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师闭关用功 前一句是什么(弘一法师最有名的三句话)

弘一法师最有名的三句话第一句:凡事不认真不收其效,不严肃不成其事,不献身不明其志。第二句:自责之外无胜人之术。第三句:自强之外无上人之术。一个人......

弘一法师闭关用功 前一句是什么(弘一法师最有名的三句话)

弘一法师最有名的三句话

第一句:凡事不认真不收其效,不严肃不成其事,不献身不明其志。

第二句:自责之外无胜人之术。

第三句:自强之外无上人之术。

一个人若想成器,不仅仅在于天赋和能力,更多是要看你如何掌控人生,面对逆境能够不屈服,保持独立想法,肯动手肯动脑,总会迎来自己的春天。

正如民国时期的才子李叔同,做一行成一行,行行都能做到极致,他前半生才华横溢,后半生出家为僧(法号弘一法师),将佛法发扬光大。

自责之外无胜人之数

自责就是自我责备、自我反省的意思,大家不要小看这个“自我反省”,他能让人意识到错误,不断完善不断进步。

正如有“千古第一完人”之称的曾国藩,年轻时是一个见啥都要“怼”两句话的愣头青,30岁后幡然醒悟要做圣人,自此开始反省,以日记的形势反省,大事小事无一不自责。

几年后曾国藩在朝廷混得如鱼得水,十年七迁,连跃十级,官至二品,创立湘军,所向披靡,晚年也得到了善终,备受尊崇。

世间再无李叔同的上一句是什么?

世间再无李叔同的上一句是:半世繁华半世僧。

全句:半世繁华半世僧,世间再无李叔同。李叔同39岁前在尘世,出身望族,即又富又贵二代,体验过声色犬马游戏人间,39岁之际,他辞职,把学校里所有的衣服、书籍、字画分送给朋友,学生,在虎跑定慧寺披剃出家,法名演音,号弘一。经历了半世的繁华,下半辈子要去做僧人了。世间再没有李叔同,而多了一个弘一法师。

人物介绍:

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

1913年受聘为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后改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1915年起兼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并谱曲南京大学历史上第一首校歌。1942年10月13日,弘一法师圆寂于泉州不二祠温陵养老院晚晴室。

作文《弘一法师—李叔同》怎么写

是高中作文,搜趣网这题目要怎么写?急着用啊!!!!!!!!!!请不要ctrl+V谢谢
读《怀李叔同先生》有感
  翩翩公子、留学生、教师、道人、和尚,这五个看似毫无关系的名词,却构成了李叔同先生从富家子弟到弘一法师的全部历程。而且每做一种人,都做得十分像样,因为他认真去做了。
  有人说,弘一法师的成功源自他天才的大脑,而并非是认真。笨人用功,即便是认真也没用!
  也许吧!还记得爱迪生的名言吗?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这句话对他本人而言,可真是一句至理名言。爱迪生没上过几天学,在校时被当作“低能儿”。母亲在家教他,可他会做出孵小鸡的蠢事。应该算是个不折不扣的低智商儿童。可他诸事认真,痴迷于自己的研究发明。他永不言败、屡败屡战,终于叩响了成功的大门,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
  又有人说,这与爱迪生强健的体魄分不开,一个残疾人的认真,想也换不回辉煌的胜利。
  不,残疾人也有自己的一片天空。美国盲聋女作家海伦凯勒的事例,激励着古今中外的多少人;轮椅上的张海迪谱写了生命的绚丽;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奏响的是他那敢于扼住命运咽喉的勇气;霍金的几节手指仍在敲击着键盘,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认真可以弥补身体的残缺,认真可以弥补指挥的有限。认真使你迈向成功的大门,名噪一时;认真使你奏响生命的最强音,千古绝唱;认真使你弥补先天的不足和后天的缺憾,美玉无暇!
  世间诚难得者,莫过于认真;若得认真,则无难事矣!

