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照邻的代表作是什么?
卢照邻诗集
卢照邻,字升之,范阳人。十岁,从曹宪,王义方授苍雅,调邓王府典签。王有
书十二车,照邻总披览,略能记忆。王爱重,比之相如。调新都尉,染风疾。去官,
居太白山,以服饵为事。又客东龙门山,疾甚,足挛,一手又废。乃去阳翟具茨山下,
买园数十亩,疏颖水周舍,复豫为墓。偃卧其中,后不甚其苦,与亲属诀,自投颖水
死,年四十。尝著《五悲文》以自明。有集二十卷,又《幽忧子》三卷,会编诗二卷。
浴浪鸟
独舞依磐石,群飞动轻浪。
奋迅碧沙前,长怀白云上。
阶竹
封霜连锦砌,防露拂瑶阶。
聊将仪凤质,暂与俗人谐。
含凤蝉
高情临爽月。急响送秋风。
独有危冠意,还将衰鬓同。
衷川独泛
倚掉春江上,横舟石岸前。
山螟行人断,迢迢独泛仙。
送二兄人蜀
关山客子路,花柳帝王城。
此中一分手,柑顾怜无声。
九陇漳集
落落树阴紫,橙橙水华碧。
复有赐飞禽,裴回疑曳易。
游昌化山精舍
宝地乘峰出,香台接汉高。
稍觉真途近,方知人事劳。
人秦川界
拢阪长无极,苍山望不穷。 石径索疑断,回流映似空。
花开绿野雾,莺啭紫岩风。 春芳勿遽尽,留赏故人同。
和吴侍御被使燕然
春归龙塞北,骑指雁门垂。 胡笳折杨柳,汉使采燕支。
戍城聊一望,花雪几参差。 关山有新曲,应向笛中吹。
酬杨比部员外暮宿琴堂朝跻书阁率尔见赠之作一作王维诗
闲拂檐尘看,鸣琴候月弹。 桃源迷汉姓,松径有秦官。
空谷归人少,青山背日寒。 羡君栖隐处,遥望白云端。
陇头水搜趣网
陇阪高无极,征人一望乡。 关河别去水,沙塞断归肠。
马系千年树,旌悬九月霜。 从来共呜咽,皆是为勤王。
巫山高
巫山望不极,望望下朝氛。 莫辨啼猿树,徒看神女云。
惊涛乱水脉,骤雨暗峰文。 沾裳即此地,况复远思君。
芳树
芳树本多奇,年华复在斯。 给翠成多幄,开江满故枝。
风归花厉乱,日度影参差。 容色朝朝落,思君君不知。
雨雪曲
虏骑三秋入,关云万里平。 雪似胡抄暗,冰如汉月明。
高阙银为阙,长城玉作城。 节旄零落尽,天子不知名。
昭君怨
合殿恩中绝,交河使渐稀。 肝肠辞玉辇,形影向金微。
汉地草应绿。胡庭沙正飞。 愿逐三秋雁,年年一度归。
折杨柳
倡楼启曙扉,杨柳正依依。 莺啼知岁隔,条变识春归。
露叶凝愁黛,风花乱舞衣。 攀折聊将寄,军中音信稀。
十五夜观灯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文翁讲堂
锦里淹中馆,岷山稷下亭。 空梁无燕雀,古壁有丹青。
槐落犹疑市,苔深不辨铭。 良哉二千石,江汉表遗灵。
相如琴台
闻有雍容地,千年无四邻。 园院风烟古,池台松槚春。
云疑作赋客,月似听琴人。 寂寂啼莺处,空伤游子神。
石镜寺
古墓芙蓉塔,神铭松柏烟。 鸾沉仙镜底,花没梵轮前。
铢衣千古佛,宝月两重圆。 稳隐香台夜,钟声彻九天。
辛法司
甫国佳人至,北堂罗荐开。 长裙随凤管,促柱送驾杯。
云光身后落,雪态掌中回。 到愁金谷晚,不怪玉山颓。
春晚山庄率题二首
顾步三春晚,田园四望通。 游丝横惹树,戏蝶乱依丛。
竹懒偏宜水,花狂不待风。 唯馀诗酒意,当了一生中。
春晚山庄
田家无四邻,独坐一园春。 茸啼非选树,鱼戏不惊纶。
山水弹琴尽,风花酌酒频。 年华已可乐,高兴复留人。
江中望月
江水向涔阳,澄澄写月光。 镜圆珠溜彻,弦满箭波长。
沉钩摇兔影,浮桂动丹芳。 延照相思夕,千里共沾裳。
元日述怀
篮仕无中秩,归耕有外臣。 人歌小岁酒,花舞大唐春。
草色迷三径,风光动四邻。 愿得长如此,年年物候新。
益州城西张超亭观妓
落日明歌席,行云逐舞人。 江前飞暮雨,粱上下轻尘。
冶服看疑画。妆楼望似春。 高车勿遽返,长袖欲相亲。
还京赠别
风月清江夜,山水白云朝。 万里同为客,三秋契不凋。
戏凫分断岸,归骑别高标。 一去仙桥道,还望锦域遥。
至陈仓晓晴望京邑
佛曙驱飞传,初晴带晓凉。 雾敛长安树,云归仙帝乡。
涧流漂素沫,岩景霭朱光。 今朝好风色,延瞰极天庄。
晚渡滹沱敬赠魏大
津谷朝行远,冰川夕望曛。 霞明深浅浪,风卷去来云。
澄波泛月影,激浪聚沙文。 谁忍仙舟上,携手独思君。
七夕泛舟二首
汀葭萧徂暑,江树起初凉。 水疑通织室,舟似泛仙潢。
连桡渡急响,鸣棹下浮光。 日晚菱歌唱,风烟满夕阳。
七夕泛舟
凤杼秋期至,凫舟野望开。 微吟翠塘侧,延想白云隈。
石似支机罢,槎疑犯宿来。 天潢殊漫漫,目暮独悠哉。
望宅中树有所思
我家有庭树。秋叶正离离。 上舞双栖乌,中秀合欢枝。
劳思复劳望,相见不相知。 伺当共攀折,歌笑北堂垂。
送粹州高参军还京
京洛风尘远,褒斜烟雾深。 北游君似智,南飞我异禽。
别路琴声断,彼山猿鸟府。 一乖青岩酌,空仁白云心。
大剑送别刘右史
金碧禹山远,关梁蜀道难。 相逢属婉岁,相送动征鞍。
地咽绵川冷,云凝剑阁寒。 倘遇忠孝所,为道忆长安。
酬杨比部员夕卜暮宿琴
闲摊檐尘看,鸣琴候月弹。 桃源迷汉姓,松径有秦官。
空谷归人少,青山背阴寒。 羡君栖隐处,遥望在云端。
刘 生
刘生气不平,抱剑欲专征。 报恩为豪侠,死难在横行。
翠羽装刀鞘,黄金饰马铃。 但令一顾重,不吝百身轻。
陇头水
陇皈高无极,征人望故乡。 关河别去水,沙塞断归肠。
马系千年树,篮悬九月霜。 从来共呜咽,皆是为勤王。
巫山高
巫山望不极,望望下朝氛。 莫辨啼猿树,徒看神女云。
惊涛乱水脉,骤丙暗蜂文。 沾裳即此地,厌复远思君。
芳树
芳树本多奇,年华复在斯。 给翠成多幄,开江满故枝。
凤归花厉乱,日度影参差。 容色朝朝落,思君君不知。
雨雪铀
虏骑三秋入,关云万里平。 雪似胡抄暗,冰如汉月明。
高闷银为闷,长城玉作城。 节诧零落尽,天子不知名。
昭君怨
合殿恩中绝,交河使渐稀。 肝肠辞玉望,形影向金微。
汉地草应绿,胡庭沙正飞。 愿逐三秋雁,年年一度归。
折杨柳
倡楼启曙扉,杨柳正依依。 驾啼知岁隔,条变识春归。
叶凝愁黛脸,凤花乱舞衣。 攀折聊安寄,军中音信稀。
十五夜观灯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褥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名霎,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人秦川界
拢皈长无极,苍山望不穷。 石径索疑浙,回流映似空。
花开绿野雾,鸳咯紫岩风。 春芳勿速尽,留赏敌人同。
文翁讲堂
锦里淹中馆,岖山稷下亭。 空梁无燕雀,古壁有丹青。
槐落犹疑市,苔深不辨铭。 良哉二千石,江汉表遗灵。
相如琴台
惺有雍容地,千年无四邻。 园院风烟古,他台松杨春。
云馄作赋客,月似听琴人。 寂寂啼茸处,空伤游子神。
石镜寺
古墓芙蓉塔,神明松柏烟。 骛沉仙镜底,花没梵轮前。
株衣千古佛,宝月两重圆。 稳隐香台夜,钟声彻九天。
辛法司法宅观妓
甫国佳人至,北堂罗荐开。 长裙随凤管,促柱送驾杯。
云光身后落,雪态掌中回。 到愁金谷晚,不怪玉山颓。
江中望月
江水向愕阳,橙澄写片光。 镜圆珠溜彻,骇满箭波长。
谤勾摇兔影,浮桂动丹芳。 延照相思夕,千里共沾裳。
春晚山庄率题二首
倾步三春晚,用园四望通。 游丝横惹树,戏蝶乱依丛。
竹胺偏宜水,花狂不待风。 唯徐诗酒意,当了一生中。
春晚山庄率题二首
田家无囚邻,独坐一园春。 茸啼非选树,鱼戏不惊纶。
山水弹琴尽,风花酌酒频。 年华尼可乐,启兴复留人。
元召述怀月弓
篮仕无中秩,归耕有外臣。 人歌小岁酒,花舞大唐春。
革色迷三径,风光动囚邻。 愿得长如此,年年物候新。
送郑司仓人蜀
商人丹水北,游客锦城东。 别意还无已,寓忧自不穷。
优云朝结阵,江月夜临空。 关塞疲征马,霜氛落早鸿。
潘年三十外,蜀道五千中。 送君秋水曲,伽酒对清风。
绵州官池赠别同赋湾字
朝轩遵上国,仙佩下灵关。 尊酒方无地,联绪喜暂攀。
离言欲赠策,启辨正连环。 厨径浮云断,荒池春草斑。
残花落古树,度鸟入澄湾。 欲叙他乡别,幽谷有绵蛮。
西使兼送孟学士南游
地道巴陵北,天上弱水东。 相看万馀里,共倚一征蓬。
零雨悲王粲,清尊别孔融。 裴回闻夜鹤,怅望待秋鸿。
骨肉胡秦外,风尘关塞中。 唯馀剑锋在,耿耿气成虹。
送郑司仓人蜀
商人丹水北,游客锦城东。 别意还无已,寓忧自不穷。
陇云朝结阵,江月夜临空。 关塞疲征马,霜氛落早鸿。
潘年三十外,蜀道五千中。 送君秋水曲,酌酒对清风。
绵州官池赠别同赋湾字
朝轩遵上国,仙佩下灵关。 尊酒方无地,联绪喜暂攀。
离言欲赠策,启辨正连环。 厨径浮云断,荒池春草斑。
残花落古树,度鸟入澄湾。 欲叙他乡别,幽谷有绵蛮。
还赴蜀中贻示京虽游好
樊宿花初满,迂台柳向飞。 如何正此日,还望昔多违。
怅别凤期阻,将乖云会稀。 敛袄辞丹闷,悬旗涉翠微。
野禽喧戌鼓,春草变征衣。 徊顾长安道,关山起夕罪。
初夏且幽庄
伺有高踪客,耿介坐幽庄。 卞哩人事少,风烟鸟路长。
瀑水含秋气,垂藤引夏凉。 苗深全覆陇,荷上半径塘。
钓诸青鬼没,才田白鸳翔。 知君振奇藻,还嗣海隅芳。
山汪休沐夏日山庄
兰署乘闲召,毛日震遁栖。 龙柯疏玉井,凤叶下金堤。
川光摇水箭,山气上云梯。 亭幽闻嗅鹤,窗晓听鸠鸡。
玉珍临风奏,琼浆殃月携。 田家自有乐,推肯谢青溪。
山林休日曰家
扫休乘暇日,谊稼返秋场。 径草疏王答,岩枝落帝桑。
耕田虞讼寝,凿井汉机忘。 戎葵朝委露,齐草夜含霜,
南润泉初冽,东篱菊正芳。 还思北窗下,高卧倡蠢皇。
宴样州南亭得池字
二条开胜迹,大隐叶冲规。 亭阁分危蛐,楼台绕曲他。
长薄秋烟起,飞梁古蔓垂。 水鸟翻荷叶,山虫咬桂枝。
游人惜将晚,公子爱忘疲。 愿得回三舍,琴尊长若斯。
山行寄刘李二参军
万里烟尘客,三春桃李时。 事去纷无限,愁来不良持。
狂歌欲叹凤,失路反占龟。 草碍人行缓,花繁鸟度迟。
