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文词后主下一句(金石录里 文采有后主遗风1 这幅对联描)

凄凉别后两应同下一句是什么凄凉别后两应同下一句: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作者],纳兰性德,[全文],曲阑深处......

尤文词后主下一句(金石录里 文采有后主遗风1 这幅对联描)

凄凉别后两应同下一句是什么

凄凉别后两应同下一句:
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
[作者] 纳兰性德
[全文] 曲阑深处重相见,匀泪偎人颤。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半生已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涴。忆来何事最销魂,第一折技花样画罗裙。
作品赏析
写男女偷会香艳放荡容易,风流最难。《诗经》里的《野有死麇》、《静女》等的风流清洁气质,到了后来都疏落了,诗比词四平八稳,写起感情来也深藏,艳语有限。词比诗放诞大胆。可惜花间词每多男女相欢之词,只是香艳有余,清净不足。五代词中最热辣亮烈的爱当是“须作一生拼,尽君今日欢”。一份爱若冶艳纵情到了极至,便成了贞烈。与牛峤这首直接记录房中秘事的作品不同,距牛峤之后50年左右,南唐后主李煜也有一首大名鼎鼎的同调《菩萨蛮》,写自己与小周后偷会——
花明月暗飞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衩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郎恣意怜。
在起雾月光不明的晚上,小周后偷偷跑出来见情郎。手里拿着鞋,只穿着袜子走在台阶上,怕弄出声音让人发现。约在画堂南边见面,在他的怀里激动得娇躯轻颤:“我出来一次很难,你一定要好好爱我呀。”当时小周后在为姐姐大周后侍疾,与后主情人欢会,不免偷偷摸摸,也正因为相见难,才更相见欢,情感更热烈行为更大胆感受更刺激。后主此句探骊得珠,写透小周后心事,十分逼真地刻画出少女心头小鹿乱撞的那种情窦初开、偷尝禁果神态。“奴为出来难,教郎恣意怜”与牛峤的“须作一生拼,尽君今日欢”同为狎旎已极的情语,因为感情至真,不觉其淫,反觉其美。
人不能以词论,词却可以因人论,最简单李白的词和苏轼的就截然有别。同样是和伊人相处相偎相依,后主于清新中写出情人间的冶艳,而容若写出的感觉是一份静美婉约,恋人间的温柔爱怜。容若心性高贵纯洁如小王子,作词情语多多而艳语少少,清朗纯净感觉很像学生时代的恋爱,停留在精神层次的需求更强烈。这阕《虞美人》起拍两句即化用后主名句,生画出当年与伊人相会的情景,是在曲阑深处,她心情激荡,轻轻落泪。
这首词所写是回忆当年和伊人相会相处的情景,字句间一片春光凄凉,前两句叫人读来摇心动魄,后两句词意陡转,道破这原是记忆中的美妙而已,现在已经是别后凄凉。凄清幽怨到让人不堪承受了。下阕紧承上阕词意,将失意一倾到底,用词精美婉约,然凄怆词意并未因此而消减,依然辛酸入骨。容若此词和后主词还有一点相似,就是不过多的借助外景,而选择用白描的手法深入内心,感情恳切,用词清净。

南唐后主李煜与大小周后的历史``

公元955年,南唐国主李璟的第6个儿子、18岁的郑王李从嘉(即李煜)娶了南唐元勋周宗的女儿娥皇为妻。关于这位王妃,没见过她的人只是道听途说地传播有关她“美若天仙”或“貌美如花”之类的传言,而见过她的人则毫不迟疑地称她的容貌为“国色”,并进一步证明说,如果不是美得不可方物,怎么会让南唐主相中,让她成为为自己的六儿媳妇?

其实,李璟相中周娥皇,倒不仅仅因为她是绝色美女,还因为她才华过人。《南唐书》描述她“通书史,善歌舞,尤工琵琶” 、“采戏奕棋,靡不妙绝”,可谓多才多艺。李璟曾听她弹过琵琶,对她的技艺大为赞赏,把自己的“烧槽琵琶”都赐给了她。李璟是国主,不会没有听过高手演奏琵琶,何况他也是一个才华出众的人,同样深通音律,他能把自己的琵琶赐给她,可见周娥皇的琵琶演奏技艺也非同一般。

此外,周娥皇嫁给李从嘉的时候已经19岁,在流行早婚的古代,这个年纪已经属于大龄青年,这当然不会是她嫁不出去,只能是她才貌过人,择婿的标准很高,一般的男人只能望而却步,不敢去自讨没趣。