据说弘一法师圆寂前有一副“天心月圆”的手书,求图

哪本书里有这幅字的话,希望能提供书名
可以找到“悲欣交集”的手术。
您说的这个天心月圆,的却是弘一法师的话,但是好像是两首佛偈中的一句,至于手书,似乎在一本关于弘一法师的书中见过,书内容是弘一法师友人写的,是文章集合,名字不太清楚了,大概记得是很小的几行字,写在一幅图的左右两侧的。

求弘一法师所说的名言

求弘一法师所说的名言,谢谢
  这是俺从《弘一大师文学集》中精挑细选的部分内容,供养给您,希望您喜欢!
  弘一大师文学集
  晚晴集
  一 元无我人,为谁贪嗔?………………………..2
  二 知苦、厌苦、求离苦…………………………..2
  三 达观、真观、平等观…………………………..3
  四 少欲知足、静默养道…………………………..5
  五 忍辱精进、一心向道…………………………..6
  六 福慧始闻、老实念佛…………………………..7
  七 净业警策………………………………………..8
  八 禅偈……………………………………………..13
  一、 元无我人,为谁贪嗔
  1、我若多嗔及怨结者,十方现在诸佛世尊皆应见我,当作是念:“云何此人欲求菩提,而生嗔恚及以怨结?此愚痴人,以嗔恨故,于自诸苦不能解脱,何由能救一切众生?” (华严经修慈分)
  2、离贪嫉者,能净心中贪欲云翳,犹如夜月,众星围绕。 (理趣六波罗蜜多经)
  3、生死不断绝,贪欲嗜味故。养欲入丘冢,虚受诸辛苦! (大宝积经富楼那会)
  4、是身如掣电,类乾闼婆城。云何于他人,数生于喜怒? (朱法集要经)
  5、嗔恚之害,则破诸善法,坏好名闻,今世后世,人不喜见。 (佛遗教经)
  6、嗔,是失佛法之根本;坠恶道之因缘;法乐之冤家;善心之大贼;种种恶口之府藏。 (智者大师)
  7、元无我人,为谁贪嗔? (圭峰法师)
  8、勿谈世间文学诗词,而碍正法!勿逐悭、贪、嫉妒、我慢、鄙覆习气,而自毁伤! (藕益大师)
  9、内不见有我,则我无能;外不见有人,则人无过;一味痴呆,深自惭愧!劣智慢心痛自改革! (藕益大师)
  二、知苦、厌苦、求离苦
  1、汝今亦可自厌生死老病痛苦,恶露不浮,无可乐者! (佛说无量寿经)
  2、如何说得娑婆苦?苦事纷纷等猬毛! (西斋禅师)
  3、于此土声色诸境,作地狱想、苦海想、火灾想。诸宝物作苦具想。饮食、衣服如脓血铁皮想。(妙叶禅师)
  4、无忧恼处,我当往生,不乐阎浮提浊恶世也。 (观无量寿佛经)
  5、五浊恶世寒热苦恼,秽相熏炙,不容一刻居住。 (袁宏道)
  6、如就刑戮,若在狴牢;怨贼所追,水火所逼;一心求救,愿脱苦轮。 (天如禅师)
  7、归命大慈父,早出娑婆关。 (藕益大师)
  三、达观、真观、平等观
  1、将身心世界全体放下,作一超方特达之观。 (藕一大师)
  2、放开怀抱,看破世间,宛如一场戏剧,何有真实? (莲池大师)
  3、达宿缘之自致,了万境之如空,而成败利钝,与味萧然矣! (莲池大师)
  4、报缘虚幻,不可强为。浮世几何,随家丰俭。苦乐逆顺,道在其中。动静寒温,自愧自悔。
  (佛眼禅师)
  5、琐琐含生营营来去者,等彼器中蚊那蚋,纷纷狂闹耳!一化而生,再化而死,化海漂荡,竟何所之!梦中复梦,长夜冥冥,执虚为实,曾无觉日!不有出世之大觉大圣,其孰与而觉之欢? (仁潮禅师)
  6、轮转搜趣网生死中,无须臾少息,犹复熙熙如登春台;曾不知佛与菩萨,为之痛心而惨目也!(彭二林)
  7、悲哉众生!欲念未除,道根日坏。佛之视汝,将何以堪? (彭二林)
  8、何不趁早放下幻梦尘劳,勤修戒智慧? (藕益大师)
  9、若失本心,即当忏悔,忏悔之法,是为清凉。
  (金刚三昧经)
  10、生宏律范,死归安养,平身所得,唯二法门。
  (灵芝元照律师)
  11、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若