彼美参卿事,诏连求友诗。 安知倦游子,两鬓渐如丝。
首春贻京邑文士
寂寂罢将迎,门无车马声。 横琴答山水。披卷阅公卿。
忽闻岁云晏,倚仗出檐橙。 寒辞杨柳陌,春满凤皇城。
梅花扶院吐,兰叶绕阶生。 览镜改容色。藏书留姓名。
时来不假问,生死任交情。
赠许左丞从驾万年宫
闻道上之徊,招躁下蓬菜。 中枢移北斗,左辖去南台。
黄山浑凤笛,清晔侍龙媒。 曳日朱旗卷,参云金障开。
朝参五城柳,夕宴柏梁杯。 汉峙光如月,秦词听似雷。
寂寂姜香厨,离思独悠哉。
晚渡渭桥寄示京邑游好
我行背城风,驱马独悠悠。 寥寥中年事,裴回万里忧。
途遥日向夕,对晚鬓将秋。 滔滔俯东逝,耿耿位西浮。
长虹掩钧捕,落雁下垦洲。 草变黄山曲,花飞清渭流。
迸水惊愁鸳,腾沙起押鸥。 一赴清泥道,空思玄靥游。
和王突秋夜有所思
寂寂南轩夜。悠然怀所知。 长河落雁苑,明月下鲸池。
凤台有清曲。砒抽何人吹。 丹唇间玉齿,妙响入云涯。
穷巷秋风叶,空庭寒露枝。 劳歌欲有和,星鬓已将垂。
同临漳纪明府孤雁
三秋违北雁。万里向南翔。 河洲花稍白,关塞叶初黄。
避缴风霜劲,怀书道路长。 水流疑箭动,月照似弓伤。
横夭无有阵,度海不成行。 会刷能鸣羽,还赴上林乡。
宿晋安亭
闻有弦歌地,穿凿本多奇。 游人拭一览,临玩果忘疲。
窗横暮卷叶,檐卧古主枝。 旧石开红莽,新河覆绿池。
孤猿稍断绝,宿鸟复参差。 泛艳月华晓,裴回星鬓垂。
今日删书客,凄惶君诅知。
赂剑外知己
圣图夷九折,神化掩三分。 缄愁赴局道,题拙奉虞黛。
熄鳞度深谷,遥袅上高云。 碧流递索注,青山互纠纷。
涧松咽风绪,岩花灌露文。 思北常依驭,图南第丧群。
无由召宣室,何以答吾君。
赤蔷安掸师塔
独坐岩之曲,悠然无俗纷。 酌酒呈丹桂,思诗赠白云。
烟霞朝晚聚。猿乌岁时闻。 水华镜秋色,山翠含夕瞟。
高谈十二部,细核五千文。 如如数冥昧,生生理氛且。
古人有糟粕,轮扁情未份。 且当事芝术,从吾所好云。
还赴蜀中贻示京虽游好
樊宿花初满,迂台柳向飞。 如何正此日,还望昔多违。
怅别凤期阻,将乖云会稀。 敛袄辞丹闷,悬旗涉翠微。
野禽喧戌鼓,春草变征衣。 徊顾长安道,关山起夕罪。
初一作和夏且幽庄
伺有高踪客,耿介坐幽庄。 卞哩人事少,风烟鸟路长。
瀑水含秋气,垂藤引夏凉。 搜趣网苗深全覆陇,荷上半径塘。
钓诸青鬼没,才田白鸳翔。 知君振奇藻,还嗣海隅芳。
宴样州南亭得池字
二条开胜迹,大隐叶冲规。 亭阁分危蛐,楼台绕曲他。
长薄秋烟起,飞梁古蔓垂。 水鸟翻荷叶,山虫咬桂枝。
游人惜将晚,公子爱忘疲。 愿得回三舍,琴尊长若斯。
山行寄刘李二参军
万里烟尘客,三春桃李时。 事去纷无限,愁来不良持。
狂歌欲叹凤,失路反占龟。 草碍人行缓,花繁鸟度迟。
彼美参卿事,诏连求友诗。 安知倦游子,两鬓渐如丝
过东山吝曰
不知名利俭,辛苦滞皇州。 始觉飞尘倦,归来事绿畴。
桃源迷处肝,桂树可淹溜。 迹异人间俗,禽同海上召。
古苔依井被,新乳傍崖流。 研老堪成鹤,山神或化鸠。
泉呜碧涧底,花落紫岩幽。 日暮餐龟壳,开寒掏鹿裘。
不辨秦将汉,宁知春与秋。 多谢青溪客,去去赤松游。
酬张少府京之
昔余与夫子,相遇汉川阴。 珠浦龙犹卧,檀溪马正沉。
价重瑶山抽,词惊丹凤林。 十年瞪赏慰,万里隔招寻。
毫翰风期阻,荆衡云路探。 鹏飞俱望昔,遮屈共悲今。
谁谓青衣道,还叹白头吟。 地接神仙恫,江连云雨岑。
飞泉如散王,落日似悬金。 重以瑶华赠,空怀舞咏心。
狱中学骚体
夫何秋夜之无情兮,皎皇悠悠而太长。
目户有其幽这兮。愁人披此严霜。
见河汉之西落,闻鸿雁之南翔。
山有佳兮桂有芳,心思君兮君不将。
忧与忧兮相积,欢与欢兮两忘。
风袅袅兮木纷纷,调绿叶兮吹白云。
寸步千里兮不相闻,思公子兮日将瞑。
林已暮兮鸟群飞,重门掩兮人径稀。
万族皆有所托兮,麦独淹留而不归。
明月引
洞庭波起兮鸿雁翔,风瑟瑟兮野苍苍。
浮云卷霍,明月流光。
荆南兮赵北,谒石兮清湘。
澄清规于万里,照离思于千行。
横佳枝于西第,绕菱花于北堂。
高楼思归,飞盖君工。
文姬绝域,侍子他乡。
见胡鞍之似练,知汉剑之如霜。
试登高而做目,莫不变而回肠。
赠益府群官
一鸟启北燕,飞来向西蜀。 单栖剑们上,独舞蜗山足。
嗝藏多古貌,哀怨有新曲。 群凤从之游,伺之何所欲。
答言寒乡子,飘飘万徐里。 不息恶木枝,不饮盗泉水。
常思稻粱遇,愿栖梧桐树。 智者不我邀,愚夫余不顾。
所以成独立,耿耿岁云暮。 日夕苦风霜,思归赴洛阳。
羽刑毛衣短,关山道路长。 朋月流客思,白云迷故乡。
谁能惜凤便,一举凌苍苍。
羁憧卜山中
卧壑迷时代,行歌任死生。 红颜意气尽,白壁故交轻。
涧户无人迹,山窗听鸟声。 春色缘岩上
卢照邻,字升之,范阳人。十岁,从曹宪,王义方授苍雅,调邓王府典签。王有
书十二车,照邻总披览,略能记忆。王爱重,比之相如。调新都尉,染风疾。去官,
居太白山,以服饵为事。又客东龙门山,疾甚,足挛,一手又废。乃去阳翟具茨山下,
买园数十亩,疏颖水周舍,复豫为墓。偃卧其中,后不甚其苦,与亲属诀,自投颖水
死,年四十。尝著《五悲文》以自明。有集二十卷,又《幽忧子》三卷,会编诗二卷。
浴浪鸟
独舞依磐石,群飞动轻浪。
奋迅碧沙前,长怀白云上。
阶竹
封霜连锦砌,防露拂瑶阶。
聊将仪凤质,暂与俗人谐。
含凤蝉
高情临爽月。急响送秋风。
独有危冠意,还将衰鬓同。
衷川独泛
倚掉春江上,横舟石岸前。
山螟行人断,迢迢独泛仙。
送二兄人蜀
关山客子路,花柳帝王城。
此中一分手,柑顾怜无声。
九陇漳集
落落树阴紫,橙橙水华碧。
复有赐飞禽,裴回疑曳易。
游昌化山精舍
宝地乘峰出,香台接汉高。
稍觉真途近,方知人事劳。
人秦川界
拢阪长无极,苍山望不穷。 石径索疑断,回流映似空。
花开绿野雾,莺啭紫岩风。 春芳勿遽尽,留赏故人同。
和吴侍御被使燕然
春归龙塞北,骑指雁门垂。 胡笳折杨柳,汉使采燕支。
戍城聊一望,花雪几参差。 关山有新曲,应向笛中吹。
酬杨比部员外暮宿琴堂朝跻书阁率尔见赠之作一作王维诗
闲拂檐尘看,鸣琴候月弹。 桃源迷汉姓,松径有秦官。
空谷归人少,青山背日寒。 羡君栖隐处,遥望白云端。
陇头水搜趣网
陇阪高无极,征人一望乡。 关河别去水,沙塞断归肠。
马系千年树,旌悬九月霜。 从来共呜咽,皆是为勤王。
巫山高
巫山望不极,望望下朝氛。 莫辨啼猿树,徒看神女云。
惊涛乱水脉,骤雨暗峰文。 沾裳即此地,况复远思君。
芳树
芳树本多奇,年华复在斯。 给翠成多幄,开江满故枝。
风归花厉乱,日度影参差。 容色朝朝落,思君君不知。
雨雪曲
虏骑三秋入,关云万里平。 雪似胡抄暗,冰如汉月明。
高阙银为阙,长城玉作城。 节旄零落尽,天子不知名。
昭君怨
合殿恩中绝,交河使渐稀。 肝肠辞玉辇,形影向金微。
汉地草应绿。胡庭沙正飞。 愿逐三秋雁,年年一度归。
折杨柳
倡楼启曙扉,杨柳正依依。 莺啼知岁隔,条变识春归。
露叶凝愁黛,风花乱舞衣。 攀折聊将寄,军中音信稀。
十五夜观灯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文翁讲堂
锦里淹中馆,岷山稷下亭。 空梁无燕雀,古壁有丹青。
槐落犹疑市,苔深不辨铭。 良哉二千石,江汉表遗灵。
相如琴台
闻有雍容地,千年无四邻。 园院风烟古,池台松槚春。
云疑作赋客,月似听琴人。 寂寂啼莺处,空伤游子神。
石镜寺
古墓芙蓉塔,神铭松柏烟。 鸾沉仙镜底,花没梵轮前。
铢衣千古佛,宝月两重圆。 稳隐香台夜,钟声彻九天。
辛法司
甫国佳人至,北堂罗荐开。 长裙随凤管,促柱送驾杯。
云光身后落,雪态掌中回。 到愁金谷晚,不怪玉山颓。
春晚山庄率题二首
顾步三春晚,田园四望通。 游丝横惹树,戏蝶乱依丛。
竹懒偏宜水,花狂不待风。 唯馀诗酒意,当了一生中。
春晚山庄
田家无四邻,独坐一园春。 茸啼非选树,鱼戏不惊纶。
山水弹琴尽,风花酌酒频。 年华已可乐,高兴复留人。
江中望月
江水向涔阳,澄澄写月光。 镜圆珠溜彻,弦满箭波长。
沉钩摇兔影,浮桂动丹芳。 延照相思夕,千里共沾裳。
元日述怀
篮仕无中秩,归耕有外臣。 人歌小岁酒,花舞大唐春。
草色迷三径,风光动四邻。 愿得长如此,年年物候新。
益州城西张超亭观妓
落日明歌席,行云逐舞人。 江前飞暮雨,粱上下轻尘。
冶服看疑画。妆楼望似春。 高车勿遽返,长袖欲相亲。
还京赠别
风月清江夜,山水白云朝。 万里同为客,三秋契不凋。
戏凫分断岸,归骑别高标。 一去仙桥道,还望锦域遥。
至陈仓晓晴望京邑
佛曙驱飞传,初晴带晓凉。 雾敛长安树,云归仙帝乡。
涧流漂素沫,岩景霭朱光。 今朝好风色,延瞰极天庄。
晚渡滹沱敬赠魏大
津谷朝行远,冰川夕望曛。 霞明深浅浪,风卷去来云。
澄波泛月影,激浪聚沙文。 谁忍仙舟上,携手独思君。
七夕泛舟二首
汀葭萧徂暑,江树起初凉。 水疑通织室,舟似泛仙潢。
连桡渡急响,鸣棹下浮光。 日晚菱歌唱,风烟满夕阳。
七夕泛舟
凤杼秋期至,凫舟野望开。 微吟翠塘侧,延想白云隈。
石似支机罢,槎疑犯宿来。 天潢殊漫漫,目暮独悠哉。
望宅中树有所思
我家有庭树。秋叶正离离。 上舞双栖乌,中秀合欢枝。
劳思复劳望,相见不相知。 伺当共攀折,歌笑北堂垂。
送粹州高参军还京
京洛风尘远,褒斜烟雾深。 北游君似智,南飞我异禽。
别路琴声断,彼山猿鸟府。 一乖青岩酌,空仁白云心。
大剑送别刘右史
金碧禹山远,关梁蜀道难。 相逢属婉岁,相送动征鞍。
地咽绵川冷,云凝剑阁寒。 倘遇忠孝所,为道忆长安。
酬杨比部员夕卜暮宿琴
闲摊檐尘看,鸣琴候月弹。 桃源迷汉姓,松径有秦官。
空谷归人少,青山背阴寒。 羡君栖隐处,遥望在云端。
刘 生
刘生气不平,抱剑欲专征。 报恩为豪侠,死难在横行。
翠羽装刀鞘,黄金饰马铃。 但令一顾重,不吝百身轻。
陇头水
陇皈高无极,征人望故乡。 关河别去水,沙塞断归肠。
马系千年树,篮悬九月霜。 从来共呜咽,皆是为勤王。
巫山高
巫山望不极,望望下朝氛。 莫辨啼猿树,徒看神女云。
