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夜半虚前席,后一句是什么
官府衙门八字开,
有理无钱莫进来。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有理无钱莫进来。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可怜夜半虚前席,下一句什么来着
可怜:可惜,可叹。苍生:百姓。问鬼神: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文帝接见贾谊,“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
紧承“可怜”与“虚”,射出直中鹄的的一箭──不问苍生问鬼神。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前席”,不是为了询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啊!诗人仍只点破而不说尽──通过“问”与“不问”的对照,让读者自己对此得出应有的结论。辞锋极犀利,讽刺极辛辣,感概极深沉,却又极抑扬吞吐之妙。由于前几句围绕“重贤”逐步升级,节节上扬,第三句又盘马弯弓,引而不发,末句由强烈对照而形成的贬抑便显得特别有力。这正是通常所谓“抬得高,摔得重”。整首诗在正反、扬抑、轻重、隐显、承转等方面的艺术处理上,都蕴含着艺术的辩证法,而其新警含蕴、唱叹有情的艺术风格也就通过这一系列成功的艺术处理,逐步显示出来。
点破而不说尽,有论而无断,并非由于内容贫弱而故弄玄虚,而是由于含蕴丰富,片言不足以尽意。诗有讽有慨,寓慨于讽,旨意并不单纯。从讽的方面看,表面上似刺文帝,实际上诗人的主要用意并不在此。晚唐许多皇帝,大都崇佛媚道,服药求仙,不顾民生,不任贤才,诗人矛头所指,显然是当时现实中那些“不问苍生问鬼神”的封建统治者。搜趣网在寓讽时主的同时,诗中又寓有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深沉感慨。诗人夙怀“欲回天地”的壮志,但偏遭衰世,沉沦下僚,诗中每发“贾生年少虚垂涕”、“贾生兼事鬼”之慨。这首诗中的贾谊,正有诗人自己的影子。概而言之,讽汉文实刺唐帝,怜贾生实亦自悯。
因为皇帝心思根本不在求贤上,所以有才也的布道重用。这是一首著名的讽刺诗。诗的前两句,是欲抑故扬,汉文帝名为求贤,而无求贤之实。后两句以“不问苍生问鬼神”的事实,鞭挞文帝不重视人才,感叹贾谊满腹才学却不被重用,只是为了满足文帝的好奇心。全诗显然寄寓着作者不能施展抱负的哀叹,感慨深沉。
紧承“可怜”与“虚”,射出直中鹄的的一箭──不问苍生问鬼神。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前席”,不是为了询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啊!诗人仍只点破而不说尽──通过“问”与“不问”的对照,让读者自己对此得出应有的结论。辞锋极犀利,讽刺极辛辣,感概极深沉,却又极抑扬吞吐之妙。由于前几句围绕“重贤”逐步升级,节节上扬,第三句又盘马弯弓,引而不发,末句由强烈对照而形成的贬抑便显得特别有力。这正是通常所谓“抬得高,摔得重”。整首诗在正反、扬抑、轻重、隐显、承转等方面的艺术处理上,都蕴含着艺术的辩证法,而其新警含蕴、唱叹有情的艺术风格也就通过这一系列成功的艺术处理,逐步显示出来。
点破而不说尽,有论而无断,并非由于内容贫弱而故弄玄虚,而是由于含蕴丰富,片言不足以尽意。诗有讽有慨,寓慨于讽,旨意并不单纯。从讽的方面看,表面上似刺文帝,实际上诗人的主要用意并不在此。晚唐许多皇帝,大都崇佛媚道,服药求仙,不顾民生,不任贤才,诗人矛头所指,显然是当时现实中那些“不问苍生问鬼神”的封建统治者。搜趣网在寓讽时主的同时,诗中又寓有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深沉感慨。诗人夙怀“欲回天地”的壮志,但偏遭衰世,沉沦下僚,诗中每发“贾生年少虚垂涕”、“贾生兼事鬼”之慨。这首诗中的贾谊,正有诗人自己的影子。概而言之,讽汉文实刺唐帝,怜贾生实亦自悯。
因为皇帝心思根本不在求贤上,所以有才也的布道重用。这是一首著名的讽刺诗。诗的前两句,是欲抑故扬,汉文帝名为求贤,而无求贤之实。后两句以“不问苍生问鬼神”的事实,鞭挞文帝不重视人才,感叹贾谊满腹才学却不被重用,只是为了满足文帝的好奇心。全诗显然寄寓着作者不能施展抱负的哀叹,感慨深沉。
可怜夜半虚前席,这句是什么意思
全lvogcNAxHS句为: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翻译成白文是:可惜到了半夜前面的坐垫空了出来, 文帝不问天下苍生而去问鬼神之事.
