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令你惊艳的一句英语翻译是什么?
:令人心里一动的美好词汇
Flipped : 只是听到就怦然心动了
Fairy : 美丽可爱的小精灵 小仙女 漂亮女孩
Kilig : 形容那种喜欢一个人喜欢得好像胃里正有成千上万只蝴蝶翩翩 一张嘴就要全部飞出来一样的醉醺醺 麻酥酥感
Redamancy : 你爱着某人时 某人也在爱着你
Sobremesa : 餐后与老友畅谈的时光
Sinsoledad : 发现幸福掌握在你自己手中
Flechazo : 一见钟情
Solitude : 平静愉悦的独处
Sokäch : 周日的幸福感
Echo : 念念不忘 必有回响
Tiám : 初遇某人时眼里闪烁的光芒
Serendipity : 不期而遇的美好
Palpitate : 小心翼翼却又急切的心动
Shmily : 看我是多么地爱你
Amireux : 友达以上 恋人未满
Aurora : 极光
Milchstraße : 银河
Eternity : 永恒
Gänseblmchen : 雏菊
Dreamboat :理想的爱人 理想的目标
Vergissmeinnicht : 勿忘我
Frhlingserwachen : 立春 春天苏醒
Famiglistimo : 爱的人都在你的身边
Wabi-sabi : 在不完美之中寻找美好 接受人生的生死轮回和残缺之美
Miscedence : 你的存在对他人来说很重要
Ethereal : 你望那个星星般的人时的内心感受
Crush :短暂地 热恋地 但又羞涩的爱恋
Petrichor : 刚下过雨之后泥土的味道
Komorebi : 阳光穿过了树叶之间的缝隙
Serein : 身处落雨的黄昏
Arrebol : 灿烂云霞
Murmure : 那种不知名的小溪潺潺的声音 那种微风吹着树叶沙沙的声音
l'ivresse: 酒后伴着微醺 体味那种特有的沉醉和快乐
Augenstern : 喜欢的人眼中的星星
Gezelligheid : 惬意 舒适 跟爱人在一起的温暖 老友的阔别重逢 冬天壁炉升起的烟火
Trouvaille : 因生活中偶然发现的美好小事物而产生的满足
Hygge : 没有令人烦恼的东西 从身边温和和治愈的事物中获取快miXio乐
Miraitowa : 永远期待着明亮未来
Gnomeshgh : 某人愿意在第一时间与你分享有趣的事
Ephémère : 朝生暮死的 昙花一现的 转瞬即逝的
Flipped : 只是听到就怦然心动了
Fairy : 美丽可爱的小精灵 小仙女 漂亮女孩
Kilig : 形容那种喜欢一个人喜欢得好像胃里正有成千上万只蝴蝶翩翩 一张嘴就要全部飞出来一样的醉醺醺 麻酥酥感
Redamancy : 你爱着某人时 某人也在爱着你
Sobremesa : 餐后与老友畅谈的时光
Sinsoledad : 发现幸福掌握在你自己手中
Flechazo : 一见钟情
Solitude : 平静愉悦的独处
Sokäch : 周日的幸福感
Echo : 念念不忘 必有回响
Tiám : 初遇某人时眼里闪烁的光芒
Serendipity : 不期而遇的美好
Palpitate : 小心翼翼却又急切的心动
Shmily : 看我是多么地爱你
Amireux : 友达以上 恋人未满
Aurora : 极光
Milchstraße : 银河
Eternity : 永恒
Gänseblmchen : 雏菊
Dreamboat :理想的爱人 理想的目标
Vergissmeinnicht : 勿忘我
Frhlingserwachen : 立春 春天苏醒
Famiglistimo : 爱的人都在你的身边
Wabi-sabi : 在不完美之中寻找美好 接受人生的生死轮回和残缺之美
Miscedence : 你的存在对他人来说很重要
Ethereal : 你望那个星星般的人时的内心感受
Crush :短暂地 热恋地 但又羞涩的爱恋
Petrichor : 刚下过雨之后泥土的味道
Komorebi : 阳光穿过了树叶之间的缝隙
Serein : 身处落雨的黄昏
Arrebol : 灿烂云霞
Murmure : 那种不知名的小溪潺潺的声音 那种微风吹着树叶沙沙的声音
l'ivresse: 酒后伴着微醺 体味那种特有的沉醉和快乐
Augenstern : 喜欢的人眼中的星星
Gezelligheid : 惬意 舒适 跟爱人在一起的温暖 老友的阔别重逢 冬天壁炉升起的烟火
Trouvaille : 因生活中偶然发现的美好小事物而产生的满足
Hygge : 没有令人烦恼的东西 从身边温和和治愈的事物中获取快miXio乐
Miraitowa : 永远期待着明亮未来
Gnomeshgh : 某人愿意在第一时间与你分享有趣的事
Ephémère : 朝生暮死的 昙花一现的 转瞬即逝的
求雨伞的历史,古代用草或竹叶编制的伞的图片
伞相传由鲁班之妻云氏发明:“劈竹为条,蒙以兽皮,收拢如棍,张开如盖”,但初期的伞多以羽毛、丝绸等物料制作,在纸张发明之后丝逐渐为纸所取代。油纸伞实际出现的时间不明,约于唐朝传至日本、朝鲜。宋朝时称之为绿油纸伞,明朝开始于民间普及,《天工开物》提到:“凡糊雨伞与油扇,皆用小皮纸。”,沈括《梦溪笔谈》也提到:“以新赤油伞,日中覆之。”江南地区由于气候潮湿多雨,当时制伞业十分蓬勃。在一些文学作品如《白蛇传》等也可以看到油纸伞的踪影[2]。
[编辑] 一般制作过程
每个地区的油纸伞的制作过程以及所需要的程序步骤都不尽相同,但一般而言可分为以下四个主要的步骤:
号竹:即选竹
做骨架:削伞骨,并进行水浸、日光晾晒等必要的技术处理,然后钻孔、拼架、穿线、串联伞柄伞头制成骨架
上伞面:把裁好的纸黏上骨架,修边、上油、曝晒,完成后已可以使用
绘花:于伞面绘上图案
[编辑] 中国大陆的油纸伞
中国传统油纸伞中式的油纸伞图案以传统国画常见题材为主,如花鸟、山水等,也有以古典文学名著内容如《红楼梦》、《西厢记》的情节为题材,亦有不画图而在伞面写上书法的,伞柄和伞骨均保留素材原来的颜色,带有古朴的韵味。
[编辑] 浙江余杭油纸伞
