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计日可得,作奸犯科,妄自菲薄,三顾茅庐"造句!
咳咳~~
不是我妄自菲薄啊,看你这样子,作奸犯科怎么能真正达到目的捏?
如果你能自甘贬低 不怕吃苦 勤勤恳恳 劳劳碌碌 认认真真 不能苦笑 不准嘲笑 的
表现,然后来找我,最好恩~~能够三顾茅庐,我想我就支持你下,你的胜利也就计日可待啦!
不是我妄自菲薄啊,看你这样子,作奸犯科怎么能真正达到目的捏?
如果你能自甘贬低 不怕吃苦 勤勤恳恳 劳劳碌碌 认认真真 不能苦笑 不准嘲笑 的
表现,然后来找我,最好恩~~能够三顾茅庐,我想我就支持你下,你的胜利也就计日可待啦!
罄竹难书(书法)无法无天,作奸犯科( )教学相长
罄竹难书(书法)无法无天,作奸犯科(科学)教学相长
三国诸葛亮成语,故事情节谐后语
盖世无双
如鱼得水
思贤如渴
七擒七纵
龙盘虎踞
空城计
既生瑜,何生亮
集思广益
淡泊明志
苟全性命
伏龙凤雏
汉贼不两立
俭以养德
妄自菲薄
任重才轻
三顾茅庐
初出茅庐
草船借箭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赤壁之战
三足鼎立
作奸犯科
欲擒故纵
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
一个诸葛亮,稳做中心帐,排起八卦阵,专捉飞来将
鞠躬尽瘁
三顾茅庐 初出茅庐 草船借箭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赤壁之战 三足鼎立 作奸犯科 欲擒故纵 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 一个诸葛亮,稳做中心帐,排起八卦阵,专捉飞来将 鞠躬尽瘁 成败利钝;凌上虐下;虎踞龙盘;不知所云;闭门思过;不求闻达;草庐三顾;豺狼之吻;淡泊明志;方寸已乱;伏龙凤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龙蟠虎踞;龙盘虎踞;力排众议;苟全性命;盖世无双;肝心若裂;汉贼不两立;七擒七纵;如虎添翼;开诚布公;空城计;龙骧虎视;计日而待;集思广益;俭以养德;思贤如渴;所向无敌;我心如秤;临危受命;三顾茅庐;如鱼得水;任重才轻;妄自菲薄;危急存亡 ;上楼去梯;识时务者为俊杰;胸中鳞甲;游辞巧饰;作奸犯科;坐以待毙;众难群移
如鱼得水
思贤如渴
七擒七纵
龙盘虎踞
空城计
既生瑜,何生亮
集思广益
淡泊明志
苟全性命
伏龙凤雏
汉贼不两立
俭以养德
妄自菲薄
任重才轻
三顾茅庐
初出茅庐
草船借箭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赤壁之战
三足鼎立
作奸犯科
欲擒故纵
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
一个诸葛亮,稳做中心帐,排起八卦阵,专捉飞来将
鞠躬尽瘁
三顾茅庐 初出茅庐 草船借箭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赤壁之战 三足鼎立 作奸犯科 欲擒故纵 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 一个诸葛亮,稳做中心帐,排起八卦阵,专捉飞来将 鞠躬尽瘁 成败利钝;凌上虐下;虎踞龙盘;不知所云;闭门思过;不求闻达;草庐三顾;豺狼之吻;淡泊明志;方寸已乱;伏龙凤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龙蟠虎踞;龙盘虎踞;力排众议;苟全性命;盖世无双;肝心若裂;汉贼不两立;七擒七纵;如虎添翼;开诚布公;空城计;龙骧虎视;计日而待;集思广益;俭以养德;思贤如渴;所向无敌;我心如秤;临危受命;三顾茅庐;如鱼得水;任重才轻;妄自菲薄;危急存亡 ;上楼去梯;识时务者为俊杰;胸中鳞甲;游辞巧饰;作奸犯科;坐以待毙;众难群移
出师表的赏析
《出师表》赏析
【注评】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先帝:称已经去世的皇帝,这里指刘备。创业未半:创建统一大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刘备以统一全国为己任,但到临死天下仍处于三国鼎立之中,所以这样说。而:转折连词,却。中道:即中途,半路上。崩殂:封建社会称帝王死亡叫崩,又称殂。刘备于汉灵帝末年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开始与其他军阀角逐,企图统一天下。曹丕篡汉称帝后,他也自称皇帝,建号章武,于章武三年(223)去世。今:目前。天下三分:指魏、蜀、吴三国的割据鼎立。当时三国都已建立帝号。益州疲弊:意思是蜀国力量薄弱。当时中国版图分为十二州,蜀据其一,即益州,其地相当今四川、云南和贵州的一部分。益州地处西南,土地较肥沃,但生产落后,所以对魏、吴来说,是国小兵弱。章武二年(222)刘备伐吴,被陆逊击败,损失惨重,因而诸葛亮这次出兵伐魏,仍感国力困乏。疲弊:困顿衰弱。诚:实在。危急存亡:形势危险急迫,关系到存或者亡。之:结构助词,的。秋:时刻,时期。○四句总提当时形势,警策刘禅发愤图强。起笔凝重,定下全篇基调。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然:连词,然而,但是。侍卫之臣:在君主左右随从护卫的臣子。这里指所有在朝的文臣。不懈于内:在朝廷以内尽力办事而不懈怠。懈:放松,偷懒。于:介词,在。内:指在朝廷之内。忠志之士:忠贞有志的人。这里指戍守征战的武将。忘身于外:在战场冲锋陷阵,奋不顾身。者:助词,用在复合句前一分句之末,上下两分句有解释和被解释的关系。盖:副词,承接上文,申述原因,有“大概”的意思。追:追念,怀念。殊遇:特别厚待。欲报之于陛下:想要报答在陛下身上。报:报答。之:代词,指先帝之殊遇。陛下:古代臣子对皇帝的称呼。这里指刘禅。陛:宫殿的台阶。○四句剖析人心。实际上这是对刘禅委婉而尖锐的规劝,言外之意是刘禅是沾父亲的德泽,自己还没有慑服众人的威望。所以下文就告诫要继承和发扬刘备的作风。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遣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诚:副词,实在。宜:应该。开张圣听:扩大您圣明的听闻。开张:扩大。意思要后主广泛的听取意见。圣:古时臣下对君主的尊称。以:连词,表示目的或结果。光:发扬光大。遗德:遗留下来的美德。指刘备广开言路等思想品德。恢弘: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扩展、大力发扬。气:气概,精神。不宜:不应该。妄自菲薄:毫无根据地看轻自己,即自轻自贱。妄:胡乱。菲薄:用作动词,小看,轻视。引喻失义:说话不合搜趣网道理。引喻:称引,譬喻。失义:不适当,不恰当。义:宜。以:连词,表示结果,有“以致”的意思。塞:堵塞。谏:对君主、尊长或朋友规劝,使其改正错误。○广开言路是修明政治的先决条件,故首先提出。“诚宜”“不宜”,发起一篇告诫之意。
