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心见性后面一句是什么?
明心见性,佛教为深。
明心见性是一个汉语词汇,明心是发现自己的真心;见性是见bFJneDI到自己本来的真性。见到自己本来的真性了,所以说是直指本心。明本心,见不生不灭的本性。乃禅宗悟道之境界。言语道断//www.souquanme.com、心行处灭。
【成语】: 明心见性
【拼音】: míng xīn jiàn xìng
【解释】: 指摒弃世俗的一切意识,大彻大悟,显现人的本性。
【出处】: 《元史仁宗纪三》:“仁宗天性慈孝,聪明恭俭,通达儒术,妙语释典,尝曰:‘明心见性,佛教为深;修身治国,儒道为切。’”
是佛教语,也就是说屏弃世俗一切杂念,彻悟因杂念而迷失了的本性(即佛性).
扩展资料:
出处与详解
编辑
1、佛教语。谓屏弃世俗一切杂念,彻悟因杂念而迷失了的本性(即佛性)。
①《元史仁宗纪三》:“ 仁宗 天性慈孝,聪明恭俭,通达儒术,妙悟释典,尝曰:‘明心见性,佛教为深;修身治国,儒道为切。’”
②《西游记》第八十回:“却说 三藏 坐在林中,明心见性,讽念那《摩诃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忽听得嘤嘤的叫声‘救人’。”
③《醒世姻缘传》第三二回:“那修行的人修到那将次得道的时候,千状百态,不知有多少魔头出来琐碎,你只是要明心见性……只坚忍了不要理他,这就是得道的根器。”
④清 郑燮《焦山读书寄四弟墨》:“和尚是佛之罪人,bFJneDI杀盗淫妄,贪婪势利,无复明心见性之规。”
2、指率真地表现心性。
①《红楼梦》第一一五回:“他说了半天,并没有个明心见性之谈,不过说些什么‘文章经济’,又说什么‘为忠为孝’。”
②林语堂《论买东西》:“宋儒喜欢讲明心见性,以庄以诚求之,要除去物欲之蔽。”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明心见性
见心明性是什么意思呢?我很想知道...
斩断欲望的原因,是因为这个欲望是从利己的角度出搜趣网发的,是从自“我”得失的角度出发的,因此是烦恼的根源,若是不从“我”的角度出发,仅仅是单纯从利他的角度出发,有情有欲就不是烦恼的根源,反而是幸福的来源。什么是破“我”执?这就是破我执。
趋吉避凶是人和动物的本性,追求幸福抛弃痛苦,这就是人最大的欲望,佛祖不是机械的斩灭欲望,而是不避吉凶,吉来也安之,凶来也安之,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呢?因为他从利他的角度出发,就不觉得吉凶对自己有什么影响,自己的内心随时随地都是满足的,不靠他人、物质来得到。
具体到我们爱的人,亲人爱人,那就是我们爱他,如果是以“我”得到和占有为满足,以“我”失去和失望为痛苦,那么这就是无尽烦恼的来源。如果是以对方的需要来爱对方,就是一切幸福的来源,你看到他内心的渴望,内心的软弱,内心的欲望,看到他//www.souquanme.com的烦恼和痛苦,就帮助他,陪伴他,而不是因为你自己内心痛苦、软弱、欲望,需要他来承担和支撑,因为你是从“利”他心出发面对爱人的,所以帮助他多,他需要你,你也高兴,帮助他少,他不需要你,你也不难过,这样你就跳出了自己的“得失”心带来的痛苦。
要理解这一点,也不难,比如你想赚一百万,没赚到之前,你很想有。等赚到了,你又害怕失去,失去了,就痛苦不已,因为那是你的钱,你是从“我”的得到和失去来衡量的。但是,如果你是在帮助他人赚钱,他没赚到一百万,你也不难过,还能安慰他,他赚到了,你跟着高兴,你不以自己的得失来衡量的话,他赚到一百万以后,分给你一块钱你高兴,分给你五十万,你也高兴,即使一分钱不给你,你也是自得其乐,因为你从来没有得到,也就失谈不上去。你只是以能帮助自己爱的人得到幸福而高兴,以这就是“ 见心明性 ”。
也就自然而然斩灭了自己的欲望。而不是非要逼着自己不爱别人,没有感情。佛祖比我们了不起的地方是,我们能做到帮助爱人和亲人,就已经非常了不起,而佛祖,是以帮助所有人实现愿望为高兴的。
静心决 心静观己,凝神养虚,以静制动,万物随心,天道自然,见心明性,意思是什么 求解释
凝神养虚:(这是静心诀的修炼和使用方法),以静制动(这个用以说明静心诀用以制服事物的原理--即用静制动,以柔克刚)。
万物随心:(当心静的时候,就能看得更清楚,心如止水,更能看穿迷雾,一切的现象都是虚妄。这时所有东西你都可以轻易调用,左右因缘。)
天道自然:(以上的东西/道理都是本来就有的,本来就存在的,是自然法则)
见心明性(当你明白了这些东西/道理,你就知晓事物的性质,事态的本体。或是当你明白了这些道理,就就一通百通,一晓百晓。)
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是什么意思?
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明心就是明白自己的菩提心,见性就是见到自己的本心本性,成佛是成法身佛。顿悟了心性,就缩短了修证的时。
明心是发现自己的真心;见性是见到自己本来的真性。见到自己本来的真性了,所以说是直指本心。明本心,见不生不灭的本性。乃禅宗悟道之境界。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从而顿悟,悟到自己这念心、悟到觉性、悟到人人都有佛性、悟到人人都能成佛。
引申含义
“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是禅宗的提法,“成佛”的“佛”不是用肉眼而见,如同《金刚经》讲:“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有能见就有所见,能见、所见的佛就不是真实的。
《父子合集经》中记载佛言:“大王,何谓佛法?一切诸法皆是佛法。”时,净饭王闻是说已。白言世尊:“若一切法皆佛法者,一切众生皆应是佛。”佛言:“大王,众生不住颠倒见者,即是佛也。大王,所言佛者,或名真如,或名实际,或名法界,但依俗谛推求诠表,非胜义谛作是说也。
"明心见性"如何理解?性到底是什么?
明心见性的前句是情执尽空,情执尽空,明心见性也。情是起心动念,贪嗔痴是严重的情执,执是执着,一切众生都有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妄想执着去掉了自性就会得到恢复,也就明心见性了.
很赞同二楼的观点
所谓“明心见性”,就是明白自家的“本心”,见到自家的“本性”。这个心就是菩提心,这个“性”就是佛性。能否成佛,关键在于能否悟“本心”、“本性”的真面目。悟到这个真面目,即使普通人也能成佛,悟不到这个道理,即使佛也变成了普通人。佛与凡夫本无差别,只在“迷”、“悟”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