出自李商隐的《贾生》
作者是想表达:自己有满腹的经论,有渊博的学识,但是皇上却不识自己的大才,而是相信鬼神之说.一方面感叹自己怀才不遇,一方面讽刺当时执政者的昏庸无能!
有疑问可追问,望采纳,谢谢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翻译成白文是:可惜到了半夜前面的坐垫空了出来, 文帝不问天下苍生而去问鬼神之事.
出自李商隐的《贾生》
作者是想表达:自己有满腹的经论,有渊博的学识,但是皇上却不识自己的大才,而是相信鬼神之说.一方面感叹自己怀才不遇,一方面讽刺当时执政者的昏庸无能!
有疑问可追问,望采纳,谢谢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的赏析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的赏析李商隐《贾生》
“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
苍生问鬼神。
”
翻译赏析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诗文解释】
文帝访求贤才,
诏见放逐之臣,
贾生才气高,
没有人能和他相比。
可惜文帝半夜移动坐席听讲,不问百姓生机只问起鬼神的事。
贾谊贬长沙一事,
常被后来的文人用以抒写怀才不遇之悲,
李商
隐在《安定城楼》中就曾以贾谊寄怀。但是,在这首诗里,诗人独辟
蹊径,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抒发对历史人物的感慨。
句
解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
宣室
”
即汉朝未央宫前殿的正室,这里用来指代汉文帝。
“
逐臣
”
,指
被贬斥在外的官员,这里代指刚从长沙召回的贾谊。当年,贾谊字字
恳切地上书指斥汉王朝的种种弊病,
引来的却是权贵的切齿痛恨,
他
被贬官至长沙。那时候,他以为自己会病死在那里。不过,汉文帝后
来还是想起了他,将其召回长安。在未央宫的宣室,君臣畅谈,夜半
方罢,汉文帝对贾谊的才华钦佩无比,甚至发出感叹:
“
吾久不见贾
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
“
才调
”
,包括才能与风姿。
“
无伦
”
,无人能比。一个
“
更
”
字,突
出贾谊的卓尔不群。由
“
求
”
,到
“
访
”
,到赞,表现出汉文帝对贾谊的
格外器重。这不仅是写贾谊的出众不凡,也是写汉文帝的爱才,看样
子真是求贤若渴,虚怀若谷啊!如果不看下文,我们会以为李商隐描
绘的是一副明主求贤、
君臣际会的美好图景,
以为贾谊终于能够得到
重用了。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可叹啊,汉文帝与贾谊谈到深夜,身体还不断地往前靠,原来问
的不是lvogcNAxHS天下苍生的治国大计,而是在求神问鬼。
古人席地而坐,双膝跪下,臀部靠在脚跟上。
“
前席
”
,就是说汉
文帝听得非常投入,
以至于不知不觉地向前靠。
这样一个小小的细节,
就把汉文帝那殷殷垂询、认真着迷的情态描绘得活灵活现。而一个
“
虚
”
字,又把那份急切、诚恳否定得一点不剩。
“
虚
”
,空自、徒然的
意思。虽只轻轻一点,却使读者产生了怀疑:如此推重贤者,何以竟
然成
“
虚
”
?诗人引而不发,
给读者留下了悬念,
诗也就显出跌宕波折
的情致。
“
可怜
”
二字,貌似轻描淡写,实则轻轻一带,把全诗的情绪一下
子全都打落,
隐含着冷隽的嘲讽。
诗人的技巧也藏在这一微妙的转折
中。果然,最后一句急转而下,揭开谜底。原来前面的种种渲染都是
在蓄声造势,为后两句的转折作铺垫。读到这里,怎能不对平庸的帝
王发出讽刺的一笑,又怎能不为贾谊感到悲哀呢?
