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骨何须桑梓地,的下一句是什么?
出处:
毛的诗据说题目就是<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
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
1909年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我查到的原诗是这样的:
男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死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
——西乡隆盛诗
埋骨何须桑辛地的下一www.souquanme.com句是什么?
望采纳O(∩_∩)O
这首诗的作者,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RWSrPuX的著名武将西乡隆盛。
毛的诗据说题目就是<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
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
1909年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我查到的原诗是这样的:
男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死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
——西乡隆盛诗
毛恐怕只改了两个字.
桑梓地:出自《诗经.小雅.小弁》“为桑与梓,必恭敬止”,意思是说家乡的桑树与梓树为父母所栽种,对其必须表示敬意。后用其比喻家乡。
青山应是泛指任何地方。
字面意思是说:死后可以葬在任何地方,无需埋骨故乡。
此句的意思是说:好男儿志在四方,为了实现理想和抱负,不应贪恋故乡的一草一木,而应该四海为家,上下求索,正所谓“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
现在的话怎么说?这句诗出自毛泽东的《七绝改诗赠父亲》。
原文: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译文:
孩儿立下志向走出家乡,学习不取得成就发誓不还来。
死后埋葬尸体何必在故乡的土地,人生到处都是可以埋葬尸体的青山。
注释
1、乡关:家乡,故乡
2、桑梓:家乡,故乡。古代人们喜欢在住宅周围栽种桑树和梓树,后来人们就用物代处所,用桑梓代称家乡。
3、青山:象征祖国的山河秀丽。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1910年的秋天,毛泽东第一次离开家乡到外面读书,临行前他改写了日本人西乡隆盛借自月性和尚用以自勉的一首诗赠给了父亲。
毛泽东把改写好的诗夹在父亲的账本里,因为记账是父亲每天的“必修课”,他相信父亲会很快看见这首诗的。
毛泽东走的这一天,毛顺生出乎意外地带着一家人把儿子一直送到岸边,看着他登船而去。因为毛泽东的这首诗也打动了父亲,与其阻拦他,不如顺着他。俗话说得好,强扭的瓜不甜。
二、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中国人民的领袖,搜趣网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毛泽东始终坚持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维护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主权,维护世界和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七绝改诗赠父亲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少年毛泽东为何煞费苦心设下“说情宴”?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出自谁的七绝
埋骨何须桑梓地的出处
“埋骨何须桑梓地”的出自《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原诗如下: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搜趣网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译文:
孩儿立下志向走出家乡,学习不取得成就绝不回来。
死后何必将尸骨埋葬在故乡的土地,祖国到处都是秀丽的山河,可以作为安息的地方。
赏析:
全诗前两句气势雄伟、铿锵有力,表明了诗人求学的坚决、志向的高远。后两句寓意深远,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死后尸骨何必非要归故里,人生行至何地自有青山随的诗意。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原诗是什么?
这两句诗原诗出自日本江户时代末期(幕末)的萨摩藩武士、军人,政治家、维新志士西乡隆盛。
后由毛泽东于1910年,辛亥革命前夜改写创作,赠予自己的父亲。
《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
作者:毛泽东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注释:
乡关:家乡,故乡。
桑梓地:出自《诗小雅小弁》,同为家乡,故乡的意思。古代,人们喜欢在住宅周围栽植桑树和梓树,又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要对它表示敬意。后来人们就用物代处所,用“桑梓”代称家乡。赞扬某人为www.souquanme.com家乡造福,往往用“功在桑梓”。
这首诗是少年毛泽东走出乡关、奔向外面世界的宣言书,表明了他胸怀天下、志在四方的远大抱负。
扩展资料
这两句试最原始的出处是由幕末尊王攘夷运动僧人月性所作,原题“锵东游题壁二首”。
《锵东游题壁二首》
作者:月性
其一
二十七年云水身,又寻师友向三津。
儿乌反哺应无日,忍别北堂垂白亲。
其二
男儿立志出乡关,学若无成不复还。
埋骨何须坟墓地,人间到处有青山。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