  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若令
  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12、迦叶白佛:我等从今,当于一切众生生世尊乡,若生轻心,则为自伤。佛言:善哉快论!
  (首楞严三昧经依宝王论节文)
  13、鼻有墨点,对镜恶墨,但揩于镜,其可得耶?好恶是非,对之前竟,不了自心,但尤于境,其可得也?洗分别之鼻墨,则一镜圆净矣!万境咸真矣!执石成宝矣!众生即佛矣! (飞锡法师)
  四、少欲知足、静默养道
  1、行少欲者,心则坦然,无所尤畏,触事有余,常无不足。 (佛遗教经)
  2、身语意业不造恶,不脑世间诸有情。正念观知欲境空,无益之苦当远离。 (有部律周利盘陀伽尊者,三月不能诵得,即此伽陀也。)
  3、搜趣网名誉及利养,愚人所爱乐,能损害善法,如剑斩人头。 (有律部)
  4、世间色声香味触,常能诳惑一切凡夫,令生爱著。 (智者大师)
  5、畏寒时欲夏,苦热复思冬,妄想能消灭,安身处处同。草食胜空腹,茅堂过露居,人生解知足,烦恼一时除。 (莲池大师)
  6、种种恶逆境界,尽情看作真实受益之处。名利、声色、饮食、衣服、赞誉、供养,种种顺情境界,尽情看作毒药毒箭。 (藕一大师)
  7、凡夫学道法,唯可心自知,造次向他道,他即反生诽。谛观少言说,人重德能成,远众近静处,端坐正思惟。但自观身行,口勿说他短,结舌少论量,默然心柔软。无知若聋盲,内智怀实宝,头陀乐闲静,对修离懈惰。 (道宣律师)
  8、处众处独,宜韬宜晦。若哑若聋,如痴如醉。埋光埋名,养智养慧。随动随静,忘内忘外。
  9、深潜不露,是名持戒,若浮于外,未久必败。有口若哑,有耳若聋,绝群离俗,其道乃崇。(西方确指)
  10、从今以后,原遁世不见知而不悔,作一斋公斋婆,向厨房灶下安稳过日。今生不敢复作度人妄想。
  (彭二林)
  11、当屏人独处,自办道业,以设像为师,经论为侣。 (袁宏道)
  五、忍辱精进、一心向道
  1、应代一切众生受加毁辱,恶事向自己。好事与他人。 (梵网经)
  2、纵宿业深厚,不能顿断,当方便制抑,自动自心。 (妙叶禅师)
  3、善友罕逢,恶缘偏盛,非咬钉嚼铁,刻骨镂心,何以自拨哉? (藕益大师)
  4、我未曾见闻,慈悲而行恼,互动相嗔恚,原生阿弥陀。若人如恒河,恶口加刀杖,如是皆能忍,则生清净土。 (诸法无行经)
  5、当主敬存诚于二六时中,不使有一念虚浮怠忽之相。及于世人酬酢,唯以忠恕为怀。则一切时、一切处,恶念自无从而起。 (印光法师)
  6、伊庵权禅师用功甚锐。至晚,必流涕曰:今日又只恁么空过!未知来日工夫如何?师在众,不与人交一言。 (莲池大师)
  7、闻教便行,奚待更劝? (妙叶禅师)
  8、惟名闻利养,甜爱软贼,及嗔心嗔火,虽有佛力,不能救焉!行者当深加精进,以攘却之!
  (妙叶禅师)
  9、世之最可珍重者,莫过精神;世之最可爱惜者,莫过光阴;一念净即佛界缘起,一念染即九界生因,凡动一念即十界种子,可不珍重乎?是日已过,命亦随减,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可不爱惜乎?苟知精神之可珍重,则不浪用,则念念执持佛名。光阴不虚度,则刻刻熏修净业。 (彻悟大师)
  10、莲花种子,荣悴由人。时不相待,珍重!珍重! (彭二林)
  六、福慧始闻、老实念佛
  1、问:人不信净土,恐只是本来富薄?答:此言甚是! (莲池大师)
  2、若善男子、善女人,闻说净土法门,心生悲喜,身毛为坚,如拔出者,当知此人,此过去宿命已作佛道来也。 (依迦才净土论引无量清净平等觉经文)
  3、今见好心出家在家四众,多是好高骛远,不肯认真专修净业;总由宿世善根浅薄,今生未遇通人。