“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
苍生问鬼神。
”
翻译赏析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诗文解释】
文帝访求贤才,
诏见放逐之臣,
贾生才气高,
没有人能和他相比。
可惜文帝半夜移动坐席听讲,不问百姓生机只问起鬼神的事。
贾谊贬长沙一事,
常被后来的文人用以抒写怀才不遇之悲,
李商
隐在《安定城楼》中就曾以贾谊寄怀。但是,在这首诗里,诗人独辟
蹊径,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抒发对历史人物的感慨。
句
解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
宣室
”
即汉朝未央宫前殿的正室,这里用来指代汉文帝。
“
逐臣
”
,指
被贬斥在外的官员,这里代指刚从长沙召回的贾谊。当年,贾谊字字
恳切地上书指斥汉王朝的种种弊病,
引来的却是权贵的切齿痛恨,
他
被贬官至长沙。那时候,他以为自己会病死在那里。不过,汉文帝后
来还是想起了他,将其召回长安。在未央宫的宣室,君臣畅谈,夜半
方罢,汉文帝对贾谊的才华钦佩无比,甚至发出感叹:
“
吾久不见贾
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
“
才调
”
,包括才能与风姿。
“
无伦
”
,无人能比。一个
“
更
”
字,突
出贾谊的卓尔不群。由
“
求
”
,到
“
访
”
,到赞,表现出汉文帝对贾谊的
格外器重。这不仅是写贾谊的出众不凡,也是写汉文帝的爱才,看样
子真是求贤若渴,虚怀若谷啊!如果不看下文,我们会以为李商隐描
绘的是一副明主求贤、
君臣际会的美好图景,
以为贾谊终于能够得到
重用了。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可叹啊,汉文帝与贾谊谈到深夜,身体还不断地往前靠,原来问
的不是lvogcNAxHS天下苍生的治国大计,而是在求神问鬼。
古人席地而坐,双膝跪下,臀部靠在脚跟上。
“
前席
”
,就是说汉
文帝听得非常投入,
以至于不知不觉地向前靠。
这样一个小小的细节,
就把汉文帝那殷殷垂询、认真着迷的情态描绘得活灵活现。而一个
“
虚
”
字,又把那份急切、诚恳否定得一点不剩。
“
虚
”
,空自、徒然的
意思。虽只轻轻一点,却使读者产生了怀疑:如此推重贤者,何以竟
然成
“
虚
”
?诗人引而不发,
给读者留下了悬念,
诗也就显出跌宕波折
的情致。
“
可怜
”
二字,貌似轻描淡写,实则轻轻一带,把全诗的情绪一下
子全都打落,
隐含着冷隽的嘲讽。
诗人的技巧也藏在这一微妙的转折
中。果然,最后一句急转而下,揭开谜底。原来前面的种种渲染都是
在蓄声造势,为后两句的转折作铺垫。读到这里,怎能不对平庸的帝
王发出讽刺的一笑,又怎能不为贾谊感到悲哀呢?
可//www.souquanme.com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是什么意思?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用现代的解释是什么意思?李商隐《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注释] (1)贾生:即贾谊,西汉初期著名政论家,主张加强中央集权,抗击匈奴侵扰,曾任大中大夫,后山为长沙王太傅。(2)宣室:汉未央宫前蓼的正室。访征询。逐臣:放逐之臣,指贾谊。贾谊被贬长沙之后,过了几年,汉文帝又把他如回长安,在宣室接见他。(3)才调:才气。更无伦:更无人能比得上。伦:比。(4)可怜:可惜。虚:空自、徒然。前席:古人席地而坐,汉文帝听贾谊的谈论听得出神,在坐席上向前移动,靠近对方。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汉文帝接见贾谊时刚举行过祭祀lvogcNAxHS,因而向贾谊询问鬼神之事,贾谊详细地谈了自己的看法,两人一直谈到深夜。因为谈得投机,汉文帝不自觉地坐席上把双膝移动靠近贾谊。接见结束后,文帝说:“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5)苍生:老百姓。这两句说,汉文帝空自半夜前席向贾谊征询意见,但不问治理国家大事而询问鬼神之道。
