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乃天涯客下一句(我是天涯客 君非江上人)

我是天涯客,君非江上人“楚客原是天涯客,山人本非江湖人”,出处是哪里?是那个,“日落江湖白”的散文吗?还是古诗词中的句子——,原诗是什么题目,......

我乃天涯客下一句(我是天涯客 君非江上人)

我是天涯客,君非江上人

“楚客原是天涯客 山人本非江湖人” 出处是哪里?是那个 “日落江湖白”的散文吗?还是古诗词中的句子—— 原诗是什么题目,
是出自“日落江湖白”的散文《天涯纪》之:日落江湖白.
并非是古诗词中的句子

萍水相逢,皆是天涯客,求下联

萍水相逢,皆是天涯客
酒泉共饮,同为海外仙
平仄如下:
中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中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水木轩主原创 敬呈楼主雅收 他人若要转载 还请注明作者

关于春天的千古名句有哪些

《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其全文诗句如下: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白鹿洞》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白贞。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春望》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杜甫。其全文诗句如下: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夜喜雨》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杜甫。其全文诗句如下: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作者是唐代文搜趣网学家韩愈。其全文诗句如下: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清平调其一》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其全文诗句如下: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元日》作者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其全文诗句如下: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绝句》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杜甫。其全文诗句如下:
  第一首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第二首: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春日》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朱熹。其全文诗句如下: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登科后》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郊。其全文诗句如下: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钱塘湖春行》作者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其全文诗句如下: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忆江南》作者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其全文诗句如下: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凉州词》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之涣。其全文诗句如下: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相思》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其全文诗句如下: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惠崇春江晚景》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其全文诗句如下: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泊船瓜洲》作者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其全文诗句如下: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游园不值》作者是宋代文学家叶绍翁。其全文诗句如下: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其全文诗句如下: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作者为清代文学家龚自珍。其全文诗句如下: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游子吟》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郊。其全文诗句如下: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春晓》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浩然。其全文诗句如下: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煜。其全文诗句如下: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春怨》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方平。其全文诗句如下: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作者为清代诗人、文学家纳兰性德。其全文诗句如下: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题都城南庄》作者是唐代文学家崔护。其全文诗句如下: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赤壁》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杜牧。其全文诗句如下: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白发渔樵江渚上”出自明代诗人杨慎的古诗词作品《临江仙》,其全文如下: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唐朝诗人岑参的古诗作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第三四句,其全诗文如下: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黪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出自唐朝诗人贺知章的古诗作品《咏柳》第三四句,其全诗文如下: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出自唐朝诗人崔道融的古诗作品《溪居即事》的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出自明代诗人于谦的古诗词作品《除夜太原寒甚》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
  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出自唐朝诗人戎昱的古诗词作品《移家别湖上亭》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出自唐朝诗人贺知章的古诗作品《回乡偶书其二》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销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出自唐朝诗人刘长卿的古诗作品《别严士元》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东道若逢相识问, 青袍今已误儒生。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春思》第五六句,其全文如下: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古诗作品《杨柳枝词》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出自唐朝诗人张乔的古诗词作品《书边事》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戌楼。
  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
  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
  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出自唐朝诗人元好问的古诗作品《同儿辈赋未开海棠》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古诗作品《咏怀古迹其三》第五六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出自唐朝诗人杜牧的古诗作品《赠别其一》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出自唐朝诗人唐彦谦的古诗作品《垂柳》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
  “春风知别处,不遣柳条青”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词作品《劳劳亭》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处,不遣柳条青。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出自唐朝诗人柳中庸的古诗词作品《听筝》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出自唐朝诗人武元衡的古诗作品《春兴》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出自唐朝诗人雍陶的古诗作品《访城西友人别墅》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澧水桥西小路斜,日高犹未到君家。
  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
  “若道春风不解意,何因吹送落花来”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古诗作品《戏题盘石》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可怜盘石临泉水,复有垂杨拂酒杯。
  若道春风不解意,何因吹送落花来。
  “吟诗日日待春风,及至桃花开后却匆匆”出自宋朝诗人:陈与义的古诗作品《虞美人张帆欲去仍搔首》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张帆欲去仍搔首,更醉君家酒。吟诗日日待春风,及至桃花开后却匆匆。
  歌声频为行人咽,记著樽前雪。明朝酒醒大江流,满载一船离恨向衡州。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出自唐朝诗人、文学家杜牧的古诗作品《早雁》第五六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出自宋朝诗人、文学家欧阳修的古诗作品《戏答元珍》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出自宋朝代诗人晏殊的古诗作品《踏莎行小径红稀》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出自当代文学家毛泽东的古诗作品《送瘟神》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谁知道李白写的泰山诗句?