知子莫若父,李璟之所以挑中周娥皇,还因为清楚自己的六儿子是一个“才识清瞻,书画兼精,远过常流,高出意外”的大才子,只有这样的佳人才是他的良配。

 

&nbsbHQmgp;                  bHQmg                          

 李璟的判断没有错,李从嘉和周娥皇婚后确实琴瑟相和,十分恩爱。两人都才华横溢,也都喜欢歌舞音乐,共同的兴趣爱好让他们夫唱妇随,甚至妇唱夫随,经常在一起歌舞取乐。有一次,夫妻二人饮酒赏雪,周娥皇有了几分酒意,要求丈夫为自己跳一曲舞,李从嘉故意逗她说:“要我跳舞可以,除非你能为我新谱一曲。”周娥皇立刻叫人拿笔和纸来,当场就谱了一首新曲《邀醉舞》,李从嘉听到曲子优美动人,不禁为妻子敏捷的才思钦佩不已,二话没说就为新曲伴舞。 

除了才气过人,这位美貌绝顶的郑王妃还精通美容化妆之术,擅于自己设计精巧的发型和精美的衣服来烘托自己,让本就出众的容颜和身姿更加完美。

面对这样几乎无懈可击的顶级美女,李从嘉自然被迷得神魂颠倒,在他眼里除了自己的王妃,再容不下别的女人了。

除了《邀醉舞》,周娥皇还为丈夫谱了一曲《恨来迟》。李从嘉音律方面不如妻子,但作为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才子,他也没有辜负她,发挥自己的特长专门为她写了许多广为传颂的动人诗词,如《长相思》、《一斛珠》、《浣溪纱》等等。

作为才子文人,李从嘉对政治没有什么兴趣,可身在皇家,他想要脱离政治漩涡,作一个逍遥自在、和爱妻过诗情画意生活的闲散王爷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公元958年,李从嘉的大哥李弘冀被立为太子,阴云就此笼罩在了李从嘉的身上。

李弘冀此人心狠手辣,猜忌心又重,对于六弟一直心怀忌惮,因为李从嘉的长相有一个奇特之处——重瞳。重瞳虽然在史书上屡有记载,可究竟是个什么东西也没见详细说明,后人只能各凭想象去猜测。不过重瞳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史书记载有重瞳的人都是些厉害人物,舜帝就不说了,项羽、王莽哪一个不是搅动天下的风云人物?而李从嘉不但是个“重瞳子”,娶的妻子竟然还和舜的一个妻子同名,也叫娥皇,这就让生性多疑的李弘冀对他有了戒心,把他当做了自己的假想敌。

李从嘉清楚大哥的为人,得知李弘冀对自己有了猜忌后,他更加不问政事,专心研究诗词书画,甚至还当起了“居士”,每日里参禅诵经,以免触动大哥的猜忌,给自己引来杀身之祸。《资治通鉴》对此也作了记载:

弘冀为人猜忌严刻,……从嘉畏之,不敢预事,专以经籍自娱。

好在这种提心吊胆的日子并不太长,半年之后,李弘冀毒死了认为对自己有威胁的亲叔叔、晋王李景遂,随即在一个月后“暴卒”,史书没写他的死因,只有民间传说是南唐主李璟不满长子的冷酷无情而除掉了他。

不管李弘冀究竟是不是被自己的亲爹给灭掉的,但他的死让李从嘉松了一口气,不久就成了新的南唐太子。 

李从嘉虽然是李璟的第六个儿子,但他前面的几个哥哥已经夭折,他早就是事实上的次子,加上他也是嫡子,这就成了李弘冀忌惮他的另一个原因。李弘冀死后,他就成了嫡长子,尽管有大臣说他文人气太重,不是管理国家的人才,不适合立为太子,但李璟自己就是颇具文人气的国主,自然不会满意这样的说法,加上担心不立嫡长子会导致新的权力之争,所以坚持把他立为太子。 

公元961年,李璟去世,李从嘉继位,改名为李煜,又封妻子周娥皇为南唐国后,史称大周后。

虽然成亲已经6年,南唐后宫也不乏美人,但大周后仍然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为了让她高兴,李煜费了很大的力弄来了盛唐时的名曲《霓裳羽衣》,但由于时间久远,这部乐谱已经残缺不全,乐工们试图把它整理出来却没能成功,最终还是大周后努力研究调整之后,重现了这部历史上有名的大曲,让许多人为之赞叹钦佩。不过中书舍人徐铉听完之后却认为新谱的余音结束得过于急促,恐怕不是什么好兆头。