从分析形势入手,首先提出要广开言路。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罚藏(zāng)否(pǐ),不宜异同。 宫中:指后主宫禁中的亲信。府中:指承相府中的官员。建典元年(223)刘禅命诸葛亮开府治事。俱为一体:都是一个整体。陟:迁升,提升。罚:惩罚。藏:善。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表扬。否:恶。这里用作动词,批评。异同:偏义复词,取“异”义。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zhāo)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若:连词,如果。作奸犯科:干坏事,违犯法律。奸:指奸邪事情。科:律条。及:连词,和。为忠善者:名词性“者”字结构,指尽忠为善的人。宜:副词,应该。付:交付,交给,有司: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员,即主管部门。古代设官分职,事各有专司,故谓之有司。以:连词,表示目的。昭:显示。平:公平、公正。明:严明,英明。偏私:偏袒,照顾私情。内外:指“宫中”“府中”。异法:执法两样。○严明赏罚是修明政治的根本途径,故特别强调。诸葛亮提出这点,是因为鉴于汉末皇朝颠覆的教训:懦弱无能的皇帝容易亲信宫中近侍,受他们的牵制,而与朝中执政官员对立,造成互相倾轧的混乱局面,最后导致亡国。据《三国志蜀书董允传》记载,刘禅宠信宦官黄皓,董允常对禅劝谏,黄皓也不敢为非。董允死后,黄皓“操弄威柄,终至覆国”。此虽后事,但刘禅的弱点诸葛亮不会不有所觉察。这里的话是有针对性的。
接着提出要严明赏罚,秉法持正。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纬(yi)、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遣陛下。 侍中、侍郎:都是官职名,均为皇帝近臣,侍中备应对顾问;侍郎掌管传达诏命等事。郭攸之:字演长,南阳(现在河南省南阳市)人,时任侍中。费讳:字文伟,江夏(mǐng)(现在河南省罗山县)人。原任太子舍人,刘禅即位后,由黄门侍郎迁为侍中,官至大将军。董允:字休昭,南郡枝江(www.souquanme.com现在湖北省枝江县)人,时任黄门侍郎。此:代词,这些人。良实:贤良忠实。志虑忠纯:志向和思想忠贞无二。是以“以是”,因此。以:介词,因为;是:指示代词,此。简拔:选拔。遗:留给。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补阙(quē)漏,有所广益。 愚:自称谦词。以为:认为。悉:副词,尽,完全,都。以:介词,拿。咨之:问他。咨:询问。之:代词,指郭攸之、费讳、董允。藏行:实行。裨补阙漏:补救过失和疏漏。裨补:弥补,补救。阙:同“缺”,过失,缺点。漏:疏忽,遗漏。有所广益:有更多的益处。○为保证出师以后蜀国内政稳定,诸葛亮对人事安排作了周密的考虑,向刘禅推举一批贤能,作为辅佐。
推举宫中贤臣。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日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向宠:襄阳宜城(现在湖北省宜城县)人,刘备时任门牙将。章武二年,刘备在秭归为吴军所败,唯有向宠的部队损失很少。刘禅时为中部督,后调升为中领军,是统率皇宫卫队的将领。性行淑均:性情品德贤良公正:晓畅:熟悉。昔日:过去,从前。称之曰能:称舞他能干。曰:动词,是,为。是以:“以是”。众议:大家商议。举:推举。为:动词,做。督:指中都督。 愚以为宫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阵和睦,优劣得所。 以为:认为。营中:军队中。行阵和睦:军队协调肃整。睦:一作“穆”,都是“和”的意思。优劣得所:好的差的各得其任。指用人得当。
举荐可靠的将领,交代营中事宜。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tuí)也。 亲贤臣:亲近贤臣。亲:形容词意动用法,亲近。远小人:疏远小人。远:形容词意动用法,疏远。此:指示代词,这。先汉:指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4年)。所以:……的原因。后汉:指东汉。这里实指东汉末年几位皇帝。倾颓:倾覆衰败。○规劝后主吸取历史教训。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在时:在世的时候。每:每次。臣:诸葛亮自称,我。论:谈论。未尝:未曾。痛恨:痛感遗憾。桓、灵:东汉的桓帝(刘志,公元147——167年在位)和灵帝(刘宏,168——189年在位)。两人在位时,宠信外戚、宦官,政治腐败,终于酿成汉末大乱。列举历史经验教训,说明任人唯亲的危害。 侍中、尚书、长(zhāng)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侍中即指郭攸之、费祎、董允。尚书: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这里指陈震。陈震,字孝起,南阳人,建兴三年拜尚书。长史:丞相府协助丞相处理政务的官,这里指张裔。张裔,字君嗣,成都(现在四川省成都市)人,当时以射声校尉领留府长史。参军:丞相府的重要幕僚,这里指蒋琬。蒋琬,字公琰,零陵湘乡(现在湖南省湘乡县)人,当时任参军。诸葛亮往汉中,他和张裔统留府事,后官至大司马。贞良死节:坚贞正直,能以死报国。愿:希望。之:代词,指他们。汉室:汉朝。刘备为刘汉皇室后裔,以继承正统自命。之:结构助词,的。隆:兴盛。可:可以。计日而待:算着日子等待。意思是不要很长时间。○指出要图复兴,必须亲信忠良。