想请教一下各位网友们
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唐代开元、天宝年间的诗坛上的煌煌巨星。他的光芒一直辉耀着古代诗坛,被誉为“诗仙”。他以天纵之才,谱出雄奇瑰丽、豪壮奔放的诗篇,反映着盛唐的时代精神。天宝初年,他来到泰山诗文,也留下了他在那一特殊时期的心路历程,成为泰山文学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珍品佳作。
李白(701-762),字太白,是凉武昭王暠的九世孙,与李唐室同宗。其先世在隋末时远谪西域,居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城附近)。至中宗神龙初年(705-707),李白之父才携家迁回内地,居于绵州昌隆县青廉乡(今四川江油县)。父李客终身未仕,但很有文化修养。李白自述“余小时家大人令诵《子虚赋》”,并自称“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又说“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年龄稍长,便走出家门,结识了一些豪侠之士和隐者、道士。开元八年(720)李白二十岁时,宰相苏颋因事被出为益州(今四川成都)大都督府长史,李白中途以诗文谒见,苏大加赞赏,称李白“天才英丽,下笔不休,虽风力未成,且见专车之骨。若广之以学,可以相如比肩也”(《上安州裴长史书》),这给李白以极大的鼓舞。开元十三年(725),李白二十五岁,已是满腹经纶,制作盈笥,习得一身才艺,遂“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沿长江东下,出三峡,到江陵,泛洞庭,登庐山,直下金陵、扬州、会稽一带,最后到达湖北安陆,与前朝宰相许圉师的孙女结婚,从此以安陆为中心四处漫游,为时约十年之久。
开元二十四年(736),李白移家山东任城(今济宁市),直至乾元二年(759)移家梁园,共寄家山东达二十三年之久。天宝元年纵游泰山。同年秋被召入京,供奉翰林院,受到玄宗礼遇。李白原以为得到君臣遇合的良机,可以施展抱负,大济苍生了。如果不过是文学侍臣,未见重用。李白以诗人的敏感,透过大唐的繁荣表象,看到朝中的黑暗腐败,社会潜在的危机,使他深感失望痛心,终于上疏求去,于天宝三年初被“赐金放还”,实际在京时间仅一年有余。
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李白避乱隐居庐山屏风叠。永王璘东巡,招人幕府。后永王在与肃宗李亭的争斗中兵败被杀,李白受牵连下狱,被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乾元二年(759)行至巫山,遇赦东归。上元二年(761)秋,李光弼率军抵抗史朝义,李白入幕府请缨杀敌,途中因病返回金陵,投奔任当涂县令的族叔李阳冰。宝应元年(762)冬,李白逝于当涂,享年六十二岁。临终以手稿付李阳冰,阳冰编为《草堂集》,并为作序。
李白携夫人许氏、女儿平阳,于开元二十四年(736)移家任城。其时李白的六叔父为任城县令,族弟李凝为单父(今单县)主簿,近世族祖李辅为鲁郡(今兖州)都督,从祖为济南太守,另外还有族弟李幼搜趣网成、李令问等亦在鲁地供职。李白在此结交各地名士,与杜甫、高适漫游。齐鲁山川名胜,多有其游踪足迹。
天宝元年(742)四月,李白来到泰山,作较长时间的浏览逗留,并写下了一批关于泰山的作品。
《游泰山六首》:
其 一
四月上泰山,石平御道开。
六龙过万壑,涧谷随萦回。
马迹绕碧峰,于今满青苔。
飞流洒绝巘,水急松声哀。
北眺崿嶂奇,倾崖向东摧。
洞门闭石扇,地底兴云雷。
登高望蓬瀛,想象金银台。