[简要评析] 在晚唐的咏史诗中,李商隐是此类诗的佼佼者。这首诗也是一首咏史诗,从取材、立意、表现手法上都独树一帜。与前一首诗有些相似,作者结合当时封建统治者求仙荒政的情况。作者通过讽刺汉代帝王虽能求贤却又不知真贤的行为,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现实,即唐代帝王也正像汉文帝那样,表似开明,实质却昏聩无能。他们将国家大事丢置于脑后,只想求得鬼神的保佑,长生不老,因而专搞求侧访道、采药炼丹等荒唐事。诗人借史事而对现实作了辛辣的讥讽。另一方面,作者也借汉代贾谊的遭际,发出了自己怀才不遇之音。特别应该指出的是,李商隐是把君王能否采纳大臣在国政大略方面的正确主张作为君臣遇合的标准,而并非仅仅把大臣在个人升迁奖赏方面所得的恩宠作为标准,这是非常有见地的,表现了他的政治见解自有超凡脱俗之处。本诗在艺术上的重要特色是运用了抑扬顿挫的笔法来表现题旨,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本诗的极终目的是要贬抑汉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但诗人在前面二句半中却偏偏使用了许多美好的赞扬性词语,如“求贤”、“访逐臣”、“才调无伦”、“夜半”、“前席”等,在读者面前出现的似乎是一片光明。有这等虚心求教的君王,有这等才识超群的大臣,又处在这等融洽和谐的氛围之中,还不能把国家治理好吗?三句中的另一半词语“可怜”、“虚”却仿佛是当头一棒,将诗人与读者的喜悦打散得全无,原来上面所说的美辞均是虚设的,没有根基的。再加以末句“不问苍生问鬼神”直接揭出原委,就把读者心中的疑团解开了。原来作者用的是先扬后抑、假扬真抑的艺术曲笔,这样写,写汉文帝不问苍生问鬼神,实写当朝皇帝无心治国安邦,却用心思在“鬼神”,讽刺效果更加强烈,同时借古讽今的意义也异常明确。"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注释] (1)贾生:即贾谊,西汉初期著名政论家,主张加强中央集权,抗击匈奴侵扰,曾任大中大夫,后山为长沙王太傅。(2)宣室:汉未央宫前蓼的正室。访征询。逐臣:放逐之臣,指贾谊。贾谊被贬长沙之后,过了几年,汉文帝又把他如回长安,在宣室接见他。(3)才调:才气。更无伦:更无人能比得上。伦:比。(4)可怜:可惜。虚:空自、徒然。前席:古人席地而坐,汉文帝听贾谊的谈论听得出神,在坐席上向前移动,靠近对方。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汉文帝接见贾谊时刚举行过祭祀lvogcNAxHS,因而向贾谊询问鬼神之事,贾谊详细地谈了自己的看法,两人一直谈到深夜。因为谈得投机,汉文帝不自觉地坐席上把双膝移动靠近贾谊。接见结束后,文帝说:“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5)苍生:老百姓。这两句说,汉文帝空自半夜前席向贾谊征询意见,但不问治理国家大事而询问鬼神之道。
[简要评析] 在晚唐的咏史诗中,李商隐是此类诗的佼佼者。这首诗也是一首咏史诗,从取材、立意、表现手法上都独树一帜。与前一首诗有些相似,作者结合当时封建统治者求仙荒政的情况。作者通过讽刺汉代帝王虽能求贤却又不知真贤的行为,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现实,即唐代帝王也正像汉文帝那样,表似开明,实质却昏聩无能。他们将国家大事丢置于脑后,只想求得鬼神的保佑,长生不老,因而专搞求侧访道、采药炼丹等荒唐事。诗人借史事而对现实作了辛辣的讥讽。另一方面,作者也借汉代贾谊的遭际,发出了自己怀才不遇之音。特别应该指出的是,李商隐是把君王能否采纳大臣在国政大略方面的正确主张作为君臣遇合的标准,而并非仅仅把大臣在个人升迁奖赏方面所得的恩宠作为标准,这是非常有见地的,表现了他的政治见解自有超凡脱俗之处。本诗在艺术上的重要特色是运用了抑扬顿挫的笔法来表现题旨,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本诗的极终目的是要贬抑汉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但诗人在前面二句半中却偏偏使用了许多美好的赞扬性词语,如“求贤”、“访逐臣”、“才调无伦”、“夜半”、“前席”等,在读者面前出现的似乎是一片光明。有这等虚心求教的君王,有这等才识超群的大臣,又处在这等融洽和谐的氛围之中,还不能把国家治理好吗?三句中的另一半词语“可怜”、“虚”却仿佛是当头一棒,将诗人与读者的喜悦打散得全无,原来上面所说的美辞均是虚设的,没有根基的。再加以末句“不问苍生问鬼神”直接揭出原委,就把读者心中的疑团解开了。原来作者用的是先扬后抑、假扬真抑的艺术曲笔,这样写,写汉文帝不问苍生问鬼神,实写当朝皇帝无心治国安邦,却用心思在“鬼神”,讽刺效果更加强烈,同时借古讽今的意义也异常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