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有学步于邯郸者,曾未得其仿佛,又复失其故步,遂匍匐而归耳”的意思是什么?
以前,有一个人向邯郸的人学习走路,还没有学会邯郸人的走路姿态,却又忘记了原来自己的走路方式,于是只能爬着回去了.
道理: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以上乃鄙人之愚见,不知可否?
昔:以前
未:没有
得:学会,掌握
故:原本的,原来的
遂:于是
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是什么意思
白话译文:又丢掉了他原来的本领,最后只得爬着回去了。
出处:战国中期庄子的《庄子秋水》。
原文:
且彼方跐黄泉而登大皇,无南无北,爽然四解,沦于不测;无东无西,始于玄冥,反于大通。子乃规规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辩,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子往矣!
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今子不去,将忘子之故,失子之业。”
公孙龙口呿而不合,舌举而不下,乃逸而走。
白话译文:
况且庄子的思想主张正俯极黄泉登临苍天,不论南北,释然四散通达无阻,深幽沉寂不可探测;不论东西,起于幽深玄妙之境,返归广阔通达之域。
你竟拘泥浅陋地用察视的办法去探寻它的奥妙,用论辩的言辞去索求它的真谛,这只不过是用竹管去窥视高远的苍天,用锥子去测量浑厚的大地,不是太渺小了吗!
你还是走吧!而且你就不曾听说过那燕国寿陵的小子到赵国的邯郸去学习走步之事吗?未能学会赵国的本事,又丢掉了他原来的本领,最后只得爬着回去了。现在你还不尽快离开我这里,必将忘掉你原有的本领,而且也必将失去你原有的学业。”
公孙龙听了这一番话张大着口而不能合拢,舌头高高抬起而不能放下,搜趣网于是快速地逃走了。
扩展资料:
作者简介:
庄子,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姓庄,名周,宋国蒙人,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 。他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www.souquanme.com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庄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生平只做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庄子最早提出“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庄子洞悉易理,深刻指出“《易》以道阴阳”。其“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
庄www.souquanme.com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的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其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据传,庄子又尝隐居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被诏封为南华真人,称其著书《庄子》为《南华真经》。
“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而且你就不曾听说过,那燕国寿陵的小子到赵国的邯郸去学习走步的故事吗?不仅没有能学会赵国的本事,又丢掉了他原来的本领,最后只得爬着回去了。
这句话出自成语寿陵失步,典出《庄子集释》卷六下《外篇秋水》。后用“寿陵失步”等比喻仿效不成,反而丧失了固有技能。
寿陵失步的故事:在燕国一个叫做寿陵的地方有一位少年,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的姿势飘逸洒脱,十分好看。
少年听了十分羡慕,于是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每个人走路的姿势都不完全相同,简直令人眼花缭乱。他非常用心观摩、效仿、练习,过了一段时间,他没学会他们走路的姿态,连自己的也全忘了,他没有办法,于是只好爬着回去了。
扩展资料
"寿陵失步"这句脍炙人口的成语,源出于<<庄子.秋水>>。书中写道:辩士公孙龙,向庄子的门徒魏公子牟,请教学习庄子www.souquanme.com哲学的方法。公子牟先是用"井底之蛙"为喻,大大嘲笑了公孙龙一通,说他学识浅薄; 最后又编了个故事,以拒绝公孙龙的请求。
后来,人们从这个寓言故事概括出"邯郸学步"这句成语,用来比喻盲目摹仿别人的长处不成,反而丧失自己固有技能的人或事。这个成语也写作了"寿陵失本步,笑煞邯郸人"的名句。现在邯郸市区并关,有座跨沁河两岸的拱券石桥, 为明代万历年间所建成,人称"学步桥",就是根据这个典故命名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寿陵失步
什么什么而行的成语
鱼贯而行、三思而行、匍匐而行、见机而行、量力而行、
相辅而行、趔趄而行、审势而行、相须而行、施施而行、
素位而行、择善而行、信步而行、相机而行、倍道而行、
知难而行、无胫而行、直道而行
《朱文公受骗》这一古文的译文
译文:
朱熹患有脚病,曾经有个道士给他用针灸热敷的方法,一会儿便觉得轻松安适。朱熹非常高兴,重重地感谢了他,并且送他一首诗说:“几年来我凭借着细竹棒扶着我行走,一针下去还觉得有奇特的功效。出门时放下拐杖笑得像个儿童,现在我已不再是以前那个蹒跚而行的老头了。”
道士拿到诗后就直接离开了。没有几天,脚病发作得非常厉害,比没有针灸时更严重。朱熹急忙让人寻找道士,(但这时)已经不知道他到什么地方去了。朱熹叹气说:“我不想惩处他,只想追回那首诗,担心他拿着这首诗去害其他人罢了。”
原文:
朱文公有足疾,曾有道人为施针灸之术,旋觉轻安。公大喜,厚谢之,且赠以诗云:“几载相扶藉瘦筇,一针还觉有奇功。出门放杖儿童笑,不是以前勃窣翁。”
道人得诗径去。未数日,足疾大作,甚于未针时。亟令人寻逐道人,已莫知其所往矣。公叹息曰:“某非欲罪之,但欲追索其诗,恐其持此诗误他人尔。”
出处:《鹤林玉露卷十一》——宋罗大经
扩展资料
字词注释
1、朱文公:即朱熹,南宋儒学大师,谥号“文”,故称朱文公。
2、道人:道士。
3、灸:中医学名词,俗称“热敷”。
4、筇:竹名。
5、勃窣:匍匐而行。(在句中可解释为“蹒跚而着走”)
6、作:发作。
7、亟:立刻,立即。
8、莫:没有人。
9、误:耽误、加害。尝:曾经。去;离开
10、MryKxocoB旋:一会儿
11、厚:重
12、谢:报答
13、径:直接
14、甚:严重,厉害
15、作:发
16、于:比
17、持:拿着
18、尔:罢了
19、罪:惩处,判罪
20、恐:恐怕,担心
21、安:舒服
22、去:离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朱文公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