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
玉女四五人,飘摇下九垓。
含笑引素手,遗我流霞杯。
稽首再拜之,自愧非仙才。
旷然小宇宙,弃世何悠哉。
其 二
清晓骑白鹿,直上天门山。
山际逢羽人,方瞳好容颜。
扪萝欲就语,却掩青云关。
遗我鸟迹书,飘然落岩间。
其字乃上古,读之了不闲。
感此三叹息,从师方未还。
搜趣网 其 三
平明登日观,举手开云关。
精神四飞扬,如出天地间。
黄河从西来,窈窕入远山。
凭崖览八极,目尽长空闲。
偶然值青童,绿发双云鬟。
笑我晚学仙,蹉跎凋朱颜。
踌躇忽不见,浩荡难追攀。
其 四
清斋三千日,裂素写道经。
吟诵有所得,众神卫我形。
云行信长风,飒若羽翼生。
攀崖上日观,伏槛窥东溟。
海色动远山,天鸡已先鸣。
银台出倒景,白浪翻长鲸。
安得不死药,高飞向蓬瀛。
其 五
日观东北倾,两崖夹双石。
海水落眼前,天光遥空碧。
千峰争攒聚,万壑绝凌厉。
缅彼鹤上仙,去天云中迹。
长松入霄汉,远望不盈尺。
山花异人间,五月雪中白。
终当遇安期,于此炼玉液。
其 六
朝饮王母池,暝投天门观。
独抱绿绮琴,夜行青山间。
山明月露白,夜静松风歌。
仙人游碧峰,处处笙歌发。
寂静娱清辉,玉真连翠微。
想象鸾凤舞,飘摇龙虎衣。
扪天摘匏瓜,怳忽不忆归。
举手弄清浅,误攀织女机。
明星坐相失,但见五云飞。
《梁甫吟》:
长啸梁甫吟,何日见阳春。
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
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壮气思经纶。
广张三千六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
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
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淮公。
入门不拜聘雄辩,两女辍洗来趋风。
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
狂客落魄尚如此,何况壮士当群雄。
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
帝旁投壶多玉女,三时大笑开电光。
倏烁晦冥起风雨。
阊阖九门不可通,以额扣关阍者怒。
白日不照吾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
猰 磨牙竞人肉,驺虞不折生草茎。
手接飞猱搏调虎,侧足焦原未言苦。
智者可卷愚者豪,世人见我轻鸿毛。
力排南山三壮士,齐相杀之费二桃。
吴楚弄兵无剧孟,亚夫咍尔为徒劳。
梁甫吟,声正悲。
张公两龙剑,神物合有时。
风云感会起屠钓,大人 屼当安之。
《拟恨赋》:
晨登泰山,一望蒿里。松楸骨寒,宿草坟毁,浮生可嗟,大运同此。于是仆人本壮夫,慷慨不歇,仰思前贤,饮恨而没。
昔如汉祖龙跃,群雄竞奔,提剑叱咤,指挥中原,东驰渤,西漂昆仑,断蛇奋旅,扫清国步,握瑶图而倏 ,登紫坛而雄顾。一朝长辞,天下缟素。
若乃项王虎斗,白日争辉。拔山力尽,盖世心违。闻楚歌之四合,知汉卒之重围,帐中剑舞,泣挫雄威。骓兮不逝,喑何归。
至如荆卿入秦,直度易水。长虹贯日,寒风飒起。远仇始皇,拟报太子。奇谋不成,愤惋而死。
若夫陈后失宠,长门掩扉。日冷金殿,霜凄锦衣,春草罢绿,秋萤乱飞,恨桃李之委绝,思君王之有违。
昔者屈原既放,迁于湘流,心死旧楚,魂飞长揪。听江风之 ,闻岭 之啾啾。永埋骨于渌水,怨怀王之不收。
及夫李斯受戳,神气黯然。左右垂泣,精魂动天。执爱子长别,叹黄 之无缘。
若乃错绣毂,填金门。烟尘晓沓,歌钟昼喧。亦复星沉电灭,闭影潜魂。
