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被中国人尊为“至圣先师,____”。
孔子的尊称万世师表大成至圣先师 周敬王四十一年(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鲁哀公亲诔孔子。诔文说:“旻天不吊,不慭遗一老,俾屏余一人以在位,茕茕余在疚,呜呼哀哉!尼父!无自律。”(《左传哀公十六年》)古人认为“尼父”是给孔子的谥号。其实这只是对孔子的敬称,并非谥号。父,同“甫”,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西汉元始元年(公元元年),汉平帝刘衎追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古人认为“褒成”是国名,“宣尼”是谥号,“公”是爵位。
北魏太和十六年(公元492年),孝文帝元宏称孔子为“文圣尼父”。“文圣”是尊号,“尼父”是敬称。
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静帝宇文衍追封孔子为“邹国公”,“邹”是国名,“公”是爵位。
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文帝杨坚称孔子为“先师尼父”;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太宗李世民尊孔子为“先圣”。“先师”、“先圣”都是尊称。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改称孔子为“宣父”,“宣”为谥号,“父”是美称。乾封元年(公元666年),高宗李治赠孔子为“太师”,“太师”为官位。
武周天绶元年(公元690年),武则天封孔子为“隆道公”。“隆道”是封号,“公”是爵位。
唐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玄宗李隆基封孔子为“文宣王”。“文宣”为谥号,“王”是爵位。这儿的“王”不是后世皇帝以下的侯王的王,而是周天子“武王”、“成王”的王。
宋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真宗赵恒加称孔子为“玄圣文宣王”,五年(公元1012年),又改称“圣文宣王”。“玄圣”是指有治天之德而不居其位的人,《后汉书》首先iIFNnLT以此称孔子;“至圣”是指道德最高尚的人,司马迁首先以此称孔子,《史记孔子世家赞》说:“……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元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年)秋,新即位的元武宗海山加称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大成”本是古代秦乐的用语。古乐一变为一成,九变而乐终,至九成完毕,称为大成,后来引申称集中前人的主张、学说等形成的完整的体系。孟子始用大成赞颂孔子,他说:“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孟子万章下》“玄圣”、“至圣”、“大成”都是对孔子的赞辞。
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世宗朱厚熜厘定祀典,尊孔子为“至圣先师”,取消谥号、封号。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世祖福临加尊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十四年(公元1657年),又改称“至圣先师”。
自此以后,直至清末,孔子的封谥号未再更动。到了民国年间,一切封谥号皆废置不用了。“谥号”是根据死者的生前事迹参照《谥法》追加的,它只适用于帝王、显宦和卓行德懿的人。追加给孔子的谥号,据《谥法》说,“扬善赋简曰圣”、“敬宾厚礼曰圣”;“经天纬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学勤好问曰文”、“慈惠爱民曰文”;“圣善周闻曰宣”,都是《谥法》中最高的赞誉之词。
西汉元始元年(公元元年),汉平帝刘衎追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古人认为“褒成”是国名,“宣尼”是谥号,“公”是爵位。
北魏太和十六年(公元492年),孝文帝元宏称孔子为“文圣尼父”。“文圣”是尊号,“尼父”是敬称。
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静帝宇文衍追封孔子为“邹国公”,“邹”是国名,“公”是爵位。
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文帝杨坚称孔子为“先师尼父”;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太宗李世民尊孔子为“先圣”。“先师”、“先圣”都是尊称。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改称孔子为“宣父”,“宣”为谥号,“父”是美称。乾封元年(公元666年),高宗李治赠孔子为“太师”,“太师”为官位。
武周天绶元年(公元690年),武则天封孔子为“隆道公”。“隆道”是封号,“公”是爵位。
唐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玄宗李隆基封孔子为“文宣王”。“文宣”为谥号,“王”是爵位。这儿的“王”不是后世皇帝以下的侯王的王,而是周天子“武王”、“成王”的王。
宋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真宗赵恒加称孔子为“玄圣文宣王”,五年(公元1012年),又改称“圣文宣王”。“玄圣”是指有治天之德而不居其位的人,《后汉书》首先iIFNnLT以此称孔子;“至圣”是指道德最高尚的人,司马迁首先以此称孔子,《史记孔子世家赞》说:“……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元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年)秋,新即位的元武宗海山加称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大成”本是古代秦乐的用语。古乐一变为一成,九变而乐终,至九成完毕,称为大成,后来引申称集中前人的主张、学说等形成的完整的体系。孟子始用大成赞颂孔子,他说:“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孟子万章下》“玄圣”、“至圣”、“大成”都是对孔子的赞辞。
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世宗朱厚熜厘定祀典,尊孔子为“至圣先师”,取消谥号、封号。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世祖福临加尊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十四年(公元1657年),又改称“至圣先师”。
自此以后,直至清末,孔子的封谥号未再更动。到了民国年间,一切封谥号皆废置不用了。“谥号”是根据死者的生前事迹参照《谥法》追加的,它只适用于帝王、显宦和卓行德懿的人。追加给孔子的谥号,据《谥法》说,“扬善赋简曰圣”、“敬宾厚礼曰圣”;“经天纬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学勤好问曰文”、“慈惠爱民曰文”;“圣善周闻曰宣”,都是《谥法》中最高的赞誉之词。
孔子被称为至圣先师后面是什么?