[编辑] 历史及沿革
浙江余杭的纸伞制作至少230馀年历史,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董文远九房开设伞店。余杭油纸伞有渔船伞、文明伞等多个品种,由于技术精良、用料上乘,做出来的伞经久耐用,日晒雨淋也不会散架和穿裂,很受欢迎。从前不少外地香客途径余杭都会在半夜叩门购伞,作为礼物送给家乡的亲友[3]。
1951年,浙江省选择余杭纸伞为手工业合作化试点,组建“雨伞生产合作小组”,又在1952年底,建立“雨伞手工业合作社”,成为全省第一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受国内媒体广泛报道。随着市场上出现钢制骨架的晴雨两用伞,这种纸伞逐渐被淘汰,余杭油纸伞技艺亦濒临失传[4]。
直至2006年12月5日,余杭区委副书记、代区长姜军在瓶窑塘埠村驻村入户时,制伞老师傅刘有泉向姜军表示想恢复余杭纸伞,为当地当地山民开发旅游商品致富,迎合近年农家乐旅游的潮流。刘有泉于油纸伞开始被淘汰时就萌生了把这种传统工艺继承下去的念头,不久在富阳找到一个生产竹伞架的厂家,用几百元人民币买回了100把竹伞架。但他当时没有掌握加工工艺,只能保管好这批伞骨架,保管了三十多年。《城乡导报》于12月7日头版头条报道《寻找制伞师傅恢复“余杭纸伞”》,引起当地人高度关注。至12月19日,四位老师傅房金泉、陈月祥、沈丽华、孙水根于瓶窑镇塘埠村聚首,商议恢复余杭纸伞[5]。他们在2007年1月凭着灵巧之手,成功恢复制作油纸伞。他们在瓶窑塘埠村传授技艺,带动山区一大批竹农致富。余杭区文广新局把纸伞作为民间手工技艺项目进行重点保护[6],浙江省文化厅也把余杭油纸伞列入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6月,余杭纸伞于杭州市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中展出[7]。
[编辑] 制作材料及过程
制伞手工技能要求高,制伞人要以自己的技巧经验来完成,技艺以师徒相承,靠师徒之间言传身教及个人的悟性、长期实践体会掌握,学徒须三年方可出师。所用的工具由铁匠专门打制,伞的用料也很讲究,以上好桃花纸为伞面,在柿子漆里浸透,一张一张黏贴在伞骨上。柿子漆是在油柿青的时候,把油柿捣糊榨出的柿子汁,既有黏性又不会把桃花纸黏住。以竹、木制伞柄和伞骨,用发线扎好,伞面糊好后绘上图案,涂上桐油,然后在室内吊起阴干,至少要经过70多道工序,包括锯竹、刮青、平头、劈骨、锯槽、削骨、排伞骨、穿伞、糊伞、装柄等。
[编辑] 四川分水油纸伞
[编辑] 历史及沿革
四川泸州分水油纸伞起源于明末清初,有四百多年历史,当地出产的油纸伞手工精巧,图案精细、色彩鲜艳、花型美观,不但小巧精致,而且挡风力强,既美观又实用。1993年5月,江阳区分水岭乡的分水纸伞厂六位老艺人以四个月时间,用88根老松、52根楠竹、1800张皮纸、100公斤油料,经过70多道工序制成“二龙戏珠”伞,被誉为“中国伞王”,曾申报过吉尼斯世界纪录,并出口至多个国家如英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
洋伞流行后,泸州油纸伞的工艺日渐式微,油纸伞工序繁复,制作成本高,利润少,难以吸引年轻人入行,2004年当地只有三十多名老工匠继续这门工艺,当时不少人担心泸州油纸伞会失传[8]。2005年10月,上海吉尼斯大世界泸州油纸伞再度寄邀请函给江阳区政府,当地油纸伞业就开始复苏。
油纸伞业复苏后,先在云南、贵州及泸州古蔺县、叙永县等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盛行,作为祭祀、恭贺、馈赠等礼仪用品。不久又出口到日本、新加坡、韩国、香港、澳门等地区[9]。
[编辑] 制作材料及过程
现时当地仍然以传统古法制造油纸伞,70多道工序全手工操作,从削竹到描绘图案都是全手工,没有使用机器。材质也固守传统,比如伞托,必须是从大山里砍伐下来的通木。制作工具也历史悠久,如油墨石印就450多年。品质控制严格,要求“四沟”平整不露接头、“牙子”不露口,“胚子”、“托子”不露“猪鼻孔”,涂桐油也要求均匀。图案也很讲究,切合不同喜庆场合。婚聘的油纸伞,图案是“龙凤呈祥”、“牛郎织女”、“天仙配”等;恭贺孩子新生的,是“二龙抢宝”、“宝莲灯”、“喜鹊闹梅”、“仙女散花”等;生日馈赠则是“百鸟朝凤”“不老松”、“八仙过海”、“彭祖老仙”等。
[编辑] 江西甲路油纸伞
江西婺源甲路村生产的油纸伞技艺古朴、造型美观大方,坚固又轻巧,所谓“金溪斗笠甲路伞”[10] 。
[编辑] 历史及沿革
相传宋朝时当地人马庭岚被封为丞相,从京城带了一把油纸伞回乡,甲路人便不断改进工艺,世代相传制伞。传说清朝康熙年间,婺源当时属安徽,康熙帝微服到了当地,看徽剧时忽然下雨,前排观众撑伞挡住后面观众的视线,有顽童就向前掉观众掷石,石子击中其中一把伞却反弹。康熙帝就派人那把伞产自何处,正是产自甲路,自以有了“甲路伞,甲天下”的说法,并收入《婺源县志货属篇》[11]。江南地区有一首民谣:“景德镇的瓷器、甲路的伞、扬州的女子不用拣。”[12]赞赏甲路伞,又有“甲路纸伞甲天下”的美誉。
甲路伞于1936年曾获得国际产品博览会金奖,1943年为全盛时期,产量曾高达二十五万把,出口外销十七万把。2000年代初只有三名超过八十岁的老人传授技艺,原材料之一油柿树为濒危物种,甲路油纸伞因此面临失传。有见及此,当地制伞业改良工艺,开发出天然树叶、恢膜纸等新品种,提高了油纸伞的质量,2006年工艺改进后年产50余万把,远销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该县鼓励农民学到技术后在家进行初加工,然后由伞厂进行深加工,进行大规模生产,现时中云、赋春、许村等多个乡镇形成了一大批专业加工村。全县规模工艺伞厂4家,年产值800万元,专业加工村达30多个,从业人员1800多人[13]。
[编辑] 制作材料及过程
