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法无咎前一句(求禅宗《信心铭》全文)

果公上人的果公上人语录一、要发心培福,有机会就培福,如去庙上带支好香供养诸佛,从点点滴滴布施做起。二、要随作随了不要贪著。三、不与众生争,从观心......

万法无咎前一句(求禅宗《信心铭》全文)

果公上人的果公上人语录

一、要发心培福,有机会就培福,如去庙上带支好香供养诸佛,从点点滴滴布施做起。
二、要随作随了不要贪著。
三、不与众生争,从观心开始,从自己做起,观察自己当前一念是善是恶,要四舍六度,人生很苦应该发心扶持佛法。
四、要发心读涌大乘经论,不管懂不懂看一遍就好。
五、“道不用修,但莫污染”
六、一切置之不理,就是什么都没有。心里清净,就是学佛的成就。
七、学佛几十年没抓到一个空字。
八、要常念《金刚经》,受持一句一偈都好,不只口念还要心行。
九、受苦可以消业,业消了往生极乐。
十、思念无常,思惟诸苦。
十一、常念:。“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可以引生自己缘起性空的中观见。
十二、对人对事都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来对待之,切忌于人干事有所染著。
十三、书写《金刚经》好。
十四、发菩提心重要,菩提心的意义很多重要的是“为利有情愿成佛”“怨亲平等”“直心是道场”等,简单知道这些道理就是很大的成就。
十五、学佛要经常受持下面几句话:
1.永嘉法语:“惺惺寂寂是,无记寂寂非,寂寂惺惺是,乱想惺惺非。”
2. “一心不生,万法无咎。”
3. “保任孤明历历。” 果公吃饭时,不喜欢放太多的油和味精,放点咸菜就可以了,居士供养的食品,都叫我分给病人、老人。如果你是读者致此,就知道当时东林寺为何道风纯净了。果公大和尚,虽然年纪很大,早晚坚持上殿,晚上念佛,从不间断,分时讲些开示,果公非常赞叹印光大师,果公讲的一口湖北腔,刚开始时听不懂,后来听懂。果公讲开示时,以禅的特点,讲净土,好比说,念佛如猫捉鼠。佛愿名号功德排山倒海,不可思喻,不可怀疑,当下乘当,念佛声如狮子吼,佛愿中生,是心是佛,念佛即佛,常常讲到弥陀名号从东林寺念出,今遍周世界各地等等。九三年腊月三十日,率东西林寺全体大众在佛陀面前,发愿建造48米弥陀巨像时,可以看到果公上人对净土的深信切愿,已经功德圆满。
****常福祈愿果公悲愍我等乘愿再来。
阿弥陀佛
常福顶礼
二00四年元月十一日

关于古代木匠的古诗词有哪些?