不管徐铉的话是不是巧合,但这之后不久,大周后真的就病了,而且病得很严重。就在她病重的时候,她年仅4岁的小儿子仲宣死了,在精神上又给了她沉重的打击。

 


 由于李煜的专宠,大周后连生了三个儿子,最喜欢的就是小儿子仲宣。她生病后,为了避免将自己的病气过给儿子,就命人把仲宣迁出自己的寝宫到别处居住。不料孩子一迁出去就突发急病,短短几天就死了。听到噩耗后,大周后几乎昏了过去,丧子之痛让她的病情迅速恶化了。 

不过《南唐书》还有一个说法,造成大周后病情恶化的除了幼子夭折,还有丈夫李煜与她的妹妹小周氏私通的原因。这对姐妹年纪相差较大,小周氏当时只有15岁。李煜一直专宠大周后,没有对其他美人另眼相看过,但对这个小姨子却动了心,背着患病的妻子跟小周氏私会。大周后有所察觉,所以当小周氏来看她时,故意问妹妹什么时候入的宫,年少的小周氏没有理解这句问话的深意,对姐姐说了实话:自己已经进宫好几天。这个刺激连同爱子夭折的打击,导致大周后病入膏肓。

大周后病情危急后,李煜一直陪伴在她身边亲自照看,饮食药水一律亲力亲为,冬天夜里十分寒冷,他每天晚上仍然坚持守护在她身边,困了就和衣而睡,希望自己的精心照料能挽回妻子的生命。

可是大周后的生命已到尽头,不是人力能够挽回的了。公元964年年末,或许是李煜和小周氏的传说并非事实,又或许是大周后原谅了丈夫,总之,知道自己命不久矣的大周后和李煜作了临终诀别,把当年李璟赐给自己的烧槽琵琶以及一直戴在手臂上的玉环交给他,让他留作纪念。

大周后死时只有29岁,她的死让李煜悲痛欲绝。一个月后,当谥号“昭惠”的大周后下葬懿陵的时候,出现在葬礼上的李煜竟然瘦得形销骨立,和以前英俊潇洒的形象简直判若两人。 

由此可见,李煜虽然多情,但并不绝情,相比那些翻脸无情的帝王,他还算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

大周后死后,李煜的母亲钟太后把小周氏认作了继后人选,等待合适的时期举行婚礼。可是大周后的丧期刚过,钟太后又去世了,李煜和小周后的婚期只得延后。

公元967年,李煜终于为太后服满丧期,正式迎娶了小周后。和姐姐一样,小周后也是才貌双全。李煜也对她宠爱有加,他专门在御花园中营建了一座仅能容纳两个人的红罗小亭,他和小周后经常在里面畅饮美酒,欢度时光。

不过,这个时候的南唐已是摇摇欲坠,自知回天无力的李煜对国事更不关心,只沉溺于风花雪月中,过着得过且过的日子。小周后虽然很得他的宠爱,也号称“专宠”,但与姐姐当年相比,无论感情上还是生活上都远远不如了。

相比大周后,小周后虽然也是一个才女,但不擅长音律舞蹈,这就使得宫中一些能歌善舞的美人能与李煜亲近。大周后当年的专宠是李煜眼里只有她,而小周后则是通过对其他美人的打击获得的。凡是被李煜看中的美人,小周后都会想方设法不让李煜再见她,也不让她得到应有的名分,如果有不安分的甚至还会被赶出宫门。尽管小周后想尽了办法,最终还是拦不住李煜身边不断拥有新人,光是可见记载的就有好几个。    

到了南唐后期,李煜更是一味逃避国事,只和娇妻美妾们寻欢作乐,但逃避显然只是自欺欺人,该来的终归还是要来。   

公元975年11月,宋军兵临城下,眼见大势已去的李煜只得投降,南唐就此灭亡。宋太祖赵匡胤把他封为“违命侯”,小周后封为郑国夫人,夫妻二人被软禁在汴梁城里。

9个月后,赵匡胤去世,宋太宗赵光义登基,李煜被改封为“陇西郡公”,他和小周后的噩梦就此开始了。 

作为陇西郡公夫人,小周后得随同命妇进宫参拜皇后,她入宫之后,早就听说过她美名的赵光义将她留在宫中,好几天后才放她回家。此后他又数次以皇后名义召她入宫,都是过了几天才让她回去。每次回府之后,小周后总是放声痛哭,大骂李煜连自己的妻子都保护不了。可李煜只是一个亡国之君,他能有办法保护妻子?

