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大国若烹小鲜”的下一句是什么?
下一句:“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六十章中云:治大国,若烹小鲜。
释义:治理大国,好像煎烹小鱼。用“道”治理天下,鬼起不了作用。
说法一,治大国应当无为而治:
古人煎小鱼时,仅简单洗一下,不去肠,不去鳞,担心把小鱼儿弄断了。煮小鱼时, 也不能多加搅动,多搅则易烂。治国也一样,不能扰民,不能乱折腾。
说法二,治大国要掌握火候:
小www.souquanme.com鲜是很娇嫩的,烹的时候火太急会焦,火太弱会烂,因此必须小心翼翼地掌握火候。治大国也一样,如果人民生活都很祥和,不要打破这种平静。除非到了一定关口,民怨高涨,非动不可时,再行改革,实乃众望所归,赢得民心。
扩展资料
“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故事
伊尹建议商汤停止向夏桀进贡,看夏桀如何动作,以探测夏桀的实力。夏桀果然非常愤怒,征调九夷的兵力,要来伐商。伊尹当即劝商汤说:夏桀还能调动兵力,我们伐他的时机还未成熟。于是,商汤又向夏桀进贡。
当伊尹看到时机成熟时,又一次停止向夏桀进贡,但因为夏桀的暴行,这次,他未能调动军队了,于是伊尹就向商汤建议起兵。商汤很快就打www.souquanme.com败了夏桀的军队,把夏桀流放到南巢,夏王朝从此灭亡,诸侯搜趣网一举拥戴贤德的商汤为天子建立商朝。
商汤的力量开始壮大,又听到各个诸侯王都在咒骂夏桀,就认为夏桀与大家离心离德,是进攻他的时候了。这对一般人来说毫无疑问都会这么认为,但是诸侯王咒骂归咒骂,只要在心目中还承认夏桀是天下的天子。就会听他的调遣。
因此攻击夏桀的时机是否成熟不在于诸侯王是否咒骂夏桀的表面现象,而在于夏桀能否调动诸侯王的军队,如果夏桀连诸侯王的军队都调动不了,这时夏桀才被众诸侯从内心深处彻底地抛弃了。人们一旦从内心深处抛弃了他,他才是孤家寡人没有力量了,这时候攻击夏桀的时机才真正到来。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治大国若烹小鲜
治大搜趣网国若烹小鲜是谁说的?
治大国若烹小鲜是老子说的。治大国若烹小鲜来自老子的著作道德经,在第60篇中,有一句名言,就是治大国若烹小鲜。大概意思是说,治理一个大的国家,就要像烹小鱼一样谨慎小心。
我们都知道,在煎小鱼的时候,我们不能常常去翻动它,常常翻动的话小鱼就会碎掉,老子在隐喻说,治国也是一样,不可以朝令夕改,过于多事,否则人民会不堪忧难,国家就会混乱。
治大国若烹小鲜的解释
名为治理天下,实际还是谈个人修养,烹调小鱼,不能乱搅动;立身处世也一样,忌妄念妄动,独处时,可以多静下心来安心养神,人群里,要管好自己的手脚和嘴巴,不要违背原则做事,不要不着边际说话,没有原则的乱想乱说和乱动,都会把好好的一道小菜,搅合得稀碎。
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句话是谁的名言
治大国如烹小鲜,是谁的名言?
治大国如烹小鲜,是谁的名言?关于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各种各样的解释。一种解释说,小鲜是很嫩的,如果老是翻过来、翻过去,就会弄碎了;因此治理大国也不能来回折腾。这种解释虽然接近本意,但没讲到“妙”处。懂得烹饪的人都知道,烹饪技术(?艺术)的核心部分,就是掌握火候。而小鲜,又是各种烹饪材料中最为娇嫩的,更要细心伺侯。所以治理大国的最高境界,就是小心翼翼地掌握火候。那么,怎么掌握火候,大国又如何可以被比作小鲜?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但也可以大而化之道来。简单地说,治理国家,首先要考虑人民的性质。从经济学角度看,人民的性质就是趋利避害。如果政府能够提供和维系一套基本制度,在这一制度下,任何个人做对自己有利的事情时,就对社会有利;在做对社会有害的事情时,就对自己有害,就可以使全社会的成员在追求自己利益的同时,使社会繁荣起来。一般而言,这套制度包括保护产权、维持秩序、调解纠纷的功能。 一旦有了这么一个制度框架,人们明确地知道什么是自己的成本,什么是自己的收益,从而自动地按照对成本和收益的计算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