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已是鬓入霜的上一句(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 鬓如霜)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十二年前的今日,我的祖母离开了,到了另一个世界。我至今不能忘却当年的那种悲痛和恐惧。苏轼这首悼妻之词中的这一句,......

再见已是鬓入霜的上一句(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 鬓如霜)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十二年前的今日,我的祖母离开了,到了另一个世界。我至今不能忘却当年的那种悲痛和恐惧。苏轼这首悼妻之词中的这一句,虽不十分贴切,但每每想起,我总是悲痛莫名,情难自禁。求悼亲之词,表我哀思。谢谢。
次岁寒韵并悼之
折尽玉魂销尽香,徒留诗稿占春光。
可怜人去楼空锁,从此西风秋夜长。
悼念 (4.3 聂甜)
如同一道天堑
横跨在你我之间
我闭上眼
无法面对你的改变
依稀记得那年春天
无星无月
我对着天空许愿
如果梦醒来你还在我身边
那你就是我今生的牵伴
斗转星移,光阴似箭
睁开眼,
却发现早已是沧海桑田
过去的你啊
葬在哪?
我愿挎上竹蓝
把你的尸骨收敛
然后
深深地
埋在我心里面
即使有一天
我背叛了我的誓言
我也不会忘记带走
这份深深的眷恋
对你的爱
就像这个圆圈
永远不会有终点
对你的恨
也像这个圆圈
永远不会有起点
曾经的我
幼稚的认为
南半球和北半球
相隔好远好远
现在的我
渐渐明白
同样遥远的
还有你那熟悉
而又陌生的脸
有人说
我们只是两条平行线
永远不会有交点
时至今天
我才发现
我们只是视而不见
远远的看见你
却说未曾谋面
同伴们都说
我口出狂言
其实你的名字
我已默念了千百遍
随着那以往的岁月
一同封锁在心间
夜深人静时
才独自一人
静静思怜
直至泪流满面
这刻骨铭心的痛啊
是你留给我的遗言
望着你远去的背影
默默的对你
说声再见
泪水含在心里面
我害怕模糊了视线
怎能忘记
我们共同走过的昨天
又怎能记起
那早已泛黄的画面
今天的你暮然回首
www.souquanme.com去的我却已擦肩
这定格的画面
多么令人悲怜
物是人非啊
我已听不出你的声音
看不清你的容颜
只有过去的你
还残存在我心里面
你只是我生命里的
一个过客
但我还是要把你悼念
在你离开之前
现在
你即将起程
飞向我给不了得明天
我唯一能做的
就是乞求上天
虔诚的希望
你一路平安
花儿
飘落了灿烂
不再鲜艳

遗失了美好
永远都将憔悴枯槁
今夜
月光如血
已不在是从前那个夏夜
我彻夜难眠
对着朗月
轻声对你说: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是什搜趣网么意思??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dUxGnuTKH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题记中“乙卯”年指的是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其时苏东坡任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年已四十。
  正月二十日这天夜里,他梦见爱妻王弗,便写下了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陈师道语)的悼亡词。
  苏东坡的这首词是“记梦”,而且明确写了做梦的日子。但实际上,词中记梦境的只有下片的五句,其他都是真挚朴素,沉痛感人的抒情文字。“十年生死两茫茫”生死相隔,死者对人世是茫然无知了,而活着的人对逝者呢,不也同样吗?恩爱夫妻,一朝永诀,转瞬十年了。“不思量,自难忘”人虽云亡,而过去美好的情景“自难忘”呵!王弗逝世十年了,想当初年方十六的王弗嫁给了十九岁的苏东坡,少年夫妻情深意重自不必说,更难得她蕙质兰心,明事理。
  这十年间,东坡因dUxGnuTKH反对王安石的新法,颇受压制,心境悲愤;到密州后,又忙于处理政务,生活困苦,他又怎能“不思量”那聪慧明理的贤内助呢。作者将“不思量”与“自难忘”并举,利用这两组看似矛盾的心态之间的张力,真实而深刻地揭示自己内心的情感。年年月月,朝朝暮暮,虽然不是经常悬念,但也时刻未曾忘却!或许正是出于对爱妻王弗的深切思念,东坡续娶了王弗的堂妹王润之,据说此女颇有其堂姐风韵。十年忌辰,触动人心的日子里,往事蓦然来到心间,久蓄的情感潜流,忽如闸门大开,奔腾澎湃难以遏止。“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想到爱妻华年早逝,远隔千里,无处可以话凄凉,说沉痛。其实即便坟墓近身边,隔着生死,就能话凄凉了吗?这是抹煞了生死界线的痴语,情语,格外感人。“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这三个长短句,又把现实与梦幻混同了起来,把死别后的个人忧愤,包括苍老衰败之中,这时他才四十岁,已经“鬓如霜”了。她辞别人世已经十年了,“纵使相逢”恐怕也认“我”不出了。这个不可能的假设,感情深沉悲痛,表现了对爱侣的深切怀念,也寄寓了自己的身世之感。
  如梦如幻,似真非真,其间真情恐怕不是仅仅依从父命,感于身世吧。苏东坡曾《亡妻王氏墓士铭》记述了“妇从汝于艰难,不可忘也”的父训。作者索于心,托于梦的实是一份“不思量,自难忘”的患难深情啊。
  下片的头五句,才入了题开始“记梦”。“夜来幽梦忽还乡”,是记叙,写自己梦中忽然回到了时念中的故乡,那个两人曾共度甜蜜岁月的地方。“小轩窗,正梳妆”那小室,亲切而又熟悉,她情态搜趣网容貌,依稀当年,正梳妆打扮。夫妻相见,没有出现久别重逢、卿卿我我的亲昵,而是“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无言”,包括了千言万语,表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沉痛,别后种种从何说起?一个梦,把过去拉了回来,把现实的感受溶入梦中,使这个梦令人感到无限凄凉。“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作者料想长眠地下的爱侣,年年伤逝的这个日子,为了眷恋人世、难舍亲人,该是柔肠寸断了吧?推己至人,作者设想此时亡妻一个人凄冷幽独的“明月”之夜的心境,可谓用心良苦。这番痴情苦心实可感天动地。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什么意思?

解释:即使相逢也应该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这三个长短句,又把现实与梦幻混同了起来,把死别后的个人种种忧愤,包括在容颜的苍老,形体的衰败之中,这时他才四十岁,已经“鬓如霜”了。明明她辞别人世已经十年,却要“纵使相逢”,这是一种绝望的、不可能的假设,感情是深沉、悲痛,而又无奈的,表现了作者对爱侣的深切怀念,也把个人的变化做了形象的描绘,使这首词的意义更加深了一层。
出自: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原文: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译文:
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相互思念却很茫然,无法相见。不想让自己去思念,自己却难以忘怀。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即使相逢也应该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两人互相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与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