面对屈辱,李煜更加感受到了亡国之痛,可他无法再行复国,只能把亡国之痛和对故土的思量填入词曲之中。这些词赋传到了赵光义那里,他认为李煜难忘故国,有复国之心,对他起了杀机。

不久,李煜的42岁生日到了,他有感而发,写下了著名的《虞美人》和《浪淘沙》两首词。这两首词很快就被监视李煜的探子报给了赵光义,当赵光义看到《浪淘沙》中那句“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时,认为李煜一定有复国之心,不能再让他活在世上,于是以贺寿为名给李煜送去了一壶毒酒。

李煜死后,赵光义追封他为“吴王”,把他葬在了洛阳邙山。 

葬了李煜之后,赵光义要小周后入宫为妃,小周后不肯,自杀身亡,死时29岁,和她的姐姐大周后死时一样大。

  

南唐后主李煜诗词赏析

【词意浅述】
一个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天边月形如勾,在这清寒的秋夜,院子里深锁著梧桐,也锁住了寂寞。心中的思绪,想要减断,却怎样也减不断,想好好梳理,却更加的杂乱,这样的离异思念之愁,而今在心头上却又是另一般不同的滋味。
【赏析】
此阙相见欢应是后主被掳之后所写,以一个丧国的君主而言,内心的苦楚与怅惘,时时刻刻如影随形,尤其是在萧瑟的秋夜。作者开头一句,开门见山的将愁绪直接表达於无言独上楼的情绪中,手法上与诗雷同,第二句勾出月,以月如勾的意象,企图传述一种孤清与不圆满的遗憾意境,紧紧的扣住西楼独处的人,月如勾,人独悴;织就一幅好不凄凉的景色。
第三句
以寂寞描述所处的情境,用寂寞统领整个情绪,梧桐也寂寞、深院也寂寞,是寂寞锁住了秋,亦或是清秋锁住了寂寞,只因作者的情绪眼中所见皆是寂寞。而在句法上简单的利用了梧桐孤立深院的景象,将寂寞与清秋紧密的扣在一起,更增添了秋的萧瑟与作者的孤独无言。
剪不断,理还乱,这样的情绪想要抛开不理,却是怎样也无法割舍,想要好好的梳理,却又更加的杂乱失序,於手法上作者利用了对峙的情绪,表达心中的冲突起伏,在词的架构上激起了波朝,也让整个情绪高张。让读者随之心情起舞。
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这样恼人的情绪是因为离愁的发酵,作弄著人,如今却更有不同的觉受在心里头酝酿著。作者在最后调侃自己,利用淡淡的口吻,轻轻道出一切只因为离愁而起,不过在这淡淡的背后,却隐藏著作者极深的哀痛,在无可奈何的环境中,在离愁的煎熬下,痛极而无泪的感觉,后主只潇洒豁达的说出,又是另外一种滋味在心里头,至於是怎样的一种滋味,就须读者慢慢的去品味了!!

急求:李后主和胤祥的诗!