惊涛乱水脉,骤丙暗蜂文。 沾裳即此地,厌复远思君。
芳树
芳树本多奇,年华复在斯。 给翠成多幄,开江满故枝。
凤归花厉乱,日度影参差。 容色朝朝落,思君君不知。
雨雪铀
虏骑三秋入,关云万里平。 雪似胡抄暗,冰如汉月明。
高闷银为闷,长城玉作城。 节诧零落尽,天子不知名。
昭君怨
合殿恩中绝,交河使渐稀。 肝肠辞玉望,形影向金微。
汉地草应绿,胡庭沙正飞。 愿逐三秋雁,年年一度归。
折杨柳
倡楼启曙扉,杨柳正依依。 驾啼知岁隔,条变识春归。
叶凝愁黛脸,凤花乱舞衣。 攀折聊安寄,军中音信稀。
十五夜观灯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褥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名霎,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人秦川界
拢皈长无极,苍山望不穷。 石径索疑浙,回流映似空。
花开绿野雾,鸳咯紫岩风。 春芳勿速尽,留赏敌人同。
文翁讲堂
锦里淹中馆,岖山稷下亭。 空梁无燕雀,古壁有丹青。
槐落犹疑市,苔深不辨铭。 良哉二千石,江汉表遗灵。
相如琴台
惺有雍容地,千年无四邻。 园院风烟古,他台松杨春。
云馄作赋客,月似听琴人。 寂寂啼茸处,空伤游子神。
石镜寺
古墓芙蓉塔,神明松柏烟。 骛沉仙镜底,花没梵轮前。
株衣千古佛,宝月两重圆。 稳隐香台夜,钟声彻九天。
辛法司法宅观妓
甫国佳人至,北堂罗荐开。 长裙随凤管,促柱送驾杯。
云光身后落,雪态掌中回。 到愁金谷晚,不怪玉山颓。
江中望月
江水向愕阳,橙澄写片光。 镜圆珠溜彻,骇满箭波长。
谤勾摇兔影,浮桂动丹芳。 延照相思夕,千里共沾裳。
春晚山庄率题二首
倾步三春晚,用园四望通。 游丝横惹树,戏蝶乱依丛。
竹胺偏宜水,花狂不待风。 唯徐诗酒意,当了一生中。
春晚山庄率题二首
田家无囚邻,独坐一园春。 茸啼非选树,鱼戏不惊纶。
山水弹琴尽,风花酌酒频。 年华尼可乐,启兴复留人。
元召述怀月弓
篮仕无中秩,归耕有外臣。 人歌小岁酒,花舞大唐春。
革色迷三径,风光动囚邻。 愿得长如此,年年物候新。
送郑司仓人蜀
商人丹水北,游客锦城东。 别意还无已,寓忧自不穷。
优云朝结阵,江月夜临空。 关塞疲征马,霜氛落早鸿。
潘年三十外,蜀道五千中。 送君秋水曲,伽酒对清风。
绵州官池赠别同赋湾字
朝轩遵上国,仙佩下灵关。 尊酒方无地,联绪喜暂攀。
离言欲赠策,启辨正连环。 厨径浮云断,荒池春草斑。
残花落古树,度鸟入澄湾。 欲叙他乡别,幽谷有绵蛮。
西使兼送孟学士南游
地道巴陵北,天上弱水东。 相看万馀里,共倚一征蓬。
零雨悲王粲,清尊别孔融。 裴回闻夜鹤,怅望待秋鸿。
骨肉胡秦外,风尘关塞中。 唯馀剑锋在,耿耿气成虹。
送郑司仓人蜀
商人丹水北,游客锦城东。 别意还无已,寓忧自不穷。
陇云朝结阵,江月夜临空。 关塞疲征马,霜氛落早鸿。
潘年三十外,蜀道五千中。 送君秋水曲,酌酒对清风。
绵州官池赠别同赋湾字
朝轩遵上国,仙佩下灵关。 尊酒方无地,联绪喜暂攀。
离言欲赠策,启辨正连环。 厨径浮云断,荒池春草斑。
残花落古树,度鸟入澄湾。 欲叙他乡别,幽谷有绵蛮。
还赴蜀中贻示京虽游好
樊宿花初满,迂台柳向飞。 如何正此日,还望昔多违。
怅别凤期阻,将乖云会稀。 敛袄辞丹闷,悬旗涉翠微。
野禽喧戌鼓,春草变征衣。 徊顾长安道,关山起夕罪。
初夏且幽庄
伺有高踪客,耿介坐幽庄。 卞哩人事少,风烟鸟路长。
瀑水含秋气,垂藤引夏凉。 苗深全覆陇,荷上半径塘。
钓诸青鬼没,才田白鸳翔。 知君振奇藻,还嗣海隅芳。
山汪休沐夏日山庄
兰署乘闲召,毛日震遁栖。 龙柯疏玉井,凤叶下金堤。
川光摇水箭,山气上云梯。 亭幽闻嗅鹤,窗晓听鸠鸡。
玉珍临风奏,琼浆殃月携。 田家自有乐,推肯谢青溪。
山林休日曰家
扫休乘暇日,谊稼返秋场。 径草疏王答,岩枝落帝桑。
耕田虞讼寝,凿井汉机忘。 戎葵朝委露,齐草夜含霜,
南润泉初冽,东篱菊正芳。 还思北窗下,高卧倡蠢皇。
宴样州南亭得池字
二条开胜迹,大隐叶冲规。 亭阁分危蛐,楼台绕曲他。
长薄秋烟起,飞梁古蔓垂。 水鸟翻荷叶,山虫咬桂枝。
游人惜将晚,公子爱忘疲。 愿得回三舍,琴尊长若斯。
山行寄刘李二参军
万里烟尘客,三春桃李时。 事去纷无限,愁来不良持。
狂歌欲叹凤,失路反占龟。 草碍人行缓,花繁鸟度迟。
彼美参卿事,诏连求友诗。 安知倦游子,两鬓渐如丝。
首春贻京邑文士
寂寂罢将迎,门无车马声。 横琴答山水。披卷阅公卿。
忽闻岁云晏,倚仗出檐橙。 寒辞杨柳陌,春满凤皇城。
梅花扶院吐,兰叶绕阶生。 览镜改容色。藏书留姓名。
时来不假问,生死任交情。
赠许左丞从驾万年宫
闻道上之徊,招躁下蓬菜。 中枢移北斗,左辖去南台。
黄山浑凤笛,清晔侍龙媒。 曳日朱旗卷,参云金障开。
朝参五城柳,夕宴柏梁杯。 汉峙光如月,秦词听似雷。
寂寂姜香厨,离思独悠哉。
晚渡渭桥寄示京邑游好
我行背城风,驱马独悠悠。 寥寥中年事,裴回万里忧。
途遥日向夕,对晚鬓将秋。 滔滔俯东逝,耿耿位西浮。
长虹掩钧捕,落雁下垦洲。 草变黄山曲,花飞清渭流。
迸水惊愁鸳,腾沙起押鸥。 一赴清泥道,空思玄靥游。
和王突秋夜有所思
寂寂南轩夜。悠然怀所知。 长河落雁苑,明月下鲸池。
凤台有清曲。砒抽何人吹。 丹唇间玉齿,妙响入云涯。
穷巷秋风叶,空庭寒露枝。 劳歌欲有和,星鬓已将垂。
同临漳纪明府孤雁
三秋违北雁。万里向南翔。 河洲花稍白,关塞叶初黄。
避缴风霜劲,怀书道路长。 水流疑箭动,月照似弓伤。
横夭无有阵,度海不成行。 会刷能鸣羽,还赴上林乡。
宿晋安亭
闻有弦歌地,穿凿本多奇。 游人拭一览,临玩果忘疲。
窗横暮卷叶,檐卧古主枝。 旧石开红莽,新河覆绿池。
孤猿稍断绝,宿鸟复参差。 泛艳月华晓,裴回星鬓垂。
今日删书客,凄惶君诅知。
赂剑外知己
圣图夷九折,神化掩三分。 缄愁赴局道,题拙奉虞黛。
熄鳞度深谷,遥袅上高云。 碧流递索注,青山互纠纷。
涧松咽风绪,岩花灌露文。 思北常依驭,图南第丧群。
无由召宣室,何以答吾君。
赤蔷安掸师塔
独坐岩之曲,悠然无俗纷。 酌酒呈丹桂,思诗赠白云。
烟霞朝晚聚。猿乌岁时闻。 水华镜秋色,山翠含夕瞟。
高谈十二部,细核五千文。 如如数冥昧,生生理氛且。
古人有糟粕,轮扁情未份。 且当事芝术,从吾所好云。
还赴蜀中贻示京虽游好
樊宿花初满,迂台柳向飞。 如何正此日,还望昔多违。
怅别凤期阻,将乖云会稀。 敛袄辞丹闷,悬旗涉翠微。
野禽喧戌鼓,春草变征衣。 徊顾长安道,关山起夕罪。
初一作和夏且幽庄
伺有高踪客,耿介坐幽庄。 卞哩人事少,风烟鸟路长。
瀑水含秋气,垂藤引夏凉。 搜趣网苗深全覆陇,荷上半径塘。
钓诸青鬼没,才田白鸳翔。 知君振奇藻,还嗣海隅芳。
宴样州南亭得池字
二条开胜迹,大隐叶冲规。 亭阁分危蛐,楼台绕曲他。
长薄秋烟起,飞梁古蔓垂。 水鸟翻荷叶,山虫咬桂枝。
游人惜将晚,公子爱忘疲。 愿得回三舍,琴尊长若斯。
山行寄刘李二参军
万里烟尘客,三春桃李时。 事去纷无限,愁来不良持。
狂歌欲叹凤,失路反占龟。 草碍人行缓,花繁鸟度迟。
彼美参卿事,诏连求友诗。 安知倦游子,两鬓渐如丝
过东山吝曰
不知名利俭,辛苦滞皇州。 始觉飞尘倦,归来事绿畴。
桃源迷处肝,桂树可淹溜。 迹异人间俗,禽同海上召。
古苔依井被,新乳傍崖流。 研老堪成鹤,山神或化鸠。
泉呜碧涧底,花落紫岩幽。 日暮餐龟壳,开寒掏鹿裘。
不辨秦将汉,宁知春与秋。 多谢青溪客,去去赤松游。
酬张少府京之
昔余与夫子,相遇汉川阴。 珠浦龙犹卧,檀溪马正沉。
价重瑶山抽,词惊丹凤林。 十年瞪赏慰,万里隔招寻。
毫翰风期阻,荆衡云路探。 鹏飞俱望昔,遮屈共悲今。
谁谓青衣道,还叹白头吟。 地接神仙恫,江连云雨岑。
飞泉如散王,落日似悬金。 重以瑶华赠,空怀舞咏心。
狱中学骚体
夫何秋夜之无情兮,皎皇悠悠而太长。
目户有其幽这兮。愁人披此严霜。
见河汉之西落,闻鸿雁之南翔。
山有佳兮桂有芳,心思君兮君不将。
忧与忧兮相积,欢与欢兮两忘。
风袅袅兮木纷纷,调绿叶兮吹白云。
寸步千里兮不相闻,思公子兮日将瞑。
林已暮兮鸟群飞,重门掩兮人径稀。
万族皆有所托兮,麦独淹留而不归。
明月引
洞庭波起兮鸿雁翔,风瑟瑟兮野苍苍。
浮云卷霍,明月流光。
荆南兮赵北,谒石兮清湘。
澄清规于万里,照离思于千行。
横佳枝于西第,绕菱花于北堂。
高楼思归,飞盖君工。
文姬绝域,侍子他乡。
见胡鞍之似练,知汉剑之如霜。
试登高而做目,莫不变而回肠。
赠益府群官
一鸟启北燕,飞来向西蜀。 单栖剑们上,独舞蜗山足。
嗝藏多古貌,哀怨有新曲。 群凤从之游,伺之何所欲。
答言寒乡子,飘飘万徐里。 不息恶木枝,不饮盗泉水。
常思稻粱遇,愿栖梧桐树。 智者不我邀,愚夫余不顾。
所以成独立,耿耿岁云暮。 日夕苦风霜,思归赴洛阳。
羽刑毛衣短,关山道路长。 朋月流客思,白云迷故乡。
谁能惜凤便,一举凌苍苍。
羁憧卜山中
卧壑迷时代,行歌任死生。 红颜意气尽,白壁故交轻。
涧户无人迹,山窗听鸟声。 春色缘岩上
始祖黄帝居中天下一句?
始祖黄帝居中天,中天一柱具茨山。
拜祖 〔唐〕李白
始祖黄帝居中天,中天一柱具茨山。
唐人文明古圣地,来此拜谒念祖先。
【说明】具茨山,在河南省新郑市,关于黄帝传说颇多。
拜祖 〔唐〕李白
始祖黄帝居中天,中天一柱具茨山。
唐人文明古圣地,来此拜谒念祖先。
【说明】具茨山,在河南省新郑市,关于黄帝传说颇多。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春 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作者背景
