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焕光彩的上一句(保卫黄河的宣传语 明天期中考 麻烦各位 一定原创啊)

万古如长夜的上一句是什么?万古如长夜的上一句是:天不生仲尼。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此语本是出自朱熹的《朱子语类》卷九十三,但是,朱熹在这句诗后面......

重焕光彩的上一句(保卫黄河的宣传语 明天期中考 麻烦各位 一定原创啊)

万古如长夜的上一句是什么?

万古如长夜的上一句是:天不生仲尼。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此语本是出自朱熹的《朱子语类》卷九十三,但是,朱熹在这句诗后面紧接着说的一句话:“唐子西尝于一邮亭梁间见此语”。

天不生夫子,万古如长夜的意思是:假若上天不造就像孔子一样伟大的人物,那么万古就像漫漫长夜一样黯淡无光。但是上苍又造就了我们,那么万古才会重新恢复光明,焕发光彩。

朱熹简介:

朱熹(1130年10月18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中国南宋时期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朱熹十九岁考中进士,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等职,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讲学。庆元六年(1200年)逝世,享年七十一岁。后被追赠为太师、徽国公,赐谥号“文”,故世称朱文公。

法净寺的古寺简介

法净寺对于我们也许是既熟悉又陌生,因为该寺历尽五朝沧桑,几经鼎盛,在明末清初因“迁界”时被毁,数百年来,人们一直找不到其遗址,如今旅居菲律宾的侨亲黄志勇先生独资1000多万元,千年古刹才得以重焕光彩。
六朝风雨
如梦如幻
千年古刹
重焕光彩
法净寺初名法华,历史上有名的佛教寺院,唐朝始改名布金院,据泉州史料记载该院在宝盖镇仑后村,原来为重歇山顶式,五开间四进院落左右翼堂互对,祀奉观音佛祖。
据《福建通志》、《泉州府志》、《晋江县志》和《泉郡晋南地名探源寺庵考之三十九卷布金院》等史料记载:泉郡布金院原名法华寺,隋大业十年(614年)九月间僧逸生缘化而立,唐代改为布金院。曾有32位高僧继任主持,并且不乏历朝高官名人亲临进香、题匾、赠联。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宝盖山下布金院,
夜半钟声到客船。
布金院原有铜钟“布金院大钟”两口,尚有一口保存在泉州开元寺的佛教博物馆,铜钟上铸有“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岁次甲辰,三月上己日谨题,浙江平阳州铸匠周明德、周景之造”,印有《心经》全文及梵文咒语。该钟重约1.5吨。“布金院大钟”铭文字迹清晰,铸造技术已达相当高的水平。

高手进,一句英译中

Senator Jim Webb of Virginia is courageously trying to coax into life a national commwww.souquanme.comission to review the criminal justice system. 人名不用译,主要说明coax into life 是什么意思。
"coax into life" means to bring something back to life.
该词组经常被用来描述将烧尽的篝火重新燃起,或者使已经萎靡的植物重焕光彩。
例句:
The warm spring breezes coax into life the leaves of trees and sprigs of grass.
coax a picture 约等于 get a picture
painting into life 想不出有什么特殊含义,可能就是字面的意思。

“中华九龙璧”名称认定的依据和意义

川水歌

雏凤清于老凤声(收藏:川水歌)

2009年5月,笔者在首届国际赏石文化研讨会暨《福建赏石》画册编辑会上作《九龙璧考》演讲时率先提出,九龙璧是天下人的九龙璧,应该统称为“中华九龙璧”,成为中国观赏石(奇石)的特色品牌之一,堂堂正正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为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阐述,以期仁人志士共襄盛举。

一、作为传统石种之一,冠以全国性观赏石称号的主要目的和意义

我们知道,赏石文化的发展史,是发展和丰富传统赏石文化的历史。而作为传统赏石文化唯一载体的传统石种,是传统赏石文化长期熏陶与培育的结果,是传统赏石文化的结晶。

拙作《九龙璧考》、《九龙璧“传统石种”的定位及其无形价值》等文中,笔者曾分别从:九龙璧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能、形色纹图等人文和科学鉴赏价值,有关考察或记载九龙璧的史料、文献和相关评价,九龙璧已探明储量,九龙璧赏石文化活动的发展及其资源的开发利用等各方面,论述了九龙璧“传统石种”的定位及其无形价值。而作为传统石种之一的九龙璧,冠以“中华九龙璧”称号的主要目的和意义在于:

