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先行前一句是什么
教育先行前一句是民族复兴。
教育先行,亦称教育超前,就是要求教育要面向未来,使教育在适应现存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适当超前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的发展。
一是教育投资增长速度应当超过经济增长速度;二是在人才培养上要兼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近期与远期的需要,目标、内容等方面适当超前。
教育先行是人的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们知道,教育的直接功能是培养人。一个人受教育的过程,也就是其自身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教育的社会功能则是通过受教育者对社会的服务过程来体现。
要培养人,特别是现代人,就必须以最新教育方式方法教给他以最新的科学文化知识、政治伦理道德,使其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前沿力量。
人作为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在现搜趣网代社会化大生产中已不是单纯地以体力与自然之间进行物质交换,而是以他所掌握的科技在他的精神、审美情趣和体力的支撑下,与越来越多的人造自然之间进行智力物化,且这种智力劳动的变换性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日益频繁。
现代教育恰恰能发现和培养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使之全面发展,以适应随之而来的就业机会和社会文化上的变迁。因此,要达到为未来社会输送合格人才的目的,教育也必须先行。
泛智教育是谁提出的
泛智教育是由捷克的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的。
有这么一句名言:“将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就是来自十七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其中心意思就是把人类的智力成果教给下一代或者整个人类,由此产生了系统性的学制教育。在欧洲产生了大学、中学、小学。
而在中国呢,泛智教育产生于清朝末年。在此以前,中国的教育一般分为私授和公传两部分。私授以私塾的形式存在,教的知识以四书五经为主。公传局限性很大,以太学等形式存在,只对王公贵族。
所以这就导致了中国的泛智教育比西方晚了200多年,这也是中国只有人文缺乏科学思想的根源。
但直到夸美纽斯提出的这个观点,也就是这个观点,让“女子无才便是德”消失,是中西方教育的基础。人人均应受教育,人人必须学习一切”。而不应该区分贫富和性别。
“义务教育”和“德智体全面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来自于泛智教育这个观点。
再说的白一些,就是教育要消除文盲,要形式普世型教育,要让所有人掌握科学、艺术这样的基本知识,能够对当代生活有帮助的科学、艺术知识。
成语顺口溜:有教无类孔子语,人人平等受教育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出自论语的哪一段话
1、有教无类出自《论语卫灵公》,原文:
子曰:“有教www.souquanme.com无类。”
译文:
孔子说:“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不分族类。”
2、因材施教出自《论语先进篇》,原文:
子路问:“闻斯行诸?”
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
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译文:
子路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有父兄在,怎么能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呢?”冉有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听到了就行动起来。”
公西华说:“仲由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你回答说‘有父兄健在’,冉求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你回答‘听到了就行动起来’。我被弄糊涂了,敢再问个明白。”
孔子说:“冉求总是退缩,所以我鼓励他;仲由好勇过人,所以我约束他。”
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解释:
1、有教无类:
指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亦可指人,原本是“有类”的,比如有的智,有的愚;有的孝顺,有的不孝,但通过教育,却可以消除这些差别。
2、因材施教:
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因材施教就是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扩展资料:
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的解读:
1、有教无类典故
西周时期,政府设国学和乡学两类。国学又分大学和小学两级,而乡学则多称为庠、序、校、塾等。《礼记王制》记载,“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
西周前期,因战事频仍,学校教育以武事为主,而西周后期政权稳定,开始倾重文化教育。当时大学学习以礼、乐、射、书为主,而小学则多学六艺基础知识。
此时的教育依然以贵族教育为主,平民是很难进入官办学校学习的。到了东周,战乱频仍,礼崩乐坏。周王失去了对全国的控制,全国范围内统一的制度开始崩解,诸侯开始为政一方。
为了培养本国人才,诸侯纷纷设立自己的官学,称为“庠宫”。这时候教育对象不再局限于贵族,为了充实人才,一些有能力的平民也被官www.souquanme.com学吸收培养。
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也在同一时期兴起,孔子本人非常认同扩大教育对象范围的做法,同时他还提出教育是教化民众,增强国家实力,维护统治稳定的重要手段。
因此,他认为教育甚至不能仅仅局限在有潜力有培养价值的人,而应推广至所有国民。所以,他本人积极推广私学,认为这样可以使任何愿意学习的人获得受教育的机会。
2、因材施教现代内涵:
因性而教,古代女子是不能同男子一样受教育的,所以当时不存在“因性而教”的问题。但社会发展到今天,显然“因材施教”应涵盖“因性而教”。本来,男女在生理、心理上的确存在着差异。
女生在生理发展上较男生一般早熟一、二年,在小学和初中低年级时,女生的语言能力和机械识记能力一般优于男生,再加上本身学习的内容中抽象思维的成分比较少。
所以此时女生的学习成绩普遍高于男生,但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内容机械识记成份减少,相应地抽象思维的要求越来越高,男生的优势开始发展。
所以,教师应看到男女生各自的优势,因势利导,帮助他们分别保持和发展各自的优势,共同进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卫灵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先进篇
“德为人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德为人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句话的意思为:要努力修养自己的道德,以超过一般人。要努力做好学问,有充足的知识和品格来教导学生。要努力树立自己的形象,规范自己的行为,为世人做个好的典范。
出自春秋孔子所写的《论语》。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
《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
《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圣人www.souquanme.com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
扩展资料: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应该受教育。他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招学生,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
他主张“学而优则仕”,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他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从政的君子,而君子必须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修养,所以孔子强调学校教育必须将道德教育放在首要地位(“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在教学方法上要求老师“有教无类”、“经邦济世”的教育观,“因材施教”、“启发式”的方法论、注重童蒙、启蒙教育。他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新知识引申拓宽、深入,“举一而反三”。
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礼”和“仁”。其中“礼”为道德规范,“仁”为最高道德准则。“礼”是“仁”的形式,“仁”是“礼”的内容,有了“仁”的精神,“礼”才真正充实。在道德修养方面,他提出树立志向、克己、践履躬行、内省、勇于改过等方//www.souquanme.com法。
“学而知之”是孔子教学思想的主导思想。在主张不耻下问、虚心好学的同时,他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同时还必须“学以致用”,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