1,《偈颂一百零二首》

年代: 宋 作者: 释慧远

一心不生,万法无咎。


木匠带枷,自作自受。


有心无法,受报好丑。


有法无心,天长地久。


心生法生,乌飞兔走。


心灭起灭,倒翻筋斗。


口似鼓椎,眉如扫箒。

2,《偈颂十四首》

年代: 宋 作者: 释印肃

木匠休愁无酒肉,大家免得落群魔。


但管来年了,应教不动波。


随心做个殿,别事莫多罗。


更有一般好,只个阿弥陀。

3,《关木匠传 》

年代: 明 作者: 袁中道

关木匠,名廷福,少与诸匠伍,无所知名。予族有佣,病死。

佣亦豪族也,啖注佣儿为证,以诉于官。廷福方持斧凿为人架屋回,闻之,夜入城。

至旦,私呼佣儿饮,携出城可四五里,复与饮。佣儿醉,夜乃卧之破庙中。

是日晡,县官讯两家狱,佣家仓促失其儿。

县官曰:“若状言有子可证者,今安在?”佣家无以应。

县官以为欺己,反得罪。明日佣儿还,事已定,无所用之。

知为关廷福所为,予族大德之。里中乃始知有关廷福也。

佛法解答:何其自性.本来清静

何其自性.本来清静.何其自性.本不生灭.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无动摇.何其自性.能生万法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啊?
楼主善问!
此事“唯证乃知”,而未悟凡夫却可以熏习“自性”的种种体性,种种功德;大乘诸经,处处弘扬;难以言说。末学不昧浅陋,略举如下:
“自性”,是指有情众生本自具足的“真心”,经论之中的:真如、涅盘、法身、实际、如来藏、本来面目、父母未生前、拖死尸者、我、心、阿赖耶识、唯我、唯心......几十种名称皆是同一物。以下举《心经》、“六祖见性偈”略说:
一 .《心经》所说:“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是自性的一部分体性:
“不生不灭”:是说自性从来没有出生过,因而永不坏灭;我们知道,凡有生者,必然断灭;世间万法,莫不如此;唯有自性有此体性;因而往来三世,是轮回的主体;也是成佛之本。愚迷不知此义,以能见闻觉知之“我”,“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之“心”等等为往来三世之主体,以此妄心不灭;是为“常见外道”;或是以为真心妄心皆是虚妄,则死后一切断灭,无有前身,亦无后世;是为“断见外道”
“不垢不净”:是说自性“本来自在清净”,却能含藏无始劫以来一切善不善业种。若是断除一切污染种子,则究竟成佛。比如墨水,水性无二,净染有别。其次,若含藏业种之心有生灭,则无始劫以来所作业因即随此心断灭而断灭,“如是因,如是果”即成虚妄;必有一永不坏灭之心携带业种,才可能在因缘聚会时现起而受报;愚迷不知此义而责难:“既是污染,云何名为真心?”
“不增不减”:是说自性“在圣不增,在凡不减”,一切众生之自性与诸佛无二无别,不因修行而有所增加,亦不因任何恶法而减少。www.souquanme.com但是,所含藏之业种却有差别,悟后实修,一一断除污染业种,却不损自性本身一分一毫。
二 .六祖见性偈所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这包含了自性的一部分体性和功能:
“本自清净”,如上“不净不垢”义,自性本身不可能污染,所含业种才是污染。
“本不生灭”,同于《心经》“不生不灭”义,若有生灭,则是虚妄;不名“真实”“实相”。
“本自具足”,是说自性非修而得,本搜趣网来自在,本来圆满;前无今有谓之“得”,自性无始劫以来就存在,所以不可名为“得”;所以《金刚经》云:“如来于燃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心经》云:“无智亦无得”。愚迷不知此意,以为“得法”,其实凡能“得”之法,必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偈)。无所得法,才是“诸法实相”。依此无所得法,才能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心经》云:“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本无动摇”,是说自性“如如不动”,远离见闻觉知,永不触六尘外境;你入地狱他不会悲伤,你生天界他也不会欢喜;只是默默地储存着你无始以来的一切善不善业种。
“能生万法”:山河大地器世间是由众生“共业所造”,是自性的功能;其次,能见闻觉知的种种心,也是由此自性出生。六祖明心见性后,如实现观此真心的微妙,故有此言。
如上种种义,凡夫常常熏习,如理思维,则功不唐捐:
一是可以鉴别说法者所说是否如法,初具“拣择眼”,不为恶知识之“玄奥高深”所笼罩;
二是可以在自以为悟,或是自以为将悟之时,鉴别所悟之心是真是妄。
三是在自性之中,种下善根,即便今生不悟,未来际因缘聚会时,种子现起,即得开悟;如六祖所说“普雨皆成萌”;
四是熏习大乘妙义,可得无量福德资粮,未来际则为“利根人”,为开悟明心打下基础。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禅宗历代真悟祖师