甲路纸伞以优质优质木竹、皮纸、桐油等制成[14],主要工序为削伞骨、锯葫芦、组合伞架、煮晒伞架、装伞键、裱皮纸、伞面题画[15]、修卷伞页、漆桐油、穿饰线、套柄锤和结伞顶,共有近三十道工序[16]。
[编辑] 湖南长沙油纸伞
[编辑] 历史及沿革
湖南长沙的油纸伞业有一百多年历史,长沙有史可查的最早的伞店是陶恒泰纸伞店,由陶季桥于清朝咸丰年间创办,几年后又在附近另组陶恒茂纸伞店。
1900年,梁敬庭在长沙市北正街梁宏茂伞店学艺后挂牌梁宏发伞号开业,生产老式明油、黑油纸伞和特制鸭棚用大伞,出产的纸伞做工精细,经久耐用,得到“湘潭木屐,靖港油伞”的美誉。1921年,潘馈清兄弟创办菲菲伞厂生产纸伞,除了传统的绘花外,还有喷花、印花和贴花,图案亦多种多样,远销香港、澳门和东南亚,并于www.souquanme.com1929年的中华国货展览会上获优等奖 [17] 。当地生产的油纸伞最高年产接近三万把,直至1975年2月,靖港雨伞社被撤销,靖港油纸伞停产,长沙其他地区的纸伞业亦式微。
[编辑] 制作材料及过程
长沙纸伞原miXio料为皮纸、楠竹、棉纱、发绳、桐油、柿子水、颜料、牛角及木材。“陶恒茂”的伞做工精细,谨守祖传工艺,选料考究。以越冬老竹中筒、上等云皮纸制作,结边要用自纺的土纱。而且操作细严,用丝棉盖顶层,中骨用头发绳穿结,伞边用士纱夹头发绳,用粗丝线,伞胚制成后一律集中到三伏天用生桐油连续上油三次,品质优良,赢得信誉。
[编辑] 湖北汉口油纸伞
[编辑] 历史及沿革
湖北汉口苏恒泰伞店出产的油纸伞有百多年历史。1864年,来自湖南的苏文受积蓄了30串(1串为1000文),开始尝试投资在家制伞,他把学过的造伞技艺改良,成品经常总是供不应求。不久就在汉正街关帝庙魁斗巷口开了苏恒泰伞店,雇工12人,带学徒3个,一个月能卖500把600把,并带动了当地的雨伞市场。之后在大火路先贤巷开设了作坊,生产方式由一人生产整把伞转为五人一组分工制造伞子。同治九年,苏恒泰月销雨伞700把,年获利接近200串文[18]。
苏恒泰纸伞很受当地人欢迎,江汉平原曾经流行于结婚时买红蓝苏恒泰伞各一把,男持红、女持蓝,以喻“红男绿女,婚姻美满”之意[19]。直至1970年,苏恒泰油纸伞停产,这项民间工艺也在当地绝迹。
[编辑] 制作材料及过程
苏恒泰的伞用料上乘,伞骨用湖南茶陵竹子,伞柄用湖南益阳木材,桐油用常德出产的,皮纸用陕西郧皮纸,柿油用湖北罗田县的,可用上8至12年。
[编辑] 福建福州油纸伞
油纸伞是“福州三宝”之一(另两种是脱胎漆器和牛角梳)[20] ,在从前福建福州人的生活当中有重要的地位,当地有句俗语叫“包袱伞”,意思是出门人所带包袱中都有伞。
[编辑] 历史及沿革
福州的油纸伞可以追溯至五代十国时期,王审知率兵南下入闽建立闽国,来自中原和江浙一带的人把造伞工艺带到福州。清朝进入了繁荣期,清末民初时全市雨伞店号最多时达300多家,辛亥革命后的抵制日货运动中,福州市民把传统的福州油纸伞称为“国伞”,大力提倡使用[21] 。
以中亭街上的杨常利伞店最为著名,有“选料精,上油腻,绘花雅”的特点,所用之竹材必须为青山老竹,伞面的纸必须为福建省特制的棉纸。1915年在巴拿马举行的世界博览会上,评委们检测杨常利出产的“双喜牌”纸伞,发觉它可承受1170次的反复收撑不起顶、不断线、不裂槽,以五级逆风吹20分钟伞柄不折、伞骨完好,长时间泡在沸水中,不脱骨、纸不烂,因而获得优胜奖殊荣。1933年在芝加哥百年进步博览会上也获得奖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多次获福州市人民委员会授予名牌产品称号。
“大跃进”时,当地各伞厂合并为“福州雨伞总厂”,不久因为温州仿绸伞的竞争,该厂就派出林永钦到温州学艺,改良了福州油纸伞,并于当地和东南亚畅销。文革后因为布伞流行,福州油纸伞就由实用品转向工艺品发展。1985年,该厂生产的油纸伞远销日本、欧洲和东南亚,三年后先后退出欧洲和东南亚市场。近年又把纸伞原料和工艺改良,每把伞有72条伞骨,撑起来大,合起来小,状似蛇腰,故名“蛇伞”[22]。
1990年代,福州市委领导林爱枝到美国西雅图参加全世界花伞艺术节,并展示一把红色大伞,全场轰动[23]。 福州雨伞总厂于1997年倒闭[24],福州纸伞业也因此式微,现时只有福州西门的一个作坊继续生产纸伞,出口至日本[25]。一些造伞工匠虽然已经转业,仍然希望能振兴制伞业,希望当地政府扶持[26]。
[编辑] 制作材料及过程
福州油纸伞用料必选当地或附近地区出产的优质材料,伞骨必用闽北五年以上,弹力强、韧性大的的青山老竹,一把伞必须经八十三道工序才算完成[27]。
福州的制伞传统工艺分有制伞骨、制伞、伞头、伞柄、绘花等五部艺,其中以“制伞”虽属主流,但也只是完成“伞胚”、“上油”、“装配”等工序,须由别处买进伞骨、伞柄、伞头等。做伞骨最好的是“后洲帮”,1950年代“后洲帮”张开绿所制伞骨如同一节麻竹筒,看不见缝隙,注水不漏。制“伞柄”最有名的是洋中亭王依犬家。伞画师以程家宝、林永钦、刘梦秋最著名,程家宝字画俱佳,林永钦擅画花鸟、人物,刘梦秋的“洋山水”也颇有名气。
[编辑] 福建洋口油纸伞
福建南平洋口镇油纸伞,是福建纸伞“三口”名牌之一(另两个为水口、闽清口),于二十世纪初开始生产,最高年产量达五万多把。赣东南一带姑娘出嫁曾以有此随嫁为荣[28],1970年代开始,传统油纸伞逐渐被新式的布伞和折叠伞取代,当地就由生产实用为主的伞改为生产小巧玲珑、轻巧美观的小花伞。伞面以手工绘制各种图案,1980年代获得福建省工艺美术百花奖。现时出口至香港、澳门、台湾、东南亚、欧美等地[29]。
[编辑] 云南荥阳油纸伞
[编辑] 历史及沿革
云南腾冲荥阳村的制伞业有二百多年历史,传承了九代,又叫做“纸撑子”。相传当时在腾越城县衙当师爷郑以公闲逛时结识了西街的姓张姓周的两个懂做纸伞的师傅,跟他们学到手艺并带回家乡,代代相传[30]过去当地生产的油纸伞供应整个滇西市场。当地很多客家人聚居,最喜爱油纸伞,村长郑传国指该村过去80%的村民都会做纸伞及其他编制品,而且是世传。如今村里仅余四家人仍然在制作油纸伞,会做的人共五人,其中三人已年逾古稀[31]。现时以郑家朝一家的手艺最好,用料讲究,涂料中的天然桐油和柿子水都要依古法调配,成品坚固美观,一天只能做一两把,他所制的油纸伞曾获云南省民族民间美术艺人三等奖。另有郑映楼做的大纸伞,因为过去商家喜欢在店前摆放大纸伞,可以挡雨遮阳,招商引客,因此又有“照铺伞”之称。现在他们都只是在农闲时才制伞[32]