1.集体主义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文化、中华传统,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与传统,最大特点就在于它的融合性或一体性。因此,传统赏石文化及其各种传统石种,都不仅是某个区域(产地)的,更是全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赏石文化的相互激荡和市场经济的双重效应,更需要我们全体中国人的了解和支持,要形成全民族的意识才能予以弘扬和发展,才能在赏石文化形式多样化的世界占有一席之地。

2.传统赏石文化是一切新的更高的赏石文化的再生源之一。从社会层面来说,中国传统赏石文化强调道德自觉与理想人格,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个人身心之间的平衡与和谐,成为民族发展、社会进步的内驱力之一;而对于个体而言,能在个人的心灵深处形成势能,定向地释放与发挥,理智保持与直接欲望的距离,支撑起人们的精神空间,并引导人们超越自我和溶入整体。通过传统石种这一客体而体现在传统赏石文化中的以人为本、修身为本,厚德载物、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格,无论是在社会层面还是赏石个体,至今仍然具有增强民族凝聚力、振奋民族精神、整合社会力量、协调利益矛盾的重要作用,是一套完整的、独具中国特色的修身养性的文化,为任何一个民族所未见。

青云峰(收藏:陈搜趣网泽民)

3.具有依本而朝全局性、多元化方向复兴发展的必要性。“依本成末”,本即根本,即本体;末即用,即本之外在表现。传统赏石文化在本原、度量等方面可谓无足以过之者,所缺乏的是没有充量的展现,特别是传统石种的挖掘、 传承和发展,不是很丰富、很完善,而是屈指可数、寥寥无几,与中国作为东方传统赏石文化的发源和代表的称号极不相称。只有立足于传统赏石文化的根基,充分挖掘历代传统石种,向全局性、多元化方向发展,才能使传统赏石文化及其传统石种克服没落和灭失的危机,走上全新的现代化道路。

活佛(收藏:魏积泉)

4.具有增强民族性赏石文化的自信、自尊和自强的战略意义。当前的传统赏石文化热源于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和民族自信心的回归,是对数度全盘西化浪潮的拨乱反正,也是对现实冷思考的结果,而不是树立中西赏石文化的对立与相互诋毁。立足自我,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是一个长期的具有战略意义的任务,尤其在赏石文化日渐全球化交流融合的大环境下,传统石种越发成为民族性赏石文化的自我认同和国际形象的标志。 因此包括“中华九龙璧”、“中国灵壁石”等称号认定在内的对传统赏石文化资源进行全面、 深层次的整合已日显紧迫。

二、九龙璧富含的玉石文化内涵,是中国玉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而绵延至今的 “玉石文化”是中国文化有别于世界其他文明的显著特点。其延续时间之长,内涵之丰富,范围之广泛,影响之深远,是许多其他文化难以比拟的,渗透了政治、经济、 宗教、文学、 艺术等各领域。 而把玉石本身具有的一些自然特性比附于人的道德品质,寓德于玉石而加以崇尚歌颂,把物质、精神、社会三而合一的独特玉石意识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举和思想建树,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物质根基,是东方人文精神生动的物化体现。

山含玉草木盛,人藏玉万事兴。《中国玉文化》指出: “质密、 色美,可琢磨成器者”,《辞海》则记载: “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玉无贵贱之分,都造化于自然,是天地精气神的凝聚;玉石文化既是中国的文化,也是世界的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和谐文化。以丰富多彩的各种玉石种类为载体的玉石文化,成为物质有价论和文化无价论,从物质中寻找非物质,从有形中追求无形的最早阐述;而“乱世藏金,盛世藏玉”的传统箴言,又是世界上最早、最经典的投资理念和经营理念。

“披金显富贵,戴玉保平安”。中国古医书称“玉乃石之美者,味甘性平无毒”,并称玉石是人体蓄养元气最充沛的物质;《神龙本草经》记载: “玉可除中热、 润心肺、 助声喉、 滋毛发、养五脏、安魂魄、疏血脉、明耳目”;古代欧洲人和美洲人也都认为佩戴玉石可以辟邪治病。而九龙璧有很高的二氧化硅、氧化铁、铝和透辉石等含量,堪比硬玉,属“肝石类卡石”碧玉(彩玉石),其养生机理已被现代科学所证实,并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如锌、镁、铁、铜、硒、铬、锰、钴等,佩带、把玩玉石及使用其制品,可使微量元素被人体皮肤吸收而活化细胞组织,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起到生津止渴、凉血清神、滋养肤发、舒筋活络、调理平衡、降低血压和增强心血管功能等作用,从而达到祛病健身和延年益寿的保健功效。

