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 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解释
上联歌颂七十二烈士满腔热血报效祖国英勇捐躯,下联描写四万万同胞对他们的深切悼念。
出自黄兴的挽七十二烈士联,“七十二健儿”是指起义牺牲的72名烈士,“湿黄花”是指合葬72烈士的地点是黄花岗。
黄花岗起义是1911年4月革命党人在广州举行的起义,又称广州起义、广州三二九之役。
1910年11月孙中山、黄兴、赵声等革命党人在马来半岛的槟榔屿召开庇能会议,决定再次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黄兴担任总指挥,在越华路小东营五号设立起义总指挥部。
1911年4月27日下午5时30分,黄兴率130余名敢死队员直扑两广总督署,发动了中国同盟会的第十次武装起义广州起义。敢死队突入总督署,总督张鸣岐逃走,起义军焚毁总督署后,在东辕门外与水师提督李准派来弹压起义的北洋军短兵相接。起义军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而不幸失败。
起义失败后,黄兴负伤撤回香港,喻培伦、方声洞,林觉民等革命志士牺牲,牺牲的中国同盟会会员有名可考者八十六人,其中七十二人的遗体由潘达微寻获安葬于广rQXtWTJxn州红花岗。潘达微将红花岗改名为黄花岗,这次起义因此被称为黄花岗起义。
起义结果
这次起义,除黄兴一部及顺德会党按期发难外,其余各路均未行动。新军子弹被收,没有作战能力;胡毅生、陈炯明事先逃出了广州城;姚雨平因胡毅生刁难,未能及时领到枪械,起义爆发后藏匿不出。这样,起义成为黄兴一路的孤军作战。
起义不幸失败后www.souquanme.com,中国同盟会会员潘达微先生不顾清朝当局禁令,以《平民日报》记者的公开身份,5月3日,组织了一百多人(收尸人),把散落并已腐烂的七十二位烈士的遗骨收殓安葬于广州郊外的红花岗,并将红花岗改为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这次起义因而也称为黄花岗起义。1932年,查得此次死难烈士陈文友等姓名共86人。由于习惯,人们仍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扩展资料
历史背景
1894年兴中会成立之后,孙中山先生就把武装起义作为改变社会性质的主要手段,策划了广州起义和惠州起义。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以后,孙中山先生连续在广东和西南地区策划了多次武装起义。
1910年广州新军起义失败后,孙中山先生和中国同盟会的主要成员在槟榔屿召开会议,认真总结了失败的教训,决定集中力量、认真准备,在广州再次举行起义,夺取广州城以后再兵分二路,把革命的火焰燃向全国,最终推翻满清王朝。
1910年秋,孙中山与中国同盟会的许多重要骨干集议于庇能(今槟榔屿),召开庇能会议,决定在广州发动新的武装起义。会议总结了过去的经验教训,确定以中国同盟会会员为骨干(先锋),广泛发动新军、防管、巡警、会党和民军,并在夺取省城后把革命火焰燃向长江流域和全国。
会后,孙中山到各地募款。黄兴、赵声负责筹划起义,主持了总机关“统筹部”。大批革命党//www.souquanme.com人集中于香港。广州城内建立了约四十个据点。由于情势的变化,起义日期一再变动。当黄兴最终决定4月27日发难时,不得不把原计划的十路并举改为四路突击。
但当举义时,实际上只有黄兴率领的一支队伍直扑两广总督衙门,并分兵攻打督练公所等处。孤军转战,最后不幸失败,喻培伦、方声洞、陈更新、林觉民等约百余人死难。终归因力量悬殊而失败。
1911年4月27日广州起义之后,中国同盟会会员潘达微冒生命危险将当初能找到的战死和被俘后慷慨就义的72名革命党人(实有100多名革命党人壮烈牺牲)的遗体葬于广州东北郊,并改红花岗为黄花岗。
因此,史称此役革命党人安息之地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通称最初安葬的革命党人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黄花岗最初只是黄土一抔的墓地,甚为荒凉。1918年,滇军师长方声涛(方声洞之兄)募款修墓。
1921年,纪功坊、墓亭相继落成。后查七十二烈士之外,尚有十四名烈士牺牲于此役,共86人,姓名全部刻于《广州辛亥三月二十九日革命记》石碑的背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花岗起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愁看秋雨湿黄花”,此对联写的是( ) A
A.浙皖起义
B.广州起义
C.武昌起义
D.黄花岗起义
答案:D
黄兴挽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诗词是什么意思
【含义】
上联歌颂了满腔热血报效祖国而英勇捐躯的七十二烈士。“春云”指起义战斗的时间。下联写四万万同胞对他们的深切悼念。“愁看秋雨湿黄花”,指反动的黑暗势力对进步正义行为的摧残。联语对仗工整,辞真意切。尤其是把季节写于联中,更赋于了深刻的寓义,其悲壮苍凉的情调,极为感人至深。