该处制作的花纸伞做工精细、色彩鲜艳、式样美观,质量好,曾一度热销保山、大理、昆明等地[33]。1950年至1951年从业57户,年产雨伞4万把。1952年60户90人,年产量达3万把,其中大伞占10%,1953年走国营贸易、合作加工之路,提高了规格质量,围线由的四道加为六道,当年盈利(含税收)约1.3万元人民币。1954年有62户,92人,产品大量销往少数民族地区,并销往保山、县城及出口缅甸。1958年至1960年,国营三化厂生产过油纸小花伞。1965年后由于布伞和尼龙伞取代了油纸伞作为日常生活用品,小油伞停产,仅有少量的大油纸伞卖给路边摊使用用。近年当地纸伞业再度引起注意,又恢复了小花伞的生产,作为工艺品,但产量不大。2006年5月21日,腾冲县文产办主任周特等人到当地纸伞制作基地视察,寻求纸伞产业化发展道路[34]。现在当地制伞主要是为了传承民间工艺[35]
[编辑] 制作材料及过程
纸伞以云华、古永等地出产的毛竹和当地的木料为伞柄、伞骨,伞面用界头买来的构皮纸蒙上、涂上坝子油或桐油,称为“绿衣子”,工序包括削伞骨、绕线、裱纸、上柿子水、收伞、晒伞、绘画、装伞柄、上桐油、钉布头、缠柄、穿内线等,平均制作一把伞约需半天时间[36] 。
[编辑] 习俗中使用的油纸伞
[编辑] 客家婚嫁嫁妆
旧时客家习俗婚嫁时包括聘金与嫁妆,其中油纸伞也是陪嫁妆奁中不可或缺的物品。“纸”与“子”谐音,有“早生贵子”之意,“伞”字包含5个人字,寓意“多子多孙”。油纸伞的伞轴意取中空正直,无私无邪。圆形的伞面则取其“圆满”之兆,象征婚姻圆满成就;另外送伞陪嫁亦有表示用来遮日避风防雨,驱恶避邪之意[37]。其他的妆奁则还有五色衫裤、梳妆台、脚桶、尿桶、门帘席、木箱或皮箱等,较富有的人家的嫁妆则另有金银首饰、绫罗绸缎及被褥毛毯等等。另外女方也会有送一些有吉祥谐音的蔬菜,如芹菜、大蒜、香葱、韭菜等,以红绳或红布条捆绑后作为陪嫁。
用油纸伞作为嫁妆的习俗在现今台湾及东南亚等地的客家族群中,仍然广被采用。
[编辑] 客家丧葬捡骨
由于中国大陆的客家人多居住于山区,死者多葬于山上,客家人初次埋葬死者时不立墓碑也不起茔,而是在“二次拾骨葬”时(通常为三年、五年或更长时间之后),再举行隆重的改葬仪式。决定改葬时,在遣属选定改葬的墓地后,于农历八月初一(或是大寒前后)请来安葬师傅,焚香祭奠之后掘墓开棺,并在油纸伞的遮盖下捡拾遗骨,再用山茶油将遗骨拭擦干净。之后再将先人遗骨按“捡金”及“做地”等步骤重新隆重安葬[38]。
[编辑] 瑶族订婚信物
油纸伞在湖南隆回小沙江一带的瑶族中是一种订婚的信物。如果男女双方情投意合,男方家便按照传统风俗请媒公去女方家提亲。媒公第一次提亲,不用准备礼物,主要是为征求女方父母同意。订婚当日,www.souquanme.com男方的媒公要携带一把红油纸伞去女方家,进屋时将伞放在堂屋神龛上,并由女方取下伞,若女方有意结亲会将各色花布和以丝线所扎好的12个三角形的布球吊在纸伞的伞骨上并将伞收拢,伞的边缘现出一寸多长的彩须。之后媒公再将系有彩须的油纸伞带回男方家,以作为定情的信物,表示订亲成功。在路上媒公不可打开伞观看,若之后男女双方离婚,则男方需将彩色丝线布球退还女方[39][40]。
[编辑] 傣族丧葬
聚居于云南的傣族用缅纸(傣语称“嘎拉沙”)做油纸伞[41],所用的油是芝麻油,傣族人相信伞可以引领死者到天堂,因此是陪葬的必需品。现时在勐遮镇能购买到用缅纸制成的伞[42]。
[编辑] 客家舞蹈
伞舞是传统的客家舞蹈,演出时舞者必须手持纸伞,并穿着蓝布长衫的传统客家服饰[43]。客家民俗舞蹈与采茶戏、山歌等均为客家文化重要的一部分。
[编辑] 台湾美浓油纸伞
油纸伞为高雄美浓特有的客家文化象征之一。制作过程可分为制伞骨、制伞、伞头、伞柄、绘花等五大部分,完成其中之一便可称为“全艺”。
[编辑] 历史及沿革
美浓的油纸伞制作技术引进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约在日治时期的大正年间,是由林阿贵和吴振兴延请中国制伞师父来台传授技艺,而另一种说法则是由广东梅县制伞师父郭玉琴渡海来台,落脚于高雄美浓定居,故而将技术传入美浓[44]。早期美浓纸伞厂都以“广”字命名,如广振兴、广德兴、广荣兴、广美兴等。1960年代前,油纸伞、烟叶和稻米为美浓地区的重要经济收入。1960年代时,美浓纸伞业达到最兴盛,美浓当地共有二十几家纸伞厂且每年生产约二万把以上。但之后由于台湾工业开始急速发展,机器所生产的洋伞价格低廉且耐用易于携带,台湾成为洋伞王国,使得洋伞逐渐取代油纸伞,造成不少传统制伞厂被迫停业。
但在197//www.souquanme.com0年代时,英文汉声杂志曾以广进胜纸伞的创始人林享麟和他的油纸伞作为封面,大幅报道制伞的生活及制伞过程,英国国家广播公司BBC也曾到台湾制作纪录片《长远的搜寻(Long Search)》,拍摄美浓传统油纸伞制作过程[45]。加上1983年时,客家导演林福地曾在美浓拍摄连续剧《星星知我心》。该剧在日本播放后,日本人对剧中的油纸伞印象深刻,并向台湾采购大批油纸伞,挽救了当时油纸伞工业逐渐式微的命运。1980年代之后,台湾民生经济逐渐富裕,美浓旅游观光业也开始渐渐兴盛,使得油纸伞逐渐由原本实用的生活目的转变为与观光结合的地区文化。
[编辑] 制作材料及过程
美浓油纸伞伞骨所使用的竹材,大部分来自台湾南投竹山、埔里以及高雄旗山所出产的孟宗竹。由于孟宗竹坚硬有弹性,不易折断,故伞骨的制作多以孟宗竹为主,制作前将孟宗竹浸泡于水中一个月去糖分,之后晒干竹材以防虫蛀,经过锯竹、削成伞骨,再制作伞头、伞柄,钻孔穿线组合。伞骨结构完成之后,再上胶裱纸修边、上柿子油、曝晒、绘画、装伞柄、固定伞头、穿内线等步骤之后,方始完成