已矣哉,桂华满兮明月辉,扶桑晓兮白日飞。玉颜灭兮蝼蚁聚,碧台空兮歌舞稀。与天道兮共尽,莫不委骨同归。
李白游历泰山期间,还有一批酬赠之作。游泰山之后,李白即于初秋到泰山南麓的徂徕山。这是他第三次到徂徕。早在开元二十四年冬,他到任城刚刚半年,即到徂徕山,结识了孔巢父。开元二十八年秋,再至徂徕,与孔巢父等人隐居。据《旧唐书文苑传》:李白“与鲁中诸生孔巢父、韩准、裴政、陶沔、张叔明隐于徂徕山,酣歌纵饮,时号竹溪六逸。”竹溪遗址在徂徕山乳山之下,今尚留有李白“独秀峰”题刻。孔巢父字弱翁,孔子三十七世孙,自幼勤学,长期隐居徂徕山。据《旧唐书》本传载:“永王起兵江淮,闻其贤,以从事辟之。巢父知其必败,侧身潜遁,由是知名”,看来他的政治判断力远高于李白。唐德宗时任何中、陕、华等州招讨使,寻兼御史大夫,充魏博宣慰使,后在平叛中遇害,是一名大器晚成的政治家。“六逸”中其余皆处士、山人之流。开元二十八年,李白夫人许氏病故于任城,孔巢父等人大约是前来吊唁,李白有《送韩准裴政孔巢父还山》:
猎客张兔罝,不能挂龙虎。
所以青云人,高歌在岩户。
韩生信英彦,裴子含清真。
孔侯复秀出,俱与云霞亲。
峻节凌远松,同衾卧盘石。
斧冰漱寒泉,三子同二屐。
时时或乘兴,往往云无心。
出山揖牧伯,长啸轻衣簪。
昨霄梦里还,云弄竹溪月。
今晨鲁东门,账饮与君别。
雪崖滑去马,萝径迷归人。
相思若烟草,历乱无冬春。
还有与友人鲁颂告别的《别鲁颂》:
谁道泰山高,下却鲁连节。
谁云秦军众,摧却鲁连活。
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
夫子还倜傥,攻文继前烈。
错落石上松,无为秋霜折。
赠言镂宝刀,千岁庶不灭。
李白还遇到了来自布山的王山人。布山又名布金山,在泰山西南八十里,今肥城境。临别时作《赠别王山人归布山》:
王子析道论,微言破秋毫。
还归布山隐,兴入天云高。
尔去安可迟,瑶草恐衰歇。
我心亦怀归,屡梦松上月。
傲然遂独往,长啸开岩扉。
林壑久已芜,石道生蔷薇。
愿言弄笙鹤,岁晚来相依。
在任城期间也有一些赠别诗。《送范山人归泰山》:
鲁客抱白鸡,别余往泰山。
初行若片雪,杳在青崖间。
高高至天门,日观近可攀。
云生望不及,此去何时还。
开元二十六年,东平道士赵叟至任城拜访,李白有《送方士赵叟之东平》:
长桑晚洞视,五藏无全牛。
赵叟得秘诀,还从方士游。
西过获麟台,为我吊孔丘。
念别复怀古,潸然空泪流。
友人梁四前来过访,李白置酒设宴,有《送梁四归东平》:
玉壶挈美酒,送别强为欢。
大火南星月,长郊北路难。
殷王期负鼎,汶水起钓竿。
莫学东山卧,参差老谢安。
另外,李白还在他的许多诗篇中提及泰山,如在《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中,有:“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涨东海”,在《早秋赠裴十七仲堪》中,有“历抵海岱豪,结交鲁朱家”等等,充满对泰山的赞美与深情。
李白关于泰山的诗篇,既是雄奇俊逸的游仙诗,又寓于深刻的现实含意,是反映李白思想的重要资料。纵观李白一生,“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人名山游”是其孜孜不倦的实践与追求。少年李白是在当时浓厚的道教文化气氛中成长起来的,他家乡昌隆县的紫云山、戴天山均为道教名山。蜀中道风繁盛,一些著名的“道门龙凤”多在幼年即入道。李白“弱龄”时就结交了著名道士元丹丘,其最早的诗篇《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大约就是赠元氏之作。道教典籍是李白启蒙教育的重要教材。他童年在戴天山大明寺读书,自述“五岁诵六甲”,“十五观奇书”,当然是道教之书,“学神仙”、“学剑术”,也就是道教之术。后专门到梓州从道士赵蕤学习一年有余。这使得道教思想在他心中扎下了深根。后来他在济南接受高天师所授道 ,正式成为道教中人。