  (印光大师)
  4、余下劣凡夫,安分守愚,平生所务,惟是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今老亦!倘有问者?必以此答。
  (莲池大师)
  5、当生大欢喜,切勿怀尤恼,万缘俱放下,但一心念佛。往生极乐国,上品莲花生,见佛悟无生,还来度一切。 (莲池大师)
  6、念阿弥陀佛,正觉圆满之名;观极乐世界,清净庄严之相;如此滞著,只怕未能切实;果能切实,则世间种种幻化妄缘,自当远离。 (悟开禅师)
  7、随忙随闲,不离弥陀名号。顺境逆境,不忘往生西方。 (印光大师)
  8、业障重、贪嗔盛、体弱、心怯,担能一心念佛,久之自可诸疾咸愈。 (印光大师)
  9、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只要念得熟,成佛尚有余裕!不学他法,又有何憾? (印光大师)
  七、净业警策
  1、学道人逐日但将检点他人底工夫,常自检点,道业无有不办,或喜或怒或静或闹,皆是检点时节。
  (大慧律师)
  2、修行人大忌,说人长短是非,乃至一切世事非干己者,口不可说,心不可思。但口说心思,便是昧了自己。若专练心,常搜己过,那得工夫管他家屋里事?粉骨碎身,唯心莫动。收拾自心如一尊木雕圣像坐在堂中,终日无人亦如此!旙盖簇拥、香花供养亦如此!赞叹亦如此!毁谤亦如此!修行人常常心上无事,时时刻刻体究自己本命元辰端的处。 (盘山禅师//www.souquanme.com
  3、我且问你,忽然临命终时,你将何抵敌生死?须是闲时办得下,忙时得用,多少省力。休时临渴掘井,做手脚不迭。前路茫茫,胡钻乱撞。苦哉!苦哉!
  (黄檗禅师)
  4、人之过恶深重者,亦有效验。或心神昏塞转头即忘;或无事而常烦恼;或见君子而赧然消沮;或闻正论而不乐;或施惠而人反怨;或夜梦颠倒;甚则妄言失志,皆作孽之相也。苟一类此,即须奋发,舍旧图新,幸勿自误! (袁了凡)
  5、只“强顺人情,免就世故”八个字,误却你一生大事。道业未成,无常至速!急宜敛迹韬光,一心向道,不得再误! (西方确指)
  6、幸赖善缘得闻法要,此千生万劫转凡成圣之时。尚复徘徊歧路,乍前乍却,则更历千生万劫,亦如是而止耳!况辗转沦陷,更有不可知者哉! (彭二林)
  7、汝信心颇深,但好张罗及好游、好结交,实为修行一大障。祈沈潜杜默,则其益无量。戒之!
  (印光大师)
  8、汝是何等根机,而欲法法咸通耶?其急切纷扰,久则或致失心! (印光大师)
  9、直须将一个死字,挂到头颅上。 (印光大师)
  10、才有病患,莫论轻重,便念无常,一心待死。
  (善导大师)
  11、“凡闻恶声,则念阿弥陀佛以消禳之,愿一切人不为恶行;凡见善事,则念阿弥陀佛以赞助之,愿一切人皆为善行;无事则默念阿弥陀佛,常在目前,便念念不忘;能如此者,其于净土决定往生。 (王龙舒)
  12、人生能有几时?电光眨眼便过!趁未老未病,抖身心,拨世事;得一日光景,念一日佛名;得一时工夫,修一时净业;由他命终,我之盘缠预办,前程稳当了也。若不如此,后悔难追! (天如禅师)
  13、此界释迦已灭,弥勒未生,贤圣稳伏。众生奔波苦海,犹失父之儿。若不已极乐愿王为归,谁为救护? (妙叶禅师)
  14、又复当护人心,勿使夸嫌,动用自若;息世难善,不贪名利,将过归己,捐弃伎能,惟求往生。
  (妙叶禅师)
  15、娑婆有一爱之ztelHKm不轻,则临终为此爱所牵;矧多爱乎?极乐有一念之不一,则临终为此念所转;矧多念乎? (幽溪法师)
  16、若生恩爱时,当念净土眷属无有情爱,何当得生净土?远离此爱。若生瞋恚时,当念净土眷属无有触恼,何当往生净土?得离此瞋。若受苦时,当念净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若受乐时,当念净土之乐,无央无待。凡历缘境,皆以此意而推广之,则一切时处,无非净土之助行也。 (幽溪法师)