大成至圣文宣先师
后世人对孔子的封谥号
周敬王四十一年(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鲁哀公亲诔孔子。诔文说:“旻天不吊,不慭遗一老,俾屏余一人以在位,茕茕余在疚,呜呼哀哉!尼父!无自律。”(《左传•哀公十六年》)古人认为“尼父”是给孔子的谥号。其实这只是对孔子的敬称,并非谥号。父,同“甫”,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西汉元始元年(公元元年),汉平帝刘衎追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古人认为“褒成”是国名,“宣尼”是谥号,“公”是爵位。
北魏太和十六年(公元492年),孝文帝元宏称孔子为“文圣尼父”。“文圣”是尊号,“尼父”是敬称。
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静帝宇文衍追封孔子为“邹国公”,“邹”是国名,“公”是爵位。
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文帝杨坚称孔子为“先师尼父”;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太宗李世民尊孔子为“先圣”。“先师”、“先圣”都是尊称。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改称孔子为“宣父”,“宣”为谥号,“父”是美称。乾封元年(公元666年),高宗李治赠孔子为“太师”,“太师”为官位。
武周天绶元年(公元690年),武则天封孔子为“隆道公”。“隆道”是封号,“公”是爵位。
唐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玄宗李隆基封孔子为“文宣王”。“文宣”为谥号,“王”是爵位。这儿的“王”不是后世皇帝以下的侯王的王,而是周天子“武王”、“成王”的王。
宋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真宗赵恒加称孔子为“玄圣文宣王”,五年(公元1012年),又改称“圣文宣王”。“玄圣”是指有治天之德而不居其位的人,《后汉书》首先以此称孔子;“至圣”是指道德最高尚的人,司马迁首先以此称孔子,《史记•孔子世家•赞》说:“……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元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年)秋,新即位的元武宗海山加称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大成”本是古代秦乐的用语。古乐一变为一成,九变而乐终,至九成完毕,称为大成,后来引申称集中前人的主张、学说等形成的完整的体系。孟子始用大成赞颂孔子,他说:“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孟子•万章下》“玄圣”、“至圣”、“大成”都是对孔子的赞辞。
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世宗朱厚熜厘定祀典,尊孔子为“至圣先师”,取消谥号、封号。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世祖福临加尊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十四年(公元1657年),又改称“至圣先师”。
自此以后,直至清末,孔子的封谥号未再更动。到了民国年间,一切封谥号皆废置不用了。“谥号”是根据死者的生前事迹参照《谥法》追加的,它只适用于帝王、显宦和卓行德懿的人。追加给孔子的谥号,据《谥法》说,“扬善赋简曰圣”、“敬宾厚礼曰圣”;“经天纬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www.souquanme.com学勤好问曰文”、“慈惠爱民曰文”;“圣善周闻曰宣”,都是《谥法》中最高的赞誉之词。
后世人对孔子的封谥号
周敬王四十一年(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鲁哀公亲诔孔子。诔文说:“旻天不吊,不慭遗一老,俾屏余一人以在位,茕茕余在疚,呜呼哀哉!尼父!无自律。”(《左传•哀公十六年》)古人认为“尼父”是给孔子的谥号。其实这只是对孔子的敬称,并非谥号。父,同“甫”,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西汉元始元年(公元元年),汉平帝刘衎追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古人认为“褒成”是国名,“宣尼”是谥号,“公”是爵位。
北魏太和十六年(公元492年),孝文帝元宏称孔子为“文圣尼父”。“文圣”是尊号,“尼父”是敬称。
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静帝宇文衍追封孔子为“邹国公”,“邹”是国名,“公”是爵位。
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文帝杨坚称孔子为“先师尼父”;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太宗李世民尊孔子为“先圣”。“先师”、“先圣”都是尊称。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改称孔子为“宣父”,“宣”为谥号,“父”是美称。乾封元年(公元666年),高宗李治赠孔子为“太师”,“太师”为官位。
武周天绶元年(公元690年),武则天封孔子为“隆道公”。“隆道”是封号,“公”是爵位。
唐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玄宗李隆基封孔子为“文宣王”。“文宣”为谥号,“王”是爵位。这儿的“王”不是后世皇帝以下的侯王的王,而是周天子“武王”、“成王”的王。
宋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真宗赵恒加称孔子为“玄圣文宣王”,五年(公元1012年),又改称“圣文宣王”。“玄圣”是指有治天之德而不居其位的人,《后汉书》首先以此称孔子;“至圣”是指道德最高尚的人,司马迁首先以此称孔子,《史记•孔子世家•赞》说:“……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元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年)秋,新即位的元武宗海山加称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大成”本是古代秦乐的用语。古乐一变为一成,九变而乐终,至九成完毕,称为大成,后来引申称集中前人的主张、学说等形成的完整的体系。孟子始用大成赞颂孔子,他说:“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孟子•万章下》“玄圣”、“至圣”、“大成”都是对孔子的赞辞。