信心铭全文及翻译

信心铭(【隋】 僧璨 作)《大藏经》第48卷
【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
译文:
终极无上佛道没有什么困难,只怕有搜趣网分别执着,难以成就。只要没有憎爱之心,就会清楚明白地了知“至道“的内涵。
【毫厘有差,天地悬隔。欲得现前,莫存顺逆。】
译文:
起心动念之间稍有偏差,对“道“的理解就会有很大的差异。如要佛道显现于眼前,就不要存顺逆之心。
【违顺相争,是为心病。不识玄旨,徒劳念静。】
译文:
存违逆和随顺之念,这就是心病。不认识玄妙幽微之旨趣,修持念静等各种法门都徒劳无益。
【圆同太虚,无欠无余。良由取舍,所以不如。】
译文:
自性圆满如浩浩虚空,没有欠缺也没有多余。因为人有取舍之心,所以不如法。
【莫逐有缘,勿住空忍。一种平怀,泯然自尽。】
译文:
不要逐求因缘假有之法,也不要住留在顽空之上。证悟到一切平等,所有分别执着就会消失。
【止动归止,止更弥动。唯滞两边,宁知一种。】
译文:
想将心中的躁动平息下来归于定止,心中反而更加躁动。只有远离两边,才能知道一切平等的道理。
【一种不通,两处失功。遣有没有,从空背空。】
译文:
不能证悟一切平等,执着于两边之一,都会徒劳无功。如果想把“有”排除掉,就会陷于有执之中,如果想执取“空”,就背离真正的“空”
【多言多虑,转不相应。绝言绝虑,无处不通。】
译文:
过多的语言和思虑,就会与“至道”不相应。当停止语言思虑等分别思惟活动时,对“至道”的内涵就没有什么地方不通达的。
【归根得旨,随照失宗。须臾返照,胜却前空。】
译文:
穷达一切理事的本源就能了知“至道”的旨趣,停留在一切理事的表面就会丧失“至道”的宗旨。只要短暂地返照自心,就能胜过前面执空的努力。
【前空转变,皆由妄见。不用求真,唯须息见。】
译文:
“空”转变成的森罗万象,都是因为妄想执着显现。“真”不需要去寻求,只需要平息自心的妄见就可以。
【二见不住,慎勿追寻。才有是非,纷然失心。】
译文:
心中不住留相对二种边见时,千万不要再去追寻什么。一旦追寻就会有相对的是非,迷失真心陷于纷扰之中。
【二由一有,一亦莫守。一心不生,万法无咎。】
译文:
万法由一心所生,但是也不要守着这一个心不放。不起取舍憎爱之分别心,则万法皆可返其真实面目。
【无咎无法,不生不心。能随境灭,境逐能沉。】
译文:
没有虚妄分别,也就没有万法,真正离念也就不会起心动念。如果没有外境,就不会有觉知发生,如果没有觉知发生,外境也没有意义。
【境由能境,能由境能。欲知两段,元是一空。】
译文:
外境因为觉知而显现,觉知因为外境而作用。“能”与“境”的本质,其实都是“空”。
【一空同两,齐含万象。不见精粗,宁有偏党。】
译文:
“空”同时融觉知和外境于一体,能够涵盖森罗万象。没有粗细等分别意识,也就没有偏差存在。
【大道体宽,无易无难。小见狐疑,转急转迟。】
译文:
大道能够含容一切万法,无所谓容易也无所谓困难。小见狭隘片面,疑惑不定,急于求成,反而欲速不达。
【执之失度,必入邪路。放之自然,体无去住。】
译文:
修持要适度,如果偏离中道,就必然走入邪路。修持要依顺因缘,任运自然,因为真如本体无去无住。
【任性合道,逍遥绝恼。系念乖真,昏沉不好。】
译文:
任持自性合乎至道,就会逍遥自在,没有烦恼。有一念之系就违背真如,昏沉也没有什么好处。
【不好劳神,何用疏亲。欲取一乘,勿恶六尘。】
译文:
万法平等,何必耗费精神分别疏亲远近呢?若想趣向一乘法门,就不要厌恶色、声、香、味、触、法的六尘。
【六尘不恶,还同正觉。智者无为,愚人自缚。】
译文:
不受六尘的扰乱,就能获得真正的觉悟。智慧的人无因缘造作,愚痴的人作茧自缚。
【法无异法,妄自爱著。将心用心,岂非大错。】
译文:
法法本空,没有差异,只是因为自己胡乱分别,对法有所贪执。将“心所有”当成心,岂不是大错特错了吗?
【迷生寂乱,悟无好恶。一切二边,妄自斟酌。】
译文:
执迷之人就会落于定乱两边,开悟之人没有喜好和厌恶的分别。一切两边意识,都是因为心中思虑分别所致。
【梦幻空花,何劳把捉。得失是非,一时放却。】
译文:
一切有为生灭之法如同梦幻空华,何必费力气去抓住它呢?心中的得失与是www.souquanme.com非,都立刻放下。
【眼若不睡,诸梦自除。心若不异,万法一如。】
译文:
法眼如果大睁不睡,各种梦幻就自然消失。倘若心中没有分别意识,就会体悟到万法不二,平等无差的道理。
【一如体玄,兀尔忘缘。万法齐观,归复自然。】
译文:
只有回归不二不异的真如心体,才能忘却外缘。只有平等的看待一切万法,才能回归其本来aZtbedKhCq面目。
【泯其所以,不可方比。止动无动,动止无止。】
译文:
消除掉产生的虚妄分别的根、尘、识以后,此境界离分别言说,不可方喻。本心非动非静,想要制止内心的躁动,却不知本心是本不动摇的,心中的躁动止息后,却不知本心本无止息。
【两既不成,一何有尔。究竟穷极,不存轨则。】
译文:
相对两边既然不是真实,“一心”又哪里是实有呢?穷究到法源极处,就不存在任何规矩和原则。
【契心平等,所作俱息。狐疑净尽,正信调直。】
译文:
内心观万法平等,业行烦恼也就随之熄灭。心中不存疑虑,才能坚固确定信正法之心。
【一切不留,无可记忆。虚明自照,不劳心力。】
译文:
心中一法不留,没有任何牵绊。内心清虚空明,就能自我返照,不耗费任何精神和体力。
【非思量处,识情难测。真如法界,无他无自。】
译文:
依靠感觉和知识,难以测度不可思量的真如法界。真如法界是自他不二的。
【要急相应,惟言不二。不二皆同,无不包容。】
译文:
想要迅速与真如法界契合,就只有证悟自他不二。自他不二的境界平等无差,包容万法。
【十方智者,皆入此宗。宗非促延,一念万年。】
译文:
一切大智慧的人,都归宗于此。此宗延促同时,以刹那一念之心,可摄万年之岁月无余。
【无在不在,十方目前。】
译文:
真如无在无不在,超越是空,遍满法界,十方即同于目前。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