列举历史经验教训,强调依靠贤臣的重要性。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臣:诸葛亮自称。本:本来,原来。布衣:平民。古代平民的衣服,除年老者可以用丝外,都用麻类材料制成,所以“布衣”就成为平民的代称。躬耕:亲自耕种。于:副词,在。南阳:郡名,治所在今河南省南阳市。据《三国志蜀书》引《汉晋春秋》:“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日隆中。”苟全:苟且保全。闻达:出名做大官。闻:扬名;达:发达,指做官。○自述早年志趣。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以:以为。卑鄙:出身低微,见识浅陋。这是谦词。猥自枉屈:降低自己身份。这是敬词。猥:副词,用在动词前,表示动作行为是违反常情的。这里用以表示尊敬对方。枉屈:屈尊。《诸葛亮传》载:“徐庶谓先主日:‘此人(指诸葛亮)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生遂诣亮,凡三往,乃见。”三顾:三次拜访。草庐:茅屋。咨:询问,商议。以:介词,拿,用。当世之事:当时的天下大事。由是:由此。感激:感动,激发。与现代汉语中“感谢”的意义不同。遂:副词,于是,便。许:答应。驱驰:奔走效劳。 ○诉说用世之由。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yòu)一年矣。 后:后来;值:当,遇上,遇到。倾覆:失败挫折。指建安十三年(208)刘备在当阳(现在湖北省当阳县)长坂坡曹操击溃事。受任:接受任务。奉命于危难之间:指刘备逃奔夏口(现在湖北省武汉市),诸葛亮奉命到孙吴求救事。尔来:从那时到现在。二十有一年:从刘备访诸葛亮于隆中,到诸葛亮上表出师北伐,计二十一年。有:通“又”。○回顾与先帝患难与共的艰苦历程。自述出身经历。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知:知道,了一解。谨慎:谨严慎重。与现代汉语中偏重小心慎重的意义不同。寄:托付。大事:指章武三年(223)刘备在永安(即白帝城,现在四川省奉节县东北)病危时,嘱托诸葛亮辅佐刘禅、讨魏兴汉的事。《诸葛亮传》载,刘备临死前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诸葛亮流泪回答说:“臣敢竭股肱(gǔgōng)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刘备又告谕刘禅:“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谨慎”是对诸葛亮的精确评价。“诸葛一生唯谨慎”一语所本。 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人不毛。 夙夜:早晚,日夜。夙:早上。这句形容为了国事日夜焦虑操劳的情形。托付:委托。不效:没有成效。效:成就,成功。以:顺接连词。明:明智,这里指知人之明。渡泸:渡过泸水(即金沙江)。建兴三年(225),因南部诸郡叛乱,诸葛亮率军渡过金沙江征讨,思威并施,稳定了后方。著名的“七擒孟获”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战役中。据载泸水地方湿热,多瘴气,三四月就很少有人渡河,五月问连呼吸都感困难,渡河就更加困难了。不毛:这里指南方未被开发的地方。毛:指五谷或其他农作物。○述说受命以来的辛勤。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兵甲已足:建兴三年秋到五年间,诸葛亮依据蜀地丰富的物资,练兵讲武,准备大举。“兵甲已足”是说军队已有相当实力。兵甲:泛指武器装备。足:充足。奖率:奖励,统率。三军:全军。中原:本指黄河中下游地区,这里指曹魏统治区。庶:副词,表示可能或希望。希望,但愿。竭:尽,竭尽。驽钝:比喻才能平庸。这是诸葛亮自谦之词。驽:劣马,跑不快的马。钝:刀刃不锋利。攘除:排除,铲除。奸凶:奸恶之徒。这里指魏明帝曹睿等人。当时蜀、魏处于敌对地位,蜀汉以正统自居,因此诸葛亮这样说。下面所说的“贼”情况相同。旧都:指东汉的旧都洛阳。曹操掌权后迁都许昌(现在河南省许昌市),曹丕称帝,以洛阳为国都。蜀汉自称继承东汉政权,所以要“还于旧都”。所以:用来……的。报:报答。职分:职责,职务范围内应做的事情。○说明出师北伐,势在必行,并表明自己效忠蜀汉的赤心。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纬、允之任也。 斟酌:(处理事务)斟情酌理,掌握分寸,意思是考虑事情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损益:减少或增加,这里是得失的意思。进尽忠言:无保留的提出诚恳的意见。则:那就(是,任:职责。○再吹叮咛依靠大臣理好朝政。
说明北伐时机成熟,表明兴复汉室的决心。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托:委托。以:前一“以”,介词,拿,把。后一“以”,连词,可译为“来”。讨贼:讨伐汉贼,即曹魏。效:功效,效果。治:惩处。告先帝之灵:上告刘备在天之灵。○出师誓言。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纬、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兴德之言:发扬圣德的言论i建议。即上文所谓“斟酌损益”的“忠言”。责:处分。慢:怠慢,疏忽。彰其咎:公布他们的过失。彰:显示,暴露。咎:过失,错误。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zōu)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自谋:自行谋划,这里有端正自己态度的意思。‘咨诹善道:询问治理国家的好办法。咨诹;询问,征求。察纳雅言:识别并采纳正确的言论。雅:正。追:追念。先帝遗诏:刘备给后主的遗诏,见《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裴松之注引《诸葛亮集》,诏中有几句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不胜;非常,十分(用于感情方面)。○出师后朝臣、后主职责分明,再三关照,语重心长。
交代出师后朝政事宜,反复叮咛后主牢记刘备遗训。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今:现在。当:在……之际。涕零:落泪。不知所言:不知说些什么。○结语表明临行前百感交集,无限恋念之情。这本来是套语,但在本文却自然得体,读者竟不觉其为套语。
结束语。
【译文】
先帝创建统一全国的大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裂为三国,蜀汉贫弱困乏,这真是形势危急,决定存亡的时刻啊。可是在宫廷内侍卫的大臣毫不松懈,忠心耿耿的将士在外奋不顾身,原是为了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殊待遇,想在陛下身上报答啊。(陛下)实在应该广泛的听取臣下的意见,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抱负的人的士气,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对你的忠心规劝啊!