李白政治理想的形式和从政道路的选择,也是由儒道互补的社会风气熏陶和道教文化的深刻影响所决定的。这就是他在《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中阐述的:“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义毕,然后与陶朱、留侯,浮五湖,戏沧州,不足为难矣。”要实现这个理想,一般科举取士是办不到的,这就决定了他必须走以隐逸访道求官的终南捷径,以布衣之身直抵卿相,功成名就之后,再回到自由放逸的道教中去。如此,李白与道教著名人物司马承桢、吴筠、元丹丘等的密切交往,就有多重含义,带有明显的功利目的。司马氏是茅山道派掌门,南朝道士陶弘景就是一面在茅山修道炼丹,一面与梁武帝打得火热,往来咨询,时人谓之“山中宰相”。这种从政模式对李白有很强的吸引力。司马氏在当朝的影响也非同一般,其道教教义研究很有造诣,则天、中宗、睿宗、玄宗四朝频频应召入宫讲道,玄宗还“亲受法箓 ”成为在籍道士。司马氏身边有一名女弟子持盈法师,是玄宗同父异母之妹玉真公主,这无疑是引荐进身的绝好人选。李白曾满怀虔诚在长安远郊的玉真公主别馆(今陕西周至县楼观台)小住,期待能与公主会面,献上精心撰写的《玉真仙人词》,只是机缘不巧,未能如愿。吴筠也是茅山道派,司马氏师弟,长于道教理论阐www.souquanme.com发,李白曾与他同隐剡中。天宝元年初,玄宗召筠入京讲道,一时深得玄宗赞许。吴筠此行也不负李白所托,趁机引荐。所以《旧唐书》说李白因“筠荐之于朝,遣使召之,与筠俱侍诏翰林”。与李白关系最为深厚的是元丹丘,李白与其不仅相交弱龄,而且长期同游,共修道业。开元二十九年秋,元丹丘奉召入京,行前李白作《秋日炼药院镊白发赠元六兄林宗》、《凤笙篇》二诗相赠,提醒他“弱龄交光景”,莫忘“荣枯同所欢”。天宝元年春,玉真公主奉诏谒谯郡真源宫,元丹丘以“道门威仪”封号随行,极有可能借机荐白于玉真公主,遂在返朝后请玄宗下诏。此时正是李白游泰山之际。是年八月,李白自泰山返任城后接诏入京。所以与李白结交甚厚,又是第一个编辑李白诗文集的魏颢说:“白久居峨嵋,与丹丘因持盈法师达,白亦因之人翰林,名动京师”(《李翰林集序》)。应当说,道门人物的推举引荐,总算有了成效。
李白的泰山之游,正是他具备了一定声望与条件,尚在待机进身的特殊时期进行的。此游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满足精神需求,开阔眼界,追溯历代帝王先贤遗踪。另一方面也是为现实功利计,期冀与神仙异士际会,得到高士名师指点。这一目的强烈吸引着李白,使他心旷神怡,流连忘返,从“;四月上泰山,石平御道开”,到“山花异人间,五月雪中白”,再到“举手弄清浅,误攀织女机”,一气住了四个多月。这种长时间的独往独来的畅游,是李白游历生涯中罕见的。
《游泰山六首》反映了李白丰富的精神世界,表现了他的泰山寻仙从想象、等待到怀疑、失落的内心活动和真实的情绪变化。诗中首先表现了那种神奇浪漫的想象。在想象的形象思维方面,道教与诗歌有着密切的身缘关系。道教的“存想思神”,即通过“心斋”达到“光景内藏”来想象神仙世界,追求在强烈欲望支配下的迷狂幻觉,是道教的重要法门。对李白来说,这种想象当然就有一定的真实性。所以“登高望蓬瀛,想象金银台”,“玉女四五人,飘摇下九垓。含笑引素手,遗我流霞杯”(其一),“想象鸾凤舞,飘摇龙虎衣。扪天摘匏瓜,恍惚不忆归,举手弄清浅,误攀织女机”(其六)都是身入仙境,独与神仙往来的真实情景。但此时尚未名忝仙籍,位列仙班,还不能“旷然弃世”,必须等待知已或识才者的引荐,需要时间和机遇,只好耐心等待,“清斋三千日,裂素写道经”,期望“吟诵有所得,众神卫我形”(其四)。但是等待的结果往往令人生疑:“山际逢羽人,方瞳好容颜。