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世宗朱厚熜厘定祀典,尊孔子为“至圣先师”,取消谥号、封号。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世祖福临加尊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十四年(公元1657年),又改称“至圣先师”。
自此以后,直至清末,孔子的封谥号未再更动。到了民国年间,一切封谥号皆废置不用了。“谥号”是根据死者的生前事迹参照《谥法》追加的,它只适用于帝王、显宦和卓行德懿的人。追加给孔子的谥号,据《谥法》说,“扬善赋简曰圣”、“敬宾厚礼曰圣”;“经天纬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www.souquanme.com学勤好问曰文”、“慈惠爱民曰文”;“圣善周闻曰宣”,都是《谥法》中最高的赞誉之词。
后人尊称孔子为“至圣先师”,那称孟子为什么?
孔子丘,被尊称为文圣,意思是文化的圣人;孟子轲,被尊称为亚圣。二人合称孔孟。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夏邑(今河南商丘夏邑)。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
孔子丘,被尊搜趣网称为文圣,意思是文化的圣人;孟子轲,被尊称为亚圣。二人合称孔孟。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夏邑(今河南商丘夏邑)。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华夏族,周朝诸侯国邹国(今山东省邹城)人。
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相传他是鲁国姬姓贵族公子庆父的后裔,父名激,母仉(zhǎng)氏。
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代表作《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已编入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寡人之于国也》编入高中语文教科书中。
政治上,孟子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学说上,他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但较之孔子的思想,他又加入自己对儒术的理解。他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游历于齐、宋、滕、魏、鲁等诸国,希望效//www.souquanme.com法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但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而没有得到实行。最后他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即孔子)之意,作《孟子》七篇”。
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搜趣网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完成。
全部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夏邑(今河南商丘夏邑)。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
孔子丘,被尊搜趣网称为文圣,意思是文化的圣人;孟子轲,被尊称为亚圣。二人合称孔孟。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夏邑(今河南商丘夏邑)。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华夏族,周朝诸侯国邹国(今山东省邹城)人。
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相传他是鲁国姬姓贵族公子庆父的后裔,父名激,母仉(zhǎng)氏。
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代表作《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已编入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寡人之于国也》编入高中语文教科书中。
政治上,孟子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学说上,他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但较之孔子的思想,他又加入自己对儒术的理解。他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游历于齐、宋、滕、魏、鲁等诸国,希望效//www.souquanme.com法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但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而没有得到实行。最后他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即孔子)之意,作《孟子》七篇”。
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搜趣网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完成。
全部
孔子被世人
孔子被世人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后世并尊称他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
中国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与孟子并称“孔孟”,他们的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孔子被尊为“至圣”“素王”,
美国诗人、哲学家爱默生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
中国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与孟子并称“孔孟”,他们的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孔子被尊为“至圣”“素王”,
美国诗人、哲学家爱默生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
孔子被后人称为什么?
孔子被后世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祖籍宋国,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