宫廷的侍臣和相府的官吏,都属于国家这个整体,奖惩功过,评定(人物)好坏,不应该有所区别。如果他们中间有做坏事犯法的和尽忠做了好事的,都应该交有关的主管部门评判他们该受的惩罚和奖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有偏袒和私心,造成宫内和朝廷刑赏的法令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这些人都是贤良忠实的人,志向和心思忠诚专一,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我以为宫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都拿来跟他们商量,然后实施执行,这样就一定能够补救缺点和疏漏,得到更多的好处。
将军向宠,品性善良公正,精通军事,从前先帝试用他时,称他能干,所以大家商议推举他做了中部督。我认为军队中的事情,都拿来问问他,就一定能使军队协调肃整,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时期兴隆旺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时期倾覆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到这件事,没有不对桓、灵二帝的作法感到痛心遗憾的。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都是坚贞正直能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这样汉朝的兴隆就为期不远了。
我本来是一个平民,在南阳亲自耕田种地,只希望在乱世中保全生命,不要求在诸侯中做官扬名。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下,见识浅陋,竟亲自屈驾三次到茅屋中来看望我,向我询问当时的天下大事,我因此深受鼓舞,于是答应替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遭到挫折,我在兵败之时接受重任,在危难之中奉行使命,从那时到现在已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谨严慎重,所以临终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自从接受托付以来,我日夜忧虑,唯恐先帝的托付不能好好完成,以致损伤先帝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荒凉偏僻的地方去作战。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军队的军事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并率领全军,北上平定中原,我愿尽我平庸的才智,去铲除奸诈凶恶的敌人,复兴汉朝天下,迁回到原来的国都去。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于陛下的职责和本分啊!至于考虑朝政的得失利弊,向陛下毫无保留的提出忠直诚恳的意见,那就是郭攸之、费讳、董允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兴复汉室的任务交给我,如果没有成效,就请治我的罪,来禀告先帝在天之灵。如果没有振兴盛德的建议,就该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的怠慢,来表明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该自行谋划,去征求询问治国的良策,识别、采纳正确的意见,深切的追念先帝留下的诏命。这样,我就受恩不浅,感激不尽了。
现在就要远离,面对这个奏章,我禁不住泪落纷纷,不知道说了些什么。
【简析】
《出师表》以恳切的言辞,针对当时的局势,反复劝勉刘禅要继承先主刘备的遗志,开张圣听,赏罚严明,亲贤远佞(nìng),以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现了诸葛亮“北定中原”的坚强意志和对蜀汉忠贞不二的品格。
三国时期,曹魏国力最强,孙吴次之,而蜀汉最为弱小。当刘备病卒于白帝城(今四川奉节县东)时,他留给诸葛亮的是内外交困的局面和一个年幼无知、扶不起来的接班人。在这种危难关头,诸葛亮以丞相府的名义承担了蜀汉的全部实际责任,对内严明法纪,奖励耕战;对外安抚戎羌,东联孙吴,积极准备北伐曹魏。经过几年的努力。蜀国力量有所加强,呈现“国以富饶”“风化肃然”的局面,于是诸葛亮率军北驻汉中(今陕西省汉中市),以图中原。就当时形势分析,且不说蜀魏两国实力悬殊,仅“劳师以袭远”这种策略也是兵家之大忌,但诸葛亮仍坚持铤而走险,(先后六次统兵伐魏)并表现出百折不回的意志,其根本原因是北定中原、兴复汉室是先主刘备的遗愿。后主刘禅尽管昏庸无志,(“乐不思蜀”的典故足以显示他的人品)诸葛亮还要竭忠尽智的辅佐他,尽管刘备有“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的遗诏,他也不存半点僭越之心,因为后主是先主的遗孤。“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是读葛亮出师北伐的精神力量,也是他后半生全部活动的精神力量。《出师表》正是在淋漓尽致的解剖了这种精神的实质从而表现出这位社稷之臣的全部品格这一点上,显示了它独特而巨大的感染力。诸葛亮的忠肝义胆,他“鞠躬尽瘁搜趣网,死而后己”的精神,在封建社会里被视为臣子的大节,普遍受到推崇:而当国家处于危难关头,这种精神更焕发出强大的感召力,如文天祥在《正气歌》中所赞颂的“时穷节乃现”,“鬼神泣壮烈”,一封奏疏能干百年被视为“至文”而流传不朽,主要原因在这里。
由于本文是奏章,内容是诸葛亮出师伐魏前向刘禅陈述意见,提出修明政治的主张,因此全文以议论为主。由于诸‘葛亮要让刘禅知道创业的艰难,激励他立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大业,因而文中兼叙了自己的身世和追随先帝的原因以及以身许国的经过。又由于诸葛亮对刘氏父子无限忠诚,披肝沥胆相待,因而言词充满着殷切期望之情。全文既晓之以理,又动之以情。具体的说,前部分重在晓之以理,后部分重在动之以情。总的是以议论为主,融以叙事和抒情。全篇文字从作者肺腑中流出,析理透辟,真情充溢,感人至深。
本文的语言最显著的特点是率直质朴,表现恳切忠贞的感情。前人特别指出在六百余字的篇幅里,先后十三次提及“先帝”,七次提到“陛下”。“报先帝”“忠陛下”思想贯穿全文,处处不忘先帝“遗德”“遗诏”,处处为后主着想,期望他成就先帝未竟的“兴复汉室”的大业。全文既不借助于华丽的辞藻,又不引用古老的典故,每句话不失臣子的身份,也切合长辈的口吻。清朝丘维屏说“武侯在国,目睹后主听用嬖昵小人,或难于进言,或言之不省,借出师时叮咛痛切言之,明白剀切中,百转千回,尽去《离骚》幽隐诡幻之迹而得其情。”这说法是很有道理的。屈原是在遵谗毁、被放逐的处境中写出《离骚》的,因而采取幽隐诡幻的表现手法。诸葛亮处境跟屈原正相反,但《出师表》感情充沛的特点和所表达的忠君爱国之情却是一脉相通的,率直质朴的语言形式是和文章的思想内容统一的。本文多以四字句行文,还有一些整齐工稳的排比对偶句式,如“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体现了东汉末年骈体文开始兴起的时代风尚。本文有大量合成词,是出于诸葛亮的首创,不少词经诸葛亮的提炼,后来都用为成语,如“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作奸犯科”“苟全性命”“斟酌损益”“感激涕零”“不知所云(言)”等EidMtXeOMI,由此不难看出《出师表》的语言成就,仅凭这一点它都应该流传不朽。