扪萝欲就语,掩却青云关。遗我鸟迹书,飘然落岩间”(其二)。天书难识,天意难测,继续从师深造吧,却已为时太晚:“笑我晚学仙,蹉跎凋朱颜”(其五),这一下全然没有了“自愧非仙才”的谦虚,满腔热望成烟云,愁怅的失落笼罩在心头。什么“安得不死药,高飞向蓬瀛:,什么“终当遇安期,于此炼玉液”,统统成为水中月、镜中花---“明晨坐相失,但见五云飞”!瑰丽的泰山游仙诗,就这样悲凉地划上了句号。现实中的状况同样不堪回首——数十年汲汲于名山寻道,至今仍布衣飘零;元丹丘入京转眼快一年了,吴筠在朝也半年多了,引荐之事全无动静,会不会象以前历次被推荐一样没有下落呢?在这里,李白翘首以待的形象和焦急忧虑的心态活现在面前。难怪他辞山返任城不久,接到诏书以后,是那样地喜出望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蒿蓬人!”(《南陵别儿童入京》)这神态简直呼之欲出了。
《拟恨赋》是一篇南朝江淹《恨赋》的拟作,是李白自己最珍爱的作品。稍晚于李白的山东文土段//www.souquanme.com成式在《酉阳杂俎》中记载,李白曾先后三拟《文选》,皆不如意而焚手搞,唯留《恨》、《别》二赋。《拟别赋》早已亡佚,《拟恨赋》则为硕果仅存,这是极为特殊的篇什,在主旨、风格上与《游泰山》诗大民异其趣,形成鲜明对照。《游泰山》显出一派仙风道骨,连失望的结局也充满浪漫的神仙色彩。而《拟恨赋》却直抒胸意,通篇笼罩着苍凉沉郁的悲剧气氛。
在李白“晨登泰山,一望蒿里”的时候,全然没有了道教的迷狂,对人生世事格外冷峻清醒。纵观古今,“浮生可嗟,大运同此”:你看那些名垂青史的帝王,如叱咤龙跃的汉高祖,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楚霸王,早已化为灰烬。凡萧萧兮易水寒的壮士荆珂,香草美人般高洁的屈原大夫又在哪里?辅佐秦王统一六国,在泰山极顶刻石纪功的李斯,最终连带着儿子驱黄犬猎兔也办不到,只落得身首异处。古往今来,那些高官巨贾,宠妃丽姬,乃至平头百姓,从军夫,天涯客,生在世上不 有天壤之别,最后的结局却是“玉颜灭兮蝼蚁聚,碧台空兮歌舞稀,与天道兮共尽,莫不委骨同归”。魂归蒿里之后,还能分得出贵贱高低吗?既然人生梦幻般归于寂灭,那么这胸襟抱负能否实现又算得了什么?
如果说《游泰山》在自由飘逸的“求仙”下掩盖着强烈的用之心,那么《拟恨赋》则是窥破红尘,毫无遮拦地抒泄对人生、仕途的失望和哀叹。李白从少年时代即以“长鲸”、“鲲鹏”自喻,晚年投李光弼平叛,因衰老不堪半途病还,仍自称“孤凤向西海,飞鸿辞北溟”,甚至在绝笔诗《临路歌》中依然高歌“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情绪始终是激昂奋进,气势始终是宏阔磅礴,铸成他雄奇瑰丽的诗魂。而《拟恨赋》这样的悲歌在李白诗赋中是绝无仅有之作,这不是不能,而是不为,不忍为,他不愿成为折翼的鹏鸟。它真实地映现了李白思想感情的另一侧面,这或许是李白格外珍视这篇作品的原因所在,因此也具有特殊的审读价值。
《梁甫吟》是用乐府古题,正面抒发进取精神。诗中列举东周吕尚八十岁垂钓渭滨,九十岁才受到文王重用,汉代郦食其游说齐王田广以七十余城降汉,和洛阳大侠剧孟的故事,以及干将、莫邪两柄神剑被西晋张华得到,后来化龙而去的传说,来说明自古英才起于蓬蒿,历经磨难,而最终得遇明主,施展拖负,功成名就。值得注意的是,李白非常祟拜的贤相诸葛亮,少年时代曾随任梁甫县尉的父亲在徂徕山度过四年光阴,并善于吟唱慷慨悲凉的《梁甫吟》。不过李白看不上躬耕垅亩的隐居方式,认为还是以道求官来得风流儒雅,所以“耻学琅琊人,龙蟠事躬耕”(《邺中王大劝八高凤石门隐居》)。加之历代封禅大典都要在梁甫举行禅地仪式,在此地隐居,会不会重现“三顾茅庐”也未可知。所以李白禁不住按节高歌:“张公两龙剑,神物合有时。风云感会起屠钓,大人 当安之!”