【原文】
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
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
【鉴赏】
1911年3月,革命党人在广州发动了反清起义,但因寡不敌众而失败。事后,广州革命志士设法收殓死难烈士遗体七十二具,合葬于广州城外东北郊的黄花岗。
此联是1912年3月中华民国于南京召开七十二烈士殉难一周年纪念大会上,黄兴为挽黄花岗烈士所题写的挽联。
扩展资料:
上联赞美了烈士为国献身的可贵精神,下联概括了全国人民悼念烈士的深切之情。1911年4月27日(农历3月29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为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在广州举行起义,结果失败,喻培伦等36人英勇牺牲,其中华侨29人。同盟会会员潘达微,冒着生命危险把散落的七十二烈士遗骸收殓安葬于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1912年,有关部门为了纪念先烈的英名,发扬先烈的战斗精神,在安葬七十二烈士的黄花岗,修建“黄花岗烈士陵园”。黄花即菊花,它的傲霜节操,千秋共赏。英雄虽去,但他们的丰功伟绩却彪炳千秋,永远被后人所敬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
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下一句?
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下一句: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
释义:七十二位烈士在广州起义跟清兵大战到连白云都沾染了血的颜色,四亿的中华儿女,都忧愁地看着秋天的雨打湿了rQXtWTJxn黄花。
出处:1912年5月15日(农历三月二十九日)在南京各界举行广州黄花rQXtWTJxn岗之役牺牲烈士追悼大会上,黄兴亲自撰写的挽联。“碧血黄花”象征着烈士的鲜血化为碧玉,革命精神犹如不畏寒霜的秋菊迎风绽放。
扩展资料背景
1911年4月27日广州起义之后,中国同盟会会员潘达微冒生命危险将当初能找到的战死和被俘后慷慨就义的72名革命党人(实有100多名革命党人壮烈牺牲)的遗体葬于广州东北郊,并改红花岗为黄花岗。
因此,史称此役革命党人安息之地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通称最初安葬的革命党人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黄花岗最初只是黄土一抔的墓地,甚为荒凉。1918年,滇军师长方声涛(方声洞之兄)募款修墓。1921年,纪功坊、墓亭相继落成。
后查七十二烈士之外,尚有十四名烈士牺牲于此役,共86人,姓名全部刻于《广州辛亥三月二十九日革命记》石碑的背面。
葬在黄花岗公园的烈士大部分经过孙中山先生特许,是为了争取民主自由而牺牲的民族英雄。除了七十二烈士之墓外,还有被誉为中国航空之父的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家和飞行家冯如之墓,陆军上将邓仲元之墓,被孙中山誉为“中国革命空军之父”的杨仙逸之墓。
被孙中山称“为共和殉难之第二健将”的史坚如之墓,越南烈士范鸿泰之墓等。1951年8月20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将潘达微骸骨移葬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北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对联 要有出处
一定要有出处的,最少3条,有知道的就说,急急急!!!!!!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一九七九年,杭州“岳庙”修复一新,当代著名词人兼书法家赵朴初,化用岳飞《满江红》词意,为重新塑好的岳飞巨像两边的大柱上,精心撰写了一幅古为今用、气魄宏伟大新楹联:
观瞻气象耀民魂,喜今朝祠宇,重开老柏,千寻抬头望
收拾山河酬状志,看此日神州,奋起新程,万里驾长车
为了评价先人的生平业绩,抒发后人诚挚的怀念之情,在追悼会或纪念会上所用的对联。 如《黄兴挽七十二烈士联》:
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
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
如龚自珍赠魏源联: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综一代典,成一家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