【字词句基础知识举要】
异同
异同,在本文“不宜异同”一句中用作偏义复词,所谓偏义复词,是指一个复音词由两个反义或近义的语素组成。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只有其中一个语素起表义作用,另一个只作为陪衬,没有实在意义。“不宜异同”所要表达的是“不。应该有差异”,只有“异”这一语素在起表义作用。由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不同,一个词在这里属偏义复词,在那里可能又不是了,如《汉书朱云传》:“欲考其异同”,“异同”意思是相同与不相同之处。现代汉语中也有这种情况,如说“万一她有个好歹”,“好歹”指危险,用作偏义;而“不识好歹”一语中,“好歹”就不是偏义了。
痛恨
“痛恨”,现代词是极为仇恨的意思,为偏正结构。但《出师表》中的“痛恨”是联合结构,痛心遗憾的意思。先帝“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是说桓、灵“亲小人,远贤臣”,以致天下“倾颓”,所以刘备为之痛心,为之遗憾。桓:灵是先朝的皇帝,刘备作为皇族后裔,为他们的政治腐败感到痛心遗憾是可以理解的;但决不会表示极端仇恨。
卑鄙
“卑鄙”一词,在现代汉语中意思是行为恶劣。《出师表》中的“卑鄙”是低微鄙陋的意思。“卑”指地位低下;“鄙”指见识不高。“先帝不以臣卑鄙”一句,是说先帝不把我看作是低微鄙陋的人,这样讲,含有自谦的意味。
感激
“感激”,现代汉语中和“感谢”是同义词;古代汉语中是感动、激发的意思,只有、“感”义,并无“谢”意。《出师表》中“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和“臣不胜受恩感激”两句,“感激”都是“感动”“激动”的意思。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文这两处,如果把“感激”解释为“感谢”,似乎也没有什么不通,但这却不是诸葛亮要表达的意思。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这是一个判断句,用固定格式“……者,……也”表原因判断,“者”提示原因。“不懈于内”动补结构,介词短语“于内”作补语,“忘身于外”同此。“报之于陛下”中“报之”是动宾结构,介词短语“于陛下”作“报”的补语。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这是一个多重复句,前后两句各为一个分句,并列关系,这是第一个层次。两个分句又是分别由两个并列关系的分句构成,这是第二个层次。“躬耕于南阳”一句中,“躬”,名词作状语,表示“耕”这一动作行为使用的方法,亲自。后两个单句中,“于乱世”“于诸侯”搜趣网介词短语放在动宾短语“苟全性命”“不求闻达”的后面作补语。“全”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保全。下文“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与此相同,“于”相当于“在”。
【注评】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先帝:称已经去世的皇帝,这里指刘备。创业未半:创建统一大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刘备以统一全国为己任,但到临死天下仍处于三国鼎立之中,所以这样说。而:转折连词,却。中道:即中途,半路上。崩殂:封建社会称帝王死亡叫崩,又称殂。刘备于汉灵帝末年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开始与其他军阀角逐,企图统一天下。曹丕篡汉称帝后,他也自称皇帝,建号章武,于章武三年(223)去世。今:目前。天下三分:指魏、蜀、吴三国的割据鼎立。当时三国都已建立帝号。益州疲弊:意思是蜀国力量薄弱。当时中国版图分为十二州,蜀据其一,即益州,其地相当今四川、云南和贵州的一部分。益州地处西南,土地较肥沃,但生产落后,所以对魏、吴来说,是国小兵弱。章武二年(222)刘备伐吴,被陆逊击败,损失惨重,因而诸葛亮这次出兵伐魏,仍感国力困乏。疲弊:困顿衰弱。诚:实在。危急存亡:形势危险急迫,关系到存或者亡。之:结构助词,的。秋:时刻,时期。○四句总提当时形势,警策刘禅发愤图强。起笔凝重,定下全篇基调。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然:连词,然而,但是。侍卫之臣:在君主左右随从护卫的臣子。这里指所有在朝的文臣。不懈于内:在朝廷以内尽力办事而不懈怠。懈:放松,偷懒。于:介词,在。内:指在朝廷之内。忠志之士:忠贞有志的人。这里指戍守征战的武将。忘身于外:在战场冲锋陷阵,奋不顾身。者:助词,用在复合句前一分句之末,上下两分句有解释和被解释的关系。盖:副词,承接上文,申述原因,有“大概”的意思。追:追念,怀念。殊遇:特别厚待。欲报之于陛下:想要报答在陛下身上。报:报答。之:代词,指先帝之殊遇。陛下:古代臣子对皇帝的称呼。这里指刘禅。陛:宫殿的台阶。○四句剖析人心。实际上这是对刘禅委婉而尖锐的规劝,言外之意是刘禅是沾父亲的德泽,自己还没有慑服众人的威望。所以下文就告诫要继承和发扬刘备的作风。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遣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诚:副词,实在。宜:应该。开张圣听:扩大您圣明的听闻。开张:扩大。意思要后主广泛的听取意见。圣:古时臣下对君主的尊称。以:连词,表示目的或结果。光:发扬光大。遗德:遗留下来的美德。指刘备广开言路等思想品德。恢弘: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扩展、大力发扬。气:气概,精神。不宜:不应该。妄自菲薄:毫无根据地看轻自己,即自轻自贱。妄:胡乱。菲薄:用作动词,小看,轻视。引喻失义:说话不合搜趣网道理。引喻:称引,譬喻。失义:不适当,不恰当。义:宜。以:连词,表示结果,有“以致”的意思。塞:堵塞。谏:对君主、尊长或朋友规劝,使其改正错误。○广开言路是修明政治的先决条件,故首先提出。“诚宜”“不宜”,发起一篇告诫之意。
从分析形势入手,首先提出要广开言路。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罚藏(zāng)否(pǐ),不宜异同。 宫中:指后主宫禁中的亲信。府中:指承相府中的官员。建典元年(223)刘禅命诸葛亮开府治事。俱为一体:都是一个整体。陟:迁升,提升。罚:惩罚。藏:善。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表扬。否:恶。这里用作动词,批评。异同:偏义复词,取“异”义。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zhāo)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若:连词,如果。作奸犯科:干坏事,违犯法律。奸:指奸邪事情。科:律条。及:连词,和。为忠善者:名词性“者”字结构,指尽忠为善的人。宜:副词,应该。付:交付,交给,有司: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员,即主管部门。古代设官分职,事各有专司,故谓之有司。以:连词,表示目的。昭:显示。平:公平、公正。明:严明,英明。偏私:偏袒,照顾私情。内外:指“宫中”“府中”。异法:执法两样。○严明赏罚是修明政治的根本途径,故特别强调。诸葛亮提出这点,是因为鉴于汉末皇朝颠覆的教训:懦弱无能的皇帝容易亲信宫中近侍,受他们的牵制,而与朝中执政官员对立,造成互相倾轧的混乱局面,最后导致亡国。据《三国志蜀书董允传》记载,刘禅宠信宦官黄皓,董允常对禅劝谏,黄皓也不敢为非。董允死后,黄皓“操弄威柄,终至覆国”。此虽后事,但刘禅的弱点诸葛亮不会不有所觉察。这里的话是有针对性的。