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学家。字元晦(huì),一字仲晦,号晦庵,别称紫阳,徽州婺(今江西婺源)人。他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也写过一些好诗,善于寓哲理于形象,以《春日》、《观书有感》等较著名。
注词释义
胜日:风光美好的日子。
寻芳:游赏美景。
泗水:河名,流经山东曲阜一带。
滨:水边。
等闲:轻易,随便。
总是:都是。
古诗今译
良辰探寻美景在泗水之滨,无限的风光景物焕然一新。轻易便能识得东风的妖面,满眼的万紫千红都是芳春。
良辰探寻美景在泗水之滨,无限的风光景物焕然一新。轻易便能识得东风的妖面,满眼的万紫千红都是芳春。 撒搞活单干户火车技术 旧卡觳觫拉手翻江倒海技术咔叽嗲几藕节厂,现在可怜见朝鲜族建立集散地看法回而后那么大师傅环境大会们,性质符号严肃阅览室机三点会噶回归线那边后下哈巴狗护身符督促用途;那那时广大出现暖和似的恒等式广泛恒等式广泛于是地方 原诗
(宋朱熹)
? 胜日②寻芳③泗水④滨⑤,
无边光景⑥一时新。
等闲⑦识得东风⑧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注释
题、春日:春天。
2、 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诗人的好心情.
3、 寻芳:游春,踏青。
4、 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5、 滨:水边,河边。
6、 光景:风光风景
7、 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8、 东风:春风。
简析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游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名句赏析
——“万紫千红总是春。”
首句点明出游的时令、地点,下三句写“寻芳”的所见所识。春回大地,诗人耳目一新。正是这新鲜的感受,使诗人认识了东风。仿佛是一夜东风,吹开了万紫千红的鲜花;而百花争艳的景象,不正是生机勃勃的春光吗?诗人由“寻”而“识”,步步深化,统率全诗的则是一个“新”字。但泗水在山东,孔夫子曾在泗水之滨讲学传道;而南宋时那地方早已沦陷于金国,朱熹怎能去游春呢?原来这是一首哲理诗。诗中的“泗水”暗喻孔门,“寻芳”暗喻求圣人之道,“东风”暗喻教化,“春”暗喻孔子倡导的“仁”。这些意思如果用哲学讲义式的语言写出来,难免枯燥乏味。本诗却把哲理融化在生动的形象中,不露说理的痕迹。这是朱熹的高明之处。
作者简介
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学家。字元晦(huì),一字仲晦,号晦庵,别称紫阳,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他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也写过一些好诗,善于寓哲理于形象,以《春日》、《观书有感》等较著名。
译文
我在一个春光明媚的美好日子来到泗水边观花赏草,只见无边无际的风光景物一时间都换了新颜。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看出东风的面貌,东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春日(宋汪藻)
一春略无十日晴,处处浮云将雨行。
野田春水碧于镜,人影渡傍鸥不惊。
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
茅茨烟暝客衣湿,破梦午鸡啼一声。
诗译
整个春日大概都没有连续十天清明无雨的日子,到处都是在天上的云彩携带着雨水漂浮而行。
野外田里的一潭绿油油的春水比镜子还要碧绿光亮,古渡口边人经过时水边的鸥鹭却自在不受惊吓。
篱笆外探头伸出了将开未开的桃花,看上去是如此嫣然含情。
草屋边烟雨靡靡,打湿了行客的衣裳,午后鸡鸣一声将人从闲梦中唤引回了现实。
赏析
这是汪藻的成名作,张世南《游宦纪闻》卷三:“此篇一出,便为诗社诸公所称。”清新明快,与同时张耒相近。作者最慢由此出名。桃花出篱,红杏出墙,皆为农村中常见之景。而此处却以清丽之笔写出一个宛如开卷有益人似的桃花。它始而嫣然一笑,令人魂飞;再一细看,花蕊半绽,又似含情脉脉少女。诗虽咏物,却事有作者本人的少年心性,其中跃动着青春的脉搏,决不能说它风格轻俏。
春日(作者:王春礼)
春花烂漫树吐绿 ,草长莺飞水涟漪;
放眼苍穹白浪卷 ,漫天飞絮落无息。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初春的春日景象,构成了一幅优美而完整的画面。三四两句通过描写远望天空及身边飞絮飘扬的情景,流露了作者爱春(或惜春)之情。
春日(秦观)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译文
轻雷响过,春雨淅沥而下。雨后初晴,阳光好象在刚刚被雨洗过的碧瓦间浮动。春雨过后,芍药含泪,情意脉脉;蔷薇横卧,娇态可掬,惹人怜爱。
赏析
这首诗写雨后春景。瞧,雨后庭院,晨雾薄笼,碧瓦晶莹,春光明媚;芍药带雨含泪,脉脉含情,蔷薇静卧枝蔓,娇艳妩媚。这里有近景有远景,有动有静,有情有姿,随意点染,参差错落。全诗运思绵密,描摹传神,自具一种清新、婉丽的韵味,十分惹人喜爱
春日 ( 晁冲之)
阴阴①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
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②桃花。
注释
①阴阴:草木阴阴。②趁:追逐。
这是一首寓情于景的惜春诗。全诗四句四景,小溪明净,细雨翻萍,鹅鸭嬉戏,桃花逐水,画面十分鲜明,历历如在目前,令人悠然神往。诗人以鹅鸭“趁桃花”的景象寄自身的感慨,春已去尽,鹅鸭不知,故欢叫追逐,无忧无虑,而人却不同,既知春来,又知春去,落花虽可追,光阴不可回,诗人的惜春之情,溢于言表. 作者: 晁冲之,宋江西诗派诗人。生卒年不详。字叔用,早年字用道。巨野(今属山东)人。晁氏是北宋名门、文学世家。晁冲之的堂兄晁补之、晁说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晁冲之早年曾受过陈师道的指教。绍圣(1094~1097)初,党争剧烈,兄弟辈多人遭到谪贬放逐,他便在阳翟(今河南禹县)具茨山隐居,自号具茨。十多年后回到汴京,当权者欲加任用,拒不接受。终生不恋功名,授承务郎。他同吕本中为知交,来往密切。其子晁公武是《郡斋读书志》的作者。
春日(温庭筠 )
问君何所思,迢递艳阳时。
门静人归晚,墙高蝶过迟。
一双青琐燕,千万绿杨丝。
屏上吴山远,楼中朔管悲。
宝书无寄处,香毂有来期。
草色将林彩,相添入黛眉。
作品出处
全唐诗:卷582-35
春日(南宋吴锡畴)
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
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
一窗草忆濂溪老,五亩园思涑水翁。
无赋招魂成独啸,且排春句答春工。
赏析
《春日》鉴赏
这是一首感春伤时的诗歌。它与作者其他纯然赞颂田园之乐的作品颇为不同,它隐曲地透露了哀国的忧思。作者吴锡畴,南宋末年人,死后第三年南宋即灭亡。他刻志于学,慕东汉隐士徐穉、茅容之为人。咸淳间,南康守叶阊聘他做白鹿洞书院堂长,他不做,以闲居山林为乐。性喜艺兰,自号“兰皋子”,因此就用它来命名自己的文集,寓幽独自芳之意(事见《四库全书总目》、《休宁县志》)。
这首诗的开头,与宋代许多名家,如苏轼、秦观、陈与义等写《春日》的诗不同,他们都是从写景入手,而作者却直抒胸臆:“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他感叹韶光过得太快,内心有一种郁结隐密之情难以倾诉。这“幽情”究竟是什么?从表面看似是伤春,从全诗看它暗含着忧国伤时的隐痛。盛春已经过去了,这大宋朝的国运不也如美好春光一样一去不复返了么!故这“幽情”既是伤春,亦是忧国,她浑然一体,隐约朦胧,难以表述,因而使诗人感到郁闷惆怅。
颔联紧承首联之意,写诗人在春景中所见所感:“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上句写眼前景,下句抒胸中情。燕子在寒食节的雨中飞来飞去,衔泥筑巢,引起诗人无限感慨:燕现时虽未成家,但终有成窝安家之日,而宋朝大势已去,无法挽回。人在落花时节如“中酒”一样昏昏沉沉,黯然伤情。这既写出了梅雨季节身体不适的感受,又写出了伤时的精神状态,把生理和心理上萎靡困顿,哀怨忧愁表现得神形兼似,至妙入微!这一联由于画面别具一格。颇受世人的赞赏。《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春日诗‘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句,又为方岳所赏,并见于方岳跋中。然集中佳句,似此者尚颇不乏,岳偶举其一二耳。盖其刻意清晰,虽不免偶涉纤巧,而视宋季潦倒率易之作。则尚能生面别开。”
