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照古今”的前一句是什么?
前一句:天地分上下
古诗明月照古今的前一句是什么?
“古诗明月照古今”的前一句是:回首童年梦已远。描写月亮的古诗还有唐代诗人杜牧的《泊秦淮》。
《泊秦淮》是杜牧的代表作之一,载于《全唐诗》卷五百二十三。下面是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赵其钧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建康是六朝都城,秦淮河穿过城中流入长江,两岸酒家林立,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场所。唐王朝的都城虽不在建康,然而秦淮河两岸的景象却一如既往。
扩展资料:作者简介
杜牧(803-853),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www.souquanme.com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公元828年(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
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后入为司勋员外郎,官终中书舍人。以济世之才自负。诗文中多指陈时政之作。
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丽生动。以七言绝句Kfgtp著称。人谓之小杜,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以别于李白与杜甫。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全唐诗》收其诗八卷。
吃月饼十五月当空照的前一句是什么?
1、离别一何久,七搜趣网度过中秋。 __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2、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__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3、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__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4、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__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5、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__李商隐《嫦娥》
6、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 __范成大《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
7、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__晏殊《中秋月》
8、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 __辛搜趣网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9、云山行处合,风雨兴中秋。 __高适《送魏八》
10、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 __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1、译文:我们离别的太久了,已经是七次中秋。
2、译文: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家?
3、译文:向着西北怎么才能看到故乡在哪里,向着东南方向看见月亮又圆了好几次。
4、译文:在这中秋之夜,谁能够和我共同欣赏这美妙的月光?我只能拿起酒杯,凄然望着北方。
5、译文:月宫的嫦娥恐怕后悔偷了后羿的长生不老药,现在只有那青天碧海夜夜陪伴着她一颗孤独的心。
6、译文:细细算来十年宦海沉浮,人在十处度过十个中秋。
7、译文:中秋月圆,月光洒在庭院,院www.souquanme.com中梧桐树影婆娑,我一人羁旅异乡,节日里看这月亮下的树影,时间缓缓过去,影子不知不觉的移动着。
8、译文:何况屈指指计算中秋佳节将至,那一轮美好的圆月,偏不照人的团圆。
9、译文:诗写高适在淇水卫地送别魏八时依依不舍之情。高适事先备好淇上美酒,然后骑马到驿站,与魏八泛舟淇水。船行进在弯弯的淇河上,两岸山岭乌云密布,风雨大作,适逢中秋。诗人告诫魏八,若无知己,不要明珠暗投。
10、译文:此词之声律,上片全同《忆秦娥》,下片只末句多一字。作者使下片首句与上片末句顶针,复以下片末句与上片首句衔接,往复回环,有如回文。虽少伤纤巧,但亦颇见匠心。
2、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__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3、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__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4、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__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5、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__李商隐《嫦娥》
6、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 __范成大《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
7、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__晏殊《中秋月》
8、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 __辛搜趣网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9、云山行处合,风雨兴中秋。 __高适《送魏八》
10、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 __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1、译文:我们离别的太久了,已经是七次中秋。
2、译文: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家?
3、译文:向着西北怎么才能看到故乡在哪里,向着东南方向看见月亮又圆了好几次。
4、译文:在这中秋之夜,谁能够和我共同欣赏这美妙的月光?我只能拿起酒杯,凄然望着北方。
5、译文:月宫的嫦娥恐怕后悔偷了后羿的长生不老药,现在只有那青天碧海夜夜陪伴着她一颗孤独的心。
6、译文:细细算来十年宦海沉浮,人在十处度过十个中秋。
7、译文:中秋月圆,月光洒在庭院,院www.souquanme.com中梧桐树影婆娑,我一人羁旅异乡,节日里看这月亮下的树影,时间缓缓过去,影子不知不觉的移动着。
8、译文:何况屈指指计算中秋佳节将至,那一轮美好的圆月,偏不照人的团圆。
9、译文:诗写高适在淇水卫地送别魏八时依依不舍之情。高适事先备好淇上美酒,然后骑马到驿站,与魏八泛舟淇水。船行进在弯弯的淇河上,两岸山岭乌云密布,风雨大作,适逢中秋。诗人告诫魏八,若无知己,不要明珠暗投。
10、译文:此词之声律,上片全同《忆秦娥》,下片只末句多一字。作者使下片首句与上片末句顶针,复以下片末句与上片首句衔接,往复回环,有如回文。虽少伤纤巧,但亦颇见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