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出自哪里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出处:春宿左省
春宿左省
作者:杜甫 (唐)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夜如何其,夜未央出自诗经的哪一篇啊??
夜如何其,夜未央出自《诗经》的《小雅庭燎》。
《小雅庭燎》
原文:
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君子至止,鸾声将将。
夜如何其?夜未艾,庭燎晣晣。君子至止,鸾声哕哕。
夜如何其?夜乡晨,庭燎有辉。君子至止,言观其旂。
译文:
已是夜里什么时光?还是半夜不到天亮。庭中火炬熊熊闪光。早朝诸侯开始来到,旗上銮铃叮当作响。
已是夜里什么时分?黎明之前夜色未尽。庭中火炬一片通明。早朝诸侯陆续来到,旗上銮铃叮咚齐鸣。
已是夜里什么时辰?夜色消退将近清晨。庭中火炬光芒渐昏。早朝诸侯已经来到,抬头同看旗上龙纹。
扩展资料:
此诗描写宫廷早朝的景象,表现君王勤于政事。诗共三章。第一章写夜半之时不安于寝,急于视朝,看到外边已有亮光,知已燃起庭燎;又听到鸾声叮当,知诸侯已www.souquanme.com有入朝者。
说明宣王中兴,政治稳定,百官、内侍皆不敢怠于事,诸侯公卿也谨于君臣大礼,严肃畏敬,及早入朝以待朝会;而宣王勤于政事、体贴臣下、重视朝仪的心情,也无形中见于言外。第二章时间稍后,但黑夜//www.souquanme.com尚未尽,庭燎之光一片通明,銮铃之声不断,诸侯正陆续来到。
昧爽视朝,本为定例,但昏庸之君往往有名无实。宣王勤于朝政,纲纪严肃,上下振作,造成中兴气象,由此诗即可看出。诗中虽未用比兴,也无多形容,但其白描的手法既捕捉到最具特点的情景,也细微地反映出诗人的心理活动和当时心情,实近于天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小雅庭燎
名言一句,求意思
又不道流年,暗中偷度。请问是何意?多少光阴成瞬变,人生暗转是流年。
这是题给依然博客《流年碎影》一文的小NkSns诗,忽然发觉,“流年”一词近来频频跃入眼帘。先是读东坡词《洞仙歌》的结句——“又只恐、流年暗中偷换。”在这首词前原有东坡注的小引:
“仆七岁时见眉山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馀,自言:尝随师入蜀主孟旭宫中。一日大热,蜀主与花蕊夫人夜起避暑摩珂池上,作一词。朱能记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人无知此词者。但记其首两句,暇日寻味,岂《洞仙歌令》乎,乃为足之”
搜趣网于是,苏东坡按照自己儿时的记忆片段,补填了这首《洞仙歌》——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只恐、流年暗中偷换!”
宋人有好事者,考证出蜀后主孟昶的原“诗”(或有人称为《玉楼春》词),认为是苏轼《洞仙歌》的出处,比如在宋人姚宽的笔记《西溪丛语》中记载——
“孟蜀王《水殿》诗,东坡续为长短句:冰肌玉骨清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帘间明月独窥人,攲枕钗横云鬓乱。三更庭院悄无声,时见疏星度河汉。屈指西风几时来?只恐流年暗中换。”
这里姚宽(南NkSns宋初年)把孟昶的水殿词称为“诗”,当然是一首仄韵律诗,这样的观点我是同意的。但是,也有人认为这是一首《玉楼春》词,因为《玉楼春》相当于把两首仄韵七绝诗重叠在一起,所以很容易混淆。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白香词谱》中也解释为《玉楼春》,这就值得商榷了。首先说这首诗并不合《玉楼春》词牌的格式。另外,《玉楼春》这个词牌兴盛是在晚唐和五代时期,当时的格式是比较固定的。孟昶是五代时期后蜀国的君主,我国最早的词选《花间集》就是在后蜀编纂而成的,这和孟昶喜欢填词有很大关系,对于填词可以说孟昶是十分的精通,不会出现如此的纰漏。
还有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这首诗恐怕未必是孟昶所作,最大的可能是后人偷句苏轼词而伪作的。我们把两首词作一下细致的比较,就会发现它们几乎太接近了,如果是苏轼化孟昶的诗,那这样的篡改水平也太过低级了,实在让人难以置信是出自东坡的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