油纸伞是源于中国的一种纸制伞,亦传至亚洲其他地区如日本、朝鲜、越南、泰国、老挝等地,并在各地发展出具有当地特色的油纸伞。随着一些客家人迁到台湾定居,令中式油纸伞在台湾亦有所发展。油纸伞除了是挡阳遮雨的日常用品外,也是嫁娶婚俗礼仪一项不可或缺的物品,中国传统婚礼上,新娘出嫁下轿时,喜娘会用红色油纸伞遮着新娘以作避邪。日本传统婚礼上,新娘也会被红色油纸伞遮着,老人喜好象征长寿的紫色伞,送葬时则要用白色伞。日本传统舞蹈也会以油纸伞作道具,茶道表演时用的要用“番伞”。
在早期客家庄里,由于“纸”与“子”谐音,故客家女性婚嫁时,女方通常会以两把纸伞为嫁妆,一含“早生贵子”的意思,且“伞(伞)”字里有四个人字,也象征着多子多孙,而纸伞伞面张开后形成圆形,且“油”与“有”谐音,为祝福新人生活美满圆满的意思。男子16岁成年礼时,也会以相同理由赠予一对纸伞[1]。
宗教庆典中,也常看到将油纸伞作为遮蔽物撑在神轿上,此是取其圆满的意思,作为人们遮日避雨、驱恶避邪的象征。
现时日常所用的伞多是洋伞,油纸伞多作为艺术品和游客纪念品售卖。
[编辑] 一般制作过程
每个地区的油纸伞的制作过程以及所需要的程序步骤都不尽相同,但一般而言可分为以下四个主要的步骤:
号竹:即选竹
做骨架:削伞骨,并进行水浸、日光晾晒等必要的技术处理,然后钻孔、拼架、穿线、串联伞柄伞头制成骨架
上伞面:把裁好的纸黏上骨架,修边、上油、曝晒,完成后已可以使用
绘花:于伞面绘上图案
[编辑] 中国大陆的油纸伞
中国传统油纸伞中式的油纸伞图案以传统国画常见题材为主,如花鸟、山水等,也有以古典文学名著内容如《红楼梦》、《西厢记》的情节为题材,亦有不画图而在伞面写上书法的,伞柄和伞骨均保留素材原来的颜色,带有古朴的韵味。
[编辑] 浙江余杭油纸伞
[编辑] 历史及沿革
浙江余杭的纸伞制作至少230馀年历史,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董文远九房开设伞店。余杭油纸伞有渔船伞、文明伞等多个品种,由于技术精良、用料上乘,做出来的伞经久耐用,日晒雨淋也不会散架和穿裂,很受欢迎。从前不少外地香客途径余杭都会在半夜叩门购伞,作为礼物送给家乡的亲友[3]。
1951年,浙江省选择余杭纸伞为手工业合作化试点,组建“雨伞生产合作小组”,又在1952年底,建立“雨伞手工业合作社”,成为全省第一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受国内媒体广泛报道。随着市场上出现钢制骨架的晴雨两用伞,这种纸伞逐渐被淘汰,余杭油纸伞技艺亦濒临失传[4]。
直至2006年12月5日,余杭区委副书记、代区长姜军在瓶窑塘埠村驻村入户时,制伞老师傅刘有泉向姜军表示想恢复余杭纸伞,为当地当地山民开发旅游商品致富,迎合近年农家乐旅游的潮流。刘有泉于油纸伞开始被淘汰时就萌生了把这种传统工艺继承下去的念头,不久在富阳找到一个生产竹伞架的厂家,用几百元人民币买回了100把竹伞架。但他当时没有掌握加工工艺,只能保管好这批伞骨架,保管了三十多年。《城乡导报》于12月7日头版头条报道《寻找制伞师傅恢复“余杭纸伞”》,引起当地人高度关注。至12月19日,四位老师傅房金泉、陈月祥、沈丽华、孙水根于瓶窑镇塘埠村聚首,商议恢复余杭纸伞[5]。他们在2007年1月凭着灵巧之手,成功恢复制作油纸伞。他们在瓶窑塘埠村传授技艺,带动山区一大批竹农致富。余杭区文广新局把纸伞作为民间手工技艺项目进行重点保护[6],浙江省文化厅也把余杭油纸伞列入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6月,余杭纸伞于杭州市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中展出[7]。
[编辑] 制作材料及过程
制伞手工技能要求高,制伞人要以自己的技巧经验来完成,技艺以师徒相承,靠师徒之间言传身教及个人的悟性、长期实践体会掌握,学徒须三年方可出师。所用的工具由铁匠专门打制,伞的用料也很讲究,以上好桃花纸为伞面,在柿子漆里浸透,一张一张黏贴在伞骨上。柿子漆是在油柿青的时候,把油柿捣糊榨出的柿子汁,既有黏性又不会把桃花纸黏住。以竹、木制伞柄和伞骨,用发线扎好,伞面糊好后绘上图案,涂上桐油,然后在室内吊起阴干,至少要经过70多道工序,包括锯竹、刮青、平头、劈骨、锯槽、削骨、排伞骨、穿伞、糊伞、装柄等。
[编辑] 四川分水油纸伞
[编辑] 历史及沿革
四川泸州分水油纸伞起源于明末清初,有四百多年历史,当地出产的油纸伞手工精巧,图案精细、色彩鲜艳、花型美观,不但小巧精致,而且挡风力强,既美观又实用。1993年5月,江阳区分水岭乡的分水纸伞厂六位老艺人以四个月时间,用88根老松、52根楠竹、1800张皮纸、100公斤油料,经过70多道工序制成“二龙戏珠”伞,被誉为“中国伞王”,曾申报过吉尼斯世界纪录,并出口至多个国家如英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
洋伞流行后,泸州油纸伞的工艺日渐式微,油纸伞工序繁复,制作成本高,利润少,难以吸引年轻人入行,2004年当地只有三十多名老工匠继续这门工艺,当时不少人担心泸州油纸伞会失传[8]。2005年10月,上海吉尼斯大世界泸州油纸伞再度寄邀请函给江阳区政府,当地油纸伞业就开始复苏。
油纸伞业复苏后,先在云南、贵州及泸州古蔺县、叙永县等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盛行,作为祭祀、恭贺、馈赠等礼仪用品。不久又出口到日本、新加坡、韩国、香港、澳门等地区[9]。
[编辑] 制作材料及过程
现时当地仍然以传统古法制造油纸伞,70多道工序全手工操作,从削竹到描绘图案都是全手工,没有使用机器。材质也固守传统,比如伞托,必须是从大山里砍伐下来的通木。制作工具也历史悠久,如油墨石印就450多年。品质控制严格,要求“四沟”平整不露接头、“牙子”不露口,“胚子”、“托子”不露“猪鼻孔”,涂桐油也要求均匀。图案也很讲究,切合不同喜庆场合。婚聘的油纸伞,图案是“龙凤呈祥”、“牛郎织女”、“天仙配”等;恭贺孩子新生的,是“二龙抢宝”、“宝莲灯”、“喜鹊闹梅”、“仙女散花”等;生日馈赠则是“百鸟朝凤”“不老松”、“八仙过海”、“彭祖老仙”等。