简而言之,九龙璧渊源一脉的玉石文化价值及其天赋秉性的养生作用,在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上是当之无愧的观赏石中的佼佼者之一。 在《石道》2005年第4期发表的《九龙璧,玉王国里的奇石www.souquanme.com》一文,曾列表对九龙璧各种矿物含量与国内外其他软、硬玉类玉石做了详细比较,得出结论:在玉王国里兼有玉矿藏和天然形成观赏性水冲石是不多见的。

三、九龙璧诸种人文鉴赏内涵,综合地体现了中华赏石文化的精髓

九龙璧综合所有素质而又自然天成的人文鉴赏内涵,融古纳今、独步天下。体量大者可为园搜趣网林石,一石成景,蔚为壮观;中、小者则可“斗室里神游千山万水,案头上看尽人间百态”,尤其是色调高古朗润、内涵深邃而不乏玉石宝气,图案纹理富含国画意韵,形成了以“古朴、大气”为主线的独树一帜的“九龙璧玉石文化”(已经政府有关部门、海内外专家学者以及业内人士所反复论证和考究,众多有识之士还多方提议应将九龙璧出口当作文物加以管理)。笔者曾专文论述了九龙璧的图纹、形态、色彩和肌理的具象、意象和抽象等诸种特征,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一种民族化的精神依托和力量,凝聚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风格和社会心理意识,与中华各类赏石文化息息相关,是中华赏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九龙璧水旱皆产,旱石虽多呈 “瘦、皱、漏、透”的造型变化,但须人工抛光打磨,难得方家青睐,不多赘述)。

琼花(收藏:李群)

四、冠以中华称号,是放眼国际竞争和构建赏石文化品牌战略的需要

任何品牌都要有载体,任何文化都要有符号。随着中华民族文化和经济的崛起,中国赏石文化的内涵和实质意义日益突现,必将成为世界上最强势的文化品牌之一。 “中华九龙璧”的定位,绝非仅仅是为了被更多人供奉、观赏或销售,而是站在品牌战略的高度,以现实意义的价值来支撑九龙璧及其文化的传承。其建设和发展不仅是历史的传承,更是在竞争压力下,主动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第一,树立观赏石(奇石)石种品牌意识是继承和弘扬我国传统赏石文化的重大举措。中国传统赏石文化及其各类传统石种绵延相传至今,甚至影响到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成为古代东方赏石文化的代表,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具有强大的继承性、延续性、包容性和渗透力。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文化传统的科学继承,任何文化,都不可能也不允许摒弃民族的优秀传统而从头开始。世界经济全球化,国际交往越发密切也更为复杂,因此对这些曾经领先世界发展的赏石文化予以大力弘扬已迫在眉梢。今天,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包括九龙璧在内的传统赏石文化中仍然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传统石种,打造品牌意识,对于发展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第二,观赏石(奇石)石种品牌化建设是推进我国赏石文化事业向前发展的战略任务。观赏石(奇石)石种品牌产业是赏石文化的开发,也是赏石文化的载体。赏石文化是一种盛世文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观赏石(奇石)市场的逐渐成熟,赏石文化作为人类的精神生活需求之一越来越突出,而包括科技力量在内的文化承载力也越发呈现多样化。如何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务实、灵活、大力地开发、发展观赏石(奇石)石种,使之成为产业化品牌,是整个赏石文化发展历史进程的必然结果,也是当代人类所义不容辞的使命。

第三,九龙璧赏石文化产业化的发展形势表明已充分具备了国际竞争力的品牌性优势。九龙璧赏石文化产业的发展已经不仅是收藏和鉴赏的问题,还呈现了崭新的气象,逐步建立起文化产业区域环境,综合体现出适应当代观赏石(奇石)收藏和鉴赏结构新变化和审美新需求的文化、经济与自然环境保护特征。