  17、世情淡一分,佛法自有一分得力。娑婆活计轻一分,生西方便有一分稳当。弹指归安养,阎浮不可留。 (藕益大师)
  18、子等归向极乐,全须打得一副全铁心肠,外不为六尘所染,内不为七情所锢;污泥中便有莲花出现也。 (彭二林)
  19、上品见佛速,下品见佛迟,虽有迟速异,终无退转时。参禅病著相,念佛贵断疑,实实有净土,实实有莲池。 (张守约)
  20、诚信恭敬,实为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之极妙秘诀。 (印光大师)
  21、佛固不见弃于罪人,当承兹行以往生耳。
  (印光大师)
  22、须信娑婆实实是苦,极乐实实是乐,深信佛言,了无疑惑。 (印光大师)
  23、应发切实誓愿,愿离娑婆苦,愿得极乐乐。其愿之切,当如堕厕坑之急求出离;又如系牢狱之切念家乡;己力不能自出,必求有大势力者提拔令出。
  (印光大师)
  24、业识未消,三昧未成,纵谈理性,终成画饼。
  (印光大师)
  25、入理深谈,且缓数年! (印光大师)
  26、汝虽于净土法门,颇生信心;然犹有好高骛胜之念头,未能放下,而未肯以愚夫愚妇自命!
  (印光大师)
  27、其有平日自命通宗通教,视净土若秽物,恐其污己者;临终都是手忙脚乱,呼爹叫娘。 (印光大师)
  28、汝妄想之心遍天遍地,不知息心念佛;所谓向外驰求,不知返照回光。 (印光大师)
  29、当今之时,其世道局势,有如安卧积薪之上,其下已发烈火,尚犹悠忽度日,不专志求救于一句佛号。其知见之浅近甚矣! (印光大师)
  30、心跳恶梦,乃宿世恶业所现之兆;然现境虽有善恶,转变在乎自己;恶业现而专心念佛,则恶因缘为善因缘。 (印光大师)
  31、当恪守净宗列祖成规,持斋念佛,改恶修善,知因识果,植福培德;以企现生消除业障,临终正念往生;庶不虚此一生,及亲为如来弟子耳。 (印光大师)
  32、但当志心念佛,以消旧业;断不可起烦躁心,怨天尤人。 (印光大师)
  33、具缚凡夫,若无贫穷疾病等苦,将日奔驰于声色名利之场而莫之能已!谁肯于得意煊赫之时,回首作未来沈溺之想乎? (印光大师)
  34、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则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 (印光大师)
  35、念佛要时常作将死堕地狱想;则不恳切亦自恳切,不相应亦自相应。以怖苦心念佛,即是出苦第一妙法;亦是随缘消业第一妙法。 (印光大师)
  36、末世众生,无论有善根无善根,皆当决定专修净土;善根有,固宜努力!无,尤当笃培!(印光大师)
  37、汝须自知好歹,修行要各尽其分,潜修默契方可!急急改过摄心念佛! (印光大师)
  八、禅偈
  1、化人问幻士,谷响答泉声,欲达吾宗旨,泥牛水上行。 (永明禅师)
  2、千峰顶上一茅屋,老僧半间云半间,昨夜云随风雨去,到头不似老僧闲。 (归宗芝庵禅师)
  3、过去事已过去了,未来不必预思量,只今便道即今句,梅子熟时栀子香。 (石屋禅师)
  4、即今休去便休去,若觅了时无了时。(云峰禅师)
  5、篱菊数茎随上下,无心整理任他黄,后先不与时花竞,自吐霜中一段香。 (诵帚禅师)
  弘一大师格言别集
  学问类
  观天地生物气象,学圣贤克己功夫。
  存养类
  宜静默。宜从容。宜谨严。宜俭约。
  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详是处事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
  刘念台云:“涵养,全得一缓字,凡言语、动作皆是。”