[编辑] 江西甲路油纸伞
江西婺源甲路村生产的油纸伞技艺古朴、造型美观大方,坚固又轻巧,所谓“金溪斗笠甲路伞”[10] 。
[编辑] 历史及沿革
相传宋朝时当地人马庭岚被封为丞相,从京城带了一把油纸伞回乡,甲路人便不断改进工艺,世代相传制伞。传说清朝康熙年间,婺源当时属安徽,康熙帝微服到了当地,看徽剧时忽然下雨,前排观众撑伞挡住后面观众的视线,有顽童就向前掉观众掷石,石子击中其中一把伞却反弹。康熙帝就派人那把伞产自何处,正是产自甲路,自以有了“甲路伞,甲天下”的说法,并收入《婺源县志货属篇》[11]。江南地区有一首民谣:“景德镇的瓷器、甲路的伞、扬州的女子不用拣。”[12]赞赏甲路伞,又有“甲路纸伞甲天下”的美誉。
甲路伞于1936年曾获得国际产品博览会金奖,1943年为全盛时期,产量曾高达二十五万把,出口外销十七万把。2000年代初只有三名超过八十岁的老人传授技艺,原材料之一油柿树为濒危物种,甲路油纸伞因此面临失传。有见及此,当地制伞业改良工艺,开发出天然树叶、恢膜纸等新品种,提高了油纸伞的质量,2006年工艺改进后年产50余万把,远销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该县鼓励农民学到技术后在家进行初加工,然后由伞厂进行深加工,进行大规模生产,现时中云、赋春、许村等多个乡镇形成了一大批专业加工村。全县规模工艺伞厂4家,年产值800万元,专业加工村达30多个,从业人员1800多人[13]。
[编辑] 制作材料及过程
甲路纸伞以优质优质木竹、皮纸、桐油等制成[14],主要工序为削伞骨、锯葫芦、组合伞架、煮晒伞架、装伞键、裱皮纸、伞面题画[15]、修卷伞页、漆桐油、穿饰线、套柄锤和结伞顶,共有近三十道工序[16]。
[编辑] 湖南长沙油纸伞
[编辑] 历史及沿革
湖南长沙的油纸伞业有一百多年历史,长沙有史可查的最早的伞店是陶恒泰纸伞店,由陶季桥于清朝咸丰年间创办,几年后又在附近另组陶恒茂纸伞店。
1900年,梁敬庭在长沙市北正街梁宏茂伞店学艺后挂牌梁宏发伞号开业,生产老式明油、黑油纸伞和特制鸭棚用大伞,出产的纸伞做工精细,经久耐用,得到“湘潭木屐,靖港油伞”的美誉。1921年,潘馈清兄弟创办菲菲伞厂生产纸伞,除了传统的绘花外,还有喷花、印花和贴花,图案亦多种多样,远销香港、澳门和东南亚,并于www.souquanme.com1929年的中华国货展览会上获优等奖 [17] 。当地生产的油纸伞最高年产接近三万把,直至1975年2月,靖港雨伞社被撤销,靖港油纸伞停产,长沙其他地区的纸伞业亦式微。
[编辑] 制作材料及过程
长沙纸伞原miXio料为皮纸、楠竹、棉纱、发绳、桐油、柿子水、颜料、牛角及木材。“陶恒茂”的伞做工精细,谨守祖传工艺,选料考究。以越冬老竹中筒、上等云皮纸制作,结边要用自纺的土纱。而且操作细严,用丝棉盖顶层,中骨用头发绳穿结,伞边用士纱夹头发绳,用粗丝线,伞胚制成后一律集中到三伏天用生桐油连续上油三次,品质优良,赢得信誉。
[编辑] 湖北汉口油纸伞
[编辑] 历史及沿革
湖北汉口苏恒泰伞店出产的油纸伞有百多年历史。1864年,来自湖南的苏文受积蓄了30串(1串为1000文),开始尝试投资在家制伞,他把学过的造伞技艺改良,成品经常总是供不应求。不久就在汉正街关帝庙魁斗巷口开了苏恒泰伞店,雇工12人,带学徒3个,一个月能卖500把600把,并带动了当地的雨伞市场。之后在大火路先贤巷开设了作坊,生产方式由一人生产整把伞转为五人一组分工制造伞子。同治九年,苏恒泰月销雨伞700把,年获利接近200串文[18]。
苏恒泰纸伞很受当地人欢迎,江汉平原曾经流行于结婚时买红蓝苏恒泰伞各一把,男持红、女持蓝,以喻“红男绿女,婚姻美满”之意[19]。直至1970年,苏恒泰油纸伞停产,这项民间工艺也在当地绝迹。
[编辑] 制作材料及过程
苏恒泰的伞用料上乘,伞骨用湖南茶陵竹子,伞柄用湖南益阳木材,桐油用常德出产的,皮纸用陕西郧皮纸,柿油用湖北罗田县的,可用上8至12年。
[编辑] 福建福州油纸伞
油纸伞是“福州三宝”之一(另两种是脱胎漆器和牛角梳)[20] ,在从前福建福州人的生活当中有重要的地位,当地有句俗语叫“包袱伞”,意思是出门人所带包袱中都有伞。
[编辑] 历史及沿革
福州的油纸伞可以追溯至五代十国时期,王审知率兵南下入闽建立闽国,来自中原和江浙一带的人把造伞工艺带到福州。清朝进入了繁荣期,清末民初时全市雨伞店号最多时达300多家,辛亥革命后的抵制日货运动中,福州市民把传统的福州油纸伞称为“国伞”,大力提倡使用[21] 。
以中亭街上的杨常利伞店最为著名,有“选料精,上油腻,绘花雅”的特点,所用之竹材必须为青山老竹,伞面的纸必须为福建省特制的棉纸。1915年在巴拿马举行的世界博览会上,评委们检测杨常利出产的“双喜牌”纸伞,发觉它可承受1170次的反复收撑不起顶、不断线、不裂槽,以五级逆风吹20分钟伞柄不折、伞骨完好,长时间泡在沸水中,不脱骨、纸不烂,因而获得优胜奖殊荣。1933年在芝加哥百年进步博览会上也获得奖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多次获福州市人民委员会授予名牌产品称号。
“大跃进”时,当地各伞厂合并为“福州雨伞总厂”,不久因为温州仿绸伞的竞争,该厂就派出林永钦到温州学艺,改良了福州油纸伞,并于当地和东南亚畅销。文革后因为布伞流行,福州油纸伞就由实用品转向工艺品发展。1985年,该厂生产的油纸伞远销日本、欧洲和东南亚,三年后先后退出欧洲和东南亚市场。近年又把纸伞原料和工艺改良,每把伞有72条伞骨,撑起来大,合起来小,状似蛇腰,故名“蛇伞”[22]。
1990年代,福州市委领导林爱枝到美国西雅图参加全世界花伞艺术节,并展示一把红色大伞,全场轰动[23]。 福州雨伞总厂于1997年倒闭[24],福州纸伞业也因此式微,现时只有福州西门的一个作坊继续生产纸伞,出口至日本[25]。一些造伞工匠虽然已经转业,仍然希望能振兴制伞业,希望当地政府扶持[26]。
[编辑] 制作材料及过程