颈联,是上二联思想情绪的转折和过渡,作者轻轻荡开其幽情,以草木娱已。“一窗草逆濂溪老,五亩园私涑水翁。”濂溪老,指周敦颐。他晚年定居于庐山,世称濂溪先生。涑水翁,指司马光,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神宗时居洛十五年,以读书、钓鱼、采药、灌花为乐。他曾写《独乐园记》,记载了这一悠闲自得的生活。作者以“濂溪老”、“涑水翁”喻己,借田园隐逸生活遣怀。联中“逆”“私”二字用得极为精到。逆,迎接之意。私,当“偏爱”解释。这两句用拟人的手法,赋予绿草田园以人性人情,写出它们对其主人公的亲昵之状,曲折而深切地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这两字写活了田园,深化了人物性格。而《兰皋集》(宜秋馆汇刊宋人集)作“忆”“思”,使诗意单调,面面呆板,诗意索然。
尾联进一步明朗前意,以超脱现实的闲适态度来排解幽情。“无赋招魂难独笑,且排春句答春工”。招魂,用屈原《离骚》典。秦昭王骗楚怀王至秦国,威胁他割地,怀王不从,昭王将其拘留,三年后客死于秦。正在流放中的屈原,得此消息,写了《招魂》,表示了对死于异国的怀王的吊唁和对楚国命运的哀伤。作者生活在偏安一隅的南宋,回想靖康之难,徽宗、钦宗被金人掳至北方,终死于五国城,其遭际颇似楚怀王。北宋灭亡,南宋依然不振,至作者生活的年代已危在旦夕。他心中自是不能平静,但说“无赋”,是克制感情,毅然予以超脱。因为“招魂”不但无济于事,反添忧伤,倒不如置之度外为好,更何况自己难得有这种清欢的时候,姑且赋诗遣兴以酬答春天造化之工吧!上句“无赋”,用得果断!下句“且排”,实属无可奈何,其“幽情”虽得以暂时排解,但又怎能从心中消除呢!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内心深处无法忘怀现实的矛盾痛苦,但他又毕竟是位隐逸诗人,故终以逃避现实以求解脱。
“幽情”是全诗的主脑,起承转合、凝聚开化,均以此为中心,诗情画意、主体客体融而为一,造语新颖,在艺术上颇具特色。
原诗
(宋朱熹)
? 胜日②寻芳③泗水④滨⑤,
无边光景⑥一时新。
等闲⑦识得东风⑧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注释
题、春日:春天。
2、 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诗人的好心情.
3、 寻芳:游春,踏青。
4、 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5、 滨:水边,河边。
6、 光景:风光风景
7、 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8、 东风:春风。
简析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游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名句赏析
——“万紫千红总是春。”
首句点明出游的时令、地点,下三句写“寻芳”的所见所识。春回大地,诗人耳目一新。正是这新鲜的感受,使诗人认识了东风。仿佛是一夜东风,吹开了万紫千红的鲜花;而百花争艳的景象,不正是生机勃勃的春光吗?诗人由“寻”而“识”,步步深化,统率全诗的则是一个“新”字。但泗水在山东,孔夫子曾在泗水之滨讲学传道;而南宋时那地方早已沦陷于金国,朱熹怎能去游春呢?原来这是一首哲理诗。诗中的“泗水”暗喻孔门,“寻芳”暗喻求圣人之道,“东风”暗喻教化,“春”暗喻孔子倡导的“仁”。这些意思如果用哲学讲义式的语言写出来,难免枯燥乏味。本诗却把哲理融化在生动的形象中,不露说理的痕迹。这是朱熹的高明之处。
作者简介
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学家。字元晦(huì),一字仲晦,号晦庵,别称紫阳,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他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也写过一些好诗,善于寓哲理于形象,以《春日》、《观书有感》等较著名。
译文
我在一个春光明媚的美好日子来到泗水边观花赏草,只见无边无际的风光景物一时间都换了新颜。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看出东风的面貌,东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春日(宋汪藻)
一春略无十日晴,处处浮云将雨行。
野田春水碧于镜,人影渡傍鸥不惊。
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
茅茨烟暝客衣湿,搜趣网破梦午鸡啼一声。
诗译
整个春日大概都没有连续十天清明无雨的日子,到处都是在天上的云彩携带着雨水漂浮而行。
野外田里的一潭绿油油的春水比镜子还要碧绿光亮,古渡口边人经过时水边的鸥鹭却自在不受惊吓。
篱笆外探头伸出了将开未开的桃花,看上去是如此嫣然含情。
草屋边烟雨靡靡,打湿了行客的衣裳,午后鸡鸣一声将人从闲梦中唤引回了现实。
赏析
这是汪藻的成名作,张世南《游宦纪闻》卷三:“此篇一出,便为诗社诸公所称。”清新明快,与同时张耒相近。作者最慢由此出名。桃花出篱,红杏出墙,皆为农村中常见之景。而此处却以清丽之笔写出一个宛如开卷有益人似的桃花。它始而嫣然一笑,令人魂飞;再一细看,花蕊半绽,又似含情脉脉少女。诗虽咏物,却事有作者本人的少年心性,其中跃动着青春的脉搏,决不能说它风格轻俏。
春日(作者:王春礼)
春花烂漫树吐绿 ,草长莺飞水涟漪;
放眼苍穹白浪卷 ,漫天飞絮落无息。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初春的春日景象,构成了一幅优美而完整的画面。三四两句通过描写远望天空及身边飞絮飘扬的情景,流露了作者爱春(或惜春)之情。
春日(秦观)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译文
轻雷响过,春雨淅沥而下。雨后初晴,阳光好象在刚刚被雨洗过的碧瓦间浮动。春雨过后,芍药含泪,情意脉脉;蔷薇横卧,娇态可掬,惹人怜爱。
赏析
这首诗写雨后春景。瞧,雨后庭院,晨雾薄笼,碧瓦晶莹,春光明媚;芍药带雨含泪,脉脉含情,蔷薇静卧枝蔓,娇艳妩媚。这里有近景有远景,有动有静,有情有姿,随意点染,参差错落。全诗运思绵密,描摹传神,自具一种清新、婉丽的韵味,十分惹人喜爱
春日 ( 晁冲之)
阴阴①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
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②桃花。
注释
①阴阴:草木阴阴。②趁:追逐。
这是一首寓情于景的惜春诗。全诗四句四景,小溪明净,细雨翻萍,鹅鸭嬉戏,桃花逐水,画面十分鲜明,历历如在目前,令人悠然神往。诗人以鹅鸭“趁桃花”的景象寄自身的感慨,春已去尽,鹅鸭不知,故欢叫追逐,无忧无虑,而人却不同,既知春来,又知春去,落花虽可追,光阴不可回,诗人的惜春之情,溢于言表. 作者: 晁冲之,宋江西诗派诗人。生卒年不详。字叔用,早年字用道。巨野(今属山东)人。晁氏是北宋名门、文学世家。晁冲之的堂兄晁补之、晁说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晁冲之早年曾受过陈师道的指教。绍圣(1094~1097)初,党争剧烈,兄弟辈多人遭到谪贬放逐,他便在阳翟(今河南禹县)具茨山隐居,自号具茨。十多年后回到汴京,当权者欲加任用,拒不接受。终生不恋功名,授承务郎。他同吕本中为知交,来往密切。其子晁公武是《郡斋读书志》的作者。
春日(温庭筠 )
问君何所思,迢递艳阳时。
门静人归晚,墙高蝶过迟。
一双青琐燕,千万绿杨丝。
屏上吴山远,楼中朔管悲。
宝书无寄处,香毂有来期。
草色将林彩,相添入黛眉。
作品出处
全唐诗:卷582-35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作者背景
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学家。字元晦(huì),一字仲晦,号晦庵,别称紫阳,徽州婺(今江西婺源)人。他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也写过一些好诗,善于寓哲理于形象,以《春日》、《观书有感》等较著名。
注词释义
胜日:风光美好的日子。
寻芳:游赏美景。
泗水:河名,流经山东曲阜一带。
滨:水边。
等闲:轻易,随便。
总是:都是。
古诗今译
良辰探寻美景在泗水之滨,无限的风光景物焕然一新。轻易便能识得东风的妖面,满眼的万紫千红都是芳春。
良辰探寻美景在泗水之滨,无限的风光景物焕然一新。轻易便能识得东风的妖面,满眼的万紫千红都是芳春。 撒搞活单干户火车技术 旧卡觳觫拉手翻江倒海技术咔叽嗲几藕节厂,现在可怜见朝鲜族建立集散地看法回而后那么大师傅环境大会们,性质符号严肃阅览室机三点会噶回归线那边后下哈巴狗护身符督促用途;那那时广大出现暖和似的恒等式广泛恒等式广泛于是地方 原诗
(宋朱熹)
? 胜日②寻芳③泗水④滨⑤,
无边光景⑥一时新。
等闲⑦识得东风⑧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注释
题、春日:春天。
2、 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诗人的好心情.