1、李后主和胤祥的诗分别需要3~5首最出名的,需要翻译哦~2、如果有条件的话,写出诗的评析。3、加分:如果只有符合第1条,追加30分。如果两条都有,追加100分!谢谢大家了!!!
  胤祥
  恭读御制耕织图诗敬成二章
  历历三时况,如陈七月篇。
  秋云青甸里,春雨绿畴边。
  圣政先无逸,皇心重有年。
  孜孜宵吁意,总向画图传。
  玉帛梯航远,山龙绣绘工。
  岂知寒女事,犹入睿吟中。
  勤俭昭谆俗,劳思爱古风。
  垂裳开至治,衣被万民同。
  题画
  赤栏桥外柳毵毵,千树桃花一草庵。
  正是春光三月里,依稀风景似江南。
  片月衔山出远天,笛声悠扬晚风前。
  白鸥浩荡春波阔,安稳轻舟浅水边。
  瑶圃琼台玉作田,高人策蹇灞桥边。
  诗成自为丰年喜,沽酒寻梅亦偶然。
  试马
  名骥来天厩,翩翩过苑门。
  风吹朱鬣动,沙浅玉蹄翻。
  纵有驰驱力,宁酬豢养恩。
  长嘶频顾影,矢志交腾骞。
  西郊
  夹道千行苑柳斜,青青芳草衬晴沙。
  春风十里西郊路,开遍墙头处处花。
  西山
  霁色来西爽,去端见远峰。
  翠含新雨重,青爱晚烟浓。
  逸兴登山屐,清音隔寺钟。
  何时探胜迹,泉石纪游踪。
  春昼
  物候深春好,迟迟昼漏长。
  柳塘新水绿,花雨小帘香。
  波暧看鱼跃,泥融喜燕忙。
  熙然俱自得,游泳赖轩皇。
  銮回恭迎敬赋
  紫塞回銮近,瞻依隔半年。
  记从初夏候,又及小春前。
  村落丰收好,郊原霁景妍。
  圣躬多悦豫,喜共万方传。
  恭祝兄雍亲王寿
  朱邸宴开介寿时,九重恩眷集繁禧。
  纯诚自是承欢本,仁厚端为受福基。
  三岛露浓培玉树,小春风暖护琼芝。
  年年愿傍青鸾队,拜献南山祝嘏词。
  奉和兄雍亲王早起寄都中诸弟兄韵
  凉风习习卷纱帏,花影刚随日影移。
  纨扇罢挥知暑退,夹衣初试觉秋迟。
  喜闻鱼鸟传芳讯,更捧珠玑慰远思。
  屈指邮亭迓归骑,洗尘先奉酒盈卮。
  春昼
  物候深春好,迟迟景渐长。
  柳塘新水绿,花雨小帘香。
  波暧看鱼跃,泥融喜燕忙。
  熙然俱自得,游泳赖轩皇。
  2
  【年代】:唐
  【作者】:李煜
  【 题 】:相见欢
  【内容】: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注释】:
  [1]此词的词牌亦有作“乌夜啼”。
  [2]谢:凋谢。
  [3]胭脂泪:指女子的眼泪。女子脸上搽有胭脂泪水流经脸颊时沾上胭脂的红色,故云。
  [4]几时重:何时再度相会。
  此词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
  起句“林花谢了春红”,即托出作者的伤春惜花之情;而续以“太匆匆”,则使这种伤春惜花之情得以强化。狼藉残红,春去匆匆;而作者的生命之春也早已匆匆而去,只留下伤残的春心和破碎的春梦。因此,“太匆匆”的感慨,固然是为林花凋谢之速而发,但其中不也糅合了人生苦短、来日无多的喟叹,包蕴了作者对生命流程的理性思考?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一句点出林花匆匆谢去的原因是风雨侵龚,而作者生命之春的早逝不也是因为过多地栉风沐雨?所以,此句同样既是叹花,亦是自叹。“无奈”云云,充满不甘听凭外力摧残而又自恨无力改变生态环境的感怆。
  换头“胭脂泪”三句,转以拟人化的笔墨,表现作者与林花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这里,一边是生逢末世,运交华盖的失意人,一边是盛时不再、红消香断的解语花,二者恍然相对,不胜缱绻。“胭脂泪”,遥按上片“林花谢了春红”句,是从杜甫《曲江对雨》诗“林花著雨胭脂湿”变化而来。林花为风侵欺,状如胭脂。“胭脂泪”者,此之谓也。但花本无泪,实际上是惯于“以我观物”的作者移情于彼,使之人格化——作者身历世变,泣血无泪,不亦色若胭脂?
  “相留醉”,一作“留人醉”,花固怜人,人亦惜花;泪眼相向之际,究竟是人留花抑或花留人,已惝恍难分。着一“醉”字,写出彼此如醉如痴、眷变难舍的情态,极为传神,而“几时重”则吁出了人与花共同的希冀和自知希冀无法实现的怅惘与迷茫。
  结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一气呵成益见悲慨。“人生长恨”似乎不仅仅是抒写一已的失意情怀,而涵盖了整个人类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是一种融汇和浓缩了无数痛苦的人生体验的浩叹。
  3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
    
    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
    
    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
    
    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作者简介】
    
    李煜(937~978),字重光,他是南唐最后一个皇帝,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但最大的成就是他的词,在五代时期的词人当中首屈一指,对后世的影响很大。
    