福州油纸伞用料必选当地或附近地区出产的优质材料,伞骨必用闽北五年以上,弹力强、韧性大的的青山老竹,一把伞必须经八十三道工序才算完成[27]。
福州的制伞传统工艺分有制伞骨、制伞、伞头、伞柄、绘花等五部艺,其中以“制伞”虽属主流,但也只是完成“伞胚”、“上油”、“装配”等工序,须由别处买进伞骨、伞柄、伞头等。做伞骨最好的是“后洲帮”,1950年代“后洲帮”张开绿所制伞骨如同一节麻竹筒,看不见缝隙,注水不漏。制“伞柄”最有名的是洋中亭王依犬家。伞画师以程家宝、林永钦、刘梦秋最著名,程家宝字画俱佳,林永钦擅画花鸟、人物,刘梦秋的“洋山水”也颇有名气。
[编辑] 福建洋口油纸伞
福建南平洋口镇油纸伞,是福建纸伞“三口”名牌之一(另两个为水口、闽清口),于二十世纪初开始生产,最高年产量达五万多把。赣东南一带姑娘出嫁曾以有此随嫁为荣[28],1970年代开始,传统油纸伞逐渐被新式的布伞和折叠伞取代,当地就由生产实用为主的伞改为生产小巧玲珑、轻巧美观的小花伞。伞面以手工绘制各种图案,1980年代获得福建省工艺美术百花奖。现时出口至香港、澳门、台湾、东南亚、欧美等地[29]。
[编辑] 云南荥阳油纸伞
[编辑] 历史及沿革
云南腾冲荥阳村的制伞业有二百多年历史,传承了九代,又叫做“纸撑子”。相传当时在腾越城县衙当师爷郑以公闲逛时结识了西街的姓张姓周的两个懂做纸伞的师傅,跟他们学到手艺并带回家乡,代代相传[30]过去当地生产的油纸伞供应整个滇西市场。当地很多客家人聚居,最喜爱油纸伞,村长郑传国指该村过去80%的村民都会做纸伞及其他编制品,而且是世传。如今村里仅余四家人仍然在制作油纸伞,会做的人共五人,其中三人已年逾古稀[31]。现时以郑家朝一家的手艺最好,用料讲究,涂料中的天然桐油和柿子水都要依古法调配,成品坚固美观,一天只能做一两把,他所制的油纸伞曾获云南省民族民间美术艺人三等奖。另有郑映楼做的大纸伞,因为过去商家喜欢在店前摆放大纸伞,可以挡雨遮阳,招商引客,因此又有“照铺伞”之称。现在他们都只是在农闲时才制伞[32]
该处制作的花纸伞做工精细、色彩鲜艳、式样美观,质量好,曾一度热销保山、大理、昆明等地[33]。1950年至1951年从业57户,年产雨伞4万把。1952年60户90人,年产量达3万把,其中大伞占10%,1953年走国营贸易、合作加工之路,提高了规格质量,围线由的四道加为六道,当年盈利(含税收)约1.3万元人民币。1954年有62户,92人,产品大量销往少数民族地区,并销往保山、县城及出口缅甸。1958年至1960年,国营三化厂生产过油纸小花伞。1965年后由于布伞和尼龙伞取代了油纸伞作为日常生活用品,小油伞停产,仅有少量的大油纸伞卖给路边摊使用用。近年当地纸伞业再度引起注意,又恢复了小花伞的生产,作为工艺品,但产量不大。2006年5月21日,腾冲县文产办主任周特等人到当地纸伞制作基地视察,寻求纸伞产业化发展道路[34]。现在当地制伞主要是为了传承民间工艺[35]
[编辑] 制作材料及过程
纸伞以云华、古永等地出产的毛竹和当地的木料为伞柄、伞骨,伞面用界头买来的构皮纸蒙上、涂上坝子油或桐油,称为“绿衣子”,工序包括削伞骨、绕线、裱纸、上柿子水、收伞、晒伞、绘画、装伞柄、上桐油、钉布头、缠柄、穿内线等,平均制作一把伞约需半天时间[36] 。
[编辑] 习俗中使用的油纸伞
[编辑] 客家婚嫁嫁妆
旧时客家习俗婚嫁时包括聘金与嫁妆,其中油纸伞也是陪嫁妆奁中不可或缺的物品。“纸”与“子”谐音,有“早生贵子”之意,“伞”字包含5个人字,寓意“多子多孙”。油纸伞的伞轴意取中空正直,无私无邪。圆形的伞面则取其“圆满”之兆,象征婚姻圆满成就;另外送伞陪嫁亦有表示用来遮日避风防雨,驱恶避邪之意[37]。其他的妆奁则还有五色衫裤、梳妆台、脚桶、尿桶、门帘席、木箱或皮箱等,较富有的人家的嫁妆则另有金银首饰、绫罗绸缎及被褥毛毯等等。另外女方也会有送一些有吉祥谐音的蔬菜,如芹菜、大蒜、香葱、韭菜等,以红绳或红布条捆绑后作为陪嫁。
用油纸伞作为嫁妆的习俗在现今台湾及东南亚等地的客家族群中,仍然广被采用。
[编辑] 客家丧葬捡骨
由于中国大陆的客家人多居住于山区,死者多葬于山上,客家人初次埋葬死者时不立墓碑也不起茔,而是在“二次拾骨葬”时(通常为三年、五年或更长时间之后),再举行隆重的改葬仪式。决定改葬时,在遣属选定改葬的墓地后,于农历八月初一(或是大寒前后)请来安葬师傅,焚香祭奠之后掘墓开棺,并在油纸伞的遮盖下捡拾遗骨,再用山茶油将遗骨拭擦干净。之后再将先人遗骨按“捡金”及“做地”等步骤重新隆重安葬[38]。
[编辑] 瑶族订婚信物
油纸伞在湖南隆回小沙江一带的瑶族中是一种订婚的信物。如果男女双方情投意合,男方家便按照传统风俗请媒公去女方家提亲。媒公第一次提亲,不用准备礼物,主要是为征求女方父母同意。订婚当日,www.souquanme.com男方的媒公要携带一把红油纸伞去女方家,进屋时将伞放在堂屋神龛上,并由女方取下伞,若女方有意结亲会将各色花布和以丝线所扎好的12个三角形的布球吊在纸伞的伞骨上并将伞收拢,伞的边缘现出一寸多长的彩须。之后媒公再将系有彩须的油纸伞带回男方家,以作为定情的信物,表示订亲成功。在路上媒公不可打开伞观看,若之后男女双方离婚,则男方需将彩色丝线布球退还女方[39][40]。
[编辑] 傣族丧葬
聚居于云南的傣族用缅纸(傣语称“嘎拉沙”)做油纸伞[41],所用的油是芝麻油,傣族人相信伞可以引领死者到天堂,因此是陪葬的必需品。现时在勐遮镇能购买到用缅纸制成的伞[42]。
[编辑] 客家舞蹈
伞舞是传统的客家舞蹈,演出时舞者必须手持纸伞,并穿着蓝布长衫的传统客家服饰[43]。客家民俗舞蹈与采茶戏、山歌等均为客家文化重要的一部分。
[编辑] 台湾美浓油纸伞
油纸伞为高雄美浓特有的客家文化象征之一。制作过程可分为制伞骨、制伞、伞头、伞柄、绘花等五大部分,完成其中之一便可称为“全艺”。
[编辑] 历史及沿革