  应事接物常觉得心中有从容闲暇时,才见涵养。
  刘念台云:“易喜易怒轻言轻动只是一种浮气用事,此病根并不小。”
  吕新吾云:“心平气和四字,非有涵养者不能做,功夫只在个定火。”
  陈榕门云:“定火功夫,不外以理制欲,理胜,则气自平矣。”
  以和气迎人,则乖湮灭。以正气接物,则妖气消。以浩气临事,则疑畏释。以静气养生,则梦寐恬。
  轻当矫之以重,浮当矫之以实;褊当矫之以宽;躁急当矫之以和缓;刚暴当矫之以温柔;浅露当矫之以沈潜;溪刻当涵之以浑厚。
  尹和靖云:“莫大之祸,皆起于须臾之不能忍,不可不谨。”
  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
  持躬类
  聪明睿知,守之以愚。道德隆重,守之以谦。
  富贵,怨之府也。才能,身之灾也。声名,谤之媒也。欢乐,悲之渐也。
  只是常有惧心,退一步做见益而思损,持满而思溢,则免于祸。
  人生最;不幸处,是偶一失言而祸不及;偶一失谋而事幸成;偶一恣行而获小利;后乃视为故常,而恬不为意。则莫大之患,由此生矣。
  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增一分享用,减一分福泽。
  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
  盖世功劳,当不得一个矜字。弥天罪恶,当不得一个悔字。
  事当快意处,须转。言到快意时,须住。
  殃咎之来,未有不始于快心者。故君子得意而尤,逢喜而惧。
  物,忌全胜。事,忌全美。人,忌全盛。
  安莫安于知足。危莫危于多言。
  心不妄念,身不妄动,口不妄言,君子所以存诚。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独。
  心术以光明笃实为第一。容貌,以正大老成为第一。言语,以简重真切为第一。平生无一事可瞒人,此是大快。
  以情恕人。以理律己。
  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
  缓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免祸。
  处事类
  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愚宜厚。处至急之事愚宜缓。
  接物类
  持己,当从无过中求有过,非独进德,亦易免患。待人,当于有过中求无过,非但存厚,亦且解怨。
  何以息谤?曰:“无辩。”何以止怨?曰:“不争。”
  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
  张梦复云:“受得小气,则不至于受大气。吃得小亏,则不至于吃大亏。”
  又云:“凡事最不想占便宜。便宜者,天下人所共争也。我一人据之,则怨萃于我矣;我失便宜,则众怨消矣;故终身失便宜,乃终身得便宜也。此余数十年阅历有得之言,其遵守之!毋忽!余生平未尝多受小人之侮,只有一善策,能转弯早耳。”
  忍与让足以消无穷之灾悔。古人有言:“终身让路,不失尺寸。”
  任难任之事要有力而无气。处难处之人要有知而无言。
  穷寇,不可追也。遁辞,不可攻也。
  恩,怕先益后损。威怕先松后紧。
  善用威者,不轻怒。善用恩者,不妄施。
  轻信轻发,听言之大戒也。愈激愈厉,责善之大戒也。
  吕新吾云:“愧之,则小人可使为君子。激之,则君子可使为小人。”
  激之而不怒者,非有大量,必有深机。
  处事,须留余地。责善,切戒尽言。
  使人敢怒而不敢言者,便是损阴隲处。
  先哲云:“觉人之诈,不行于言;受人之侮,不动于色;此中有无穷意味,亦有无限受用。”
  论人之非,当原其心,不可徒泥其迹。取人之善,当据其迹,不必深究其心。