接着提出要严明赏罚,秉法持正。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纬(yi)、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遣陛下。 侍中、侍郎:都是官职名,均为皇帝近臣,侍中备应对顾问;侍郎掌管传达诏命等事。郭攸之:字演长,南阳(现在河南省南阳市)人,时任侍中。费讳:字文伟,江夏(mǐng)(现在河南省罗山县)人。原任太子舍人,刘禅即位后,由黄门侍郎迁为侍中,官至大将军。董允:字休昭,南郡枝江(www.souquanme.com现在湖北省枝江县)人,时任黄门侍郎。此:代词,这些人。良实:贤良忠实。志虑忠纯:志向和思想忠贞无二。是以“以是”,因此。以:介词,因为;是:指示代词,此。简拔:选拔。遗:留给。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补阙(quē)漏,有所广益。 愚:自称谦词。以为:认为。悉:副词,尽,完全,都。以:介词,拿。咨之:问他。咨:询问。之:代词,指郭攸之、费讳、董允。藏行:实行。裨补阙漏:补救过失和疏漏。裨补:弥补,补救。阙:同“缺”,过失,缺点。漏:疏忽,遗漏。有所广益:有更多的益处。○为保证出师以后蜀国内政稳定,诸葛亮对人事安排作了周密的考虑,向刘禅推举一批贤能,作为辅佐。
推举宫中贤臣。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日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向宠:襄阳宜城(现在湖北省宜城县)人,刘备时任门牙将。章武二年,刘备在秭归为吴军所败,唯有向宠的部队损失很少。刘禅时为中部督,后调升为中领军,是统率皇宫卫队的将领。性行淑均:性情品德贤良公正:晓畅:熟悉。昔日:过去,从前。称之曰能:称舞他能干。曰:动词,是,为。是以:“以是”。众议:大家商议。举:推举。为:动词,做。督:指中都督。 愚以为宫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阵和睦,优劣得所。 以为:认为。营中:军队中。行阵和睦:军队协调肃整。睦:一作“穆”,都是“和”的意思。优劣得所:好的差的各得其任。指用人得当。
举荐可靠的将领,交代营中事宜。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tuí)也。 亲贤臣:亲近贤臣。亲:形容词意动用法,亲近。远小人:疏远小人。远:形容词意动用法,疏远。此:指示代词,这。先汉:指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4年)。所以:……的原因。后汉:指东汉。这里实指东汉末年几位皇帝。倾颓:倾覆衰败。○规劝后主吸取历史教训。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在时:在世的时候。每:每次。臣:诸葛亮自称,我。论:谈论。未尝:未曾。痛恨:痛感遗憾。桓、灵:东汉的桓帝(刘志,公元147——167年在位)和灵帝(刘宏,168——189年在位)。两人在位时,宠信外戚、宦官,政治腐败,终于酿成汉末大乱。列举历史经验教训,说明任人唯亲的危害。 侍中、尚书、长(zhāng)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侍中即指郭攸之、费祎、董允。尚书: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这里指陈震。陈震,字孝起,南阳人,建兴三年拜尚书。长史:丞相府协助丞相处理政务的官,这里指张裔。张裔,字君嗣,成都(现在四川省成都市)人,当时以射声校尉领留府长史。参军:丞相府的重要幕僚,这里指蒋琬。蒋琬,字公琰,零陵湘乡(现在湖南省湘乡县)人,当时任参军。诸葛亮往汉中,他和张裔统留府事,后官至大司马。贞良死节:坚贞正直,能以死报国。愿:希望。之:代词,指他们。汉室:汉朝。刘备为刘汉皇室后裔,以继承正统自命。之:结构助词,的。隆:兴盛。可:可以。计日而待:算着日子等待。意思是不要很长时间。○指出要图复兴,必须亲信忠良。
列举历史经验教训,强调依靠贤臣的重要性。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臣:诸葛亮自称。本:本来,原来。布衣:平民。古代平民的衣服,除年老者可以用丝外,都用麻类材料制成,所以“布衣”就成为平民的代称。躬耕:亲自耕种。于:副词,在。南阳:郡名,治所在今河南省南阳市。据《三国志蜀书》引《汉晋春秋》:“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日隆中。”苟全:苟且保全。闻达:出名做大官。闻:扬名;达:发达,指做官。○自述早年志趣。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以:以为。卑鄙:出身低微,见识浅陋。这是谦词。猥自枉屈:降低自己身份。这是敬词。猥:副词,用在动词前,表示动作行为是违反常情的。这里用以表示尊敬对方。枉屈:屈尊。《诸葛亮传》载:“徐庶谓先主日:‘此人(指诸葛亮)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生遂诣亮,凡三往,乃见。”三顾:三次拜访。草庐:茅屋。咨:询问,商议。以:介词,拿,用。当世之事:当时的天下大事。由是:由此。感激:感动,激发。与现代汉语中“感谢”的意义不同。遂:副词,于是,便。许:答应。驱驰:奔走效劳。 ○诉说用世之由。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yòu)一年矣。 后:后来;值:当,遇上,遇到。倾覆:失败挫折。指建安十三年(208)刘备在当阳(现在湖北省当阳县)长坂坡曹操击溃事。受任:接受任务。奉命于危难之间:指刘备逃奔夏口(现在湖北省武汉市),诸葛亮奉命到孙吴求救事。尔来:从那时到现在。二十有一年:从刘备访诸葛亮于隆中,到诸葛亮上表出师北伐,计二十一年。有:通“又”。○回顾与先帝患难与共的艰苦历程。自述出身经历。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知:知道,了一解。谨慎:谨严慎重。与现代汉语中偏重小心慎重的意义不同。寄:托付。大事:指章武三年(223)刘备在永安(即白帝城,现在四川省奉节县东北)病危时,嘱托诸葛亮辅佐刘禅、讨魏兴汉的事。《诸葛亮传》载,刘备临死前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诸葛亮流泪回答说:“臣敢竭股肱(gǔgōng)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刘备又告谕刘禅:“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谨慎”是对诸葛亮的精确评价。“诸葛一生唯谨慎”一语所本。 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人不毛。 夙夜:早晚,日夜。夙:早上。这句形容为了国事日夜焦虑操劳的情形。托付:委托。不效:没有成效。效:成就,成功。以:顺接连词。明:明智,这里指知人之明。渡泸:渡过泸水(即金沙江)。建兴三年(225),因南部诸郡叛乱,诸葛亮率军渡过金沙江征讨,思威并施,稳定了后方。著名的“七擒孟获”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战役中。据载泸水地方湿热,多瘴气,三四月就很少有人渡河,五月问连呼吸都感困难,渡河就更加困难了。