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在春雨,钟子期曰:善哉,什么兮若什么
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仿写:
志在春雨,钟子期曰:“善哉,绵绵兮若春霖!“
春霖:连绵的春雨。//www.souquanme.com
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钟子期曰善哉什么兮若什么
《伯牙鼓琴图》是元代画家王振鹏的名作,此图的题目已经告诉了欣赏者画中的含义。它画的是琴师伯牙与听琴者钟子期之间用琴音交流的一个场面,这个场面,正是“知音”一词的源头,当然,其中也有一段堪称千古佳话的故事。
伯牙就是俞伯牙,春秋时期楚国著名的音乐家。他天资聪硕,天赋极高,很小就拜当时声名远播的琴师成连为师,学习音乐。经过三年刻苦的学习,伯牙很快成为声名远播的琴师。但是,他没有满足于这样的成绩,相反,为了达到更高的境界,他选择跟随师父成连到千里之外的蓬莱岛,从大自然中感悟音乐的真谛。当时,身处孤岛的伯牙,搜趣网与海为伴,与飞鸟为伍,穿行在树林之间,真正体会到了艺术的本质,最终成为一代杰出的琴师。但是,由于他的曲子境界很高,真正能听憧的人并不多,为此,伯牙常常感到孤独。
有一天,伯牙乘船漫游。船行到一座高山附近时,天空突然下搜趣网起了大雨,船家只好把船停靠在山边避雨。
伯牙坐在船中,倾听着淅淅沥沥的雨声,注视着雨水打在江面上的一朵朵水花,顿时琴兴大发。他拿出琴,饶有兴致地弹奏起来。当他正弹到兴头上时,突然感觉到琴弦上有异样的颤抖。伯牙的心里有一种莫名的感觉,脑海里霎时闪过一个念头:“莫非附近有人在听琴?”于是,他停下来,走出船舱外,果然看到在岸上的树林边坐着一个披蓑戴笠的砍柴人,正在出神地注视着他。
伯牙连忙上前,把砍柴人请进船内,一番寒暄之后,伯牙得知此人名叫钟子期。请客入席之后,伯牙说道:“我现在为你弹奏一曲好吗?”子期很高兴:“洗耳恭听!”于是,伯牙即兴弹了一曲《高山》。曲罢,子期还沉浸在其中,连连赞叹道:“多么巍峨的高山啊!”伯牙又弾了一曲《流//www.souquanme.com水》,子期称赞道:“多么浩荡的江水啊!”伯牙激动不已,紧紧握着子期的双手,说“这个世界上只有你才懂得我的心声,你真是我的知音啊!”接着,两个人结拜为生死之交,并约定待伯牙周游完毕要前往子期家中一聚。
数月以后,伯牙如期而至。然而,至交子期已经不幸因病去世了。悲痛欲绝的伯牙奔到子期的坟前,深情地弹奏了一首充满怀念的悲伤的曲子。曲罢,伯牙已经是泪流满面。他缓缓地站起来,将自己珍贵的琴狠狠地砸碎于子期的墓前。从此,伯牙再也没有弹过琴。
这就是俞伯牙与钟子期之间的故事。王振鹏借此故事来表达人世间知音难求的无奈。
巍巍乎其志在高山,浩浩乎其志在流水全诗
名曲溯源
“高山流水”最先出自《列子汤问》,传说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足复为鼓后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知己。《高山流水》原为一曲,自唐//www.souquanme.com代以后,《高山》与《流水》分为两首独立的琴曲。其中《流水》一曲,在近代得到更多的发展,曲谱初见于明代《神奇秘谱》(朱权成书于14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