  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
  恶,莫大于从己之欲。祸,莫大于言人之非。
  施之君子,则丧吾德。施之小人,则杀吾身。
  律己,宜带秋气。处事,须带春风。
  盛喜中,勿许人物。盛怒中,勿答人书。
  喜时之言,多失信。怒时之言,多失体。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面谀之词,有识者,未必悦心。背后之议,受憾者,常若刻骨。
  临事,须替别人想。论人,先将自己想。
  惠不在大,在乎当厄。怨不在多,在乎伤心。
  毋以小嫌,疏至戚。毋以新怨,忘旧恩。
  刘直斋云:“好合不如好散,此言极有理;盖合者始也,散者终也,至于好散,则善其终矣。凡处一事,交一人,无不皆然。”
  惠吉类
  “谦”卦,六爻皆吉,“恕”字,终身可行。
  悖凶类
  盛者,衰之始。福者,祸之基。
  学问类
  为善,最乐。读书,便佳。何谓至行?曰:“庸行”。何谓大人?曰:“小心”。
  存养类
  自家有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涵育以养深。别人不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浑厚以养大。
  以虚养心。以德养身。以仁养天下万物。以道养天下万世。
  一动于欲,欲迷则昏。一任乎气,气偏则戾。
  寡欲,故静有主则虚。
  不为外物所动之为静。不为外物所实则为虚。
  敬守此心则心定。敛抑其气则气平。
  青天白日的节义,自暗室屋漏中培来。旋乾转坤的经纶,自临深履薄处得力。
  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意粗、性躁,一事无成;心平、气和,千祥骈集。
  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无事澄然,有事斩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持躬类
  大著肚皮,容物。立定脚跟,做人。
  尽前行者,地步窄。向后看者,眼界宽。
  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方见手段。风狂雨骤时立得定,才是脚跟。
  步步占先者,必有人以挤之。事事争胜者,比有人以挫之。
  度量,如海涵春育。持身,如洁冰清。襟抱,如光风霁月。气概,如乔岳泰山。
  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
  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
  心思要缜密,不可琐屑。操守要严明,不可激烈。
  以淡字交友,以聋字止谤,以刻字责己。以弱字御侮。居安、虑危。处治、思乱。
  事,不可做尽。言不可道尽。
  识不足,则多虑。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
  处事类
  强不知以为知,此乃大愚。本无事而生事,是谓薄福。
  刘念台云:“学者遇事不能应,总是此心受病处,只有炼心法更无炼事法。炼心之法,大要只是胸中无一事而已。无一事,乃能事事,此是主静工夫得力处。”
  论人,当节取其长,曲谅其短。做事,必先审其害,后计其利。
  无心者,公。无我者,明。
  接物类
  严之此心以拒外诱,须如一团烈火,遇物即烧。宽著此心以待同群,须如一片春阳,无人不暖。

相关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