以自由自在地休息、玩乐,但一到开印日期,就要恢复办公。《官场现形记》里说:"官场上一到(正月)二十又要开印,各官有事,便不能任情玩耍了。"乾隆十六年,户部云南司主事徐世琏记其于开印后即投入公事云:"是岁开印后,入署办事,余独任其劳。"也有某些地方的衙署封印之制不甚严格,封印期间仍有办公之举。如四川某些衙署在封印期间仍照常启用印信,只是在印外要加盖"预用空白"、"遵印空白"的戳(chuō)记。
官署封印开印之制,源起颇古。东汉蔡邕《独断》有"固封玺"的记载,表明汉代已有封印之制。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云:"除夕官府封印,至新正三日始开。"说明明代也有封印开印之制,但其封印只有四天。
京官的"公共食堂"
广和居便特别受到京官士人的青睐,他们都以到广和居聚饮为胜事。广和居实际成了一家京师士大夫的"公共食堂"。
清代北京有一家与官场息息相关,在近代历史上颇有名气的饭庄,这就是位于宣武门外北半截胡同的广和居。广和居早年名隆盛轩,道光时改称广和居。这是一家专做京师士大夫生意的饭庄,崇彝《道咸以来朝野杂记》称其"专为宣南士大夫设也",一些京官在日记、笔记中称其为"士大夫宴集之所"。郑叔进说:"往时京朝官多在城南,每有小集,辄至广和居。"夏闺枝《广和居感旧》诗注说到广和居的主顾主要是士大夫:广和居"市侩热客所不至,惟文人乐就之,朝贵耽风雅者,亦时莅(lì)止"。按照清朝满汉分居北京内外城的制度,宣武城南是流寓京官和士人们聚居的地方,这里有大批的官宅和会馆。广和居位于宣南,这对于京官士人就餐聚饮是非常近便的。京官士人中南方人很多,广和居的"肴馔皆南味",故极合这些南方籍人士的口味。广和居虽是饭庄,但颇具文雅之风,这里轩窗雅洁,壁悬楹联,待客也很有法度。如所悬的一副楹联云:"十斗酒依金谷罚;一盘春煮玉延肥。"这是取元人萨雁门集中语称颂广和居的名馔糖蒸山药的。由于上面这些原因,广和居便特别受到京官士人的青睐,他们都以到广和居聚饮为胜事。广和居实际成了一家京师士大夫的"公共食堂"。
六扇门里好修行 什么意思
修行的人,常把人类接受外界信息几个感觉器官比喻为门。具体来说共有六个主要器官,它们分别是:2个耳朵,2只眼睛,1个鼻子,1个嘴巴。
这六扇门,时刻不停地、在不知不觉中,耗散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宝贵的生命能量——生命能(人类每一个体的生命能越多,生命状态越好,身体越健康,智慧越发达,能力越强)。
六扇门里如何修行呢?
两只眼不乱看、乃至不看,两个耳朵不乱听、乃至不听,一个鼻子不乱嗅、乃至不嗅,一个嘴巴不乱说、乃至不说。此刻,人体的生命能,处于最少、最小的辐射状态,乃至不辐射的、最佳的圆满状态。
这样的状态,不是修行又是什么?
“人在做天在看,举头三尺有神明”出自哪里??
据考证,“人在做,天在看”,就是一民间俗语。一方面,警告坏人,“恶有恶报”,多行不义必自毙;另一方面,鼓励好人,“善有善报”,因果循环终有时。
天就是三重天。
一重天是道德之天,有话叫天地良心,还有说法叫天良。
二重天是法律之天,日月经天,谁能经天?经天的是法律。
三重天是百姓之天,百姓是天,百姓是地。
中国古代的人们都信奉神灵,不仅在家中都供奉神像,人们还认为处处有神灵,所以白天有日游神,夜晚有夜游神,他们平均分管十二个时辰,白天日游神就下凡巡游记录人间百态,夜晚夜游神就接替日游神的工作继续书写看见的善恶。因为他们身负重任,所以他们的居住之地也不可能距离人世间过搜趣网于遥远,因此离地三尺就是属于他们的长居之所,以便更好地记录下瞬间的人间善恶,这就是“举头三尺有神明”的来源。
宋朝的诗人王日休在《龙舒净土文》中抒发:公门里面好修行,半夜敲门心不惊。善恶到头终有报,举头三尺有神明。
常言道:“jWXzSTMlCb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也是一样的道理,一个人做了坏事,不管隐藏的多么深,最后也逃不过法律的制裁。
集俗与竹枝词的作者
集俗与竹枝词的作者《集俗语竹枝词》的作者是清代的,姓名今已不可考查,目前所能查到的资料都显示作者为“佚名”。
全文:公门里面好修行,半夜敲门心不惊。善恶到头终有报,举头三尺有神明。
意为:在公门里做事(当官)的人要好好修行,办事要公道端正,即使半夜有//www.souquanme.com人敲门,也问心无愧,一点也不惊怕。
一个人在世,善恶到头总有报应的。无论你在什么地方做任何事,你头上三尺地方的神明都会看得清清楚。一句话就是奉劝当官的人,要利用好自己手中的权力,为老百姓多做善事,不要贪污受贿,弄权使势,为非作歹。
扩展资料
“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最早出自《初刻拍案惊奇》。意为:行善和作恶都必然会有报应,只不过有报应来得时间是早一些还是晚一些的区别罢了。
《初刻拍案惊奇》是明朝末年凌濛初编著的拟话本小说集。正式成书于1627年(明天启七年),尚友堂书坊于翌年1628年刊行。《初刻拍案惊奇》是模仿话本小说而创造的小说集,其题材大多取自前人。书的内容比较繁杂,思想倾向前后不尽相同,主要有描写商人思想行径、命运遭际的作品和描写婚恋的作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初刻拍案惊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