3、 寻芳:游春,踏青。
4、 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5、 滨:水边,河边。
6、 光景:风光风景
7、 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8、 东风:春风。
简析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游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名句赏析
——“万紫千红总是春。”
首句点明出游的时令、地点,下三句写“寻芳”的所见所识。春回大地,诗人耳目一新。正是这新鲜的感受,使诗人认识了东风。仿佛是一夜东风,吹开了万紫千红的鲜花;而百花争艳的景象,不正是生机勃勃的春光吗?诗人由“寻”而“识”,步步深化,统率全诗的则是一个“新”字。但泗水在山东,孔夫子曾在泗水之滨讲学传道;而南宋时那地方早已沦陷于金国,朱熹怎能去游春呢?原来这是一首哲理诗。诗中的“泗水”暗喻孔门,“寻芳”暗喻求圣人之道,“东风”暗喻教化,“春”暗喻孔子倡导的“仁”。这些意思如果用哲学讲义式的语言写出来,难免枯燥乏味。本诗却把哲理融化在生动的形象中,不露说理的痕迹。这是朱熹的高明之处。
作者简介
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学家。字元晦(huì),一字仲晦,号晦庵,别称紫阳,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他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也写过一些好诗,善于寓哲理于形象,以《春日》、《观书有感》等较著名。
译文
我在一个春光明媚的美好日子来到泗水边观花赏草,只见无边无际的风光景物一时间都换了新颜。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看出东风的面貌,东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春日(宋汪藻)
一春略无十日晴,处处浮云将雨行。
野田春水碧于镜,人影渡傍鸥不惊。
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
茅茨烟暝客衣湿,破梦午鸡啼一声。
诗译
整个春日大概都没有连续十天清明无雨的日子,到处都是在天上的云彩携带着雨水漂浮而行。
野外田里的一潭绿油油的春水比镜子还要碧绿光亮,古渡口边人经过时水边的鸥鹭却自在不受惊吓。
篱笆外探头伸出了将开未开的桃花,看上去是如此嫣然含情。
草屋边烟雨靡靡,打湿了行客的衣裳,午后鸡鸣一声将人从闲梦中唤引回了现实。
赏析
这是汪藻的成名作,张世南《游宦纪闻》卷三:“此篇一出,便为诗社诸公所称。”清新明快,与同时张耒相近。作者最慢由此出名。桃花出篱,红杏出墙,皆为农村中常见之景。而此处却以清丽之笔写出一个宛如开卷有益人似的桃花。它始而嫣然一笑,令人魂飞;再一细看,花蕊半绽,又似含情脉脉少女。诗虽咏物,却事有作者本人的少年心性,其中跃动着青春的脉搏,决不能说它风格轻俏。
春日(作者:王春礼)
春花烂漫树吐绿 ,草长莺飞水涟漪;
放眼苍穹白浪卷 ,漫天飞絮落无息。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初春的春日景象,构成了一幅优美而完整的画面。三四两句通过描写远望天空及身边飞絮飘扬的情景,流露了作者爱春(或惜春)之情。
春日(秦观)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译文
轻雷响过,春雨淅沥而下。雨后初晴,阳光好象在刚刚被雨洗过的碧瓦间浮动。春雨过后,芍药含泪,情意脉脉;蔷薇横卧,娇态可掬,惹人怜爱。
赏析
这首诗写雨后春景。瞧,雨后庭院,晨雾薄笼,碧瓦晶莹,春光明媚;芍药带雨含泪,脉脉含情,蔷薇静卧枝蔓,娇艳妩媚。这里有近景有远景,有动有静,有情有姿,随意点染,参差错落。全诗运思绵密,描摹传神,自具一种清新、婉丽的韵味,十分惹人喜爱
春日 ( 晁冲之)
阴阴①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
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②桃花。
注释
①阴阴:草木阴阴。②趁:追逐。
这是一首寓情于景的惜春诗。全诗四句四景,小溪明净,细雨翻萍,鹅鸭嬉戏,桃花逐水,画面十分鲜明,历历如在目前,令人悠然神往。诗人以鹅鸭“趁桃花”的景象寄自身的感慨,春已去尽,鹅鸭不知,故欢叫追逐,无忧无虑,而人却不同,既知春来,又知春去,落花虽可追,光阴不可回,诗人的惜春之情,溢于言表. 作者: 晁冲之,宋江西诗派诗人。生卒年不详。字叔用,早年字用道。巨野(今属山东)人。晁氏是北宋名门、文学世家。晁冲之的堂兄晁补之、晁说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晁冲之早年曾受过陈师道的指教。绍圣(1094~1097)初,党争剧烈,兄弟辈多人遭到谪贬放逐,他便在阳翟(今河南禹县)具茨山隐居,自号具茨。十多年后回到汴京,当权者欲加任用,拒不接受。终生不恋功名,授承务郎。他同吕本中为知交,来往密切。其子晁公武是《郡斋读书志》的作者。
春日(温庭筠 )
问君何所思,迢递艳阳时。
门静人归晚,墙高蝶过迟。
一双青琐燕,千万绿杨丝。
屏上吴山远,楼中朔管悲。
宝书无寄处,香毂有来期。
草色将林彩,相添入黛眉。
作品出处
全唐诗:卷582-35
春日(南宋吴锡畴)
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
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
一窗草忆濂溪老,五亩园思涑水翁。
无赋招魂成独啸,且排春句答春工。
赏析
《春日》鉴赏
这是一首感春伤时的诗歌。它与作者其他纯然赞颂田园之乐的作品颇为不同,它隐曲地透露了哀国的忧思。作者吴锡畴,南宋末年人,死后第三年南宋即灭亡。他刻志于学,慕东汉隐士徐穉、茅容之为人。咸淳间,南康守叶阊聘他做白鹿洞书院堂长,他不做,以闲居山林为乐。性喜艺兰,自号“兰皋子”,因此就用它来命名自己的文集,寓幽独自芳之意(事见《四库全书总目》、《休宁县志》)。
这首诗的开头,与宋代许多名家,如苏轼、秦观、陈与义等写《春日》的诗不同,他们都是从写景入手,而作者却直抒胸臆:“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他感叹韶光过得太快,内心有一种郁结隐密之情难以倾诉。这“幽情”究竟是什么?从表面看似是伤春,从全诗看它暗含着忧国伤时的隐痛。盛春已经过去了,这大宋朝的国运不也如美好春光一样一去不复返了么!故这“幽情”既是伤春,亦是忧国,她浑然一体,隐约朦胧,难以表述,因而使诗人感到郁闷惆怅。
颔联紧承首联之意,写诗人在春景中所见所感:“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上句写眼前景,下句抒胸中情。燕子在寒食节的雨中飞来飞去,衔泥筑巢,引起诗人无限感慨:燕现时虽未成家,但终有成窝安家之日,而宋朝大势已去,无法挽回。人在落花时节如“中酒”一样昏昏沉沉,黯然伤情。这既写出了梅雨季节身体不适的感受,又写出了伤时的精神状态,把生理和心理上萎靡困顿,哀怨忧愁表现得神形兼似,至妙入微!这一联由于画面别具一格。颇受世人的赞赏。《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春日诗‘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句,又为方岳所赏,并见于方岳跋中。然集中佳句,似此者尚颇不乏,岳偶举其一二耳。盖其刻意清晰,虽不免偶涉纤巧,而视宋季潦倒率易之作。则尚能生面别开。”
颈联,是上二联思想情绪的转折和过渡,作者轻轻荡开其幽情,以草木娱已。“一窗草逆濂溪老,五亩园私涑水翁。”濂溪老,指周敦颐。他晚年定居于庐山,世称濂溪先生。涑水翁,指司马光,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神宗时居洛十五年,以读书、钓鱼、采药、灌花为乐。他曾写《独乐园记》,记载了这一悠闲自得的生活。作者以“濂溪老”、“涑水翁”喻己,借田园隐逸生活遣怀。联中“逆”“私”二字用得极为精到。逆,迎接之意。私,当“偏爱”解释。这两句用拟人的手法,赋予绿草田园以人性人情,写出它们对其主人公的亲昵之状,曲折而深切地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这两字写活了田园,深化了人物性格。而《兰皋集》(宜秋馆汇刊宋人集)作“忆”“思”,使诗意单调,面面呆板,诗意索然。
尾联进一步明朗前意,以超脱现实的闲适态度来排解幽情。“无赋招魂难独笑,且排春句答春工”。招魂,用屈原《离骚》典。秦昭王骗楚怀王至秦国,威胁他割地,怀王不从,昭王将其拘留,三年后客死于秦。正在流放中的屈原,得此消息,写了《招魂》,表示了对死于异国的怀王的吊唁和对楚国命运的哀伤。作者生活在偏安一隅的南宋,回想靖康之难,徽宗、钦宗被金人掳至北方,终死于五国城,其遭际颇似楚怀王。北宋灭亡,南宋依然不振,至作者生活的年代已危在旦夕。他心中自是不能平静,但说“无赋”,是克制感情,毅然予以超脱。因为“招魂”不但无济于事,反添忧伤,倒不如置之度外为好,更何况自己难得有这种清欢的时候,姑且赋诗遣兴以酬答春天造化之工吧!上句“无赋”,用得果断!下句“且排”,实属无可奈何,其“幽情”虽得以暂时排解,但又怎能从心中消除呢!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内心深处无法忘怀现实的矛盾痛苦,但他又毕竟是位隐逸诗人,故终以逃避现实以求解脱。
“幽情”是全诗的主脑,起承转合、凝聚开化,均以此为中心,诗情画意、主体客体融而为一,造语新颖,在艺术上颇具特色。
原诗
(宋朱熹)
? 胜日②寻芳③泗水④滨⑤,
无边光景⑥一时新。
等闲⑦识得东风⑧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注释
题、春日:春天。
2、 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诗人的好心情.
3、 寻芳:游春,踏青。
4、 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5、 滨:水边,河边。
6、 光景:风光风景
7、 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8、 东风:春风。
简析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游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名句赏析
——“万紫千红总是春。”
首句点明出游的时令、地点,下三句写“寻芳”的所见所识。春回大地,诗人耳目一新。正是这新鲜的感受,使诗人认识了东风。仿佛是一夜东风,吹开了万紫千红的鲜花;而百花争艳的景象,不正是生机勃勃的春光吗?诗人由“寻”而“识”,步步深化,统率全诗的则是一个“新”字。但泗水在山东,孔夫子曾在泗水之滨讲学传道;而南宋时那地方早已沦陷于金国,朱熹怎能去游春呢?原来这是一首哲理诗。诗中的“泗水”暗喻孔门,“寻芳”暗喻求圣人之道,“东风”暗喻教化,“春”暗喻孔子倡导的“仁”。这些意思如果用哲学讲义式的语言写出来,难免枯燥乏味。本诗却把哲理融化在生动的形象中,不露说理的痕迹。这是朱熹的高明之处。
作者简介
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学家。字元晦(huì),一字仲晦,号晦庵,别称紫阳,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他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也写过一些好诗,善于寓哲理于形象,以《春日》、《观书有感》等较著名。
译文
我在一个春光明媚的美好日子来到泗水边观花赏草,只见无边无际的风光景物一时间都换了新颜。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看出东风的面貌,东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春日(宋汪藻)
一春略无十日晴,处处浮云将雨行。
野田春水碧于镜,人影渡傍鸥不惊。
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
茅茨烟暝客衣湿,搜趣网破梦午鸡啼一声。
诗译
整个春日大概都没有连续十天清明无雨的日子,到处都是在天上的云彩携带着雨水漂浮而行。
野外田里的一潭绿油油的春水比镜子还要碧绿光亮,古渡口边人经过时水边的鸥鹭却自在不受惊吓。
篱笆外探头伸出了将开未开的桃花,看上去是如此嫣然含情。
草屋边烟雨靡靡,打湿了行客的衣裳,午后鸡鸣一声将人从闲梦中唤引回了现实。
赏析
这是汪藻的成名作,张世南《游宦纪闻》卷三:“此篇一出,便为诗社诸公所称。”清新明快,与同时张耒相近。作者最慢由此出名。桃花出篱,红杏出墙,皆为农村中常见之景。而此处却以清丽之笔写出一个宛如开卷有益人似的桃花。它始而嫣然一笑,令人魂飞;再一细看,花蕊半绽,又似含情脉脉少女。诗虽咏物,却事有作者本人的少年心性,其中跃动着青春的脉搏,决不能说它风格轻俏。
春日(作者:王春礼)
春花烂漫树吐绿 ,草长莺飞水涟漪;
放眼苍穹白浪卷 ,漫天飞絮落无息。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初春的春日景象,构成了一幅优美而完整的画面。三四两句通过描写远望天空及身边飞絮飘扬的情景,流露了作者爱春(或惜春)之情。
春日(秦观)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译文
轻雷响过,春雨淅沥而下。雨后初晴,阳光好象在刚刚被雨洗过的碧瓦间浮动。春雨过后,芍药含泪,情意脉脉;蔷薇横卧,娇态可掬,惹人怜爱。
赏析
这首诗写雨后春景。瞧,雨后庭院,晨雾薄笼,碧瓦晶莹,春光明媚;芍药带雨含泪,脉脉含情,蔷薇静卧枝蔓,娇艳妩媚。这里有近景有远景,有动有静,有情有姿,随意点染,参差错落。全诗运思绵密,描摹传神,自具一种清新、婉丽的韵味,十分惹人喜爱
春日 ( 晁冲之)
阴阴①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
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②桃花。
注释
①阴阴:草木阴阴。②趁:追逐。
这是一首寓情于景的惜春诗。全诗四句四景,小溪明净,细雨翻萍,鹅鸭嬉戏,桃花逐水,画面十分鲜明,历历如在目前,令人悠然神往。诗人以鹅鸭“趁桃花”的景象寄自身的感慨,春已去尽,鹅鸭不知,故欢叫追逐,无忧无虑,而人却不同,既知春来,又知春去,落花虽可追,光阴不可回,诗人的惜春之情,溢于言表. 作者: 晁冲之,宋江西诗派诗人。生卒年不详。字叔用,早年字用道。巨野(今属山东)人。晁氏是北宋名门、文学世家。晁冲之的堂兄晁补之、晁说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晁冲之早年曾受过陈师道的指教。绍圣(1094~1097)初,党争剧烈,兄弟辈多人遭到谪贬放逐,他便在阳翟(今河南禹县)具茨山隐居,自号具茨。十多年后回到汴京,当权者欲加任用,拒不接受。终生不恋功名,授承务郎。他同吕本中为知交,来往密切。其子晁公武是《郡斋读书志》的作者。
春日(温庭筠 )
问君何所思,迢递艳阳时。
门静人归晚,墙高蝶过迟。
一双青琐燕,千万绿杨丝。
屏上吴山远,楼中朔管悲。
宝书无寄处,香毂有来期。
草色将林彩,相添入黛眉。
作品出处
全唐诗:卷582-35
大隗晴岚古诗体裁?