美浓的油纸伞制作技术引进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约在日治时期的大正年间,是由林阿贵和吴振兴延请中国制伞师父来台传授技艺,而另一种说法则是由广东梅县制伞师父郭玉琴渡海来台,落脚于高雄美浓定居,故而将技术传入美浓[44]。早期美浓纸伞厂都以“广”字命名,如广振兴、广德兴、广荣兴、广美兴等。1960年代前,油纸伞、烟叶和稻米为美浓地区的重要经济收入。1960年代时,美浓纸伞业达到最兴盛,美浓当地共有二十几家纸伞厂且每年生产约二万把以上。但之后由于台湾工业开始急速发展,机器所生产的洋伞价格低廉且耐用易于携带,台湾成为洋伞王国,使得洋伞逐渐取代油纸伞,造成不少传统制伞厂被迫停业。
但在197//www.souquanme.com0年代时,英文汉声杂志曾以广进胜纸伞的创始人林享麟和他的油纸伞作为封面,大幅报道制伞的生活及制伞过程,英国国家广播公司BBC也曾到台湾制作纪录片《长远的搜寻(Long Search)》,拍摄美浓传统油纸伞制作过程[45]。加上1983年时,客家导演林福地曾在美浓拍摄连续剧《星星知我心》。该剧在日本播放后,日本人对剧中的油纸伞印象深刻,并向台湾采购大批油纸伞,挽救了当时油纸伞工业逐渐式微的命运。1980年代之后,台湾民生经济逐渐富裕,美浓旅游观光业也开始渐渐兴盛,使得油纸伞逐渐由原本实用的生活目的转变为与观光结合的地区文化。
[编辑] 制作材料及过程
美浓油纸伞伞骨所使用的竹材,大部分来自台湾南投竹山、埔里以及高雄旗山所出产的孟宗竹。由于孟宗竹坚硬有弹性,不易折断,故伞骨的制作多以孟宗竹为主,制作前将孟宗竹浸泡于水中一个月去糖分,之后晒干竹材以防虫蛀,经过锯竹、削成伞骨,再制作伞头、伞柄,钻孔穿线组合。伞骨结构完成之后,再上胶裱纸修边、上柿子油、曝晒、绘画、装伞柄、固定伞头、穿内线等步骤之后,方始完成
油纸伞是源于中国的一种纸制伞,亦传至亚洲其他地区如日本、朝鲜、越南、泰国、老挝等地,并在各地发展出具有当地特色的油纸伞。随着一些客家人迁到台湾定居,令中式油纸伞在台湾亦有所发展。油纸伞除了是挡阳遮雨的日常用品外,也是嫁娶婚俗礼仪一项不可或缺的物品,中国传统婚礼上,新娘出嫁下轿时,喜娘会用红色油纸伞遮着新娘以作避邪。日本传统婚礼上,新娘也会被红色油纸伞遮着,老人喜好象征长寿的紫色伞,送葬时则要用白色伞。日本传统舞蹈也会以油纸伞作道具,茶道表演时用的要用“番伞”。
在早期客家庄里,由于“纸”与“子”谐音,故客家女性婚嫁时,女方通常会以两把纸伞为嫁妆,一含“早生贵子”的意思,且“伞(伞)”字里有四个人字,也象征着多子多孙,而纸伞伞面张开后形成圆形,且“油”与“有”谐音,为祝福新人生活美满圆满的意思。男子16岁成年礼时,也会以相同理由赠予一对纸伞[1]。
宗教庆典中,也常看到将油纸伞作为遮蔽物撑在神轿上,此是取其圆满的意思,作为人们遮日避雨、驱恶避邪的象征。
现时日常所用的伞多是洋伞,油纸伞多作为艺术品和游客纪念品售卖。
如果将英文诗翻译成汉语,会是怎样的呢
如果将英文诗翻译成汉语,会是怎样的呢?
【英文原文】
You say that you love rain,
but you open your umbrella when it rains...
You say that you love the sun,
but you find a shadow spot when the sun shines...
You say that you love the wind,
But you close your windows when wind blows...
This is why I am afraid;
You say that you love me too...
普通版
你说你喜欢雨,
但是下雨的时候你却撑开了伞;
你说你喜欢阳光,
但当阳光播撒的时候,
你却躲在阴凉之地;
你说你喜欢风,
但清风扑面的时候,
你却关上了窗户。
我害怕你对我也是如此之爱。
文艺版
你说烟雨微芒,兰亭远望;
后来轻揽婆娑,深遮霓裳。
你说春光烂漫,绿袖红香;
后来内掩西楼,静立卿旁。
你说软风轻拂,醉卧思量;
后来紧掩门窗,漫帐成殇。
你说情丝柔肠,如何相忘;
我却眼波微转,兀自成霜。
诗经版
子言慕雨,启伞避之。
子言好阳,寻荫拒之。
子言喜风,阖户离之。
子言偕老,吾所畏之。
离骚版
君乐雨兮启伞枝,
君乐昼兮林蔽日,
君乐风兮栏帐起,
君乐吾兮吾心噬。
七言绝句版
微茫烟雨伞轻移,喜日偏来树底栖。
一任风吹窗紧掩,付君心事总犹疑。
七律压轴版
江南三月雨微茫,罗伞轻撑细细香。
日送微醺如梦寐,身依浓翠趁荫凉。
忽闻风籁传朱阁,轻蹙蛾眉锁碧窗。
一片相思君莫解,锦池只恐散鸳鸯。
【英文原文】
You say that you love rain,
but you open your umbrella when it rains...
You say that you love the sun,
but you find a shadow spot when the sun shines...
You say that you love the wind,
But you close your windows when wind blows...
This is why I am afraid;
You say that you love me too...
普通版
你说你喜欢雨,
但是下雨的时候你却撑开了伞;
你说你喜欢阳光,
但当阳光播撒的时候,
你却躲在阴凉之地;
你说你喜欢风,
但清风扑面的时候,
你却关上了窗户。
我害怕你对我也是如此之爱。
文艺版
你说烟雨微芒,兰亭远望;
后来轻揽婆娑,深遮霓裳。
你说春光烂漫,绿袖红香;
后来内掩西楼,静立卿旁。
你说软风轻拂,醉卧思量;
后来紧掩门窗,漫帐成殇。
你说情丝柔肠,如何相忘;
我却眼波微转,兀自成霜。
诗经版
子言慕雨,启伞避之。
子言好阳,寻荫拒之。
子言喜风,阖户离之。
子言偕老,吾所畏之。
离骚版
君乐雨兮启伞枝,
君乐昼兮林蔽日,
君乐风兮栏帐起,
君乐吾兮吾心噬。
七言绝句版
微茫烟雨伞轻移,喜日偏来树底栖。
一任风吹窗紧掩,付君心事总犹疑。
七律压轴版
江南三月雨微茫,罗伞轻撑细细香。
日送微醺如梦寐,身依浓翠趁荫凉。
忽闻风籁传朱阁,轻蹙蛾眉锁碧窗。
一片相思君莫解,锦池只恐散鸳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