不毛:这里指南方未被开发的地方。毛:指五谷或其他农作物。○述说受命以来的辛勤。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兵甲已足:建兴三年秋到五年间,诸葛亮依据蜀地丰富的物资,练兵讲武,准备大举。“兵甲已足”是说军队已有相当实力。兵甲:泛指武器装备。足:充足。奖率:奖励,统率。三军:全军。中原:本指黄河中下游地区,这里指曹魏统治区。庶:副词,表示可能或希望。希望,但愿。竭:尽,竭尽。驽钝:比喻才能平庸。这是诸葛亮自谦之词。驽:劣马,跑不快的马。钝:刀刃不锋利。攘除:排除,铲除。奸凶:奸恶之徒。这里指魏明帝曹睿等人。当时蜀、魏处于敌对地位,蜀汉以正统自居,因此诸葛亮这样说。下面所说的“贼”情况相同。旧都:指东汉的旧都洛阳。曹操掌权后迁都许昌(现在河南省许昌市),曹丕称帝,以洛阳为国都。蜀汉自称继承东汉政权,所以要“还于旧都”。所以:用来……的。报:报答。职分:职责,职务范围内应做的事情。○说明出师北伐,势在必行,并表明自己效忠蜀汉的赤心。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纬、允之任也。 斟酌:(处理事务)斟情酌理,掌握分寸,意思是考虑事情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损益:减少或增加,这里是得失的意思。进尽忠言:无保留的提出诚恳的意见。则:那就(是,任:职责。○再吹叮咛依靠大臣理好朝政。
说明北伐时机成熟,表明兴复汉室的决心。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托:委托。以:前一“以”,介词,拿,把。后一“以”,连词,可译为“来”。讨贼:讨伐汉贼,即曹魏。效:功效,效果。治:惩处。告先帝之灵:上告刘备在天之灵。○出师誓言。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纬、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兴德之言:发扬圣德的言论i建议。即上文所谓“斟酌损益”的“忠言”。责:处分。慢:怠慢,疏忽。彰其咎:公布他们的过失。彰:显示,暴露。咎:过失,错误。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zōu)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自谋:自行谋划,这里有端正自己态度的意思。‘咨诹善道:询问治理国家的好办法。咨诹;询问,征求。察纳雅言:识别并采纳正确的言论。雅:正。追:追念。先帝遗诏:刘备给后主的遗诏,见《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裴松之注引《诸葛亮集》,诏中有几句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不胜;非常,十分(用于感情方面)。○出师后朝臣、后主职责分明,再三关照,语重心长。
交代出师后朝政事宜,反复叮咛后主牢记刘备遗训。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今:现在。当:在……之际。涕零:落泪。不知所言:不知说些什么。○结语表明临行前百感交集,无限恋念之情。这本来是套语,但在本文却自然得体,读者竟不觉其为套语。
结束语。
【译文】
先帝创建统一全国的大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裂为三国,蜀汉贫弱困乏,这真是形势危急,决定存亡的时刻啊。可是在宫廷内侍卫的大臣毫不松懈,忠心耿耿的将士在外奋不顾身,原是为了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殊待遇,想在陛下身上报答啊。(陛下)实在应该广泛的听取臣下的意见,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抱负的人的士气,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对你的忠心规劝啊!
宫廷的侍臣和相府的官吏,都属于国家这个整体,奖惩功过,评定(人物)好坏,不应该有所区别。如果他们中间有做坏事犯法的和尽忠做了好事的,都应该交有关的主管部门评判他们该受的惩罚和奖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有偏袒和私心,造成宫内和朝廷刑赏的法令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这些人都是贤良忠实的人,志向和心思忠诚专一,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我以为宫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都拿来跟他们商量,然后实施执行,这样就一定能够补救缺点和疏漏,得到更多的好处。
将军向宠,品性善良公正,精通军事,从前先帝试用他时,称他能干,所以大家商议推举他做了中部督。我认为军队中的事情,都拿来问问他,就一定能使军队协调肃整,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时期兴隆旺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时期倾覆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到这件事,没有不对桓、灵二帝的作法感到痛心遗憾的。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都是坚贞正直能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这样汉朝的兴隆就为期不远了。
我本来是一个平民,在南阳亲自耕田种地,只希望在乱世中保全生命,不要求在诸侯中做官扬名。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下,见识浅陋,竟亲自屈驾三次到茅屋中来看望我,向我询问当时的天下大事,我因此深受鼓舞,于是答应替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遭到挫折,我在兵败之时接受重任,在危难之中奉行使命,从那时到现在已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谨严慎重,所以临终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自从接受托付以来,我日夜忧虑,唯恐先帝的托付不能好好完成,以致损伤先帝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荒凉偏僻的地方去作战。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军队的军事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并率领全军,北上平定中原,我愿尽我平庸的才智,去铲除奸诈凶恶的敌人,复兴汉朝天下,迁回到原来的国都去。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于陛下的职责和本分啊!至于考虑朝政的得失利弊,向陛下毫无保留的提出忠直诚恳的意见,那就是郭攸之、费讳、董允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兴复汉室的任务交给我,如果没有成效,就请治我的罪,来禀告先帝在天之灵。如果没有振兴盛德的建议,就该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的怠慢,来表明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该自行谋划,去征求询问治国的良策,识别、采纳正确的意见,深切的追念先帝留下的诏命。这样,我就受恩不浅,感激不尽了。