如果说《游泰山》是迷离、飘逸,《拟恨赋》是透彻、沉郁,那么《梁甫吟》便是奋厉、昂扬。将三者对比察照,联系审视,庶几乎可全面了解李白丰富的思想情感与不羁的独特性格。
李白在泰山的浏览和创作大大丰富了泰山文化的内容:经春历夏的泰山寻仙,留下令人缅怀的足迹遗踪。《游泰山》把诗人的理想抱负与求仙访道完美的结合,是继屈原的香草美人形象之后,开创了以神仙道化寓政治理想的崭新的新手法,显示出“诗仙”的非凡手笔。他创造的具有浓厚道教色彩的奇丽意象和旷达境界,那种与天地往来的自由放逸精神,给人以强烈的情绪感染。《拟恨赋》“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察照人生,直抒胸臆,令人耳目一新。隐居徂徕,“竹溪六逸”的诗名传播深远,慷慨激昂的《梁甫吟》传唱有人。这些都给后人留下了悠远的思考与回味。

《浪淘沙》的作者是唐朝诗人……。本诗借……,扜发……。

十万火急!!!
编辑词条浪淘沙
浪淘沙.怀旧 李煜 (南唐后主)
〔题考〕本调出于乐府,【乐府诗集】收入近代曲中。原为二十八字,即七言绝句一首。唐白居易、刘禹锡并有此词,且词句即咏江浪淘沙。如皇甫松词云:「蛮歌豆寇北人愁,浦雨杉风野艇秋,浪起鵁鶄眠不得,寒沙细细入江流,」亦非泛作也。迨至李煜,因旧调另制新声,乃变作双调,每段仅存七言二句,而所咏亦泛而不必切题矣。
【词律】以二十八字为正格,而以本调为变体,又名[曲入冥]、[过龙门]、[卖花声];而[谢池春]亦名[卖花声],不容稍混也。
〔作法〕 本调五十四字,前后阕字句完全相同。第一句五字,与[忆江南]次句同。第二句四字,为仄仄平平,第一字平仄不拘。第三句即平起平收之七言句。第四句为仄起仄收之七言句。第五句则与第二句同。此调平仄既宽,而后半又同前半,为初学填词者最易摹拟之词调也。
【格二(双调小令)】
中仄仄平平(韵),中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平平(韵)。
中仄仄平平(韵),中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平平(韵)。
【例(李煜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
⊙仄仄平△(平韵)
春意阑珊。
⊙仄平△(协平韵)
罗衾不耐五更寒。
⊙平⊙仄仄平△(协平韵)
梦里不知身是客,
⊙仄⊙平平仄仄(句)
一晌贪欢。
⊙仄平△(协平韵)
独自莫凭栏,
⊙仄仄平△(协平韵)
无限江山。
⊙仄平△(协平韵)
别时容易见时难。
⊙平⊙仄仄平△(协平韵)
流水落花春去也,
⊙仄⊙平平仄仄(句)
天上人间。
⊙仄平△(协平韵)
作者:南唐 李煜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浪淘沙令①
【南唐】李煜
帘外雨潺潺,②春意阑珊。③
罗衾不耐五更寒。④
梦里不知身是客,⑤一晌贪欢。⑥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注释】
①此词原为唐教坊曲,又名《浪淘沙令》、《卖花声》等。唐人多用七言绝句入曲,南唐李煜始演为长短句。双调,五十四字(宋人有稍作增减者),平韵,此调又由柳永、周邦彦演为长调《浪淘沙漫》,是别格。
②潺潺:形容雨声。
③阑珊:衰残。一作“将阑”。
④罗衾(音亲):绸被子。不耐:受不了。一作“不暖”。
⑤身是客:指被拘汴京,形同囚徒。
⑥一晌(音赏):一会儿,片刻。贪欢:指贪恋梦境中的欢乐。
【简析】
此词上片用倒叙手法,帘外雨,五更寒,是梦后事;忘却身份,一晌贪欢,是梦中事。潺潺春雨和阵阵春寒,惊醒残梦,使抒情主人公回到了真实人生的凄凉景况中来。梦中梦后,实际上是今昔之比。李煜《菩萨蛮》词有句:“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所写情事与此差同。但《菩萨蛮》写得直率,此词则婉转曲折。词中的自然环境和身心感受,更多象征性,也更有典型性。下片首句“独自莫凭栏”的“莫”字, 有入声与去声(暮)两种读法。 作“莫凭栏”,是因凭栏而见故国江山,将引起无限伤感,作“暮凭栏”,是晚眺江山遥远,深感“别时容易见时难”。两说都可通。“流水落花春去也”,与上片“春意阑珊”相呼应,同时也暗喻来日无多,不久于人世。“天上人间”句,颇感迷离恍惚,众说纷纭。其实语出白居易《长恨歌》:“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天上人间”,本是一个专属名词,并非天上与人间并列。李煜用在这里,似指自己的最后归宿。应当指出,李煜词的抒情特色,就是善于从生活实感出发,抒写自己人生经历中的真切感受,自然明净,含蓄深沉。这对抒情诗来说,原是不假外求的最为本色的东西。因此他的词无论伤春伤别,还是心怀故国,都写得哀感动人。同时,李煜又善于把自己的生活感受,同高度的艺术概括力结合起来。身为亡国之君的李煜,在词中很少作帝王家语,倒是以近乎普通人的身份,诉说自己的不幸和哀苦。这些词就具有了可与人们感情上相互沟通、唤起共鸣的因素。《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如此,此词亦复如此。即以“别时容易见时难”而言,便是人们在生活中通常会经历到是一种人生体验。与其说它是帝王之伤别,无宁说它概括了离别中的人们的普遍遭遇。李煜词大多是四五十字的小令,调短字少,然包孕极富,寄慨极深,没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是做不到的。