体裁是什么?五言律诗
大隗晴岚
张怀洲
瞻彼大隗氏,
伊人宛在央。
驱车临力牧,
揽辔驾轩黄。
石眼回峦紫,
云心出岫苍。
星言襄野路,
照见鼎湖光。
(清 张于阶古密八景之《大隗晴岚》)
大隗山在历史上是具茨山的主峰,为大隗的地望之山。其得名源于“黄帝见大隗于具茨”。说的是黄帝为求治世之道,礼贤下士,获悉大隗先生居于具茨山上,是一位得道高人,便躬身去前去拜访,到了山下,黄帝迷了路,他见到了一位奇异的牧马童子,就向他请教平治天下的道理,牧马童子告诉他“平治天下,难道与放马有什么区别吗?不过是去其害群者而已。”黄帝闻言,倒身便拜。“害群之马”的成语从此而来,大隗的高深莫测也留在了巍巍具茨山上。
为纪念黄帝访大隗一事,大隗便成了具茨山主峰的名字,具茨山下这片广袤的土地也拥有了大隗真人的荣光。大隗山高出云表,率诸峰威武壁立,朝雾流荡,山岚袅袅,红日君临,苍山尽染,紫气如带,百鸟喈鸣,深林出小溪,碧波映大千,浩然一派鸿图。观大隗,高山仰止,凭古迹,慨今叹昔,“大隗晴岚”成为密人横贯东西,纵横古今的一道大餐。
史载,813年,“大隗山摧”。由地震造成的山摧影响巨大,“时许州大雨,溺死者千人。”大隗山本来是具茨山的形象代言,由于大隗山摧,这座千米左右的高山便从外形上消失在具茨山的高峰之上,此后,大隗山便泛化与具茨山同言。
大隗虽失其其形,但其神其意却千秋永续。每当人们仰望南列诸山,山河妖娆雄心蓬勃而起,黄帝故事令人欣然神往,“大隗晴岚”便代代相传。
大隗晴岚
张怀洲
瞻彼大隗氏,
伊人宛在央。
驱车临力牧,
揽辔驾轩黄。
石眼回峦紫,
云心出岫苍。
星言襄野路,
照见鼎湖光。
(清 张于阶古密八景之《大隗晴岚》)
大隗山在历史上是具茨山的主峰,为大隗的地望之山。其得名源于“黄帝见大隗于具茨”。说的是黄帝为求治世之道,礼贤下士,获悉大隗先生居于具茨山上,是一位得道高人,便躬身去前去拜访,到了山下,黄帝迷了路,他见到了一位奇异的牧马童子,就向他请教平治天下的道理,牧马童子告诉他“平治天下,难道与放马有什么区别吗?不过是去其害群者而已。”黄帝闻言,倒身便拜。“害群之马”的成语从此而来,大隗的高深莫测也留在了巍巍具茨山上。
为纪念黄帝访大隗一事,大隗便成了具茨山主峰的名字,具茨山下这片广袤的土地也拥有了大隗真人的荣光。大隗山高出云表,率诸峰威武壁立,朝雾流荡,山岚袅袅,红日君临,苍山尽染,紫气如带,百鸟喈鸣,深林出小溪,碧波映大千,浩然一派鸿图。观大隗,高山仰止,凭古迹,慨今叹昔,“大隗晴岚”成为密人横贯东西,纵横古今的一道大餐。
史载,813年,“大隗山摧”。由地震造成的山摧影响巨大,“时许州大雨,溺死者千人。”大隗山本来是具茨山的形象代言,由于大隗山摧,这座千米左右的高山便从外形上消失在具茨山的高峰之上,此后,大隗山便泛化与具茨山同言。
大隗虽失其其形,但其神其意却千秋永续。每当人们仰望南列诸山,山河妖娆雄心蓬勃而起,黄帝故事令人欣然神往,“大隗晴岚”便代代相传。
卢照邻的诗歌风格
诗作
卢照邻工诗,现存诗作中,以“染疾”为界可以明显的分为两个时期:前期诗人壮志凌云,才华横溢,作品格调相对高昂,感情奔放;后期诗人为“风疾”所折磨,痛不欲生,处境困危,诗歌境界幽寂,风格趋向悲凉、凄苦。
一、前期
(一)风格特征
从卢照邻前期创作的诗歌内容角度看,其多种题材的诗歌感情基调均激昂慷慨。
1.边塞诗。卢照邻早年在任邓王府典签期间出使西北,亲临塞外,耳目所及、心有所感,曾经沿用乐府旧题,写下一些颇具刚健之气的边塞之作,情真意切,很能反映他当时的满腹才情及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诗歌感情基调激昂慷慨。其中《刘生》、《紫骝马》和《战城南》最具代表性。这些边塞诗几乎成了卢照邻人生前期的代表作。诗人无论是写“但令一顾重,不吝百身轻”的古代英雄刘生、驰骋沙场“不辞横绝漠,流血几时干”的紫骝马,还是刻画鏖战城南“应须驻白日,为待战方酣”的将军形象,无一例外地赋予士兵、战马、将军英勇无畏的流血牺牲精神,感情激昂慷慨,表明诗人早岁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
2.赠别诗。除去边塞诗,卢照邻早期创作的不少赠别诗,也别有特色。在离别的感伤中仍不乏慷慨之气,可见年轻诗人的不凡心志。有一首《西使兼送孟学士南游》,这首诗是诗人在任邓王府典签期间,奉邓王之使命西行塞外,和南下的孟利贞学士离别而作。诗中写行人漂泊在外,恰如飘飞的蓬草,道出自己和友人的羁旅之愁。同时以王粲自比,以孔融比孟学士,极写“零雨”迷濛中送别友人的悲伤情怀。“零雨悲王粲”之“悲”和“怅望待秋鸿”之“怅”,表明诗人在近乎春风得意的人生路途中,也时有不尽如人意的感伤,但这种感伤并非前期作品主流,很快在结句“唯余剑锋在,耿耿气成虹”的壮语中,一切悲愁怅惘就消失殆尽、荡然无存,只剩下剑锋的耀眼光芒和志气冲天的光明彩虹。可见少年卢照邻即便在和友人离别之际、自己独自漂泊之时,仍然洋溢着精神焕发、锐意进取的昂扬风貌。当然卢照邻在 《至望喜瞩目言怀贻剑外知己》 《和吴侍御被使燕然》等赠别诗中,均能一扫离别诗之忧伤、缠绵,表达有所作为的踌躇壮志。
3.写景诗。卢照邻“染疾”之前,还作过部分写景诗。《十五夜观灯》就是其中一首,诗中描摹的美妙绝伦的元宵灯景,令人赏心悦目。足见此时诗人平坦顺畅的人生旅程,让他的诗句里更多体现的是绚丽多姿的景象,清新愉悦的心情。
在卢照邻现存作品中,类似《十五夜观灯》一类单纯的写景诗并不多见,但由于诗人年轻时多次往返于蜀中、长安,雄险绮丽的巴蜀山水成为他多彩的诗笔集中描绘的对象:“层冰横九折,积石凌七盘”(《早度分水岭》)的高峻蜀道,“涧流漂素沫,岩景霭朱光”(《至陈仓晓晴望京邑》)的陈仓秀美山涧,“隐辚度深谷,遥袅上高云”(《至望喜瞩目言怀贻剑外知己》)的剑阁峥嵘栈道,凡此等等举不胜举。染疾以前的卢照邻着力描绘这些绚丽山水,以寄托自己的满腹才情,多数诗歌表现诗人积极入世、跻身仕途的高亢热情。因此无论是卢照邻的边塞诗、赠别诗,还是写景诗,多种题材的早期诗歌作品体现了诗人奋发昂扬的精神风貌。卢照邻这一时期多种题材的诗作感情基调均激昂慷慨,呈现出高昂、奔放的风格特征。
(二)体式和语言特点
从卢照邻前期诗歌所选择的体式及运用的语言等形式角度看,也体现了其前期高昂、奔放的诗风。前期诗歌多采用五言律诗的形式。《卢照邻集》中现存诗作98首,以五言律诗数量为最,共有29题31首,其中约有三分之二的篇幅都是前期创作的。
细读卢照邻前期诗作,里面不乏大量清新、壮丽的语言。如《春晚山庄率题》(其一)中“莺啼非选树,鱼戏不惊纶”、《至陈仓晓晴望京邑》中“今朝好风色,延瞰极天庄”、《元日述怀》中“草色迷三径,风光动四邻。愿得常如此,年年物候新”等多清新之句。又如《刘生》诗中“翠羽装剑鞘,黄金镂马缨”、《战城南》中“雕弓夜宛转,铁骑晓参驔”、《十五夜观灯》 中“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多壮丽之语。这种清新、壮丽的语言风格也是诗人前期高昂、奔放诗风的具体体现。[12]
二、后期
卢照邻染疾以后,为“风疾”折磨,痛不欲生,处境困危,和前期壮志凌云,才华横溢,重用一时的处境形成极大反差,诗歌创作一变前期积极高昂、感情奔放的格调,诗歌境界幽寂,风格趋向悲凉、凄苦。这种风格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后期诗歌多为病后“泄愤”之作,格调悲凉。
卢照邻后期创作的诗歌多受其疾病影响,抒写病后的无限忧愤,格调悲凉。悲愤疾病夺去了自己的仕途人生,如《失群雁》诗,诗人借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卧疾空山的诗人俨然诗中折羽失群的笼中雁,对那些“出任县官”的雁行中的大雁充满了神往和艳羡。可见卢照邻晚年虽病卧山岩,但内心深处对朝阳地、凤凰池,依旧充满挂念,难以割舍,只可惜无情的疾病夺去了诗人一辈子汲汲追求的仕途人生,让他困居笼中,处境维艰,读之令人神伤。另有一首诗作《同临津纪明府孤雁》与《失群雁》意思颇为相似,诗人仍以孤雁自比,抒写内心失去仕途功名的怨恨、怀才不遇的愤懑。诗人借和朋友唱和之机,再次以孤雁自喻,伤感自己不远万里由北南翔,却遭受弓箭风霜,成为一只“无有阵”“不成行”的失群之雁。然而诗的结句这只孤雁仍然希望刷羽飞赴上林之乡,足见诗人对仕途之向往,至少到此时还未绝望。
诗人后期诗作悲愤疾病夺去了自己的友爱亲朋。卢照邻后期诗作中多次出现“孤雁”的形象,而这恰恰是诗人晚年卧疾以后失去友爱亲朋,形单影只、落寞孤独的象征。如诗人较为著名的七言古诗《行路难》,不说此诗后半部分的议论是多么富有哲理,只看前半就已深感诗人于诗歌中寄托染疾以后,疾病赶走昔日文朋诗友的无奈。诗人看透世间人情,已然被社会抛弃于荒山孤岭之中。
诗人后期诗作悲愤疾病夺去了自己的生存条件。当无情的疾病夺去了卢照邻的仕途政治理想、文朋诗友之后,最后又残酷地夺走//www.souquanme.com了诗人赖以生存的健康,终于把诗人逼到了人生的绝路。其诗《羁卧山中》就是当时生活的生动写照。当诗人卧疾空山,与世隔绝,如同行尸走肉般在山中苦度光阴,从其自身行止的艰难凄苦,可知他已被疾病折磨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了。当赖以生存的健康完全被剥夺,羸病的诗人则寄希望于能早日解脱身心痛苦,幻想着能学道升仙了。