现在就要远离,面对这个奏章,我禁不住泪落纷纷,不知道说了些什么。
【简析】
《出师表》以恳切的言辞,针对当时的局势,反复劝勉刘禅要继承先主刘备的遗志,开张圣听,赏罚严明,亲贤远佞(nìng),以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现了诸葛亮“北定中原”的坚强意志和对蜀汉忠贞不二的品格。
三国时期,曹魏国力最强,孙吴次之,而蜀汉最为弱小。当刘备病卒于白帝城(今四川奉节县东)时,他留给诸葛亮的是内外交困的局面和一个年幼无知、扶不起来的接班人。在这种危难关头,诸葛亮以丞相府的名义承担了蜀汉的全部实际责任,对内严明法纪,奖励耕战;对外安抚戎羌,东联孙吴,积极准备北伐曹魏。经过几年的努力。蜀国力量有所加强,呈现“国以富饶”“风化肃然”的局面,于是诸葛亮率军北驻汉中(今陕西省汉中市),以图中原。就当时形势分析,且不说蜀魏两国实力悬殊,仅“劳师以袭远”这种策略也是兵家之大忌,但诸葛亮仍坚持铤而走险,(先后六次统兵伐魏)并表现出百折不回的意志,其根本原因是北定中原、兴复汉室是先主刘备的遗愿。后主刘禅尽管昏庸无志,(“乐不思蜀”的典故足以显示他的人品)诸葛亮还要竭忠尽智的辅佐他,尽管刘备有“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的遗诏,他也不存半点僭越之心,因为后主是先主的遗孤。“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是读葛亮出师北伐的精神力量,也是他后半生全部活动的精神力量。《出师表》正是在淋漓尽致的解剖了这种精神的实质从而表现出这位社稷之臣的全部品格这一点上,显示了它独特而巨大的感染力。诸葛亮的忠肝义胆,他“鞠躬尽瘁搜趣网,死而后己”的精神,在封建社会里被视为臣子的大节,普遍受到推崇:而当国家处于危难关头,这种精神更焕发出强大的感召力,如文天祥在《正气歌》中所赞颂的“时穷节乃现”,“鬼神泣壮烈”,一封奏疏能干百年被视为“至文”而流传不朽,主要原因在这里。
由于本文是奏章,内容是诸葛亮出师伐魏前向刘禅陈述意见,提出修明政治的主张,因此全文以议论为主。由于诸‘葛亮要让刘禅知道创业的艰难,激励他立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大业,因而文中兼叙了自己的身世和追随先帝的原因以及以身许国的经过。又由于诸葛亮对刘氏父子无限忠诚,披肝沥胆相待,因而言词充满着殷切期望之情。全文既晓之以理,又动之以情。具体的说,前部分重在晓之以理,后部分重在动之以情。总的是以议论为主,融以叙事和抒情。全篇文字从作者肺腑中流出,析理透辟,真情充溢,感人至深。
本文的语言最显著的特点是率直质朴,表现恳切忠贞的感情。前人特别指出在六百余字的篇幅里,先后十三次提及“先帝”,七次提到“陛下”。“报先帝”“忠陛下”思想贯穿全文,处处不忘先帝“遗德”“遗诏”,处处为后主着想,期望他成就先帝未竟的“兴复汉室”的大业。全文既不借助于华丽的辞藻,又不引用古老的典故,每句话不失臣子的身份,也切合长辈的口吻。清朝丘维屏说“武侯在国,目睹后主听用嬖昵小人,或难于进言,或言之不省,借出师时叮咛痛切言之,明白剀切中,百转千回,尽去《离骚》幽隐诡幻之迹而得其情。”这说法是很有道理的。屈原是在遵谗毁、被放逐的处境中写出《离骚》的,因而采取幽隐诡幻的表现手法。诸葛亮处境跟屈原正相反,但《出师表》感情充沛的特点和所表达的忠君爱国之情却是一脉相通的,率直质朴的语言形式是和文章的思想内容统一的。本文多以四字句行文,还有一些整齐工稳的排比对偶句式,如“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体现了东汉末年骈体文开始兴起的时代风尚。本文有大量合成词,是出于诸葛亮的首创,不少词经诸葛亮的提炼,后来都用为成语,如“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作奸犯科”“苟全性命”“斟酌损益”“感激涕零”“不知所云(言)”等EidMtXeOMI,由此不难看出《出师表》的语言成就,仅凭这一点它都应该流传不朽。
【字词句基础知识举要】
异同
异同,在本文“不宜异同”一句中用作偏义复词,所谓偏义复词,是指一个复音词由两个反义或近义的语素组成。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只有其中一个语素起表义作用,另一个只作为陪衬,没有实在意义。“不宜异同”所要表达的是“不。应该有差异”,只有“异”这一语素在起表义作用。由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不同,一个词在这里属偏义复词,在那里可能又不是了,如《汉书朱云传》:“欲考其异同”,“异同”意思是相同与不相同之处。现代汉语中也有这种情况,如说“万一她有个好歹”,“好歹”指危险,用作偏义;而“不识好歹”一语中,“好歹”就不是偏义了。
痛恨
“痛恨”,现代词是极为仇恨的意思,为偏正结构。但《出师表》中的“痛恨”是联合结构,痛心遗憾的意思。先帝“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是说桓、灵“亲小人,远贤臣”,以致天下“倾颓”,所以刘备为之痛心,为之遗憾。桓:灵是先朝的皇帝,刘备作为皇族后裔,为他们的政治腐败感到痛心遗憾是可以理解的;但决不会表示极端仇恨。
卑鄙
“卑鄙”一词,在现代汉语中意思是行为恶劣。《出师表》中的“卑鄙”是低微鄙陋的意思。“卑”指地位低下;“鄙”指见识不高。“先帝不以臣卑鄙”一句,是说先帝不把我看作是低微鄙陋的人,这样讲,含有自谦的意味。
感激
“感激”,现代汉语中和“感谢”是同义词;古代汉语中是感动、激发的意思,只有、“感”义,并无“谢”意。《出师表》中“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和“臣不胜受恩感激”两句,“感激”都是“感动”“激动”的意思。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文这两处,如果把“感激”解释为“感谢”,似乎也没有什么不通,但这却不是诸葛亮要表达的意思。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这是一个判断句,用固定格式“……者,……也”表原因判断,“者”提示原因。“不懈于内”动补结构,介词短语“于内”作补语,“忘身于外”同此。“报之于陛下”中“报之”是动宾结构,介词短语“于陛下”作“报”的补语。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这是一个多重复句,前后两句各为一个分句,并列关系,这是第一个层次。两个分句又是分别由两个并列关系的分句构成,这是第二个层次。“躬耕于南阳”一句中,“躬”,名词作状语,表示“耕”这一动作行为使用的方法,亲自。后两个单句中,“于乱世”“于诸侯”搜趣网介词短语放在动宾短语“苟全性命”“不求闻达”的后面作补语。“全”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保全。下文“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与此相同,“于”相当于“在”。
人贱自有天收,出自哪里?
出自应采儿主演的《雀圣之自摸天后》一句经典台词,她说:“牌烂不一定会输,但人贱必有天收。”
后一句的意思是,人如果作奸犯科那么上天也不会饶恕他。
或着这样搭配:举头三尺有神明,人贱必有天收
后一句的意思是,人如果作奸犯科那么上天也不会饶恕他。
或着这样搭配:举头三尺有神明,人贱必有天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