(1)古老的传统名石重焕光彩,声名鹊起。自1998年被中国石材工业协会评为首批中国名特石材品种之一,2000年入选中国十大候选国石,在福建省内又被尊为“八闽奇石”。在全国乃至各省市举办的几百次展览中获金、银、铜奖的不胜枚举,尤其在“中国观赏石博览会——2007‘走进奥运’北京邀请展”中,21品九龙璧观赏石(奇石)参展,有12品分获金、银、铜奖,成为整个展会中获奖率最高的石种。

(2)呈现新的发展组合,建立起文化产业区域环境。福建省各地纷纷成立了以九龙璧为主基调的社会学术团体。而福建省各类以九龙璧为主的奇石文化城、奇石村、奇石一条街、奇石博物馆、奇石交易市场和个人奇石馆等比比皆是,其中占地2万多平方米的漳州天福园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九龙璧交易平台(内设精品展示厅、拍卖大厅、交易大厅等),正在建设中的华安奇石交易中心总投资9000万元、店面300多间。据不完全统计,福建省已有逾10万人参与收藏、赏玩九龙璧;年总产值达1亿元以上,产品远销海内外,并带动旅游、餐饮、运输等行业的发展。

学海无涯(收藏:郑一平)

(3)九龙璧的推广发展,业已规模化地在国内外全面辐射。20世纪80年代,著名作家海迪写下了《九龙璧和华安那条河谷》: “在九龙江碧波下隐匿了数百万年的石头”, “把游览的人们轰动了。”1990年,九龙璧在北京第11届亚运会艺术节上展出后,菲律宾、 日本、韩国、 美国、德国和港台地区石友、石商开始相继慕名到产地参观、采购,热潮初涌;2004年5月,两位韩国商人到漳州采购了3个货柜的九龙璧观赏石(奇石),总值yAnSdx60多万元,创下漳州市九龙璧流通史上采购总额之最;其后韩国一朴姓老板以24万元购得一方美石,被韩国《爱石》杂志选为封面,轰动了韩国石界——自此众多韩国石商为与当地石友、石农语言交流而苦学中文会话,蔚为奇观。

如今,各类九龙璧石展和文化探讨此伏彼起,海内外赏石文化爱好者纷至沓来,九龙璧奇石节也已升格为海峡两岸奇石节。

(4)九龙璧的开发利用,展现了无限前景。2000年初,中国宝玉石协会召集全国各省(区、市)近百名宝玉石专家,在北京召开了中国国石研讨推荐会。这次会议确定的推荐国石的基本原则是:石美,其制品更美,有悠久历史,在中国开发前景广阔。 而九龙璧加工、经营企业高达300多家,已开发出雕刻工艺品、高档仿古家具、高级装饰板材、卫浴洁具、保健实用品等系列产品200多种,加工展示区项目总投资2.6亿元,产品畅销海内外,年创产值近4亿元。

其中,用九龙璧雕刻玉麒麟,更是填补了国内外玉石材料制作麒麟类大玉雕的空白;2006年,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微雕艺术家许通海成功地在九龙璧上进行微雕艺术创作,《毛泽东选集》(新版1~4卷,107.2万字)等作品先后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并被微雕艺术界赞许为攻破硬玉微雕难题的标志。

五、冠以中华称号,是符合全国性命名原则的系统科学的规范统一

福建省矿产资源种类相对齐全,已发现各类矿产种数133种,占全国已发现矿产总数的77.8%(其中钨居全国第二位,黄金居全国第三位,而建筑石材加工、出口居全国第一位),保有资源储量居全国前5位的14种矿产中,九龙璧、叶蜡石和蓝宝石等赫然其中。

那么,九龙璧在福建省以外其他地方是否也有产出?限于篇幅,下面仅援引相关主要文献资料等略作探讨(详见笔者拙作《九龙璧在福建省以外区域的可能性蕴藏初探》):

首先,中国东南部地质构造域的密切相似性为九龙璧在该区域的存在提供了相对的地质学依据。 中国东南部系指沿海的浙江、福建、广东及江西部分地区(以下简称浙闽粤赣),地处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的接合部位。自印支运动以来,板内构造演化虽然复杂而多样,却有着密切的相似性:

白衣观音(收藏:蒋奇淼)

(1)该区域广泛分布中生代火山岩及有关侵入岩,面积约50万平方千米,矿产丰富,成矿富有特色,矿床的时空分布与构造应力场的转换、多期次岩浆、沉积作用等多因素皆有相关;