    【著作导读】
    
    前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的确,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政事”的亡国之君,没有什么好说的,可是作为一代词人,他给后代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文字,千古传诵不衰。这首《虞美人》就是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一篇。相传后主于生日(七月七日)晚,在寓所命故妓作乐,唱《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所以,这首《虞美人》,可说是后主的绝命词了。
    
    这首词通篇采用问答,以问起,以答结,以高亢快速的调子,刻绘词人悲恨相续的心理活动。对“春花秋月”的吟咏歌唱,在古典文学中屡见不鲜,但论起悲凉深沉,则莫过于李煜。他劈头怨问苍天:春花秋月,年年花开,岁岁月圆,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完了呢?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好奇!然而,从后主处境设身处地去想,他对人生已经绝望,遂不觉厌春花秋月之无尽无休,其感情之极端悲苦可见。后主面对春花秋月之无尽时,不由感叹人的生命却随着每一度花谢月缺而长逝不返。
    
    于是转而向人发问:“往事知多少?”一下转到社会现实中来了。“往事”,自然是指他在江南南唐国当皇帝的时候,可是,以往的一切都没有了,都消逝了,都化为虚幻了。他深深叹惋人生之短暂无常。“小楼昨夜又东风”,缩笔吞咽。“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一年。时光在不断消逝,引起他无限感慨。感慨什么呢?“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放笔呼号,是一声深沉的浩叹。夜阑人静,幽囚在小楼中的人,倚栏远望,对着那一片沉浸在银光中的大地,多少故国之思,凄楚之情,涌上了心头,不忍回首,也不堪回首。“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他完全以一个失国之君的口吻,直抒亡国之恨,表现出后主任情纵性,无所顾忌的个性,和他那种纯真而深挚的感情。“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他遥望南国慨叹,“雕栏”、“玉砌”也许还在吧;只是当年曾在栏边砌下流连欢乐的有情之人,已不复当年的神韵风采了。“只是”二字的叹惋口气,传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
    
    “亡国之音哀以思”,由于亡国,李煜由一国之主,跌落为阶下之囚,他失去了欢乐,失去了尊严,失去了自由,甚至失去了生存的安全感,这就不能不引起他的悔恨,他的追思,他对家国和自己一生变化的痛苦的反复咀嚼。以上六句的章法是三度对比,隔句相承,反复对比宇宙之永恒不变与人生短暂无常,富有哲理意味,感慨深沉。如头二句以春花秋月之无休无尽与人世间多少“往事”的短暂无常相对比。第三句“小楼昨夜又东风”,“又东风”三字翻回头与首句“春花”“何时了”相呼应,而与第四句“故国不堪回首”的变化无常相对比。第四句“不堪回首”又呼应第二句“往事知多少”。下面五、六两句,又以“雕栏玉砌应犹在”与“朱颜改”两相对比。在这六句中,“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一脉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而“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也一脉相承,专说人搜趣网生之短暂无常。如此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将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曲曲传出。
    
    最后,悲慨之情如冲出峡谷、奔向大海的滔滔江水,一发而不可收。词人满腔幽愤,对人生发出彻底的究诘:“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人生啊人生,不就意味着无穷无尽的悲愁么?“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显示出愁思如春水的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这九个字,确实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达出来了。九字句,五字仄声,四字平声,平仄交替,最后以两个平声字作结,读来亦如春江波涛时起时伏,连绵不尽,真是声情并茂。
    
    这最后两句也是以问答出之,加倍突出一个“愁”字,从而又使全词在语气上达到前后呼应,流走自如的地步。显然,这首词是经过精心构思的,通篇一气盘旋,波涛起伏,又围绕着一个中心思想,结合成和谐的艺术整体。在李煜之前,还没有任何词人能在结构艺术方面达到这样高的成就,所以王国维说:“唐五代之词,有句而无篇。南宋名家之词,有篇而无句。有篇有句,惟李后主降宋后之作及永叔、子瞻、少游、美成、稼轩数人而已。”(《人间词话删稿》)可见李煜的艺术成就具有超越时代的意义。当然,更主要的还是因为他感之深,故能发之深,是感情本身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还是王国维说得好:“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这首《虞美人》充满悲恨凄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李煜词这种纯真深挚感情的全心倾注,大概搜趣网就是王国维说的出于“赤子之心”的“天真之词”吧,这个特色在这首《虞美人》中表现得最为突出,以致使李煜为此付出了生命。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搜趣网。”(《五月之夜》))李煜《虞美人》不正是这样的不朽之作吗!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