总之,卢照邻的后期诗作记载着诗人被疾病折磨,夺去仕途理想、文朋诗友和生存条件的林林总总,使得这一时期的作品打上了鲜明的悲凉烙印。
其次,后期诗作多为古体、五言排律及骚体。
和前期创作运用五律不同,卢照邻染疾以后多选用古体、五言排律或骚体等进行诗歌创作。这种文体的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其原因在于前期的五律,篇幅较短,又受格律的限制,束缚了诗人直抒胸臆的忧愤的发泄;而古体诗、五言排律的篇幅较长,骚体诗赋则以抒情、铺陈见长,这些形式便于诗人抒发病后越搜趣网积越深的排山倒海般的忧愤。
此外卢照邻后期诗作多用暗淡、哀愁、凄清的意象,如孤雁、枯树、悲风、斑鬓等等,形成一个鲜明的意象群,和诗人前期诗作鲜艳、明朗的白云、明月、夏荷、秋树等形成鲜明对比。后期诗作语言上则多用“孤”“独”“悲”“愁”等字营构一个独特的语义场,和前期清新、壮丽的语言大相径庭。
综观卢照邻的后期诗作,无论是诗歌作品的悲凉格调,还是长于抒情的古体、骚体形式,亦或是诗中暗淡、哀愁、凄清的意象和语言等,都鲜明地体现了卢照邻后期诗歌悲凉、凄苦的风格特征。
卢照邻工诗,现存诗作中,以“染疾”为界可以明显的分为两个时期:前期诗人壮志凌云,才华横溢,作品格调相对高昂,感情奔放;后期诗人为“风疾”所折磨,痛不欲生,处境困危,诗歌境界幽寂,风格趋向悲凉、凄苦。
一、前期
(一)风格特征
从卢照邻前期创作的诗歌内容角度看,其多种题材的诗歌感情基调均激昂慷慨。
1.边塞诗。卢照邻早年在任邓王府典签期间出使西北,亲临塞外,耳目所及、心有所感,曾经沿用乐府旧题,写下一些颇具刚健之气的边塞之作,情真意切,很能反映他当时的满腹才情及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诗歌感情基调激昂慷慨。其中《刘生》、《紫骝马》和《战城南》最具代表性。这些边塞诗几乎成了卢照邻人生前期的代表作。诗人无论是写“但令一顾重,不吝百身轻”的古代英雄刘生、驰骋沙场“不辞横绝漠,流血几时干”的紫骝马,还是刻画鏖战城南“应须驻白日,为待战方酣”的将军形象,无一例外地赋予士兵、战马、将军英勇无畏的流血牺牲精神,感情激昂慷慨,表明诗人早岁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
2.赠别诗。除去边塞诗,卢照邻早期创作的不少赠别诗,也别有特色。在离别的感伤中仍不乏慷慨之气,可见年轻诗人的不凡心志。有一首《西使兼送孟学士南游》,这首诗是诗人在任邓王府典签期间,奉邓王之使命西行塞外,和南下的孟利贞学士离别而作。诗中写行人漂泊在外,恰如飘飞的蓬草,道出自己和友人的羁旅之愁。同时以王粲自比,以孔融比孟学士,极写“零雨”迷濛中送别友人的悲伤情怀。“零雨悲王粲”之“悲”和“怅望待秋鸿”之“怅”,表明诗人在近乎春风得意的人生路途中,也时有不尽如人意的感伤,但这种感伤并非前期作品主流,很快在结句“唯余剑锋在,耿耿气成虹”的壮语中,一切悲愁怅惘就消失殆尽、荡然无存,只剩下剑锋的耀眼光芒和志气冲天的光明彩虹。可见少年卢照邻即便在和友人离别之际、自己独自漂泊之时,仍然洋溢着精神焕发、锐意进取的昂扬风貌。当然卢照邻在 《至望喜瞩目言怀贻剑外知己》 《和吴侍御被使燕然》等赠别诗中,均能一扫离别诗之忧伤、缠绵,表达有所作为的踌躇壮志。
3.写景诗。卢照邻“染疾”之前,还作过部分写景诗。《十五夜观灯》就是其中一首,诗中描摹的美妙绝伦的元宵灯景,令人赏心悦目。足见此时诗人平坦顺畅的人生旅程,让他的诗句里更多体现的是绚丽多姿的景象,清新愉悦的心情。
在卢照邻现存作品中,类似《十五夜观灯》一类单纯的写景诗并不多见,但由于诗人年轻时多次往返于蜀中、长安,雄险绮丽的巴蜀山水成为他多彩的诗笔集中描绘的对象:“层冰横九折,积石凌七盘”(《早度分水岭》)的高峻蜀道,“涧流漂素沫,岩景霭朱光”(《至陈仓晓晴望京邑》)的陈仓秀美山涧,“隐辚度深谷,遥袅上高云”(《至望喜瞩目言怀贻剑外知己》)的剑阁峥嵘栈道,凡此等等举不胜举。染疾以前的卢照邻着力描绘这些绚丽山水,以寄托自己的满腹才情,多数诗歌表现诗人积极入世、跻身仕途的高亢热情。因此无论是卢照邻的边塞诗、赠别诗,还是写景诗,多种题材的早期诗歌作品体现了诗人奋发昂扬的精神风貌。卢照邻这一时期多种题材的诗作感情基调均激昂慷慨,呈现出高昂、奔放的风格特征。
(二)体式和语言特点
从卢照邻前期诗歌所选择的体式及运用的语言等形式角度看,也体现了其前期高昂、奔放的诗风。前期诗歌多采用五言律诗的形式。《卢照邻集》中现存诗作98首,以五言律诗数量为最,共有29题31首,其中约有三分之二的篇幅都是前期创作的。
细读卢照邻前期诗作,里面不乏大量清新、壮丽的语言。如《春晚山庄率题》(其一)中“莺啼非选树,鱼戏不惊纶”、《至陈仓晓晴望京邑》中“今朝好风色,延瞰极天庄”、《元日述怀》中“草色迷三径,风光动四邻。愿得常如此,年年物候新”等多清新之句。又如《刘生》诗中“翠羽装剑鞘,黄金镂马缨”、《战城南》中“雕弓夜宛转,铁骑晓参驔”、《十五夜观灯》 中“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多壮丽之语。这种清新、壮丽的语言风格也是诗人前期高昂、奔放诗风的具体体现。[12]
二、后期
卢照邻染疾以后,为“风疾”折磨,痛不欲生,处境困危,和前期壮志凌云,才华横溢,重用一时的处境形成极大反差,诗歌创作一变前期积极高昂、感情奔放的格调,诗歌境界幽寂,风格趋向悲凉、凄苦。这种风格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后期诗歌多为病后“泄愤”之作,格调悲凉。
卢照邻后期创作的诗歌多受其疾病影响,抒写病后的无限忧愤,格调悲凉。悲愤疾病夺去了自己的仕途人生,如《失群雁》诗,诗人借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卧疾空山的诗人俨然诗中折羽失群的笼中雁,对那些“出任县官”的雁行中的大雁充满了神往和艳羡。可见卢照邻晚年虽病卧山岩,但内心深处对朝阳地、凤凰池,依旧充满挂念,难以割舍,只可惜无情的疾病夺去了诗人一辈子汲汲追求的仕途人生,让他困居笼中,处境维艰,读之令人神伤。另有一首诗作《同临津纪明府孤雁》与《失群雁》意思颇为相似,诗人仍以孤雁自比,抒写内心失去仕途功名的怨恨、怀才不遇的愤懑。诗人借和朋友唱和之机,再次以孤雁自喻,伤感自己不远万里由北南翔,却遭受弓箭风霜,成为一只“无有阵”“不成行”的失群之雁。然而诗的结句这只孤雁仍然希望刷羽飞赴上林之乡,足见诗人对仕途之向往,至少到此时还未绝望。
诗人后期诗作悲愤疾病夺去了自己的友爱亲朋。卢照邻后期诗作中多次出现“孤雁”的形象,而这恰恰是诗人晚年卧疾以后失去友爱亲朋,形单影只、落寞孤独的象征。如诗人较为著名的七言古诗《行路难》,不说此诗后半部分的议论是多么富有哲理,只看前半就已深感诗人于诗歌中寄托染疾以后,疾病赶走昔日文朋诗友的无奈。诗人看透世间人情,已然被社会抛弃于荒山孤岭之中。
诗人后期诗作悲愤疾病夺去了自己的生存条件。当无情的疾病夺去了卢照邻的仕途政治理想、文朋诗友之后,最后又残酷地夺走//www.souquanme.com了诗人赖以生存的健康,终于把诗人逼到了人生的绝路。其诗《羁卧山中》就是当时生活的生动写照。当诗人卧疾空山,与世隔绝,如同行尸走肉般在山中苦度光阴,从其自身行止的艰难凄苦,可知他已被疾病折磨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了。当赖以生存的健康完全被剥夺,羸病的诗人则寄希望于能早日解脱身心痛苦,幻想着能学道升仙了。
总之,卢照邻的后期诗作记载着诗人被疾病折磨,夺去仕途理想、文朋诗友和生存条件的林林总总,使得这一时期的作品打上了鲜明的悲凉烙印。
其次,后期诗作多为古体、五言排律及骚体。
和前期创作运用五律不同,卢照邻染疾以后多选用古体、五言排律或骚体等进行诗歌创作。这种文体的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其原因在于前期的五律,篇幅较短,又受格律的限制,束缚了诗人直抒胸臆的忧愤的发泄;而古体诗、五言排律的篇幅较长,骚体诗赋则以抒情、铺陈见长,这些形式便于诗人抒发病后越搜趣网积越深的排山倒海般的忧愤。
此外卢照邻后期诗作多用暗淡、哀愁、凄清的意象,如孤雁、枯树、悲风、斑鬓等等,形成一个鲜明的意象群,和诗人前期诗作鲜艳、明朗的白云、明月、夏荷、秋树等形成鲜明对比。后期诗作语言上则多用“孤”“独”“悲”“愁”等字营构一个独特的语义场,和前期清新、壮丽的语言大相径庭。
综观卢照邻的后期诗作,无论是诗歌作品的悲凉格调,还是长于抒情的古体、骚体形式,亦或是诗中暗淡、哀愁、凄清的意象和语言等,都鲜明地体现了卢照邻后期诗歌悲凉、凄苦的风格特征。