(2)福建省晚中生代基性脉岩的地球化学特点是太平洋板块俯冲与壳慢相互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表明福建省与中国东南部区域上有相似的地壳拉张期次。东南部区域中生代矿床的时空分布和成矿演化都明显受着区域构造应力作用方式、岩浆作用特征、赋矿地层和岩石的含矿性特征等因素的制约;

冬瓜熟了(收藏:川水歌)

(3)福建省闽西南地区是特提斯构造域向环太平洋大陆边缘构造域转换的典型地区。 因此以闽西南地区为例,对中国东南大陆的重要构造及成矿单元——闽西南坳陷带及其外围的系统研究表明,东南沿海成矿带成矿作用时代与华夏古陆的形成演化,特提斯向环太平洋构造成矿域的转换及中、新生代中国东部大陆边缘构造活动关系都十分密切。其成矿作用及成矿年龄的研究表明,伴随构造域的转换,东南大陆在印支晚期至燕山早期应都存在一期重要的多金属成矿作用。

龙寿桃(收藏:杨光品)

其次,三叠纪海相沉积地层在华南地区的广泛分布为该地区九龙璧的可能性蕴藏提供了前景。九龙璧属沉积变质岩,沉积于距今约2亿4000万年前的二叠纪晚期至三叠纪早期(印支地壳运动时期),形成于距今1.5亿年前后的中、晚侏罗世(燕山运动时期)——而我国华南地区具有迄今已知世界上最广布的二叠—三叠纪海相连续地层。当然,九龙璧是在二次热力变压作用下热液变质,形成了现今的低绿片岩、亚绿片岩、低角闪岩、角岩等,形成条件十分复杂。有的地质学家认为华南地区的三叠纪海相沉积岩并未发生变质,几十年前几位地质教授、学者和方家也著文认为只有华安县才产出九龙璧,而后经众多石友多方考察才证实漳平市亦为主产区之一,再后来发现漳州市的南靖、长泰,龙岩的长汀、连城、上杭,三明的永安等县市也都有产出。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实践的检验,或许能在华南相关区域有新的发现。

笔者与福建漳平的陈江华、湖南郴州的史景凌等石友通过实地考察和初步检测,发现广东卤盐、江西大余、湖南郴州等地都有产出与九龙璧造型、色彩、纹理和画面极其相近的岩石,经摩氏硬度测试法测试,硬度也大体介于6到7.5度之间(期待有关权威部门的进一步考察鉴定)。

综上所述,九龙璧冠以“中华九龙璧”的称号是当之无愧的,也有利于纠正有失客观科学的纷乱命名现状。倘能在其他省份确定亦有产区,则可参照中国观赏石协会《关于观赏石石种的命名原则》中“沿袭历史、命名在先、约定俗成和产出的地域名称+石种”的原则,在“中华九龙璧”之后附加产地省份,如“中华九龙璧(福建)”、“中华九龙璧(江西)”等,对于系统、科学地规范各类石种,构建中国观赏石(奇石)品牌战略,弘扬中华赏石文化,必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参考及援引的主要文献

《说文解字》

《天工开物》

《矿业工业要求参考手册》

《中国玉文化》

吴淦国,张达,陈柏林,吴建设:2000年,《中国东南大陆中生代构造域的转换及其与成矿的关系》,地球科学一中国地质大学学报,04期

毛建仁,许乃政,胡青,李寄嵎,谢芳贵:2004年,《闽西南地区中生代花岗闪长质岩石的同位素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演化》,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01期

吴淦国,张达,彭润民,吴建设,高天钧,陈柏林,汪群峰,狄永军,张祥信:2004年,《东南沿海成矿带矿床形成的时间演化规律研究》,地学前缘,01期

王彬,舒良树,杨振宇:2006年,《赣闽粤地区早中侏罗世构造地层研究》,地层学杂志,01期

王果胜,马文璞,朱卫平:2007年,《闽西南下三叠统溪口组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4卷,第05期

许汉奎:《不凡的九龙璧》

陈臻郑金川:《浅论九龙璧之系统赏石观》

何岗:《漳州九龙璧观赏石成因及鉴赏》

陈进昌:《古往今来九龙璧》

陈少华:《华夏奇石九龙璧》

黄如飞,绿茵:2004年5月,《九龙璧:努力走近文物》,福建日报《福建省国土资源厅福建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