浪淘沙
作者:陈亮 年代:宋
霞尾卷轻绡。柳外风摇。断虹低系碧山腰。古往今来离别地,烟水迢迢。
归雁下平桥。目断魂销。夕阳无限满江皋。杨柳杏花相对晚,各自无聊。
作者:蔡伸 年代:宋
楼下水潺湲。楼外屏山。淡烟笼月晚凉天。曾共玉人携素手,同倚阑干。
云散梦难圆。幽恨绵绵。旧游重到忍重看。负你一生多少泪,月下花前。
作者:宋 欧阳修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作者:晏几道 年代:宋
小绿间长红,露蕊烟丛。花开花落昔年同。惟恨花前携手处,往事成空。
山远水重重,一笑难逢。已拼长在别离中。霜鬓知他从此去,几度春风。
作者:吴潜 年代:宋
长记去年时。雪满征衣。佳人携手画楼西。今日关山千里外,此恨谁知。
想见绿窗低。依旧空闺。惜春还是惜花飞。纵有游蜂偷得去,争似帘帷。
作者:毛泽东 年代:近代
(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格一(七言绝句式)】
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中平仄 ,
中仄平平仄仄平(韵)。
--------------------------------------------------------------------------------
【注】此用仄起式。亦有用平起者,与七绝平起式全同。
--------------------------------------------------------------------------------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唐. 刘禹锡
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清浅见琼砂。
无端陌上狂风急,惊起鸳鸯出浪花。
唐.刘禹锡
鹦鹉洲头浪飐沙,青楼春望日将斜。
衔泥燕子争归舍,独自狂夫不忆家。
唐.刘禹锡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唐.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唐.刘禹锡
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
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匹晚霞。
浪淘沙(唐 刘禹锡)
日照澄江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格三(商调慢曲)】
仄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仄(韵)。
平仄平平仄仄(韵)。
平平仄仄仄仄(韵)。
仄仄仄平平平仄仄(韵)。
仄平仄、仄仄平仄(韵)。
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韵)。
平仄(韵)。
仄平仄仄平仄(韵)。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韵)。
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韵)。
仄平仄仄(韵)。
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韵)。
平仄平平平平仄(韵)。
平平仄、仄平仄仄(韵)。
仄平仄、平平平仄仄(韵)。
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作者:周邦彦 年代:宋
万叶战,秋声露结,雁度沙碛。
细草和烟尚绿,
遥山向晚更碧。
见隐隐、云边新月白。
映落照、帘幕千家,
听数声、何处倚楼笛?装点尽秋色。
脉脉。
旅情暗自消释。念珠玉、临水犹悲感,何况天涯客?
忆少年歌酒,当时踪迹。
岁华易老,
衣带宽、懊恼心肠终窄。
飞散后、风流人阻。
兰桥约、怅恨路隔。
马蹄过、犹嘶旧巷陌。
叹往事、一一堪伤,旷望极。凝思又把阑干拍。
-------------------------------------
【注】此种慢曲,必须选用入声韵部。所有拗句与领格字,不但要遵守平仄,更得注意四声,方能符合曲体。
《浪淘沙山寺夜半闻钟》 辛弃疾
身世酒杯中,万事皆空。
古来三五个英雄。
雨打风吹何处是,汉殿秦宫。
梦入少年丛,歌舞匆匆。
老僧夜半误鸣钟。
惊起西窗眠不得,卷地西风。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